为什么说红绿彩的出现意义重大

红绿彩瓷器的创烧约在南宋初年到中期这个时间段内,创烧人员是当时中国北方女真族政权统治下的瓷器窑工们。红绿彩瓷也是人们常说的“宋金加彩”,属于釉上彩,制作时先要在高温下烧出白釉瓷或白地黑花瓷,再用红绿黄等彩料在瓷胎上勾画出纹饰,最后二次入窑烧800摄氏度低温。

在创烧的初始阶段,红绿彩瓷器的特征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北方游牧民族的风格对其影响深远。此时的红绿彩瓷,器型除碗盘、杯罐、瓷枕等日用器物外,还有取材各类世俗宗教的人物瓷塑、带花鸟人物绘画的陈设或墓葬器件等。其造型普遍大方端稳,装饰上不仅色彩浓烈,而且纹饰自由奔放。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南宋末年到北宋中后期,女真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有了数次激烈的交流碰撞,红绿彩瓷吸纳的外来风格逐渐凸显。

在造型上,红绿彩瓷不仅有端稳大方的,部分人物瓷塑和室内陈设器开始显现出俊逸雅秀的一面。在装饰风格上,草原文化的豪情被掺入了关内文化的甜柔灵静,色彩的浓淡度有了更加多样化的调和,最突出的一点是仅在红绿两色搭配的运用上,就出现了利用浓淡、明暗不同的红和绿来构造图案色层,这样即使没有其他颜色参与,也能避免色彩的单调。

红绿彩自创烧开始,就显示出其重大的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红绿彩瓷的烧制,开创了一种在瓷釉上做彩绘装饰的新方法,是对瓷器工艺的一大创新。不仅在宋金时期红绿彩流行,一直到元明其间,红绿彩都还是瓷器中的热点。尤其是明朝,我国海外建交广泛,中外文明交流加深,外国人民对中国的瓷器更是异常喜爱,红绿彩瓷也成为一张鲜艳的国器名片,外销数量巨大。但我们也知道,元明清三朝的瓷器繁盛情况,远不止红绿彩的辉煌可以形容的,元青花、元青花釉里红、明五彩、明斗彩、清珐琅、清粉彩、清浅绛彩等等光芒耀眼的瓷器品类不一而足。但也正是因此,红绿彩的另一个重大意义也就显现了——在彩瓷制作方面,红绿彩为后期的五彩、斗彩、粉彩甚至珐琅彩等,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目前的彩瓷收藏市场上,红绿彩的价格一直很不错,一方是年代久远、保存完整、品相好的纯正红绿彩瓷极为难得,尤其是宋金、元年代的;另一方面是在宋金以后,尤其是明清年代,人们在烧造红绿彩瓷的时候还加入了当代流行元素,比如清代常用的青花加红绿彩、红绿彩加描金等。在2012年澳门中信的秋季拍卖会上,有一件清康熙年代的红绿彩描金兽面纹尊,最终成交价格高达3795万元。时间再近一点的,是今年9月在香港福羲国际2018澳门拍卖会上,拍出了一件价值1320万元的元代红绿彩鱼藻纹梅瓶。此外,明代的红绿彩作品,收藏价值也依然不错。2012的香港蘇富比秋拍会上,一件明代正德年间的红绿彩鱼藻纹渣斗,也是拍得了362万元的价格。

当然说到藏品,自然最能对最终价值起作用的还是一件器物的品相和保存度。像笔者近期看到的这件明晚期的红绿彩侍女小将军罐,其实它器型古朴优雅,胎质细白,瓷画工也很精细,画上的侍女神态悠然,栩栩如生。难得的是,整个彩绘只用了红绿两色材料,但因为明暗、浓淡搭配得好,显示出简单而不单调的色层,这比起明代的五彩绘画要更见功力,还是比较值得收藏的。但颇为遗憾的是,这件器物实际上还缺一个盖,品相上有缺失,并且它的彩也有部分剥落,即保存度不太好。那么由于这两个缺点,这件藏品最终的价格也就不太高了,只有4万元。因此在收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尽量多选择品相、保存都比较完备的藏品。

taoci52.com编辑推荐

为什么瓷器上会出现裂痕?


有一部分的陶瓷釉面布满许多小裂纹,这些裂痕有疏有密,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曲有直,形似龟裂、蟹爪或冰裂的纹路,我们可以叫做开片釉,说起来这还是制瓷工艺中的一种缺陷,反而可以利用这种裂痕来装饰瓷器,比如说哥窑就是以此特点而著称的。纹路交错成许多细眼状的,称鱼子纹,纹路繁密,较为细碎的,称百圾碎。裂纹釉产生原因,在于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的膨胀系数,在加热过程中,釉面产生较大的张应力,使釉面形成许多裂纹。

一般分为填充型与覆盖型两大类型。前者是在已烧成的釉的裂纹中填充煤烟、墨汁等物质,使纹路呈现棕、褐、黑等色调。后者是先将制品施上底色釉,烧成后再在上面覆盖颜色釉,经煅烧,覆盖色釉呈现裂纹,露出底釉的颜色。

瓷器的开片是收藏鉴赏者必须了解的一种知识。

造成瓷器开片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人为的开片,一种是自然的开片。人为的开片,多属浆胎瓷器。所谓“浆胎”,是在制胚时,撷取浸泡过的精细瓷粉,澄清后融成泥浆,制成胚胎。人为的开片,在这些浆胎制作过程中,就配好了药料。人窑烧时,必使之开片,开大片或者开小片,都可以按照用不同的配料来实现。这样烧制出窑的瓷器,开片形似龟裂,开坼都在胚胎里面。

自然的开片,则是瓷器历年既久,表面釉层渐渐内裂,或呈鱼子纹,或成牛毛纹。无论何种纹形,开坼都与胚胎无关,开片纹痕绝不会深入,而仅仅开在釉面上。所以凡是瓷器因年久自然开片者,其釉总似坼而未坼,在若隐若现之间。若为人工开片者,则在 瓷胎上豁然显露。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人为开片始于宋代哥窑,此后有仿制。

哥窑是宋代处州(今浙江丽水)龙泉县人章氏兄弟中哥哥章生一开设的窑厂。哥窑瓷胎质细,性坚,体重,多断纹隐裂如鱼子,亦有大小碎块纹。 古瓷器上牛毛纹微带黄色鱼子纹的开片,既属自然的开片。自然开片的瓷器,据传见于北周柴世宗所创柴窑瓷器中,有一种豆绿色,釉中有细纹开片。北宋定窑瓷器乃古瓷中精丽之品,其中开片者,都是柳纹。南宋景德镇粉定,则有的开片,有的不开片。宋代平阳窑又称土定,其瓷多有蛇纹开片。

宋代西安耀窑有一种细胎细釉带暗花者,釉极细而带有开片。不识者往往误认为定窑。这种耀窑瓷暗花开片与定窑瓷微有不同,非鉴定行家是辨识不出来的。宋代福建窑瓷有一种白色颇似定窑,但无开片,是二者区别之处。清代郎窑产瓷有先后之分。凡瓷器里外都有开片,底足有灯草旋纹,其色深红如凝牛血者,是先制之品。另一种绿郎窑瓷器,色深绿可爱,满身细碎纹片。其实这是一种明代仿弟窑之品。至于郎窑这个瓷器,既受近世人重视,但却又被人误解。

刚开始的时候陶瓷都是小而开大片的,或者是瓷器大而开小片的,在整个瓷器市场上价值都是相当的昂贵的。而近世以来,鉴赏界则不看重哥窑的人工开片,而以郎窑的开片为贵重。但是概而言之,瓷器开片以手扪之感觉不到痕迹者更为可贵。

为什么有人说宋瓷很出名


宋代在我国历史中是一个发展繁荣的朝代,在经济、科技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个非常繁华的时代,今天,让我们来谈谈宋瓷,中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瓷器。

宋代的陶瓷制作技术已经达到了精湛的地步,我国170个县中发现的古代陶器遗址中,光光宋代窑址就有130个,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窑址都是来自于宋代。陶瓷史学家一般将宋代陶瓷窑归纳为六大系列:北方的定窑、耀州窑、钧窑和磁州窑;南方的龙泉青瓷和景德镇青瓷。一方面,这些窑炉因其所用原料的影响而具有特殊性,另一方面,由于时代政治思想、文化习俗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它们具有共性。

从瓷釉的角度看,灰色或浅灰色是宋代北方窑系瓷胎的主要类型,但釉色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例如,钧窑釉,简称海棠红、玫瑰紫、艳丽如落日,千变万化如云水;汝窑釉含蓄光亮,积淀如凝露;磁州窑更多的是产出油滴等神奇的结晶釉。

南方的窑炉大多是白色或浅灰色白色,景德镇窑有碧玉碧水的青花瓷;龙泉窑有李子般的青花碧蓝瓷;葛窑釉上有丝网,以及美丽的破碎图案,非常的独特,展示了一种残缺美;定窑瓷,其图案更加的整洁、清晰。耀州窑瓷器的印刷令人叹为观止,其锋利而奔放的雕刻可以给人一种灵动的美。宋人在追求釉色之美的同时,在瓷器的制作过程中,达到了一个新的审美境界。

宋朝是中国瓷器的鼎盛时期,宋代出现了五大名窑,在质量和品种上,宋瓷属于中国瓷器的最高代表,也是古窑瓷的经典之作,宋代的青瓷、白瓷、黑瓷、釉下彩绘等都是很好的,这些原因都使得宋瓷成为收藏中非常的受欢迎的存在。

从收藏的角度来看,仍处于价格“低迷”时期,虽然现存的宋瓷远低于明清瓷器,但它们已落入价格“怪圈”,而且它们的价格和价值相对较低。五、六年前的时候如果是一个清代官窑青花瓷的话价格也就几十万左右,但是到了如今你再去看下的话就会发现价格已经是张了好几倍。目前,宋代瓷器市场的价格平均只有几十万元,因此是一个很适合入手的阶段。

为什么说汝窑与官窑不分?


历来都有“汝”“官”不分之说。这个“官”,指的是“北宋官窑”。现已探明,所谓的“北宋官窑”,指的是离汝窑(宝丰清凉寺窑)仅30公里的汝州张公巷窑。两个窑的制瓷风格相近,有时难以区分,但两者也有明显区别:一、汝窑器釉色为纯正的天青色,而张公巷窑釉色显得浅淡些,釉面玻化程度高,手触有光滑感。开片细碎、明显;二、张公巷窑胎体较汝窑瓷器要薄,胎色泛白,不是香灰色,而是灰白色;三、汝窑瓷器圈足呈八字形,而张公巷窑多为平直圈足,支钉呈圆形小米粒状,数量略多,双单数都有,而汝窑支钉呈芝麻状,一般作单数;四、形制上也有不少差异,张公巷窑的一些瓶类器造型与汝窑有差异,不少方口、菱花和四方平底的盘、洗类器为汝窑所未见。

汝窑器唯其名贵,自宋元起即有仿烧,至明宣德,清雍、乾年间达于高峰。明清仿品,多署当代年款。明代仿品釉色偏蓝,釉开片较明显;器形与仿造当代一致;清代细致程度胜过于明代,一般也署当朝年款。修胎讲究,胎体灰中泛红褐色,露胎处均以红褐色釉水涂抹;釉面清澈透亮,与宋代汝瓷质感不一样;造型繁多,且大小悬殊,易于识别。总之,明清的仿品,由于制瓷的审美观念不一样,还是较好辨识的。

现今随着收藏热的升温,仿烧尤盛。所不同的是明清仿烧在景德镇御窑厂,而现今在河南汝州、禹州和宝丰县等地的民间窑场,因此,仿品也越见其差,这倒也降低了鉴识的难度。现代仿品既仿釉色,又仿造型,多数用注浆模制法制胎,胎壁偏薄,质地过细,没有宋汝瓷胎骨中的那种间隙和空洞现象,胎色偏白,或闪黄色调过重。迎光釉面不见真品的微红色。釉色透明,有较强的玻璃光泽。开片也不是珍珠状,而是呈直线网状开片,开片不够干脆,过于隐约,也有的线条过硬。造型不是过大就是过小。有的釉面气泡密集。以上情况,如见其一者,即要慎重。

金代红绿彩鉴赏


金代烧制红绿彩瓷器的窑口主要在黄河流域,目前已确知的有河南省扒村窑、当阳峪窑、鹤壁窑,河北省磁州窑、山东省淄博窑、山西省长治窑等。这些不同窑口制作的红绿彩瓷器,在胎土、釉色、纹饰、制作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别。因笔者暂时还未能依照手头资料结合窑口考证进行对比分析,所以现在还没有把握将这些红绿彩瓷片一一划定窑口。所以本文仅仅是真实客观地介绍手上这些金代红绿彩瓷实物资料的基本特征,当然这也应是鉴定真伪红绿彩必须注意的要点。其目的是以此求教于造诣精深的专家学家,并为广大古瓷爱好者研究、鉴赏金代红绿彩提供有益的参考。

1、胎土及釉色。胎土有土黄色、灰白色、灰黄色、灰色等,从截面处观察,土黄色、灰黄色的胎土质地粗疏,瓷化程度不高;而灰色、灰白色的胎土质地较致密坚实;胎釉之间都施有白色化妆土;化妆土上罩以白色玻璃釉,釉水较薄,一般都开细密无色纹片,有垂釉痕,积釉处釉色多白中闪黄,个别闪青。抚之温润柔滑。

2、器型以日用的碗、盘、碟为普遍,也有捏塑或模制的巧小的人物、动物俑。碗类圈足有较强的共性,一般足高0.6-1厘米,脊宽0.5厘米左右。足内侧都向外侧斜削,足心多数有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的乳突痕,碗腹壁修胎较薄,釉下可见或宽或窄的拉坯弦纹,无元代的厚重感。

3、碗盘类器皿的纹饰都绘于内壁或内心,而外壁普遍无纹饰。此时的瓷绘“美工师”门已经意识到,碗、盘内侧一面是吃喝时审美视觉最易观察和注意的主要方面,也是效果最好的一面。因此,都特意将纹饰绘在这些器皿的内侧腹壁或内底中心。

4、所见纹饰普遍以红彩勾绘花朵或书写文字,绿彩点涂花叶,称之为“勾红点绿”,是很贴切的。有的红绿彩之间点涂少量的黄彩,多数点在花瓣内或涂作弦纹。红彩很薄,若不细察常会使人误为釉下红彩;绿彩较厚,明显地凸于红彩之上,而且有水银光包浆或钙化土锈痕。

5、从纹饰的整体上看,红彩为主导,施彩比重大;绿彩为辅,施彩少于红彩,可概括为“红肥绿瘦”。纹饰风格简朴洗练,既有抽象写意,又有粗放写实,用笔不多,却神采飞扬,毕现生活情趣。内容常见有牡丹、菊花、小鸟、游鱼、诗词短句等。

总之,金代红绿彩,红绿相间,相得益彰;鲜艳生动的色彩之间,涌动着浓浓春意,洋洋喜气,喷勃着热烈而旺盛的生命激情。从陶瓷史学的角度讲,在金代红绿彩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也孕育着元、明、清釉上彩绘瓷的萌芽。

初识金代红绿彩


国庆放长假,我也乐得趁此机会回河南新乡探望年迈的双亲。一日散步到邮电大楼前的小旧货市场时,意外地看到几块图形各异的红绿彩残片。凭经验,或者是凭数年来收藏古瓷过程中对古瓷的认识和把握,立刻确认这是金代北方地区烧制的珍贵品种——红绿彩瓷。赶紧掏钱留“宝”的同时,我顺口问了一句摊主是从哪里收来的,摊主没什么心机,爽快地说:“人民路和劳动路交叉的城里十字东北角的建筑工地上,天天有人挖,现挖现卖。听说北京、上海都来人要。”市场如战场,“军情”紧急,我迫不及待地乘出租车到城里十字,果然看见东北角正在进行基建开挖。在挖土机推起的“小山”脚下,正有人在搜寻着什么。出于安全,带红袖标的工地管理人员不时地劝阻他们离开。围绕四周的几位“捡宝人”手中拿着的都是粗白瓷片或粗黑瓷片,不时地听到有人边捡边说“还是大白脸”,随即把到手的白瓷片又仍回了土堆。我弯腰拾起两块白瓷片,细细观察:釉水润亮纯净,透明度很高,胎土白中闪黄,质地疏松,圈足内留有小乳突,应是金元遗物。

晚饭后,我在家里细心地冲洗观察这些花钱买来的绘有红花绿叶的破瓷片时,小妹说我“脑子不正常了”,老爸说我“走火入魔了”,女儿则说我“越来越弱智了”。不论众人说什么,我只是乐滋滋地欣赏这些“神韵难消”、“风采依然”的残碗、残盘、残碟等。据近年来的墓葬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白釉上绘有红绿彩纹饰的瓷器,最早均见于金代墓内而不见于北宋墓葬,故依此推断这种装饰工艺是产生并发展于金代的;又因其数量较少,进而知道此种彩瓷器应属较高档制品,并非当时一般平民百姓都能使用的。

金代烧制红绿彩瓷器的窑口主要在黄河流域,目前已确知的有河南省扒村窑、当阳峪窑、鹤壁窑,河北省磁州窑、山东省淄博窑、山西省长治窑等。这些不同窑口制作的红绿彩瓷器,在胎土、釉色、纹饰、制作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别。因笔者暂时还未能依照手头资料结合窑口考证进行对比分析,所以现在还没有把握将这些红绿彩瓷片一一划定窑口。所以本文仅仅是真实客观地介绍手上这些金代红绿彩瓷实物资料的基本特征,当然这也应是鉴定真伪红绿彩必须注意的要点。其目的是以此求教于造诣精深的专家学家,并为广大古瓷爱好者研究、鉴赏金代红绿彩提供有益的参考。

1、胎土及釉色。胎土有土黄色、灰白色、灰黄色、灰色等,从截面处观察,土黄色、灰黄色的胎土质地粗疏,瓷化程度不高;而灰色、灰白色的胎土质地较致密坚实;胎釉之间都施有白色化妆土;化妆土上罩以白色玻璃釉,釉水较薄,一般都开细密无色纹片,有垂釉痕,积釉处釉色多白中闪黄,个别闪青。抚之温润柔滑。

2、器型以日用的碗、盘、碟为普遍,也有捏塑或模制的巧小的人物、动物俑。碗类圈足有较强的共性,一般足高0.6-1厘米,脊宽0.5厘米左右。足内侧都向外侧斜削,足心多数有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的乳突痕,碗腹壁修胎较薄,釉下可见或宽或窄的拉坯弦纹,无元代的厚重感。

3、碗盘类器皿的纹饰都绘于内壁或内心,而外壁普遍无纹饰。此时的瓷绘“美工师”门已经意识到,碗、盘内侧一面是吃喝时审美视觉最易观察和注意的主要方面,也是效果最好的一面。因此,都特意将纹饰绘在这些器皿的内侧腹壁或内底中心。

4、所见纹饰普遍以红彩勾绘花朵或书写文字,绿彩点涂花叶,称之为“勾红点绿”,是很贴切的。有的红绿彩之间点涂少量的黄彩,多数点在花瓣内或涂作弦纹。红彩很薄,若不细察常会使人误为釉下红彩;绿彩较厚,明显地凸于红彩之上,而且有水银光包浆或钙化土锈痕。

5、从纹饰的整体上看,红彩为主导,施彩比重大;绿彩为辅,施彩少于红彩,可概括为“红肥绿瘦”。纹饰风格简朴洗练,既有抽象写意,又有粗放写实,用笔不多,却神采飞扬,毕现生活情趣。内容常见有牡丹、菊花、小鸟、游鱼、诗词短句等。

总之,金代红绿彩,红绿相间,相得益彰;鲜艳生动的色彩之间,涌动着浓浓春意,洋洋喜气,喷勃着热烈而旺盛的生命激情。从陶瓷史学的角度讲,在金代红绿彩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也孕育着元、明、清釉上彩绘瓷的萌芽。

珍稀的红绿彩古瓷


历史发展到宋代,中国的手工业出现了新的繁荣,特别是陶瓷制造业达到了高峰。为了满足出口和国内之需,全国各地瓷窑林立,广为分布。据统计,宋代设窑烧瓷者达130多个县。从事陶瓷业者众多,数以万计。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为皇室官府所青睐和垄断;著名的民窑也一个个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耀州窑、磁州窑、建窑、龙泉窑、吉州窑、景德镇窑、淄博窑等等各自生产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可以说是花色品种,不断创新;器型装饰,光彩纷呈,形成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这些民窑新品中,我以为特别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是磁州窑所创烧成功的红绿彩瓷器。磁州窑之所以值得重视,是因为红绿彩瓷的出现,意义十分重大。这种宋和金时代新创烧的瓷中珍品,开创了在瓷釉上进行彩绘装饰的新方法,直接影响到明清五彩、斗彩、粉彩乃至珐琅彩的创制,为之开创了先河,打下了基础。红绿彩瓷属于釉上彩。方法是在已烧好的成品瓷器上,用笔蘸红、绿彩料,进行描绘。纹饰一般有花卉、鱼藻、鸟雀、诗文等。然后,置于炉中,用800℃左右的低温进行烘烤,使彩料与瓷釉慢慢烧结,在白釉上显现鲜艳的红绿彩。这种新品种首先在磁州窑出现,然后是磁州窑系的河南禹县扒村窑、新安县城关窑,山西长治东村窑,临汾窑,山东淄博窑等普遍效法试烧。所烧成器,既有共性,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红绿彩瓷在磁州窑首创不是偶然的,有一个发展的必然性。在技术上,绿彩继承了东汉以来的低温釉烧制方法,吸取了唐代长沙窑白釉绿斑纹的装饰技巧,磁州窑在北宋时已烧出了低温孔雀绿釉瓷器。宋金时期,低温绿釉开始用于装饰白釉瓷,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红彩虽然是定窑在北宋时创烧,但其技术首先为磁州窑借鉴,获得白釉矾红鲜丽的效果。然而,将红彩与绿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对白釉瓷器进行装饰,低温二次烧成,则成了磁州窑的创新。

红绿彩瓷的装饰风格,吸取了民间年画的养分,以民间喜庆活动大红大绿的色彩为其基本色,画法则直接来自磁州窑自己所创造的白釉黑彩、褐彩和铁锈花工艺,故深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缺点是瓷胎粗而不白,修饰不精,彩色易于脱落。也正因为如此,与皇室、官宦和文人当时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他们所追求的是润如美玉的汝窑、官窑器,金丝铁线、开片天成的哥釉器,印花、划花装饰,花样精致的定窑白瓷,美如云霞的钧釉窑变器以及适于斗茶之用的兔毫盏之类的黑釉茶具。这大约也就是在宋墓的发掘中,尚未见到红绿彩瓷的缘故。然而倒是金人更喜欢这种被红红绿绿色彩描绘的瓷器,故在金人的墓葬中偶尔可见红绿彩瓷陪葬品。

由于宋、金之战连年不断,磁州地区正处于拉锯战的前沿。女真族奴隶主贵族又嗜大肆抢掠汉人为奴,所以磁州窑工匠纷纷南逃,窑场不能正常生产,甚至断烧。因此,这种本来就难烧的红绿彩瓷器就更加稀少。元代统一中国后,蒙古人似乎对磁州窑的红绿彩瓷也颇为喜爱。

但依然是战争频发的原因,幸存下来的窑工为生计,断断续续地恢复生产。烧制的红绿彩瓷除碗、盘外,又出现了瓶、罐、高足杯等器型和瓷塑陈设品。较之宋金时期写意与图案相结合的绘画手法更熟练,胎釉、纹饰、色彩也更可观,但产品极少,多流失于国外,国内流传下来者弥足珍贵。

磁州窑工的南迁,为景德镇瓷窑日后的崛起提供了人才和技术力量。所以从元代起,景德镇也开始烧制红绿彩瓷。由于当地原料更为优越,其胎釉更洁白、精致和细腻,画法更生动活泼,面目为之一新。明以后的红绿彩瓷主要出自景德镇,除白釉红绿彩外,又生产出枢府釉红绿彩瓷器,当然数量更少。在此基础上,明、清时期又创烧出了五彩、斗彩、粉彩和珐琅彩,以至新品迭出,五彩缤纷,把釉上彩装饰推到极致。

瓷砖为什么会出现空鼓?如何判断


瓷砖铺贴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对施工材料、师傅工艺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而无论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造成瓷砖空鼓的现象。所谓“空鼓”,是指房屋的地面、墙面、顶棚装修层(抹灰或粘贴面砖)与结构层(混凝土或砖墙)之间因粘贴、结合不牢实而出现的空鼓现象,俗称“两层皮”。瓷砖空鼓也分为局部空鼓、边角空鼓、水泥层与墙面之间出现空鼓以及墙体本身存在空鼓等几种情况。

瓷砖空鼓的危害

瓷砖空鼓率一旦超过标准,容易引发一系列后期问题,既影响装修效果,又增加修复成本。瓷砖空鼓带来的危害有:

1、易致瓷砖破裂:空鼓处瓷砖不受力,受到较大外力时容易破裂;

2、瓷砖易翘起或脱落:空鼓范围会进一步扩大,最终出现瓷砖翘起或整片脱落;

3、影响卫生环境:空鼓会导致墙地面内部积水并腐烂发臭,甚至成为蟑螂等动物的藏身之地,大大影响家居卫生环境;

4、增加墙面钻孔困难:安装柜体、电器时需要在墙面上钻孔,而一旦存在空鼓,钻孔极易击碎瓷砖。

瓷砖为什么会出现空鼓?

装修施工时如果出现下面这些错误操作,容易出现瓷砖空鼓的后果:

第一,墙地面没有清理干净,粘贴瓷砖的水泥沙浆不能和墙地面紧密结合;

第二,水泥沙浆比例不对,沙子占的比例太高,或者没有在沙浆里加胶粘剂;

第三,水泥沙浆里加水的比例太高,水泥沙浆干燥过程中会逐步与瓷砖脱离;

第四,工人在铺装地砖的时候,没有用力使用橡皮锤敲击地砖,使地砖和水泥沙浆结合紧密;

第五,铺贴前没浸水或浸泡不够。瓷砖(特别是釉面砖)在铺帖前应用水浸泡2小时以上,让瓷砖充分吸水。如果砖体水份没饱和,就会过早吸收砂浆中的水份,导致砂浆收缩出现空鼓,还会影响粘贴强度。

如何判断瓷砖是否空鼓

不少业主在验收时,往往只查看瓷砖铺贴外观、平整度和垂直度等表面效果,却很少对瓷砖空鼓情况进行检查。其实,瓷砖空鼓是瓷砖铺贴验收时必须重点检查的项目。那么,普通业主如何判断瓷砖铺贴是否出现空鼓情况?

有经验的工人用手指敲击贴好的瓷砖就能知道是否有空鼓现象。对于普遍业主来说,可以用金属棒敲击贴好瓷砖的四角和中心部位,通过敲击发出的响声判断瓷砖是否空鼓。如果敲击的声音比较沉闷的话,说明铺贴比较实也比较牢固。反之,发出“咚咚”清脆的声响,说明墙地砖铺贴不牢固,有可能存在空鼓。

不同地区的瓷砖质量验收标准稍有差异,但一般来说,地面砖的空鼓率应控制在3%以内,主要通道上不能出现空鼓;墙面瓷砖空鼓需控制在5%以内,即一块瓷砖的空鼓面积不能超过这块瓷砖面积的5%。如果空鼓面积超出规定,就需要返工修复。

如果装修已经交给全包的装修公司,瓷砖出现空鼓现象的话所有责任都在公司方,业主一定要要求对方重新铺贴,否则工程完毕再出现问题会增加投诉难度。

为什么说高古瓷难鉴定


为什么说高古瓷难鉴定呢?

一是窑口多。据资料统计,唐五代至宋金时期,全国各地官民杂窑数以千计。由于瓷土成分、制作工艺及烧成方法等特殊原因,即使同一窑场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其产品各有特点,也难以考量。

二是工艺粗。高古瓷绝大多数是民间杂窑产品,因其主要系供民间使用的大路货日用瓷,故它在当时不需要先进的设备和精湛的制作、烧成工艺,因此现代仿品制作起来相当容易。

三是可供鉴别的信息要素少。高古瓷不像明清官窑器一般在形制、釉色、纹饰发展源流有绪,高古瓷特别是民窑高古瓷在这些方面可供作为确定标准的信息和要素就少得多。如果不从全面、综合的要素上去鉴断,会使人产生迷茫。

四是烧制缺点诱人走入误区。民窑高古瓷工艺环节简单粗放,会出现一些缺点,而这些缺点又折射出其属于高古瓷真器的身份。但这些缺点和特征,又往往被现代民间仿品延用及还原,使人们从这些缺点上认仿为真。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为什么说红绿彩的出现意义重大》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为什么说红绿彩的出现意义重大》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为什么古代瓷器好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