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上的吉祥纹样“绶带鸟”

古瓷上的纹样意趣横生,随手拈来,吉之祥之,寿带鸟纹是其中的典型一例。图3是金代磁州窑的一件极其普通的瓷枕,枕面上白地黑彩,寥寥几笔,绘着一只生气盎然的寿带鸟,十分生动。它攀着竹枝,回首翘尾,二条长长的尾羽与身体等长。这绝非夸张的描绘,自然界中有的寿带鸟尾羽比身体还长,正是这长长的尾羽受到人们的喜爱。

全世界有12种寿带鸟,其中,中国有寿带鸟与紫寿带鸟2种。寿带鸟是中国鸟类的正式命名,学名是Terpsiphone paradise,英文名为Asina Paradise Flycatcher,中文直译为亚洲天堂鹟,别名有一枝花、紫带子、长尾翁、长尾练鹊等,它的叫声吉利,音调似“求福——求福——求”。如此吉利的口彩,人们自然喜欢,在宋金时期的磁州窑瓷枕上有各种白地黑花寿带鸟纹。

清代官窑瓷中也有寿带鸟的形象,又例如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慈禧太后专用瓷——大雅斋湖绿地黑白彩梅花寿带鸟纹长方花盆。花盆高29.5、口面37×28.7厘米,同样造型纹样的花盆有大小不同的4种规格。花盆内壁罩白釉,将花盆外壁的四面展开就是一幅手卷。画面上,老梅盘虬伸展,三只寿带鸟顾盼合鸣,生气盎然。大雅斋瓷中还有相同纹样、造型的黄地黑白彩花盆。

唐代铜镜上有双鸾衔绶带纹,寓官运亨通之意,此后工艺品上有绶带(鸟)纹,其形象与寿带鸟基本一致,但自然界中没有绶带鸟,这里取谐音而为绶带。古代工艺品纹样讲究谐音和寓意,寿带鸟纹着重在祝福长寿(谐音),绶带鸟纹主旨于庆贺禄位(寓意),这二种象征性一直延续至现代。电影银幕上国民党军官升官授衔时身上都披着黄色缎带,此即绶带,但不知真实情景是否如此。现在这种绶带配到了礼仪小姐(先生)身上,以示隆重。

上世纪50年代,著名画家陈之佛先生笔下常出现题为绶带的形象(图4),那是以寿带鸟为原形的艺术创作,雅致艳丽的画面透出对欣欣向荣祖国的祝福。从金代民窑瓷枕到陈老的祝福,串起了历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小编推荐

古代瓷器:古瓷枕上的苏词与柳词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商调阳台路

楚天晚,坠冷风败叶,疏红零乱。冒征尘匹马区区,愁见水遥山远。追念年时,正恁凤帏倚香偎暖。嬉游惯,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

此际空劳回首,望帝里难收泪眼。暮烟衰草,看暗锁路歧无限。今宵又依前寄宿,甚处苇村山馆?残灯畔,夜厌厌,凭何消遣?

柳永的词语言多生活化,多抒写离情别意,以婉约风格独树一帜。在瓷枕上发现柳永的词,也是民间喜欢柳词的一种体现。两件瓷枕,一件产自北方的磁州窑,一件产自南方的吉州窑,是否反映了人们各有所好的文化情趣?

古瓷器上的纹饰图案解析


中国古瓷上的花纹图案样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历代文化,也代表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其构成有儒家的、佛教的和道教的,以及一些世俗的东西,都融合在一起了。作为一个鉴定者对图案的一些寓意都看不明白,说不清楚,也是一大遗憾。因此对瓷器上的图案标记作一简释,对鉴定者来说,亦是有所裨益的。

1.龙凤呈样 图案为一龙一凤。

龙的传说很多,记载的文献也多,但将龙和帝王联系起来的是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说:“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蚊龙于其上,而已有身,遂产高祖。”凤凰在刘安《淮南子》一书中开始被称为祥瑞之鸟,雄曰凤,雌曰凰。龙凤都是人们心中的祥兽瑞鸟,哪里出现龙,哪里便有凤来仪,象征着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2.二龙戏珠 图为两条云龙一颗火珠。

《通雅》中有“龙珠在颌”的说法。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有二龙戏珠,也有群龙戏珠和云龙捧寿,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意。

3.鱼龙变化 图案为天上有一云龙,水中有一鲤鱼。或一龙首鲤身;或一鲤鱼翻跃于龙门之上。

古代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凡是鲤鱼能跳过龙门的,就可变化成龙,不能跳过龙门的,点额而归,故黄河之鲤鱼多有红色在额头,都是未跳过龙门之鱼。鱼跃龙门表示青云得路,变化飞腾之意。

4.鹤寿龟龄、龟鹤同龄 图案皆为一龟一鹤。

《韵会》:“龟为甲虫之长”。龟寿万年,是长寿的象征;鹤是仙禽,《崔豹古今注》:“鹤千年则变苍,又二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龟鹤同龄,乃同享高寿之意。

5.松鹤延年 图案为鹤和松树。

《字说》:“松百木之长”;《礼·礼器》:“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松,代表长寿象征之外,还作为有志、有节的象征。故松鹤延年既有延年益寿,也有志节高尚之意。

6.鹤鹿同春 图案为鹤鹿与松树。

古人称鹿为“仙兽”。神话故事中有寿星骑梅花鹿。鹿与禄、陆同音,鹤与合谐音,故又有“六合”(指天、地、东、西、南、北)同春之意和富贵长寿之说。

7.岁寒三友 图案为松竹梅或梅竹石。

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竹,清高而有节;梅,不惧风雪严寒。苏东坡爱竹成癖,他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还题写过:“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之友”。松竹梅被人们称之为岁寒三友,乃寓意做人要有品德、志节。

8.喜上眉梢 图案为梅花枝头站立两只喜鹊。

古人认为鹊灵能报喜,故称喜鹊。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梅与眉同音,借喜鹊登在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喜报春先”。

图案为一喜鹊一豹者,称之为“报喜图”。

图案为一蜘蛛网上吊着一个蜘蛛者,称之为“喜从天降”。因我国民间习俗称蜘蛛为喜蛛。

图案为一獾一喜鹊者,称之为欢天喜地。两獾相嬉,叫“欢喜图”;两童子笑颜相对者,称为喜相逢。

四个童子手足相连者,叫四喜人。

9.喜报三元 图案为喜鹊三、桂元三或元宝三。

古代科举制度的乡试、会试、殿式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明代科举以廷试之前三名为“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三元”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升腾仕取之阶梯,喜鹊是报喜之吉鸟,以三桂元或三元宝寓以三元,是表示一种希望和向往的图案,此外还有三元及第、状元及第、连中三元、五子登科等图案。

10.相禄寿喜 图案为蝙蝠、鹿、桃和喜字。

以前人们常以蝙蝠之蝠寓以幸福之福;借鹿禄同音;寿桃寓寿意,加之以喜字,用此表示对幸福、富有、长寿和喜庆的向往。

11.五福捧寿 图案为五只蝙蝠一寿字。

《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夭。还有“五福临门”的图案。

12.多福多寿 图案为一枝寿桃数只蝙蝠。

13.福寿无边 图案为蝙蝠、寿桃和盘长。

14.神速齐眉 图案为蝙蝠、寿桃、荸莽和梅花。

15.福寿双全 图案为蝙蝠一、寿桃一、古钱二。

这些图案都表示古代人心底希望幸福、富有和长寿。

16.福寿三多 图案为一蝙蝠、一寿桃、一石榴或莲子。

《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古人因以“三多”(多福多寿多男子)为祝颂之辞。石榴取其子多之意,“莲子”乃连子之意。

17.三多九如 图案为蝙蝠、寿桃、石榴、如意。

《诗·小雅·天保》:“哪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天保》篇中连用九个如字,寓为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图案中以如意表示九如。

18.福在眼前 图案为蝙蝠与一枚古钱。

古钱是孔方外圆,借孔为眼,钱与前同音,亦称“眼前是福”。

19.福至心灵 图案为蝙蝠、寿桃、灵芝。

桃为寿而其形似心,借灵芝之灵字,表示幸福到来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20.寿比南山 图案为山水松树或海水青山。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乃常见的对联。这一图案亦称寿山福海。

21.三星高照 图案为三位老神仙。

古称福禄寿三神为三星,传说福星司祸福,禄星司富贵贫贱,寿星司生死。三星高照象征着幸福、富有和长寿。

图案为一老寿星一只鹿一只飞蝠的,亦称之为福禄寿。

22.流云百福 图案为云纹蝙蝠。

云纹形似如意,表示绵延不断。流云百蝠,即百福不断之意。

23.平安如意 图案为一瓶、鹌鹑、如意。

以瓶寓平,以鹌鹑寓安,加一如意,而称平安如意。

24.一路平安 图案为鹭鸶、瓶、鹌鹑;另有图案为鹭鸶、太平钱的叫一路太平。

以鹭鸶而寓路,瓶寓平,鹌鹑寓安,祝愿旅途安顺之意。

25.事事如意 图案为柿子、如意。

《尔雅·翼》:“柿有七绝,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蠢,五霜叶可玩,六佳实可啖,七落叶肥 大可以临书。”事与柿同音,加之如意,寓意事事如意或百事如意、万事如意。

26.诸事遂心 图案为几个柿子和桃。

几个柿子寓为诸事,桃其形似心,表示诸多事情都称心如意。

27.必定如意 图案为毛笔、银锭、如意。

笔必偕音,锭定同音,再加如意,音借意为必定如意。

28.岁岁平安 图案为穗、瓶、鹌鹑。

以岁(穗)岁平(瓶)安(鹌)之偕音惜意表示人们祝愿和平的良好愿望。

29.年年有余 图案为两条鲇鱼。

鲇与年,鱼与余同音,表示年年有节余,生活富裕。

图案为两条鲇鱼首尾相连者,童子持莲抱鲇鱼者,均称年年有余。图案为一磬一鱼,或一磬双鱼、一童子击磬一童了持鱼者,皆称吉庆有余。一妇人手提鱼者,称之为富贵有余。

30.马上封侯 图案为一马上有一蜂一猴。

以马上封侯(蜂猴)寓比立即升腾的愿望。

图案为一大猴背小猴者,称辈辈侯;一枫树一印一猴或一蜂一猴抱印者称封侯挂印、挂印封侯。

31.太狮少狮 图为一大狮子一小狮子。

太师官名,周代设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太师为三公之最尊者;少师官名,周礼春官之属,即乐师也。以狮与师同音,而寓以太师少师之意,表示辈辈高官的愿望。

图案为一大龙一小龙者,称之为教子成龙、望子成龙。

32.八宝联春 图案为八件宝器相连。

八宝分为两类:佛家八宝有**、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长八件宝器,俗称:“轮螺伞盖,花罐鱼长”。仙家八宝即八仙护身法宝为渔鼓、宝剑、花篮、笊篱、葫芦、扇子、阴阳板、横笛八件宝器。八件宝器相连接的图案称之为“八宝联春”或“八宝吉祥”。

33.八仙过海 图案为八个仙人皆持宝器,下有大海波涛。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仙,有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八仙故事多见于唐、宋、元、明文人的记载。“八仙庆寿”、“八仙过海”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八仙在庆贺王母娘娘寿辰归途中路过东洋大海,各用自己的法宝护身为舟,竞相过海,以显神通。

34.麻姑献寿 图案为麻姑仙女手捧寿桃。

麻姑,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仙女。葛洪《神仙传》说她为建昌人,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能掷米成珠。自言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蓬莱之水也浅于时,或许又将变为平地。后世遂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之急剧。她的手指像鸟爪,蔡经见后想:“背大痒时,以爬背,当佳。”又相传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她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故旧时祝女寿者多以绘有麻姑献寿图案之器物为礼品。

35.群星祝寿 图案为众多仙人各持礼物。

传说三月三日王母娘姐寿诞之日,各路神仙来祝贺,而以此取其吉祥喜庆之意。

36.万象升平 图案为一象身上有卐字花纹,腰背上负一瓶。卐字在梵文中作“室利靺蹉”,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释迹牟尼胸部所见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制定此字读万。万寿升平,表示人民祝愿国泰民安,百业兴旺,国富民强的升平景象。还有“太平景象”、“景象升平”等图案。

37.平升三级 图案为瓶上插有三戟。

瓶与平同音,戟寓级。平升三级乃表示官运亨通,祝愿连升三级之意。

38.天女散花 图案为一仙女提花篮作散花状。

佛经故事《维摩经·观众生品》记载,维摩室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诸菩萨身,即皆坠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坠。天女说:“结习未尽,花著身耳”。谓以天女散花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宋之问《设斋叹佛文》:“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故取其“春满人间”之意。

39.嫦娥奔月 图案为一仙女奔入月宫状。

嫦娥乃神话中后羿之妻。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遂奔月宫。

40.四海升平 图案为四个娃娃抬起一瓶。

四个小孩(海)抬起(升)一瓶(平),表示四海升平,以此表达人民厌恶战乱,热爱和平之善良愿望。

41.福从天降 图案为一娃娃伸手状,上有一飞蝠。

以天空中飞舞的蝙蝠即将落到手中,而寓其意为“福从天降”、“福自天来”、“天赐鸿福”等。此外还有“五福临门”、“引福入堂”“天官赐福”等图案。

42.长命富贵 图案为雄鸡引颈长鸣,牡丹花一技。

雄鸡引颈长鸣(命),牡丹乃富贵之花,喻富贵。还有长命百岁的图案,雄鸡引颈长鸣旁有禾穗若干。

43.流传百子 图案为开嘴石榴或葡萄。

旧时传说,文王有百子。“榴开百子”表示子多。还有“子孙葫芦”、“百子图”、“麒麟送子”、“莲生贵子”等图案,表示子孙万代、万代长春等愿望。

44.教子成名 图案为一雄鸡引颈长鸣旁有五只小鸡。

以雄鸡教小鸡(子)鸣(名)叫,寓以“教子成名”。还有“五子登科”、“一品当朝”等图案,表示殷切期望子孙取得成功的业绩。

45.官上加官 图案为雄鸡和鸡冠花。

46.玉堂富贵 图案为玉兰花、海棠花、牡丹花。

47.五世同堂 图案为五个柿子和海棠花。

以上图案都以谐音题名,同音寓意,表示古人的升官、富贵、五代团聚的美好愿望。

48.渔翁得利 图案为鹬蚌相争状,旁立渔翁。

《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第三者因而得利。

49.英雄斗智 图案为一鹰一熊作争斗状。

《本草》:“虎鹰翼广丈余,能搏虎。”《诗·小雅》:“维熊维罴,男子之样。”鹰与英、熊与雄同音。猛禽凶兽相斗,二勇相争,智者胜。还有一松树上落一鹰,地上有一熊,作相互怒视欲斗之状的图案,以此比喻英雄大智大勇。

50.珠联璧合 图案为珠点连续有白头花蓝点。

《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联珠。”后借以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凑集在一起。

51.八骏图 图案为八匹马姿态各异。

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名称说法不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史记·赵世家》:“造反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骡、绿耳,献之缪王。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其他传说钧由此而派生。

52.博古图 图案为鼎彝钟磬、瓷瓶玉件、书画盆景等各种器物造型,种类繁多。

有各式各样的博古图,给人以古色古香之感。

53.天马图 图案为一飞马、马生两翼。

天马一词,最初见于《楚辞·离骚》、《史记·大宛列传》和《淮南子》等书中。张骞使西域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后得大宛汗血马,比乌孙马强壮,改乌孙马名为西极,大宛马叫天马。史书记载,汉武帝“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歌。”元狩三年(公元前119年)后,天马发展成“龙之友”、“龙之媒”的地位。神话故事似的“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使人想向出“马生两翼”,慢慢被称为龙马。《西游记》中有白龙马,便是一例。天马似马又生翼,空中行走又似龙,这种动物图案在古时瓷器、地毯上常见。

54.麒麟图 图案为一兽,头长一角,狮面,牛身,尾带鳞片,脚下生火,其状如鹿。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古称之为“仁兽”,多作吉祥的象征。“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效橄。”“橄”同“薮”即沼泽。汉代砖上的麒麟图案与马和鹿的样子相似,汉以后,逐渐完善了麒麟的形象。由于麒鳞是瑞兽,常借喻为杰出之人,麒麟送子、麟吐玉书等图案等皆有杰出人士之降生的寓意。

55.四艺图 图案为琴、棋、书、画。

琴棋书画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玩,用以增进学识,提高雅兴。图案中的四艺,其造型设计,古朴、优雅,富有韵律感。

56.踏雪寻梅 图案为风雪中一老人头戴浩然中,骑驴过桥,手持梅花。

踏雪寻梅是根据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故事,编写而成的图案。孟浩然(689~约740年),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少年好学,酷爱梅花,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还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一首诗。有人传出,孟浩然游长安,王维私邀入内署,适唐玄宗李隆基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告,玄宗大喜,诏浩然出,诵所为诗,玄宗发现无求仕之心,即入还。其实从孟浩然的《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诗中只见“当路谁相假”之句,那有皇帝发现他不愿为官,放他归去之事。孟浩然头戴浩然中,在风雪中骑驴过灞桥,踏雪寻梅,已成为我国古代诗人的佳话。这一图案在古时瓷器、地毯上常有出现。

57.伯牙摔琴 图案为一人举琴面对一墓,旁立一老人。

出自俞伯牙与钟子期相交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有位俞伯牙善弹琴,一日乘舟游至汉阳江口,命童仆取琴焚香,调弦转轸,一曲未终弦断之。疑有人听琴,命左右搜之,遇一樵夫钟子期,二人登舟促膝相谈,意合知音,结为兄弟。约定来年江边相见。当俞伯牙按期来到江边时,钟子期已病故。伯牙闻知,泪如涌泉,去子期坟前祭拜,并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一摔,摔得玉轸摧残,金徽零乱。老者惊问:“先生为何摔此琴?”伯牙道:“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故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之说。古时瓷器、地毯均有此图案。

古陶瓷上的特殊文字


古瓷上的文字装饰,除了常见的汉字外,还有一些较为特殊的文字。它们作为瓷器装饰图案之一,有着独特而又深邃的文化内涵,是承载古代文明交流、文化互鉴、贸易往来等真实可感的重要资料。下文仅就较为罕见而又容易混淆的阿拉伯文、梵文与藏文三种瓷上装饰文字进行介绍与解读。

阿拉伯文

唐代 长沙窑青釉褐彩四系扁壶,现藏于扬州市博物馆

阿拉伯文是穆斯林国家普遍使用的文字,属于拼音文字,行文从右向左,横向书写。根据考古材料,湖南长沙窑在唐代中晚期最早烧造出以阿拉伯文为装饰的瓷器。那是一种青釉釉下彩绘瓷器,尤以褐、绿彩为常见。工匠们用毛笔蘸上彩料,将阿拉伯文书写于瓷坯上。文字的内容多伊斯兰教常用语,如“阿拉的仆人”“真主最伟大”等。这些带有阿拉伯文装饰的瓷器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以及中国对外瓷器贸易的繁盛而兴起,并对后世外销瓷的烧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的时候,景德镇窑青花瓷上所见的阿拉伯文装饰,是一种带边框或无边框的款识图案,以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梅瓶、大盘为代表,在它们的肩上、胫部或足边常有这种阿拉伯文款识。有的由镌孔填红色颜料制成;也有的用钴蓝料书写上去。

元代 景德镇窑青花后刻阿拉伯文款梅瓶 现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

据专家研究,这些镌刻的阿拉伯文款识是由阿拔斯大帝(1578-1629年)下令后填上去的。因为阿拔斯大帝坚信,瓷器赐与祖先之前,将自己名字刻在瓷器上并摆在陵寺“瓷宫”的壁龛上,就如同他本人在向祖先行屈膝礼,以表达无上的敬意。因此它们虽是简单的标记,却也让我们知道了元青花的曾经流传经历与特殊使用情况。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随着郑和率领大型船队七次下西洋并到访阿拉伯半岛,瓷器上的阿拉伯文装饰也获得了更大发展。尤其是景德镇窑的工匠们巧妙地将中国瓷绘艺术与阿拉伯地区传统工艺相融合,运用毛笔为书写工具,蘸上钴蓝料,将阿拉伯文书写在瓷坯上,产生了著名的外销阿拉伯文青花瓷。文字的内容有“万物非主”、“赞颂归于真主”等。

正德时期,因皇帝信仰伊斯兰教并通晓阿拉伯文,故这一时期装饰阿拉伯文的瓷器不仅数量多,且造型丰富。除了碗、盘、罐、盒等多种生活器皿外,还有笔架、砚台、烛台、炉等各式文房用具。装饰形式上流行以圆形、菱形或方形作开光,再于开光内书写阿拉伯文。内容大多出自《古兰经》。装饰工艺技法与品种上也有所发展,当时除了青花还有白釉红彩。此后,瓷器上便很难见有阿拉伯文装饰了。

明正德 景德镇窑青花阿拉伯文笔架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明正德 景德镇窑青花阿拉伯文碗 现藏于土耳其托普卡比宫

明正德 景德镇窑白釉红彩阿拉伯文盘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藏文

明宣德 景德镇窑青花藏文僧帽壶 现藏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藏文属于字母书写体系。根据实物资料可知,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官窑瓷器上最早出现了藏文装饰,至宣德时期盛况空前,达到鼎盛,以西藏地区的藏品数量较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西藏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僧帽壶,腹部书写藏文一周,内容为:“昼吉祥,夜吉祥,正午吉祥,昼夜吉祥,三宝吉祥。”器底书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竖款。造型借鉴西亚地区金属器的艺术元素,被称为中西合璧式瓷器的经典之作。

同样瓷器在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中也有出土,它们在造型、纹饰等方面完全一致,堪称是传世品与出土品完美呼应的佐证佳品。另外,西藏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高足碗也颇具代表性,其外壁饰缠枝莲托八宝纹和莲瓣纹,器内壁书藏文一周,译成汉文是:“白日平安,夜晚平安,中午平安,日夜平安。”外底青花书“宣德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明宣德 景德镇窑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现藏于西藏自治区萨迦寺

除了青花,还有青花五彩。尤以西藏自治区萨迦寺收藏的这件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为典型,其口沿内以青花书写藏文一周,译为“昼吉祥、夜吉祥、正午吉祥、昼夜吉祥、三宝吉祥。”圈足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青花款。不仅绘画精细严谨,且制作工整讲究。这几件装饰着藏文的青花及青花五彩瓷器,均带有帝王年号款,文字的内容多为藏传佛教的经文或祈祷吉语,应是当时朝廷命令景德镇官窑为西藏上层贵族而专门烧制的赏赐瓷。成化以后,藏文装饰的官窑瓷器便较为罕见了。

梵文

明宣德 景德镇窑青花梵文出戟盖罐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梵文发展于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的印度,传说是由梵天所创,也属于字母书写体系,代表性字体有悉昙体、兰札体、天城体三种。天城体流行于当今,也是印度佛教界和国际公认的梵文标准字母。明代永宣时期景德镇官窑青花瓷上最早出现了兰札体梵文装饰图案。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出戟盖罐为代表,盖面中心写一梵文,外环绕四个梵文;罐身环形书写三周梵文;盖内顶部及罐内底部“大德吉祥场”五个篆字外环饰的莲瓣内亦各书写一梵文。

这些梵文均以兰札体写成,内容为密咒真言,代表佛和菩萨的保佑,寓意佛光普照、驱邪避难与吉祥如意。明代中期,瓷器上的梵文装饰更加广泛,也极具时代特色。如成化年间的盘、杯类器物,梵文装饰不仅字数增多,且覆盖面积扩大,有的甚至全部由梵文装饰而成,装饰效果得以强化的同时也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力。正德年间,以“花捧梵文”为代表,这是一种创新的图案形式,也颇具装饰艺术性与年代鉴定意义。

清代,瓷器上的梵文装饰在技法与内涵上又不断创新与扩展。除了青花还有斗彩。尤其是梵文与“寿”字组合的“梵文捧寿”斗彩图案,作为官窑产品一直持续发展至清代晚期,无论制作工艺、装饰艺术还是文化内涵均达到较高水准。

清道光 景德镇窑斗彩梵文盘 北京艺术博物馆

通过对古瓷上几种特殊文字装饰的简单梳理可知,唐代中晚期长沙窑瓷器上最早出现了阿拉伯文,历经发展,至明代永宣时期景德镇窑瓷器上又出现了藏文与梵文。这些充满着神秘色彩的特殊文字,不断向我们传递着各种不同的信息与内涵,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当时瓷器烧造者的用意与使用者的用途。但限于考古资料与文物研究之不足,仍需继续深入探讨与严谨解读。

吉祥安宁的“鸡首壶”


“鸡首壶”的名称得自于壶嘴流部的鸡首形装饰,是西晋至唐初流行的一种瓷壶。

黑釉鸡首瓷壶 东晋 1969年江苏镇江出土。这件鸡首壶是盛酒器,瓷胎灰色,质地坚硬、细密,瓷胎外面大部分施有深褐色釉,近底部不施釉,釉层较厚,釉色均匀。黑色釉和深褐色釉的瓷器同属于黑瓷器类,东晋烧制黑瓷器的瓷窑在今天浙江德清一带,这件黑釉鸡首壶就是德清窑的代表作品。

鸡首龙柄青瓷壶 南朝 1965年江苏镇江出土。此壶为盛酒器,盘口直沿,束颈,柄双身一体,阔腹,矮足。通体施青黄色釉,足底露台。

黑釉鸡首壶 南朝 双鸡首流壶。南朝时期鸡首壶壶身变长,口颈加高,壶柄变宽变长,制作比较精致。

白瓷鸡首壶 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1957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此壶为盛水器,肩部一侧塑一鸡首高冠圆目,昂首张口作啼鸣状,与之相对的是一直体曲颈形龙柄。整体造型挺拔秀丽,线条优美。

鸡首壶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公元265年—316年),由浙江地区的越窑首先创烧。烧制的瓷窑主要有越窑、瓯窑,壶的造型与盘口壶相似,不同的是肩部一侧安鸡首,另一侧是鸡尾,前后对称。鸡首有空心、实心之分,前者多为实用,后者是冥器。

西晋时期的鸡首壶特点是壶身、壶颈比较矮,鸡首多无颈,鸡尾甚小。东晋时,壶体略高,鸡首有了颈部,鸡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略高于壶口的圆弧形曲柄。鸡首部分的作用逐渐由装饰性变为实用性,鸡首与壶腹相通,成为可以出水的流部。东晋中、晚期,壶的曲柄出现了龙首柄,有的柄上端饰有熊纹,还有双鸡首流壶,新颖别致,造型更加优美。南北朝时期壶体修长,鸡首的冠部较大,颈部细长,盘口增高。隋代的壶鸡首趋于写实,作昂首曲颈打鸣状,壶柄贴塑龙形装饰。至唐代(公元618年—907年)初年,鸡首壶被新出现的执壶所替代,逐渐消亡。

“鸡”与“吉”谐音,鸡首壶延续使用了数百年,反映出在那段战乱频繁的年代里,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望。

古代陶瓷纹样寓意


收藏其实就是在传承我们的文化,中国每个朝代所流传下来的艺术品所描绘的纹饰都承载着其深刻的文化含义。

仙家“八宝”,也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八仙”,即张果老、吕洞宾、汉钟离、韩湘子、铁拐李、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相传他们得道成仙,各自学成一套本领。而八仙各自所持有的法器,鱼鼓、宝剑、扇子、花蓝、葫芦、笊篱、横笛、阴阳板则被称为“暗八仙”。后来,特别是明嘉靖之后,这些内容也被广泛用于瓷器的纹饰上。

明成化时期的人物纹样伯牙携琴访友图制作也颇为精美。伯牙,春秋时人,善弹琴。据《乐府解题》载: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岛悲号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与钟子期为友,所奏《高山流水》,曲意皆为钟子期悟出。因此后世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一说。

动物纹中的龙凤纹也是非常常见的纹饰题材。龙是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古人把帝王比作龙,认为天子就是龙的化身,因此自古就有真龙天子一说。一般在瓷器上的龙的纹饰分官窑和民窑,虽不是绝对,但也有“官窑龙五爪,民窑龙三爪或四爪”一说。

凤凰始见於《诗经》,原为“凤皇”,凤和龙一样,在传说中是一种十分神奇的动物,同为古代的祥瑞动物。“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说明玄鸟就是商的图腾,在古代,凤鸟就是鸟图腾的代表。

缠枝纹则是植物纹中的代表。缠枝纹也叫“转枝纹”“万寿藤”,它是一种以藤蔓、卷草为基础提炼而成的传统吉祥纹饰。缠枝纹所表现的“缠枝”,常常以常青藤、扶芳藤、紫藤、金银花、爬山虎、凌霄、葡萄等藤蔓植物为原型。它委婉多姿,生动优美,富有动感,故寓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美好愿望。

除此之外,岁寒三友纹也是一种典型的植物纹。通常以松、竹、梅为主题,题材源于文人画。竹,清高而有节,宁折不屈,开怀大度;松是百木之长,经冬不凋;梅耐寒开花。常被用于文人画中象征君子的高风亮节。受其风气影响,自宋以后常作为瓷器的装饰题材。

寓意吉祥的精美陶瓷纹饰


瓷器上的纹饰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明、清官窑瓷器纹样较之民窑的严谨工整,它们都以物言志,画必有意,表达着皇族对世界的理解,寄托着他们对生活的企盼,同时也是他们宣传封建意识的工具。 在明、清官窑瓷器纹样中,龙纹、花卉纹是其大宗,婴戏纹 、狮子纹常用。纹饰的画面依时代的变迁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如气势磅礴的寿山福海纹,明代宣德朝的含蓄典雅,而清康熙朝的则加绘鹿、松树、月亮、蝙蝠、云朵等点缀物,尽力将对吉祥的企盼表露。清代官窑瓷画特别讲究吉祥图案的运用,寓福禄寿之意的尤甚。一、人物纹

八仙:传说中的道教神仙。画面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八仙捧寿等。后两种纹饰有时另多两人,一位是肩扛桃枝或手捧寿桃的东方朔,另一位是高颅顶的老寿星。

和合二仙:传说中的两位神仙,又称和合二圣,各代表一位高僧(名叫寒山,拾得),是传统的象征性神名。画面上,两位胖和尚,一位手持捧盒,另一位拿一柄莲花,笑容可掬,取和谐和好之意,故在民间举行婚礼时喜欢陈列和合像,以求吉利。有时,捧盒半开,飘出的云气中圈着五只蝙蝠,意为五福。

福禄寿三星:画面多作苍松下三、四位老者相聚。一位是鹤发童颜的老寿星(面前往往加绘东方朔献桃),一位后随一只鹿,取鹿的谐音,寓“禄”之意。另一位是福的化身,有时还绘有蝙蝠相衬,以寓“福”意。

四妃十六子:传说中帝王的四位妃子与她们的十六个儿子,有时仅绘十六子。

婴戏纹:婴戏纹有许多不同的画面,也各有祥瑞之意,有时甚至十分牵强附会。如童子持莲, 寓意为连生贵子;三个孩子在缸边玩耍,意为三纲(五常);十六子即代表四妃十六子;另外还有百子图。

麻姑献寿:麻姑的传说出自葛洪的《神仙传》。传说麻姑在牟州东南姑余山修道。成仙后住在蓬莱岛,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三月三日王母寿辰,设蟠桃盛会,众花仙子邀麻姑同往祝寿。画面上所画即为此意。故旧时庆女寿多画麻姑像以贺。二、动物纹

龙:帝王的象征。

凤:帝后的化身。

狮子:王权的物化。

蝙蝠:多绘五只蝙蝠,意为梅开五福,如中间加绘团"寿",则为五蝠捧寿。五福为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语出《书.洪范》。

蜜蜂和猴:马上封侯。

三、植物纹

莲花:圣洁的象征。

松竹梅:岁寒三友。

山茶:多子。

牡丹玉兰:玉堂富贵。

四、吉祥物图案纹

八吉祥:佛教中的八种吉祥象征物。包括:轮、螺、伞、幢、花、罐、鱼肠。

暗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手中所持之物。(1).扇子-汉钟离;(2).鱼鼓-张果老;(3).横笛-韩湘子;(4).葫芦-铁拐李;(5).阴阳版-曹国舅;(6).宝剑-吕洞宾;(7).花篮-蓝采和;(8).笊篱或莲花-何仙姑。因借物喻人,故称暗八仙。

山峦与海水:寿山福海。

锦地绘花:锦上添花。

结(盘肠)、磬、鱼:吉庆有余。

宝相花:宝相是佛教徒对佛像的庄严称呼。宝相花是一种象征性的花,它集中了莲花、牡丹、菊花、石榴的特征,并进行了艺术处理,更符合人们对吉祥意念的审美需求。

陶瓷名词:八吉祥


八吉祥——瓷器的一种辅助纹样。即用八种佛教法物:宝轮、法螺、宝幢、伞盖、莲花、宝瓶、金鱼、吉祥结构成的一组图案,含有吉祥之意,故名。最早见于元代龙泉青瓷和景德镇窑卵白釉瓷上,明清两代青花和彩瓷上常用,清代乾隆时景德镇窑烧制有粉彩入吉祥形供器。

古瓷鉴定


古瓷鉴定的主要内容

1、断代:即鉴别某件古瓷的相对烧造年代,又叫"分期断代"、"器物排队",古瓷中,多数器物上没有落年款,有的器物上落有年款的。前者首先是解决断代问题,后者有辨别真伪的问题和伪品的仿造年代问题。对景德镇古瓷的断定,一般要求按如下时代来区分:五代,宋朝早期、中期、晚期,元朝前半期、后半期,明朝与清朝要求按照帝王年号来分期。但按照帝王年号分期是为了表述上的方便,决不意味着产品所具的特征是随着帝王的更换而变化的,而是随着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人们审美观和生活习惯的变化、陶工的一代代地更新而渐渐变化着的,是沿着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的艺术发展常规变化着的。所以我们在断代时,掌握产品演变的总趋势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在考古学上的广泛应用,近十多年来已使用了"烈释光(TL)法"测定古瓷的烧造年代,误差可达到10%以内,但这种方法往往要在器物上钻孔取出少量的标本,有损害器物。另外,对那些"后加彩"、"后烧款",或受到过暴晒、加热等干扰的器物,是不太适用的。在目前情况下采用目测仍是十分重要的,即是用科学仪器对古瓷断代推广了,也必须和人的实际鉴定经验相结合,正如医学上先进的诊断仪器不能完全代替医生的临床诊断一样。

2、断真伪:名窑产品影响其他窑口的生产,这是在商品生产中常见的事,如景德镇五代生产的"蟹壳"青釉瓷,在胎、釉、造型等方面都深受越窑青釉瓷的影响,但这并非仿古生产,从古瓷鉴定角度来说,是属于窑口的问题,不属断真伪的内容。断真伪是区分有意仿制前代产品的赝品。即把"仿古器"与"真器"识别出来。景德镇明朝成化御窑厂仿宋朝龙泉哥窑纹片瓷极似。正德时开始写"宣德年制"等寄托款,嘉靖、万历以来更盛。清朝雍正、乾隆仿古瓷的水平很高,唐英所督造的御窑厂,"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景德镇陶录》)。清末和民国,仿古生产有不少专门的小作坊,有的达到了乱真水平,此时的对外货易也几乎成了古董贸易了。解放以后,仿古瓷生产仍然是瓷业生产中的一部分。这样一来,致使传世的"古瓷"中赝品充斥,鱼目混珠。我们在古瓷鉴定时就要认真去做"去伪存真"的工作了。

3、断优劣:即鉴别古瓷的质量和价值。质量一一是指古瓷本身是否存在烧制时所造成的或使用过程中所造成的种种毛病,如变形、裂痕、冲口、阴黄、粘釉、磨釉、缩釉、剥釉、剥彩、脱彩、漏彩、补彩等。价值--是指某件古瓷的历史、科技、艺术方面的价值。历史价值是说该产品带有绝对的烧造年代或知道了相对的烧造年代,可作为断代的依据;能证明某一品种的创烧年代或衰落年代;能证实中外技艺交流或反映某一历史事实等。科技价值是说该产品能反映古代制瓷技艺发展进程和瓷业科学技术成果的;能反映瓷业的革新、创造和高超的技艺等。艺术价值是看构成产品美的三个基本要素:瓷质、器型、装饰的艺术处理是否高,三者之间是否和谐统一,能否代表某时期的陶瓷艺术水平和艺术风格,此外,国内外稀少的产品也往往是珍贵品。

4、断窑口:即鉴别产品的产地。唐代陆羽《茶经》,在品茶时同时评论了不同产瓷地区的茶碗,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次,洪州次……。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这是在古文献中较早以瓷产地来称道产品的窑口的名称也相随而生,随着瓷业的发展,窑口的命名方法也越来越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方法。

(1)以烧造地点来命名。如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江西吉州窑,景德镇湖田窑等,这种命名方法较为普遍。

(2)以某窑的主技者的姓氏来命名。如景德镇唐代的陶(玉)窑、霍(仲初)窑,明代的崔公窑、周(丹泉)窑,清代的郎(廷极)窑、年(希尧)窑、唐(英)窑等。

(3)按烧造年代来命名。如景德镇明代御窑通常分别叫永乐窑、宣德窑、成化窑等。

(4)按产品的攸用者的身份来命名,如官窑、民窑、枢府窑等。所谓官窑,是生产专供朝廷和皇家使用(包括皇帝用来赏赐入贡国及使臣,或赏赐群臣、亲贵)的各种瓷器的窑,也称御窑。如北宋的汴京官御、南宋的杭州官窑,景德镇元代的"御土窑"、"枢府窑",明、清的御窑(又叫官窑、厂官窑)。所谓民窑,是为了满足国内外广大人民生活需要而生产民间用瓷的民营手工业作坊。据《陶雅》说:"民间所卖之瓷器厂人则谓之曰客货。凡所以别于官窑也。官窑之尤精者,命曰御窑。御窑也者,至尊之所御也,官窑也者,妃嫔以下之所得用者也。"

同时期的不同窑口产品,有差别明显的,亦有相近的,这需要我们去加以区分。产品的地方特色主要是因原料的不同而形成的,所以,断窑口主要是看产品的胎、釉特征,其次是看工艺、造型和装饰等诸因素。

陶瓷的吉祥图案及寓意


陶瓷吉祥图案

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吉祥文化史。元以前的陶瓷胎装饰是主要的装饰手法,因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吉祥造型。到了元明清时期,釉装饰取代胎装饰成为主要的装饰手法,随之出现了琳琅满目的吉祥图案,这些图案集中反映了人类的各种欲望,从祈求健康到延年益寿,从子孙满堂到家族繁衍,从升职加薪到加官晋爵,从年年有余到金玉满堂,从安居乐业到科举高中,从爱情如意到夫妻和谐……无不体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今天,当我们把这些绘有吉祥图案的陶瓷艺术品摆放在家中或办公场所时,首先要对各种吉祥元素进行解读。

陶瓷的吉祥纹饰表现手法灵活多变,有的取其谐音,有的取其寓意,有的取其图像。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天下万物各有寓意,如苹果代表平安,象征爱心;牡丹代表荣誉,象征富贵;石榴五月开化,代表多子;桃为五木之精,代表福寿;鹌鹑雌雄形影不离,双双觅食,比翼翱翔,代表夫唱妇随,家庭和谐;喜鹊鸣叫,预兆吉事将到;蝙蝠代表多福;鸳鸯成双成对,象征爱情;鹿代表禄位;游鱼象征富足;燕子代表友谊;蜘蛛象征喜从天降;灯笼象征兴隆;狗代表忠;象代表万象更新;马代表义;羊代表孝;风筝代表五谷丰登;白头翁象征白偕老;荷花代表出于污泥而不染;梅花五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和平、顺利等等。

常用谐音寓意吉祥

陶瓷的吉祥图案还经常出现佛家八宝和道教八仙的图案。道教的八仙是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八仙仰望寿星图,称为“八仙仰寿”;八仙向西王母祝寿图,称为“八仙祝寿”;八仙与古松仙鹤在一起,其吉祥寓意是“群仙拱寿”。另外,八仙所用物件葫芦、扇子、玉版、宝剑、荷花、花篮、箫管、渔鼓等称为“暗八仙”,亦称“八宝”,此八宝用于吉祥图案中,有祝福长寿的寓意。

用谐音寓意吉祥是元明清陶瓷吉祥图案的常用手法之一,如蝠与福,梅与眉(喜鹊和梅枝的组合寓意“喜上眉梢”)、桂与贵、耦与偶、鹿与禄、羊与祥、鱼与余、杏与幸、狮和师、菊与足、橙与程(前程)、柏与百、金鱼与金玉、天竹与天祝、鲶鱼与年余(连年有余)等,都是用谐音表达吉祥含义。

汉字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的文字,陶瓷器上常用汉字表达吉祥含义,如福、寿、富、贵、春、正、吉等,不管字数多少,其吉祥含义都一目了然。不过,更多的陶瓷吉祥图案是采用多种吉祥元素进行组合,除了松、竹、梅(寓意“岁寒三友”)、梅、兰、竹、菊(代表“四君子”)等常见图案外,还有许多组合图案的吉祥含义不为现代人所知,因而经常出现摆放不当的现象。在现代家庭和办公室陈设中,陶瓷都是必不可少的物品,只有正确理解陶瓷吉祥图案的寓意,才能把陶瓷艺术品放在最恰当的位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吉祥。

指日高升马上封侯

寓意升职加官晋爵

吉祥图案一:天官人手指太阳。

吉祥寓意:指日高升。

解释:据古书记载,天官为上元之神,负责赐福给人间。天官人手指太阳寓意在屈指可数的短时间内加官晋爵。

吉祥图案二:骑牛小童放风筝,风筝直上云端。

吉祥寓意:青云得路。

解释:小童骑在牛背上寓意有贵人扶持,云端指高空,比喻高官厚禄。风筝升上云端比喻仕途得意,步步高升。《红楼梦》中的人物薛宝钗曾有诗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吉祥图案三:猴子在骏马上。

吉祥寓意:马上封侯。

解释:“猴”与“侯”谐音,侯为中国古代五等贵爵位中的第二等级。猴子骑在马上,寓意“马上”,为立刻之意,整体寓意为“马上封侯”。

摆放方法:绘有“指日高升”和“青云得路”的图案的瓷器适合文职人员,绘有“马上封侯”图案的瓷器适合武职人员,可将这些瓷器摆放在客厅或办公室。

青花瓷上的“刀字纹”


绿宝石艺术陶瓷馆馆藏“刀字纹”青花瓷碗

“刀字纹”作为一种特殊的装饰图案,并没有太多的特殊含义。“刀字纹”早起于明代,是一种快速绘画的图案,针对的是普通百姓的实用器皿而产生的。 正统的青花图案,绘制难度大,而且绘画的师傅要经过长期的学习才能从业,还因为古代柴窑烧制,成品率低等问题,所以相对的价格也会很高,普通百姓很难承受,但白瓷看起来又显的苍白,所以为了让白瓷看起来不要那么单调,又可以让没有绘画技巧的人也可以绘制,提高绘画速度,适合大批量高速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于是产生了“刀字纹”青花图案,从而成为了古代民窑的代表作品了。

“刀字纹”青花瓷作为一种特殊的书画作品,是人们在有限条件下创造美好事物的一种产物。 青花“刀字纹”是一种没有太多规则的随意的图案,评价器物上的刀纹图案好差的标准,要看“刀字纹”书写的是否流畅,留白是否自然有度,以及纹路上的青花料用色是否有浓淡的变化。老练的刀纹书写师傅“刀字纹”书写刚劲有力,变化如行云流水,不亚于一幅优良的书法作品。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