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瓷器概况

随着制陶工具的逐步改善、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制陶原料的深入了解,人们渐渐烧制出一些初步达到瓷器标准,但在一些方面又不够完善的器物,这就是原始青瓷。

商周时期是从陶器过度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是原始青瓷的发生发展阶段。当时有一部分陶器用高岭土做胎体的原料,这一方面提高了烧成温度,使胎质坚致、不渗水;另一方面也使胎体的颜色由深变浅,提高了洁白度。器表施一层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合而成的高温釉,经过1200℃以上高温烧制后,台釉结合在一起,使器物具备了瓷器的条件。但当时制作工艺水平低下,胎中还是有一定量的铁成分,在略低的温度中烧结,颜色较深,透光性较差。因工艺不稳定,铁含量和烧成气氛不能自如控制,釉色也不好掌握,所以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商周到西汉这一时期的原始青瓷所涂的釉是用石灰加粘土配置而成的,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由于含铁元素,所以呈青绿、黄绿、灰绿、褐绿等颜色。器表多拍印米字纹、方格纹、麻布纹、圆圈纹、曲折纹、叶脉纹、篦纹、水波纹、云雷纹等纹饰。主要器型有:尊、豆、盂、罐、盖罐、提梁壶、鼎、瓮、簋、罍、杯、钵等,绝大部分器型仿当时的青铜器而制作。

延伸阅读

唐代瓷器概况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唐代制瓷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瓷器烧制技术迅速发展。制瓷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在唐代不少地方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瓷窑体系。《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这时各地制瓷中心有了窑名,反映出唐代瓷业的兴盛和不同的艺术特色。

唐代青瓷以越窑和长沙窑最为著名。唐代早期越窑瓷器胎体呈淡灰色,紧密细致,釉汁很薄,均匀缜密,温润似玉,青绿色,有的略闪黄。器型还有隋代的风格,立型器多瘦高,碗都大口浅腹,口、腹垂直,下腹斜折内敛,平底。唐中晚期的越窑瓷,胎体比以前更致密,灰白色,釉面均匀光润,有鳝鱼黄、淡青和青绿等色,通体施满釉。这时的碗、盘多撇口,底足宽矮,像玉璧,中间小圆内凹中施釉。底足有三、五、七个不等的方形或条形支钉痕。晚唐时出现了荷叶式或花口式盘和碗,瓷器装饰以光素为主,也有划、刻、堆贴和镂空纹饰的,以划花为多,常见纹饰是花鸟、山水和人物等。

长沙窑主要生产一些生活及文房用品,此外还有玩具、瓷佣等,种类很多。长沙窑瓷胎细密坚致,磁化程度较高,胎色有灰白、灰黄、灰青、灰红及肉红;釉面润泽,以青色为主,也有蓝、绿、酱、褐、黄等颜色。装饰品种极为丰富,有釉下彩斑、釉下彩绘、印花、贴花、贴花彩斑、刻划、雕刻、镂空等。

中国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概况


自从波普博士对大维德基金会那对至正十一年云龙纹象耳瓶的研究开始,元青花就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建国后窖藏和墓葬等考古出土资料也成为元青花研究不断深入的催化剂,可以说,元青花研究的每一步深入和进展都与考古发现息息相关。 

建国以来考古发掘出土的元青花资料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窖藏、墓葬、遗址和窑址。

从总体看窖藏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不光数量相对多而且也相对比较精美。窖藏是由于同一批文物由于特殊原因,被埋在一个像窖穴一样的地方,而这个出土文物的土坑就叫窖藏,出土的文物就叫窖藏文物。

窖藏具有一些特点:窖藏是在埋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简单,建造方便,性能良好的贮藏方法之一。窖大多建在土层以下,充分利用土壤的弱导热性和干燥土壤的绝缘作用以达到比较适宜的稳定的温湿度。由于窖可以自由进出,便于通风调湿,贮藏效果好,风险性相对较小。窖的种类很多,根据地势和贮藏需要搭建不同类型的贮藏窖。一般有棚窖、井窖、窑窖等。 窖藏自建国至今,元代出土有元青花的窖藏大致有16处,共出土元青花84件。

(1)江苏丹徒:1962年9月,江苏省丹徒县大路公社发现一处窖藏瓷器。共出土瓷器26件,其中有元青花高足杯6件,5件绘梅月纹,1件绘松竹(镇江市博物馆刘兴:《江苏丹徒元代窖藏瓷》,《文物》1982年第2期)。

(2)河北保定:1964年5月,保定市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6件元青花,分别是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大罐2件、青花海水龙纹带盖八棱梅瓶2件、青花八棱玉壶春小瓶1件、青花八棱执壶1件(河北省博物馆:《保定市发现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

(3)江苏金坛:1966年4月,江苏金坛县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一件青花云龙纹大罐,罐口盖一夹层大银碗,罐内藏各种银器50余件(镇江博物馆肖梦龙:《江苏金坛元代青花云龙罐窖藏》,《文物》1980年第1期)。

(4)北京旧鼓楼大街:1970年,元大都考古队在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东发掘一处院落时,发现一处瓷器窖藏。出土青花10件,其中有1件凤头扁壶和缠枝石榴花盏托2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元大都考古队:《元大都的勘查和发掘》,《考古》1972年第1期)。

(5)河北定兴:1972年4月,河北定兴县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了1件青花凤纹高足碗和1件青花梅月纹高足碗(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定兴元代窖藏文物》,《文物》1986年第1期)。 

(6)内蒙古林西:1972年10月,内蒙古林西县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共出土瓷器12件,其中青花7件,包括青花缠枝莲纹扁壶1件、青花鸳鸯纹盘2件、青花龙纹盘1件、青花菊纹高足杯1件、青花龙纹高足杯1件、青花凤纹高足杯1件(林西县文物管理所:《内蒙古林西县元代瓷器窖藏》,《文物》2001年第8期)。

(7)新疆伊犁霍城:1976年春,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某团农场的农田中距地表30厘米之下发现一批瓷器,出土时多残破,大部分无法复原。瓷片中有龙泉、枢府、磁州窑、钧窑和景德镇的产品,其中有一件青花双凤纹高足碗(新疆博物馆:《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出土的元青花瓷等文物》,《文物》1979年第8期)。

(8)内蒙古赤峰:1978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县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青花龙纹高足杯5件(唐汉三、李福臣、张松柏:《内蒙古赤峰大营子元代瓷器窖藏》,《文物》1984年第5期)。

(9)内蒙古呼和浩特保合少:1980年呼和浩特东郊保合少乡发现一处元代瓷器窖藏,出土瓷器40余件。其中有一件青花梅草纹高足杯(李彩萍:《呼和浩特东郊保合少出土窖藏金元瓷器》,《内蒙古文物考古》1994年第1期)

(10)江西九江高安:1980年11月,九江发现一元代窖藏,共出土器物245件,其中瓷器239件,有19件元青花,计有高足杯10件,云龙纹盖罐1件,云龙纹荷叶盖罐2件,云龙纹带盖梅瓶3件,缠枝牡丹如意云肩纹梅瓶2件,蕉叶纹花觚1件(江西省高安县博物馆刘裕黑熊琳:《江西高安县发现元青花、釉里红等瓷器窖藏》,《文物》1982年第4期)。

(11)安徽歙县:1982年3月,人民银行歙县分行在基建施工中发现一处元代窖藏。窖藏出土54件瓷器,仅有1件青花云龙纹高足杯(歙县博物馆叶涵鋆、夏跃南、胡承恩:《歙县出土两批窖藏元瓷珍品》,《文物》1988年第5期)。

(12)江苏句容: 1985年5月,江苏句容县城东发现一处元代瓷器窖藏,出土青花云龙盖罐1件,青花云龙梅瓶2件(陈世华:《句容出土元代青花瓷器》,《东南文化》1991年第3期)。

(13)江西萍乡窖藏:1985年9月,江西萍乡市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瓷器29件,其中有青花瓷器10件,计有菊花纹双耳带座香炉1件、梅花纹带座香炉2件、奔兔纹匜1件、飞凤纹高足杯1件、花卉纹碗5件(萍乡市博物馆:《萍乡市发现元代青花瓷器等窖藏文物》,《江西历史文物》1986年第1期)。

(14)浙江杭州:1987年10月6日,浙江省杭州市发现一座瓷器窖藏。共出土瓷器54件,其中青花1件,为笔架水盂(桑坚信:《杭州市发现的元代瓷器窖藏》,《文物》1989年第11期)。

(15)四川三台:1992年1月18日,四川三台市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有青花折枝菊纹象耳瓶2件、青花缠枝牡丹纹双耳炉1件(景竹友:《三台出土元代窖藏》,《四川文物》1993年第6期)。

(16)内蒙古集宁路:2003年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有三处窖藏(J19、J24、J39)出土了元青花。J19出土瓷器40件,其中有1件青花小盏。J24出土瓷器9件,其中有青花云龙纹高足杯2件,青花云凤纹高足杯3件,青花缠枝菊花纹高足杯1件。J39出土青花梨形壶1件(陈永志:《内蒙古集宁路元代古城出土的青花瓷器》,《文物天地》2004年第12期)。

另外,最近几十年我国十几个省市都先后出土的青花瓷器,有些是窖藏出土,有些是墓葬出土,还有些是元代遗址出土,至今发现铭文可考的元代青花瓷约有以下几件。

(1) 浙江省杭州市前至元丙子(1276年)墓志墓葬出土三件元青花观音像。

(2)江西省九江市“延佑戊午至已未年”(1318~1319年,延佑五年至六年)铭地券墓葬,出土元青花塔式盖瓶。

(3)江西丰城县墓葬出土一件“元后至元戊寅六月”(1338年)铭文的元青花红釉楼阁式瓷仓。

(4)景德镇陶瓷馆藏有一件“戊子年”(至正八年,1348年)铭的元青花缠枝灵芝罐。

(5)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馆藏一件至正十一年(1351年)墓出土的元青花双耳菊花纹三足连座炉。

(6)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藏一对“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元龙纹象耳瓶。

从世界范围看,对元代瓷器的研究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一些十分有价值的考古研究和证明,缺少对标准器的选择和判断,还有就是文献记载的缺失,元青花在文献中没有记载这一点已是无法改变了,所以只能寄希望于以后考古资料的充实。现在的由于元青花市场价位在非理智的高度,许多收藏爱好者对元青花追逐和钟情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这样正中一些投机造假者的下怀,所以现在市场上“满城尽是元青花”。所以对元青花的判断要慎之又慎,要多参考出土瓷器,多对流传有序的文物进行研究对比。值得提出的是千万不要把判断依据放在所谓的科技鉴定证明上,如热释光、X荧光光谱、拉曼光谱等的分析最多是做一个参考。现在社会上迷信科技鉴定的很多,不惜重金到伦敦,香港去测验,结果是只要是去的都是元青花,目前科技鉴定还有很多缺陷,一些参考数据本身就存在问题,拿存在问题的数据去证明,结果可想而知。

在元青花中,有十件出土于9处明代墓葬中,它们都是元代景德镇窑烧制的产品,是难得的标准器。

第1处,江苏省南京市中央门外明洪武4年(1371)汪兴祖墓出土的外青花龙纹内青花菊花纹印花龙纹高足碗,1970年出土,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收藏。

高足碗高11、口径12.9、足径4厘米

汪兴祖墓出土外青花龙纹内青花菊花印花龙纹高足碗

第2处,山东邹城市明洪武22年(1389)明鲁荒王朱檀的戈妃墓出土的元末明初青花云龙纹罐,1971年出土。

明鲁荒王朱檀的戈妃墓出土元末明初青花云龙纹罐

第3处,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观音山明洪武25年(1392)沐英墓出土的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纹梅瓶,1950年出土,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收藏。

这件梅瓶完整无缺,是国宝级文物。

沐英墓出土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纹梅瓶

第4处,安徽省蚌埠市明洪武28年(1395)汤和墓出土的青花缠枝牡丹纹盖罐。

汤和墓出土的青花缠枝牡丹纹盖罐

第5处,湖北省钟祥市明永乐12年(1414)郢靖王墓出土的两件青花梅瓶,2006年出土,湖北省博物馆收藏。这是一座合葬墓,墓主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朱栋夫妇。朱栋生于明洪武24年(1391),卒于明永乐12年(1414)。

朱栋墓出土青花龙纹梅瓶

另1件是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青花发色较云龙纹梅瓶稍微显得淡雅一些。

朱栋墓出土青花四爱图梅瓶

第6处,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乡尹西砂石厂明永乐14年(1416)王氏墓出土的元青花凤穿花纹梅瓶,1990年9月出土,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王氏是明孝陵卫指挥使萧氏的妻子,这是一座分室合葬墓,萧氏墓已经被盗,墓中有精美的青花残片出土。

第7处,南京市中华门外郎宅山明永乐十六年(1418)叶氏墓出土一件青花莲池鸳鸯纹碗,1960年出土,南京市博物馆收藏。

碗 高13.4、口径30、底径9.3厘米

明永乐十六年叶氏墓出土青花莲池鸳鸯纹碗

第8处,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应塘村明正统4年(1439)沐晟(沐英之子)墓出土一件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1959年出土,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收藏。

沐晟墓出土青花牡丹纹梅瓶

第9处,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季桥乡颜刘村凤凰墩明成化6年(1470)陶升夫妇合葬墓中出土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铺首耳盖罐,1980年出土,

陶升夫妇合葬墓中出土青花缠枝牡丹纹铺首耳盖罐

商周秦汉时期的陶瓷


商周时期

大约在距今四千多年之前,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断进步,私有制开始出现萌芽,原始氏族部落的社会形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当时长期定居在中原一带的夏部族,通过联合其他部族形成了由夏王朝统治的奴隶制国家。这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地下考古发堀实物可以印证,在商代之前而存在的夏代是一个历史史实而非传说。加之后来的商代、西周和东周(包括春秋、战国),被统治为“夏、商、周时代”,其间约二千年左右。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由原始氏族部落发展为奴隶社会,也成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其时,各种手工业渐进渐繁,开始有分工制度,制陶业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而且是诸工种中最重要的一种。

夏、商、周三代的陶瓷品种,大致可分为灰陶、白陶、印纹陶、红陶、原始陶等。其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灰陶,有素面,也人施以简单的绳纹或篮纹,或者彩绘各种复杂图案的;还有在制作胎体过程中用拍、印、刻、堆、划等手法留取肌理效果。这一时期的器体造型功能依然以饮食器皿为主,有豆、鼎、釜、鬲、觚、斝等等。白陶在新石器晚期就已出现,这一时期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白陶所使用的原材料为瓷土,质地较细密,烧成温度也比其他陶器品种要高。其造型与装饰直接受到同时期青铜礼器的影响,艺术价值不在青铜器之下。

通过长期烧造白陶和印纹硬陶的实践,不断改进才原材料的选择与加工,至少于商代中期出现了瓷器" target="_blank">原始瓷器,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兴盛起来。胎质烧结程度提高和器表施釉,使原始瓷器不吸水而且更加美观。原始瓷器一般都在施釉前在坯体上拍制几何图案,釉色多呈现青绿、青黄色。

夏代人们的活动区域主要在中原一带,据考古发现可断定在河南豫西与山西晋南地区。商代的统治范围有所扩大,因此,在陶瓷工艺上也大量融合了中原以外地区的特征,制陶业从其它农业分工中独立出来。西周在北至北京、南至广东、东抵海滨、西达陕、甘的广大地区,原始瓷器蓬勃发展起来。春秋战国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量公、私制陶作坊,其产品上多留有文字铭记,据推测可能与制造者或使用者有关,另外,这一时期的大量彩绘陶深受同时期漆器的影响。

夏、商、周时代的烧窑技术也有所改进,馒头窑的出现更加改善了窑内的烧成气氛,对提高陶器质量有利。窑炉容积增大,窑室底部可达1.8米;根据不同产品,烧成温度也有所提高。进入西周以后,窑炉顶部出现了烟囱,这对陶瓷烧造技术的改良有着重大意义。这个创举,使燃料的燃烧更加充分,热力更有效利用,还可调节空气和火焰的流速,使火焰性质得以控制,烧成温度可达1200oC。所以说,窑炉的改进,是这一时期出现原始瓷器的重要原因。

秦汉时期

秦赢政13岁继王位,后兼并六国,一统天下,始称皇帝。将以往各藩王制度废弃,分天下为郡县,但至二世胡亥,各处大乱,刘邦起事,破秦灭楚,立国为汉。

秦始皇于即位之初便倾天下之力大兴土木,建造大规模的阿旁宫和陵园。所以,砖、瓦等建材和宫殿内所需陶瓷器皿大量烧造。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侧出土的大量与真人等大的陶制兵马俑,就是秦始皇陵墓陪葬品的一部分。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情况可以看出当时的烧陶水平,数量巨大,仅仅挖出一个角落,就有千万之巨;制作精湛,神态各异,造型生动;工艺成熟,如此巨大的作品,几乎没有变形、开裂的问题,原材料使用当地泥土,凝结性、可塑性强。这一时期的窑炉建设,为适应大量烧制建筑用陶和象兵马俑那样的大型物件,使窑室规模增大,普遍增加了一至三倍。窑炉所设烟囱多已移到后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窑床前高后底(约为7o坡度)的特殊设计,是一项创造性改革,使窑室内温度不均的问题得以改善。

汉代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所制器物的表面被广泛施釉,有学者认为是受罗马及欧洲人制造琉璃技术的影响,国为当时的人们与上述地区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汉代人重视墓葬,成为习俗,殉葬品力求丰富而精细,被称为“明器”,它与祭器之别在于它是专门供死者在阴间所用而非为生者用具。陪葬品中除少量石质品、金属制品、木质漆器以外,被大量使用的为陶制品,因为这种材质可历千年而不腐败。除饮食所用的器皿外,大量摹拟生活场景,加以缩微,如陶制的楼阁、仓房、灶台、兽圈、车马、井台、奴仆等等,营造虚幻环境供死者享用。明器当中的壶、尊、盆、罐之类器皿,一般都在素坯之外敷设一层粉彩,并不与胎体相融,稍摩擦便脱落;小型生活场景模型,外表都施加绿色低温铅釉,这种铅釉有毒性已被当时人们所知晓,所以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并不使用。对陵墓的重视,使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特殊建材 “圹砖”。“圹”就是指墓穴,圹砖体积较大,内部为空心,外表饰有图案,可连续排列,也可独立成为画面。砖面图案是模具拓印而成的,这是后世陶瓷器表面印花工艺的雏形。此外,在汉代陶器当中,瓦当的艺术成就也非常突出。

汉代的陶瓷器,造型浑厚而饱满,许多器形模仿铜器造型。器物表面施釉烧成温度约在950oC1000oC之间,为低温釉,所以今天所见到的汉器表面出现有细微碎纹。到汉代为止,我国北方使用的馒头窑已基本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在南方,此时已出现比较成熟的龙窑,增大窑室的同时也缩短了烧成时间。

古代瓷器:中国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概况


自从波普博士对大维德基金会那对至正十一年云龙纹象耳瓶的研究开始,元青花就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建国后窖藏和墓葬等考古出土资料也成为元青花研究不断深入的催化剂,可以说,元青花研究的每一步深入和进展都与考古发现息息相关。

建国以来考古发掘出土的元青花资料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窖藏、墓葬、遗址和窑址。

从总体看窖藏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不光数量相对多而且也相对比较精美。窖藏是由于同一批文物由于特殊原因,被埋在一个像窖穴一样的地方,而这个出土文物的土坑就叫窖藏,出土的文物就叫窖藏文物。

窖藏具有一些特点:窖藏是在埋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简单,建造方便,性能良好的贮藏方法之一。窖大多建在土层以下,充分利用土壤的弱导热性和干燥土壤的绝缘作用以达到比较适宜的稳定的温湿度。由于窖可以自由进出,便于通风调湿,贮藏效果好,风险性相对较小。窖的种类很多,根据地势和贮藏需要搭建不同类型的贮藏窖。一般有棚窖、井窖、窑窖等。窖藏自建国至今,元代出土有元青花的窖藏大致有16处,共出土元青花84件。

江苏丹徒:1962年9月,江苏省丹徒县大路公社发现一处窖藏瓷器。共出土瓷器26件,其中有元青花高足杯6件,5件绘梅月纹,1件绘松竹。

河北保定:1964年5月,保定市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6件元青花,分别是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大罐2件、青花海水龙纹带盖八棱梅瓶2件、青花八棱玉壶春小瓶1件、青花八棱执壶1件。

江苏金坛:1966年4月,江苏金坛县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一件青花云龙纹大罐,罐口盖一夹层大银碗,罐内藏各种银器50余件。

北京旧鼓楼大街:1970年,元大都考古队在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东发掘一处院落时,发现一处瓷器窖藏。出土青花10件,其中有1件凤头扁壶和缠枝石榴花盏托2件。

河北定兴:1972年4月,河北定兴县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了1件青花凤纹高足碗和1件青花梅月纹高足碗。

内蒙古林西:1972年10月,内蒙古林西县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共出土瓷器12件,其中青花7件,包括青花缠枝莲纹扁壶1件、青花鸳鸯纹盘2件、青花龙纹盘1件、青花菊纹高足杯1件、青花龙纹高足杯1件、青花凤纹高足杯1件。

新疆伊犁霍城:1976年春,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某团农场的农田中距地表30厘米之下发现一批瓷器,出土时多残破,大部分无法复原。瓷片中有龙泉、枢府、磁州窑、钧窑和景德镇的产品,其中有一件青花双凤纹高足碗。

内蒙古赤峰:1978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县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青花龙纹高足杯5件。

内蒙古呼和浩特保合少:1980年呼和浩特东郊保合少乡发现一处元代瓷器窖藏,出土瓷器40余件。其中有一件青花梅草纹高足杯

江西九江高安:1980年11月,九江发现一元代窖藏,共出土器物245件,其中瓷器239件,有19件元青花,计有高足杯10件,云龙纹盖罐1件,云龙纹荷叶盖罐2件,云龙纹带盖梅瓶3件,缠枝牡丹如意云肩纹梅瓶2件,蕉叶纹花觚1件。

安徽歙县:1982年3月,人民银行歙县分行在基建施工中发现一处元代窖藏。窖藏出土54件瓷器,仅有1件青花云龙纹高足杯。

江苏句容:1985年5月,江苏句容县城东发现一处元代瓷器窖藏,出土青花云龙盖罐1件,青花云龙梅瓶2件。

江西萍乡窖藏:1985年9月,江西萍乡市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瓷器29件,其中有青花瓷器10件,计有菊花纹双耳带座香炉1件、梅花纹带座香炉2件、奔兔纹匜1件、飞凤纹高足杯1件、花卉纹碗5件。

浙江杭州:1987年10月6日,浙江省杭州市发现一座瓷器窖藏。共出土瓷器54件,其中青花1件,为笔架水盂。

四川三台:1992年1月18日,四川三台市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有青花折枝菊纹象耳瓶2件、青花缠枝牡丹纹双耳炉1件。

内蒙古集宁路:2003年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有三处窖藏出土了元青花。J19出土瓷器40件,其中有1件青花小盏。J24出土瓷器9件,其中有青花云龙纹高足杯2件,青花云凤纹高足杯3件,青花缠枝菊花纹高足杯1件。J39出土青花梨形壶1件。

另外,最近几十年我国十几个省市都先后出土的青花瓷器,有些是窖藏出土,有些是墓葬出土,还有些是元代遗址出土,至今发现铭文可考的元代青花瓷约有以下几件。

浙江省杭州市前至元丙子墓志墓葬出土三件元青花观音像。

江西省九江市延佑戊午至已未年铭地券墓葬,出土元青花塔式盖瓶。

江西丰城县墓葬出土一件元后至元戊寅六月铭文的元青花红釉楼阁式瓷仓。

景德镇陶瓷馆藏有一件戊子年铭的元青花缠枝灵芝罐。

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馆藏一件至正十一年墓出土的元青花双耳菊花纹三足连座炉。

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藏一对至正十一年铭元龙纹象耳瓶。

从世界范围看,对元代瓷器的研究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一些十分有价值的考古研究和证明,缺少对标准器的选择和判断,还有就是文献记载的缺失,元青花在文献中没有记载这一点已是无法改变了,所以只能寄希望于以后考古资料的充实。现在的由于元青花市场价位在非理智的高度,许多收藏爱好者对元青花追逐和钟情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这样正中一些投机造假者的下怀,所以现在市场上满城尽是元青花。所以对元青花的判断要慎之又慎,要多参考出土瓷器,多对流传有序的文物进行研究对比。值得提出的是千万不要把判断依据放在所谓的科技鉴定证明上,如热释光、X荧光光谱、拉曼光谱等的分析最多是做一个参考。现在社会上迷信科技鉴定的很多,不惜重金到伦敦,香港去测验,结果是只要是去的都是元青花,目前科技鉴定还有很多缺陷,一些参考数据本身就存在问题,拿存在问题的数据去证明,结果可想而知。

在元青花中,有十件出土于9处明代墓葬中,它们都是元代景德镇窑烧制的产品,是难得的标准器。

第1处,江苏省南京市中央门外明洪武4年汪兴祖墓出土的外青花龙纹内青花菊花纹印花龙纹高足碗,1970年出土,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收藏。

高足碗高11、口径12.9、足径4厘米

汪兴祖墓出土外青花龙纹内青花菊花印花龙纹高足碗

第2处,山东邹城市明洪武22年明鲁荒王朱檀的戈妃墓出土的元末明初青花云龙纹罐,1971年出土。

明鲁荒王朱檀的戈妃墓出土元末明初青花云龙纹罐

第3处,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观音山明洪武25年沐英墓出土的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纹梅瓶,1950年出土,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收藏。

这件梅瓶完整无缺,是国宝级文物。

沐英墓出土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纹梅瓶

第4处,安徽省蚌埠市明洪武28年汤和墓出土的青花缠枝牡丹纹盖罐。

汤和墓出土的青花缠枝牡丹纹盖罐

第5处,湖北省钟祥市明永乐12年郢靖王墓出土的两件青花梅瓶,2006年出土,湖北省博物馆收藏。这是一座合葬墓,墓主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朱栋夫妇。朱栋生于明洪武24年,卒于明永乐12年。

朱栋墓出土青花龙纹梅瓶

另1件是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青花发色较云龙纹梅瓶稍微显得淡雅一些。

朱栋墓出土青花四爱图梅瓶

第6处,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乡尹西砂石厂明永乐14年王氏墓出土的元青花凤穿花纹梅瓶,1990年9月出土,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王氏是明孝陵卫指挥使萧氏的妻子,这是一座分室合葬墓,萧氏墓已经被盗,墓中有精美的青花残片出土。

第7处,南京市中华门外郎宅山明永乐十六年叶氏墓出土一件青花莲池鸳鸯纹碗,1960年出土,南京市博物馆收藏。

碗高13.4、口径30、底径9.3厘米

明永乐十六年叶氏墓出土青花莲池鸳鸯纹碗

第8处,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应塘村明正统4年沐晟墓出土一件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1959年出土,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收藏。

沐晟墓出土青花牡丹纹梅瓶

第9处,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季桥乡颜刘村凤凰墩明成化6年陶升夫妇合葬墓中出土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铺首耳盖罐,1980年出土,

陶升夫妇合葬墓中出土青花缠枝牡丹纹铺首耳盖罐

上一篇:瓯窑茶具溯源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