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高岭土的传说

景德镇烧制瓷器的历史有两千多年了,在中国瓷器行业的占据着霸主的地位,景德镇有着高超烧造技艺,有很多珍贵的传世收藏品,现代也有很多精美的艺术品。现在国际上通用的高岭土就来源于景德镇北部山区鹅湖镇高岭村边得高龄山,关于它的传说也有很多,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一个关于景德镇高岭土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高岭村有一家姓盛的穷苦夫妻,他们靠着红薯、萝卜和野菜过活,日子过得非常苦。盛家夫妻日子虽然清苦,但心地却特别善良。听到谁家揭不开锅,他们就宁愿自己挨饿,也要省出点口粮送去。因此,村里人都称他们是“好心的盛家”。

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一天清早,大风凛冽,雪花纷飞,盛家男人正抱着柴禾推门向外走,突然看见屋檐卞躺着个白发苍苍的老汉。只见老汉衣衫破烂,冻得瑟瑟发抖,并在痛苦地呻吟着。盛家男人急忙放下手里的柴禾,上前把老汉扶进屋。他边脱下自己的破棉袄,给老人,盛家男人问: “这位老人家,您是哪里人?这大冷的天,出门来做什么?”那老汉深深地叹了口气,答道:“我家住在很远的地方,因为给地主老财逼得生活不下去了,只好出外投亲,没想到会病倒在这里。”男人一听,忙安慰说: “老人家,您别急,先在我家把病养好了再走吧!”

那老汉感动地点点头。这时,盛家妻子端来了一碗热开水,送到那老汉跟前,请他喝下暖暖身子。老汉摇头说: “我实在是太饿了,就想喝碗热粥。”

这对夫妻听了,感到很为难,因为他们家的米缸,早就空了。盛家妻子看到老汉饥饿 饿痛苦的样子,心中不忍,就只好去邻居家 借了一把米.熬了一大碗粥给老汉喝。 热腾腾的米粥端到了老汉的面前,饿急 了的老汉一口气就把粥喝光了。

说也奇怪,老汉把这碗粥一喝下去,脸顿 时红润起来,精神也好了,病也好像烟消云散 了。这时,只见老汉站了起来,把破棉袄还给 盛家男人,说: “好心的盛家,你们真是名不 虚传。我没有什么好报答你们的,我走后,你 们可以到村后东南面的松山顶上一口气挖上九九八十一锄.你们就会挖到白色的土,用那土 烧成的瓷器能跟玉器一样值钱。”说完,那老汉就不见了踪影。

随后,盛家夫妻真的扛起了锄头,上了村后东南面的松山顶。奋力举锄挖了起来。 一锄,两锄……三十、四十…….挖到九九八 十一锄时,奇迹出现了:那黑沉沉的泥土,一下变成了白花花的一片。盛家男人用手捧起来一捏,哈,软软细细的,还亮晶晶地闪着银光。这下可乐坏了盛家夫妻俩。他们按照老汉嘱咐的话,将挖起的细土做成一个个碗和杯的坯子,放进窑里一烧,果然个个晶莹洁白,真是像玉器一样。

从此,高岭村的穷人们在盛家夫妻的带领下,改行挖土建窑烧瓷器了。松山因地处高岭,就改名叫高岭山,山上的瓷土,就叫做高岭土了。

小编推荐

景德镇窑的釉


唐青釉双系盘口壶

景德镇窑的釉有4个要素,即釉果、釉灰、着色剂和助熔剂,它们需要人工配比。 景德镇窑行话将粉碎得很细的优质瓷土称为釉果,它专门为配釉而制。釉果加水搅和成泥浆,再配入釉灰、着色剂和助熔剂而成釉浆。釉灰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石灰石块置于石灰窑中烧成石灰,再用适量的水使之水解成氢氧化钙,然后再与一定比例的凤尾草或狼鸡草相间而叠并煅烧,所得之物即为釉灰。釉灰也是高温釉的助熔剂,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此外,还含有少量硅、铝、镁、钾、钠、铁的化合物。釉灰和釉果按比例调制,比例不当会影响釉的质量。晚清时期出现波浪釉,釉面不平整,釉果和釉灰配比不当是重要原因之一。

元代卵白釉印龙纹碗

郎窑红四方琵琶瓶

影青釉开光山水图瓶

着色剂在明代以前有铁、铜、钴和锰4种,清代又多了锑和金,它们以氧化物的形式出现。釉色与釉中着色剂的比例,助熔剂的成分,窑炉中的温度和化学气氛有关。着色剂在釉中的比例从百分之零点几到百分之几不等,白釉中的铁含量在1%以下,釉浆中铁含量3%左右是青釉瓷,5%左右是褐釉瓷,8%以上是黑釉瓷。铁在高温下的呈色有青(绿)、红、褐、黑和米黄色,低温下的呈色有红、黄色;铜在高温下的呈色有红、绿两色;钴在高温下呈蓝色,低温下为紫色;锰在高、低温下都呈灰蓝色;以锑和金为着色剂的都是低温釉,分别呈黄色和粉红色。有的釉烧成前后的颜色不同,磁州窑的黑釉烧制前为赭色,烧成后才呈黑色。古陶瓷和仿古陶瓷的着色剂以天然矿物或者石头的形态出现,例如,祭红釉配方中的着色剂为天然的寒水石(一种方解石)。

景德镇的古窑


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景德镇尚未发现唐代及唐以前的窑址,在已发现的窑址中属早期的有胜梅亭、石虎湾、黄泥头等窑,均为五代时期。宋代窑址已发现的有湖田、湘湖、南市街、柳家湾竺窑,都烧青白瓷。

胜梅亭窑

胜梅亭窑又叫杨梅亭窑,是景德镇的一处五代至宋代瓷窑。窑址在景德镇湖田进南山二公里处的胜梅亭村,是目前所发现的南方地区烧造白瓷的最早窑址之一。胜梅亭窑烧造青瓷和白瓷。青瓷釉色偏灰,其显亮部分,微带绿色。白釉色调纯正,洁白度达到70%。器形有壶、盆、水盂、盘、碗等,造型与五代出土的白瓷相同。青瓷、白瓷都用支烧方法,碗的外底及碗心均有支烧痕。胜梅亭窑和这里的石虎湾窑、黄泥头窑白瓷烧造的成功,对于景德镇地区宋代青白瓷的烧制,以及元、明、清时期瓷业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入宋以后,胜梅亭窑仍继续烧造,但已该烧青白瓷。

石虎湾窑

石虎湾窑是景德镇的又一处五代至宋代的瓷窑,位于湘湖与湖田之间的石虎湾,离景德镇约十公里。同胜梅亭窑一样,这里也同时烧造青瓷和白瓷。青瓷胎骨一般较厚,偶尔也有很薄的,钧呈灰色。青釉带黄,像一般人所称的蟹壳青;釉层极薄,有极细的纹片。瓷釉洁白,器形有盘、碗、洗等。盘底宽边,叠烧而成,宽边上有支烧的痕迹;盘心里也有敲去支烧的遗存部分;底心有釉。石虎湾窑入宋以后,改烧青白瓷。

柳家湾窑

柳家湾窑是一处青白瓷窑场,窑址在景德镇东南二十公里的寿安乡境内。遗物堆积面积约达一万平方米。烧瓷年代为北宋中晚期至元代。柳家湾窑产品以盏、杯、碗为大宗。釉色多呈淡青,也有湖绿、粉青、浅绿、米黄等色,均清亮光洁,幽倩雅淡。它的瓷器装烧,均采取单件仰烧。器底垫泥饼,与匣钵相隔;饼径均小于器物圈足内。烧出的瓷器,圈足端光洁而有釉。

湖田窑

湖田窑是我国古代的一处著名窑场,《陶记》、《南窑笔记》、《景德镇陶录》等古文献中都有关于这个瓷窑的记载。窑址在景德镇市东南竞成乡的湖田村。窑场遗迹与遗物堆积达四十万平方米。从调查、拭掘的资料看,这处窑场兴烧于五代,至明代隆庆、万历之际才结束,延续烧造了六百年。就烧瓷品种而论,五代产品有灰胎青瓷和白胎白瓷两类。入宋以后,已无灰胎青瓷的生产,全是青白瓷。到南宋后期,釉色有白、青两种。元后期的主要品种是卵白釉制品,即所谓的“枢府器”;还出现青花、釉里红等品种。明代只见青花和纯白两类。 湖田窑的产品,以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卵白釉和青花最有成就。这里发现的青花瓷器都属元代后期,在菲律宾、伊朗、土耳其等国家都有这类器物出土。湖田窑经过初步挖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为世人瞩目,有“世界陶瓷文化宝库”之称。

龙江窑

龙江窑或称大龙缸窑。缸窑,是明代的官窑之一。窑场也在景德镇。龙江窑专烧大缸,因缸上多画云龙,故统称龙缸。明代初年有龙缸大窑三十二座,后因青窑数量小,龙缸窑空闲,将其中的十六座改砌为青窑,仍存十六座烧龙缸。 烧制龙缸的工艺较为特殊,烧时要先溜火达七昼夜。溜火时火力缓小起初缓缓起火,使水汽渐干渐热;然后紧火烧两昼夜,到缸匣红而复白,前后皆明亮时,方可止火封门。待过十日窑内冷却后,方开窑。所烧之器有青双云龙宝相花缸、青双云龙缸、青双云龙莲瓣大缸、青花白瓷缸、青龙四环戏潮水大缸等种类。

青窑

时代御器厂的窑分六种,即:风火窑、色窑、大龙缸窑、锦窑、匣窑、青窑,这里的风火窑是总称,匣窑是烧匣钵的,真正烧器的只有龙缸窑和青窑。青窑就是官窑中烧造除大件龙缸外的各种瓷器的瓷窑。所谓“青”并不是指青色,而是指瓷器的成色。明以来,景德镇瓷器的成色是“上品为青”,如呼“头青”,“提青”,“三色青”之类。为了保障瓷器的成色质量,青窑的窑制都很小。

军窑

有些曾记载“景瓷”历史方面的书内,提到景德镇有过“军窑”,说是“钧”窑之误。其实“军窑”是有的,不过宋朝有,明朝也。明朝景德镇有几种窑:一为御窑厂(又称官窑),一为民窑。军窑是凡在军籍的,在景德镇的瓷窑,就叫军窑,与民窑性质大致相同。浮梁县志陶政编(物产志)就有“除见厂役官匠窑座外,诸凡‘军’、‘民’新旧窑座”一语,可为证明。景德镇为什么有“军窑”呢?原来在元代末年,农民纷纷起来革命,有位都昌人于光,带领都昌农民占据了景德镇附近各县,于光把景德镇的珠山作为大本营。后来于光归附了朱元璋,朱元璋用调虎离山之计,把于光个人调往西北去负责军事,他的部下仍留在镇。他们在明朝都已入了军籍,不回都昌,就在景德镇营窑业,所以有“军窑”之名。

小南窑

小南窑是以地名窑,窑在景德镇。据《陶录》记载,小南窑的窑室很小,窑包与伏着的青蛙相类,当时称作“虾蟆窑”。文献中说其产品“器粗整,土填黄,体颇薄而坚。唯小碗一式,色白带青,有青花;花只兰朵竹叶二种。其不画花,唯碗口周描一二圈者称白饭器。又有敝坦而浅,全白者仿宋碗,皆盛行一时。”这里所谓的“白饭器”,直到今天还是人们常使用的碗类之一。

景德镇的古窑还有“陶窑”、“霍窑”、“臧窑”、“年窑”、“郎窑”“、“唐窑”等。

景德镇瓷器茶具的历史


景德镇瓷器茶具是指景德镇历代所产瓷质茶具的总称。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从汉朝开始烧制陶器,距今1800多年,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景德镇瓷茶具始于唐,早期多兼用,后发展为专用茶具。唐代专用茶具有茶盏、执壶;宋有斗笠碗、茶盏、执壶;元有执壶、茶碗、茶盅、茶盏;明有马蹄饭具、僧帽壶、压手杯、扁壶;清有马蹄饭具、扁方壶、提梁壶、把壶;民国除沿用前期茶具外,另有盖茶杯、铁路盅、中山水筒等。现代茶具品种多,规格全,造型新颖,装饰精美。单体茶具有杯、碗、壶、盅、碟,组合茶具有2~22 件不同件数组合,由壶、盅、碟、盘组成。

景瓷茶碗是指景德镇所产的瓷质饮具。古代茶碗器型各有特点,五代为唇口与花口大足碗,宋早期为鼓腹高足碗,宋中、后期为斜壁小底碗,至明发展为正德碗与莲子碗。主要品种有斗笠碗、芒口碗、荷叶碗、高足碗、马蹄盖碗。景德镇现代日用茶具作饮茶用的主要是各种小口径碗,在农村常作茶饭两用,在少数民族地区常用作茶碗,藏族为石榴碗,回族为马蹄盖碗,壮族、蒙古族为罗汉汤碗,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为荷莲碗。

景瓷茶杯是指景德镇产的瓷质饮具。由筒、把、盖构成。古代有直口杯、压手杯。因形象和装饰不同而命名不同,品种在70 种以上。以形象命名的有“金钟茶杯”、“金菊茶杯”等,以瓷质命名的有“高白釉茶杯”、“中白釉茶杯”,以装饰技术命名的有“釉下蓝金钟茶杯”、“豆绿釉堆花竹节茶杯”等。其中名品为“金钟茶杯”、“金菊茶杯”、“白玉茶杯”等。

景德镇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据专家介绍,青瓷茶具以浙江生产的质量最好。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晋代浙江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规模。宋代,作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达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16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法国,轰动整个法兰西,人们用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与之相比,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视为稀世珍品。当代,浙江龙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发展,不断有新产品问世。这种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

白瓷茶具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时,河北邢窑生产的白瓷器具已“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朝白居易还作诗盛赞四川大邑生产的白瓷茶碗。元代,江西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国外。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这种白釉茶具,适合冲泡各类茶叶。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又颇具艺术欣赏价值。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微于明、清,这是因为自宋代开始,饮茶方法已由唐时煎茶法逐渐改变为点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以“盏无水痕”为上。时任三司使给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录》中就说得很明白:“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而黑瓷茶具,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的“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盏,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都大量生产黑瓷茶具,成为黑瓷茶具的主要产地。黑瓷茶具的窑场中,建窑生产的“建盏”最为人称道。蔡襄在《茶录》中这样说“建安所造者……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盏配方独特,在烧制过程中使釉面呈现兔毫条纹、鹧鸪斑点、日曜斑点,一旦茶汤入盏,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辉,增加了斗茶的情趣。 明代开始,由于“烹点”之法与宋代不同,黑瓷建盏“似不宜用”,仅作为“以备一种”而已。

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它的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直到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开始成批生产,特别是景德镇,成了我国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产地。由于青花瓷茶具绘画工艺水平高,特别是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在瓷器上,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元代绘画的一大成就。明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诸如茶壶、茶盅、茶盏,花色品种越来越多,质量愈来愈精,无论是器形、造型、纹饰等都冠绝全国,成为其它生产青花茶具窑场模仿的对象,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发展史上,又进入了一个历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响后代。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称“清代之最”。

目前,景德镇瓷器茶具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风格很有特色,珠圆玉滑,光彩润泽,每一件都展示了东方神秘古雅的魅力,充分表现了现代人的审美观、美学理念,是瓷器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里程碑,是艺术史上的颠峰。

景德镇瓷茶具的历史


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郑和下西洋与景德镇瓷器 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的人十分喜欢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器。公元1405年 (明永乐三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瓷器,促进了中国陶瓷远销海外,扩大了中国陶瓷的声誉,也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的陶瓷国际贸易。这些情况在《明史》和郑和随行翻译费信着的《星搓胜览》都有记载。郑和下西洋对发展中国的陶瓷生产 , 特别是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瓷来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郑和七次下西洋,景德镇青花瓷、浙江青瓷、福建白瓷,扬名海外,并由东非传及欧洲,使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青花瓷,名声大振,海外需求大量增加。当时不但海外商船相继到泉州,并派人到景德镇、杭州贩运瓷器绸缎等商品,而且明代国内不少大商人如李锦、潘秀、郭震等,大量装载瓷器等物出海销售,满足海外需求。当时巨商郑龙芝兄弟,拥有商船百艘,海员千余人,常到景德镇采购青花瓷、茶叶,去浙江采购绸缎,然后派遣海船运到东南亚、阿拉伯、东非各地销售,深受欢迎。

后来,日本着名陶瓷考古学家三上次男率学者在东南亚、非洲考察了中国古代陶瓷输出亚非各国的大量碎片,着有《陶瓷之路》一书,称海上丝绸之路为陶瓷之路,也是古代景德镇陶瓷的国际贸易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礼品与景德镇瓷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景德镇曾烧制过供中共领袖毛泽东使用的"毛瓷"、上海"APEC"用瓷。

1951年,景德镇制作的"水浒故事瓷盘"由当时的中共领袖毛泽东作为国礼赠送给前苏联领袖斯大林,后该瓷器为俄罗斯国家博物珍藏。

1970年,时任中共副总理的邓小平将景德镇的青花文具作为礼品赠给日本皇太子和日本首相福田。

1972年,美国 总统 尼克松访华,当时的中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以景德镇的青花餐具赠与泥克松。

2002年,中共总书记江泽民访美时,将景德镇的釉中彩"吉祥如意"餐具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布什。上述事件,景德镇官方将其作为荣耀,在介绍景德镇陶瓷历史和文化时大加引用和宣传。·郭沫若与景德镇陶瓷 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的陶瓷历史和文化。当时郭沫若的言辞在中国大陆有较大的影响力。,景德镇官方也将他的诗句作为宣传景德镇及景德镇瓷器产品的一种权威印在一些宣传性的出版物上。

高岭土


高岭土——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颜色白中微带灰色或黄色,因最初在江西浮梁(今景德镇)东乡高岭村NV,故名。“高岭”一词最早见于清康熙二十一年《浮梁县志》记载,国标上音译Gaolin,成为国际性专用名词。

明清景德镇外销瓷的主要纹饰


明清时期是景德镇瓷业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其瓷器外销最为兴盛的时期。随着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东西方各条新航线不断开辟,使中国的陶瓷外销也进入到全球化的时代。明清景德镇外销瓷,在带来经济交流的繁荣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东西方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审美观念,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通过瓷器这个载体,在交流与互动中绽放异彩。

明清景德镇外销瓷的主要纹饰:

克拉克瓷

克拉克(kraak)源自于葡萄牙语(caraack)“大舶”的意思。公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截获载一艘满大量中国青花瓷器葡萄牙商船,这些瓷器拍卖后获得巨额利润,因为当时不清楚瓷器产地,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克拉克瓷的生产一直持续到清代康熙时期。其特点是以盘、碗为多,盘、碗的口沿有圆口或花瓣口,绘花瓣形、扇形、椭圆形或圆形开光,开光内绘山水、人物、花卉、花鸟、果实等图案。此外,克拉克瓷器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图案—俗称“七头蛇”,这种图案的瓷器并不多见,虽然目前还不能明晰地解读其含义,但它明显带有宗教色彩,显然应是定制之物。

中国风:山水纹、戏剧故事、人物纹、大花篮、花鸟纹等

遥远的东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令不少西方人觉得神秘和向往。17—18世纪的欧洲,生活的奢靡之风蔓延,中国瓷器的在欧洲价格不菲,拥有精美的中国瓷器,成为了当时贵族和有钱阶层的炫富资本。传统的中国瓷器纹饰,如山水纹或山水人物纹、戏剧故事纹、人物纹、大花篮、花鸟纹等,是当时外销瓷中的热销品种。人物纹除了戏剧故事的内容外,较受西方人欢迎的还有仕女图、仕女婴戏图、农家乐等,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充满东方情调的内容。虽然这些纹饰的寓意西方人不一定了解,但这些纹饰的中国瓷器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虚荣心。

中国“伊万里”

明末清初当时中国社会政局动荡,无疑对景德镇瓷业的外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于是欧洲市场把目光瞄向了日本。从1650年起,原先专门外销中国景德镇瓷器到欧洲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外销日本九州有田烧的瓷器制品到欧洲地区,以代替中国瓷器外销的不足。这种外销的有田烧瓷器在纯白的质地加上青花、矾红和描金,清丽而豪华,在欧洲各国广受欢迎、风靡一时。因有田烧瓷器多从九州的伊万里港口装船出海,因此人们称之为“伊万里瓷器”或“伊万里烧”。景德镇在清初康熙、雍正时期直至乾隆早期,也根据市场的需要,模仿生产了部分伊万里风格的瓷器以供外销,纹饰包括花鸟、人物等题材。乾隆中期以后这类纹饰逐步消失。

图案式样与烟叶纹

图案式样是指带状或三解形图案内绘花草、花鸟、龙凤等图案的纹饰,通常画面丰满,基本不留白或留白较少。有的是绘类似如意云的图案内再绘花草等纹饰,西方学者认为这种图案像项链上的吊坠,称之为吊坠式样。这类纹样一般为青花和五彩制品,多见于瓶、罐、壶等类器物。

烟叶纹式样的命名来自西方的学者。烟叶瓷其实与烟草无关。它的图案主要由翻卷的西蕃莲、圆形的皮球花或牡丹、芍药等其他花卉和大片的叶子构成,有的还加上孔雀、雉鸡等鸟类。因为大叶子像极了烟叶,因此西方学者俗称它为“烟叶瓷”。它有青花加彩和粉彩两个品种,构图较为丰满。烟叶瓷通常色彩丰富明丽、花卉娇艳怒放,给人秀美、艳丽、热闹、生命旺盛的感觉。它流行的时间主要在雍正至乾隆中期。

西洋花卉纹

景德镇青花和广彩在乾隆、嘉庆时开始较多出现画西洋花卉的纹饰,花卉品种与画法均与中国传统的不同。花卉是我们叫不出名字的品种。画法是引用了西洋画中的透视技法和版画的技巧,以细致的线条表现明暗关系。

普朗克(PRONK)设计

考纲利斯-普朗克是荷兰画家和设计师,他于1734-1740年间受聘于荷兰东印度公司,专门为定制瓷器设计纹样。他所设计的纹样据说有4种,但只有“花伞”系列和“博士”(或称“学者)”系列留下了纸本样稿或订单,因此其他系列—“凉亭”和“仿中国花鸟人物”系列已无从考证。(相关资料有部分还收藏在印度尼西来的雅加达和阿姆斯特丹)他设计的纹样被送到中国后,在景德镇绘制成青花和粉彩瓷器,然后运到广州出口外销。

南京式样(柳亭纹与山水人物)

南京式样量大且流行所以单独列出,实际上可归于中国风。青花柳亭纹瓷器可以说是17—18世纪最受西方欢迎的中国风瓷器之一,有盘、瓶、壶、茶具等等。欧洲人不仅大量仿烧这种纹饰的瓷器,还为这种画面编撰了一个非常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

纹章与字母组合

徽章纹瓷器又称纹章瓷,是由欧美国家的皇室、贵族、社团、城市、军队首领等把象征或代表自己权力、地位、身份的徽章图案,烧制于定做的瓷器上面,作为自己独有的标志。在十八世纪末期部分销往美国的外销瓷上写有表示某人专属的大写字母,通常是用金彩等彩料写姓和名开头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这是因为有些美国的新移民没有家族纹章,帮以此代替。

Fitzhugh(菲次休)式样

以四组或六组、八组中国传统花卉(牡丹、芍药等),下面绘丝带结八宝,这种纹饰在中国俗称八宝花。由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常驻广州管理会主任Fitzhugh(菲次休)经常定做这种纹饰的瓷器,帮这种瓷器又被西方人称为菲次休(Fizhugh)瓷。

西方人物:宗教题材和神话传说故事、闲适生活

景德镇瓷器上出现西方人的形象,始于雍正、清乾隆时期,延续至嘉庆、道光。道光以后逐步少见。品种以青花、粉彩为主,题材涉及宗教福话、休闲生活场景等。

历史与政治图案

在18世纪销往欧洲的中国外销瓷中,有部分瓷器纹饰的内容描绘的是欧洲当时的政治事件或历史事件、政治人物。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与现在有明显的不同。这些纹饰多绘于餐饮用具上,如啤酒杯、盘子等等。

港口与帆船

在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后,全球贸易便以海港贸易为主,并且发展迅速。因此,外销瓷器中绘港口、海船等纹饰的也逐渐增多。有些西方的船长或船员,往往喜欢定制港口或海船为纹饰的瓷器作为航行纪念。

锦上添花:欧洲装饰

18世纪时,欧洲人喜欢把买回去的中国瓷器进行二次加工,有加彩、加金、加金属配件等方式,其目的有的是为了让器物更华丽、美观,有的是为了能让器物卖出更高的价钱。

景德镇瓷器的计量单位“件”


“件”是景德镇瓷器特有的计量单位。一般情况我们说这个陶瓷是多大的,都会用有多少“件”来表示。市场上就有明码标价说某某的陶瓷是多少钱一件的,然后这个陶瓷有多少件,乘出来就是具体的价格了,那这个“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景德镇陶瓷生产中“件”有特殊的含意,它指的是陶瓷的大小,制造陶瓷的工艺难易程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件”在陶瓷中的应用,“件”越大越难做,“件”越小越好做,在同等工艺的陶瓷中“件”越大价格就越高,但是在景德镇“件”又是个没有固定的大小尺寸,是个很模糊的体积单位,“件”大体积就大,“件”小体积就小。比如:高40厘米,宽15厘米的陶瓷,它是150件的,高50厘米,宽10厘米也叫150件,再高点就200件了。

在景德镇的件一般是相对固定的名称,比如:有人说这个陶瓷是120件的,在景德镇就会闹笑话,因为景德镇陶瓷的“件”里面没有120件的名称。那么在介于200件到300件的陶瓷怎么称呼呢,我们习惯是叫:200件加大或者300件小。

“件”的名称:5件,10件,30件,50件,80件,100件,150件,200件,300件,500件,800件,千件,双千件,万件,超万件。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