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走出国门需以品质取胜

陶瓷是中国的国粹,但是在全球化大趋势之下,中国陶瓷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还需借鉴国际经验。专家们广泛调研了世界各国的陶瓷企业,通过与中国陶瓷企业进行对比后发现,中国陶瓷在工艺上要学日本的精细度,产业上要学德国的工业化,品牌上要学英国的营销方式。在这些基础上,再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进行产品开发,才能实现中国瓷器的创新传承。

2016年G20杭州峰会召开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宴请前来赴会的各国第一夫人们专用的一套“夫人瓷”迅速走红网络,一时被称为“G20网红瓷”。在第122届广交会上,深圳国瓷永丰源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这套自主设计研发制造的“夫人瓷”,在展出产品的同时还辅以茶道、琴瑟等古典国风表演。乐声与茶香萦绕间,流光溢彩的瓷器俨然珍藏在博物馆中的艺术品,吸引了众多采购商驻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中国主张和文化自信,‘夫人瓷’的走红体现了以陶瓷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制造的文化自信。在产品的开发设计中注入中国文化,通过不断提升品质打造中国品牌,这是中国外贸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要走的路。”TAoci52.CoM

中国制造要在国际市场上摆脱低端加工的地位和形象,必须在设计上下功夫,加大自主研发、品质把控以及品牌建设的力度。多承接了一些较为高端的国宴级产品的制造,同时也开始向面向中高端消费群体的市场发展。未来,结合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国陶瓷公司将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推广中国陶瓷。

延伸阅读

以刀代笔——刻瓷精品


提起刻瓷,许多人也许会感到陌生。它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划、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通常也指在瓷器、瓷板上刻凿成的雕塑工艺品。

据史料记载,刻瓷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约260年历史。刻瓷是一门集版画、油画、书法、篆刻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传统的刻瓷是用刀具或其他工具在陶瓷坯体表面刻划画,形成凹槽的花纹或图案,再施上釉料,经烧成后优美、流畅、素雅的花纹和图案,或者在已烧好的瓷件釉面凿刻人物图案。传统的刻瓷技术全凭艺匠精工细雕的手艺,因此制作起来费时,且常为单件制品,复制起来很难,这也增加了其收藏价值。

刻瓷,最重要的还是刀法的用度。刻瓷用刀十分讲究,有钻石刀、尖刻刀、扁刻刀的不同用度,而且刀具的运刀方向、力度又可形成许多种刀法。各种刀法灵活运用、组合变化,有着极强的表达能力。在刻瓷藏品中,细线刻划装饰是最能体现出工匠技艺的,工匠在烧成器物上以利器刻画,线条细腻流畅,线条内填以金彩,与白釉形成明显对比,极具装饰效果。这类刻瓷在中国古代制瓷史上十分少见,也只有在御用瓷器上才能刻画的如此细密与工整,目前刻瓷拍卖的最高价就是这类刻瓷器物。

绘以图画涂以釉彩 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


·素三彩

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

陶瓷界还有另外一种“素三彩瓷”的定义,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

·素三彩

满清康熙一朝之素三彩器极富盛名,对于成化、正德之三彩和嘉靖、万历色地重叠工艺多有继承,但又发明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绘以图画,涂以釉彩,其工艺标新立异,品种丰富多样,质朴雅洁,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

·素三彩

黄地紫绿龙纹碗,承继万历所创之官品,延烧至今,以康熙制器最为精致,白地素三彩牡丹暗龙碗与白地素三彩三多纹暗龙大盘皆创自康熙时期,其造型庄重,胎细全洁,外壁刻龙施彩,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工艺甚为讲究,乃康熙素三彩器之精品。墨地素三彩天圆地方瓶当属素三彩之佼佼者,型制中包含古人对天地理论之领悟,且制造时先涂绿釉,再施墨彩,即为墨地,再以深紫之笔白描花卉鸟兽、荷莲等图,填绘黄绿紫白各色,方式一器,工艺繁缛之极,故后世殊不敢仿。民国时期,墨地素三彩器多为欧美诸国所夺,令国人所憾。

素三彩的早期发展应至少追溯到唐朝。 素三彩采用的刻划天才的工艺和唐三彩有承袭关系。明代早期官窑曾生产过一些刻划天才的双彩器,成熟的素三彩是在明正德出现的。

以陶瓷语言释佛陀庄严 俞军的佛缘陶艺之路


东方古韵180×70cm材质:高温色釉窑变

光的联想2110×58cm材质:高温色釉窑变

华夏收藏网讯千年古镇“瓷都”景德镇孕育了无数陶艺人才,尤其是现代科技时代更是人才辈出。俞军就是独领风骚的领军人物之一。俞军年幼时就跟随老艺人徐天梅学习陶瓷绘画,而后拜师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学院院长秦锡麟门下,成为秦锡麟的第一个学生。俞军擅长民间青花和红绿彩装饰,近年又醉心高温颜色釉窑变装饰特艺。他创作的陶艺作品先后获奖180多项。其作品《婴戏图》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并被列为国际陶艺教材;色釉窑变《佛光》系列被江西省美术馆收藏。诸多的荣誉既是俞军精进、勤奋的结果,也是他求变创新的回报。

以《佛光》、《树之灵》代表的高温颜色釉窑变作品则是俞军陶艺作品的一大突破。作品《树之灵》系列灵感来源于大自然的原始森林,用刻刀刻画出树林的具象,再将高温色釉的流动抽象美基础上,加大具象美的表现力,充分利用材料对比、色彩对比、质地对比、视觉空间对比的效果,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由于其高温色釉的不易掌控,成功率低使得其作品不可复制,所以件件可谓孤品。

俞军的艺术造诣使得业内折服,其佛教题材作品,则陶醉了业内外,轰动藏界。他在陶艺作品上表现佛教题材源于2002年。当时,甘肃省领导特邀俞军等陶艺家到敦煌釆风。面对敦煌洞窟中那些摄人心魄的佛教题材壁画艺术,从小笃信佛教、对佛教颇有研究的俞军受到巨大的震撼,他誓言一定要把从敦煌汲取的艺术营养应用到陶瓷艺术创作中去。回到景德镇后,俞军潜心专致,在陶艺材料上反复尝试,不断调整,终于在无数的失败中,接连创作出一系列高温颜色釉窑变作品。以《佛光》为代表的佛陀题材作品造型庄重大气,釉料运用巧妙,烧成之后,能够酣畅淋漓而又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佛陀的慈悲、肃穆、宁静、厚重、睿智等特性,尤其是高温颜色釉窑变陶艺所特有的朦胧感、梦幻感、神秘感和苍茫感,以及有如时光流动、时空变幻的特殊效果,都是其他艺术种类所难以达到的。

在创作中,俞军除了着力表现题材的高古、苍茫及厚重外,还在传统工艺中糅合了很多现代、时尚元素,使得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也显得尤为珍贵。

为了创作佛教题材,俞军一心向佛,遍访名山高僧大德,并专研佛学思想。在陶艺材料上突破的同时,也把佛法佛理传导给了大众。

修行能让人安静,智慧能使人明达。现今,俞军的佛教题材的陶瓷作品似已进入无我无形、无色无空的空灵玄妙之境。而他的最新陶艺作品《东方古韵》,更让人在自然古韵中寻觅诚灵境界,在意象朦胧中缈想空灵致远。

陶瓷产品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生活品质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人与家居环境关系的协调,为了使人们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陶瓷产品的设计通过光与色的和谐、统一的风格形式、合理的空间体量等途径在家居生活中发挥作用,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和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方法之一。

光色的和谐

在选择陶瓷装饰品时,除了要对其材质、形态、肌理、釉色、纹样等有所考虑外,同时,对光源还应有特定的考虑和要求,以期达到光色表现得和谐完美,并与室内家居空间相呼应。光色的和谐对家居空间的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色彩带给人的感受是很强烈的,不同的色彩和色彩组合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如:蓝色给人宁静的感觉、红色给人热烈的感觉、白色给人单纯的感觉、黑色让人感觉凝重等。陶瓷产品的摆放,既要考虑前面提到的造型形态和空间体量,又要注意到它的色彩倾向带给人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感受。如:青花瓷应和颜色深一些的家具搭配互为映衬;鲜艳的彩绘瓷则应该与色彩单纯的家居摆放在一起,避免颜色混杂。光源的布置也是家居空间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利用光源,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工用光,能显示空间中陶瓷作品的生动轮廓,强化作品的表现力,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还能起到渲染和营造环境气氛的作用。要想通过陶瓷陈设的点缀与装饰提升室内空间的品位,其布置与展示不应该是孤立的,而需与室内其它器物有机配合,相互协调,最终构成统一的有机体。只有在不断投入到具体的空间环境中,使其价值和内容不断得到提高,才能完成其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使命。

统一的风格形式

现代陶瓷设计要想获得好的发展,就必须对家居空间涉及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研究,并结合家居进行整体创作设计。现代陶瓷设计格调的选择应遵从居室空间的主题,与室内整体环境统一,也应与其相邻的家具和其它陈设相协调。整体艺术风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既要求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与发挥得当,更重要的是造型的多样化与装饰特点的突出。

在相同的家居空间中,陶瓷艺术品的不同外观形态,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不同的心理感觉,起到不同的作用。如:圆瓷器给人以饱满圆润之美,稳定向上,具有完美的象征,又不失厚重。“不同陈设陶瓷作品的形态、装饰的确立,主要取决于它在某一特定家居空间里是否强化了环境的风格特色和艺术境界。”如明快简洁的现代风格中放一个传统的人物雕塑就会不协调。在一个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室内家居环境中放一个现代感强烈的抽象的陶艺作品,同样会产生一种审美意识上的冲突。现代陶艺陈设品在家居空间所处的位置要符合整体空间的构图关系,使得现代陶艺的选择和布置既富有层次变化,又要统一协调。

合理的空间体量

合理的空间体量也是现代陶瓷艺术布置的一个重要要求。选择陶瓷产品来装饰室内家居空间,既要与居室的装饰风格保持一致,也要考虑家居的面积和层高,清楚陶瓷艺术品的体量与家居空间是否和谐。空间是物体存在的重要要素,陶艺作品与周围的空间大小是否合适,能否体现它的美感,一方面靠陶瓷作品本身的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还要靠在空间内的观赏角度,才能产生完整的视觉效果。合理的尺寸把握将在空间与陶艺作品之间建立起良好的视觉关系,一件作品的大小与室内空间不和谐,可能会带来一种压迫感或者空旷感,难以产生审美愉悦。如在客厅中,由于流动性较大,客厅面积一般也较大,所以陶瓷艺术品体量可以大。而在书房中,就应该陈设相对小巧精致的陶瓷艺术品。这些基本形态及其形成的独立表达风格统一,给现代陶瓷艺术与室内空间的结合,带来了巨大的创作契机。不同的空间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物体的尺寸、大小是构成物理体量和造成人们心理反应的重要因素。现代陶瓷艺术除了要分析所处大环境空间,而且还要考虑所处小环境空间。在家居装饰中陶瓷产品的体积不宜过分硕大,或者过于精小,在陈设陶瓷艺术品时应该与摆放的桌面、墙壁、柜橱等在色彩和形状上进行搭配,体量大小也要与之相适应。如地面展示的作品体量就要稍大,而桌面陈设则须小一些,总之陈设时要从环境的细部出发,并纵观整体布局。若要选购陶瓷,可以选择批发网。

醴陵瓷器以 “中国天宫瓶”为荣


上月中旬“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开舱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仪式上,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监制的、采用醴陵釉下五彩工艺烧制的陶瓷艺术品“中国天宫瓶”正式惊艳亮相。该纪念瓷瓶以及由神舟八号飞船搭载的设计图稿,将捐赠给国家博物馆收藏。

“中国天宫瓶”,取形于“天宫一号”飞行器造型,瓶型为圆直口、直圆腹、高圆底圈足。瓶高50厘米,以纪念世界载人航天五十年;瓶体最大直径20厘米,以纪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年;瓶下部周长56厘米,寓意中国56个民族大团结;瓶颈处开有五个长方形小窗,示意交会对接装置。瓶口与瓶底饰有红、蓝、金三色彩线,喻意人类遵循自然规律,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瓶腹图案为飞行在宇宙中的“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周围环绕十二只仙鹤。瓶身饰有现代五彩卷云纹,象征吉祥如意;圈足饰有《中国天宫》词,特邀书法名家沈鹏书写,铭记着人类征服宇宙与中国科技腾飞的自豪。圈足圆孔下方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形金色图章。“中国天宫瓶”的器形、画面、制作工艺充分诠释了伟大的中国载人航天科技、航天精神与航天文化,其艺术水准和制作工艺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准。

“中国天宫瓶”是醴陵瓷器继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毛主席用瓷之后的又一荣光。 “中国天宫瓶”在国瓷艺术与航天科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方面的完美融合,以及“国瓷载体、艺术搭载”形式的运用。醴陵瓷器一直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赞誉,独一无二的造型、前所未见的画面、科学精准的烧制工艺将镌刻历史,彰显国威。

黑陶土与火的艺术 禅风古意以简为韵


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

黑色陶器

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黑色陶器。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滇藏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 ,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表现出惊人的技巧,饮誉中外。这时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黑陶采用轮制,器形浑圆工整,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具有黑,薄,光,纽的艺术特点。

历史传承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世人对这一来自古老的文明无不惊叹!黑陶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构成汉文化的渊源龙脉。随后,在鲁、陕、晋、豫、冀等地都有类似发现。失传四千多年的先进陶艺技术,现经几代学者61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89年将黑陶的制作工艺完全破译,并且在传统黑陶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创新,继续发扬光大,从而使黑陶这一远古的艺术获得辉煌的新生。

中国黑陶陶器

​中国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纯熟、精致、细腻和独特,早在瓷器产生的约2000年前中国黑陶已达到与瓷器相媲美的工艺程度。黑陶选用的泥土来自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黄河在其流经的过程中所携带的大颗粒泥沙沉入河底,经过不断冲刷,流至其下游,因此它的深层泥土土质特别细腻、无沙、且粘性大,而且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在黑陶烧制中能产生纯黑均匀质感,适合于黑陶制做。泥土取出后经晾干,后用纱布过滤制成泥坯,经过手工拉坯造型后,用贝壳反复压光,直到陶坯表面密度增加,光滑如镜。再以特制的雕刻工具运用线雕、浅雕、深雕、镂空等技法,手工雕刻出绚丽神秘的图案。然后给黑陶作品安装耳、环、鼻、腿等配件。黑陶表面所呈现纯净的黑色,是以独特的无釉无彩碳化窑变的古老工艺烧制而成的。出窑后就是浑然天成,不再做任何处理,其外观效果黑如漆、亮如镜。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在当代,黑陶的生产制作,最有名的艺人是孙诺七林。孙诺七林是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花甲之年的他,做陶已达50年之久。小时,其他的孩子做陶纯粹是为了玩,而他,一开始就把这当成是“艺术”来对待。所以,他做出的每一件黑陶,都是精湛的艺术品,都有灵魂。

黑陶艺术品

黑陶黑陶是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并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5000年)制陶工艺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堪称中国古代制陶工艺中与彩陶相媲美的又一光辉创造。这件出土于中国北部山东省,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000年)遗址的黑陶蛋壳高柄杯,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优美的造型,被誉为中国古代陶器的颠峰之作。

黑陶蛋壳高柄杯高26.5厘米。杯身可分为三部分,上部是一个敞口,中部为透雕的中空柄腹,下部是覆盆状底座,以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形态纤巧细致。陶杯经轮制而成,杯壁厚度均匀,薄如蛋壳,最薄处仅有0.2~0.3毫米,但质地却极为细腻坚硬。胎体表面经长时间打磨,熠熠生辉。杯柄部分采用镂孔和纤细的刻划纹装饰,整体造型极为雅致高贵。此杯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黑陶蛋壳高柄杯目前仅见于山东境内龙山文化的早、中期遗址,它的与众不同可能与当地独有的陶土材质和独特的制陶方法有关。它的制作工艺即使在现代也是具有很高难度的,显示出中国古代先民陶器制作工艺的伟大成就。

黑陶蛋壳高柄杯

现代黑陶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收藏品、高档艺术品、高档礼品。产出了现代化的黑陶杰作,实为收藏佳品,馈送好友、客户的高档礼品。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沉淀已经发展壮大,作品做工精细,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以夸张的艺术手法将马的内在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三彩

唐三彩陶器中,马是最常见的题材。三彩马一般作为随葬品,在唐代非常盛行,曾出现高度在1米以上的三彩马。唐朝末年,由于国力日衰,三彩陶器生产开始逐步萎缩,包括三彩马在内的器物质量大不如前。宋辽时期各地仍有三彩作坊存在,但工艺和装饰已与唐代三彩器有了明显的不同。

·唐三彩

三彩马形体硕大、构造复杂,无法使用普通手工拉坯法来完成,所以多用模制法成型。虽然是合模制作,但所有三彩马都各具特点,几乎找不出完全一样的三彩马来。从现存三彩马可以看出,唐代三彩匠师们不仅对马的外貌特点十分熟悉,而且对马的神态、秉性也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塑造起来得心应手。他们不仅使三彩马在外形上做到了十分逼真,而且充分发挥了艺术想像力,恰当地运用了艺术夸张的手法,使马的内在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三彩

唐三彩马从造型上看,一般都是头小颈长,体壮膘肥,臀部发达,腿部强劲有力,处处都可透出一种内在的、真实的美。其眼睛、耳朵、筋骨、肌肉等局部雕琢精细,刀工娴熟,符合实体马的特点。而仿品往往是只见其形,不见其神,各部器官比例失调,线条生硬。高仿唐三彩马在外形上一般无可挑剔,但在马的神态上总会有一些破绽。特别是官墓出土的三彩马,其装饰物很多,件件饰物做工都一丝不苟,十分到位。而仿品则很难做到处处都天衣无缝。真品三彩马都是使用模制法成型,双模左右拼合而成,局部修胎。马肚中间留有一孔洞,透过孔洞可以清楚地看到马脊处留有合模时的痕迹,并可看到器壁上留有一些不规则的手工痕迹。而仿品内部通常是平滑的。真品三彩马尾部和身躯均连为一体,特别是尾部常有残损。仿品中器型较大者往往采用分件制作,有的在马尾部留有插孔,烧成后再插入,然后再上釉二次烧制而成。因此,马尾部破绽往往难以掩饰。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