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哥釉青花描金龙凤灵芝纹螭耳瓶

“哥釉青花”始见于明末天启、崇祯年间,乃青花瓷上罩以效哥窰之冰裂釉命名。明清时期的哥釉青花瓷,又称“碎纹素地青花”、“纹片釉青花”,集纹片釉与青花工艺为一体的瓷器。其特点是青花彩瓷上罩以纹片釉,由于碎片纹很象哥窑釉的开片,故名“哥釉青花瓷”。

宣德时期御器厂仿烧哥釉瓷器时,底部用青花书写款识,可谓此品种的始创。万历朝的器物纹片釉釉面闪米黄或黄色,开片纹路呈现粉红色,青花呈色多为蓝中闪灰或发黑,一般多用白、褐色等彩料堆绘出松鼠、花蝶、蟠螭等图案。TAOCI52.COM

清康熙朝制品的纹片釉开片呈米色或灰色,青花则青翠明快、色泽浓艳。到了乾隆以及清中期,烧制工艺进一步提升,也有一些哥釉青花的精品之作。

此哥釉青花描金龙凤灵芝纹螭耳大瓶,胎骨坚密细白,釉面肥厚滋润,光洁柔润。开片的纹路为肉粉色,尽显繁花似锦,青花发色深沉沉稳,蓝中闪灰黑,比较少见。

瓶口描金,往下绘如意描金纹,颈部及腹部青花描金绘龙凤灵芝纹。青花发色纯正,浓淡有致,灵芝花卉神态生动逼真,线条流畅,气韵传神。肩部及底部均绘青花描金海水纹饰,画风简易遒劲,气势雄浑。瓶内及底部均施松绿釉,底部中部留白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灵芝纹间绘以龙凤呈祥,但见云龙纹五爪伸张,鬃发上扬,闭口鼓目,形神威猛;凤纹俯身回旋,机灵矫健,华丽婀娜,在翻腾的祥云之中显得富丽堂皇, 如此龙凤呈祥,寓意福泽绵长,更有书云 “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

taoci52.com编辑推荐

乾隆青花粉彩描金缠枝花卉纹螭耳尊


青花粉彩是乾隆时期由斗彩演化而来的创新品种,绘画工艺复杂,烧制难度极高,但烧造出来的瓷器色彩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因而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此尊不仅形制优雅,富丽堂皇,画工和色彩更是出类拔萃,代表了乾隆时期御用观赏瓷器瓶的最高工艺水平。

乾隆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青花、斗彩、粉彩、洋彩以及仿生瓷都极为别致。粉彩是乾隆彩瓷的主流,往往集压印、剔划、绘画、开光、色釉、镂空、堆塑、描金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件器物上。应该说乾隆时期的粉彩既有继承了雍正时期的瓷器装饰雅静的风格,也有重色浓彩、锦上添花之作。

从这件瓷器的装饰风格中,我们不难看出雍正粉彩瓷器的装饰遗风。另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乾隆帝偏爱茂美芬华之饰,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

此尊圆口,粗颈,垂肩,圆腹,圈足。肩、腹相交处对称置透雕螭龙耳。通体以青花粉彩装饰,腹部绘缠枝花卉纹,整体格调清新,别具艺术魅力。整器以青花粉彩为装饰,结合透雕技法,施彩华美。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乾隆 青花粉彩描金缠枝花卉纹螭耳尊 尺寸:

口径:12.7cm

高:32.7cm

足径:17.5cm

乾隆粉彩黑釉描金龙纹天球瓶


黑釉瓷器上迄东汉,下至明清,反映了黑釉鼎盛时期的全貌,至北宋晚期开始黑瓷摇身一变,既追求纯黑釉的幽美,又追求多变的外观华丽,于是就有了多重的装饰黑釉,描金加银、剔刻画花、油滴兔毫、红斑绿彩,尽到了人之所能。

其形制以各式茶碗为主,兼具杯盘盆罐,瓶壶钵盂,渗透到了生活的方面方面,可谓色彩缤纷,灿烂夺目,黑釉的发展达到了中国历史的最高峰。使用者尽为皇家贵族和宗教庙宇,这也反映了当时使用了最优质的材料,采纳了最新兴的技术,从而最能反映黑釉的最高水平。

黑釉内散布状若芝麻大小的金黄色结晶斑点,有的黑釉色黑如漆,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重叠密布的银白色结晶状斑点和红色结晶点,侧光看有群星争辉般的绚丽。乾隆时期由于大胆创新,使用粉彩和黑釉结合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尤其是大器物采用浇釉的工艺,烧制完成后呈现出原来的釉面流动,挥洒自如宛若天成。

此瓶挺拔宽圆,通体黑彩,满绘勾莲宝相花纹,另用粉彩精绘正龙、行龙共四只,凤凰三只及瑞兽四只,穿插其中。所有纹饰,均以描金勾勒线条及细部,全器素中泛彩,彩中沥金,闪闪生辉,气象万千。

龙凤穿花,寓意吉祥,又甚具王者气派。此器最特殊者,为在强光下,金碧辉煌,闪闪发光,不可风物,使人不能逼视;而在自然光下,却又一派恬静沉郁,幽邃安宁。一器而有二种不同风貌者,异常罕有,为宫瓷中万中无一之佳品。

乾隆 粉彩黑釉描金龙纹天球瓶 尺寸:

口径:11.8cm

高:54.7cm

足径:19.7cm

乾隆青花粉彩描金凤穿牡丹螭耳大瓶


此器瓶型硕大,气势如宏;造型则稳重端庄,大方得体;釉色肥厚通透无比,胎质洁白细腻,可见用料非凡。纹饰绘画则用青花粉彩相搭配运用,手法娴熟工艺深厚,呈现出极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青花粉彩是乾隆时期借斗彩演化而来的装饰方法,用粉彩色料替代五彩色,形成了青花设定轮廓,以粉彩涂染点缀装饰的创新品种。

此瓶青花用江西平等青,亦称陂塘青料,色泽浓艳娇媚,与洁白无瑕的釉色对比强烈,清亮又浑厚。粉彩则颜色丰富,粉润柔和,形象生动逼真,并伴有浮雕之感。

瓶颈有双螭耳龙型塑型,通体青花覆盖,并描金轮廓;瓶肩青花绘缠枝莲宝相花,宝相花轮廓也亦用描金技法加以突出,彰显吉祥如意之寓意,此等烧制技法,其精确程度非一般民窑所能为之。

瓶腹的绘画,画工之所不能穷奇巧也,创作出贯穿通周的“凤穿牡丹”佳作。《毛诗陆疏广要》释之云:“龙乘云,凤乘风,……众鸟偃服也”,真可谓凤凰一出,引得无数祥瑞珍鸟齐聚集。

凤凰在众星捧月中出场,它那高贵的气质早已溢于言表,优美的身姿的确令人陶醉,由此可见其画工也到出神入化之境地。俗话说:“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画师借梧桐树暗喻当朝四海升平,繁荣昌盛,引无数贤臣睿智俯首称臣。

其画面布局层次丰富,疏密得宜。色彩浓淡相宜,绘画工艺复杂,烧制难度极高,但烧造出来的瓷器色彩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因而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

此瓶不仅形制优雅,富丽堂皇,画工和色彩更是出类拔萃,代表了乾隆时期御用观赏瓷器瓶的最高工艺水平,殊为难得。

乾隆哥釉八开光鸟兽纹粉彩描金瓜楞瓶


鹿在我国分布广泛,同时肉质肥美,只吃青草树叶,没有多少抵抗能力,古人打猎时常将射鹿作为首选。这些特征和中国百姓非常相似,是受欺压、欺凌的对象,所以古人就以鹿比喻天下百姓,渐渐地比喻成天下。

《史记》记载:楚汉相争,韩信被封为齐王。有个叫蒯通的辩士,劝韩信和楚、汉三分天下,韩信不肯。西汉建立后,韩信被骗杀,临刑前说:我悔不用蒯通之计。刘邦又派人抓到蒯通。蒯通辩解时有一句是:秦朝法度败坏,诸侯并起,如同秦朝失去了它的鹿,天下人都来追逐(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这就是“逐鹿天下”的由来,金庸小说《鹿鼎记》,就隐含着争夺天下的意思。

本品乃乾隆帝授意御窑厂仿前朝器型之一。瓜棱瓶是宋瓷中常见瓶式,特点为瓶腹由凹凸弧线组成似瓜棱式的形体而得名。更可贵的是哥釉工艺也仿制宋代哥窑,凝腻的釉面间开裂大小不一,如疏落的冰裂状网纹,漂亮至极。

此瓶有硕大伟岸的形体,端庄凝重的造型,深刻吉祥之寓意。而画工、用料、工艺等都集大成的汇集于此瓶中,让人拍案叫绝。瓶颈绘八只红蝠,下缀铜钱,寓意“福在眼前”。再下绘石磬璎珞莲花纹,寓意吉祥。

瓶腹分别绘飞禽走兽、山石花鸟。其绘工如神来之笔,把每一景每一物描绘的传神至极,而且都有其丰富的美好寓意。就飞禽走兽来说:“鹿”与“禄”谐音,象征官运亨通、富贵常在。英姿勃发的骏马,寓意马到成功、马上封侯、马上平安。松枝上乖巧伶俐的松鼠,松为长寿、鼠是多子,合称为吉祥如意,其它诸如此类……

此瓶有哥釉般的含蓄,有精湛画工的绘画及纹饰,有匠心独到的烧制工艺,也只有在乾隆盛世那种“精巧之致”的时代背景下,才能烧制出这样划时代的珍品。

矾红描金龙纹如意耳扁瓶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景德镇制瓷业,官窑、民窑俱盛,彩绘和色釉并茂,映射了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御制瓷器及工艺品一向是工艺水平的极致表现,清朝皇室对此类对象的喜好与要求,更是助长了工艺水平的发展。这三个朝代中的御制瓷器做工精致,选料考究,绘工细腻,布局生动,一直可遇而不可求。因此,当难得的御制瓷器及工艺品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它们就会为世界各地藏家追捧。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均热衷于收藏古物,故影响所及,御制器物亦是精益求精。如乾隆皇帝,他自身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对器型、图案、色彩、品种要求很高,所有御制瓷器须经御批审定和御出图样方可烧造。而对于这些御制瓷器,工匠们更是不惜人力、物力对其进行打造。于是乾隆时期成为清代官窑的顶峰,将瓷器的工艺性发展到极致,达到了后世不可企及的高度,所烧瓷件无论釉色品种、造型、纹饰,都集中国瓷器烧造之大成。

乾隆帝崇古之情尤甚,因此多有对历代名瓷的临摹与仿制,但又不拘泥于故有形制,屡有创新。扁瓶是在明代永乐、宣德官窑青花大扁瓶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新器形。在清宫档案中,这种双耳扁瓶被称为“宝月瓶”、“马褂瓶”或“放大马褂瓶”,是乾隆皇帝颇为青睐的器形,因此扁瓶成为清代乾隆一朝重要的陈设瓷器之一,乾隆帝屡次下旨命唐英烧造,其外形与花样也随着御窑厂不断创新而变化多样,异彩纷呈。如乾隆二年六月二十五日下达的烧造清单中,就有“宣窑青花放大马褂瓶一件”。

矾红是中国最古老的釉上红色彩料,宋定窑红彩、磁州窑系已出现,到后来成化斗彩、万历康熙五彩也都是以矾红作为红色彩料。但是由于原料的纯度、制作工艺及烧烤温度等各种条件不尽相同,矾红呈现出多种色调。明代多偏向枣红,清代以后则多偏带有橙味的砖红色。到康熙时,矾红有了很大进步,色泽鲜艳,一般用于五彩、斗彩绘制纹饰。嘉庆以后,矾红色泽不佳,至光绪时才稍有起色。

以这件扁瓶为例,即用矾红彩料,此瓶侈口,束颈,斜肩,颈中部至肩附对称如意式双耳,扁腹,圈足,底部“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此器以矾红描金手法绘饰神龙盘飞祥云之中,龙首瞪目,冲发,龙身矫健盘旋,龙身金鳞片片,龙须威武雄壮,指爪犀利,动感十足,苍龙腾跃,气势雄伟。整观此器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形制端庄雅正,矾红描金绘饰大气,庄重典雅,贵族气派尽显,为乾隆年间瓷器少有珍品,极为珍贵。

乾隆粉彩黄釉描金福凤纹兽衔环辅耳赏瓶


赏瓶因其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深得清朝历代君王的喜爱。其器形为雍正督窑官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而奉旨审定的款式。

赏瓶的形式最早出现于雍正朝,专为赏赐之用,器型来源于“玉壶春瓶”。乾隆朝则为发扬光大呈经典品种,乾隆后一直延续,烧造至宣统,从未间断,逐渐演变为观赏器型。

赏瓶创烧以后,很快就成为了清代瓷器生产中的一个传统器型。其中,尤以乾隆时期赏瓶的生产与使用最为盛行。有专家认为,赏瓶是清中期以后,陶瓷造型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型。赏瓶的器型优美,适合于在器上绘制纹饰,赏瓶赐于功臣之后,此器将被放置于较为明显的地方,便于臣子观赏,感受皇恩。

一般赏瓶多以青花配缠枝莲纹为主体,因“青莲”与“清廉”谐音,故赏赐给臣下则希望能为政清廉。而乾隆时期创新了以粉彩描金的品种。

此赏瓶因其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精美的纹饰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而一直未将此瓶赏赐于他人,足见其喜爱程度。

此瓶通身绘缠枝莲宝相花纹,寓意吉祥完美。瓶腹绘凤凰三只,则是五彩缭绕,霞光万道,普天祥瑞之征兆。昭示天下“鸾鸣凤奏,天下太平,吉星高照”。

乾隆仿哥釉粉彩花鸟纹饰描金六方瓶


清乾隆帝尤喜赏哥窑,尝然欣作诗赞云:“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据清蓝浦《景德镇陶录》称:“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可见此时仿古技艺之高。

窑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若置之于显微镜下,可见瓷釉中蕴含的气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腻的釉面间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状网纹。

其网纹之色浅黄者宛若金丝,细黑者如铁线,二者互相交织,因而被名之为“金丝铁线”;再者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故有“紫口铁足”之说。

于是“金丝铁线”、““紫口铁足”成为宋代哥窑的最大特色,使其在后世依然备受人们青睐,元明清仿制者颇多,且各有风格,被称为仿哥窑或哥釉。

此哥釉粉彩花鸟纹饰描金六方瓶,为乾隆亲命御窑场烧制而成;撇口,束颈,通体呈六方形态,肩下渐收,六方足。瓶型俊雅秀美,勾染皴擦,浓淡相宜。瓶口描金,并以如意纹、回纹等辅纹做点缀。

瓶身正面绘粉彩花鸟纹饰,花卉色彩娇艳,花瓣轻盈俏丽,浓淡相宜,为突出主体花头,特意将叶子部分作低调处理,明暗变化柔和,形成浓艳与淡雅的对比,颇具层次感和立体感,鸟儿俏丽枝头,仰头鸣叫,神情生动自然,一幅春意盎然、活跃灵动的花开鸟鸣图跃然瓶面。

内壁及底部均施松绿釉,釉质紧致细密,釉色素雅大方。显示出乾隆期粉彩瓷富丽繁缛的特色。底款为蓝料双框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足底因年代的风化,不同程度上会形成高低不平的凹凸小坑,整体呈现出老气自然、干燥、统一的色泽。无泥浆粉土及其它洗不干净的人为物,无人为作旧而被复烧的痕迹。

乾隆蓝釉粉彩描金开光龙凤纹大瓶


历朝历代的官窑瓷器中,什么纹饰应用得最多?非龙凤纹莫属。明洪武二年,朱元璋设立了官窑制度以来,这类纹饰在官窑瓷器中就从未间断过。

至于“龙凤呈祥”这句成语,究竟是先出现于传统文化中,还是先出现在青铜器上?这绝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类的伪命题,而是有实物为证。

历史发展脉络证实,龙凤是人们对权力崇拜臆念产生的图腾,自然界皆不存在。龙代表皇帝,凤代表皇后,但并非同时出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就开始有凤纹、及龙纹各自出现在不同的器型上,到了汉唐,龙凤纹则同时出现在金银器和玉器上。到了明永乐朝,在瓷器上同时形成龙凤居中的安排格局,才形成定制沿袭下来。

此瓶硕大无朋,气势非凡,造型则墩实凝重,釉面温润顺滑细腻,通体施蓝釉绘吉祥纹饰,开光处绘描金龙凤祥云。蓝,代表沉静、幽远;黄,象征尊贵、权力,两种色彩搭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瓶腹开光分别绘龙、凤纹饰。龙凤虽然都是祥瑞之物,但两者形象及内涵则截然不同。龙给人威严而神秘,不可亲近只可敬畏;凤则象征着美丽仁爱和富贵,龙凤结合则是太平盛世,高贵吉祥的征兆,准确的表达了“龙凤呈祥”之含义。

龙凤纹描绘的传神至极,而寓意更为深邃,龙凤穿梭于祥云里,龙纹出现时必然四海扬波、恩泽百姓;凤凰则是霞光万道、普天祥瑞之兆。昭示天下,“龙飞凤舞”国家兴旺,天下太平。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代乾隆哥釉青花描金龙凤灵芝纹螭耳瓶》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代乾隆哥釉青花描金龙凤灵芝纹螭耳瓶》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乾隆青花釉里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