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纹砖

皮纹砖,顾名思义,是仿动物原生态皮纹的瓷砖。皮纹砖克服了瓷砖的坚硬、冰冷的材质局限,从视觉和触觉上可以体验到皮的质感。其凹凸的纹理,柔和的质感,让瓷砖不再冰冷、坚硬。皮纹砖属于瓷砖类的一种产品,是时下一种时尚和潮流的象征。瓷皮纹石有着皮革质感与肌理,有着皮革制品的缝线、收口、磨边,让喜好皮革的追慕者在居家装饰中实现温馨、舒适、柔软的梦想。

皮纹砖

一、工艺特点

1. 皮魅影系列,将瓷砖皮革化。使瓷砖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瓷砖,更是一种可以随意切割、组合、搭配的建筑装饰应用“皮料”,突破了瓷砖的固有概念。

2.在产品配件开发上,将皮革制品的缝线、收口、磨边制造工艺引入到瓷砖生产二次加工过程中,真实还原皮革制品的缝制艺术。

3.皮纹砖在色泽、触感上都做到了有很大突破,无论是视觉、触觉都深深的震撼了消费者。

4.皮纹砖触感真实,温暖。让瓷砖以往给人的冰冷感一去不返。

二、适用范围

皮纹砖适合吧台、卧室、高档浴室、电视背景墙等居室空间的铺贴,可以与皮革家具搭配协调,营造和谐统一的整体家居氛围。

三、纹石系列

1.意大利顶级皮具大师/跨界建筑美学材质的巅峰演绎

2.3D立体金晶镶嵌技术/突破性地在砖体表面立体镶嵌金珠

3.金箔釉料缝纫皮质花纹与边线/粗犷与柔和自内而外融入一体

taoci52.com扩展阅读

真皮般柔软与舒适 L&D皮纹石瓷砖评测


L&D皮纹石瓷砖将自身定位为中高端瓷砖,同时,它还要求自身是一个种大众化的奢华,其中,它最为突出的特点当为其协调性,在一个家居的装修空间中,它不会突出自己的另类,反而能与皮具家具如沙发,座椅等协调,使整个房子的装修能够成为一个整体。

真皮般柔软与舒适 L&D皮纹石瓷砖评测

外观印象

此款进行评测的L&D皮纹石瓷砖在颜色方面采用了米色,单从颜色上看就给人一种简洁的感觉,同时它不失高雅。L&D皮纹石瓷砖的表面的仿皮革纹理几乎可以跟真的相提并论,再者,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表面拥有图案,例如祥云图案,莲花图案等,这样就使L&D皮纹石在外观上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正因为L&D皮纹石那独特的外观,使得L&D皮纹石瓷砖在家居装修中与家居的协调性展现的淋漓尽致,会让人感觉整个空间很自然协调,因而使得空间的一体化程度很高。整体看来,L&D皮纹石瓷砖最让人心动的就是它们简洁而高雅的外观,纹理清晰的表面,无论表面有无软,每一款的肌理都呈现出强烈的凹凸感,同时,皮革的清晰纹理更是一种视觉的冲击,典雅细腻又不失高贵,完美地展现了皮革带来的舒适感受。

材质评测

这款瓷砖是全瓷通体砖,可以看到瓷砖的胚体,十分均匀致密。通体砖固有的特点就是密度大,硬度高,防滑及耐磨程度好,所以讲此款瓷砖用于厅堂、过道和室外走道等装修项目的地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L&D皮纹石瓷砖表层模仿小牛皮那富有弹性、细腻、柔韧的表面质感,全瓷通体,胚体均匀致密,单块瓷砖的厚度仅为1cm。L&D皮纹石瓷砖在制作过程中,利用高科技技术添加了弹性纤维矿物粉料成分,使得L&D皮纹石瓷砖的表层皮质与小牛皮质感相当,与人体接触自然,有如真皮般的柔软与舒适,给人带来与众不同的质感,让人觉得瓷砖内部似乎蕴含弹性纤维。

性能测试

在生活中,人们对于贵重的皮革制品的保护总是是异常的小心,因为有些皮革价格昂贵,而且很容易被划破,而拥有独特的皮革感表层的L&D皮纹石瓷砖是否同样会是“弱不禁风”呢?通过测试,虽然用钥匙在表面进行的划痕,但是其表面没有留下任何的刮痕,,其皮革纹理还是依然的清晰。因此,L&D皮纹石瓷砖的表面虽然看起来高贵,但是其抗刮能力很强,所以完全没必要担心这款瓷砖不可以在一些经常磨损的地方使用。

吸水率,对于一款用来装修的瓷砖来说永远都是一个重要参数指标,吸水率的高低可以证明一款瓷砖的胚体的密度大小,更是直接关系到瓷砖的使用寿命,吸水率越低越好,说明越不吸水,瓷砖的胚体越大,质地更好。通过测试得出的结果,在相同的时间和相同的水量测试中,在吸水率方面,L&D皮纹石瓷砖比另外一款的瓷砖表现得要出色,倒在L&D皮纹石背面的水保持了球状边缘,而另外一款瓷砖则将水几乎全部吸收,并且L&D皮纹石瓷砖的背面被擦干后几乎没有任何吸水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出结论,L&D皮纹石瓷砖的吸水率很低,因而胚体密度大,质量好。

L&D皮纹石瓷砖的材质是全瓷通体砖,而通体砖固有的特点就是密度大,硬度高,那是否就意味着L&D皮纹石瓷砖在抗压方面依然会向吸水率那样表现出色呢?对此,对瓷砖进行了抗压测试。在抗压测试中,将L&D皮纹石瓷砖的一边抬起放在一个横梁上,而另一边则放在地上,因此,瓷砖的中部是悬空的,然后人站在瓷砖上面,但是L&D皮纹石瓷砖的中部没有丝毫的弯曲,然后将瓷砖翻过来反复观察也未曾发现有裂痕的情况,因此,,L&D皮纹石瓷砖在抗压方面还是有出色的表现的。

评测总结

L&D皮纹石瓷砖利用了高科技手段,将皮革的纹理作为自己的创造基础,在制造过程中,利用高科技手段添加了弹性纤维矿物粉料成分,真实还原了皮革的质感与肌理,将陶瓷和皮革融为一体,使得L&D皮纹石瓷砖的表层皮质与小牛皮质感相当,与人体接触自然,如真皮般的柔软与舒适,给人带来与众不同的质感。虽然L&D皮纹石瓷砖拥有高贵的外表,但是在抗压,耐磨,以及吸水率方面还是表现出色的,同时,L&D皮纹石瓷砖拥有很强的协调性,可以和周围的皮质家具更好的融合,从而使得房子的空间一体化程度更高,对于看重协调性的消费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这款瓷砖在价格上方面也还是稍微有点偏高,适合一些中高收入者。

瓷器的釉色-茄皮紫


茄皮紫为高温釉颜色釉。以锰作呈色剂,系将锰原料加入含碱量较高的釉中而烧成。因釉色像成熟的茄子皮一样的光润,故名。根据其呈色的深浅,又有淡茄、深茄之别。淡茄介于豇豆色、云豆色之间,与红的区别微乎其微。此外还有葡萄紫和玫瑰紫等名称。在低温紫釉中,还有清代创作的吹紫。茄皮紫创于明代。在弘治时其色紫中泛蓝,釉质肥厚光润。所见器型有牺尊和绶带式双耳尊之类。嘉靖、万历时虽然都有茄皮紫釉品种,但造型不及弘治时规整。釉色在嘉靖时有深浅两色,深者呈黑紫色,常施于大盘、大碗等大型供器之上;浅者,似未熟的茄皮,露淡紫色,多施于较精细的盘碗类开片者为上等;色纯正、釉坚硬,虽有开片而片绞紧密者为次。釉色可分浅、深、老三色啊:浅者色鲜艳,主要为配合彩器使用;深色者比一般茄皮色深,釉内发亮,多用于一色釉器;老色者亦作配合三彩等器之用。

酱釉

酱釉又名“紫金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釉科为宣德时新创品种之一,釉面肥厚,光洁莹润,并有桔皮纹。嘉靖时的酱紫色泽较浅,釉面有的光亮,有的晦暗。康熙时釉色褐,多用于器物口部边沿。乾隆时在酱色地上抹金并加以描金的仿古铜彩器,是当时制瓷工艺中的特殊品种。酱釉多用于仿古器,有宋代“紫定”的效果。常见器型有撇口碗、收口盘及撇口盘三种。

金酱釉

呈色似芝麻酱,故称“金酱釉”。康熙时色浅,雍、乾时釉厚色重;多施于小件器物上。

内墙涂料涂膜起皮脱落的防治经验


摘要:很多时候内墙涂料施工后会出现涂膜起皮、脱落现象,为什么防止这一现象,通过自己多年的经验实践与技术参考,总结如下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步骤/方法

1.在不同的施工温度下,应该采取不同涂料,乳胶涂料最好在5℃以下或10℃以上施工,成膜助剂要得当,加量要适宜,以保证乳液形成连续涂膜,不发生龟裂。

2.多彩涂料应该在5℃以上,湿度不超过85%的环境下施工。如果在雨天湿度高的环境下施工,涂膜容易泛白不易产生连续涂膜,附着力也降低。

3.根据不同使用场合及要求,选择合适的颜、基比。内墙涂料不能为降低成本而过多增加颜、填料的用量。

4.基层应该处理好,将疏松层铲掉,将浮尘、油污清理干净。

5.根据墙体的具体情况及所用涂料的品种,选择粘结强度好的腻子,特别是在厨房、卫生间条件较为苛刻的场所,应该选用耐水腻子,腻子层不可以过厚,通常以找平墙体为准,一定要等腻子干燥后再施涂涂料。

6.过于光滑的表面应该用界面剂处理或采取其它措施,以增强涂料的附着力,减少脱落。施涂不同涂料时,最好采取封底措施。

孔雀绿釉加茄皮紫釉


杨静荣:孔雀绿釉加茄皮紫釉

Lot 0119

高:18.8CM

清康熙 孔雀绿加茄皮紫釉立马一对

中古陶2017秋拍

华庭雅集 —— 一带一路中国瓷器专场

双马全身施以孔雀绿釉,马鬃、马尾及马蹄则施茄皮紫釉,孔雀绿釉温润而鲜亮,茄皮紫釉呈棕色但均匀得当,两色搭配协调得宜。此两种釉色均为名贵釉色,特别是茄皮紫釉,烧造难度大,工艺要求高。从造型上看,双马躯体矫健,姿态灵动,栩栩如生,给人呼之欲出之感,充分体现了清康熙时瓷器造型的功力。无论从工艺、造型及釉色,此对立马亦可媲美康熙官窑瓷器,可视之为康熙无款官窑。更为难得的是其造型和用色体现了中西方审美的融合,是少见的清康熙瓷器精品。

一、孔雀绿釉

孔雀绿釉历史上在磁州窑金、元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后来到明清成为官窑专门烧造的品种,孔雀绿釉的成色其实也特别简,从化学上来讲也是氧化铜,氧化铜在一定的温度下变成了碱式碳酸铜,它是一种中温釉,只有在1150度时才能烧成,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无法烧成。如果温度过高颜色会发黑,温度过低烧就会烧成绿釉。像平时所见的绿釉,包括瓜皮绿釉等,这些的配方和这孔雀绿釉都是一样的。所以孔雀绿釉要求窑工掌握好窑位和窑温。孔雀绿釉烧造一直到康雍乾都是官窑、皇家在烧造,而且好多都是各种立件,祭祀用的比较多些。

二、茄皮紫釉

茄皮紫釉会更加的珍贵一些,从明代以来开始烧造,而且都是官窑、皇家烧造,民窑里面几乎没有烧造的。 茄皮紫釉分两种,一种是深的茄皮紫釉,颜色发黑;这对立马马鬓马尾的颜色,叫浅茄皮紫。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出版的图录,在官窑里都有出现,明代也有,清代大量盛行,而且茄皮紫釉用来祭祀用的比较多。

三、孔雀绿釉+茄皮紫釉=百里挑一

这对马的颜色搭配协调,两种颜色一起烧造其成品率相当低。就好比青花釉里红,在元代和明代时,我们只见过青花或者釉里红两个单烧的,两个烧在一起的几乎没有。到清代康熙以后,烧造技术才过关,才能把青花和釉里红烧在一起。孔雀绿釉和茄皮紫釉也是这样,孔雀绿釉是中温釉,大约在1100多度,高了低了都不行。茄皮紫釉是一种低温釉,烧成温度大概在800多到900度。所以将这两种颜色烧在一起,且烧出来的颜色纯正,从工艺上说难度就非常之大,成品率极低,所以这对孔雀绿加茄皮紫釉立马在当时烧造估计是百里挑一。

四、官窑工匠参与

在景德镇,民窑的工匠不太擅长烧造颜色釉,因为颜色釉烧坏的几率大且烧坏后不能二次使用,原料成本高,只有官窑不计成本才会去烧颜色釉,特别是成频率低的颜色釉。此对立马上的茄皮紫釉更是民窑中极少见的,推测为外商重金通过牙行定烧后,牙行找到官窑工匠“干私活”,负责配料和烧造的。景德镇一直有官窑工匠下班后可干私活的传统,甚至是官窑工匠私自挟带官窑料的记载,官窑工匠参与重金定制的瓷器也不足为奇。

茄皮紫瓷器清代民窑有烧造吗


一般的瓷器,颜色大多是比较显眼的,比如白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非常漂亮,也很耀眼。但在这些瓷器当中,也有一些其他的颜色,比如茄皮紫色。这种颜色的瓷器比较少,但市场中还是存在的。因而引来无数藏家的关注。那么,茄皮紫瓷器的市场价值如何呢?茄皮紫瓷器清代民窑有烧造吗?一起来看看吧。

茄皮紫瓷器的市场价值如何

茄皮紫瓷器创烧时间是明代弘治时期,在当时的茄皮紫瓷器釉质比较肥厚,而且紫中带有蓝色,看起来非常绚丽。正德时期的茄皮紫瓷器是没有的。到了嘉靖时期,重新烧制这种瓷器,不过在嘉靖时期的茄皮紫瓷器分为两种,一种是深紫色,一种浅紫色,深紫色看起来是黑紫色的,像熟透的桑椹一样。浅色的茄皮紫瓷器则看起来像是没有成熟的茄子,充满了清雅。到了万历年间,茄皮紫瓷器的烧制技艺逐渐没落,釉色也变得淡紫且带有黑色。

清朝时期也烧制过茄皮紫瓷器,其中顺治年间的茄皮紫瓷器釉色中带有蓝色,康熙时期则分为三种,即浅色、深色以及老色。浅色比较显眼,配合彩器使用,深色看起来比茄紫色还要深,釉面发亮,一般在单色釉瓷器中较为多见。老色也是配合三彩使用的,釉色均匀没有开片的为上品。

到了雍正、乾隆年间,茄皮紫瓷器的釉层更加肥厚,且没有开片,器型也多了不少。比如镇江博物馆收藏的两件清代茄皮紫瓷器就是雍乾时期的。

茄皮紫瓷器清代民窑有没有烧造呢?

一般情况来说,是没有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从当前了解到的清瓷历史中可以看到,茄皮紫瓷器是非常正规的,数量非常少,而且几乎是都是精品存在。而民窑的制作工艺远达不到这个水平。所以,现在发展的茄皮紫瓷器中,几乎没有民窑烧造的存在。

如何收藏茄皮紫瓷器?

想要收藏这种瓷器必须要有一定的渠道,尤其是在真假鉴定方面,一定要有保障。最保险就是直接到拍卖会上拍卖,价格虽然高,但是却能保证是真品。如果没有这种渠道,那么,也建议可以考虑找专业正规的古玩交易平台。

现在网上有很多正规艺术品公司提供的交易平台,这些平台口碑好,信誉度高,值得藏家们选择。不过,在价格方面要注意,一定要事先了解一下茄皮紫瓷器的市场价格,根据行情来判断可能性,不要贪图便宜,以免吃亏上当。

清代茄皮紫瓷器精品鉴赏及拍卖成交价格:

1:清乾隆茄皮紫釉弦纹蒜头瓶(一对),尺寸:高24.5厘米,估价:RMB 7,000,000 ~ 9,000,000,成交价: RMB 8,510,000 ,成交时间:2014.06.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乾隆一朝蒜头瓶式样丰富,尤以本品最称俊雅秀逸,其线条柔美起伏,尽见迤逦之姿,所施茄皮紫一色,匀净莹亮,静穆古雅,胎骨细薄坚致,丽质怡人,远视之,宛若佳人玉立,风韵无限。颈部装饰二道凸起弦纹,为修长的造型平添一份韵律之美,饶见匠心独运。底部阴刻六字篆书年款,笔道精练有神,为乾隆早期独特之写法。茄皮紫釉创烧于明代中期,流行于清代前期,因色如茄子之紫,故得名。系以锰为着色剂,在850度左右火候窑温中烧成。其色紫中泛蓝,釉质肥厚光润,釉色有深浅两种,深者呈紫黑,浅者呈淡紫,以无裂纹者为上乘。本品即属于后者,釉水深邃饱满,一如成熟的茄皮之色。此式蒜头瓶颈部有二道凸起弦纹,清宫原称为“双环蒜头瓶”,创设于乾隆二年五月,是乾隆早期御瓷尊贵之造型,有珐琅彩、青花和颜色釉诸品种。

2:清雍正茄皮紫釉牺首尊(一对),尺寸:高27.5厘米,估价:RMB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RMB 6,555,000 ,成交时间:2011.06.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其罐身施以紫中泛蓝的茄皮紫釉,釉质厚腴光润,浓妍鲜亮,双肩对称饰以一对兽首耳,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底为“大清雍正年制”篆书阴文款,笔道圆润,结构规整。茄皮紫釉创烧于明代中期,流行于清早期,因色如茄子之紫,故得名。以锰为着色剂,在850度左右火候窑温中烧成。釉色有深浅两种,深者呈紫黑,浅者呈淡紫,以无裂纹者为上乘。此罐即属于后者,釉水深邃饱满,好似成熟的茄皮色。考察本品釉色之特征,应该为二次烧成,以1300℃高温烧成素胎后,将茄皮紫直接挂在素胎之上,再入窑用低温烧成。按照清代礼制规定,本品为祭天之礼器,明清两代祭天场所皆为天坛(圜丘),当年应该存放于此,祭祀活动时使用。

3:明万历茄皮紫地黄彩暗花云龙纹盌,尺寸:直径15.1厘米,估价:HKD 1,200,000 ~ 2,000,000,成交价: HKD 3,700,000 ,成交时间:2018.11.28,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双圈六字楷书款。

4:清乾隆茄皮紫釉梅瓶,尺寸:高22厘米,估价:HKD 300,000 ~ 400,000,成交价: HKD 2,060,000 ,成交时间:2009.12.0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9秋季拍卖会。

5:清雍正茄皮紫釉三足水仙盘,尺寸:直径36.4厘米,估价:RMB 1,400,000 ~ 1,800,000,成交价: RMB 1,610,000 ,成交时间:2018.07.02,拍卖公司:厦门博乐德平台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此式釉色盘顺治朝已见烧制,以光素无纹者见多,亦有暗刻龙纹等纹饰者,雍正一朝,单色釉渐入佳境,一支独秀。此盘尺寸较大,花菱口,釉色深紫,沉穆高贵,底部暗刻双圈“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

6:清雍正茄皮紫釉八瓣菱花式三足水仙盆,尺寸:36.5厘米,估价:HKD 1,200,000 ~ 1,500,000,成交价: HKD 1,480,000 ,成交时间:2013.10.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此水仙盆尺寸硕大,异于同侪,据录,相类大小之品,仅止数例。如一仿钧釉水仙盆,售于伦敦苏富比1988年6月7日,编号341。此类大号盆器,虽较一般常见者大约三分之一,但当施以此罕见之深紫釉料,亮泽耀目,散发雍正瓷特有的雅致端庄。器形相同之雍正水仙盆,虽有见仿宋窑诸色,但罩此亮丽深紫釉者甚罕,且其器足简约,有别于一般之如意形足。

7:清乾隆茄皮紫釉爵形杯,尺寸:高12.5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1,092,500 ,成交时间:2014.07.05,拍卖公司:江苏爱涛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乾隆年制。

敞口,深腹,二柱,柱顶为宝珠形,左右各一方形系,三足外撇,平底,底部有“乾隆年制”四字二行暗刻篆书款。整施茄皮紫釉,釉质深邃腴润,釉色淡紫,造型古朴,小巧精致,具典雅之美感。

8:清康熙茄皮紫釉暗刻龙纹盘,尺寸:直径25厘米,估价:RMB 800,000 ~ 900,000,成交价: RMB 897,000 ,成交时间:2011.12.05,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康熙年制。

撇口,弧腹,圈足。盘内壁暗刻正面五爪立龙及火珠卷云纹,外壁刻双龙戏珠纹。周身满施茄皮紫釉。釉面平滑匀净。此器所刻云龙纹气势磅礴,底蕴十足,而外观却宁静典雅。动静结合,内外呼应,和谐完美。体现出乾隆盛世官窑瓷器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器底青花双圈内暗刻“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什么是祭蓝釉?如何将瓷器烧出“茄皮紫”?


祭蓝釉是高温蓝釉之一,是以钻为着色剂,在1280℃—1300℃窑内一次烧成的蓝色高温釉,元代创烧成功。色调深沉,光亮细腻,釉色滋润,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稳定。明宣德祭蓝釉因其色泽深沉,明清时期被用来做祭器的釉色,故称祭蓝,又因常将蓝称为青,也叫祭青。清代另有以祭蓝釉作地的祭蓝描金、祭蓝地白花等工艺。

清乾隆 祭蓝釉缸

如何将瓷器烧出“茄皮紫”?

紫釉是瓷器釉色之一,主要以锰为着色剂在800℃—850℃低温烧成的颜色釉。蓝浦《景德镇陶录》卷三:“紫色釉,黑铅粉末加石子青、石末合成。”颜色似茄皮,又称“茄皮紫”。由于配料和窑火气氛的不同,紫色呈色亦有所不同,有深浅茄皮紫和葡萄紫、玫瑰紫等色。紫釉始烧于明弘治时期,色泽光润,有深浅两种色调,深者如熟透的茄皮,浅者似将熟的茄皮。明万历时釉色淡紫泛黑,也有呈黑紫色的。清康熙时紫色有浅、深、老三色,以深者多见。雍正、乾隆时期茄皮紫釉均烧制较深,釉面莹润、色调浓艳为这一时期的特征。

清康熙 茄皮紫釉刻龙纹大盘

釉上彩为瓷器彩绘方法之一,即在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用彩料绘纹饰再经低温焙烧。釉上彩为二次烧成,烧成温度在700℃—900℃之间。

釉上彩受釉的化学影响较小,故其色彩能够牢固附着在釉上且不变色,彩料色广泛,可烧出任何能够调制出来的色彩,包括釉下彩不能烧出的鲜艳色彩。

釉上彩的缺点是因彩绘于釉上,长时间的使用、摩擦会使色彩磨损甚至脱落,同时釉上彩含有铅,人们长期使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釉上彩工艺始见于宋、金时期,是在传统的低温色釉基础上发展而来,有五彩、粉彩、珐琅彩等。

釉下彩是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

釉下彩瓷器的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主要分类有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

饕餮纹


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是东海龙王的第九个儿子。

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吕氏春秋·先识》篇内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 饕餮纹在二里头、夏文化中青铜器上已有了。以鼻梁为中线,两侧对称排列,通常的下唇。饕餮纹出现在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饕餮纹这种名称并不是古时就有的,而是金石学兴起时,由宋人起名的,最完美的饕餮纹面具高21.0公分,现藏于美国西雅图图书馆。西周时代,其神秘色彩逐渐减退。

古代饕餮纹文化

饕餮纹与宗教文化

如商代象盖 饕餮纹铜觥:器通高17.7厘米,由器身、足与盖所组成。盖面饰有饕餮纹,以细云雷纹衬底。器物的腹部饕餮饰纹。动物纹样具有宗教意义。商代时期的各类鼎上,均有饕餮纹饰样,鼎是先民用来祭祀的最常见而神秘的器皿,其宗教意义浓厚。

如北京平谷列家河出土的饕餮纹铜卣(商代):高27厘米,口径7.5厘米,腹部饰以饕餮纹,上下饰以连珠纹,祭祀用。

饕餮纹与酒文化

《说文》:尊为专供祭祀或款待宾客所用盛酒之物。唐·李白:“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尊”指的是盛酒具,相当于现代的酒壶。1912年在安徽潜山县出土的一件商代的饕餮纹铜尊,埋藏地下3000多年,仍青光熠熠,纹饰精美。,此尊高21.5厘米,口径19.4厘米,重2公斤。呈喇叭状,高颈、鼓腹、圆足,因器首饰以饕餮纹而得名。饕餮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的面形,商至西周时常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多衬以云雷纹,图案多有变化。

又如牛首饕餮纹铜尊: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高 30.5厘米,口径28厘米,1982年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出土,为先民祭祀用具。其饕餮纹爵,在商代是五侯级贵族才能使用的酒器,爵为饮酒器,前有饮酒的“流”,中有杯,后有尾,一侧有耳,下有三足,“流”与杯的之间有柱,除能装饰外,还有饮酒时抵住鼻梁,有防止暴饮过量的作用。爵,西周早期以后逐渐消失。

一篇文章带你读懂“梨皮泥”与“桂花砂”


在紫砂壶艺上有梨皮泥与桂花砂的称谓,可能很多壶友会搞不清楚,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梨皮泥与桂花砂,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梨皮泥

关于梨皮泥,明清及民国的紫砂典籍中,都有记载。在《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记载:“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又其夹支(脂)有梨皮泥,陶现冻梨色。”

《茗壶图录》之李仲芳“儒雅宗伯”,泥色为醇梨皮;许龙文制“倾心佳侣、藏六居士、方山逸士等”、曼生“卧龙先生”、瞿子冶“卧轮禅师”,泥色均为紫梨皮。碧山壶馆藏华凤翔仿汉方壶,为掺粗砂作梨皮色。

▲华凤翔 汉方壶

▲汉方

▲陈砺成 汉方壶

▲茗壶图录 倾心佳侣

▲茗壶图录 方山逸士

由上可知,最早被称为梨皮泥的矿料,为天青泥的夹脂,紫泥中的夹层,烧成后为深浅不一的黄色,即冻梨色、松花色等,偏重的是色泽。而《茗壶图录》等所指梨皮泥,注重的是砂壶的质感效果,不局限于色泽,如可以有紫泥梨皮、朱泥梨皮等。

▲茗壶图录 卧龙先生

▲茗壶图录 萧山市隐

▲茗壶图录 帝乡仙驭

▲茗壶图录 俪兰女史

▲茗壶图录 趺坐逃禅

我们通常所说的梨皮泥即为后者,砂壶烧成后,其质似梨皮的泥料,所以现在不能视“梨皮泥”为某种单一的泥料。

质似梨皮,从外形看壶体分布粗细略有相差的斑点,疏密有致,用手触摸可以感觉到斑点的存在。

▲许龙文制 青娱轩款调砂汉瓶壶

如果砂壶的色与质,均与梨皮相似,称之为醇梨皮,如《茗壶图录》著录的李仲芳所制“儒雅宗伯”壶,遗憾的是所著无色,只能睹其质。

▲茗壶图录 儒雅宗伯

▲茗壶图录 卧轮禅师

▲茗壶图录 藏六居士

梨皮泥更多的是通过调砂的方式来实现的,铺砂作品一般不能视为梨皮泥,芝麻段泥也不能视为梨皮泥。

紫砂调砂,是按一定比例,在泥料中加入或粗或细的生砂粒、半熟砂粒或熟砂粒,拌和均匀后,制成的熟泥。好的调砂作品砂粒密布均匀自然、感官饱满、质感强烈。

▲黄苗子书、顾绍培制绿泥调砂华颖壶

▲徐汉棠 大口扁腹

生砂颗粒收缩较大、半熟砂颗粒收缩较小、熟砂粒则不易收缩。生砂一般适用于同一种泥料,因为同一种泥料收缩率变化不大,较容易把握;

不同泥料的砂粒,一般以掺入半熟砂粒或熟砂粒为主,生砂粒部分会在拌和过程中,遇水溶化而影响色泽。掺入不同泥料的砂粒可以达到更自夺目的效果。

▲时大彬 调砂笠帽壶

壶底刻款:时大彬制,壬子秋日

时大彬首创调砂法,使砂壶闪现出细小颗粒,状若梨皮,这种调砂工艺是时壶及其时代的一大特点,徐友泉、李仲芳、陈信卿等,都有梨皮泥佳器传世。梨皮泥透气性好,具有质的美感,深受壶友的喜爱。

▲陈信卿 梨皮泥开光方壶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明末调砂卧牛钮大壶

桂花砂

桂花砂,顾名思义,是指砂壶表面点缀凸出的黄色砂粒,观之犹如桂花铺陈,极为夺目。

桂花砂,更多的是通过铺砂的方式来实现的。铺砂,或称嵌砂、点砂,铺砂的装饰技法一般有两种。

▲清早期 铺桂花砂扁圆壶

一是先将熟泥捶打成泥条,然后把砂粒均匀地撒在,打成的泥条上面,按压平整后制作成砂壶;

二是在初步制作成型的紫砂坯体上,按预先设想的效果,借助于工具,用手铺、嵌、点等。

▲黄玉麟 铺桂花砂一粒珠

此壶为1977年10月28日-1978年9月29日,美国紫砂陶艺巡回展展品原件。展览之后,又出版《I-HSING WARE》图录,收藏紫砂藏品60件。

▲黄玉麟 铺砂斗方壶

▲黄玉麟 铺砂一粒珠提梁

铺砂的砂,砂粒要有面带角,棱角被磨去的砂粒,或者容易被掩没在基泥中,或者咬不住基泥而脱落。

▲何道洪 绿泥铺砂掇球

铺砂作品,有局部铺砂与全制品铺砂,尤其是全制品铺砂,耗时较多,且有一定难度,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与深厚的功力,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王寅春 桂花砂石瓢壶 南京博物院

一件优秀的铺砂作品,必须做到颗粒均匀,大小适宜,疏密有致;无漏砂、夹砂、缺砂之嫌;砂面光洁,周边清爽,无浆面覆盖感。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皮纹砖》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皮纹砖》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边纹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