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瓷器怎样断代?

清中期瓷器怎样断代?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价值不一,有的在瓷器判守时予以很高的评价,有的则值几百块。假如我们在保藏瓷器时,清代民窑瓷器需要仔细断定,否则一件不具价值的瓷器被我们保藏了时,那就既浪费精力又浪费金钱了。

正本假如对瓷器特征非常了解的话,那我们在瓷器判守时,就会自觉得运用把握的信息和知识进行比照了。了解清朝前史,了解瓷器在清代展开轨迹,特征,规划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这儿介绍的就会比照迷糊,简略。

断定瓷器一般从釉色,质量,纹饰等方面来研讨,对日子比照讲究详尽的,就应该更留心瓷器的线条。道光年间乃至光绪年间的瓷器,线条就比照粗鄙,没有以往见到的俊美瓷器那么具有美感,因而,假如说你保藏的瓷器不具备这个特征,那就有可能是仿品。

清中期的瓷器,釉层一般比照厚,薄釉瓷器一般比照少。我们如今看到的瓷器中,也以厚釉瓷器居多。此外,青花釉瓷器中,一般以纯蓝为主,纹饰比照新鲜,当然,后期瓷器展开中,青蓝,淡蓝,灰蓝等色也出现了。

另嘉庆年间,青花瓷器的色彩比照稳定,不只品种削减,质量也初步下降。釉里红瓷器中,釉层比照细薄,釉色也比照昏暗,青花初步出现晕散现象。道光年间的瓷器,根本与嘉庆年间瓷器类同,不过,这时期的瓷器,釉色中蓝色不太鲜亮,晕散现象也比照多。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清中期瓷器如何鉴定


距离现在几百年清朝,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价值不一,有的在瓷器鉴定时予以很高的评价,有的则值几百块。如果我们在收藏瓷器时,清代民窑瓷器需要仔细鉴定,否则一件不具价值的瓷器被我们收藏了时,那就既浪费精力又浪费钱财了。清代民窑瓷器鉴定时该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其实如果对瓷器特征非常了解的话,那我们在瓷器鉴定时,就会自觉得运用掌握的信息和知识进行对比了。了解清朝历史,了解瓷器在清代发展轨迹,特征,规模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这里介绍的就会比较模糊,简单。

鉴定瓷器一般从釉色,品质,纹饰等方面来研究,对生活比较讲究细致的,就应该更注意瓷器的线条。道光年间乃至光绪年间的瓷器,线条就比较粗鄙,没有以往见到的秀美瓷器那么具有美感,因而,如果说你收藏的瓷器不具备这个特征,那就有可能是仿品。

清中期的瓷器,釉层一般比较厚,薄釉瓷器一般比较少。我们现在看到的瓷器中,也以厚釉瓷器居多。此外,青花釉瓷器中,一般以纯蓝为主,纹饰比较清新,当然,后期瓷器发展中,青蓝,淡蓝,灰蓝等色也出现了。

另嘉庆年间,青花瓷器的色调比较稳定,不仅品种减少,质量也开始下降。釉里红瓷器中,釉层比较细薄,釉色也比较灰暗,青花开始出现晕散现象。道光年间的瓷器,基本与嘉庆年间瓷器类同,不过,这时期的瓷器,釉色中蓝色不太鲜亮,晕散现象也比较多。

从装饰上来看,嘉庆和道光年间的瓷器,画面层次感比较小,画意比较呆板,人物无神。只有面在上面,却无神韵。

清中期民窑瓷器怎么鉴别?


清中期民窑瓷器怎么鉴别?一、清朝前期国家政权非常稳定,政府投入大量精力于烧制瓷器,此时中国的瓷器在这个时候进入一个高峰期,乾隆后期逐渐衰退。生产经过康熙乾隆盛世,到了嘉道时期瓷器胎骨与乾隆相比略粗松一点,白度无大异,而新仿之胎骨不是过白过细,就是过于粗糙,有时还可见颗粒状物。从釉面看,嘉道瓷器釉面普遍有“细桔皮釉”及轻微的“波浪釉”现象,从侧面视之尤为明显。

清中期民窑瓷器

二、从道光至光绪瓷器造型的线条和曲线渐变生硬,且常见棱角,无圆润秀美之感,胎体渐厚显笨拙。

三、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主流还是以稳定的纯正蓝色居多,色调沉着不飘浮,纹饰清晰,到后期青花呈色有青蓝、淡蓝、灰蓝等各色。

四、清中期施釉较厚为多,薄釉较少。

五、嘉庆青花色调较稳定,但由于政府的不关注瓷器烧制出现势衰现象,器物上的青花暗淡飘浮的现象,而且青花品种减少,质量降低,尤其是青花釉里红产品,普遍施釉稀薄,釉色灰暗,青花也有晕散现象。

六、道光青花瓷呈色与嘉庆基本相同,蓝色不甚鲜亮,无凝聚斑点和晕散现象,有飘浮感。

七、嘉、道两朝在装饰绘画上类似,出现画面层次少,画意呆板,尤其人物只是有形却无神。

八、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上画的最多的一个图案是“缠莲枝”,有“清廉”和“青出于蓝”的代表意义,嘉、道以后,偷工减料,缠莲枝画的非常简单,原本枝条蔓蔓的缠莲枝化成如同勾子一样的花,简称“勾子莲”。

清中期民窑瓷器鉴定要点


在藏友沙龙上,鉴定专家舒章铭介绍,鉴定清中期民窑瓷应注意以下几点——

1、嘉、道时期瓷器胎骨与乾隆相比略粗松一点,白度无大异,而新仿之胎骨不是过白过细,就是过于粗糙,有时还可见颗粒状物。从釉面看,嘉道瓷器釉面普遍有“细桔皮釉”及轻微的“波浪釉”现象,从侧面视之尤为明显。

2、从道光至光绪瓷器造型的线条和曲线渐变生硬,且常见棱角,无圆润秀美之感,胎体渐厚显笨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主流还是以稳定的纯正蓝色居多,色调沉着不飘浮,纹饰清晰,到后期青花呈色有青蓝、淡蓝、灰蓝等各色。

4、施釉较厚为多,薄釉较少。

5、嘉庆青花色调较稳定,但有的器物出现青花暗淡飘浮的现象,而且青花品种减少,质量降低,尤其是青花釉里红产品,普遍施釉稀薄,釉色灰暗,青花也有晕散现象。

6、道光青花瓷呈色与嘉庆基本相同,蓝色不甚鲜亮,无凝聚斑点和晕散现象,有飘浮感。

7、嘉、道两朝在装饰绘画上类似,出现画面层次少,画意呆板,尤其人物只是有形却无神。

明、清五彩瓷器的断代勿忘鉴赏


我发现有些藏友爱犯一个通病,就是断代与鉴赏脱节。断代是指辨认历代藏品的造型特征,鉴赏是指识别历代藏品的工艺制造特点。有些藏友一见藏品的造型酷似真品,心头一热就急于下结论,往往忽视了造假者高超的技艺给人们造成的假象。其实断代与鉴赏是由表及里互相印证、互相补充的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共同构成验证古董真伪的总体。

如今在小拍或地摊有不少明清五彩赝品充斥市场,你光凭断代辨认藏品器型,恐怕要“大意失荆州”了。赝品器型往往很像明、清品,只要你认真鉴赏工艺特征马上就会发现赝品漏洞百出。一次小拍预展,我看图录上标有明代五彩与清代康熙五彩的拍品,就请工作人员取来鉴赏,拿起来忙又放下喽。您问为什么?因为明代五彩拍品没有大明彩的艳丽特征;康熙五彩拍品釉彩没有闪幻变化的蛤蜊光,釉粉外的白地上没有彩虹似的光晕。赝品造型再像也没用,因为赝品的胎质、釉彩及制造工艺特征都不对。玩家一看就明白,有些拍卖公司更门清,这叫拍品有卖相,就等藏友上当。

五彩又称硬彩,系相对于粉彩的“软彩”而言。采用勾勒填彩的方法,彩色无浓淡阴阳之分。明、清五彩瓷器受到海内外藏家的追捧,更是藏友们追寻的目标。图中的这只五彩笔架?.2厘米、高6.8厘米,是我在地摊淘来的藏品。

应当如何断代并对藏品综合鉴赏呢?以五彩笔架为例做个简要说明,按五彩笔架器型特征我断其为清末民窑器物。因为我对五彩笔架综合鉴赏得出了五点结论:

1.胎质鉴赏:胎呈粗米白色,胎质较粗松,器物手感适中。赝品胎质细密一般都手感重。

2.底足鉴赏:底足为平砂底,可见自然磨痕。底足中间处有一气孔,气孔的作用是便于烧造。

3.釉面鉴赏:釉面白中闪微青,有乔麦地零星小黑点,这是清代民窑器物釉面上的普遍特征。

4.釉彩鉴赏:阳光下侧视绿色已均有蛤蜊光,光绪时期器物上的绿彩恐怕还达不到这种程度,凭经验,我认为图中这件五彩笔架应是同治时期的民窑器物。

5.综合鉴赏:五彩笔架有苍老感,有些地方有轻度磨彩。

藏友不妨记住:胎是器的骨,釉是古董衣,纹饰显露出古董的历史特征。

如何鉴别清中期同治青花瓷


清中期同治青花瓷

故宫藏清同治青花花卉纹水仙盆

故宫博物院藏清同治青花云龙纹赏瓶清同治(公元1862—1874年,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年号)朝共13年,其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制瓷业更趋衰落,工艺低下,制作粗糙。景德镇官窑虽恢复生产,但传世精品寥寥无几。

胎釉

同治官窑青花的胎体与咸丰青花相差无几,白而不精,稍厚重,有的釉色灰暗不清,透明感较差。

啄器线条挺直、生硬,略显笨拙,小件器皿制作较好一些。署“体和殿”款的慈禧太后专用瓷做工较精致,胎子坚密,釉面均匀,代表了同治时的最高制作水平。  

民窑胎体比咸丰民窑青花更厚重,胎质松软,也有的较为轻薄、瓷质较细者,釉面不平整,多泛莹白,厚釉者更显质粗松软,浑浊,釉面的透明及硬度都不及清早期之器。釉色有粉白和青白两种。

故宫藏清同治青花食盒

青料

同治青花瓷使用国产青料描绘,有的色泽清丽,有的色深发黑,都比较稳定,青花亦都飘浮在釉面上,没有往下沉的感觉。

官窑器前期青花发色比较鲜丽明爽,后期蓝中泛灰。

民窑器色泽有清新明快的一类,也有黑褐灰暗的一类,与清早期青花相比皆有漂浮感,有些青花还有晕散现象。

造型

官窑器多是继承传统式样,有增无减,并无特殊之作。常见的有盘、高足盘碗、碟、盒、罐、缸、花盆(圆形、长方形)、奁、砚、桶炉、赏瓶、三足小壶、撇口瓶、玉壶春瓶、渣斗等,其中盖盒与花盆最为常见。

民窑器有赏瓶、玉壶春瓶、双耳瓶、四方瓶、六方瓶、狮耳瓶、兽耳瓶、撇口瓶、洗口瓶、壁瓶、四节盒、油盒、皂盒、文房用具等。

故宫博物院藏清同治青花云龙纹赏瓶

纹饰

这时常见的纹饰除传统的龙凤、云鹤、夔凤、缠枝花卉、荷池鸳鸯、八仙、婴戏、仕女、山水、博古外,还有很多吉祥寓意的内容,如五谷丰登、状元及第、寿山福海、麒麟送子、万寿无疆、年年有余等。

官窑器有云龙、云凤、夔龙、缠枝莲、勾莲、折枝菊花、竹石、蕉叶、葡萄、折枝果、八卦云鹤、博古图、仕女、梵文、寿字、花鸟、梅竹、松竹梅三友图等。

多数用工笔绘成,花纹清晰,但缺乏层次。有些画面过于单调,偏重吉祥如意纹,反映了晚清瓷器的装饰风格。

民窑有龙凤、云鹤、山水人物、婴戏、花鸟、狮球等。此时有出现图案画,画意庸俗,画法无章法,画工较粗,笔触呆滞,缺少生气。也有画工精细者,但不能与清早期精品相提并论。

款识

官窑器款识多数是青花“大清同治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写得工整清秀,但不规矩。也有“同治年制”四字两行楷书款,字写得大而肥,看起较拙。同治青花的篆书款极少。

另外官窑瓷器还多署“体和殿”、“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款,数此款的均为慈禧用的专用瓷款识。“体和殿”是慈禧太后饮食休息场所,同治九年(1870年)御窑厂专为体和殿烧制了百双大鱼缸,汇同其他器皿约万件,皆署的是“体和殿制”款识。

款字均为篆书,写得方正谨严。以红彩居多,还有少量青花款。“大雅斋”款多横书,以碗和花盆等较为常见,款字多书在外口沿下。“天地一家春”款为篆书,外饰二龙戏珠纹,书在器物的外口沿下,多与“大雅斋”同时使用。

堂名款有“慎思堂制”、“务本堂制”、“竹雪轩制”、“本和殿制”等。

同治官款整体字体布局工整,笔画粗,用笔拘谨,青花浓艳,个别有晕散。

民窑款大致有两类,一为年号款,有“大清同治年制”和“同治年制”两种,以楷书为主,六字或四字两行;二为印章是篆书款,且草率欠工细。

其中篆书图章款较多,宇迹很草。堂名款有乐寿堂、务本堂、九思堂、诒谷堂、竹雪轩、敬顺斋、涵德斋等。

同样喜欢收藏的朋友点个关注,意古斋每天为大家更新关于收藏的知识,只要你喜欢就是给我最大的动力。

【陶瓷文化】明、清五彩瓷器的断代勿忘鉴赏


我发现有些藏友爱犯一个通病,就是断代与鉴赏脱节。断代是指辨认历代藏品的造型特征,鉴赏是指识别历代藏品的工艺制造特点。有些藏友一见藏品的造型酷似真品,心头一热就急于下结论,往往忽视了造假者高超的技艺给人们造成的假象。其实断代与鉴赏是由表及里互相印证、互相补充的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共同构成验证古董真伪的总体。

如今在小拍或地摊有不少明清五彩赝品充斥市场,你光凭断代辨认藏品器型,恐怕要“大意失荆州”了。赝品器型往往很像明、清品,只要你认真鉴赏工艺特征马上就会发现赝品漏洞百出。一次小拍预展,我看图录上标有明代五彩与清代康熙五彩的拍品,就请工作人员取来鉴赏,拿起来忙又放下喽。您问为什么?因为明代五彩拍品没有大明彩的艳丽特征;康熙五彩拍品釉彩没有闪幻变化的蛤蜊光,釉粉外的白地上没有彩虹似的光晕。赝品造型再像也没用,因为赝品的胎质、釉彩及制造工艺特征都不对。玩家一看就明白,有些拍卖公司更门清,这叫拍品有卖相,就等藏友上当。

五彩又称硬彩,系相对于粉彩的“软彩”而言。采用勾勒填彩的方法,彩色无浓淡阴阳之分。明、清五彩瓷器受到海内外藏家的追捧,更是藏友们追寻的目标。图中的这只五彩笔架?.2厘米、高6.8厘米,是我在地摊淘来的藏品。

应当如何断代并对藏品综合鉴赏呢?以五彩笔架为例做个简要说明,按五彩笔架器型特征我断其为清末民窑器物。因为我对五彩笔架综合鉴赏得出了五点结论:

1.胎质鉴赏:胎呈粗米白色,胎质较粗松,器物手感适中。赝品胎质细密一般都手感重。

2.底足鉴赏:底足为平砂底,可见自然磨痕。底足中间处有一气孔,气孔的作用是便于烧造。

3.釉面鉴赏:釉面白中闪微青,有乔麦地零星小黑点,这是清代民窑器物釉面上的普遍特征。

4.釉彩鉴赏:阳光下侧视绿色已均有蛤蜊光,光绪时期器物上的绿彩恐怕还达不到这种程度,凭经验,我认为图中这件五彩笔架应是同治时期的民窑器物。

5.综合鉴赏:五彩笔架有苍老感,有些地方有轻度磨彩。

藏友不妨记住:胎是器的骨,釉是古董衣,纹饰显露出古董的历史特征。

清中期霁蓝釉盘能值多少钱?


对于爱好瓷器的收藏家来说,都知道瓷器在清代康熙至乾隆处于发展盛世,那么一个出自清代中期的霁蓝釉盘价值多少呢?

此盘直径15.5厘米,高2.5厘米,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款,全盘以蓝色釉为主,宝主介绍说,此盘来于朋友之手,当时自己花了两万的价格与朋友以物易物获得,来之不易。

收藏了十多年,宝主认为自己的这件宝物应该升值了不少,觉得现在应该值十万左右。那这件来自清中期的霁蓝釉盘到底价值几何,是不是如宝主所说增值丰厚,又或者是不温不火呢?大家各有各的看法。

有人疑问它的年代,认为并不是为清中期的作品,而是属于清朝晚期的作品,并且这个盘子是否属于乾隆官窑不得而知,因此价格不好估计。有人好奇它的颜色,全盘以蓝色为主色调,透露出一种深邃,厚重的气息,为什么会以这种纯色烧制呢?还有人觉得,这个盘子边缘有些磕碰,口沿有些飞皮,完整度不够,价格会大打折扣。

面对众多疑问,我们的专业人士给出了详细的解答。

首先的话,清三代的东西,是许多收藏家收藏的对象,这种尺寸大小的盘子,我们见到传世比较多的,普遍是霁红釉,而且款识也写的是大清乾隆年制,是清中期的东西无疑了,那像这种蓝釉的盘子由于遗存量比较少,价格会高于同年代的霁红釉盘,大概在五万左右,再说到这个盘子的烧造技术,从器型和色泽观之,都是相当成功的,此盘颜色的来历也极有深意,与窑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这种盘子的颜色釉分三种,第一是低温,第二是中温,第三是高温,一般低温烧制的都为黄色釉,故宫里面尚存许多,中温烧制的多为孔雀绿釉,孔雀绿釉是一种标准的中温釉,烧制要求极其苛刻,工艺与颜色都很复杂,而今天这件霁蓝釉盘,是属于高温釉盘,在1200度的温度下烧制而成,所以颜色看起来明亮鲜艳。

陶瓷温度是一门非常讲究的学问,我们在收藏瓷器的同时,不仅要了解其外观造型,历史背景,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烧造工艺,烧造工艺越是复杂,越是条件苛刻,就越能说明瓷器的珍贵和收藏的价值。

至于这个盘子口沿的飞皮,这恰恰证明了它的弥足珍贵之处,说明它参与了清代大型的祭祀活动,不但没有损坏,而且完整的保留了下来,一般的收藏人士都知道,瓷器中祭器价格较高,这件作品见证了很多在齐鲁大地的文化祭祀活动,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以上就是专业人士做出的较为全面的阐释,因此提醒各位瓷器爱好者,在收藏瓷器的时候,多去了解它的工艺来由,从而可以更好更准确的估计其价值。

明代早期瓷器断代


这件高足碗残件,要断代。大家首先看,它的青花纹饰的画法,这是实笔点画,这种画法从元代开始有,然后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天顺早期实笔点画比较常见也是常用的,特别是民窑,基本上民窑多数是实笔点画的。所谓实笔点画就是没有边上勾勒的那种线条。勾勒渲染就是勾勒线条,然后渲染颜色。在青花的绘画上就叫分水或者混水,这也是一种绘画的技法。勾勒渲染是从天顺晚期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有。

另外一个,高足碗釉面白而细腻,宣德的话没有这么细腻,会白中泛青一点,要比永乐要青一点。洪武和永乐早期的民窑,是石子青料,呈色都是蓝中偏灰,特别是洪武的颜色,更加显得偏灰暗一点,而且比较淡一点。

再有,官窑的东西多数是用同一种苏麻离青料小的渲染,不会实笔点画。叶子、花卉边缘勾勒一下以后,再把叶子或者花卉渲染出来。但是用的同一种料,跟后面勾勒渲染虽然是一样的技法,但是用的料是不一样的,所以官窑的东西,不计成本就是在这儿体现。

从纹饰上来说,元代是大花大叶,叶子像个葫芦一样叫葫芦叶。花卉画的很大,叶子也很大。但是这件呢已经是大花小叶了,肯定首先把这个元代给排除了,那这个东西只能从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景泰到天顺早期这几个时代,来判断这件东西,范围、框架就明显的缩小了。

简单一点说这个是明早期那也不会错。但是它有它的时代性,那这个时代性是什么样的一个东西呢。那我们就是要看一点一点看下去。一般来说,洪武的东西包括永乐的早期,纹饰一般在碗盘的外面比较靠上口沿处,就是口沿以下包括到腹部,留白比较多一点。到永乐晚期开始,纹饰在整个的碗盘外面就会流畅的画出来啊,一般都是这种情况。

还有一个,口沿用锦纹作为装饰了。一般洪武,高足碗,用那种两个连体的回文一组,围绕一圈,比较多见。不管是高足碗盘,里面会写草书的福字或草书的寿字,一般都是在洪武或者是永乐早期。从永乐晚期开始,一般都是隶书福字或者隶书的寿字或者是梵文。

永乐更宣德不同的地方是,永乐的纹饰比较舒朗,宣德的纹饰会比较繁密。而且宣德的民窑,有的会掺苏麻离青料,成色会比较浓艳。特别是从宣德开始到正统景泰,会掺有苏麻离青料,大多数跟石子青料配比这个颜色,会比不掺苏麻离青料的浓艳的多。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开片。开片时代越早的,开片里外都开的非常多,而且比较大。因为拉坯的时候是左旋,但是烧造的时候,有应力的回旋,所以开片都是斜的,朝一个方向,斜的大大开片就开出来。

实笔点画,纹饰舒朗,釉比较白啊,开片比较密,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判定这件东西一定是在明代初期的时候。这件东西定永乐,我觉得是比较恰当的。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中期瓷器怎样断代?》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中期瓷器怎样断代?》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底足断代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