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定技术从高深莫测走向大众

记者刘传书刘晓军

五大名窑北京首秀吸引了大量收藏爱好者驻足观看

5月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香港皇朝遗珍古陶瓷实验室,在无损检测古陶瓷断代技术方面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应用古陶瓷羟基测量技术。

古陶瓷羟基测量技术开发合作研究签约仪式

陶瓷鉴定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鉴定工作者凭实践中获得的鉴别能力,吸取前辈经验,参考文献与图像来进行鉴定的传统方法;另一种是科技工作者运用分析、化验、测示、手持式显微镜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鉴定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考古实验室冯松林接受媒体采访

香港皇朝遗珍古陶瓷实验室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民间实验室,2006年就开始研究羟基断代古陶瓷技术,去年经他们鉴定的南宋修内司官窑海棠瓶在香港拍出8000万港币天价,引起古陶瓷拍卖市场持续关注。

皇朝遗珍文化产业集团李港龙董事长接受媒体采访

无损检测技术中心成立古陶瓷鉴定迈入新纪元

为什么与中科院“联姻”?民间对古陶瓷的研究,样品是个很大问题。中国科院高能物理所核技术考古实验室冯松林教授表示,皇朝遗珍之前在古陶瓷研究上做了很多的工作,但他们缺少样品的准确出生溯源,在一些数据的支撑上缺少信服力。这次无损检测技术中心的成立,皇朝遗珍提供资金和设备支持,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这些年收藏的1万多件样品,相信对这些样品的研究会弥补民间研究的不足。

清乾隆粉彩青花开光花鸟纹描金茶壶

有了科学鉴定,是不是就不需要专家目鉴了呢?皇朝遗珍文化产业集团李港龙说:科学鉴定和专家眼学是双轨并行、互补长短的,科学鉴定是鉴定大概年份,但对一个瓷器的窑口、艺术风格、稀缺性还是需要专家意见。冯松林补充道,艺术性是我们在古陶瓷鉴定领域的重要依据,而这对专家的美学素养和知识积累就提出了很高的挑战,所以科学鉴定和专家眼学是相辅相成的。

鉴宝引入“高科技”真假古陶瓷让数据说话

清雍正青花山石桃花纹橄榄瓶

紫外灯荧光仪测有没有裂痕和修复痕迹、拉曼光谱仪检测陶瓷釉面的历史年代痕迹、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古陶瓷釉面成分……日前,皇朝遗珍古陶瓷鉴定北京实验室正式对外营业,实验室的李灌强博士告诉记者,仪器和实验室是为了给鉴定提供数据支持,“X荧光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分别可以从釉面元素分布情况和羟基元素来进行检测和判定。”专家可以根据数据对比和经验分析,给出古陶瓷的年代、真伪参考报告。

检测过程中是否会对藏品有影响?李灌强解释:“每一个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我们结合每一个仪器的优点运用在检测上。这个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损检测,可以满足很多藏家高标准的要求。而且检测的速度也快,整个过程大约需40到50分钟。如果器型较为复杂的,时间就稍长一些。”

五大名窑北京首秀全国巡展后5月底香港开槌

繁缛高贵豪华的清代瓷器

6日上午,北京长富宫饭店也迎来了皇廷拍卖2017春拍全国巡展的首站,南宋龙泉冰裂纹出戟尊、清雍正青花山石桃花纹橄榄瓶、清乾隆粉彩青花开光花鸟纹描金茶壶,皇廷拍卖公开向全球征集的中国五大名窑的精美收藏品悉数亮相,古陶瓷爱好者可一睹传统文化的典雅之美。

据介绍,此次巡展的所有藏品都通过拉曼光谱仪和EDX荧光光谱仪无损检测,再由专家鉴赏甄选,确保每件拍品的真实身份。

扩展阅读

陶瓷技术促进艺术陶瓷发展


在陶瓷产业不断进步发展的标志中,艺术品的创作最有代表特色。体现在艺术品创作的实践中,可以让艺术品在每一个步骤加工与设计的过程中,都得到最美的诠释,让设计得以精确的体现,是最重要的内容与形式。尤其是艺术品实际的设计与成型的过程中,可以达到完美的效果,最后的关键性步骤,对于技术的依赖极其重要,陶瓷技术进步,与陶瓷机械的发展同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艺术品创作本身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艺术品的生产与设计实践中,从雏形到成品,有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程序,而每一个过程中都凝聚着艺术之美,也都需要陶瓷技术的保证,有了技术的支持,设计才更有亮点和特色,有了技术的促进,才能让艺术之美展示得更加极致,陶瓷技术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就是这样的有实际意义,也是现代陶瓷生产实际和艺术品创作,都以技术领先为前提的根本原因。艺术品的最终成型与完美展示,是在陶瓷技术的保障与支持下达到了最高结果,而陶瓷技术的进步与实践的发展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整体的陶瓷技术进步来看,每一次突破性技术进步成果,都给艺术品的生产带来一次较大的革新,而从最终成型与艺术品制作达到完美的这个决定性过程来看,对陶瓷技术的依赖性就更强,让设计成为可能,其实就是这样简单,技术是保证。

绘以图画涂以釉彩 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


·素三彩

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

陶瓷界还有另外一种“素三彩瓷”的定义,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

·素三彩

满清康熙一朝之素三彩器极富盛名,对于成化、正德之三彩和嘉靖、万历色地重叠工艺多有继承,但又发明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绘以图画,涂以釉彩,其工艺标新立异,品种丰富多样,质朴雅洁,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

·素三彩

黄地紫绿龙纹碗,承继万历所创之官品,延烧至今,以康熙制器最为精致,白地素三彩牡丹暗龙碗与白地素三彩三多纹暗龙大盘皆创自康熙时期,其造型庄重,胎细全洁,外壁刻龙施彩,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工艺甚为讲究,乃康熙素三彩器之精品。墨地素三彩天圆地方瓶当属素三彩之佼佼者,型制中包含古人对天地理论之领悟,且制造时先涂绿釉,再施墨彩,即为墨地,再以深紫之笔白描花卉鸟兽、荷莲等图,填绘黄绿紫白各色,方式一器,工艺繁缛之极,故后世殊不敢仿。民国时期,墨地素三彩器多为欧美诸国所夺,令国人所憾。

素三彩的早期发展应至少追溯到唐朝。 素三彩采用的刻划天才的工艺和唐三彩有承袭关系。明代早期官窑曾生产过一些刻划天才的双彩器,成熟的素三彩是在明正德出现的。

神州科达文化传播专利陶瓷照片技术更新


中国瓷艺历史渊源流长,留下了数不清的绝世佳品,享誉世界。瓷艺经过千年的发展,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追求。那些用心血烧制出的艺术品,以其高贵、典雅、庄重、永恒的底蕴成为中外收藏者心中至爱。以其独特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价值,世代相传,经久不衰。这种历史造就的人文背景,使瓷艺成为当之无愧的国粹。传统瓷艺虽好,但可望不可求,传统的瓷像制作工艺采用手绘瓷像、感光瓷像、丝网制作瓷像,因成本高,工艺流程复杂,色泽不均匀,烧制成功率底等缺点,严重制约了它的发展,满足不了现代社会个性化市场的需求。 “欧丽卡”永久陶瓷艺影像技术可以直接通过电脑在普通瓷板、瓷盘、瓷杯上制作成像,解决了传统瓷艺的不足,而且具有成本低、产量高、刀刮不掉、耐腐蚀、抗紫外线、图像清晰、色彩鲜艳、永不褪色等传统工艺所不及的众多优点。能将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精彩时刻制作成永恒的纪念,珍藏到永远。

色彩高保真、永不褪色:“欧丽卡数码影像”陶瓷照片成品经800℃高温烧制而成,彩色原料均匀的渗进釉层中,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完全体现照片效果。产品不怕水浸、不怕刀划、耐高温、耐酸碱、耐腐蚀、抗紫外线、室内室外永不褪色。

陶瓷艺术之剔花 瓷器上的化妆技术


陶瓷艺术之剔花

剔花是陶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有留花剔地和留地剔花两种。前者在坯体上敷一层化妆土,然后划出纹饰,再剔去花纹外的空间,最后罩透明釉烧成。花纹凸起,具有浅浮雕的效果。以宋代磁州窑系制品为代表。后者在施釉的坯体上剔出露胎的纹饰,如吉州窑和磁州系的剔花制品。指刻好纹饰后,把纹饰以外的部分剔去。

陶瓷艺术之剔花

流行于宋代北方山西、河南、河北和山东的各大窑系,以修武(今属河南)当时峪窑的黑釉剔花瓷器最有代表性。以褐地衬托出

陶瓷艺术之剔花

洁白的纹饰最具特色。雁北地区(今属山西)金元时期盛行剔花装饰,以黑釉为主,在瓶、罐、缸等器物上剔刻简练的纹饰,独具一格。

陶瓷艺术之剔花

剔花出现于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的磁州窑,源于北方磁州窑、西夏窑等,具有相当浓厚的北方文化特色。因为北方的瓷胎较厚,较之南方的薄胎瓷器更适合剔刻工艺。剔花瓷器最初可能是仿自金银器,金银器上凹凸感极强的纹饰在某种程度上启发了制瓷工匠。同时木刻、石刻、砖雕中的浮雕作品也给了剔花瓷器许多影响,这些浮雕在民间建筑中常可见到,瓷器上的剔花工艺无疑从中吸取了许多养分。剔花装饰可分为剔化妆土、剔胎、剔釉三种,风格有所不同。

陶瓷印花技术创新发展的历程


我国陶瓷喷墨打印技术的发展脉络相对比较清晰,它是我国陶瓷行业快速发展的真实记录。首先,由最原始的简单单色陶瓷丝网印花→多色陶瓷丝网印花→精细陶瓷丝网印花→辊筒陶瓷印花→陶瓷喷墨印花,这是陶瓷印花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历程。

印花陶瓷茶杯

2 传统印花与新型喷墨印花的发展现状

2.1 陶瓷丝网印花技术

陶瓷印花最早主要采用平面丝网印花技术,也叫孔版印刷,它与平印、凸印、凹印合称为四大印刷方式。在上世纪70年代,丝网印刷技术主要在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方国家广泛应用。改革开放之后,佛山部分陶瓷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发展模式,使丝网印花技术在我国陶瓷行业得以迅速发展和普及,并成为世界上花网印花产量最大,品种最丰富和功能最齐全的国家。

(1)陶瓷丝网印花中所使用的基本设备

在陶瓷丝网印花中所使用的基本设备有:拉网机、清洗台、干燥机、晒版机(曝光机)、冲洗台、修整台等。

(2)陶瓷丝网的制作流程

1) 设计制作好底片(原稿);

2) 绷网,即把丝网按一定的张力粘结在网框上;

3) 清洗空丝网及干燥,即把绷好的丝网正反双面及网框清洗干净,并干燥;

4) 涂布感光胶,即将调和好的感光胶均匀多次涂布在丝网上;

5) 曝光(晒版),感光胶膜因见光会发生化学反应,胶膜间的分子结构起交联硬化的变化,由可溶性变成不溶性,清水显影后,形成阻墨层和通透网孔的图案部分,即印油就可以通过网孔形成印刷图案;

6) 显影,即将经曝光发生光学反应的胶膜冲洗干净,形成图像的网孔彻底通透;

7) 修整,对完工的丝网印版作全面检查,修补。

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陶瓷丝网印花技术具有制版简单、快速、操作灵活方便,效率高,利于机械化生产,便于不同产量的生产印花转换。但是,陶瓷丝网印花技术由于许多是采用半自动的人工操作,在制作陶瓷丝网的过程中,因为需要多个环节人工操作,容易出现误差,比如说,涂布感光胶的次数或厚薄,或者冲洗网版的通透度等,都会在制造的过程中影响了丝网的使用周期与质量。另外,由于是采用平面印刷,首先不测印刷到产品的边缘,影响了产品的美观;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色差;最致命的是不能对瓷砖的凹凸面进行印刷。因此,很难体现陶瓷产品表面的多元化及立体层次的效果。

2.2 陶瓷辊筒印花技术

早期,陶瓷辊筒印花技术是在平面丝网印花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它把平面丝网的间歇印花转变为连续印花。据悉在上世纪中期,意大利西法尔公司就发明了辊筒印花技术,并大量被使用。随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申请了专利,并在1999年也获得了中国专利并授权。我国从90年代末期引进的辊筒印花技术基本上是后期升级的胶辊印花技术。

胶辊制作的原理是设计师将设计好的图案文件,交给专业的雕刻公司,雕刻公司将图案文件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控制的激光器,一边根据图形数据不断变换发射激光束的强度或步长,在印花胶筒层上雕刻出相应的微孔,形成印刷图案。

辊筒印花由于采用柔性印刷技术,其突破在于可以实现瓷砖表面的凹凸印刷,从而使得砖的表面层次更加丰富,图案纹理清晰、细致、色彩鲜艳,效果逼真,完全可以与天然石材相媲美。在生产中实现全自动控制、生产量大、对位精准、使用寿命长,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但由于辊筒印花设备成本和使用的成本较高,辊筒制作周期偏长,以及国产核心技术也没有完全成熟掌握等因素,影响了它在陶瓷企业中的推广使用,所以很快就被喷墨印花所取代。

2.3 新型陶瓷喷墨印花技术

陶瓷喷墨打印技术是一种无制版、无接触、无压力的印花复制技术,它将电子图像直接成像在陶瓷介质表面,省略了传统陶瓷印花的多项工艺流程,从而突破了传统印花技术的局限。早在2000年,在意大利每年一届的陶瓷展览会上,用这种技术生产的展示产品,其工艺及喷印效果已经到了非常完美的地步。期间意大利及西班牙有关企业也解决了喷墨头的技术瓶颈,并在欧洲得以迅速发展。由于欧洲对这种技术进行封锁,直到2008年,该技术才得以在全球陶瓷行业中普及。

2.3.1陶瓷喷墨印花技术的原理

陶瓷喷墨印花的基本原理是将小墨滴从直径数10 μm的喷头喷出,以每秒数千滴的速度沉积在载体上。一般可分为连续性喷墨打印和间歇式喷墨打印两种工作原理。技术系统主要由:输送系统、供墨系统、喷头系统、显示控制系统、清洗系统等构成,其核心部件是喷头。另外,墨水及供墨系统也有极高的技术含量。

2.3.2陶瓷喷墨印花技术的优点

(1) 由于陶瓷喷墨印花打印像素可达到360 dpi以上,使产品更细腻、逼真,仿真度达到100%,这是目前其它陶瓷印花设备所不能具备的优势。

(2) 传统的丝网印花及辊筒印花,都必须在事前准备底片、网版、胶辊、雕刻及各种材料,而采用喷墨印花,只需将设计好的图像输入电脑,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可进入小批量、多花色的试验状态或生产状态,更加适应当今瓷砖装饰时个性化的设计要求,节约生产成本。

(3) 采用无接触、无压力印花,可以在凹凸多元的瓷砖表面上,随心所欲的喷印图案效果,降低破损率。

(4) 可以快速更新设定生产模式及更多的设计图案,极大地丰富了产品的花色品种,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5) 采用精确的控制系统,保证了高精度使用,创造了低碳环保、节约减排的生产循环体系。

2.3.3陶瓷喷墨印花的缺点

(1) 设备一次性投入较大。

(2) 墨水价格偏高,色彩还原还不够丰富。

(3) 喷墨印花所使用的喷头价格比较贵。

(4) 关键核心技术与设备被英国和日本垄断。

3 总结

陶瓷印花技术,经历了三次重大技术革新。丝网是一种平面印刷,辊筒印花的突破在于实现凹凸面的印刷。而喷墨印花可以印刷出与之前两种技术所无法达到的高度,它完全将世界上一切具像的元素完美复制展现出来。

在陶瓷生产行业中,如果能够把丝网印花、辊筒印花与喷墨印花三种方式相结合,不但可以节省生产时间、生产成本、提高效率,而且还会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随着我国陶瓷装备技术的不断创新,并且各自发挥其优势,取长补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陶瓷行业将会出现第四次印刷技术革新。

存世稀少陶瓷珍品 东汉高古陶瓷


高古陶瓷

高古陶瓷主要是元以前出土的陶瓷器,由于是土中而来,自然会留下明显的出土痕迹,其中表面的土斑就是最主要的特定依据。

高古瓷是指明清以前的瓷器,但仍有不同的看法分歧:一种看法认为瓷器在我国东汉时期就已经具备了存在的各种条件,瓷器的产生年代应定在东汉。因此高古瓷是指包括东汉在内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唐宋元各朝代所制作烧成的各种瓷器;另一种意见认为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还没有真正达到科学意义上的瓷器标准,是处于半瓷半陶的性质。到隋代才有了真正瓷器出现。

高古陶瓷

高古瓷应不包括东汉、魏、晋、南北朝在内,而是仅指隋唐五代唐宋时期的制作烧成的瓷器。另外还有一种顺应市场需要而生发的内涵更少的观点认为,高古瓷就是宋元瓷器。因为近两年来宋元瓷器更频繁地亮相在国际国内的艺术品拍卖会上,相对于明清瓷器而言,元宋唐瓷器时代早,高于明清之上,且存世稀少,所以称之为高古瓷。但不管哪一种观点,大家都一致地认同高古瓷至少是明清以前各朝代烧制的瓷器,并以此术语统称之,从而与明清瓷器在各个方面区别开来。

高古陶瓷

高古陶瓷受土壤中这些化学元素和侵蚀以及地温的影响,釉面产生开裂和腐蚀。开裂、腐蚀的胎体表面大量吸收泥土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随着时间逐渐粘积在胎体上,会形成土斑。土斑有两种,一种称蚕卵斑,成颗粒状,像桑蚕产下的卵子一粒粒聚结在一起,大面积在陶瓷器表面形成。这种土斑粘积度极强,用手指剥除不掉。

古陶瓷的施釉工艺


施釉工艺是古陶瓷器制作工艺技术的一种,是指在成型的陶瓷坯体表面施以釉浆。主要有蘸釉、荡釉、浇釉、刷釉、洒釉、轮釉等七种方法,按坯体的不同形状、厚薄,采用相应的施釉方法。

蘸釉又叫“浸釉”,为最基本的施釉方法之一。将坯体浸入釉浆中片刻后取出,利用坯体的吸水性,使釉浆均匀地附着于坯体表面。釉层厚度由坯体的吸水率、釉浆浓度和浸入时间决定。明清以前瓷器多用此法加釉,器物上的釉汁往往不到底足,上部有釉而下部露胎。

荡釉即“荡内釉”,把釉浆注入坯体内部,然后将坯体上下左右施荡,使釉浆布满坯体,再倾倒出多余的釉浆,随后坯体继续回转,使器口不留残釉。有一次荡釉的,也有两次的,但不能多过两次,否则容易产生气泡。荡釉法适用于小而腹深的制品,如壶、瓶等内部上釉。

浇釉大型器物的一种施釉方法。也适用于一面施釉的坯体。在盆中架放一木板,将坯体放在木板上,用勺或碗臼取釉浆泼浇器物。大型的坯体一般由两人共同操作,两人手法必须一致,才能使釉层均匀。

刷釉又称“涂釉”。方法是用毛笔或刷子蘸取釉浆均匀地涂在器体表面,多用于长方有棱角的器物或是局部上釉、补釉,或同一坯体上施几种不同釉料等情况。刷釉最早见于泰汉时的原始瓷,因其不是通体施釉,而仅为口、肩及内底等处的局部施釉,故采用刷釉的方法。

吹釉适用于大型坯体,薄胎坯体、色釉瓷及需要上几种釉的坯体。用一节小竹管,一段蒙上细纱蘸取釉浆,对准器坯应施釉部位,用嘴竹管另一端,釉浆即通过纱孔附着在器坯表面,这样反复吹釉,即可得到厚度适宜的釉层。根据器物的大小和釉的不同,少则吹三四遍,多则吹十七、八遍。吹釉的发明,使器物里外均得以均匀施釉。吹青、吹红两种吹釉工艺均为清初所创。洒釉又称酒彩。在坯体上先施一种釉,然后将另一种釉料洒散其上,使两种釉色产生网状交织,线面对比,方向变化的纹理。洒釉有全器洒釉,也有局部洒釉。宋吉州窑的玳瑁斑,即是将黄色釉洒在黑色的底釉上形成的。

轮釉将坯体放在旋转的轮上,用勺臼取釉浆倒入坯中央,利用离心力的作用,使釉浆均匀地散开而附着在坯体上,多余的釉浆飞散到坯外。这种方法适用于盘、碟类形状扁平的器物。

陶瓷花纸发展新动向 技术门槛成转型拦路虎


我国是一个陶瓷大国,而陶瓷花最早是手绘的,中国未实现自主生产前,使用的陶瓷贴花纸从日、德等国购买.中国国内生产花纸,大约起始于20世纪。早期生产的花纸,用于搪瓷、陶瓷、玻璃、五金、木器的贴花。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辽阳陶瓷花纸厂、济南瓷用花纸厂、景德镇瓷用化工厂是当时我国规模较大的3家花纸厂。50年代之前,花纸的制作用石板印刷花纸,之后,用胶版印刷花纸,再之后,用丝网印刷花纸。当代,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应用与发展,包括釉上、釉中、釉下等各种陶瓷花纸都实现了自主生产,这让中国陶瓷更加丰富多彩了。花纸作为一个传统的材料市场,从繁盛逐渐走向饱和,如今,在各地演绎成不同的发展境况。

从当初的几家花纸厂“独霸天下”,到现在花纸厂“遍地开花”,花纸市场随着厂商纷纷进入,市场空间和竞争容量大大减少。广东潮州、深圳、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等各大陶瓷主产区都积聚了大量的花纸企业,花纸企业生存状态因为地域而有了明显的差别。

为了更好的了解花纸市场,笔者调查并采访了众多花纸厂商。经了解,作为提供给陶瓷企业的一种原材料,陶瓷花纸厂商规模不大,但是在当地立足,并且发展较好的企业,无一例外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厂家拥的花纸都保持着业内的高端水准,公司也且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以保证推出新品满足市场需求,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受成本上涨,利润空间缩小等因素影响,也有大量的陶瓷花纸企业在准备或者已经转型。一家转型做低温转印的公司老总,非常高兴的高兴的告诉笔者,他看到了更好的前景,产品应用有了更广阔的市场范围,利润率也在提升。

陶瓷样品

有一家专业致力于釉中陶瓷花纸的企业负责人,这样告诉笔者,“目前我还看不到坚持二字,公司发展很好”。他正在踌躇满志进行新规划。谈起产品优势,他认为,自己的产品正是抓住了市场的主流导向。

环保、绿色正在成为主流,他表示。公司专业做无铅、无铬的釉中彩,花纸需要经过高温,高温烧制出来之后,把元量分子颗粒都溶解到釉中去了,不存在像釉上花纸产生的稀疏间隔问题,引起饮食安全。像这种类型的企业在普通的陶瓷花纸行业还是比较少的。而获得这些优质的花纸产品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获得的市场回报也是相当高的。作为陶瓷生产的一种材料供应商,他认为,相对于整个行业来讲公司发展越来越好。了解市场,关注产品、投入研发是公司前进的动力。

在陶瓷花纸竞争激烈的地区,急剧下降的利润空间还是让不少企业被迫转型,在转型中企业遇到的最大障碍莫过于产品研发。在采访中,有一家转型比较成功的企业,业务主要做商标行业转移印烫金花纸。虽然该公司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做花纸,产品市场已经发展到了4-5个省份。据负责人介绍,烫印工艺需要企业攻克技术门槛,需要有自己稳定的研发队伍,前期技术投入非常大。该负责人表示,当初用了两年时间才攻克这个项目。这对于小型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投入。后续,每年推出新品维护自己的市场领航地位也是必不可少的发展战略之一。目前,这个行业虽然也比较成熟,但是相对陶瓷花纸来说还有很大的空间。虽然如此,高昂的财力和人力投入让不少小型企业倍感压力,对于市场前景一筹莫展。

人物设计花纸

对于规模巨大的花纸市场,每个地区的企业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都可能为花纸市场燃起新的希望之火。如何发现、把握商机,既需要企业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关注市场动态,也需要企业技术实力过硬,如此才不会在关键环节败下阵来。

陶瓷收藏重在“古、稀、美、俏”


中国陶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隋唐五代精美的越窖青瓷到宋代的五大名窑瓷器以及元代的青花彩瓷系列,都成为世界瓷器史上的耀眼之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古瓷器收藏队伍得到迅速壮大。目前在古瓷器收藏队伍中,除少数学者型收藏鉴赏家和企业型收藏投资家拥有一些高档古瓷珍品外,大多数喜爱瓷器的收藏者是以收藏中低档瓷器为主,其收藏目的也出于兴趣爱好、陶冶情操。

随着近年来各类收藏品价值大幅上涨,古瓷器收藏投资风生水起,“以瓷养瓷”之风逾来逾盛。

我国解放初期及“文革”期间,由于国民收入较低,加上人们对流散在民间的这些物品不大了解,因此古瓷器的市场价值不高。但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随着收藏投资市场的活跃,古瓷器价格一路上涨。与此同时,无论是古瓷或是新生出炉的陶瓷,都有人在收藏,瓷器收藏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事实上,不是所有瓷器都具有收藏投资价值。瓷器收藏与钱币、邮票收藏投资一样,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特别是初入瓷器收藏领域者,除了注意辨别真伪外,还要把握好几个尺度。

第一要“古”。古瓷、古董贵在一个“古”字。古瓷器属于传统收藏,或称古玩(现代收藏称现玩)、古董。远古的器物是历史文物,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玉、铜石等物容易,越古越少,越古越贵。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荒山野岭的开发利用,使不少古瓷器出土重见天日,这便为古瓷宝库增添了不少瑰宝,也为收藏者提供了机会。

第二要“稀”。物以稀为贵。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贵,尤其是御用汝瓷。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北宋晚期至今传世的御用汝瓷总数不超过百件,且分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各地、各国博物馆和少数收藏家手中,故有了“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一块带有芝麻钉的汝瓷残片已达数千元,如果是一件完好无缺的汝瓷器,那将是数万,数百万元甚至更高的价位。

国内外古瓷收藏界,均以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作品为热点,其次要数元代青花彩瓷了。而唐代青花(唐青花是由白瓷与三彩孕育而生,唐代白瓷成熟的烧制工艺,使三彩器与唐青花以其洁白的衬底映照出艳丽的色彩效果)因其存世数量极少而难得,故唐青花瓷从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上讲,均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

第三要“美”。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烧制白瓷,而汝、官、哥、钧都是以青釉取胜。然而,定瓷精品之所以珍贵,倒不仅仅在于其如雪似银的胎釉,而在于它精美的划花、刻花和印花的纹饰。而汝瓷的精美,可谓宋代瓷艺百花苑中一朵奇葩。它的造型,既注重古朴典雅,又追求造型美丽,把造型艺术之秀美,釉色高雅素净之风尚以及装饰艺术之风格融为一体,把东方美学特有的艺术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元代青花和清代彩釉瓷器,也都是以精美而闻名,虽然在民间有一定的藏量,但价格也都不菲。如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7年迎春大型拍卖会,一个元代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以88万元人民币成交。

第四要“俏”。要注重收藏市场需求量大、行情看涨的古瓷。

“俏”货价格攀升潜力大。约10年前,清三代官窑瓷器在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才几千、几万元。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现在官窑瓷器已达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了。

另外,国内古瓷拍卖价近年来虽然不断升高,但与国际拍卖价相比还是较低的,后者往往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因此,古瓷的市场前景看好,升值潜力仍较大。如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6年秋季北京拍卖会上,一件元代青花“五龙罐”估价300万元至500万元人民币;而在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一件款式样品与“五龙罐”差不多的元代青花《鬼谷下山》罐则以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3亿元)成交,一度创下中国陶瓷艺术品拍卖纪录。

陶瓷刀片高效加工技术在航空盘类零件应用


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盘、涡轮盘等零件,属于发动机中高速旋转的关键部件,零件的结构、形状较为复杂,尺寸精度与技术条件要求较严,材料多为强度高、硬度高的切削性能较差的高温合金材料,加工过程中零件的余量较大,按传统工艺进行加工,效率较低,影响零件的周转与交付进度。选取陶瓷刀具,采用数控加工工艺进行零件的粗加工、半精车加工工作,能够达到提高零件加工效率与加工质量的目的。通过梳理盘类零件的工艺规程,筛选、确定以某型号发动机九级轮盘作为典型零件,开展陶瓷刀具高效加工研究、攻关,从而带动盘类零件整体制造技术的提升。该零件特点是,形状较为复杂,零件的加工精度较高,材料为镍基高温合金,在发动机盘类零件中具有代表性。通过采用高性能陶瓷刀具实施高效数控加工,对于批量生产的零件,能够大大减少加工时间并提高质量,解决制约生产的难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应用数控车设备,选择适用的陶瓷刀具,进行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以及切削加工参数的摸索、验证,成功实现九级轮盘零件采用陶瓷刀具高效数控加工的工艺过程。

九级轮盘是某航空发动机的关重部件,在高温、高压、高转速的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选用材料均为GH4169,在切削加工时,切削负荷重,切削温度高,加工硬化现象严重,切削加工性能低。本文主要针对零件粗车加工、半精车加工不同过程,开展陶瓷刀具的高效加工应用研究,着力解决制约生产过程的关键问题,推动航空盘类零件制造技术水平的提升。

1、研究目标

依据选定的典型零件,针对零件各自的特点开展研究。

九级轮盘受模锻造技术限制,毛料尺寸较大,且零件存在一处深70mm,宽35mm的深腔结构,传统的加工工艺是采用普通车床进行加工,用焊接车刀进行粗开槽及半精加工,不仅加工时间长、效率低,而且刀具消耗也很大,且深腔部位加工质量不稳定,经常造成加工不到位、表面光度差等问题,零件返修率据高不下。陶瓷刀具应用研究以提高粗车、半精车加工质量及效率为主。

2、刀具方案

典型零件为镍基高温合金GH4169材料。在切削加工时,切削负荷重,单位切削力可比中碳钢高50%;切削温度高,在相同的切削条件下,切削温度约为45钢的1.5-2倍;刀具磨损剧烈,刀具寿命明显下降,在高切削温度(750-1000℃)下,刀具产生严重的扩散磨损和氧化磨损;加工硬化现象严重,已加工表面的硬化程度可达200%-500%。因此高温合金的可切削加工性能低,车加工比较困难。

陶瓷刀片与硬质合金刀片相比,可承受2000℃的高温,更具有高温化学稳定性,可高速切削,但其缺点是陶瓷刀片的强度和轫性很低,容易破碎。陶瓷刀片耐高温,对高温高速切削更有利,由于陶瓷热导率低,高温只在刀尖,高速切削所产生的热量都随屑带走。采用陶瓷刀具进行加工,零件高速旋转,零件切削处材料红热、软化,刀具去除材料效率较高,因此,经过项目团队认真分析,决定采用陶瓷材料刀具进行加工。

3.2 计算机辅助仿真验证

由于零件可见性差,并且零件切削速度较高,为了保证加工安全性,验证数控程序走刀轨迹的正确行,检查零件与刀具的干涉情况,加工前在计算机上使用仿真软件,进行辅助加工仿真验证,降低加工风险。

3.3 加工试验研究

3.3.1 零件加工参数选择

3.3.2 零件加工试验

九级轮盘首先选择在试验件上进行加工试验,按照工步卡确定的加工步骤,依次进行,通过试件加工,一方面进一步校验程序正确性,另一方面检验刀具的切削寿命以及干涉情况。试件加工结束后,对零件相关尺寸进行测量,加工质量满足工艺规定要求, “让刀”现象较轻,零件光度与传统加工工艺相比较有了较大的改观。将试验件的加工结果用于真件的加工,加工的质量较为稳定,零件的变形量得到了控制,表面质量得到了提升,加工的效率大幅提高。

3.3.3结果与分析

通过零件的试验与研究,对陶瓷刀具的加工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选用陶瓷刀具对该GH4169材料进行,刀具选择较为适用,安排加工路线的正确、可行,切削参数的设定合理,对减小零件加工变形也有了一定的控制措施,零件加工质量得到了保证。

按照试验、攻关的结果,陶瓷刀具在批产加工中进行了应用,加工效率明显提高,九级轮盘单台切削时间减少了近8小时,极大地缓解了数控立车的生产压力,加快了零件的周转速度。

通过跟踪零件的加工,对加工过程不断的完善,将数控程序进行整理、优化、存档,编制了标准化操作说明书,用于指导操作者规范加工,零件的加工质量更加稳定。

结语

通过对九级轮盘典型盘类零件进行试验研究,应用陶瓷刀具进行高效加工的研究,制定的工艺路线正确可行,选定的陶瓷刀具、加工参数合理,加工的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制定的目标。

随着数控设备的逐渐普及和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高性能陶瓷刀具在盘类零件的加工中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制造技术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全面完成公司不断增加批产任务,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