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瓷中国红”引起藏界轰动

洪福齐天瓶-五福迎祥

“奥运瓷·中国红”引起藏界轰动,专家皆认为这是2008北京奥运藏品中的灵魂产品。中国藏界大腕、著名瓷器收藏家马先生详细阐述“奥运瓷·中国红”的惊人收藏价值。权威发行有“中国印”才是“官款”瓷器收藏向来有官款、民款之分,二者价值相差万里。“奥运瓷·中国红”是北京奥组委特许发行的首款奥运瓷,瓶身上的贴金“中国印”,就像以前古代官窑的款识一样,象征着北京奥运会官方正式发行的正宗血统,这与其他非官方发行的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象征千年文明吸引国际藏家奥运收藏是一个国际性的大市场,国际藏界更关注有中国特色的、有中国象征意义的奥运藏品,在第13届北京奥林匹克藏品博览会上,“奥运瓷·中国红”散发出来的浓郁的东方神韵吸引了国际藏家的目光。

罕见工艺

现代瓷艺至高标准

“奥运瓷·中国红”采用1974年湖南醴陵烧制特殊专用瓷的原料、工艺水准和质量要求打造。瓷坯原料选用与1974年特殊专用瓷同样的临川高岭土,经过"素烧、釉烧、红烧、金烧"4次入炉、1400℃高温煅烧、贴12K足金金花纸、共20多道工序纯手工烧制而成。期间,需经过最少4次验坯工序,严格控制质量,成品率不到10%。

名门之秀

“红色官窑”打造传世经典“奥运瓷·中国红”在我国专业生产国家用瓷的、有“红色官窑”之称的湖南醴陵烧制,可谓出身名门。由于“红色官窑”出品质量精良。“奥运瓷·中国红”之“盛世经典瓶”采用在醴陵窑1915年获得国际金奖的“竹鸡喇叭瓶”(即“巴拿马瓶”)器型,“鸿福齐天瓶”采用“迎春接福灯笼罐”器型,继承经典,再造经典。中国帝王红富贵吉祥寓意深刻“中国红”瓷向来贵重,就在去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红”瓷作为国礼赠送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奥运瓷·中国红”采用了一种叫做“中国帝王红”的特殊红釉,加入一种比黄金还贵的稀有贵金属,烧结成艳丽、纯正的大红瓷,“红而雅、艳而美、亮而柔”,吉祥喜庆,富丽堂皇,可谓是殿堂之器,红瓷珍稀。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千年磁州窑 白釉黑彩老虎瓷枕现身镇江藏界


一具画有老虎的白釉黑彩古代瓷枕近日现身镇江,瓷枕上所画老虎采用写意手法,活灵活现,千年瓷枕保存十分完整。镇江博物馆副馆长、考古专家肖梦龙指出,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季纳凉用具,因其釉色莹润,质坚清凉,是夏日消暑佳品。镇江博物馆也收藏过同类型瓷枕,但在镇江民间收藏界,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昨天上午,记者在金山街道三元巷社区一户居民家中,见到了这具长方形瓷枕。上部长39.5厘米、宽20厘米;底部长35.5厘米,宽10.5厘米,高15.5厘米。从上面俯视,可看到所画的山石茅草中有一只咆哮的猛虎,四角则画有四株花形不一的菊花。从正面看,朵朵白云中画有一展翅的凤凰;背面寥寥数笔,画有几株翠竹,有一透气孔;在瓷枕底部,有“古相张家造”阳文款。瓷枕上所画图案虽不讲究对称,但线条十分流畅,富于变幻,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郭应楠告诉记者,他从该瓷枕的底款判断,为北宋年间磁州窑产品,已有千年历史。而磁州窑系,为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一时与景德镇齐名。磁州窑瓷器以丰富的乡土气息与民间色彩见称,装饰手法十分丰富,在宋代时期,这类器件多为官员、富商使用。

高古瓷应引起更多关注


唐代水车窑长把汤瓶(图片来源:深圳商报)金代三彩虎头枕(图片来源:深圳商报)

深圳福田区有个“次瓦斋”,其主人藏有很多好瓷器,包括高古精品若干件、明清精品若干件。记者见到次瓦斋主人时,便问他怎么给自己的藏室取了这么个名字?他说:“由汉字组合看,上‘次’下‘瓦’,就是‘瓷’字,表示自己是专藏瓷器的;另外,次瓦,就是次于瓦,意思是‘自己收的东西,和人家的好东西比,瓦片子都不如’。”他以此来勉励自己:不要满足,收藏是没有穷尽的,前面有更艰难的路要走。

淘得“水车窑”实物

1979年,在上海召开了一次国际性古外销瓷学术讨论会,国内外重量级的陶瓷专家莅会,而泰国专家带来了9块瓷片,说这是在泰国南部出土的唐代瓷器碎片,请中外专家给予辨认和讲解。专家们只能讲解其中越窑、长沙窑等7块唐代的瓷片,但是其中两块,让见多识广的高手们面面相觑:鱼鳞纹和玻璃釉太特殊,很抱歉,我们不认识。这两块瓷片现留存于上海博物馆。

有了这样的难题,当然促使专家们去研究。上世纪80年代初,陶瓷专家冯先铭等人率先发现,此瓷片的窑址当出自广东梅县的水车镇,他们奔赴梅县水车镇实地考察,冯先铭最后在自己的著作中命名此瓷片为“梅县窑”(人们又叫它“水车窑”),更得出结论说:“梅县窑质量精、造型丰富,在唐代曾远销海外,泰国南部出土的那两块瓷片正出自广东梅县,这是目前所知广东最早销往海外贸易瓷的实物例证。”

专家的结论是有了,但这种唐代“水车窑”的完整器,究竟什么样子,很少有人见过。次瓦斋主人曾多次前往唐代水车窑的故里梅州去寻找,在当地古董商人的帮助下,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3件,他向记者展示其中最得意的一件水车窑,那是长把汤瓶,唐时冲茶点汤之器,设计巧妙,长长的扁方形把柄,张力十足,整个器物满施透明的青绿色玻璃釉,釉里析出龟裂鳞片的效果,器物如玛瑙般透脱明亮,如翡翠般珠光内蕴,温润可人,显现出盛唐雍容华贵气象、广东外销瓷的高品位。

“打眼”让他拜专家为师

提起早期收藏,他也曾“打眼”,也就是因失察买回赝品。今天的大剧院附近,几年前还是一大片古董店,他曾在某店里发现一张旧画,当时琢磨许久,花高价买了下来,挂在家里,日日欣赏,渐渐觉出这画不对头,想退还给店家。店家说,“不能退,这张画是朋友托付寄卖的,朋友回内地,联系不上了”。他跟记者说,那次“打眼”,虽然赔上了冤枉钱,但“打”得值,把自己“打”回了正路:一是专业思想,不要见什么买什么,收藏要死认一门,我就搞陶瓷,非拜专家为师不可,非学习不可;二是处世之道,既然要跟古董商往还,就要跟那些人交朋友,大家成为朋友了,买得不如意,当然可以退换。

有了这样的想法,他先设法找到陶瓷研究和鉴定专家,他虚心好学的态度得到专家们的赞赏,这样他日后得到了无数次教益。他开始系统地读书、查资料,自费跟专家一起寻找省内外窑址,参加各种研讨会,到海外博物馆参观,国内有的博物馆里边好东西居然也可以上手摸一摸,一边辨认,一边听专家讲解。因为勤奋,他的知识积累与日俱增。次瓦斋主人的收藏开始走上了捷径——买到东西让专家把关,不如意的话,商家朋友那里还可以退货,于是他开始淘到好东西了。

他的一件心爱收藏物,是明代正德年间的青花绣墩,上有狮子、孔雀牡丹等青花图案,画工、釉色相当精美,是明代人摆放在花园里的坐具。他说这是几年前从市场淘来的,买的时候不便宜。它珍贵之处有二:一是最早的青花瓷器,始见于明朝正德年间;二是目前存世者只有4件,除他这一件,另三件分别在国内大博物馆和文博机构里。这类绣墩颇具特色——坐面多以印模印上图案再行烧制,反映出明朝正德青花工艺的特点。

高古瓷的价值空间

高古瓷,是指宋金以前的瓷器。几年前,他在市场上淘到3把龙柄鸡首壶,其中一把南朝鸡首壶最为精妙:全身酱紫色釉,壶嘴是双头鸡,喙微张,若喔啼之态(可见,隋人便有“鸡者,吉也”的观念,双鸡,寓示“双吉”),壶柄为昂然向上的蛟龙。他说,你看这壶嘴是封死的,它应该是隋人陪葬的冥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葬俗。他又向记者展示金代的三彩虎头瓷枕,虎头外向,摆出守卫睡者的雄姿:双爪蜷抱,耳朵上扬,环眼怒张,凛然不可侵犯的模样。专家给他淘来的这两件东西打了高分:市场上难寻。

瓷器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各自的特色。次瓦斋主人在掌握了这些基本功后,跟着专家学会了鉴别瓷器的“排除法”——东西一上手,就看胎坯、釉色、花纹、款识等等,哪些地方是对的?全对就可以基本肯定是真东西(只有一个地方不对,都要怀疑进而否定);至此不可以止步,再反向推,那些地方是不对的?没有不对的地方,才是真东西。

说到瓷器价格,次瓦斋主人有自己的见解,认为明清瓷器价格上有些虚高,是国内外大型拍卖会长久以来的拍卖价格导向在起作用,例如前年“鬼谷子下山”的元青花在国外拍出两亿多的天价,几近疯狂。人们忽略了高古瓷,价格一直没有上去。高古瓷的价值在于,一是年代久远,已不容易获得;一是唐宋以前较好的瓷器,都有气势,质朴古拙,耐人寻味,后世的瓷器做工固然细腻,但神韵却不如先代。他建议藏友多注意高古瓷,遇到造型、品相极佳者,可以逢低买入。

元代釉里红的鉴藏


元代釉里红

釉里红创烧于元代,是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截至目前为止拍卖所收录的釉里瓷器拍品的总拍量为5328件,总成交额为172322万元。有关资料介绍,釉里红”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釉里红瓷器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

釉里随着收藏界“元青花热”的持久不衰,元釉里红更成为热中之热。元代时期的釉里红瓷器,一直都是市场上相对比较少见的高古类古陶瓷。而在收藏界一提及元代釉里红,行家们通常想到的都是玉壶春瓶或大碟,而关于方形的釉里红古瓷则相对比较罕见。

在一本收藏协会的会员藏品集刊物中,刊登了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广东文物研究会理事何满光先生所收藏的一件元代釉里红古瓷。该盆为方形,如意云头足,平沙底。盆口为长方形,四壁微向下收。胎土细腻,烧结坚密。器壁用青花绘栀子花、荷花、菊花和梅花,笔法简练洒脱,青花发色温润典雅。“该盆的器形非常独特,查阅相关图录并不多见。”何满光说。“但在1995年的中国嘉德[微博]拍卖公司的秋拍中,就有一件类似造型及纹饰也相同的方盆拍品,其估价为50万~70万元人民币。” 据何伯的仔细对比,两者有着许多的共同特征。他透露:“釉里红线绘,即在瓷胎上用线条描绘各种不同的图案花纹,这是釉里红最主要的装饰手法,但由于高温铜红的烧成条件比较严格,往往会产生飞红的现象。”一般真品的古瓷气泡洞都会有相当的钙化程度,显露出时间的痕迹。穿孔气泡通过尘埃的不断累积,通常都是自然均匀地“铺垫”出来。“而新仿的古瓷,气泡往往是填平而又饱满的。”何伯说。

走进萍乡收藏天地 风生水起藏界兴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收藏已经成为众多人士的一大爱好,有人收藏邮票、有人收藏古钱币、古陶瓷,还有人专门收藏粮油票证、奇石、电话磁卡等,中国民间收藏成了仅次于炒股、买彩票的又一群众运动。我市收藏业的发展现状又是如何?是不是也像国内其他城市一样得到蓬勃发展,还是“看上去很美”?为此,记者来到位于滨河东路的市收藏协会,探寻心中的答案。

在曲折中前进

“萍乡历史悠久、文豪墨客辈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收藏遗产。同时萍乡也是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区之一,藏品文化有着丰厚的底蕴,特别是红色藏品文化,是其他省、市无法媲美的,也是萍乡收藏界的‘品牌’。一些本地收藏爱好者收藏着稀世珍品。”得知来意,市收藏协会会长邬金梅对记者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作为萍乡收藏界的资深人物,他曾被中国收藏学术研究会授予“当代杰出收藏家”称号。

目前,在滨河东路的收藏协会附近有着30余家收藏店铺,可以说已成一定气候,这已是收藏协会成立后的第5次搬家,而协会的历史只有5年不到的时间。追溯我市收藏业的历史,可以发现在20世纪70年代,收藏之风就已经初露端倪,只不过那时的收藏爱好者由于“居无定所”,大都是“游击作战”,在老邮电局,老图书馆、西门十字路口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摆摊交流经验、互换藏品等。由于各种原因,我市收藏业在此后的岁月里一直得不到快速发展,且明显滞后于起步较晚的南昌、新余等地。直到2006年11月18日,萍乡收藏业的“春天”才终于到来,市收藏协会作为一个民间组织在这一天成立,广大收藏爱好者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等这一天等了太久,就像中国足球队2002年进韩日世界杯一样,太不容易了。”协会会员小李说。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在成立后收藏协会先后搬过5次家,但也得到了各级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强力支持,收藏协会一天天得到壮大,“搬到位于市财政局旁的滨河东路有几个好处,第一个是这里有一排小店铺可出租给会员开店,可以将其打造为收藏一条街;其次是毗邻市博物馆,如果博物馆能尽快开放的话,那对收藏业也是巨大的推动,希望这也是我们收藏协会的最后一次搬家。”邬金梅十分珍惜现在良好的发展状况。

繁荣收藏文化

收藏协会成立以来,为了给许多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获取收藏资讯、增长收藏知识的学术交流平台,协会在近年来已出版了多期《萍乡收藏》刊物。同时,每个周末都聘请外地专家或本地学者前来协会向200多名会员授课,会员们也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了许多历史文化知识,“前几年,我们在步行街举办了几次大型交流会,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收藏爱好者参加,今年下半年,我们还将举办两次交流会,进一步宣传萍乡收藏文化。”市收藏协会秘书长沈忠说。

收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现在我国投资市场出现了空前活跃景象,民间收藏活动也出现了十分热闹的局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历史上第四次收藏高潮即将来临,前几次出现在宋朝、清康熙、乾隆年间和清末、民初。在我市收藏市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但收藏应该是一种个人爱好,一种兴趣,收藏者必须树立一个正确的道德观念,可以进行收藏经营,但不能以‘收藏’牟取暴利,以假乱真。”邬金梅表示,为更好地繁荣我市收藏文化,规范市场,协会经常组织鉴宝活动,提供真实的信息,并严格查处部分市场经营者以假乱真的行为。

体会收藏快乐

安源区农业局干部林燕春是一名有着10余年经历的收藏爱好者,尤其喜爱收藏玉器,对他而言,收藏能够怡情养性。每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者生活上的烦恼,细细品味自己的收藏,烦恼就荡然无存。而我市现在像林燕春这样的爱好者也越来越多,他们在收藏的天地里潜心研究和探索,从中窥视每个年代的历史,走进艺术的天堂,相对来说,收藏有的是学而不厌之乐,有的是以藏会友之乐。

“从目前来看,萍乡收藏业的发展之路将会越来越好,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萍城更多的人了解收藏,加强城市文化底蕴。”邬金梅希望借全国收藏热之东风,将萍乡收藏业向前大步推进。

收藏业的兴起,直接折射出这座城市对文化发展观念的变化和创新,但愿这一面旗帜能够高高飘扬。

乾隆官窑矾红彩藏草瓶


藏草瓶 亦称“甘露瓶”,是流行于西藏地区的瓶式之一,为藏传佛教陈设用法器,用于盛水或插草。藏草瓶是极具藏族特色的器物。明朝永乐年间曾试烧制青花藏草瓶,清代仅雍正、乾隆官窑烧制过红彩和斗彩品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小藏草瓶还是汉藏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者。

矾红彩藏草瓶(高:22cm,口径:3.5cm,足径:12cm),为乾隆官窑的代表作。琢器,直口,长颈,项有两节、中凸起,鼓腹,收胫,覆盆式底座,足端平切。内壁、内底施白釉,外壁以矾红彩绘纹样。由上至下依次为回纹、朵梅纹、覆莲纹、仰莲纹、如意纹、变形覆莲纹、折枝莲纹、蕉叶纹、双重覆莲纹。底足无款。秀美的造型、精细的绘工、协调的色彩与精美的纹饰浑然一体,体现出西藏地区传统造型与内地悠久的陶瓷烧造工艺高度完美的结合。此类品种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均有收藏。

藏草瓶虽无官款,但却是著名的唐窑作品。这与《乾隆纪事档》载:乾隆十一年“二月奉旨烧造红花甘露瓶,俱不要款。”同年“五月初一日,唐英将按旨照样烧造得:红花白地甘露瓶四件……奉旨俱留下,其甘露瓶著唐英再烧造几件”的记载相符。乾隆十二年“二月二十九日,大臣海望来说:太监张玉传旨:着传谕唐英将甘露瓶陆续再做些来。”除甘露瓶外,多穆壶、贲巴瓶、贲巴壶、金釉法轮、金釉无量寿佛、仿木纹釉碗、仿雕漆碗等都是同时期的作品。

景德镇御窑厂大量生产藏传佛教用具,并非乾隆帝心血来潮,而是有着极深奥的玄机。

清廷入主中原之后,始终重视、扶持藏传佛教,并以此作为保全“大清基业万年磐石之安”的重要措施。乾隆皇帝对藏传佛教兴趣极浓,无疑有其深远的政治原因。

据文献记载,乾隆对藏传佛教非常虔诚,而且认识很深。他每天打坐修持,甚至着三世章嘉胡土克教授他梵文和藏文。1745年,乾隆下令将其出生地雍和宫改为喇嘛寺,次年仿西藏桑耶寺于承德建普宁寺,其后又仿拉萨布达拉宫于承德建普陀宗乘庙。1780年,五世班禅远道东来做法事祝贺乾隆七十大寿,乾隆命人仿西藏扎什伦布寺于承德建须弥福寿之庙供其居停。此后,乾隆又于紫禁城内仿西藏托林寺坛城殿筑雨花阁,具浓郁藏式佛教建筑风格。

大量的寺庙和频繁的法事活动当然需要有大量的法器和摆设配合,宫廷造办出因此制作了大量的瓷质及其它材质的藏域法器,同时亦供清帝赏赐西藏高僧之用。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藏草瓶无疑见既见证了乾隆帝对藏传佛教的虔诚,同时又反映了清代官窑瓷器的精湛工艺。

藏草瓶为官窑珍品,早在上世纪初即被人所知。当时,山东省泰安县城内岱庙被盗,盗走明清官窑瓷器十多件,流散在济南的文物市场,被北京古董商徐少山、张玉华买走。案发后,几费周折,将失物追回,重归岱庙。其中就有乾隆官窑粉彩藏草瓶两对.

以藏养藏投资青花瓷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在大街小巷浅吟低唱的《青花瓷》,不仅以它那温柔委婉的曲调拨动了人们的心弦,而且以它含蓄隽永的意境勾起了人们对营造此氛围的为首者——青花瓷浓厚的兴趣。

“乱世藏金,盛世藏瓷”。在我国7000万的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者当中,以“捧瓷大军”最多,而在瓷器收藏品当中,青花瓷又是收藏者的首选。据悉,清代官窑青花瓷中的珍品在10年内价格能翻上千百倍,这是物有所值,还是市场炒作的结果?在如今鱼龙混杂的市场,如何鉴定青花瓷?记者近日就此问题对中国收藏家协会民族艺术品收藏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孙欣进行了专访。

千锤百炼的“国瓷”

“说起青花瓷,不得不提去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发生的一件轰动全世界的事。一件元代青花瓷——‘鬼谷下山’以1400万英镑落槌,一举刷新了中国艺术品的拍卖价格纪录,成为中国价值最高的传统艺术品。”孙欣如数家珍。

“鬼谷下山”之所以具有这么高的市场价值,孙欣认为主要是由青花瓷本身所负载的文化历史价值、科技工艺价值和美学艺术价值决定的。

而青花瓷的文化历史价值又与其科技工艺价值密切相关。火与土的艺术,1100℃-1300℃的高温烧制,这些独特的工艺使青花瓷的文化历史价值得以较好的保存,纹饰千年不变。青花瓷也因此成为了研究中国时代特色和历史风格的最好工具,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被誉为国瓷。

青花瓷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元代,在明代渐成主流,在清代发展到顶峰。青花瓷的魅力不仅来源于逐渐完善的科技工艺技术,而且取决于逐步成熟的美学艺术。

以唐青花为主要收藏方向的职业收藏家孙欣说:“唐人原本不喜欢蓝色,西域的波斯人和伊斯兰人才喜欢蓝色。在唐代,青花瓷的功能主要是为了交换,换取外汇。直到元明时期,一些文人把中国的水墨画艺术用于青花瓷的装饰后,青花瓷才形成了它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国人的最爱。”

在目前市场上,元代的青花瓷卖得比较火,炒得也比较热。此外,清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传世和出土的青花瓷比较多,收藏爱好者也比较容易接受。

拨开“云雾”见真身

对于大众来说,认识青花瓷的价值容易,但是鉴定青花瓷的价值、真伪却很难,那么如何鉴定青花瓷?孙欣认为,首先要走出“年代越久远的艺术品,价值就越大”的误区。一件艺术品有4种价值:文化历史价值,科技工艺价值,美学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前三种价值决定它的经济价值,也就是说前三种价值的综合判断决定了一件艺术品的价值,而不是越老的东西越值钱。

“辨真伪”、“断年代”、“定窑口”(哪个窑口生产的)、“评价值”是鉴定青花瓷的四句行话。随着市场造假之风的盛行以及造假水平的提高,真伪问题成为了目前收藏家所需承担的最大风险。

鉴定青花瓷的真伪,孙欣介绍目前最好的鉴定方法就是科鉴与目鉴的结合。目鉴就是用眼睛去看胎、看釉、看造型、看材、看纹饰,这是一种传统的鉴定方法。同时,也可以借助现代的科学仪器,运用物质化学或者光学的方法对传统艺术品进行科鉴。

由于一件艺术品有其自然和社会属性,因此,目前比较理想的鉴定方法就是科鉴与目鉴的有机统一。其中科鉴是基础,目鉴是关键。目鉴需要长期实践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科鉴适用于各层次的人群。

除了真伪的问题,孙欣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还要注意市场问题。作为经济主体的收藏家必须要懂经营,对艺术品市场有所了解,对特定的客户群有所了解,在收藏过程中学会以“藏”养“藏”,即以藏品来养藏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稀世珍宝元代青花鬼谷子瓷罐惊艳藏界


高:43cm口径:18cm底径:17.5cm

中国是个以瓷为珍的国家,瓷器在中国的历史上一度成为国家的象征!青花瓷作为中国瓷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流传之广,评价之高,影响之大,达到其他任何瓷器无法企及的高度。总览中国青花瓷发展史,元青花瓷无疑是一抹亮睛之笔,青花自元朝开始臻于成熟,正期元青花大器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素雅高洁,蓝色的花纹与洁白的胎体交相映衬,宛若一幅优美的水墨画。

翻开元青花瓷各类拍卖会的历史不难发现,多年以来,元青花瓷因其稀少性和独特的精湛工艺,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随着岁月演变,元青花瓷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收藏价值。2003年,纽约一家小拍卖公司--朵尔拍卖公司拍出的元代青花朝圣龙纹扁壶拍出了中国瓷器最高价--583万多美元,成为当时的世界记录;2005年,元青花“锦香亭图”罐,在香港佳士得也拍出了4900万人民币的高价;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鬼谷子下山”图元青花大罐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元青花瓷属于奇货可居,在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绘有人物故事题材的更是凤毛麟角。御宝轩征集的元青花鬼谷子瓷罐正是这凤毛麟角之一,此罐图案栩栩如生,画工细腻,纹饰精美,出自画家而非工匠之手,这使得此瓷罐非其他类似元瓷可比。此件藏品器型雄浑、优美大气磅礴,其硕大的器型线条流畅优美雅致,胎体致密、画工精湛,人物神态,山水树木,相得益彰画面感极其强烈!青花料为典型的苏麻离青料,其发色自然深入胎骨,让画面立体真实。其制瓷工艺和艺术成就之高,堪称元代制瓷水平的最高境界。此件瓷罐历经几百年的风霜得以完整保存,罐体表面自然陈旧的釉面裂纹,更增添了一份元时期的历史厚重感。瓷器上的点滴笔墨,完全呈现了鬼谷子的生活时代,具有独到的史料研究价值。

此件元青花鬼谷子瓷罐的器型到底有多美?据深圳御宝轩瓷器经纪人解读:“那个瓷胆就像一滴摇摇欲坠的水滴,肩收得非常大气,仿佛铁线游丝顺势弯下,弹性、自然的线条,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一笔一画都是那么恰到好处。”

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纹大罐现存世量非常稀少,随着近几年来类似藏品的拍卖价格不断攀升,此类玩物的升值空间不容置否。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自中国本土的藏家对中国藏品的需求也在增加,此类藏品带有中国浓厚的历史背景,这种需求也拉高了整个市场的价格。“物以稀为贵是永恒的道理,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纹瓷器世界上的收藏量屈指可数,目前价格在不断攀升,未来几年的投资空间依然很大,对于收藏家来说,非常值得期待。”

新中国陶瓷:收藏界的“香饽饽”


在2013年北京匡时春季拍卖会上,张松茂于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粉彩《梅花书屋》雪景图茶壶拍出115万元的高价;章鉴一件同时代的陶瓷作品也拍出88万元的高价。近年来,“新中国陶瓷”越来越受业界关注。去年年底,为展示新中国陶瓷的独特魅力并进一步探讨其艺术价值与历史地位,九江举办了“盛世华章——辉煌灿烂的新中国陶瓷艺术展”,同时举办首届新中国陶瓷艺术高峰论坛,特邀的实力收藏家、新中国陶瓷研究专家、学者等参加了论坛。如今,“新中国陶瓷”已成为收藏界的“香饽饽”。

新中国陶瓷受热捧

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作品里面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元素和诉求。陶瓷研究和收藏家张迎春说,现在所说的新中国陶瓷,一般是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这近30年创作的陶瓷艺术品。

据介绍,在九江举办的“盛世华章——辉煌灿烂的新中国陶瓷艺术展”上,从全国各地调集的300余件新中国陶瓷精品,充分展现了新中国陶瓷的最高成就。陶瓷艺术家周国桢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创作的作品——瓷雕《芭蕾舞》,表现了舞蹈家在芭蕾舞中的窈窕轻盈,当时在景德镇是一项创举。艺术大师王步于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竹石八哥图》青花瓷板,淡雅清新,以脱俗气质引人注目。

稀缺精美珍贵

张迎春说,衡量一个收藏品种是否具有收藏与投资价值,就看这个收藏品是否具备“稀缺、精美、珍贵”的特点,而新中国艺术陶瓷就完全符合这六个字的要求。所以,新中国陶瓷概念一出来,立即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前后跨度30年左右。其中“文革”耽误十年,新中国艺术陶瓷实实在在的创作、生产时间只有20余年。从现存精美的艺术陶瓷作品分析,这一时期优秀的陶瓷艺术创作者不足百人,产量不会很大。那个时代,艺术陶瓷主要是供出口创汇,用作国家、政府对外交往的礼品,以及各美术馆、博物馆、高档宾馆等重要场所展览陈设用,留存在国内、散落在民间的非常少。

再加上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政府对的生产和发展非常重视。景德镇的陶瓷在胎、釉、彩料选用和加工上舍得下成本,组织人员攻关克难,取得许多技术上的突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代表了当代最高水平

自商代原始瓷出现以来,中国陶瓷走过了漫长路程,直至当代,树立了一座座丰碑。新中国陶瓷具有怎么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呢?

学者认为,新中国陶瓷与历代优秀陶瓷一样,属中国最高水平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其题材具有独特性。讴歌新时代、讴歌社会主义的现实题材,是新中国陶瓷相对历代陶瓷特有的题材,是新中国陶瓷艺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艺术进步。从艺术上讲,并不是年份越久就越具艺术性,而是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性,谁也取代不了谁,都表达了所属时代的最高水平。比如,新中国陶瓷就有独创的高白、釉下、现实题材装饰方法。

其实,谈论新中国陶瓷,就不得不说“7501”毛泽东用瓷。张迎春认为,“7501”毛泽东用瓷具有很高历史价值,代表了当代制瓷的最高水平,后人很难超越,有可能是空前绝后的“官窑”。此外,新中国陶瓷艺术在国外广泛传播,国际认可度高。新中国陶瓷完全不同于以往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艺术精品,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必将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