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款瓷中也有珍品_陶瓷知识

景德镇自明代洪武二年设立御窑厂以后,绵延500余年窑火不熄,所产官窑瓷器精品浩如烟海。明永乐帝朱棣开官窑书写当朝纪年款之先河,随后明清两朝历代官窑器署纪年款遂成惯制,直到清朝末代的宣统终止。

本文关注的是另一种情况,即不署纪年款的瓷器珍品,这类瓷器通常不为人们所熟知和重视。明代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1436年至1464年)的近30年,除了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大明天顺年制”款的青花小碗外,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署有这三朝官款的任何器物。据《明实录·英宗实录》记载,御窑厂在明代正统初年就被严令停烧,直到天顺丁丑,才见青花瓷有“委中官烧造”的记载,因而这三朝被陶瓷史学界称为“空白期”或“黑暗期”。其实,“空白期”并非真正一片空白,虽然官窑被迫停烧,原来一批制作官窑器的能工巧匠为了生计不会就此歇业,有的转业民窑,使民窑的工艺水平大大提高,出现了具有官窑质量的民窑产品。这些产品也为当今瓷界、藏界所珍视,只是识别它们需要相当的眼力。

清代也有这种情况,《浮梁县志》载:“康熙十六年,邑令张齐仲,阳城人,禁镇户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所以康熙时期的民窑器一般都不书年款。

康、雍、乾盛世三朝的官窑器也有不书年款的,有些甚至是皇帝指定不书款,如清宫造办处3349号档案记载:雍正十年八月十五日“司库常保持来黄地暗龙茶园一件,传旨照此样交年希尧将填白釉烧些来,底下不必落款。”这类由皇帝钦定,御窑厂烧造但并不落款的产品,瓷界称其为“无款官窑器”。

另外还有仿前朝瓷器而书当朝年款,以及民窑中“官古户”等高级制品书堂名、轩名款的精良产品,其中不乏可与官窑器相媲美者。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下令将景德镇御窑场改设为陶务监督公署,委派郭葆昌为陶务公署监督,当时生产的书有“居仁堂制”款的瓷器,虽然不是官窑纪年款,但其出自官窑,也有相当的艺术水平。(胡元麟)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陶瓷文化】无款瓷中也有珍品


景德镇自明代洪武二年设立御窑厂以后,绵延500余年窑火不熄,所产官窑瓷器精品浩如烟海。明永乐帝朱棣开官窑书写当朝纪年款之先河,随后明清两朝历代官窑器署纪年款遂成惯制,直到清朝末代的宣统终止。

本文关注的是另一种情况,即不署纪年款的瓷器珍品,这类瓷器通常不为人们所熟知和重视。明代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1436年至1464年)的近30年,除了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大明天顺年制”款的青花小碗外,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署有这三朝官款的任何器物。据《明实录·英宗实录》记载,御窑厂在明代正统初年就被严令停烧,直到天顺丁丑,才见青花瓷有“委中官烧造”的记载,因而这三朝被陶瓷史学界称为“空白期”或“黑暗期”。其实,“空白期”并非真正一片空白,虽然官窑被迫停烧,原来一批制作官窑器的能工巧匠为了生计不会就此歇业,有的转业民窑,使民窑的工艺水平大大提高,出现了具有官窑质量的民窑产品。这些产品也为当今瓷界、藏界所珍视,只是识别它们需要相当的眼力。

清代也有这种情况,《浮梁县志》载:“康熙十六年,邑令张齐仲,阳城人,禁镇户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所以康熙时期的民窑器一般都不书年款。

康、雍、乾盛世三朝的官窑器也有不书年款的,有些甚至是皇帝指定不书款,如清宫造办处3349号档案记载:雍正十年八月十五日“司库常保持来黄地暗龙茶园一件,传旨照此样交年希尧将填白釉烧些来,底下不必落款。”这类由皇帝钦定,御窑厂烧造但并不落款的产品,瓷界称其为“无款官窑器”。

另外还有仿前朝瓷器而书当朝年款,以及民窑中“官古户”等高级制品书堂名、轩名款的精良产品,其中不乏可与官窑器相媲美者。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下令将景德镇御窑场改设为陶务监督公署,委派郭葆昌为陶务公署监督,当时生产的书有“居仁堂制”款的瓷器,虽然不是官窑纪年款,但其出自官窑,也有相当的艺术水平。

德化也有青花瓷


德化窑是福建沿海地区古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元代以来,德化窑瓷器输出海外,菲律宾、马来西亚出土有元代德化窑青白瓷,泰国及东非坦桑尼亚等国家也出土有清代德化窑青花瓷器。明代白瓷观音、达摩等塑像,被赞为“象牙白”、“奶白”或“天鹅绒白”。

实际上,清代德化窑除烧白瓷外,还盛烧青花与彩绘瓷器。过去对德化窑青花瓷器认识不清,往往与景德镇青花瓷器搅在一起,混为一谈。随着德化窑址考古挖掘的深入,德化窑青花瓷器才揭开神秘的面纱。德化窑青花瓷器物大多采用直接在瓷坯上绘画的方式,有“绘青花” 之称而一枝独秀。绘画手法多样,画面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山水人物图案以自然风光为主, 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民间的生产劳动和社会风俗习惯,具有浓厚的闽南风情气息。

这里介绍几件明清德化窑青花瓷器,体现了活泼奔放的民间艺术特色。

青花小碗,也是工夫茶盏。盏内纹饰十分简约,碗底青花单圈,随意点上两笔青花。碗外青花满布,粗看很繁复,细看画的是古人亲近自然。盏上几株树,树干左右各伸出一鸟头,此鸟头多夸张,画成了鹅头。自然活泼,求其神而不注重其形,构图像是儿童画,不拘章法,又像是一反传统的现代派画法。表达了时代特点和生活气息,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理念,展示了一种永久的艺术魅力。

一对青花小碟,实际上是闽南人喝工夫茶的茶托。年代有人说是明代天启崇祯的,也有人说是清代康雍的。喜上梅梢的同一体裁、同一类型,两盘的绘画风格不尽相同。画面布局满盘,茂密的梅枝,盛开的梅花,活灵的喜鹊,真是一幅充满神韵的喜(鹊)上梅梢花鸟画。特别是那一朵飘在半空的落英,与翘首看落英的喜鹊,十分传神,增添了画面的动感。

清代外销瓷中的彩瓷:花卉山水纹瓷盘_陶瓷知识


清代外销彩瓷造型丰富,纹饰艳丽夺目,并带有外来文化特色,给人一种新颖、秀丽感。本文介绍的10件清代外销彩花瓷盘都为鲁德集团季先生收藏,造型都为圆形,宽板沿,浅腹,坦底,圈足。薄胎色白,质坚硬,釉面温润,玻璃质感较强,造型规整,做工精细,板沿与内底都有彩花纹饰。

1、青花矾红花卉山雀纹瓷盘:口沿描绘褐釉,板沿两道弦纹间饰斜方格纹与四组花叶纹,其间还饰有四开光,内绘青花花卉纹。盘内底以釉下青花绘山坡、栏杆、瘦石、以及树干、枝叶,还有飞翔的山雀,又以釉上矾红与描金勾画花叶。

2、青花矾红描金芭蕉纹瓷盘:口沿描褐釉,沿面及腹内壁上下以青花弦纹区隔,板沿绘四簇折枝花,腹部斜方格锦纹,内间饰四开光,开光内绘花朵。内底绘坡地,山石,芭蕉,花卉,花朵硕大,枝叶繁茂,蓓蕾与新开放的花朵向上,叶片有伸有卷,迎风而动。以釉下青花或釉上矾红绘画,叶脉与花朵上描金勾勒。

3、青花矾红花卉纹瓷盘:褐釉描口沿,口沿边绘青花斜方格纹,板沿上间绘折枝花卉三组,底部画双线青花弦纹,内绘一簇花卉,花盛叶茂,以釉下青花绘花叶,矾红画花朵与枝干,描金勾画叶脉与花朵。以上三件均具有伊万里风格。

4、粉彩玻璃白花卉纹瓷盘:口沿边施褐釉,板沿上以玻璃白堆绘5组花瓣形开光围绕一周,内绘花卉,开光间各施一花朵纹相间。又以浅蓝彩绘方折回纹与花朵纹锦地作边饰,并延伸到腹壁。内底绘一束花卉,其间有一幅展开的花卉画卷。设色有淡蓝、矾红、黑彩、堆白、描金等。

5、粉彩折枝花纹瓷盘:口沿边施褐色釉,宽板沿绘锦地花朵折枝纹,5组花形开光围绕一周,内绘折枝花,开光间各绘一朵莲花,五朵莲花对应处边饰内绘不同色的花朵。内底绘折枝花,色彩艳丽。彩料颜色有红、浅绿、黄、褐、蓝、白等色。

6、粉彩石榴折枝花纹瓷盘:口沿边施褐釉,宽沿与浅腹内壁绘卷草荷花纹边饰8组围绕一周,内底部饰折枝花,上开各种花朵,中部有菱形画面,内绘两颗石榴,其色有红、黄、褐、绿、白等。

7、粉彩莲花纹瓷盘:口沿边施褐釉,宽板沿绘三组相连簇花围绕一周。底边施一弦纹,内绘一株并蒂莲,硕大的花朵上又伸出两小花枝,色有红、蓝、白、褐、黄等。

8、粉彩花卉纹瓷盘:板沿上绘三组折枝花,腹底绘金色弦纹一道,上绘三瓣叶随弦纹围绕,内底绘山石与栏杆,花卉有牡丹、菊花等,生长繁茂,色彩繁多,有红色、玻璃白、淡褐、绿色、金彩等。

9、彩绘楼阁山水纹瓷盘:口沿边施褐釉,宽沿上绘花叶风竹锦地纹,四开光内绘花朵。盘底边饰弦纹一道,内绘山水楼阁图,窗内一人读书,表现了文人雅士的清高情趣。色彩有矾红、蓝、绿、黄等,此蓝色属釉上蓝彩。

10、彩绘山水楼阁纹瓷盘:口沿边施褐釉,宽沿绘三簇折枝花围绕一周,内腹绘小叶纹一周,内底绘山水楼阁纹,远处群山相连,河水由远而近,河边山石后露出屋宇,前有亭台,旁古树繁茂,河上有桥,近处楼阁亭台,桥旁岸边可见有人行走。色彩丰富,绘画有很高艺术水平。

上述瓷盘均属外销器,彩绘精美。中国的外销瓷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万历年间外销瓷出现西方艺术风格,如上述介绍的瓷盘边饰明显属外来纹样。到了清代康雍乾时期,中国瓷器发展到高峰时期,特别是景德镇烧瓷规模宏大,工匠多达十多万人。顺治三年(1645年)废除匠籍,康熙十九年(1680年)恢复御器厂,工匠较明代有较多的自由,官窑有的工匠可到民窑烧制瓷器,传递经验,这样大大提高了民窑精细瓷器的制做工艺。乾隆年间出现“官民竞市”的局面,官、民窑互相影响,使瓷业得到发展。康熙时期的五彩器比明代又有发展,除用红、绿、黄、褐、紫等彩色作画外,又加入金彩、蓝彩、墨彩,色调强烈,富丽堂皇,品种丰富。纹样有各类花卉,飞鸟、昆虫与人物故事,康熙时出现粉彩器,在彩料内加铅粉,画面颜色鲜明,柔合淡雅,有阴阳向背,浓淡厚薄之分,层次分明,具有很好的立体效果,雍正时成熟,乾隆时期更加流行。珐琅彩瓷器也是这时器的新品种,彩料特殊,它是精细白瓷与西洋绘画艺术的结合,这也为民窑烧制外销彩花瓷器打下基础。在康熙中期到乾隆中期,生产烧制伊万里风格的瓷器。上述介绍的瓷盘中就有“伊万里”风格器。“伊万里”瓷器是指在康熙初时,日本九州学习中国明末青花五彩烧造的青花和釉上矾红描金瓷器,曾销往阿拉伯国家和印度,欧洲等地。康熙朝停止海禁后,由于欧洲人对日本的伊万里瓷大量订购,景德镇为适应外销的需要,也开始烧制这类瓷,以釉下青花加釉上矾红彩,然后再用金彩描绘,由于金彩描绘精细,提高了瓷器的品味,加之价廉争得外销瓷市场。

康熙时期外销瓷绘画内容丰富,有耕织图、狩猎图、四爱图、琴棋书画图及戏曲、历史人物故事等等,多数边饰是外来的,还有以五彩绘克拉克风格器,中间是主题,周围6个或更多开光,内绘小图,有各种山水、花卉、人物、动物等。雍正时期外销器主要是粉彩瓷器,具有凹凸向背的立体感,色彩多达十几种。绘画内容丰富多彩,有刀马人物,文人雅士,仕女婴戏,戏曲故事,还有各种花卉动物等。到了乾隆中晚期,为了节约成本,把景德镇烧好的带釉素面器运到广州上彩绘画,故称此类器为“广彩”。

上述介绍的彩绘花卉山水纹外销瓷,件件绘画精细,花朵艳美,飞鸟生动,牡丹高贵,兰花清雅,梅花耐寒,菊花坚贞,还有仙鹤、喜鹊、鸳鸯、蝙蝠等,各种花卉与飞鸟都寓意吉祥,不仅反映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据文献记载,明末清初出口的彩花瓷器是五彩器,雍正时期主要是粉彩瓷器,五彩器的订制量减了,到乾隆早期几乎没有五彩器出口,清代晚期出现仿制康熙五彩器与雍乾粉彩器。

陶瓷知识:宋瓷中的官窑系统


宋瓷有两大系统,一个是官窑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宋代五大名窑;还有一个民窑系统,分为八大窑系。我们先从宋代的官窑系统,也就是宋代五大名窑讲起。

我们都清楚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汝窑作为老大,有“汝窑为魁”之称。

宋代的五大名窑和民窑的八大系统,只有官窑和哥窑的命名方式是特例,其他都是以窑口地址作为命名的依据。“官窑”是一个特定的称谓,专指宋大观及政和年间于汴梁所设的官窑所造瓷器;至于哥窑的名称来历,相传宋代龙泉章氏兄弟各主窑事,哥者称哥窑,为宋代各窑之一。汝窑不用说了,就是宋代汝州所烧的窑;过去汝窑的窑址不明,直到20世纪80年代,汝窑窑址在河南宝丰清凉寺被发现,我们才确切知道这个窑口的位置。定窑,就是定州所烧的窑。

名窑之魁——汝窑

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的魁首,是老大。汝窑名气很大,自古以来流传甚广。南宋人叶(音置)在《坦斋笔衡》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他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古人的这些记载,对后人产生很大的影响,收藏宋瓷的人,言必称汝窑。

汝窑非常稀少,原因是汝窑的烧造时间非常短,只有二十来年。今天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大约有67件。汝窑业非常珍贵,史书上也有记载,《清波杂志》里这样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这段记载非常重要,提出汝窑的釉色是靠玛瑙呈现的。宋代在烧造汝窑的时候,釉里加了玛瑙末,所以汝窑釉面的光泽跟其他瓷器不一样。

汝窑是宋徽宗在位期间烧造的瓷器,烧制这种青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徽宗的追求。当时奸臣蔡京和各种道士都在撺掇宋徽宗信奉道教,导致宋徽宗后来笃信道教,他大力推行道教,称自己是“教主道君皇帝”。而道教对青色的追求,直接影响了宋徽宗的审美。

大同小异——官窑、哥窑

官窑颜色比汝窑透亮一些,显得更青绿一些。今天官窑的概念,一般情况下指的是明清官窑文章转载于华夏陶陶瓷信息网,带有明确朝代纪年的瓷器。实际历史上的官窑,从宋代宫廷就有烧造。官窑是北宋定的主调。北宋官窑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才开始烧造,窑址不明。

公元1127年,南宋接替北宋。当时为了区分,北宋官窑就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宋代的官窑,到了元代就戛然而止,一下停住了。因为它跟社会背景发生了冲突,元代人不欣赏这种青色的宋瓷。直到清代,皇宫才开始主动地去临摹。了解这些社会背景,对瓷器鉴定会有好处。

哥窑是与官窑类同的一个窑口,非常接近。它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也有开片。哥窑和官窑的接近程度,有时候连专家都分辨不清。哥窑是中国古代陶瓷,尤其五大名窑中疑团最多的窑口。因为史书上的记载都不太详细,哥窑的窑址至今不明。

特立独行——钧窑、定窑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仅从颜色就可以辨识。从科学上讲,钧窑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的颜色有玫瑰紫、钧红、天蓝、月白,非常多。

钧窑主要的烧造时期是宋金元时期,它有钧官窑和钧民窑之分。它是从北宋的徽宗时期开始烧造的,有人认为是“汝停钧代”,即汝窑停止烧造以后,钧窑就出现了。汝窑和钧窑有些外部特征很接近,工艺也比较接近。钧窑的工艺中有一点不同,它是乳浊釉,一种不透明的釉。官窑、哥窑、汝窑,都属于透明的玻璃釉,釉是透亮的;钧窑不是玻璃釉,是乳浊釉。

钧窑对中国陶瓷史有个巨大的贡献。它以铜为呈色剂,在高温下一次呈现红色。这不仅是对中国陶瓷史的贡献,也是对世界陶瓷史的贡献,这个贡献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都是辉煌的。

宋代五大名窑中,定窑与其他四窑不同,它是白瓷,那四个都是青瓷。那四大名窑里,除了极个别的以外,都不动雕工。只有定窑是以纹饰作为表现形式。直接原因是因为定窑的釉面非常薄,而其他四窑的釉面非常厚,所以定窑可以用刀来雕刻,体现它的纹饰之美。

宋代的审美观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宋代的宫廷审美,它代表着官方和贵族的利益。青瓷的收敛、温厚、宁静、含蓄,以颜色作为表现形式,强调的是内心的一种感受。青瓷受到宋徽宗个人的喜好而提倡,这是宋代官方陶瓷美学的一个写照,注重精神至上。

中国红瓷,陶瓷界的珍品


红瓷小知识

红瓷,是中国特有的瓷器品种,从专业术语上讲,红瓷又称釉里红。顾名思义,红瓷以中国传统的大吉大利大红色为主色,大红的瓶上裹着比黄金还贵重的稀有金属钽烧制而成的精美图案,整件器物洋溢富贵、吉祥。红瓷历史悠久,凝聚了深厚的历史底蕴,蕴含高超的艺术功底,是传统文明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是当代瓷器珍品。

一般人认为,中国瓷器以青蓝白诸色闻名,红色为主色调的瓷器并不多见。事实上,中国红瓷历史源远流长。红瓷的发展历史可分为晚唐的始创期、元明的成熟期、明清的极盛期、当代的复兴期等几个特性明显的阶段。

在清康熙年间,红瓷制造工艺相当突出,红瓷成品色调浓艳鲜亮,有不同的浓淡层次,品种也较为多样,有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加彩、釉里三彩等。雍正年间所制红瓷在工艺上达到历史最高峰,其红瓷成品红艳,尤其是青花釉里红在色彩、设计上皆有前期未有的新意,青花色调浓淡不但很鲜亮,且时有晕散。 但仍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红瓷器。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近50年后,才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研制出了真正的大红瓷器,因此这种瓷器被成为中国红瓷。

近百年来,德国、法国、日本和中国的陶瓷专家们都在倾尽全力研制能耐高温的大红陶瓷釉料,但都未成功。原因是大红颜料都不耐高温,当温度升至摄氏800度以上,大红色就会全部褪去。以尹彦征为首的长沙华红实业有限公司的陶瓷专家们,耗时10年,经过上千次实验,终于从几千个配方中筛选出能耐摄氏1200~1300度高温的陶瓷大红釉配方,烧出了颜色鲜艳,发色均匀、光泽度高的大红色高温瓷器,并且还成功地将大红色运用到大花瓶上。这一技术成为中外陶瓷发展史上的重大创造和突破,并再次证明中国红瓷文化具有不可动摇的领先地位。

“ 中国红瓷 ” 色彩绚烂、光亮莹润、造型秀丽、雍容典雅,而且基于高温釉料的独特技术优势,可以在表面进行二次加工,配以名家字画或烤金图案,富于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喜庆色彩,是高雅艺术与现代高科技的颠峰之作,具有无与伦比的高科技含量、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高的审美价值及收藏价值,为陶瓷工艺品、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崭新境界,是当今世界陶瓷科技与艺术的顶峰。

陶瓷知识:定瓷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从定窑的兴衰过程中可以看到,定窑细白瓷的产生,至少有如下影响:第一是唐代形成的南青北白的瓷器生产格局,在北方的成熟白瓷生产中心由邢窑转移到定窑,定窑稳定的不加化妆土的生产技术,奠定了之后青白瓷乃至青花等彩瓷的发展基础,第二是首创了覆烧法技术,大大提高了瓷器生产效率,第三是定窑极高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反映出唐宋时期瓷器制造业的全国瓷窑之间的技艺交流,一方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定窑窑系,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大最著名的白瓷体系。定窑烧造延续时间之长,在五大名窑中居于首位,各个时期的定瓷反映了历史上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变化,同时还反映了北方民族融合甚至是中国和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我们也应该看到,恰恰是定窑首创的覆烧法,浪费了大量的优质瓷土,定窑在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埋下了迅速走向衰落的种子,这是现代发展工业提高效率的同时所必需借鉴的历史教训。

收藏价值

由于定瓷精品的稀有,自明代起定瓷精品就是众多收藏家追寻的重要目标。在国际上,定瓷同样具有极高的收藏地位。在大英博物馆、巴黎国立亚洲美术馆、旧金山亚洲美术馆等,定瓷均被作为古老东方艺术珍品收藏。在日本,一件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宋代定窑紫釉描金碗被视之为稀世珍宝。

定瓷中的黑定、紫定也历来为收藏家推崇备至,明代曹昭认为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那件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就是一件黑定精品,其成交价是雅昌艺术网拍卖数据库有记录的白定最高价格的3.3倍。

境内外价格的差异,也是这件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五年来能稳坐拍卖价格头把交椅的原因。据了解,在境外及香港地区,上乘定窑刻花碗、盘,其成交价达到8万英镑以上的并不鲜见,而在国内同类器物的成交价一般只有其八分之一至十分之一。1998年香港拍卖了一个直径20厘米的定窑刻莲花纹葵口盘,估价38-42万元港币,成交价54.8万元港币。而相似的定窑盘,在国内最多也就几万元。

此外,收藏者对宋代五大名窑的崇拜也为造假者提供了造假空间,尽管诸多赝品的出现,使得定瓷的拍卖市场颇显冷清,但定瓷精品的市场潜力仍不容小视。雅昌艺术网的数据显示,从199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一件定窑盘口梅瓶以396.44万元成交至今,定窑的总拍品达到408件,已成交拍品146件,成交总金额4240.9692万元,成交比率为36%。不过专家提醒藏家,在收藏定瓷的过程中一定要谨慎,不能仅仅从表面特征上来鉴定,而更应该看重器物内在的神韵、时代特征及制作工艺上的文化特征。

陶瓷知识:淄博刻瓷


刻瓷艺术源远流长,相传起源于秦汉时的“剥玉”,清代成为一门独立的瓷器装饰艺术,后来,这门艺术有过一段沉寂。二十世纪70年代刻瓷之声渐闻,领其风骚的当推淄博刻瓷。

巧用陶瓷造型与釉面的特长,通过锤击刀凿的变幻,来表达情趣神韵。淄博的陶瓷艺术家们将高超的陶瓷制作技法与娴熟的书法绘画艺术一古脑地运用到刻瓷这门艺术上,集国画、版画、油画、素描之长,作品意境高远,成为陶瓷艺术中一朵绽放的奇葩。在淄博陶瓷界,有数以百计的专业和业余刻瓷艺人。

因着淄博人特有的灵气,刻瓷艺术在刻刀的回转之间不断达到一个又一个更高的境界。

陶瓷知识:汝瓷史话


中国自古就以陶瓷工艺名扬于世,在英语中china的原意就是瓷器。名列宋代五大名瓷的汝瓷,因产自汝州而得名,其创烧、形成与发展几起几落,历时数百年,博采众家之长,荟萃陶艺精华,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特别是汝瓷瑰宝汝官瓷,作为宋代宫廷用品,自公元1086年到公元1106年,仅短短20年间昙花一现,便消隐于战乱的尘烟。因为是御用品,不得流传民间;又因其以玛瑙为釉,在特定的光线下七彩纷呈,灿若星辰,被认为阳刚之气太盛,帝王公卿也不敢用它陪葬,更使之成为稀世之珍。当今世界上藏有宋代汝瓷的博物馆不足10家,藏品不到70件,遂有家有万贯,不如汝瓷一件之说。1992年秋,一件直径仅为8厘米的宋汝窑盘在纽约拍卖,成交价高达154万美元。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宋汝窑三牺尊又以5000万元港币的身价物易其主!

价值连城的汝瓷国宝,在源远流长的中华陶瓷文化史上,又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

悠久的历史丰厚的物华

中国名瓷汝、钧、官、哥、定,河南有其三。汝瓷出自平顶山。就目前的考证看,陶瓷古窑址在现今平顶山所辖的汝州、鲁山、宝丰、郏县及洛阳的汝阳南北150多公里内广有分布,大致分为两个自然区和6个生产区。

汝河东南区包括严和店汝窑区、大营清凉寺汝窑区和段店、梁洼汝窑区。其中严和店区目前已发现26个古汝窑场,产品以汝瓷豆绿釉刻印花为主,也有大量的天蓝釉、天青釉、月白釉、黑釉、花釉、棕红釉、挂彩和白釉等。遗物丰厚,器皿多样,为宋代汝窑早期遗址。

段店、梁洼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产品有缸、罐、壶、瓶、腰鼓等民用瓷。花釉具多,胎如坚石,釉质细润,蓝如宝石,云絮飘动,观之赏心悦目,史称花瓷,又曰唐钧,是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工艺品。唐代烧造花瓷的窑址迄今只发现五处,四处在河南,其中两处在平顶山。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件黑釉蓝斑腰鼓和一件黑釉斑点壶,已被有关专家根据唐代《羯鼓录》中有关记载和对段店窑址出土物的调查,证实为鲁山花瓷。这一区域以鲁山段店为中心,接连白象店和桃花店,与梁洼明清时期兴起的汝窑相呼应,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集生产工艺、产品开发、烧成技术、经营管理之大成,鼎盛时商贾云集,对后期汝窑的兴起和我国陶瓷技术的开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促进作用。

汝河东南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宝丰大营清凉寺汝窑遗址。该窑址北距汝州25公里,总面积110万平方米,瓷片和窑具堆积如丘,窑址毗邻交错,遗物丰厚,既有汝瓷,又有钧瓷、唐三彩、河南黑釉天目瓷、白地黑花瓷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7年考古试掘,就发现了窑炉、作坊、灰坑等遗迹。在一个小窑藏坑内,一次出土较完整的各类瓷器20余件,其中汝窑天青釉盘口折肩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天青釉汝瓷盘,粉青釉刻莲花茶盏等,均为汝瓷传世佳品。其色青翠如脂,润泽似玉,细碎的冰裂纹薄如蝉翼,晶莹剔透,被认定为汝瓷传世珍品。此次开掘揭开了汝官窑口之谜研究的序幕,被国内外专家称为陶瓷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

为进一步探寻汝官窑所在地,1988年秋和1989年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清凉寺窑址又进行了两次发掘,共出土各类完整可复原的瓷器和窑具两千余件,其中的窑藏品与传世汝官瓷对照,胎釉完全一致。1999年,该所在清凉寺居民住宅便道上再次进行试掘,收获汝官瓷片上千片。2000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该所对这一遗址进行了第六次发掘,在475平方米的区域内,清理出汝官窑炉15座,作坊2处,大型澄泥池2个,釉料坑2个,灰坑22个,还有一眼水井和大批形状比较完整、品种比较丰富的汝官窑瓷器和匣钵、垫饼、垫圈、支烧等烧具。同时出土的一枚元丰通宝,为汝官瓷的历史上限提供了重要依据。同年10月18日,省文物管理局、宝丰县人民政府在清凉寺召开了汝官窑遗址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和新闻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古陶瓷研究会近20名专家出席了这次会议,专家们高度赞扬了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的发掘成果,认为该成果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国陶瓷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神秘的土地稀世的珍藏

1978年冬季的一天,汝州市纸坊乡阎村的几个村民无意中挖出几件陶器。其中一件就是如今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彩陶缸《鹳鱼石斧漫道汝钧不可分,神前神垕地昆邻,天青釉色虽相近,各有千秋自超群。

汝河东北自然区另外两个生产区,一处位于大峪乡嵩箕山脉西侧。东侧便是禹州神垕镇,是生产钧瓷的重要基地。此地有72座汝瓷窑之称,已被文物部门发掘的窑场就有14个。产品主要是生活用瓷、文具、工艺品等。造型精致,光素无纹较多,釉色天蓝、天青为主,清雅庄重,汁水莹泽,釉面呈细碎冰裂纹,产品曾在开封宋宫遗址多次被发现。另一处位于汝州市内及郊区,这一带发现遗址8处,出土的古瓷片,有豆绿刻印花和天青、天蓝、月白等釉色。2000年5月,省文物局在汝州市中大街和张公巷的交汇处开沟发掘,出土了大量匣体钵片,其中两件保存完好。同时出土了大量独特的青釉瓷片,和清凉寺的天青釉汝官瓷完全一样。其色清雅莹润,釉呈冰裂纹薄如蝉翼,多为餐具、茶具、酒具、文具、工艺品。工艺考究,薄釉薄胎。一起出土的还有古钱币和粉碎的玛瑙釉料、刻花用的玻璃棒、雕塑用的骨器,素烧过的坯片等。

2001年6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张公巷进行第二次挖掘,掘面40平方米,发现大量素烧胎片,除个别胎片能看出底部形状为传世水仙盆外,其他多不能辨别器型。出品胎片厚薄均匀,制作精细,不但继承了清凉寺汝窑的卷足支烧工艺,且有所发展,足部直、窄、矮和宋代其他瓷都不一样,匣钵种类繁多,桶式、碗式、盘式等应有尽有,底部和口沿儿涂有碱土。经过对出土釉料的试烧,成色和发掘出的瓷片一致,烧成温度在1250摄氏度,和史书记载汝官瓷烧造工艺相符。

2001年7月,一户居民在汝州市望嵩路与中大街交汇处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一层独特的物质,面积约40平方米,经汝瓷专家朱文立试烧,认定为宋代天青釉。该址出土的瓷片与张公巷的瓷片样品,从釉色和冰裂纹及器皿制作的精美程度看,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碗奁极相似。同年10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2001年汝州年会暨汝瓷国际学术研究会在汝州召开,专家根据对宝丰清凉寺和汝州文庙、张公巷出土瓷片的科学测试,断定汝州可作为汝官瓷新窑器目标考查发掘地。

由以上尚不完全的发掘可以得出结论:汝窑工匠代代传承前人智慧,创造出国宝花瓷和风格独具的刻、印花卉青瓷。到了北宋晚期,因皇宫认为定州白瓷有芒,改命汝州建青瓷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绝妙工艺:胎坚细密,釉层匀净,色泽丰润,造型典雅。品类齐全的汝官瓷为宫庭珍藏,民瓷更为众多百姓所喜爱,曾在宋代百花瓷艺苑中获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美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无款瓷中也有珍品_陶瓷知识》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无款瓷中也有珍品_陶瓷知识》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知识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