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代艺术家手中的东方气息艺术品:陶瓷和服

提及含有东方元素的服饰,你会想到什么呢?旗袍、汉服、唐装、乃至和服……许多丝绸和缎面质感的东西都会跃然于脑海之中。不过,我们现在要讲的这些由美国当代艺术家带来的东方服饰可并非丝绸、布料所作,而是陶瓷。

这些陶瓷和服的作者名为MarciaJestaedt。从未去过东方的她,创作这些作品,仅是凭借自己对东方艺术、民族服饰以及礼服的兴趣。Jestaedt收集了许多有关这一主题的书籍,也参观了很多博物馆。经过多年,无数的图像在她脑中积淀了下来。不过,和服艺术品却是凭借她的想像臆造而成的,它们是无数图像融汇出的结晶。

Jestaedt设计的东西都很有异国情调,也相对较为繁杂。而她创作这些的初衷,却是做一件无法看出设计来源的蟒袍。

1970年起,她就开始使用粘土进行创作;1972年,她在创作中加入了陶艺乐烧。在她的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极具光泽的釉料,有时候还可以看到23克拉的金箔装饰。这些艺术品上面的花卉和几何纹饰,多为Jestaedt亲手绘制而成,整个创作过程漫长且艰巨。

除了这些漂亮的和服陶瓷艺术品外,Jestaedt还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扇面作品,同样也颇具东方艺术气息。在我们感叹这位美国艺术家对东方艺术的热爱之余,也不禁赞同,原来陶瓷也可以做出这么美丽的服饰,尽管无法穿在身上,却也是很好的视觉享受。

小编推荐

艺术品中马的艺术


在古代,马是战争与生活中人类重要的伙伴,它也是古代艺术品中常见的题材。随着古代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马逐渐融合了越发深厚的文化含义,它承载着艺术家的人格追求,寄予着艺术家的意气与情思,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鞍马艺术。今天小编就带您看看艺术品中马的艺术。

一、马踏飞燕茶叶末釉陶瓷雕塑

此件马踏飞燕雕塑尺寸为33cm*44cm,茶叶末(蟹甲青)马踏飞燕为仿东汉青铜器造型,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

二、黑色唐三彩马

唐三彩高级黑色国礼马长鬃飘逸、高贵典雅、低头似有所思静立在长发型的底板上;它造型浑厚丰满、线条流畅,黑色釉彩与绿、白两色互相侵润交融而凸显出斑驳淋漓、绚丽夺目并且开片工艺及其考究。

三、唐三彩——龙马精神

唐三彩高级礼品龙马精神:龙马精神,就是像龙马一样的精神。形容健旺非凡的精神,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又代表华夏精神,同时又有招财进宝之意。

四、景泰蓝群马盘

景泰蓝30寸群马盘-艺术瓷盘直径76厘米,图案由群马构成,瓷盘整体造型宏伟典雅,构图和谐,安逸的气氛下孕育着自然而又浑厚的爆发力。刚健有力的线条生动的刻画出千里驹的悠闲活泼,整个作品酣畅淋漓,让观者瞬间与作品产生共鸣。寓意昌盛发达、马到成功、运气时来运转之意。

当代艺术陶瓷的市场瓶颈


十几年前,景德镇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的作品最高可以卖到几千元,而2006年,他的一件挂盘的价格是20多万元,今天的价格则在40万元左右。大师的作品在十几年时间里,实现了几十倍的增长,但是,与此同时,大多业内人士对当代艺术陶瓷市场的评价却是:问题很多,接盘者少,知音难寻……

作坊买卖占主导

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市场真正发展也就是近五六年的事情。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当前艺术陶瓷的经营模式并不利于市场发展。目前,当代艺术陶瓷市场主要由两种模式构成:大师作坊买卖和代理经营。迄今为止,大师作坊买卖仍占主导。

“大师们在自己家或者自己工作室卖自己的作品,可以说不无尴尬。”北京龙泉青瓷艺术馆馆长韩小英说,“而且,这样的模式并不利于市场扩大。一个大师对自己作品的推介能力有限,作坊销售也首先将地域给限制住了。”

大师作坊买卖有着历史的原因。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艺术中心主任饶晓晴分析:“平常人是存钱养老,艺术家是存技术养老。一方面,他们不会轻易将自己的技艺传人;另一方面,更喜欢做自己的经纪人,把一切掌控在自己手中。”

作坊买卖之外的另一模式就是代理销售。2000年以后,有人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经营艺术陶瓷,他们往往跟景德镇、龙泉等艺术陶瓷产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直接通过大师得到货源。不过,这种代理方式也存在诸多问题。

拍卖遇难题

本世纪初,当代艺术陶瓷拍卖开始出现,这为艺术陶瓷市场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但是,在拍卖行和当代陶瓷之间并未形成默契,很多陶瓷大师也不愿意把自己的作品送上拍卖会。

当代艺术陶瓷拍卖始于2005年的中工美拍卖会。2007年,中国翰海拍卖公司开拍当代艺术陶瓷。2008年,中国嘉德首次推出了“现当代陶瓷艺术”拍卖专场,成交额1578.4万元,成交率97%。而今,翰海和嘉德已经成为当代艺术陶瓷拍卖的最主要力量。

“当代陶瓷拍卖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市场新项目,处于初始向成熟的上升过程中。”中国翰海拍卖当代艺术品部总管李卫对当代艺术陶瓷市场的变化有切身感受,“在2007年初拍卖时,拍品多由作者或其家属提供。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代理人和藏家参与进来。同时,买家也在逐渐增多,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当代陶瓷市场在整体市场中份额的扩大。”

不过,当代艺术陶瓷拍卖也给拍卖行出了不少难题。“首先是价格问题。”李卫说,“由于当代陶瓷长期在一级市场流通,销售价格只在很小范围内得到认可,对于销售之外的更大市场并不公开,还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销售行情,有些作者会把单件销售作为流通标准,因此,在上拍价格上就会存在误差。当代陶瓷拍卖最大的问题,还是作品的量化及作伪问题。当工艺师完成一件作品创作后,往往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复制甚至量化,如果出现‘量产不限量’,就给拍卖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还有一些人为了利益,在仿制名家作品后伪造名家名款,这也增加了征集拍品的难度。”

陶瓷大师们对于拍卖的理解与拍卖行显然有着一定的分歧。

饶晓晴分析说:“现在来讲,艺术陶瓷的拍卖还是一个操作的概念。外围进来的人还是很少,大多是内部人在运作。大师们往往不会拿出最好的东西上拍卖会,因为一旦在拍卖会上拍不到一定价格,甚至达不到自己在作坊的销售价格的话,除了自己蒙受损失外,也无法向以前的买家交代。”也许正是这种大师与拍卖行的分歧,拍卖往往成为很多中青年陶瓷艺术家的舞台。

定位定价不明确

当代艺术陶瓷作品的定价,不是来自拍卖行,而是由大师亲自给出的。许多大师都曾告诉笔者:“我不懂市场,我只懂工艺”。可是,这些“不懂市场”的大师却控制着市场最关键的因素:价格。

“十几年来,大师作品的价格涨幅都在30%以上。”韩小英说,“每个大师都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心理定位,同时每年都有一定的涨幅,大概在20%左右,或高或低。涨幅都是大师们自己掌控,其中掌控不准的也不乏其人。”

大师们掌控作品涨幅会考虑市场兴盛的大方向。比如说,有的大师会考虑年纪越来越大、作品越来越少,因此提升价位。有些大师则觉得自己处于艺术造诣的上升趋势中,价格攀升是艺术水平提高的反映。心理价位与市场落差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大师们最好的作品往往不会出现在市场上。

“大师们最好的作品往往是秘而不宣的,很多人都见不到,更别提买到。”饶晓晴说,“这种情况出现,一方面是大师们出于寻找艺术共鸣而惜售,但更主要的原因,则是目前市场价位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起码没有达到这些大师们自己的心理价位。”

按照这种逻辑,当代艺术陶瓷,尤其是顶级艺术陶瓷的市场价位可能极为惊人。以当代龙泉青瓷代表人物徐朝兴来说,2005年,他的一件仿宋龙泉青瓷五管瓶曾拍出70万元。现在的代理商店里,其作品的价格从几千元、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据说在其家中成交作品有上百万元价位的。如果这些仍不是最高水平作品的话,那么他的市场价格到底应该是多少?

“现在对于当代陶瓷没有一个准确的艺术定位,也没有陶瓷馆和博物馆在收当代陶瓷,艺术陶瓷还是在走钢丝,没有一个落脚点。”饶晓晴说。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