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把触动你情感的紫砂壶

紫砂壶收藏还有自己的独特价值。与大多数收藏者不同,紫砂壶收藏者不仅仅是艺术品的观摩者、欣赏者、保管者,更是紫砂壶创作中的一分子。

根据最早的史书记载,紫砂壶的制坯方法,明代即有模制和手捏两种,而名家出品,又往往以手工捏制成型为多。相传金沙寺僧创作茶壶的时候,就是采用捏塑的方法。他把一团泥捏成球形,再把这泥球的内部挖空,作成壶身,即所谓“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他的徒弟供春则“斫木为模”,也就是说,供春采取了模制的方法。当然,用统一个木模制成的紫砂壶,不可能塑成多种多样的款式。因此,供春以后的一些制壶名家又改用了手工捏制的手法。但不管模制或手制,都是先做成器身,次则挖足,开面,然后附加柄、嘴、盖、的等附件,最后才做修坯工作。这种工序的过程,在周容的《宜兴陶器壶记》里有很好的说明。他说:成器有一定的工序,“先腹……次面与足,足面先后以制之丰商定。足约则先面,足丰则先足……为壶,先天,次开颈,次冒、次耳、次嘴……体成,骄者抑之,顺者抚之,限者趁之,避者剔之,肥者割之,内外等。”所有这些工序完成之后,把壶坯放在阳暗的地方去阴干。等到坯体十分干燥,才能装入匣钵进窑烘烤。假如不用匣钵或匣钵不封严,就会沾染窑渣,或发生“欠裂射油之患”。TaoCI52.COm

有了以上这些基本的知识储备,大家就可以放心地去一些质量有保证的专卖店挑选紫砂壶了。紫砂壶的外形多种多样,有适合文人收藏的兼有诗词铭刻的方壶,有适合女士收藏的外形精美的花壶……在选择过程中,收藏者切不可将别人的审美观念强加在自己的选择之上,更不能盲目追逐那些所谓“走俏”的样式。沈奇石教授提醒广大壶友,在挑选紫砂壶的时候,只需要关注那些能与自己心灵相通、引起共鸣的作品。沈教授说,我们欣赏一段音乐时并不需要作曲家告诉你这首歌怎么样,你只需要做出自己的感性判断。相似的,收藏紫砂壶也并不需要专家告诉你这把壶价值有多大,关键在于你自己对壶的理解,在于它是否能够打动你。紫砂壶的收藏,不需要别人给你指明方向,更不要跟风。找到一把触动你情感的紫砂壶,才能够真正得到收藏所带来的愉悦。

此外,收藏者使用紫砂壶品茶的过程又被称为“养壶”,养壶的过程就是对作品“再创作”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触摸和基本保养,紫砂壶往往可以焕发出温润的黯然之光。普通的紫砂壶一旦有了这种光泽,就在这种普通器皿之上加入了人气,这把壶也会随之身价倍增,也许就成了一件可以传承的紫砂收藏品了。

编辑推荐

一把新紫砂壶,泡第一泡茶的缘分


紫砂壶是一种典型的手工艺陶器,是中国陶瓷艺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紫砂陶材料特殊,陶泥具有砂性,所制作的陶器内外均不施釉,制品烧成后,主要呈现紫红色,因而被称为紫砂。紫砂陶器成型工艺特别,手工成型是主要方法。其造型式样极为丰富,陶器色泽古朴典雅,器物表面还常镌刻诗文书画作为装饰,从而更加增添了造型的书卷气息,成为一种具有高雅气质和浓厚文化传统的实用艺术品,从一个方面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造型审美意识,并且从把玩中体会着博大精深的中国紫砂文化。

壶的保养一般便通称为养壶。养壶的目的在使其更能够涵香纳味,并使壶能焕发出本身浑朴的光泽。一把新壶从开始泡第一泡茶的时候就开始和你结缘了,你就要细心地呵护它。新壶显现的光泽往往都较为暗沉,然而紫砂天生具有吸水性,倘若任其吮吸壶内的茶液,时间久了,便能使壶色光泽古润。如果养壶的方式得当就能养出其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的最佳艺术效果。

想养好壶,首先要尽量选择质地上乘的紫砂壶,那些低劣、残缺之壶养得再好,终究也是残缺。养壶还有外养与内养之说,只有内修外养,兼收并蓄,才能养出好壶。外养就是要勤泡茶、勤擦拭。泡茶时,壶的温度较高,壶壁上的细孔会略微扩张,此时要用细纱布擦拭氤氲的水汽,让茶油顺热吸附于壶壁之中,久而久之,壶壁就逐渐生辉了。内养的关键是一壶不事二茶。因为紫砂壶有特殊的气孔结构,善于吸收茶汤,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壶冲泡出来的茶汤才能保持原汁原味的茶来。否则,相互混杂,几无个性可言,养出来的壶品性也不见得高雅。

陶瓷文化:紫砂——养一把生机盎然的壶


谈及紫砂壶,不得不说最著名的宜兴。而说起宜兴紫砂壶,则不得不提及大文豪苏东坡,当年他东坡提梁壶的传说被深深烙印在了爱壶人的心中。传说苏大学士晚年弃官来到蜀山,因为爱茶如命,蜀山又盛产著名的唐贡茶宜兴红茶,当然还有海内外皆闻名的紫砂壶,这些都让苏东坡流连忘返。但紫砂壶都太小,满足不了他对饮茶的需求。有一日,他看到书童提着灯笼走过,苏大学士灵机一动,用上品天青泥经过反复试验,做出了著名的东坡提梁壶,简称提苏。从此,紫砂茶壶就与名人结缘,文人墨客无不以提壶品茗为傲,日日把玩知足壶,绿茗香菡一胃舒等脍炙人口的诗句也赋予了这把小小紫砂壶醇绵不绝的文化底蕴。正因为其具备了艺术性、实用性以及紫砂与茶叶相得益彰的交融、茶禅一味的文化,紫砂壶显得愈发珍贵,成为中国文化领域的传奇。

明代文人震亨所著《长物志》记载,紫砂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用紫砂壶饮茶,由于其传热慢的特征,可以对壶内茶汤有保温效果,即便是热水,使用起来也无烫手之感。另外,因为透气性好,紫砂壶泡的茶不易变质。但让古今中外广大茶友更爱的,并非是这些特征,而是紫砂壶泡茶时,与茶叶相得益彰的特性。用紫砂壶泡茶,绝不会有煮锅水的味道,并且茶香浓郁持久。紫砂颗粒、粗糙的内壁,能有效留存茶叶的香气,长久使用,即使在不放入茶叶的情况下倒入开水仍然茶香诱人。

紫砂壶在长时间吸收茶汤中的茶油之后,表面会变得光润似玉,让主人越来越爱。就像文玩一样,壶要养。不同的是,茶壶需要用茶来养。茶壶因茶而生,而茶又滋养了茶壶。两者就像高山流水的知音一般,千百年来用彼此的爱来供养对方。他们又缠绵在一起,伴随主人一起徜徉在曼妙的茶汤世界中。

紫砂壶的款识


宜兴紫砂壶的款识千差万别,研究起来亦有相当的难度。早期的紫砂壶多无款,明晚期才出现了款识。

紫砂壶由于文人雅士的参与,落款随意性极大,具体到了每个人早年与晚年的款之变化都非常答,极少有陶工一生只用一二枚印章。如果是刻款,那变化就更大了,请张三刻、也请李四刻,习惯了自己也刻。如果款识是印章,因敲打力度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紫砂壶中的印章款多为阴刻,敲打在壶上,变成了阳文,阴刻的图章,敲打在半干的泥坯上,如用力过小,字的顶端刀痕往往难以出现,只有用力较大,才可能将印章的全部刀痕打印出来。所以,即使是同一印章,敲打力度不同,印痕字根部相同,字尖往往会不尽相同。

款识种类

紫砂壶的款识,早期多刻制作者的名字,如近几年考古所发现的几件时大彬款的紫砂壶,款为“大彬”、“时大彬制”等。

随着制壶的发展,文人雅士的参与,紫砂壶的落款也随之变化。康熙朝因宫廷的需求,制做出一批紫砂壶,壶体装饰珐琅彩的紫砂壶,底款为“康熙御制”。

清晚及20世纪初,国内的一些经营紫砂陶器的专业公司、商店等,纷纷注册商标,如“金鼎商标”等。在生产的产品上,有“注册商标”,有制作者的名字。

紫砂壶经过五百年的发展,壶上的款识,概括起来有:人名款、纪年款、堂号款、纪年款、图案款、商标款、地名款、吉语款、诗词款、外销款等。有的作品上多种款并用。

落款的位置

紫砂壶落款,随意性较大,并没有统一的部位。现能见到的,早期的时大彬壶,落款有在把根与足钉之间横刻“大彬”二字的,也有在壶底刻“大彬”或“时大彬制”的。清初的陈明远“南瓜壶”(现藏南京博物院)即在壶身筒上刻上“鸣远”并与打印章并用,也有在壶盖子口上刻款及打印章的。

今天制壶名家在作品上的落款大都出现在三个部位,壶盖里面:名章,把梢:姓章,壶底:姓名章。也有盖内二方印,把梢二方印,姓和名并用,也有印或刻并用。也有在壶体上结合壶的形态、装饰等落上自己的款。

紫砂壶的兴起


紫砂壶样式繁多,各有特色,不仅富于民族风格,而且用开水沏茶具有冬不易冷,夏不炙手和泡不走味,贮不变色,盛夏不易发馊等特殊功能。所以博得人们“一壶在手,爱不忍释”的称颂,高士名儒更视其为“拱壁”,特别推崇,极力提倡,因而紫砂壶成了盛行的上品,数量多,流传广。

紫砂壶的兴起与茶文化的兴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宋代,饮茶已极为普遍.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可谓“不可一日无茶”。当时的饮茶方式均为点茶法,这种方法是将碾成粉状的茶末与沸水混和,并用茶筅回环搅拌,调成沫饽丰富的茶汤。时人还比较茶盏内沫饽的多少和持久性,来断定个人的备茶技巧,名曰“斗茶”。斗茶所使用的茶具为建盏,宋代蔡襄《茶录》云:“茶盏,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苏东坡《试院煎茶》云:“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潞公即指文彦博,煎茶学蜀人。宋代茶盏,主要以瓷器为主.其他亦有玻璃、金、银、铜等制成,在宋代绘画里如宋徽宗《文会图》或辽金墓室壁画上,时常见到宋人以建盏、青瓷、白瓷或青白瓷进茶的情景。而明代的唐寅、文徵明、王问、仇英的绘画作品中能见到明成化至明万历的紫砂壶的形态演变。有些壶从绘画中可以看出是用来煮水、煎茶的,如唐寅《事茗图》中的提梁壶,仇英《松溪论画图》中的软提梁壶,均是用来煮水、煎茶的。王问《煮茶图》中的提梁壶,文徵明《晶茶图》(作于嘉靖十三年,1543)中的紫砂壶,显然是用来泡茶的。据《明会典》,“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诏建中发贡上贡茶,罢造龙团,听茶户唯采茶芽以进,有司勿舆。天下茶额,惟建宁为上,其品有四,日:探春、先书,次舂、紫笋。”因太祖下诏,罢造大小龙团,唯采茶芽以进,饼茶日趋衰落,散茶兴起,饮茶方式由煮、煎改变为泡茶。正因为泡茶法的提倡与普及,便相应产生了以泡茶为主的茶壶,由于宜兴地区有着悠久的传统制陶制瓷技术和种茶饮茶习俗,这给以泡茶为主的紫砂茗壶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宜兴地区的先民们,正是在明中期的这种氛围中,逐渐完成了在粗陶中提炼出可精加工的里外不施釉的紫砂壶。随着时间的推移,紫砂工艺日趋完美,因而在明末一举获得“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的赞美。

喝茶选好紫砂壶,你会选了么?


喜欢喝茶的都知道茶壶要选紫砂壶。紫砂是陶土的一种,世界上产陶土的地方数不胜数,但是紫砂就中国宜兴有。紫砂区别于其它陶土的是无论什么泥,使用中都会隐约有些紫光。而且由于紫砂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附性,是泡茶最好的选择。但是现在有不少用化工泥,手拉坯等等冒充紫砂,这些东西做成的紫砂杯或壶,不仅不能更好的泡出茶香,而且还对身体有害。

专家教您辨别垃圾壶:

1、壶体颜色偏红、异常鲜亮。

2、壶盖与壶身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特别清脆响亮。

3、壶身手感特别光滑细腻,而且泛亮光。

4、壶内壁的颜色和壶外壁的颜色不同,外壁光泽诱人,壶内色泽不一致。比如外璧是红色而壶内璧却是紫色。

5、壶太过于工整就会死气沉沉,没有一丝灵韵。内壁没有任何痕迹。完全是模具壶。

收藏专家沈总向小编介绍说,观察一把真假紫砂壶,首先从色泽上来看,这壶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颜色偏红且十分鲜亮。这是因为不法壶商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劣质砂泥,而劣质砂泥在炼制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色泽不均,为了掩盖这种不均匀,他们就在劣质砂泥中添加各种化学添加剂,这样,壶在最终做出来后就显得颜色特别光艳漂亮。

其次是听声音,有的商贩在兜售紫砂壶时往往会用壶盖敲击壶身,发出清脆的声响,以证明紫砂壶的质量,这种听声鉴别的方法完全是无稽之谈,越是敲打时发出清脆响亮声音,紫砂壶是“垃圾壶”的可能性就越大。

再次就是用手抚摸壶身时会发现,“垃圾壶”的手感非常细腻光滑,而且有时还会发出一种亮亮的光,这是因为这类壶往往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机械抛光,甚至有的奸商还会在壶身上涂抹食用油或皮鞋油,来蒙骗消费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