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官窑窑址迷雾团团

北宋有五大名窑,官窑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官窑窑址却一直是迷雾团团。随着故宫瓷器被损坏的消息热传,损坏瓷器是官窑还是哥窑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这又引起了人们对官窑遗址的再度关注。

图:官窑瓷器-官窑青瓷玉壶春瓶

窑址之谜是北宋官窑的最大谜团。因宋代汴京遗址已沉入地下,至今为止,尚未发掘出北宋的官窑遗址。关于北宋官窑窑址在何处,一般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官窑即为汝窑。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由于从釉色、器型和胎质上看,汝窑和官窑极为相似,因此他们认为“汝官不分家”。第二种说法,由于窑址不明,存世量少,否认北宋官窑的存在。第三种说法,北宋官窑与南宋时的修内司官窑先后存在。虽然支持第三种说法的人比较多,但是至今仍然没有让人信服的证据。

官窑的存世数量同样是一大谜团。提到宋代官窑,孙大为先生感叹道:“一个成熟的艺术种类,世界各地的收藏悉数在内,成品量还不足三位数。”宋代官窑数量的稀少已经成为事实,但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孙先生认为,相对于龙泉窑和耀州窑的千年窑火不断,北宋官窑从兴建到消亡,只有短短一二十年,南宋官窑的烧制也只有130多年。另外,北方的窑口多为馒头窑,空间上比南方的龙窑和棱窑小得多,这也决定了北宋官窑不可能有很大的产量。

孙先生说,宋徽宗在被俘虏前,或许下了最后一道圣旨:弃窑,彻底毁掉,不留痕迹。像这样一位颇具艺术修养的君王,亲手毁掉自己钟爱的艺术品,是完全有可能的。元兵不但烧毁了南宋的绝大部分宫廷建筑和皇家设施,而且还挖掘了南宋历代帝王的陵墓,并全部破坏、捣毁。再加上元、宋之间的文化差异,元朝统治者在推翻南宋王朝时连同南宋官窑一起摧毁。传说,元朝时曾发生过元人武士用官窑瓷器换牛肉吃。孙先生为官窑遭遇的浩劫扼腕叹息。

工艺之谜是宋代官窑的第三个谜团。据孙先生介绍,由于宋代统治者对官窑的偏爱,其制作工艺达到登峰造极,失传之后至今难以复制。宋代官窑的制作技艺起源于唐代秘色瓷与五代柴窑。孙先生对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产生疑问,为什么要等到农历九月才开窑?是制作时对温度和湿度有什么独特的要求?抑或是诗人只是为了诗的意境随性而发?孙先生认为随性而发的可能性极小,宋代官窑工艺最难掌握的地方就是其独特的原料配方。传说有人试验了1000多种配方也未能达到宋代官窑的水平,这其中有什么奥秘,不得而知。

宋代官窑神秘的面纱和多舛的命运并不能抹灭其独特的艺术光芒。宋代官窑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只是以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给人一种静谧和含蓄内敛的美感。紫口铁足,更增加了其古朴典雅之美。器型除常见的盘、碟、洗之外,还有瓶、炉等礼器,反映出宋代文人高雅的艺术品位。

编辑推荐

陶瓷文化鉴赏-天池窑址


天池窑址是清代、民国时期烧制砖瓦的遗址。位于天池盘山道下、停车场东边的白土山上。遗址为七八个竖穴窑连成一片,窑壁有釉渣、火烧痕迹,青砖砌的窑炉等

如果说天山天池的古建筑是天池文化的载体,那么天池窑址无疑就是这些建筑的母体。

清代、民国年间,还没有通往天池的车路,所有建筑所需的砖瓦都是在这里烧造,然后由羊、牛、马、骆驼等畜力驮运到山顶。铁瓦寺、东岳庙遗址上中间带孔洞的砖瓦就充分说明了做为山下的这个烧造中心,为运输方便而烧造的带有特殊标记的产品。

大自然真是充满了玄奥。天池周边绝然就只有这么一脉土山—白土山。其他地方都是石山,地表覆盖的土层很薄,而且不适宜制砖瓦。最初的天池寺庙建设者们发现并利用了这天造地设的白土山,而且给我们留下了对天池古建筑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的窑址。

陶瓷文化鉴赏-霍窑址


在今山西霍县,故名。又称彭窑。创烧于金而盛于元,结束于清代,以烧白瓷为主。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体白而细腻,但不致密。釉色洁白。(2)产品有仿定窑折腰盘、盏托、洗、高足杯、盖罐等,口沿极薄,制作规整。(3)装饰仅见少量印花,大多光素无纹。见有折腰盘内印六条直线纹的。(4)器物圈足足端一般平切,足内无釉,足内旋痕明显。金代盘碗挖足较深,器内刮釉一圈(即&xqypic涩圈&xqypic)。元代产品挖足较浅。(5)装烧方法采用支钉叠烧,碗盘器内及器足一般留有5个小支钉痕,与定窑不同。(6)定窑白釉有泪痕特点,霍窑没有。(7)元代还烧白地黑花品种,胎色灰黄,胎质较松,产品有唇口碗、高足杯等。(8)明清两代绘花卉的较多,也有少量书写文字的。

陶瓷文化鉴赏-邢窑址


唐代白瓷窑址。分布在河北省临城、内丘二县交界的磁窑沟和临城境内的程村、解村、澄底、岗头、祁村、双井村一带。其中祁村窑烧制的白瓷具有典型邢窑特征,与唐陆羽《茶经》记载的邢窑白瓷“类银”、“类雪”相吻合,也与李肇《唐国史补》所记的“内丘白瓷瓯”相一致。窑址发现于1980年,经调查,证实了唐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一部分白瓷是邢窑的产品。邢窑白瓷的出现,改变了当时以青瓷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并对其他瓷窑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窑址中未发现窑炉。窑具比较先进而多样,除一般漏斗状匣钵、桶式匣钵外,还有一种盒式匣钵,有盖有底,坯体置其中,然后放在漏斗状匣钵之上,专用于烧造高档白瓷。

邢窑产品造型规整、制作精致、胎质坚硬,釉色洁白则是其主要特点。器形有碗、盘、壶、罐、盏托等。碗最多,大多为浅式、敞口,口往往凸起一道边沿,底为玉璧形,足矮浅。壶短流。罐丰肩平底。盏托为五瓣口沿,腹较深,矮圈足。器物均施满釉,釉面光滑,色纯白或白中微微闪青。唐代邢窑白瓷不仅销售全国各地,而且远销海外。在埃及著名的富斯塔特、印度河上游的婆罗米纳巴德等古代遗址中,都有发现。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及其周围地区,也出土有邢窑白瓷。

(见彩图[邢窟白瓷碗片(唐)])

[邢窑白瓷碗残片(唐代)]

陶瓷文化鉴赏-萧窑窑址


在今安徽萧县白土镇,故名。创烧于唐代,而终于金。唐代烧黄、白、黑釉瓷器,入宋以后主要烧白瓷。

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唐代产品1胎体厚重,胎质不纯,呈焦黄色,胎体内杂有不少白、黑或红褐色微粒。2黄釉瓷产品釉色黄中闪绿,流釉处成墨绿色,积釉处有小开片。3萧窑与寿州窑相距较近,深受寿州窑影响,产品工艺特征与寿州窑基本相似.(2)宋、金代产品1胎色有灰白和焦黄两种。胎质有精粗之分,灰白者精,焦黄者粗。2以白瓷为主,釉色白,釉薄处灰暗无光,釉厚处呈牙黄色,并透出乳白色亮光。此外,还兼烧黄釉、黑釉、白釉黑花等品种。3采用3足支钉或托珠叠烧,故碗、盘等器内心和底足留有支钉或托珠痕,一般3个。4器形除碗盘外,还有枕、双耳罐、小件瓷塑动物等。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