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国时期是我国陶瓷历史低迷期?

大多数人都知道在我国民国时期是我国陶瓷历史的低迷期,但是为什么在民国时代会形成一个低迷期吗?这种低迷期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民国时期的陶瓷低迷期为何形成!

民国时期仿古成风,以青花、五彩、粉彩为主流:一个原因是官窑败落以后,窑工流散到民问,以前民间不得制造的御器,现在随便烧造了,仿官窑的制式已不再被阻止;二是利益驱使,从三国、两晋一直到居、宋、元、明、清,没有不仿的,数量极其庞大。

其实“洪宪”瓷只是一种通称,郭世五烧制的高级名贵瓷器并没有用“洪宪”款识。郭世五督理景德镇制瓷时,开始先烧“居仁堂制”款瓷,未等“洪宪年制”款御瓷烧制,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便倒台了。“居仁堂”为当时袁世凯在中南海的寓所,正宗的“洪宪”瓷是闻名于世的“屏仁堂制”款瓷。所以。现在见到的“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款的器物,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年代民窑烧制的,虽制作精细,但确属赝品。郭世五还用自己的别号“触斋”为款识,烧制了一部分瓷器,与“居仁堂制”款瓷都堪称名贵。

陶瓷,是我国的历史文化,,从宋、元、明、清、等多代在到如今的2019年,陶瓷文化依旧是我们想要了解,需要了解的!蕴含在陶瓷中的文化是历史。

相关阅读

民国时期的陶瓷如何鉴定?


陶瓷工艺的诞生来源于我国,陶瓷文化的传播也是我们,我国是历史长河中陶瓷文化的枢纽带,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从发现到发杨再到现在,我们始终也依然在陶瓷工艺方面走在前列,关于陶瓷的鉴定我们是有资格发言的,陶瓷的鉴定只有制作过相同陶瓷的人才能更准确更细致的判断!

一、民国瓷器鉴定方法:胎釉

民国时期瓷器胎质同明清时期比,相对疏松。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釉面上出现气泡和脱釉现象。早期的民国瓷器有精粗之分,粗者胎釉结合部多泛黄,晚清瓷器大多没有这种特征,也比青瓷要显得紧密一些。

二、民国瓷器鉴定方法:工艺

民国初期瓷器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开始明显由制瓷作坊向瓷业公司转型。民国时期瓷器制造逐渐完成了由传统的手工生产到现代机械化生产的转变。这时期机制瓷器普遍出现,使得器物造型更加统一并且规范化,但同时也显得呆板,这在一般商品化日用粗瓷器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瓷胎有明显的现代瓷质感,白度和硬度都相对较高。描金工艺是民国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壶嘴、瓶的双耳、瓷塑罗汉像、底款等实施描金。一部分描金瓷器销往海外

三、民国瓷器鉴定方法:纹饰

由于使用化学彩料,大多数产品色彩浮艳,以“洋蓝”绘画的青花更是普遍有飘浮的感觉。为省工力,日用粗瓷的绘画也常见偷工减料,更多采用了简笔画法。 除机械炼泥、制坯、成型外,民国制瓷工艺最大的变化是贴花纸的使用,大大提高瓷器生产力。民国瓷器以彩绘为主要装饰手法,彩绘内容丰富多彩,人物、花卉、山水、鸟兽、博古、吉祥图案等一应俱全,装饰图案也由过去的山水、人物、花卉图案,演变为一面是绘画,一面是诗词文字装饰。但画风和图案等均未脱清朝人的绘画特点。尽管如此,在图案内容方面还是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色。民国瓷器的特点主要是通过绘画而表现出来的。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流行于清代的吉祥寓意纹样依然很多见,但也出现了一些宣传时事和政治主张的内容。

四、民国瓷器鉴定方法:彩瓷

有浅绛彩和粉彩等多种彩瓷。尤其是新粉彩工艺与内容的革新,还表现在原本作为瓷器装饰而存在的彩绘,一部分发展为专门的瓷画艺术。民国二十年代已成风尚,彩绘工匠中的佼佼者们完成了由瓷画艺匠到瓷画画家的转变。除传统画法外,与彩料的变化相适应,还引入了西洋画法。除了大量手工绘画瓷器以外还有大量瓷板画同时出现。事实上民国彩瓷已经成为绘画艺术的载体之一。民国时期最著名的瓷绘艺术家当首推景德镇的“珠山八友”。1928年中秋节,王琦、王大凡、田鹤仙、汪野亭、程意亭、邓碧珊、刘雨岑、徐仲南等多人(其实是以十二人为主,组织的一个群体)在景德镇文明酒楼组织“珠山八友月圆会”,约定以后每月十五日集会,论画品茗。这些名家各怀绝技,饮誉瓷画艺术界。由于瓷画艺术的发展,瓷器装饰匠师的艺术家化,使得短暂的三四十年间留下姓名的制瓷名家的人数超过了以往各朝代。为后人留下珍贵艺术品。王琦在参加上海国际博览会时其瓷板画作品被外国人订销,回来后王琦组织一些人,制做了大量瓷板画销往国外,和同时期外销描金瓷器制作工艺水平不比清三代官窑瓷差,为世界留下珍贵艺术品。

陶瓷鉴定方法其实很简单,就单单的几个点,看工艺和纹路,陶瓷的鉴定讲究的是细致,现在陶瓷的制作工艺非常高级,所以了解过陶瓷文化的人能更仔细更准确的辨别出陶瓷的真假!

民国时期陈设瓷成型工艺


民国瓷器大体可分为圆器、琢器两个行业。但因器物的不同又可分为圆器成型、琢器成型、雕镶成型。又因具体成型方法的不同分为拉制成型、模印成型、注浆成型、拼接成型、捏镶成型。本文结合不同的行业加以介绍。

琢器多采用拉制与拼接成型相结合的方法,在成型过程中大致有以下几道工序:拉坯,将坯料放在陶车之上拉制成型;整坯,将干到一定程度的坯底拍紧,以防裂底。刮坯,整好的坯再干到一定程度后,放在陶车上进行精修,以瓶为例、先修瓶颈,后瓶身,使之厚薄适度,然后用泥浆粘牢。利好的坯干到一定程度后,扫干净瓶内的杂物灰尘,然后以清水入坯内,用手摇坯体,使坯内清水均匀淋湿坯内,将水倒出。然后施内釉,方法如上,然后施外釉。上述工序完成后即为剐坯,用坯刀修去圈足上的釉层,至此器物完全成型,装坯之后可入窑烧造。

圆器多釆用拉制成型与印模和拉制相结合的成型工艺。拉坯与琢器相同,为了保证器物大小厚薄一致,拉坯之后有一印坯工序,即在一定的印坯模上使之标准坯。利坯、剐坯同于琢器。然后上釉,至此,圆器成型。

镶器是指那些不能拉制成型的器物,如四方瓶等。基本工序为压片、刮板、刨平、镶接。压片是将泥料拍打成薄片。刮板是用直尺将泥板刮平。刨平是泥板干至一定程度之后,以刨刀将板刨平,干至一定程度之后,以泥浆粘接成所需的器型。

模印成型是对那些不规则的器物所釆用的成型法,如羹匙,先将泥料打成适度的薄片放人阴模之中,然后用手按紧,以竹刀修削成型。

注浆成型主要是对那些体积较大,器型复杂,对尺寸要求不甚严格的器物的成型法,以石膏为模,将泥浆注入模中,利用石膏的吸水性,在干燥过程中,坯土收缩,坯与模相分离。此种方式适合薄胎器物,如茶盘等。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