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两败俱伤

成语故事是中华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多阅读成语故事能够增加我们阅读量,怎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更多成语故事请见淘词语文网,推荐给大家阅读收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语】: 两败俱伤 两的成语、伤的成语接龙

【拼音】: liǎng bài jù shāng

【解释】: 俱:都。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叫管庄子,另一个是管与。有一次打猎的时候,他们看见两只老虎为了抢人肉吃而打起来,管庄子迫不及待想杀了那两只老虎,管与马上阻止他,还说:“老虎很喜欢吃人肉,人肉可以说是它们的美食,现在两只老虎都抢着吃人肉,一定会争得你死我活,力气比较小的那只肯定会被比较强的那只打死。最后,比较强的那只也一定会伤痕累累。等到那时候,我们不用花什么力气就可以把两只老虎都打死,这不是做了一件事就能获得双倍好处吗?”果然,两个人很轻松地就把两只老虎抓住了。

小编推荐

成语故事:伤风败俗


【成语】: 伤风败俗 伤的成语、俗的成语接龙

【拼音】: shāng fēng bài sú

【解释】: 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成语故事】:

唐宪宗时,佛教盛行,连宪宗也笃信佛教。有一次,宪宗把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韩愈反对宪宗这一做法,特地写了《论佛骨表》,呈交给宪宗进行谏阻。在《论佛骨表》中,韩愈说:佛教是从外国传来的,中国古时候根本没有。尧、舜、禹等古代圣人不知道有什么佛教,但他们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他们在位的时间长,寿命也很长。佛教是从东汉明帝时期传人中国的,明帝在位只有18年,宋、齐、梁、陈和北魏后的各个朝代,对佛教无比信奉,但那些朝代的命都很短。就拿梁武帝来说吧,他祭相不用牲畜,自己不吃荤,还三次出家当和尚,结果还是被叛军包围,活活饿死。他本想求佛得到保佑,但却悲惨死去。现在,陛下把佛骨迎到宫里来供奉,使王公大臣们奔走施舍,浪费大量的财富。有的百姓愚昧无知,甚至发狂地烧的自己的身体,以表示自己对佛的虔诚。这败坏风俗的事,会被人们当作笑话四处传播,可不是一件小事啊!依我看来,应当把那块佛骨扔进水里或者投入火中才是!

成语故事:十行俱下


【成语】: 十行俱下 十的成语、下的成语接龙

【拼音】: shí háng jù xià

【解释】: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成语故事】:

南朝梁武帝制衍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记亿力很强。他四岁开始识字读书,能够过目不忘;到六岁时,已经会写文章了。

梁武帝对萧纲如此好学非常高兴。有一次,特地把他叫到跟前,当面出了一个题目,要他做一篇文章。萧纲略一思付,不慌不忙地提起笔来就写。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写成了一篇词句整齐对偶的骄文,擅长文学的梁武帝一看,字的声韵和谐,词藻华丽,不禁赞叹道:“你这孩子呀,真是我们萧家的东阿王!”

东阿王是三国时魏国著名的文学家曹植的封号,由此可见梁武帝对萧纲评价之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萧纲读的书越来越多。据说他阅读的能力很强,读书的速度惊人,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用这样的速度读书,当然能博览群书,写起诗赋文章来也得心应手。

十一岁那年,萧纲被任命为宜惠将军、丹阳尹,开始处理郡里的各种事务。他虽然还是个少年,但因为读的书多,知识广博,因此处理事务有条不紊,颇有见地。

二十八岁那年,萧纲因长兄萧统去世面被立为太子。从此,他就长期住在宫内)经常和当时著名的文士徐漓、厦肩君等人一起吟诗作赋,过着优闲的官廷生活。

萧纲的文才很好,但长期属于深官,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因此老是以轻靡绪艳的文辞描写上层贵族腐朽的生活,所作的词赋格调低下,当时被称为”宫体。”

公元549年,军阀侯景率匆叛军攻破京都建康,梁武帝忧愤而死。萧纲即位,为梁简文帝。过了两年,侯景派人用毒酒害死了他。

成语故事:一败涂地的意思


【成语】: 一败涂地 一的成语、地的成语接龙

【拼音】: yī bài tú dì

【解释】: 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成语故事】:

汉高祖刘邦是江西人,秦朝末年是泗水亭亭长(秦代制度,十里设一亭,十亭设一乡。亭长,像是后来的保甲长、村长一样。

有一次,他奉命送一批民工去骊山建造秦始皇的陵墓。一路上,每天都有很多民工逃跑,刘邦是个有智谋的人,他怕民工逃光了自己会被治罪。于是,他对大家说:你们到骊山做苦工,就算不累死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重回家乡,现在你们自己去找活路吧!

当时秦二世非常残暴,陈胜的起义军攻下了陈县,那里的县令想投靠陈胜,但他想做领导,他的手下劝他去把刘邦帮忙,他答应了。当刘邦到城外时,他却反悔而且下令关城门要杀两个手下,刘邦知道后写了一封信射进城里,调动城内的老百姓杀了县令。后来老百姓都推举他做县长,刘邦在大家的帮助下很快就在沛县正式起义了。

成语故事:模棱两可的故事


【成语】: 模棱两可 模的成语、可的成语接龙

【拼音】: mó léng liǎng kě

【解释】: 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成语故事】:

唐朝时代,栾城有一个人,名字叫苏味道。他九岁的时候就会写文章,以后和他的同乡李峤都以才学出名,当时的人和称他们为苏李。苏味道在二十岁的时候,考取了进士,曾做到吏部侍郎的职位。后来在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做了宰相。根据“唐书”的记载,苏味道做了宰相以后,只求保持个人的地位和安全,处理事情总是这样办也行,那样办也可以,却从不表示明确的态度和意见,更谈不上什么创建和改革了。他还常常对别人说:“处理事情不能做明确的决断。因为如果发生了错误,就要负失责的责任,只要保持“模棱”两端就可以了。”当时的人听他这么一说,都叫他“苏模棱”或者是“模棱手”。“模棱”是指方向可左可右的意思。因此,后人在遇到有人说话或处理事情不作明确的决断,也不表示显明的态度,可以或不可以都行,这就叫做“模棱两可”。

这故事只是用来说明成语的出处,可千万别学这种人的处事态度,而成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喔!

成语故事:首鼠两端的意思


【成语】: 首鼠两端 首的成语、端的成语接龙

【拼音】: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解释】: 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见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西汉武帝时,王太后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田蚡。他靠着王太后的势力做了丞相,掌握大权。田蚡是个卑鄙阴险、骄横自私的人物,因为有王太后这座靠山,加之汉武帝当时还年轻,所以他胡作非为,骄横奢侈,营私舞弊,随意诬陷自己所不快的人。田蚡向窦婴要城南田,窦婴不给,又听说灌夫也替窦婴抱不平,由此跟灌夫和窦婴结了怨(窦婴和灌夫都是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了功的大臣)。又因为灌夫掌握着田蚡贪污受贿的事,所以田蚡欲将他和窦婴置之死地。

有一次,田蚡结婚,王太后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便下了诏书,吩咐诸侯、宗室、大臣们都到丞相府去祝贺。窦婴和灌夫也去了。酒席上,灌夫因向客人敬酒遭到冷遇,气得破口大骂起来。为此,田蚡拘捕了灌夫。此事闹到了武帝那里,武帝便召集大臣们来研究。窦婴坚决反对对灌夫治罪,有的大臣则赞成治罪,有的惧伯田蚡的威势,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御史大夫韩安国说:“灌夫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立了大功,虽说酒后闹事,但没有死罪。可丞相说他不对,也有道理,究竟如何处置,请皇上定吧!”

罢朝以后,在皇宫门外,田蚡招呼韩安国坐他的车子,而且很生气地说:“我和你一起对付(窦婴)这个秃老头子,你为何迟疑不决(首鼠两端)?”

后来,田蚡想法害死了窦婴和灌夫。不久,他自己因内心恐惧惊吓而死。

“首鼠两端”,是进一步,退一步,又要顾这头,又要顾那头的意思。《埤雅·释虫》中说:老鼠性多疑,走出洞外时,总是左顾右盼,畏首畏尾,故称“首鼠两端”,人们常用这句成语形容迟疑不定或动摇不定。

成语故事:一身两役的故事


【成语】: 一身两役 一的成语

【拼音】: yī shēn liǎng yì

【解释】: 一个人做两件事。

【成语故事】:

晋朝时,有个广陵人叫戴渊,年轻时游手好闲,常常惹是生非,甚至有时纠集一些人在长江、谁水之间骚扰过往的商人,抢掠财物。有一回,平原内史陆机休假结束后乘船回洛阳,带了许多箱售。戴渊闻讯后,就带上一帮人去抢劫。戴渊坐在岸上的一把椅子上,不慌不忙地指挥,事事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尽管干着不光彩的勾当,那副样子却风度翩翩,神采非凡。陆机遭受抢劫,不心疼自己的财物,却可惜起戴渊这个人来。他站在船头,冲着岸上的戴渊喊道:“喂,坐在竹椅上那个指挥若定的人听着!你有如此才能,难道不能为国效力,而甘心做一个劫掠的贼人吗?”戴渊听后,内心受到震动而猛然醒悟,把剑扔到地上,跪下来痛哭流涕地向陆机请罪。陆机反复地开导他,戴渊从此悔过自新。从接触中,陆机发现他智勇双全,非同寻常,十分看重他。后来陆机多次写信举荐他,戴渊官至征西将军。另外一则故事:张绪是南北朝时梁朝的一位名臣,一生清廉正派,没做过报人利己的事,在朝臣中很有威望。偏偏他有个不肖之子,。二十八九岁了,仍不肯读书、不思进取,整日里带群家丁城里城外乱跑,吃喝玩乐,不务正事。一有一年张绪告假回乡来探亲,乘船而下,除夕傍晚行至家乡的水面上。他仔立船头,极目远眺,陶醉在即将和父母、妻儿相见的喜悦之中。忽见岸边有六七个人影,嬉笑着由远而来;懒懒散散,不成体统。到了近前,张绪发现领头的正是自己的儿子张充。只见张充佩剑携弓,左臂托着鹰,右手牵着狗,身后的家丁背着捕获的猎物;分明是刚刚打猎归来。儿子虽然长得健壮俊美,却是这等逍遥无志,张绪不禁火气上升,立即差人大声喝住张充。张充见父亲大人回来了,急忙让人接过鹰牵过狗,拱手施礼。张绪怒道:“你个不孝逆子!看看像什么样子?一手托鹰,一手牵狗,一身两役,完全被无聊琐事累住了。你已不是几岁顽童了,难道就这样潦倒一生?”张充闻言,羞愧万分,顾不得是在江边碎石之地,跪下来连连叩头,沉重地说:“儿充知过,望父亲大人且息雷霆之怒。儿今年29岁,明日适当春节,圣人云:‘三十而立’。儿定当发愤,不再……”张绪下船,扶起儿子,道:“望你好自为之。”张充被父亲的一顿训斥激醒了,此后攻读不辍,学问大增,后来成才为官,报效国家。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