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文改东风 复兴“陶正官窑”

“中国最早的陶瓷制作遗址在淄博,中国最早的官窑雏形——陶正官窑在淄博发扬光大……”

“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让我们文化从业者振奋的消息”。从注册蹴鞠和足球起源地商标开始而投身于文化产业的于剑已经把文化作为他终身事业,如今他又找到了新的动力和源泉。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要注重知识产权的获取和保护,不能局限于还原复古,更要服务现实,要改变重有形产品、轻无形产品,重企业实体、轻商业模式的传统思维,创新商业模式才能创造市场价值。”虽然只是文化产业的新兵,但于剑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作为淄博人,最有义务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从2004年注册蹴鞠到2011年注册“陶正官窑”,于剑的文化视野逐步扩大,但都没有离开淄博这方热土。随着市委、市政府打造“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品牌以来,燕山大学硅酸盐专业的于剑又回归了他的老本行。

“淄博地区的陶器烧造跨越4000余年,有着完整的发展序列。早在一万年前,沂源‘扁扁洞’的先民们拉开了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历史的帷幕,8000年前的临淄‘后李遗址’也出土了多件陶器。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官窑的始祖——周朝负责陶器生产的官员‘陶正’是在临淄发扬光大的。因时局动荡,周朝的陶正——陈完逃到齐国,被齐桓公重用从事筑窑烧陶工作。有了良好的工作环境,陈完烧造的陶器工艺精湛、质地优良,专供齐国国君及供奉周朝之用。此人去世后谥号‘敬仲’,是现在临淄区敬仲镇的最早出处。”

为了深入挖掘陶正这一本土文化资源,于剑不仅注册了“陶正官窑”品牌,更与山东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合作,开发了鲁青瓷、蹴鞠瓷等产品,使得“陶正官窑”形神兼备。

为什么选择鲁青瓷作为“陶正官窑”的代言?鲁青瓷是史上最早的瓷器,是世界四大青瓷之首,其发色采用独特的窑变工艺,需经过三次烧制才形成最后的神奇之色。于剑告诉记者,“陶正官窑”的鲁青瓷玉质感强,2010年荣获第三届山东省文博会金奖。

精选阅读

欧洲瓷器展现东风西渐


俏皮可爱的小天使,雍容华贵的美妇人,古典优雅的高跟鞋,风景如画的纪念盘。“东风西渐欧洲瓷器展”正在辽宁省博物馆举行。该展览由辽宁省博物馆与上海市歷史博物馆合办,汇集了近二百件欧洲瓷器,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杯碟、哺婴勺,到家庭装饰用的座钟玩偶,以及首饰盒、烟盒,全面地展现十六至十九世纪欧洲贵族的生活图景。

是次展览的瓷器都是由加拿大收藏家拉斯洛.帕拉克维茨(LaszloParakovits)、孙建伟夫妇从欧洲购得,并捐赠给上海市歷史博物馆。

本次展览以欧洲瓷器发展的歷史为主线,分“传播”、“融合”、“创新”和“发展”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精选出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瓷器。

辽博展览包括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传播”,主要为中国元代的青花瓷,德化白瓷、康熙时期的五彩和粉彩以及宜兴紫砂等,这些瓷器对欧洲瓷器的发展影响深远。最初开始製造瓷器的欧洲人不理解中国瓷器的图案,甚至把石榴式样造成了洋?的形状;第二单元“融合”中,可见欧洲人当时的审美观点,他们最喜爱中国的“柳树纹饰”,在製造瓷器的探索过程中,不断模仿中国瓷器,形成了欧洲蓝白风格瓷器,并把中国的爱情故事和诗歌融入主题;第三单元“创新”,为欧洲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德国迈森出品的交叉双剑商标瓷盘驰名世界,酷似女神维纳斯的白瓷雕塑更引人注目,德累斯顿生产的蕾丝花边瓷器,堪称世界一绝,还有各式典雅的高跟鞋集中反映了欧洲女性的审美情趣;第四单元“发展”,欧洲的瓷器突破了装饰性的功能,开发更多实用性特质,饮茶用的金色杯碟,供纪念的风景盘,印有女皇、将军的马克杯,还有军事人物纪念品等。

众所周知,中国瓷器举世闻名,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随?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中国和欧洲的贸易迅速发展,中国瓷器大量出口欧洲,被富裕阶层购买来美化家居。这种贸易也促进了欧洲製瓷工业的诞生和迅速崛起。十八世纪,欧洲开始复製、仿造中国瓷器,并逐步结合欧洲的文化和传统,在融合与创新中生产出具有欧洲风格、不同形状、不同图案、不同颜色的欧洲瓷器产品。这一仿造、结合、创新和自成一体的瓷器工业,成为欧洲工业革命中最为重要的新兴工业之一,成就了欧洲近代约二百年的经济发展,形成了辉煌的欧洲瓷器艺术。

青花“柳树纹饰”最著名

上海市歷史博物馆馆长张岚表示,“东风西渐—欧洲瓷器展”是上海、渖阳两地城市博物馆友好协作的见证,也是中西瓷文化交融发展的见证。最为重要的是,展览不仅体现出欧洲瓷器史“和而不同”的演变,更反映中国文化无远弗届的影响力。

在西方瓷器风格中,以青花“柳树纹饰”最为著名。对这种风格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一七九○年前后由乔夏.斯波德(JosiahSpode)从一种被称为“满大人”(Mandarin)的中国原始风格沿袭而来。另一种说法是一七七○年由明顿(Minton)模仿而来。但无论哪种说法,均以中国样式为蓝本,多数源自中国传统纹样中的亭台楼阁、柳树篱笆等元素。

迈森瓷器“交叉双剑”

经典的迈森瓷器“交叉双剑”商标,是全球最悠久的商标,展现了近三百年来的欧洲艺术史,且全部为手工绘製。它源于当年萨克森公国的国徽,被尊为收藏界中的经典。奥匈帝国皇后茜茜公主,当年也曾收藏几千件“Meissen迈森”瓷器。展品中一件青花商标纹大盘清晰地反映了迈森瓷“交叉双剑”商标的变迁。

作为德国德累斯顿镇生产的瓷器样式—德累斯顿瓷器,融入了十九世纪末的浪漫主义。花边瓷俑是德累斯顿生产比餐具更流行的瓷器品种。精緻的人物与人物组合小雕像至今仍在生产。最著名的德累斯顿“裙衬组合”小雕像描述了各种宫廷生活景象,比如跳舞、演奏乐器和恋爱场景。其中许多产品使用的是与餐具一样的德累斯顿蓝色皇冠商标。

展品中有两件华美的十九世纪德累斯顿瓷器,一件“彩绘堆塑小天使托盘”由四个小天使合力背起,托盘周围装饰了大量的树叶和花朵,融入了十九世纪末期的浪漫主义情愫,为典型的“洛可可復兴”风格。另一件“彩绘堆塑人物”可说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德累斯顿花边”展品。

如今生活中常见的马克杯,是从英文mug而来,意为“有柄的杯子”。此次展出的一组“皇家纪念马克杯”使用了精巧复杂的微缩画的工艺技术表现这些地位极高的人物。在椭圆形的纪念章里描绘的是英国皇室成员,杯子不大,白地彩绘。这种彩绘是一八○○年前后的瓷器特徵。上下一般粗的杯子、角度分明的杯把,充分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的风格,亦是新古典主义时代倍受人们喜爱的器形。

该展览将展至五月二十五日。

中国陶瓷复兴之路任重道远


正值深圳文博会,展会上荟萃了各地的陶瓷制品,其中,作为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其文化符号是如何形成的?前天,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陈雨前做客市民文化大讲堂,讲述的文化内涵。

陈雨前介绍了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的形成以及发展历史。“文化的特点可以用‘博大精深、体系完整、风采独具、魅力无穷、影响深远’来概括。”他说。

何为陶瓷文化?陈雨前认为,这是指在陶瓷的泥做火烧与销售、消费的过程中和各个环节中所呈现的材质文化、工艺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形态和情感、心理、观念、习俗等精神文化的面貌。

“中国的陶瓷文化曾在世界上领先近千年,但自从制瓷工艺传入欧洲,已经被迅速赶超,现在,世界一流的陶瓷品牌都诞生于欧洲或日本等地区,中国还没有一个能在全球叫得响的品牌。”陈雨前说:“复兴中国的陶瓷文化,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此,陈雨前希望能在学术上为陶瓷文化的推广做出努力。作为“景德镇学”的提出者,陈雨前在讲座上向大家介绍了“景德镇学”,这是一门以文化为缘由和主要研究对象,以文化遗产理论对文化进行系统综合研究的学科。他说,提出“景德镇学”,正是为了更好地弘扬文化。

“千年窑火铸就了景德镇深厚的文化底蕴,陶瓷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精粹的集中载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陈雨前表示:“景德镇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景德镇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景德镇学’必将为传承和弘扬陶瓷文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范本,为保护陶瓷文化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陶瓷文化:复兴窑往事


我生于1956年,也是那时复兴窑走向了衰落。在我的记忆中,那是一条长长的窑身,就好像蜈蚣一样。晴天的时候零星的阳光透过鳞眼洞撒下,温暖的光束中闪亮着的灰尘颗粒就好像天堂里的圣景。我在这里面爬过了幼年,又在龙脊背上爬上跃下耍过了童年。那个再也没有点过火的旧窑,就好像是我的亲人、我的爷爷、我的太爷爷,陪伴了我人生最初的那些光阴。

明代前墅龙窑

明清时期开始上袁村便有了许多龙窑,传说龙窑是天上的乌龙与天兵天将搏斗后坠落地上而化成的,龙窑筑在土坡上,龙头朝下龙尾朝上。龙嘴是烧窑点火的地方,大家称为龙嘴头;龙身上的大伤口作为装窑开窑的进出口,也就是户口;小伤口是叫做鳞眼洞的地方,它作用丰富,有的是烧窑时添加柴草的地方,有的是用来看温度的,还有的是用来装匣的;靠龙头的第一对鳞眼洞就叫做龙眼。

明代前墅龙窑2011年还在烧制

当年太爷爷赵松亭为了重建这座窑不仅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还不惜向亲戚朋友筹遍了钱款,这份魄力放在今天也是难以想象的。都说时势造英雄,1911年到1937年时我国民族资本兴办轻工业之际,也是宜兴陶瓷行业短暂繁荣的一段时光。太爷爷紧紧抓住这段机遇与爷爷赵乾泰在上海建立艺古斋,与葛德和、吴德胜、铁画轩等分庭抗礼,竞聘名家,把紫砂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那段时光也是民国期间紫砂一段短暂的繁荣。复兴窑最辉煌的时候,炽红的焰火从年初一烧到大年夜,全年没有休息的时间。

复兴窑位于上袁村东面,临河而建,川流的小溪之中,船工们源源不断地将烧好的紫砂器运向各地港口,甚至装上大海轮送到那谁也没有见过的异国他乡。每当清晨,只见龙窑上空浓烟滚滚,宛若蛟龙一般,在叮叮咣咣的陶器声伴奏下,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复兴窑实景复原烧窑,保证做出的坯件能够及时烧出来。承包的价格根据窑的位置来分,中间部分温度均匀价格最高,譬如,1935年的时候,王寅春便用自己的积蓄承包了复兴窑中间的一节,这在当时也是一件令人羡艳的事。产量少或者品质较差的陶工则可以承包靠下的一段,温度低一点。

国难当头的那段岁月,大家都饿着肚子挣扎生存,根本无暇去制作或者烧制紫砂,于是上袁村所有的窑场都停工熄火了。没有人来收购茶壶也没有人去做壶,驳运码头一片冷清。由于日本人的入侵,霍乱也在不知不觉中流传开来,据说太爷爷便是这样生病去世的,彼时他八十一岁。在老母亲的回忆中,那时他才做过八十大寿不久,谁也没曾想到他会这样离去。此后在爷爷赵乾泰的经营下,复兴窑也算是有声有色,可惜后来他有一次发热不知为何烧瞎了眼睛,此后,不管是窑务还是自己,都没有办法好好的照顾。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家因为有窑有地,被评为了地主。窑尾好的房子都分给了别人,我们则住在西面潮湿的破厂房之中。大炼钢的时期,复兴窑还被用作了炼钢,及至后来连绵的天灾,人们食不果腹,没有人去做壶,紫砂一度陷入绝境。

紫砂村东面小溪如今已然看不出任何当年的痕迹

复兴窑就如同沉入海底的鲸鱼,一点点失去了它的筋肉、骨骼,最终化作历史中的尘埃,再也找没法在这世间找到它的半点痕迹。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梦中,告诉我祖辈的辉煌与坚强意志,鼓励我负重前行不忘初心。

没能见到复兴窑最鼎盛的那段时光,是我的遗憾,但是复兴窑带给我的温暖与陪伴是我此生最宝贵的财富。

景德镇的文艺复兴之路


曾在德国看过一幅17世纪所绘制的世界古地图,令人惊讶的是其中有特别标注的中国城市除了元明清的首都北京、丝路起点与文化古都的长安外,另一个则是瓷都景德镇。由此可知,长久以来对西方世界而言,因瓷而闻名世界的景德镇是可比拟北京、长安等首都、足以成为中国象征的重要城市。曾几何时,未臻于工艺突破、仅求大量生产的利润导向下,不少商人恶意倾销景德镇瓷至国内外,Made in China的china-景德镇﹙昌南﹚瓷器的价值非但已不复欧洲人视作“白金”美誉的风光,等而下之,价格甚至沦为市井摊贩销售的廉价品。

这样急转直下的前因后果,追根究底,发现整体经济环境的发展影响至巨。连儒家都赞同,民“富”然后才能好“礼”,艺术得以发扬光大的前题,即在于衣食无虞,方有闲情逸致与之互动;御窑不惜成本、精益求精的贡品文化,带动了民窑的蓬勃发展与创新,在明代形成“官民竞市”的局面,景德镇遂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当国家政治动荡或经济不振之际,生活艰难情况下,更遑论工艺的精进。明朝成化、景泰、正统年间的景德镇陶瓷发展空白期的历史,同样地重演于上世纪50至90年代这段时间,累积世代的人文艺术的底蕴却无适当舞台可以展现,是时人们只关心瓷碗里搁的是“粥”还是“饭”,根本无念头去在意碗上描的是“青花”还是“釉里红”。

据考证,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的学者直指,景德镇可能是古往今来第一个工业城镇的聚落,因为资源丰富、技术精良及中国人吃苦耐劳精神,造就“工匠四方来,器成八方走”的盛况。人文荟萃,上受朝廷恩泽,外得四海享誉,许多外国人均不远千里而来。为解瓷器制作奥秘,全国各省尽皆设立商业会馆,数十万的瓷业人口在此滋生且世代相传。

千年窑火传续不断、数百年赫赫有名的景德镇的外贸瓷,直到上世纪50年代都还是中国创汇最高的城市;可惜的是从生产器械、窑炉、色料、形状与产品设计都未能与时并进,而英国的Wedgwood、德国Meissen、法国Bernardaud等在工业化大量生产瓷器得以后来居上。晚清鸦片战争以降,将近一个世纪的时光,景德镇大部分产品仍停留在仿古、复古的窠臼。

改革开放前,相对疲弱的中国经济实力反应在瓷艺创作上,市场信息不流通,无创新精神,对内仰赖全国各地政府机关的订单,对外则是大量倾销廉价中国瓷器维持外汇。据国务院统计,2003年时中国外销瓷器平均单价仅0.25美元,景德镇瓷的价格也好不了多少,枉费景德镇拥有全国最多的国家级工艺大师,却一直处于举步维艰无法开展新局面的窘境。

2004年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内艺术品市场愈加兴旺;与此同时,过去国有瓷厂下岗员工纷纷自立成立小作坊,大师级瓷艺作品受到收藏家的肯定,法蓝瓷企业的入驻又带来了新创意的启发,典型的创意经济正在活络运转中。话虽如此,纵然景德镇各家大师、艺匠皆有家传绝活或对瓷器的独到见解,其产出在价格上、艺术性上和文化价值上皆有不俗的表现,但一年至多生产数百件作品,交易又仅限于国内少数名流士贾,仍难脱小众取向“圈子化”、“贵族性”手工业特制的基本属性,无法迎合国内外大众市场。

而今,景德镇发展瓷业的自然条件已不复存,但其社会条件仍是其它城市难以望其向背。从国有时代即在制作“毛瓷”、“文革瓷”的工艺大师,饱读诗书、富中国文人文化底蕴的政府官员,陶瓷专业学校、研究所的陶瓷专业人才,均是景德镇优越的文化资本,极有潜质发展高附加价值的文化创意产业。

2004年的陶瓷博览会及世界瓷都市长高峰会,确立“景德镇为世界陶瓷故乡”的共识,重塑景德镇的国际文化形象与地位。从今年首届中国法蓝瓷文化创意大赛入围前十五组名单中,景德镇参赛人员即占2/3强,囊括十组之多,即可见一斑。同时,今年的陶博会就吸引了1000多名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的名瓷大厂前来共襄盛举,举办六届的经验与交流累积,成为景德镇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第一步。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文明的象征,景德镇又是瓷器之国的代表。跨业、跨界、跨国、跨文化已成全球城市产业发展的共同趋势,“特色创新”、“精品模式”,更是寻找市场“新蓝海”的不二法则。景德镇更应全方位审视自身振兴瓷业综合力和核心竞争力,体悟时代趋势与特征,掌握既有优势与机会,对城市与产业重新塑造全新的品牌形象,革新旧有设计概念、修正产业结构与行销渠道,让历史文化的荣光成为加值而非包袱,朝向高端产品与市场迈进。

人们都知道,16世纪意大利翡冷翠梅迪西家族﹙Medici Family﹚曾以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吸引各地人才,引领欧洲脱离黑暗时代,造就文艺复兴盛世。倘若今日的景德镇能够拓宽宏观的长远视野,对瓷业发展有整体的策略与计划,以强有力的融合性园区来整合瓷业创新发展过程中配套的各种资源与人才,在企业育成、概念交流、市场测试、智库辅导、通路开发、国际接轨发生应有的功效,深刻变革个人作坊——艺术瓷营生的小民经济模式,那么中国景德镇瓷业的复兴不但是文艺的复兴更是经济的复兴。

尽显皇家风范 非遗京彩瓷坎坷的复兴之路


靓丽繁复的图案、活灵活现的造型、凸凹有致的填彩、华贵典雅的花式、精致细腻的勾描……站立在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京彩瓷作品丛中,不禁为大师们独具匠心的设计、精彩绝伦的手艺而惊叹;小心翼翼地轻抚把玩间,想象着古代帝王将相坐拥绝世精品,每日端详玩味时的赏心悦目、怡然自得。

如今,现代工艺美术大师们继承前人传统,博采众长、不断创新,使京彩瓷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现出了更具时代特色的魅力。4月28日至5月10日,百余件“京彩瓷”陶瓷艺术精品将亮相北京爱家收藏品市场。“昔日皇家案上瓷,飞入寻常百姓家。”观众们可以借此机会近距离地欣赏、收藏到与古时帝王家才能享有的特殊技艺相比肩的瓷器精品。

|比肩官窑|

京彩瓷技艺尽显皇家风范

“京彩鉴赏瓷”曾经被称做“北京仿古瓷”。作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之一,“京彩鉴赏瓷”专指延续前朝名瓷而烧造出来的瓷器品种,目前主要仿制品种则集中在明代及清代康、雍、乾三朝,清末至民国时期以及20世纪50年代至今。其以粉彩、古彩、墨彩、斗彩和新彩为主,作品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恢宏大气,有着帝王之都的风度,不仅满足了人们好古赏旧、日用或其他需要,也在我国陶瓷行业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京彩鉴赏瓷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初,随着官窑瓷器逐步流入市场,古玩店开始烧制出各种逼真的官窑精瓷,这种瓷器胎质、釉色、画面精细质优,比肩官窑,京彩鉴赏瓷的雏形就此出现。辛亥革命后,京彩鉴赏瓷工艺逐渐丰富,制作群体进一步扩大,在民间的认知度也不断提高,京彩鉴赏瓷行业逐渐形成。

主办方北京华盛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经理籍华表示,从器型来说,京彩鉴赏瓷器型多样,涵盖瓶、罐、盒、碗、盘、花盆、鱼缸、箭筒、凉墩、瓷珠、文房四宝、人物、鸟兽、各种小摆件等诸多种类。而从工艺流程来讲,其生产有着一整套非常严格而复杂的过程,设计阶段要经历查阅资料、选胎、绘图设计、定稿、勾图几个步骤。生产工艺经历描图、拍图、研磨配色、彩画、填色、自检、互检、入窑烧制、烧成出窑和成品检验等阶段。从技法来讲,京彩瓷主要以摹仿前人古瓷的装饰手法,以古彩和粉彩技法为主。其中,古彩作品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装饰性强、极具民间艺术风格;粉彩则是在古彩基础上运用国画技法发展而来,颜色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绚丽,画工细腻工整,形象生动逼真。

而经四代名家传承,京彩瓷得以形成一种特别韵味。其仿古意而不拘于形,承古法而不囿于器,釉色饱满亮丽,画工精致大方,呈现出浅浮雕的实体感,拥有皇城气概。

|三起三落|

京彩瓷几十年“坎坷”发展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彩瓷在统一管理下规范发展起来。1973年初,在原来小规模制作的基础上,建起了较大规模的专业生产厂家。

京彩瓷的第四代传承人――北京市陶瓷工艺大师白莉和王立,从十几岁就进厂学习京彩瓷技艺。当时厂子才刚办起来,她们这一干就是几十年,见证了本厂三起三落的发展历程。

据她们介绍,1975年工厂发展规模非常大,分几个车间,仅画瓷人员就有好几百人。上世纪80年代,京彩瓷产销非常红火,那时候基本上走外贸,一个品种走货就要一两百件。后来由于市场疲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京彩瓷的产销便随之下滑。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营活跃,京彩瓷产销量又有所回升,陶瓷、彩绘、仿古画等品种也日趋丰富,工作人员也有几百名,规模大,技术力量强。而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当时市场整体状况不好,而人们对京彩瓷产品的认知度也有限,使其产销量再度下滑,车间进行合并,几百人的规模就缩减为二三十人,而且仅保留了仿古瓷的项目。进入21世纪,工厂进行了重组,领导下大力气发展京彩瓷项目,其产销再度红火起来。而几年以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京彩瓷产销又逐渐面临收缩态势,当时车间仅剩下6位老师傅和一些学员,设计、生产人员总共不到20人。

目前,京彩瓷也和北京民间其他众多工艺品种一样,存在着发展上的种种困境。例如,工作室、创作环境与其大器的工艺、精湛的技术不甚相衬。同时由于京彩瓷技艺环节专业含量高,制作工艺复杂,传承难度也比较大。此外,由于京彩瓷制作技艺专业性强,传承人才的选拔难度大,加之工艺大师逐渐进入老年,新生力量又未跟上,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亟待得到完善的保护与传承。

|多方助力|

京彩瓷再度振兴蓄势待发

京彩瓷这项精湛的百年传统技艺在传承、发展中的困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企业、工艺大师、专家学者、艺术界知名人士等各方力量共同助力,为其发展出谋划策;热爱这项事业的人们纷纷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继承传统、重振市场的工作中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2009年,京彩瓷接连申报区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今年又开始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政府也对这个项目给予了重视和扶持,例如在多种重要的展览、展示中,都力推京彩瓷;其中部分产品,已被获准作为北京市的代表产品赠送给国外友人。

鼎盛陶琦(北京)艺术品有限公司副经理史琴表示,这项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社会的关注,同时企业自身也在全力以赴,调配了全公司最精英的力量,来共同推动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再度振兴。目前公司正在重新装修车间、扩大生产面积,并准备建立大师工作室。同时,还在摸索京彩瓷产业化运作的道路。但现在还需要很多的投入,需要条件的具备与改善。

白莉介绍说,随着知名度的提升,目前京彩瓷的销售局面也在打开,产品质量也越来越好,不但继承了传统技艺的精髓,而且在不断创新。据了解,现在京彩瓷的主打产品粉彩百鹿尊和粉彩九桃天球瓶等,都是被排队订购的,而且大部分是回头客。为了保证拳头产品的稀有性,每年生产数量也是有所限制,例如百鹿尊,每年只生产20件。

不仅仿古瓷是拳头产品,精品瓷也是首屈一指。工艺大师们根据年代特色进行制作,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与韵味,受到各界人士的认可,并且在国家级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中屡获大奖。有精品,有拳头产品,再迎合市场的需要制作一些符合大众收藏取向的产品,同时开发一些日用瓷、礼品瓷、瓷板画产品等等,京彩瓷在生产方面日益丰富,产量也不断提高。

而总结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经验,白莉坦言,关键还是要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同是搞仿古瓷,景德镇的仿古瓷就与京彩瓷的仿古瓷在色彩、工艺等方面有很大不同。总体说来,景德镇仿古瓷比较清秀,但细腻不足,而且缺少宫廷藏品的韵味。而京彩瓷的仿古瓷就比较厚重饱满,有皇家霸气的感觉,这是其他地方无法仿制的。京彩瓷的工笔花鸟、人物,每一个细处往往都要经过繁复的精描细刻。哪怕一件小器皿,都能独放异彩。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