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长沙窑

“右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这是唐代诗人李群玉路过长沙时,看到长沙窑炉火通红,繁忙生产的壮观场面而感慨万分,写下了《石渚》诗,以抒发自己触景生情的情怀。长沙窑位于湖南省望城县石渚湖至铜官镇一带,又名铜官窑。它始于初唐、兴于盛唐、终于五代,窑口绵延300多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民窑。长沙窑瓷器与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是中国较早输往国外的三大陶瓷品种。

图1.青黄釉褐彩花草瓷盘 唐(公元618年—907年),1978年湖南长沙长沙窑窑址出土。

图2.青釉褐彩诗句瓷壶 唐(公元618年—907年),1983年湖南长沙望城出土。壶上题诗“去去关山远,行行胡地深。早知今日苦,多与画师金”。

长沙窑最重要的成就是首创了“釉下彩”和“铜红釉”,它开辟了中国陶瓷的彩瓷时代,突破了当时“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局面,极大地丰富了瓷器装饰艺术,堪称陶瓷史上的里程碑。

长沙窑釉下彩绘亦是世界上最早的釉下彩绘,并从单一的褐彩逐渐发展到褐绿两彩,其题材非常丰富,色彩绚丽,纹饰生动简洁、潇洒飘逸,提高了瓷器的欣赏价值,对唐代以后的的瓷绘艺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除此之外,在瓷上题写诗词、谚语、联句、警语等又是长沙窑的一大创举。唐代以前,瓷器上题字很少,而唐代长沙窑匠师们独具匠心,将自己对社会、生活的各种感受和丰富体验用文字书写在瓷器上,这在当时是其他瓷窑所不能比的,这是长沙窑对中国陶瓷的又一个巨大贡献。长沙窑瓷器上的这些诗句,是用黑釉在陶坯上书写,然后再施釉烧制而成的,其笔法遒劲有力,内容丰富多彩,通俗易懂,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题诗再配以釉下彩绘图案,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效果,延伸了陶瓷装饰艺术所要表达的意境。

在我国历史上最为灿烂繁荣的唐代,长沙窑的匠师们将如此众多、脍炙人口的文字题写在瓷器上,极大地丰富了唐代民间文学的珍贵内容。这是瓷器装饰艺术的一大创新,为以后瓷器上普遍题诗开了先河。同时,也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唐代诗歌与绘画的极好历史教材。

精选阅读

多姿多彩长沙窑


褐彩印花飞蝶纹瓷枕

“器物是文化遗留在它专属时空中的痕迹”。 长沙窑窑址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市所辖的望城县石渚湖附近,唐时称为石渚窑,兴起于约8世纪末,衰落于10世纪初。它融合了南北瓷艺,创新出别具一格的彩瓷,是第一座彩瓷之窑。此外,长沙窑还是第一座将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的瓷窑。唐代酒香盛饮,老幼嗜茶,在文人的推动下,酒、茶之风升华至文化层面,开始与诗书画艺术结合,并物化、定格于长沙窑瓷器……

白釉红绿彩写意纹壶

通体施白色釉,流左侧饰以绿彩,右侧饰以红绿彩,底部露胎。此壶同时呈现红绿彩,十分珍贵。

青釉褐绿点彩纹壶

点彩是西亚民族常用的装饰纹饰,在长沙窑瓷上常见,反映了西亚文化对长沙窑的影响。褐、绿点彩组合纹饰是长沙窑极富创意和成功的装饰手法,色泽明艳,布局大气有致,显示出不同一般的艺术魅力。

青釉褐绿彩双狮镇纸

 镇纸以双狮为造型,双狮卧于一方形底座板上,头部朝向相反,双耳竖立,双眼炯炯有神,颈部均系有一带铃铛的颈圈,全身有刻划的毛发。虽为手工捏制而成,但神态非常逼真。

青釉褐绿条彩纹水注

长沙窑的条彩多以釉下褐绿彩为主,均成垂流状或浸漫状,手法为蘸彩流饰,流纹长短粗细随势,变化无定,有流动的美感,意趣天真自然。 虽然瓷器饰彩并非长沙窑的首创,彩瓷普及之功则推长沙窑。长沙窑首创釉下多彩,不仅有褐彩,也有绿、红、蓝等彩。彩瓷的普及,改变了越窑青瓷、邢窑白瓷为代表的“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架构了青、白、彩瓷鼎立之势,预示了彩瓷时代的到来。

青釉褐彩“岭上平看月”诗文碗

通体施青釉,釉色稍泛黄,碗心釉下褐彩书写“岭上平看月,山头坐囗风。心中一片气,不与女人同”五言诗一首,表达出诗人高标独步的人格理想。

青釉褐绿彩“竹林七贤”诗文瓷罐

青釉褐彩“君生我未生”诗文壶

多棱短流下方以褐彩书“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五言爱情诗一首,是描绘男女因相见恨晚而造成不能相守的遗憾,诗意缠绵悲哀,耐人寻味。

青釉褐彩“仁义礼智信”题记壶

流下褐彩书“仁义礼智信”五字,其最早见于《孟子•告书上》,为儒家提倡的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长沙窑是第一座将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的瓷窑。长沙窑茶酒具上的诗文,绝大部分为《全唐诗》所不见,且有题材多样、形式生动的绘画作品。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数量较多的唐代艺术真迹。长沙窑与书画结合,自此,“瓷有书画而雅,书画以瓷而载”——瓷器艺术化,为瓷器增添了文化及艺术内涵。

青釉模印贴花人物纹壶

两系及流下分别饰以三块模印贴花的人物图案,流下为一女子袒胸披纱,纹褶飘逸流动,站于蒲团之上,扭动身体,婆娑起舞,应是唐代风行于全国的胡腾舞,右边一人吹笛,左边一人执物站立。这些纹饰均与西、南亚文化有关,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青釉模印贴花“张”字纹壶

流及两系下分别贴三块模印褐斑。一块为坐狮,另两块为一串串硕果累累的椰枣图案,椰枣为西亚常见果树,也是长沙窑模印贴花勤于表现的内容之一。狮与椰枣互相映衬,呈现出一幅热带风光下的动物画,西域风格跃然瓷上。有一椰枣正中有一“张”字,当是作坊主的姓。

长沙窑还是唐五代时期最大的出口瓷。由于长沙窑的瓷器在造型和装饰上能适应销往国人民的爱好和需要以及低廉的价格优势,使得它的产品不仅内销,而且远销中亚、西亚、南亚地区,甚至延伸到了非洲地区,出口数量之多,遍布范围之广,远在越窑和邢窑之上。1998年,德国人沃特法在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勿里洞岛外海,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沉船最多的水域,发现了一艘唐代的“黑石号”沉船,船上载有6.7万余件大多保存完好的瓷器、金银器、玻璃等供贸易及贡奉的珍品,仅产自长沙窑的瓷器即达56500件,数量之多,超过各地出土长沙窑瓷的总和,长沙窑出口量之大,可见一斑。

白釉绿彩写意纹壶

器身满布绿色写意纹,交错排列,似山峦重叠。构图活泼,运笔流畅随意。

青釉褐绿彩奔鹿纹壶

多棱短流下一幅褐绿彩奔鹿图跃然画面,色彩浓重,颜色鲜明。一只小鹿双后足奋力后蹬腾于花间,神态可爱憨鲁,形体优美,笔力流畅,画面中似可见因疾奔而带动的花草的飞扬。

青釉褐绿彩凤鸟纹壶

流下腹部用褐、绿彩绘一振翅欲飞的凤鸟,鸟头转尾卷,极具动感。整幅画面构图简洁生动,用笔精准,描绘出了凤鸟“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的优美体态。

青釉褐彩“蓬生麻中”题记壶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一句见于荀子《劝学》篇,借喻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青瓷褐绿彩羊形烛台

此烛台造型奇特,座的下半部如壶,有镂空壶门;上半部为一羊蹲伏于上,背立一烛插,饰褐绿斑彩。以羊造型既增加了美感,同时还有吉祥之意。

绿釉瓜棱形瓷壶

长沙窑的绿釉分深翠与纯绿两种,色调均匀,质感莹润,基本都无任何其它装饰,这种特意保持绿色纯粹性的做法,折射出当时社会在色彩审美上的一种时尚。

黑釉瓜棱形瓷壶

施黑釉不及底,釉色漆黑。黑釉在长沙窑中数量较少但制作颇精,釉色呈色也较纯正。

唐长沙窑瓷器赏析


1983年唐长沙窑遗址出土青釉褐彩诗文注子。 唐长沙窑青釉褐、绿彩鹭鸶纹注子

唐长沙窑青釉模印贴花双鱼纹注子

长沙窑是我国唐代的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而得名。其遗址分布于长沙市西北约25公里处的湘江东岸铜官镇附近的石渚瓦渣坪一带。该窑的主要区域在石渚,瓦渣坪只是石渚的一小块地方,石渚在唐代归长沙管辖,现归望城县管辖,所以长沙窑又有“望城窑”“铜官窑”“瓦渣坪窑”“石渚窑”等称谓。

长沙窑与岳州窑都位于湘江上游沿岸,唐人陆羽在所撰《茶经》中提到岳州窑,并从饮茶的角度把它评为唐代六大青瓷窑的第四位。长沙窑历来被认为不见于唐代文献记载,20世纪90年代,周世荣先生在《全唐诗》中查到一首唐代李群玉所作《石潴》诗,诗文描写了长沙窑的烧瓷情况。诗曰:“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长沙窑遗址发现于1956年。1957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冯先铭、李辉柄先生对其进行过复查。1964年冬至1965年春,湖南省博物馆派人前往调查试掘。1978年1月和11月,长沙市文化局对长沙窑遗址再次进行了调查与试掘。1983年3月至12月,湖南省博物馆与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包括长沙市博物馆)组成长沙窑联合发掘小组,对长沙窑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揭露面积400平方米,出土陶瓷器7211件。1999年11月5日至12月25日,对窑区内的蓝岸嘴一带再次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面积300平方米,出土陶瓷器1691件。考古工作者根据器物类型学、地层迭压关系、墓葬分期、器物上所书文字、文献记载和外销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长沙窑烧瓷兴起于“安史之乱” (755~763年)之际,盛于晚唐(836~907年),衰于五代(907~961年)末期。

综合国内外出土的长沙窑瓷器看,唐代长沙窑瓷器的品种很丰富,大体可分为单色釉瓷、青釉色斑瓷、模印贴花瓷、釉下彩绘瓷、釉下题写文字瓷五大类。其单色釉器以青釉瓷为主,另有酱釉、绿釉、红釉瓷等。青釉色斑瓷器有青釉酱褐色斑、青釉绿斑等。唐代长沙窑瓷器中最具特色的是青釉釉下彩绘瓷,包括青釉褐彩、青釉绿彩、青釉褐绿(红)彩等。而唐代长沙窑瓷匠用褐彩在瓷胎上题写诗文,然后罩以青釉,则开创了诗文与日用器皿有机结合的先河,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由于长沙窑属于民窑,其产品涉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造型繁多,目前已发现数十种器型,较为常见的有壶、碗、罐、洗、盒、瓶、盘、碟、水注、灯、烛台、盂、杯、枕,以及各式儿童玩具等。总的来说,长沙窑瓷器的胎质较粗,根据科学检测,其胎中氧化铁(Fe2O3)含量大于1.5%,致使胎体白度不高。长沙窑瓷匠为了提高瓷器的外观质量,多在胎上施一层白色粘土,俗称“化妆土”,这可从瓷器露胎处明显看出。

1997年8月18日,笔者曾借赴湖南省湘阴县考察新发现隋代龙窑遗址之机,前往长沙窑遗址进行考察。2009年3月,笔者随故宫博物院代表团访问新加坡时,曾前往新加坡圣淘沙虎豹别墅区华颂馆观摩了1998年至1999年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黑石号”沉船上打捞出的部分长沙窑瓷器。下面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人所见所闻,谈谈唐代长沙窑瓷器的主要品种和艺术特色。

单色釉瓷

在施单一色釉的唐代长沙窑瓷器中,以青釉瓷最为多见,另有少量酱釉、蓝釉、绿釉、红釉瓷等。青釉瓷器釉层较薄,釉色青中偏黄,釉面多开细碎片纹,有的胎、釉结合不好,产生剥釉现象。酱釉瓷釉层略厚,釉面亦多开细碎片纹,釉面滋润,呈酱褐色。绿釉瓷釉层亦略厚,釉色绿中略泛蓝,釉面光泽柔和悦目。笔者曾在窑址采集到一块浅碗形的绿釉瓷片,其内壁满施绿釉,外壁施半截绿釉,露胎处刻划符号“×”,系烧窑前在未干的胎体上刻划,瓷片一侧残留半圆形孔,显然这是一块绿釉试片,圆形孔的用途是在烧成过程中用铁钩将试片从窑内钩出以查验其色,这说明唐代长沙窑很重视绿釉瓷的生产。

蓝釉、红釉瓷标本极少见,说明这两个品种是因窑内温度、气氛变化而偶然出现的,不是刻意烧造。科学检测结果表明,青釉和酱釉的主要着色元素是铁,绿釉和红釉的主要着色元素是铜,蓝釉的主要着色元素是钴。

青釉或灰白釉色斑瓷

长沙窑的青釉或灰白釉色斑瓷主要有两种,即青釉酱褐色斑和青釉或灰白釉绿斑。其做法是在器物上先施青釉或灰白釉,然后用毛笔蘸酱褐色釉或绿釉在器物上随意挥洒或点染,烧成后形成彩色斑纹。斑纹有的似山峦起伏,有的似行云流水,有的似彩球悬空,有的似匹练飞舞。图案多带有写意性,观之使人回味无穷。

个别以绿釉挥洒条形纹的器物,纹饰边缘或局部因窑内温度、气氛的微妙变化,绿釉中的二价铜离子被还原为一价铜离子而成红色,遂使整个斑纹红、绿二色相互映衬,清新明丽,妙趣横生。还有个别挥洒绿斑的器物,因绿釉中混入其他着色金属元素,烧成后绿色夹杂蓝、紫、月白等色,绚丽异常,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模印贴花瓷

以往长沙窑遗址出土的这类标本很丰富,笔者在窑址采集的标本中,带模印贴花的亦很多,说明唐代长沙窑瓷器上很盛行模印贴花装饰。其题材以椰枣、椰枣配小鸟最为多见,也有椰枣配蜜蜂者。椰枣枝叶繁茂,果实累累。另有胡人乐舞、婴戏莲、飞鱼、立狮、游龙、双鱼、武士骑马等纹饰,多见于壶嘴和壶系之下。模印贴花的做法是:先将揉好的坯泥压入阴刻有图案的扁平形陶范中印出纹饰,然后用泥浆将印有纹饰的片状坯泥粘贴在坯体上,整个器物施以青釉或酱色釉,然后入窑烧成。有的还在模印贴花部位的青釉上涂洒褐色釉,使纹饰更加突出醒目。

由于椰枣又名“海枣”,产于西亚和北非,胡人乐舞亦是典型的西亚风格,由此可知,这类瓷器主要用于外销,在国内港口扬州、明州(宁波)以及西亚的伊朗、伊拉克等国均出土此类长沙窑瓷器标本,即是证明。

釉下彩绘瓷

从陶瓷发展史来看,长沙窑虽不是釉下彩绘技法的首创者,但却是将这一技法大规模发展的首个瓷窑,长沙窑瓷器也因此在唐代诸瓷窑中独树一帜。它从早期单一的釉下褐彩,逐渐发展成后来的釉下褐、绿彩,釉下褐、蓝彩,使图案的表现力进一步增强。褐彩的着色剂主要为氧化铁(Fe2O3),由于氧化铁在高温下呈色较稳定,不流不散,所以长沙窑工匠往往用单一的褐彩绘画,所绘图案线条清晰流畅。绿彩、蓝彩的着色剂主要为氧化铜(CuO),由于氧化铜在高温下易流散,因此,当褐、绿或褐、蓝彩并用时,就用褐彩勾线,用绿、蓝彩填涂或渲染。长沙窑釉下彩绘中还有一种釉下褐、红彩者,但数量极少,说明当时不是作为一个品种来生产的,而是在烧造釉下褐、绿或褐、蓝彩瓷器时,因窑内温度、气氛偶然变化,将绿彩或蓝彩中的二价铜离子还原成低价亚铜离子所致。

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纹饰很丰富,有花草、花鸟、人物、动物、建筑等,其中以花草类最为多见,其次是花鸟类。鸟类以雀鸟最为多见,其次是雁、长尾鸟、凤凰、鹭鸶、仙鹤等。鸟的姿态各异,有的展翅飞翔,有的跳跃于草丛间,有的独立栖息,但均羽翼丰满,神态生动,显示出长沙窑工匠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娴熟的绘画技巧。

题写字、词、单句、诗文瓷

据研究长沙窑瓷器的专家们统计,历年长沙窑遗址出土的带题诗的器物共190多件,不重复的诗文共60多首。每首诗一般只在一件器物上出现,部分诗文在两件、三件多至十几件器物上出现。题诗多为五言绝句,极少数为六言或七言绝句。其位置绝大多数在壶嘴下方的腹部,个别题写在枕面或碟内。在格式上,多为竖写一句一行,也有少数一行未尽而另起一行者。诗文大多内容完整,文字容易辨认,少数因器物残损致使内容不完整,有些诗文中的个别文字因笔画不规范而较难辨认,也有些多次出现的诗文在字词或语句上略有出入。有的诗中还出现错别字,这些错别字一般都是音同字错,如“苦辛”的“辛”写成“新”,“前程”的“程”写成“逞”等。

绝大多数题诗的器物上不再有其他纹饰,个别的则将诗文与绘画相结合。目前已发现有10首诗歌在《全唐诗》中能找到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语句,作者有韦承庆、张氲、高适、刘长卿、贾岛、白居易等,可以认为是当时文人的创作。其他均出自民间。其内容有的抒发离愁别绪,有的感叹世态炎凉,有的表现男女爱情,有的反映商贾活动,有的宣传伦理道德,有的表现饮酒作乐或规劝戒酒,有的描写边塞征战。另有应酬诗、写景诗、文字游戏诗等,反映了当时生活的方方面面。

笔者曾在长沙窑遗址采集到两件题诗壶残器,诗文已不完整,经与1983年长沙窑遗址出土完整器核对后可知,一件题写的五言诗应为:“孤竹生南岭,安根本自危。每蒙东日照,常被北风吹。”其内容是感慨世态炎凉。题此诗的完整壶只见于1983年窑址出土的一件。另一件壶上题写的五言诗应为:“男儿大丈夫,何用本乡居。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无?”题此诗的完整壶见于1983年窑址出土的3件。

由上述可知,唐代长沙窑是一个产瓷品种很丰富的瓷窑。在唐代瓷窑当中,若论烧造品种之丰富,除了长沙窑,就是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的耀州窑。但唐代长沙窑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方面,如大量烧造釉下彩绘瓷、大量用诗歌装饰、大量使用模印贴花装饰等。

唐代长沙窑瓷器除了内销以外,还大量外销,在朝鲜、日本、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巴基斯坦、阿曼、伊朗、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均曾出土过唐代长沙窑瓷器。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彭加山岛附近的一个名曰“勿里洞岛”的周围海域,发现一艘保存完好的沉船,被命名为“黑石号”,经考证这是一艘唐代的商船来自中东,因触礁而沉没。后来打捞时在船上发现大量长沙窑、越窑、邢窑瓷器,在打捞出水的6万多件瓷器中,长沙窑瓷器占了5万多件。由此可见,唐代长沙窑瓷器销往西亚阿拉伯地区的规模超过同时代其他任何瓷窑。近些年,唐代长沙窑瓷器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因为它对于研究唐代市井文学、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湖南长沙市铜官镇——长沙窑址


在今湖南长沙市铜官镇,又名铜官窑。以烧制青瓷为主,兼烧少量的白釉、褐釉、酱釉、绿釉和蓝釉等,是唐代南方的重要青瓷窑。

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 1)胎呈灰白或青灰色,少量黄褐和微带红色,后者往往再敷一层化妆土。胎体较疏松。(2)釉色多种,以青釉为主,青釉青中带黄色者为多。釉面均有细小纹片。(3)产品以盘、碗、碟、杯、壶、瓶、灯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还有猪、羊、马、狮、青蛙等玩具。器物造型前期丰满端庄,线条圆润柔和;后期趋于秀丽。以壶为例,前期腹体圆浑,短颈,卷唇或唇外折,多棱短流,单曲柄,条形横系竖系。后期多为瓜棱腹,喇叭口,细长颈,圆管长流,双曲柄,模制印花耳系。(4)装饰技法有釉下、釉中彩绘及印花、贴花、彩色斑点等。釉下、釉中彩绘初期形式是单一的褐彩,绘以简单草率的花草纹,以后逐步演进到褐、绿两种彩色,一种是以笔直接绘画纹饰,另一种是在胎上先刻划纹饰轮廓,然后在刻线上填绘褐绿彩。以彩色斑点作装饰较普遍,始饰以大圆斑四组,渐变为小斑点组成的纹饰,大圆斑有褐色、褐绿色两种,小斑点则多数为褐绿或褐蓝相间的纹饰。贴花多装饰在壶、罐腹部,题材有人物、鸟兽、双鱼、葡萄和圆景等,在纹饰上多施以酱釉圆斑。晚唐出现印花装饰工艺,主要见于盘、碗、碟的器内,纹饰以花卉居多,较简练。此外,以诗和商品宣传文字为题材的装饰也多见。(5)碗、盘、碟一类器物采用叠烧,器心与器底均无釉露胎,很少使用支具垫烧,故烧成后一般都不存在痕迹,仅个别喷心发现3枚支钉痕,其中一部产品在露胎部分加彩遮盖美化。

此外,盘心有作方块状露胎的。盒类器物平底外凸,口沿及底无釉露胎。罐类器物则平底内凹,一般器外底中心有釉,中心以外无釉露胎。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瓷器欣赏


釉下彩饰

壶类

长沙窑褐斑贴花执壶

长沙窑黄褐斑贴花执壶

长沙窑酱釉执壶

长沙窑酱釉提梁壶

长沙窑铜红彩斑壶

长沙窑褐绿彩条纹执壶

长沙窑褐绿彩斑执壶

长沙窑褐绿彩饰葫芦形执壶

长沙窑褐绿彩饰执壶

长沙窑録彩竹节柄柱子

长沙窑録彩竹节柄柱子

烛台类

长沙窑绿彩贴塑镂空烛台

长沙窑褐绿彩狮子形烛台

长沙窑褐绿彩瑞兽形烛台

长沙窑褐绿彩摩羯形烛台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瓷器欣赏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县铜官镇一带,又名铜官窑,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创烧年代可上溯到初唐,晚唐时期达到鼎盛,五代末期由于洪水泛滥而衰落,烧造时间持续300多年。

长沙窑对中国陶瓷史最大的贡献,是创烧了高温釉下彩瓷,以丰富的彩绘技法、绚丽的窑变工艺,分别开启了磁州窑瓷绘艺术与钧窑窑变艺术的先河。

唐代长沙铜官窑的产品,在唐代商业都会扬州和对外贸易港口明州(今宁波),以及江淮流域的唐代遗址和墓葬中,陆续出土了一些代表性器物;在朝鲜、日本、印尼、伊朗、埃及也都有发现。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海域发现了一艘唐代沉船“黑石号”,打捞出各种文物67000多件。其中98%是中国陶瓷,长沙窑瓷器约56500件,器型以碗盘为主,其次为执壶。这些新发现的长沙窑制品大大丰富了长沙窑瓷器的内涵和艺术成就,也为确立长沙窑外销瓷器中心窑场地位提供了有力证据。从近几十年的出土情况来看,长沙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有必要重新认识。

长沙窑常见器型有壶、瓶、杯、盘、碗、灯和动物塑件等玩具;装饰技法主要为釉下彩绘和釉下彩饰,还有模塑贴花、印花、刻花、堆花等装饰形式;绘画题材有人物、山水、云气、花草、鸟兽等,还有大量的书法作品。

长沙企业家吴越坚先生,多年来收藏了种类丰富、品级很高的长沙窑瓷器,藏品几乎涵盖了长沙窑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很多精品代表着唐代长沙窑的最高水平,充分展示了唐代彩瓷迷人的艺术魅力。

本博从装饰技法的角度,以吴越坚先生的藏品为主,间以上海世华艺术馆、浙东越窑博物馆的藏品,按釉下彩饰、釉下彩绘、诗文器、青釉器四部分。

长沙窑褐绿彩犀牛形烛台

长沙窑褐绿彩天鹅形烛台

长沙窑绿彩瑞兽形烛台

罐类

长沙窑褐绿彩罐

长沙窑褐绿彩盂

碗盘类

长沙窑褐绿彩海棠形碗

长沙窑褐绿彩花口碗

长沙窑绿彩花口碗

枕头类

长沙窑褐彩兽形枕

其他

长沙窑彩绘小动物

长沙窑褐绿彩小象

长沙窑褐绿彩小兽

长沙窑褐绿彩虎头箕形砚

二、釉下彩绘

壶类

长沙窑釉下彩绘人物执壶(上海世华艺术馆藏品)

长沙窑釉下彩绘摩羯纹执壶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瓷器欣赏

长沙窑釉下彩绘卷草纹瓜棱执壶

长沙窑釉下彩绘太阳纹瓜棱执壶

长沙窑釉下彩绘花草纹瓜棱执壶

长沙窑釉下彩绘凤衔树叶纹执壶

长沙窑釉下彩绘折枝花纹执壶

长沙窑釉下彩绘云气纹执壶

长沙窑釉下彩绘花鸟纹执壶(铜红彩)

枕类

长沙窑釉下彩绘花鸟纹枕

长沙窑釉下彩绘折枝花纹枕

长沙窑釉下彩绘联珠纹枕

长沙窑釉下彩绘几何纹枕

碗盘类

碗盘内底,多以折枝花、云气纹为主,也有一些抽象图案,极具装饰性。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瓷器欣赏

碗盘内底,多以折枝花、云气纹为主,也有一些抽象图案,极具装饰性。

罐类

长沙窑釉下彩绘联珠纹双系罐

其他类

长沙窑釉下彩绘花叶纹小动物(浙东越窑博物馆)

三、釉下彩绘文字器皿

长沙窑釉下彩绘诗文执壶(上海世华艺术馆)

长沙窑釉下彩绘文字执壶(易字)

长沙窑釉下彩绘草书诗文执壶(李效伟先生收藏)

长沙窑釉下彩绘诗文盘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瓷器欣赏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