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陶瓷村手艺的衰落原因及崛起之道

贺州陶瓷村手艺的衰落原因及崛起之道

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黄田镇卢屋村是一个“陶瓷村”,制作手工陶瓷已有几百年历史。曾经,这里陶瓷作坊林立,所产的陶瓷排水管、弯管、烟囱、水缸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一带,后来由于历史原因,这个产业消失了近20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里的手工陶瓷业又兴旺起来。如今,面对现代陶瓷产业的竞争及塑料等替代品的双重压力,手工作坊面临被淘汰的危机。这门古老的手艺将何去何从?

曾经的辉煌不再

一间简陋的工棚、几堆瓷泥、几样简单的工具、一排黑黝黝的瓷窑,构成了卢师傅的手工制陶作坊。作坊主人、年近六旬的卢师傅告诉记者,自从分田到户后,他就在家附近的地方搭起棚子,开始了手工陶瓷制作。当时,村里像这样的作坊有几十家。

传统的手工陶瓷,生产一件产品,必须经过踩泥、沤泥、压泥、脱胚、晾胚、上釉、装窑、烧窑、出窑等一系列工序,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如果遇上雨季,瓷胚晾不干的话,一个半月都出不来产品。除了踩泥需借助水牛外,其他的全都是纯手工操作。卢师傅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学这门手艺,嫌这活太累太脏――“踩泥两腿浆,脱胚两手泥,烧窑满脸黑”,而且挣钱少。“拿排水管来说,上世纪80年代初,一支管卖2元钱,可以买到一斤多猪肉。而现在猪肉已涨到30元一公斤了,同样的管才卖5元钱。”卢师傅无奈地说,“制作一支管的成本加起来将近3元钱,我和老伴每年辛辛苦苦,才挣两万元左右,而我的孩子去村里的大陶瓷厂打工,每人月收入有两三千元。”

过去,卢屋村曾经家家有陶瓷作坊,每天客商云集,以致村口都形成了自发的集市。但那远去的辉煌,恐怕只作为记忆存在老年人的脑海里了。

现代陶瓷企业挤占手工作坊生存空间

据村委主任刘振优介绍,卢原文来源于华夏陶瓷网屋村除手工陶瓷作坊外,还拥有10多家具备一定规模的陶瓷生产厂家,生产日用、卫生、园林、建筑等瓷器8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湖南、广东、河南、福建、云南等地,并出口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年产值近亿元,利税近1000万元。3000多当地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月均收入2000元左右。与红红火火的现代陶瓷厂相比,传统的手工陶瓷作坊生产出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质地粗糙,加上生产成本上升,利润很低,生存空间已是越来越小。

距离卢师傅的作坊不到300米,是新村新鹏陶瓷厂。记者看到,该厂的现代化厂房里,是用天然气烧制的全自动瓷窑,这边把瓷胚放进去,从那头出来的就是陶瓷产品了。为了投资这条生产线,老板花了200多万元。那些沿袭“牛踩人捏柴火烧”传统工艺的手工陶瓷作坊,如何与这些现代化的陶瓷生产厂家抗衡?

手工陶瓷出路在何方

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利润空间不断缩小、手艺传承后继无人,黄田镇手工陶瓷产业是否已到了寿终正寝的地步?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么,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就显得越发重要。”平桂管理区党工委书记韦升安说,手工陶瓷只有像生产艺术品那样“精耕细作”,才是出路。他认为,手工或半手工的生产方式完全适合我国劳动力丰富、资本投入少,同时又能生产个性化强、文化含量高的陶瓷艺术类文化产品。这种生产方式,特别适用于缺乏资金但不缺乏智力的微小企业。转于陶瓷商务信息网。如今,平桂管理区有意将黄田镇的手工陶瓷行业进行保护性地开发、升级,配合贺州姑婆山、十八水、贺州温泉、玉石林等景区的旅游产品开发,向高档化、工艺化的手工陶瓷转变。陶瓷行业可以利用这次产业升级的好时机,调整思路,从强调量的生产,到强调质的转变。或许,这就是黄田镇手工陶瓷产业的明天。

扩展阅读

工薪族的陶瓷收藏之道


在当下收藏热的情况下,许多工薪阶层望藏兴叹。那么,工薪族怎样进入陶瓷收藏领域呢?笔者有三条陶瓷收藏之道,仅供参考。

其一,非亿万富翁者,如今痴迷收藏明清官窑彩瓷,经常会遇到“红灯”,即经常会吃进赝品。聪慧者应紧急刹车,转而收藏历代民窑精品,你的陶瓷收藏之路才有可能走下去。

其二,工薪族收藏者应该量力而行收藏价廉物美的历代高古陶瓷器或明清民窑精品,这是古陶瓷收藏正统又宽广的绿灯通行大道。官窑器历来都是王公贵族赏玩的,民窑器历来都是平民百姓使用的,每个人的社会身份不能错位,除非你是一夜发横财的暴发户,想把自己包装成“伪贵族”。

其三,历来收藏赏玩古玩者,忌玩新器。但当代已进入古玩今玩交叉收藏赏玩时代,与时俱进,说明社会的开放与进步。但收藏赏玩名人名瓷,仅凭个人兴趣爱好赏玩可行,仅作为短线投资品快进快出也可以操作。但如想作为长期收藏,期待升值的收藏品,犹如开车遇到黄灯,转而瞬间会跳出红灯,一般较危险。因为当代名人名瓷的价格多为炒家人为炒高价格,根基不稳定,没经过历史的检验、岁月的沉淀,其价格大多虚高泡沫。

瓷板画的崛起


如今清末民国瓷器大热,“珠山八友”瓷板画之市价甚至堪比清末官窑,动辄十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而且市场仿品充斥,价格仅以千元计。连民国小名家瓷板画也因成本低、销路好而被卷入仿品市场。在此告诫普通收藏者,不要对捡漏仍心存侥幸,特别是谨慎对待自己的第一件藏品,以免收藏标准被扭曲。

在历史上,瓷板画的艺术地位几度起落,到清中后期,业界发现元黄公望的浅绛白工艺适合瓷板画的表达,因此出现了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代表的“新派艺术瓷器”,后来这种“新派艺术瓷器”被称为“浅绛彩瓷器”。2008年10月,程门的浅绛彩瓷板(43×32cm)、金品卿的浅绛彩花鸟瓷板(39×27cm)、王少维的浅绛彩山水瓷板(32×43cm)三件一起拍出50.6万元的高价。

在新派艺术瓷器出现之后,瓷板画数量大增,艺术性也随之大大提高。清中后期,一批书画功底深厚的书画家介入了瓷器行列,成为时至今日仍大名鼎鼎的“珠山八友”。

近几年,“珠山八友”的作品价格甚至比清末的官窑价格还要高,有市场人士认为,原因之一是“珠山八友”以群体出现,名气容易打造;也有人认为,与收藏者将眼光转移到瓷板画有关。

以广东地区为例,以前大多数家庭不喜欢在墙上打洞,不接受瓷板画,但是随着装饰手段的提高以及南方天气潮湿带来的书画保管难题,有的收藏者转而开始接受瓷板画,作为家中装饰挂赏之用。

目前新瓷板画的价位都已是水涨船高,旧时名家之作更不可能以数千元甚至一两万元买得,因此不要对捡漏心存侥幸。另外对于初涉瓷板画收藏的藏友来说,可以先从当代名家名作的收集入手,一是因为当代名家中有很多人是“珠山八友”的后代传人,他们的作品既继承了先人的遗韵,又有着现代的创新,极为富有艺术品味。二是当代中青年名家的作品价位不是很高,拥有极大的升值空间。三是可从当代名家名作的收藏开始学习瓷画的鉴赏与辨伪,待到羽翼丰盈之日,自然可以辨别旧时名家之作,理性投资收藏。

陶瓷文化鉴赏-扒村窑


金、元时期瓷窑。窑址在禹县扒村,1950年发现,属磁州窑系。烧制器物有折沿盆、碗、盘、盖罐、瓶、盒、缸、枕。受磁州窑影响,装饰品种有白地黑花、黄地黑花、白釉、白釉划花、黑釉、黄釉、红绿彩、三彩,此外还烧制钧釉、青釉器物。其中以白地黑花最具代表性。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折沿大盆,白地洁白、黑彩浓黑,黑白对比强烈。盆共有5组纹饰:折沿上画朵花,缠枝叶纹如松针一般,此为扒村常用的笔法;盆内壁为肥硕的莲花瓣;盆里心绘3组纹饰,主题为3朵盛开的莲花,外围是4组卷枝纹,花间隔以莲叶,并衬以水波、浮萍,中心点缀一朵团花。一般产品以碗为主,碗中心画一枝花叶或书“张”、“秦”、“记”、“花”、“将”等字,多采用叠烧,碗里心及足部留有3或5组砂粒支烧痕。白釉划花与磁州窑同类装饰相似,唯支烧痕略有不同,磁州窑为长条形,扒村窑则为不规则形。黑釉器物有盘、碗、缸等,以金、元时期常见的阴刻线改装饰。在窑址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素烧坯,是三彩的半成品。值得注意的是,标本中有黄地黑花虎形枕,可见在传世的此类枕中当有扒村窑的产品。(见图378)

国窑崛起的淄博现代陶瓷文化


古代,为皇宫烧造瓷器的产地称为“官窑”,淄博与此无缘。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淄博陶瓷行业刻意创新,迅速提高制瓷水平,烧造出大量的国家接待用瓷、国家领导人用瓷、国家礼品瓷,被誉为“当代国窑”。

上世纪50年代,淄博在完成了对私有企业的改造后,又新建了一批陶瓷企业,陶瓷生产由作坊式变为工业化。60年代,研发出全国第一条日用陶瓷隧道窑、双刀成型机、链式烘干机、缸类产品成型机,引发了一场陶瓷生产工艺的革命。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为国窑崛起奠定了基础。

陶瓷新材质层出不穷,使国窑崛起成为现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淄博陶瓷行业以高涨的创新热情研制高档日用细瓷。一场“滑石瓷”会战,创出了3种高档名瓷:乳白瓷获比利时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金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鲁青瓷获第34届慕尼黑国际博览会金质奖,象牙黄瓷获全国新产品评比第一名。高石英瓷的诞生打破了“石英含量高能不能成瓷”的定论,一推出就被选进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之后,又研发出鲁光瓷、合成骨瓷、华青瓷等高档瓷种。其中,合成瓷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是目前为止我国陶瓷界创造发明的最高奖项。淄博陶瓷业令人刮目相看。著名诗人赵朴出赋诗,“光华朗润鲁青瓷,疑有仙人捧玉卮,雪沫乳花浮午盏,静参禅味吃茶时”。

上世纪70年代起,淄博陶瓷源源不断地进入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钓鱼台国宾馆重新开发宫廷宴,淄博的“中华龙”国宴用瓷应运而生。产品器型丰满,浑厚、端庄,图案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与高石英瓷、釉中彩、多次烧成等新技术结合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国粹。2007年10月,淄博的山东硅苑科技承接了为新当选的十七大政治局领导人制作高石英瓷专用盖杯的任务,这已是连续为三届中央领导人制作盖杯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淄博泰山瓷业为奥运场馆制作了13万件高档日用细瓷,山东硅苑科技向北京奥组委提供了4000套高档礼品瓷。这些都代表了我国的制瓷水平。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