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走科技创新之路,为生活增添美好

走组词 陶瓷行业

2022-03-15

陶瓷走科技创新之路,为生活增添美好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使得古老文明和现代科技在这片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完美交融,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智慧和创意的结晶熠熠生辉。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从高碳经济到低碳经济,随着经济发展层次的不断提升,如何让城市更适宜人居的命题变得越来越不可回避,风口浪尖的陶瓷行业,已经开始倡导走向低碳之路。上海世博会以国内展馆为例,在几个陶瓷产业大省中,世博会礼品陶瓷元素皆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无论是作为精妙绝伦的陶瓷工艺品,还是兼具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的陶瓷装饰品,都为人们构筑“诗意的栖居”营造一种优雅和谐的氛围。同时,2010世博纪念礼品中,世博会外国展馆陶瓷技术的密集展示,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学习交流的难得机会。在意大利馆,采用了全新抗菌瓷砖地面,可以把空气污染度降低到70%;日本馆,把陶瓷做成大型3D电影播放屏幕,效果极其震撼。国外展馆强烈表明了:陶瓷已经不能在装饰品层次上原地踏步,陶瓷即将迎来与先进科技更为紧密的融合。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主办方宣称本届世博会“将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也希望我们可以在这出思想的盛宴里、现代科技的前沿阵地中不断学习、领悟,然后赶追,以科技更新陶瓷,以陶瓷更新生活。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陶瓷知识分享:“克拉克瓷”兴衰之路:名扬海外而国内罕见


“克拉克瓷”兴衰之路:名扬海外而国内罕见

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从“南澳Ⅰ号”沉船中打捞上来的青花瓷,经过专家鉴定,这些瓷器中包括数百年来在海外备受推崇的“克拉克瓷”。“克拉克瓷”的称谓并非源自中国,而克拉克瓷的身世曾一度成为考古界探索之谜。那么这种瓷器的产地究竟是哪里?

中国瓷器改洋名儿

公元17世纪,葡萄牙克拉克港的两艘商船被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截获,船内所载是先后从中国贩来的大宗商品(主要是明万历年间生产的瓷器)。这批瓷器被运往荷兰的米德尔堡和阿姆斯特丹拍卖,并在欧洲引起轰动,法王亨利四世、英王詹姆斯一世也争相购买。由于这批中国瓷器是从葡萄牙克拉克港的商船上截获的,没有人能够说出它们的产地和准确称谓,在荷兰又是首次亮相,所以被称为“克拉克瓷”。

其实早在16世纪,“克拉克瓷”就已经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皇室中使用。不过,荷兰的这两场拍卖使它走红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克拉克瓷”一度是欧洲人、阿拉伯人、非洲人以及东南亚各国皇室与平民所钟爱的珍宝,是身份的象征。贩卖“克拉克瓷”带来的丰厚利润,更坚定了东印度公司展开中国瓷器贸易的决心。此后,瓷器贸易一直延续到清雍正、乾隆年间。据史料记载,17世纪的80年间,该公司从中国运出的“克拉克瓷”达到1600万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阿姆斯特丹举行题为“晚到了400年的中国瓷器来了”的大型拍卖会,拍卖品均是从16世纪至17世纪沉船中打捞出来的中国瓷器,其中不乏被称为“克拉克瓷”的青花瓷器。“克拉克瓷”再度引起世人瞩目。令人费解的是,这种盛产于中国的瓷器在国内却罕有收藏者。“克拉克瓷”的产地到底在哪里,400年来争论不休,直到21世纪,这个谜团才得以揭开。

目前,已考证生产“克拉克瓷”的窑口有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福建漳州平和五寨、南胜窑等100多个窑址。做工精细者为景德镇窑口出品,销量最大者为漳州、德化窑口出品。

“克拉克瓷”的兴衰之路

没有制瓷传统的漳州平和县为什么能够在明清时期成为重要的外销瓷器生产基地?据《平和县志》记载,1513年,平和芦溪等处,农民起义声势浩大,时任地方军事长官的王阳明率部平定农民起义后,为安定地方,选留随军兵众,在各新建置的县治衙门充当杂役或管理庙宇等,与当地百姓共建平和。王阳明所部多来自江西,其中不乏陶瓷方面的能工巧匠。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至崇祯六年(1633年),共有13位江西籍人士主政平和。时值明代著名的海外交通贸易中心——漳州月港海上贸易十分繁荣,瓷器又是对外出口的大宗商品,为造福百姓、获取厚利,这些主政知县赋予瓷业优惠的税收政策,组织民间生产烧制。从漳州平和采集到的瓷器标本看,尽管其胎釉有别于其他窑口,但其模印或刻划技法、构图与景德镇窑产品如出一辙,这也是其有时被混淆为景德镇瓷的原因。

以平和南胜、五寨窑址为代表的数以百计的民窑,地处九龙江支流上游,临溪依山而建,从平和花山溪顺流而下,可直达漳州月港。从南胜、五寨至月港,仅需一天航程。尤其是明正德以后,月港的海外贸易远远超过周边港口。明万历年间,月港的对外进出口发展到最高峰。而此时,漳州平和生产的瓷器也源源不断地从月港远销至世界各国。清朝初年,由于清政府实行“海禁”,月港衰落了,平和制瓷业也因销路受阻而衰败,“克拉克瓷”随之在海外销声匿迹。

名扬海外的瓷器 为何国内罕见

为什么“克拉克瓷”在国内罕见收藏呢?“克拉克瓷”均为薄胎,特点是折沿、开光、锦地纹,盘底多为简笔变形人物、动物、花鸟。器底多有粘沙、塌底现象。与明末清初同时期的景德镇瓷器相比总体不够精致。

“克拉克瓷”瓷盘薄、易碎、不耐用。对于把瓷器作为主要日常器具使用的中国百姓来说不够实用,所以在国内并没有很好的销路。而对于欧洲人来说,这些瓷器更多被当做摆设,对于耐用程度则不计较。

从目前发现的“克拉克瓷”上,我们能够看到郁金香、骑士、城堡等异域风格图案,由此可判断它们是针对国际市场生产的。这也是专家推测“克拉克瓷”在国内极为少见的原因之一。

本报记者 乔 欣

陶瓷浅析:国家文物局:重磅展览呈现70年我国流失文物回归之路


国家文物局:重磅展览呈现70年我国流失文物回归之路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公众熟悉的《伯远帖》、《中秋帖》、圆明园兽首、秦公晋侯青铜器等回归文物将悉数亮相。

“这是我国首次对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成就进行全景式展览,从展览的规模、文物价值、呈现内容等方面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罗静表示,展览将于9月17日开幕。国家文物局回溯70年文物回归历程,对我国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最终确定了25个经典案例,选出了来自18家文博单位的600余件回归文物参展。

据悉,作为今年最新的追索返还工作成果和近年来整体价值最高的回归文物,近日从日本归来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将在此次展览上得以重点呈现,为广大社会公众献上回归后的“首秀”。

陶瓷知识分享:景德镇陶瓷技术创新——“釉上珍珠彩”的装饰方法


景德镇陶瓷技术创新——“釉上珍珠彩”的装饰方法

景德镇近年的重要陶瓷技术创新,莫过于是“釉上珍珠彩”。这一装饰方法填补了景德镇陶瓷釉上装饰的一项空白。珍珠彩既有西方水彩画的视觉效果,又有中国画的笔墨意蕴。珍珠彩不是珍珠釉珍珠彩不是珍珠釉,两者有根本的不同。珍珠釉于1986年由江西省陶瓷研究所的色釉研制人员首创,是高温颜色釉中的新品种,主要原料是高白釉和高白泥的混合物,采用色基元素硒、铅等和金属化合物钙、铁等进行变色和着色,有红、绿、蓝、黄、灰等多种颜色。2010世博会礼品中,此项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新产品层出不穷。制作过程中,先在陶坯面上涂一层厚度为1~3mm的高温釉,然后将其他彩色高温釉用喷、掸或涂的方法散到其表面,在1300~1350℃下烧制而成。吹上去的釉料浮于表面,降低光因直接反射而产生的刺眼光点,在瓷器表面产生亚光效果。珍珠釉色彩优雅,不同于传统的平面颜色釉,具有素静、颗粒凸起的效果。“釉上珍珠彩”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首创。早期的“珍珠彩”,呈亚光效果与“珍珠釉”相似,后来经过3年的技术改进,才研发成功,“釉上珍珠彩”才表现出目前看到的晶泽高亮的特色。其特点是彩料直接渗透于陶瓷里,结晶效果非常明显,结晶体密布于整个作品。与普通的釉上彩陶瓷相比,由于釉上珍珠彩的晶体已完全密布于整个作品,因此其色泽、图案保存的时间要长很多。釉上珍珠彩产生的色泽美和肌理美,非常适合用于江南烟雨迷离的自然风光。由于兼具东、西方艺术的特色,又充满了时代气息,拥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赖德全大师曾携带50多件珍珠彩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引起轰动,所有作品被抢购一空。自2000年以来,在连续举行的三届中国工会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他的珍珠彩陶瓷艺术作品《乡村叠翠》、《乡情》、《乡村金秋》均获金奖。上海世博会期间,世博礼品专卖区域也有此类瓷器的销售,感兴趣的陶瓷爱好者不妨去寻找购买。另外不少世博礼品专卖网也在销售中。

2021年暑假生活趣事文章精选一篇


暑假的趣事有许许多多,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但令我觉得最有趣的是:我学会了蛙泳。

夏日像一个大火球在肆意地炙烤着大地,每当这时,我在游泳池里看见了许多哥哥姐姐在水里凉快地嬉戏,一会儿像潜水艇驶入了水中,一会儿像青蛙似的浮在水面,让我十分羡慕,于是我赶紧向妈妈拜师学蛙泳,妈妈欣然答应了。

来到游泳馆,我迫不及待地换好泳衣服,这时看到妈妈如同一条美人鱼般轻快地游着,我便一个“邯郸学步”式地跳入水中,正准备如痴如狂地玩个痛快,却猝不及防地被泳池中的水深深地呛了一口,难受得鼻涕、眼泪全冒了出来,吓得我这个“旱鸭子”手足无措地抓着池墙边的扶手,迟迟不敢下潜。这时妈妈游过来,笑着对我说道:“你很勇敢,但万事开头难,现在妈妈教你蛙泳的第一步,先练一练憋气,这也是学习游泳最关键的一步。”于是,我戴上泳镜,捏住鼻子,咬着牙,把脸放入水中,潜在水里开始数着:1,2,3,4,5……刚数到8就有点憋不住了,我心里暗自鼓劲着:“加油,坚持住”,经过这样反复地自我鼓励并与数时较劲,最后终于找到了窍门,我依法练了十几次,悟出了其中原理,只要一憋气敞开身手平躺在水里配合着划水动作身体就不会失衡下沉,于是我水上漂的基本功有了点模样,但刚开始的时候,我掌握的漂式动作要领尚未能达到随心所欲,漂到了水池的一半距离时,我发现身子如同被磁铁定住了,无法向前游动,而且往下沉。这时妈妈看出了我的问题,游到我身边给我讲解了进一步的游泳要领:“蛙泳要注意呼吸,手脚配合是关键。”妈妈说完了话,就把我拉到了池岸上,让我先练习好蛙泳腿;于是我依葫芦画瓢似的重复着内收、外翻、蹬腿、夹腿一系列枯燥无味的动作后,终于心领神会熟而生巧了。再次到了水中妈妈放开手后,我如同一只小青蛙一样,双手向两边一滑儿,脚使劲一蹬,我竟然一下游出了一大截,虽然有点滑稽:但我还是满意的!

接下来的几天,我继续坚持跟妈妈学习“蛙泳手”和抬头换气,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终于可以像小青蛙一样在水里游刃有余,还可以在水里做任何的动作。我从妈妈这里正式“毕业”了,妈妈也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这个暑假,我这个“旱鸭子”终于变成“小青蛙”,不仅学会了蛙泳,体验了游泳的无穷乐趣,还懂得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

陶瓷浅析:釉——陶瓷的变色外衣


釉——陶瓷的变色外衣

釉,陶瓷的外衣,是对陶瓷胎体的装饰和保护,也能提高陶瓷的性能。历史上人们对釉的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胎体,例如宋代五大名窑,除了定瓷胎体洁白质坚之外,其它如钧、汝、官、哥四窑和龙泉窑等均更重釉色,而有时人们也不太严格要求胎质。世人对中国古代陶瓷釉的成就有说不尽的赞美。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釉的成果之一便是本文说的异光变色釉。

釉的颜色会随着不同光源的变化而变化,这不是很奇妙吗?这种奇异的釉在2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是浙江陶瓷专家叶宏明的发明,由萧山瓷厂和绍兴瓷厂制作成功。当时外国财团要出丰厚的代价购买其配方,他不卖,把技术留给国内。不久,唐山和景德镇以及多个产区也都制作成功这种变色釉瓷器,并风光地出现在国内外一些展会上。

在一次展会上,人们惊奇地看到一尊菩萨瓷像的衣衫在不同光源下会变颜色。在阳光和白天自然光下呈现浅紫色或紫中泛红;而在白炽灯下,衣衫却变成粉红色或大红色;在日光灯下又呈现天青色或泛紫的青色;在高压汞灯下的变色更加奇幻,开灯后的不同时段会激发出三种不同的强烈色光。第一分钟由紫变红,第二分钟渐成黄绿色和鸭蛋青色,第三分钟由黄绿色变成蓝绿色,随后即为美丽稳定的蓝绿色;而在高压钠灯下则呈现深橙红色;在称作小太阳的钪钠灯下会变成美丽的深蓝色。据报道,1985年秋,北京举办的国际稀土及其应用博览会上,展出景德镇一尊36寸高的变色釉瓷雕女神,那神奇迷人的色彩,使展厅为之轰动,外商竟相重金订购。

唐山陶瓷研究所的变色釉,因与瓷质结合相得益彰,效果尤佳,成为变色釉产品中的佼佼者。至于它为什么魔术般的变色呢?这还要先从稀土元素的利用谈起。

我国被称作稀土大国,稀土资源是世界上储量最多的,稀土品种也最为丰富,对稀土已有不少研究和应用。由于稀土元素具有特殊的原子结构,尤其它的外层电子层中,有一层未充满电子的4f电子层,这个不饱和电子层的跃迁产生多种多样的电子能极,可以吸收或发射从紫外光、可见光到红外光区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对光辐射吸收具有特殊的选择性,因此有可能利用稀土作为玻璃或陶瓷釉料很好的物理脱色剂或着色剂。它不但能产生丰富多彩的各种色调,某些稀土元素还能显示出多色效应,可用以制作陶瓷变色釉。

制作变色釉通常是以镧、铈、镨、钕、钐、铕、铽、钬等中的混合稀土氧化物,经过工艺处理、精制以后掺入高级细瓷的基础釉中。这种釉料在烧成中经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产生一种新的固溶体。由于稀土元素性质有相似之处,且难以提纯,往往富集两种以上元素,所以变色釉对于光干涉产生的效应在色彩纯度上也是会有差异的。据技术人员介绍,稀土材料无须过分提纯,且在基础釉中加入千分之三为宜。

但是当我们有了变色釉瓷之后,并不能如意地配以各种光源去欣赏它的奇幻。然而我们不乏自然光、 日光灯、白炽灯,也能让我们不难领略它美丽的风采。

唐山陶瓷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高白细瓷镁质瓷,曾以变色釉用来装饰日用瓷茶具、咖啡具、酒具,和美术瓷“花神”、“贵妃出浴”、“两个胖娃”、“女孩捧鸽”等,取得很好的艺术欣赏效果,把本已享誉海内外的高档产品玉兰瓷装点得更为富丽和名贵。同时,它也为别的各类高档瓷种提供了可以美化的漂亮外衣。

陶瓷浅析:长沙窑陶瓷艺术与湘楚文化


长沙窑陶瓷艺术与湘楚文化

长沙窑器具敦实的造型、写意般的釉下装饰图案是对楚地民风生动活泼的反映。其装饰题材体现了湖湘人平和、朴实,热爱生活的特征,书法装饰和伊斯兰图案则反映了对现实的关注,装饰中的佛教文化形象又表现出受道家学说的影响,这两个特征表现出长沙窑陶瓷器具兼具了入世和出世的精神之美。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大致兴起于唐代中期,于五代逐渐衰落。唐代时,我国瓷器已大量外销,外销陶瓷品种多样,除邢窑白瓷、越窑青瓷以及三彩陶之外,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瓷器亦可谓独树一帜。长沙窑是在岳州窑的基础上,吸收三彩陶以及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釉下彩工艺,成为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长沙窑的陶瓷艺术受着诸多文化的影响,而源远流长的楚文化是其根基。长沙窑是楚人的智慧结晶,是湘楚大地培育的艺术之花。楚地的环境、文化与湘民桀骜不驯的性格,使得长沙窑在唐代陶瓷业繁荣的时期形成了不同于其它瓷窑的风格特征。“长沙窑陶瓷器中数量最多的产品是碗、碟与壶”,从这些饮食器具与众不同的造型和装饰中可以感受到楚文化的深刻影响和湘民独特的性格特点。

一、敦实的艺术特征

长沙窑出土的陶瓷器中,壶的数量很多。其造型都很丰满,大都壶颈偏短,壶腹体量偏大,因此形体给人感觉偏胖;壶的底足直径大都较长,器形更显敦实。有一部分为溜肩椭腹壶,更显挺拔。罐的口径长,只略短于底径,器形像中间略鼓起的圆筒,尤显庄重大方;有些罐的腹部直径大于器身的高度,更显浑圆结实。长沙窑出土的瓶与壶的造型难以区别,都是同样的敦实圆浑。但出土的文物中有自名为“瓶”者,其中长颈大盘口瓶的口径只略短于腹部直径和底径,与其它窑的瓶类造型不同,同时期的越窑的秘色瓶则多有长颈小口,显得修长俊俏,温润秀美。可以看出长沙窑出土的陶瓷器中,代表性的壶、罐、瓶类等器具造型敦实,有一种阳刚之美。

长沙窑器具的装饰以独具特色的青色釉下彩绘花纹饰最为出名。其内容有人物、走兽、花草、几何抽象图案。长沙窑的釉下彩装饰以线描为主,其用笔和设色已有一定的规范性,主要可分三种类型:

第一种为铁线式,多用于褐彩白描,线条灵活,犹如铁线一般遒劲有力。

第二种为棉线式,以粗线条做没骨画,大多数呈绿色。这种线条有如浸水绒线,其软如绵。

第三种为复合式线条,即铁线式和棉线式两种线条配合使用,它是长沙窑釉下彩绘中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一般用绿色棉线式线条勾画轮廓,再用褐黄色铁线条描绘细部,比如动物的眼、嘴、羽毛,植物的叶脉等等。线条刚柔相济,色彩对比协调。若是写意画的装饰图案,则用笔洒脱肯定,线条变化莫测,像草书一样潇洒率性,如行云流水般,与器形的弧线相互映衬。

长沙窑的器具所显示出来的这种细腻中不失洒脱之美,深深根植于楚文化当中。秦汉以后,楚地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宽松的文化环境,成为南学的摇篮,禅宗的温床,理学的中心和新学的基地。正是在这种楚文化的影响下,才出现了长沙窑器具圆浑饱满的造型与写意般的装饰图案。特别是其装饰图案,构图多流转回旋之态,线条兼凝重与轻盈之美,是楚文化精神内涵的生动反映。

二、质朴的艺术特征

长沙窑的产品不属于高档瓷。胎质一般不够精细,或含有细砂;虽然胎壁轻薄,但内壁往往残留凹凸不平的工具痕。而且,其烧成温度不高,没有达到真正的瓷化程度。长沙窑出土的壶具的流部大都为棱柱形,这些棱形不是很规范,棱边宽窄不一,多少不定,以八棱形最多,也有九棱、十棱或多至十二棱,据推测棱边是以快刀信手削出。长沙窑碗碟的圈足制作一般比较粗放,底沿往往有明显的刀削痕,孔心顺手旋挖而不正圆,甚至歪斜作桃子形。与长沙窑相比,同时期邢窑和越窑的器具造型更为端庄,底足也很规整。长沙窑器具不规则而严谨的造型,虽然略显随意,却让人感觉自然畅快,有一种清新的质朴之风。

长沙窑的陶瓷产品有着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主要原因在于它的产品物美价廉。长沙窑瓷能在既不如邢窑瓷器之白,又不如越窑瓷器之坚的劣势局面下,拥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它的价格定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长沙窑的陶瓷器具不属于宫廷用的高档瓷器,主要是用于外销和国内广大百姓使用,所以其器具的造型和装饰呈现出浓厚的民间风韵,反映了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长沙窑陶瓷器具的质朴生动之美,是湘楚大地的淳朴民风、生机蓬勃的风土人情的一个重要反映。长沙窑的陶瓷器具就像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湖湘人一样,具备了平和、朴实、憨厚的品格。

三、体现文化背景的精神特征

以书法作为装饰,是长沙窑瓷器制作上的又一特点。长沙窑瓷器上收录的大部分诗歌、格言通俗易懂,很少引用典故,大部分来自民间流传的古佚诗和谚语。有反映商人经济生活的,反映做客的,反映男女感情的,反映求学科考的,都是对世俗生活的集中体现。

长沙窑器具装饰上还有一种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釉下点彩装饰,以及釉下彩绘的图案中有“外国女郎”、“异国情侣”的波斯人。这些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应用,反映了湘楚文化有一种开放的气度,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在精神文化上,只要可取,湘楚人民都加以吸收。

对现实的关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不难看出楚人对生活的热爱。巫学是楚人的传统文化,“巫学不是今人所讲的装神弄鬼,它是一种原生态的学术”,其中有原始科学、原始艺术、原始哲学,当然也有巫术、巫法。原始科学中有天文、历象、算术、地理、医药等,这表明关注生活、执着于现世、富有创造性,是楚文化的重要特点。

长沙窑器具上的釉下彩绘外,还有模印贴花。在模印贴花装饰中出现了佛教形象,是湘楚文化对佛教文化吸收的反映。莲花,是佛教圣花,它象征佛教教义的纯洁高雅。在长沙窑的模印贴花中有很多莲花造型,特别是在有的模印贴花中莲花内还有孩童形象,据推测“不仅与吉祥语‘连生贵子’有关,而且很有可能是象征‘莲花佛陀’”。除此之外,模印贴花中还出现了佛教人物纹饰造型、佛塔模印贴花,以及观音菩萨的坐骑鱼龙——摩羯等。

长沙窑作品的书法装饰中还出现了一些为佛教教义作宣传的诗歌,如“圣水出温泉,新阳万里传,常居安乐国,多报未来缘”,还有“念念催年促,由(犹)如少水渔,劝诸行过众,修学香无余”等。

长沙窑器具装饰中出现的佛教文化的形象,表现了湘楚文化深受道家玄学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湘楚文化崇尚道学,早在春秋晚期的时候,在北方盛行孔子的儒家学说的时候,在南方长江中下游主要是楚地,则盛行老子的道教学说。西来的佛学主要借助玄学,实现佛教的中国化,有一种说法叫“老子化胡”。

湘楚人民不仅有对物质的要求,还有对精神的追求。楚地的人才自古便有两极发育的趋向,蕴育出了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哲学家。春秋时期,楚庄王有着“三年不飞,飞则冲天 ;三年不鸣,鸣则惊人”的雄心壮志。在哲学上则有老子、庄子这样的思想家和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所以,湘楚大地才蕴育出了兼具了入世和出世精神之美的长沙窑陶瓷器具。

陶瓷浅析_于陶瓷绘画中感受文学的气息


于陶瓷绘画中感受文学的气息

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历史的国家,民族文化深沉含蕴,长于寄寓比兴,对天地物理,人情的内在相契之处,有着特殊的敏感与联想。而陶瓷文化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亦是意识形态中的一朵灿烂奇葩。从最原始的粗糙陶罐。发展到宋代的影青雕刻,从单纯的线描涂抹。到色彩丰满的堆砌。从简易的情节描叙,到文人寄托心灵.抒写情怀的艺术。今天的陶瓷文化已经非常细腻地表达着人文景观,在那造型各异,浩如烟海的陶瓷文化里,亦深深烙印着各个时代,各个历史的人文精神。一、 陶瓷文化中的花鸟画诗意情怀。不言而喻,陶瓷中的花与鸟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自然审美形象,是美妙的大自然之中最具审美价值的部分之一,“花香鸟语”的环境,无疑是人们所向往的理想生活环境。百花争艳的季节,也是人们最为惬意的季节。爱美是人类的禀赋。陶瓷中的花鸟画是一种美的表露,情绪的抒写。“雨后初凉生水际,人面荷花,的遥相似。眼看红芳犹抱蕊,丛中已结新莲子”这是宋代晏殊《蝶恋花》中的句子,我曾看过一只花瓶,其中的题材画的是摇曳多姿的荷花,遥遥看去似乎走进了宋词的梦境,那雨后荷叶鲜活的翠叶,那醉红的花瓣小心呵护着泛黄的金蕊,细细观摩,那饱满的莲子在里面已悄悄睡着。这是多么美的文学意境,那勾勒点画似语言文字把心灵的渴望,情感止水般的宁静娓娓道来,微风吹过,思绪里故人的面貌,如花芳芬般掩映在眼帘,时光如水,无声息的划过记忆。陶瓷花鸟画中的文学题材很广泛,“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恬淡清高的抒情心境。而更主要还在于体现自然本来存在的真实之美,这是不以时间、社会、宗教信仰为区分的永恒文学绘画。绚烂如孔雀锦鸡,小巧似蜜蜂蝼蚁,翩跹似蝴蝶蜻蜓,灵妙如游鱼蝌蚪,富丽则牡丹芍药,激越则清流异石;举目皆是陶瓷画中诗意的吟唱。二、 陶瓷文化中的人物画题材体现着文学底蕴。今天的陶瓷装饰人物画题材非常广泛,仙佛罗汉,帝王君杰,宿世人物,高逸雅士,绮罗仕女,市井杂流,妇孺婴戏等处处闪耀着文字故事的印痕。而历史文字《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那侠肝义胆、忠诚勇敢的伟岸形象也被绘画在各种器型的陶瓷上。《西游记》中的孙行者变幻莫测,火眼金星,降妖除魔的故事也被人们利用各种陶瓷语言互相传播,津津乐道地交流着。今天的陶瓷人物画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学沃土之中,而作为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载体,儒、道、禅三大哲学思想是陶瓷文学艺术构成的基石。“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著名大师陶瓷画家王锡良先生在一幅粉彩瓷板画中表达的诗意,淡淡的笔墨,宁静的湖水,踏歌声中飘荡着唐代诗人李白心中对朋友的真挚友谊,而此去远方却依然不舍之情,溢于那双手一鞠之中的无言表达。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