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造型—圆柱形壶(二)

◆牛鼻盖洋桶壶

民国顾景周制。此壶形源于洋铁桶,将生硬的机器加工的线条感觉演变为曲线。壶身为圆柱体,折肩,肩有傲肩线,短颈,宽口,弯流,压盖为牛鼻形,盖沿、口沿为母子线,壶身两端置软提梁双耳。整体造型多了一些传统紫砂壶艺的韵味。

◆半月瓦当壶

该壶形归类于圆柱形壶,乍一看略显勉强,其实将壶身平放,或主视看过去,即可感觉到,它是圆柱体的一半,只是视觉上的变化,让你很难想到与圆柱的关系。半月形的壶身,总是给人以许多遐想,嵌盖,桥形纽,显得自然、简单,短流、环形把处理都非常协调。今人做壶,也多有圆柱体造型。但器型与古人略有不同。

◆提璧壶

该紫砂壶身为圆柱体,因强调盖面形似玉壁而名曰提壁。壶身虽较简洁,但富于变化,折肩及腹以下的收敛,曲线的运用变化都比较自然。

◆源泉茶具

现代鲍志强、刘建平制。此壶身为圆柱体,是竹筒卷起的身筒,把为竹筒的延续,折肩、平肩有竹简卷起的层层纹饰,压盖。

◆高直筒壶

现代韩美林设计,施小马制。壶身为圆柱体,流为一弯细长圆流,流的上端与壶体上端相接,细长的直线形圆把手下端与壶体中下部相接,细高的圆柱体壶纽,顶端为斜面,整体造型新颖简洁,线与面的对比,十分强烈,线条挺拔,制作难度大。

◆刻竹圆壶

现代吴光荣制。壶身为圆柱体,折肩、嵌盖。流为圆筒略弯,纽为圆筒,形与壶身相似,把为圆简形折把。整体造型简洁,不过分强调技巧。

相关阅读

紫砂壶的造型—半球形壶(二)


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

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

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

气,即气质,壶艺所内涵的本质的美;

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

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两个方面。若壶艺爱好者偏于理,斤斤计较于壶的容积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宜昂宜平,身段的或高或矮,侧重于从沏茶名饮的方面为出发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是曲是直,盖子是昂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心灵,百玩不厌。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倒美的本质以后才能加以评点。从这样的审美态度做出发点,才能赢得爱好砂艺者的共鸣。当然,作为一件实用紫砂工艺品,它的适用性也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服感可以愉悦身心,引起和谐的兴致。因此,也就是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有选择的考虑壶体的容量,壶嘴的出水流畅,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这些都是必须做具体范围的内容考虑的。一下还是接上节,介绍紫砂壶的“形”。

半球形壶

◇钟形壶

此紫砂壶的造型源于秦权,秦始皇统一中国时颁发的度量衡、秤权以秦为准。其壶身应是拉高了的半圆,截盖,桥形纽,都保留了秦权的原形,短流,环耳形手把使整个造型简洁至极,丝毫没有多余的东西。

◇汉钟壶

清代瞿子冶制。壶体似钟,古代一种乐器。壶腹中饰有一道鳝肚线,壶腹下部外撇,嵌盖,盖面略凸起,与壶体弧线一致。桥形纽,弯流,环形把。整体造型中,壶腹中部的鳝肚线,极为明显,饰线以上形为半球体,整体感觉更像是半球体的延续。

◇汉扁壶

此紫砂壶造型与合盘壶、合欢壶有许多相似之处,基本形态为半圆形倒置,主视看上去肩宽、较平、折肩以下为半圆形。短颈、凸盖、短流,环把,整体造型在简洁中求变化。

紫砂壶的造型—竹节壶简介


现存史料中最早记载宜兴紫砂竹节形茗壶,为清乾隆年间吴骞《阳羡名陶录》中《阳羡茗壶赋》曰:“竹节之清,清贞莫比。”至于形状如何,已很难考证。真正紫砂竹形茗壶的出现,应比史料记载的早。

现存传器中,见到最早的紫砂竹形茗壶为香港罗桂祥茶具博物馆中收藏的陈仲美款束竹柴圆壶,壶底刻款:万历癸丑陈仲美作(万历癸丑即1613年)。

近四百年来的紫砂壶竹节形的发展与演变,产生了以下几种较有代表性的器型种类。

第一,自然形。此类茗壶形态是模仿自然界中的真实竹节。

第二,自然形与几何形结合。此类造型多在几何形壶体中出现,局部加入竹节形态或贴上竹叶等进行装饰。

第三,自然竹节形态变异。将竹节形态变化重新加工组合。

第四,用竹片组合成壶体。此时的竹片形态已不完全写实,而是经过概念性的加工处理,再组合而成。

第五,以自然竹节的原形进行创作。

现代紫砂竹节壶

鉴赏:此壶以上好的紫砂泥料制成。壶呈圆形,壶把、纽、流均作为竹节状,壶身以鸟虫篆刻“延年益寿”。壶面温润,器型古朴稳重敦实。为紫砂制品中的精妙之作。

紫砂壶的造型—半球形壶(一)


现在有很多人误以为凡是陶壶都是紫砂壶,其实不然,用江苏宜兴紫砂陶土烧制而成的紫砂茶具,是举世公认的质地最好的茶具种类之一。

在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使用功能。所谓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扳的便于执握,壶的周圆和缝,壶嘴的出水流畅。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下面就介绍一些紫砂壶经典的“形”。

半球形壶

半球形器型,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多为陶钵,敛口,半球形腹,圜底。紫砂壶中的半球形壶,在明晚期已出现。

◇提梁壶

明代时大彬制。壶身呈半球状,短颈,溜肩,宽口,压盖,盖沿一周唇线凸起,纽呈六方珠形,中间有一孔,壶嘴弯曲,呈六棱形。夸张的环形提梁壶装在壶肩上,颇有气势。纽、嘴、提梁棱角分明,与半球状的壶体很是协调。

◇箬笠壶

清代杨彭年制,陈曼生铭。此壶造型近似夏日所用之箬笠,壶体由大小两个半球体叠起,形态简洁,流与把的处理,合理有趣。

◇半瓜壶

清代杨彭年制,陈曼生铭。壶身呈半球状,嵌盖,盖面凸起与壶身弧线一致。纽为桥形,一弯圆流,环形把,造型简洁,没有一点多余的东西。

紫砂壶的造型—八方形壶


紫砂壶方器中,八方形器不多见。在已有的八方器型中也多为不等边八方形器。

八方凌云壶

现代吕尧制。紫砂身呈方升八棱形,上小下大,说是八方只是将四角削去,仅为大面的1/4,平肩,八方口,嵌盖,盖面及壶体大面为绞泥纹饰,纽为不规则梯形。四方直流,方把八角有过底矮足。

高八方壶

现代曹婉芬制。壶身呈不等边八方柱体,丰肩,短颈,压盖,盖沿一周唇线凸起,方桥形纽,折腹,加底,三湾壶嘴,由圆渐变至八方,不规则方形把。整体造型很像是高高挂起的灯笼。

近代·八方壶

鉴赏:沈孝鹿制,壶身为不等边八方,丰肩,虚短颈,压盖,口与底上下对称,八方口,盖面凸起,盖纽形与壶身相似,一湾八方壶嘴及八方环形把。整体造型简洁,面与面转折处线条清晰、工整,是该壶的精彩之处。

清·两仪紫砂壶

鉴赏:这件精品紫砂,壶身呈等边八方柱体,折肩,短颈,压盖,圆口,圈足,四方湾流,方形把。盖沿刻阴线一圈,盖纽呈八方形,其上饰有太极图案。此壶刻“延济”款。

紫砂壶的造型—四方形壶


【四方形壶】

紫砂方器中,以四方形器为最多,常见的四方形器有方斗壶、升方壶、方壶(高)、方壶(扁)。此种类型,虽为方器,亦有变化,每条边线均为直线,面为平面。这是方壶的最基本造型。

四方形器中,四边为曲线或阴或阳之变化,形体对称,构成了四方壶的另一种变化,还有一种类型,虽为四方形壶,但每条边线变化或实或虚,或阴或阳,刚柔相间,极为随意,是四方形器中的另类。

紫砂胎剔红壶

明代时大彬制。此件紫砂壶身为四方形,略呈上宽下敛状,平肩,短颈,圆口,压盖,盖为圆形,纽为倒圆台形,二弯四方流,环形把,四角有过底矮足。此壶与六方大彬壶形极为相似,壶形比较正,从中可看出,虽为方器,仍然保留了部分圆器的特点。

刻铭方斗壶

清代申锡制。壶身为四方梯形,呈上窄下宽形,每条边线均为直线,面为平面,嵌盖,四方梯形桥纽,直流,折方形把。此壶脱离了圆器上的所有元素,创作了真正意义上的方壶。

升方壶

清代黄玉麟制。壶身为四方梯形,呈上窄下宽形,其壶形来源于古时家里用以量米的方升。此壶盖面比方斗壶盖面比例略小,方形嵌盖,正方纽,直流,环形四棱把,整体造型简洁,知识把装的略微随意。

汉方壶

清康熙华凤翔制。壶身为四方,成凸弧线变化,壶颈略收一点,压盖盖,盖面呈四方凸起,四角饰如意纹,桥形纽,与壶腹下部四角饰如意纹融为一体,壶嘴以3/4平贴壶身,长环形圆把。此种造型是清康熙较为流行的壶形之一。

传炉壶

民国俞国良制。壶为四方造型,壶腹呈方鼓形,短颈,方圆口,压盖,盖面凸起,纽为扁圆形,底为四足钉,三湾纽弯曲在自然,特有精神,环形把圆中有房。此壶造型为近代紫砂壶艺造型之上品。

今人做壶,也多有方器,在传统方器中有继承,有发展,亦有创新。

四方摔壶系列之一

现代吴光荣制。壶体呈方圆形,四面呈不规则变化,折肩,圆口,嵌盖,盖纽为不规则四方形,短方圆流,环形扁圆把。加底,整体造型,极为随意,虽将此壶列为方器,但没有方器规则,一切都简简单单,平平淡淡。

四方摔壶系列之二

现代吴光荣制。此壶原形为方斗壶,每条边线皆为弧线,且不规则,壶体高低起伏,折肩,圆口,嵌盖,不规则四方纽,流与把更是随意,一切都保持自然之形,不过分规范。

现代·红黑方壶

此壶由施小马制,壶身为高方形,平口,压盖,盖面为两片L形组合而成,四方形有3/5紧贴壶身,方形把。整个壶由红、黑两种泥料制成。壶身为红色、黑色的流、纽、把连为一体,包住壶体上部约2/3,在方形中求变化。

紫砂壶的造型—筋纹器


【筋纹器】

早期的筋纹器型紫砂壶应是在圆器基础上再进行加工。由简单到复杂,在制作过程中,包括对泥性的熟悉及掌握,在制作紫砂中再受其他器皿造型的启发,将自然界中的花朵、果实的形态,加以图案化、规则化,经组织变化,将一圆器分成若干等分,把生动、流畅的筋纹随着形体的变化而处理得深浅自如,纹理清晰。所有的阴阳筋纹都能贯通吻合。筋纹器型壶式除形式优美以外,制作工艺也非常严谨,尤其是口盖部分.合缝要严密,盖子要通转,壶体筋纹要疏密得体,稍有差错都会影响整体造型。

现存史料中记载董翰首创菱花式,其造型如何,已不大能说清楚,几百年来较为定型的筋纹器型有:

圆条式筋纹器。如:南瓜壶、瓜棱壶、合菊壶、圆条水平壶、梅花周盘壶、半菊壶等。

葵花、菱花式筋纹器。如:水仙花瓣壶、水仙花六瓣方壶、菊花菱形八瓣壶、半菱壶、合菱壶、荷叶菱形壶、四方菱花壶等。

盉形筋纹器。如盉形壶、仿古盉形三足壶等。

【圆条式筋纹器】

现存最早的筋纹器型作品,应为南京博物馆所藏陈鸣远的南瓜壶。陈鸣远,清康熙年间制壶名家,他继承了陈仲美所开创的写实紫砂壶艺,制作了许多自然形与筋纹形相结合的作品,南瓜壶便是其中之一,造型以一个完整的南瓜形为身筒,筋纹自然生动,以瓜蒂为壶盖,一段瓜藤为壶把,一片瓜叶卷成壶嘴,叶脉刻画极其逼真,整个造型和谐自然,构思巧妙,田园情趣浓厚,壶身刻有“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鸣远”12字。此壶可作圆条式筋纹器型早期的佳作。

◆合菊壶

在鸣远之后,圆条式筋纹器型作品有合菊壶,壶腹中部凸起一弦纹,弦纹上似一覆菊,弦纹下似一仰菊,二菊相合,故名合菊。菊瓣凸起。瓣与瓣之间用工具压出线条,壶盖似一菊蒂,造型优美,神韵清疏秀澈,不失为雍乾时佳作。

嘉庆以后,出现圆条式筋纹小水平壶,多朱泥,做工趋向精巧。

◆希菊壶

此壶应属圆条式筋纹类型,只是与圆条式筋纹相反,筋纹呈凹圆条。

◆荷莲呈祥壶

此壶属圆条式筋纹与自然形的混合体,壶形为莲花,盖为莲蓬,从壶身横向切面看,此壶改变了等分圆条筋纹,实为外层荷叶包住里面小荷叶,呈现出大小圆条。

【葵花式筋纹器】

葵花式筋纹器型,基本形源于葵花花盘,壶身的横向切面似葵花外形轮廓,多为六瓣,有写实的,也有变形的。筋纹中间部分高于两边,如葵花壶;筋纹中间低于两边,如仿葵花壶;还有一种筋纹形态在前二者之间,筋纹为一方圆弧。以上三种同为葵花式壶形,壶身的横向切面略有不同,但壶体造型却变化很大。

◆葵花壶

如同成熟的葵花花盘,翻转过来,强调花柄部位,纽为花柄与枝干的连接部分,流为四棱扁形,与壶身衔接处演变为叶形纹饰,环形把以扣为分界,上端为四棱,下端为圆形。整个即写实,又富于变化,想象丰富。此壶底款为“万历丁酉春时大彬制”。

◆仿葵古壶

与葵花壶相比,前者壶身底面与后者壶身横向切面相似。只是筋纹中间有凹凸之区别。壶盖似葵花的背面,纽像刚刚打苞的葵花蕾,壶身由六条纵向等距的筋纹组成,横向从壶肩到壶底相对称。整个造型呈圆形。

◆乐盘壶

此壶与以上两壶相比,横向切面将筋纹中间凹凸部分为方圆直弧线,壶身变为圆柱体,造型强调壶的平面,侧面造型简洁、单纯、筋纹线条纹清晰。

以上三种葵花式壶形,同以葵花形为原型,变化却如此之大,每一形态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紫砂艺人的审美情趣。

【菱花式筋纹器】

菱花式筋纹壶,壶身横向切面同菱花镜的外形轮廓相同。每一个筋纹中间高、两边低,两筋纹相接处形成凹槽,阴阳轮廓分明,切面为菱花式水仙花式,由六瓣十二条筋纹组成。

◆水仙花瓣壶

现为南京博物院收藏。壶为六瓣水仙花式造型,六片花瓣收缩成壶口,盖为压盖,盖纹与壶身筋纹相吻合,融为一体。花蕾为纽,底为加底,呈六瓣水仙花形,流、把较细,为六方形,似水仙花枝干,与整体造型相协调,做工精细,严谨,线条处理简洁、流畅,是乾隆时期的佳作。

◆合菱壶

壶的腹中部菱花阴阳相交,从上端看似覆菱花,下端似一盛开菱花,两菱花相合,故名为合菱。菱瓣阴阳相交,凹凸之变化,改变了传统筋纹纵向到底的表现方法,制作上难度大于以往的筋纹形。纽形与壶身筒形相同,整个造型饱满,无论是平视,还是侧视,此壶都富于变化。

【盉形筋纹器】

盉形筋纹器型主要有仿古盉形三足壶,此壶造型是以仿青铜盉的形式,给人以稳重、古雅之美感。

【其他筋纹器】

除上述几种筋纹器型之外,尚有一些自然形与筋纹形相混合的形式,也有一些设计将筋纹用于几何形壶体,如葵球、六方云纹壶、方菱壶、方春壶等。近些年来,一些从业者根据市场的需求及自己对筋纹器由上至下流畅贯通的形态的理解,力求在方圆之中,寻求新的筋纹变化。

紫砂壶名人壶赏析


紫砂壶名人壶赏析

“冰心道人”壶这是一把清末民初年间的紫砂壶。壶体颜色似瓷器中的茶叶末釉,壶身正面是一个凹进去的龛,内坐一人,龛外壁装饰有桃树、桃花、桃叶。壶身另外三侧为雕刻的云纹。

壶底款为“冰心道人”。“冰心道人”为清末民初年间紫砂大师程寿珍(1858-1939年)的号。程寿珍制作的紫砂壶曾在1915年和1932年,分别获得巴拿马国际赛会和芝加哥博览会的头等奖和优秀奖。

树瘿壶树瘿就是树瘤。这种壶的造型模仿树瘿,壶面凹凸不平,有树皮模样刻纹。整把壶呈暗栗色,是明代制壶大家供春创制的一种壶式。

据紫砂壶史记载,供春在明代正德年间只是一名书僮,后向江苏宜兴金沙寺一名和尚学习制壶技术。供春壶价值极高,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的赞语。树瘿壶是供春最出名紫砂壶造型,传世极少。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部分专家认为是供春手制,是现在能看到最早的紫砂茶壶实物。不过唐先生收藏的这把树瘿壶为民国仿品。

“二泉”铭壶 这是清末紫砂名家邵二泉铭的壶。邵二泉(约1803-1860年),擅长镌壶铭。这把壶型质古朴,壶为土黄色,周身竹造型,而一蝙蝠翩然而至,应和古人“祝福”意愿。壶腹一侧,阴刻行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句诗源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署名“二泉”。壶底有“唐冰”款,可能是制壶人,但其人已无法考证。但在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剔红饕餮夔龙纹紫砂壶以147.7万港币成交。在近期举行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场拍卖会上,吕尧臣的小石冷泉套壶拍卖成交价为60万元人民币。唐先生乐观估计,在两年后,紫砂壶的价格将翻番。 

现代作品升值快。据介绍,明清时期的紫砂壶价格一般上万元,明代名家名作可达10-15万元,清代名作也要5-10万元。国内最贵的紫砂壶是清朝制壶大家邵大亨的作品“龙头一捆竹”,市价达40万美元。但唐先生介绍说,由于明清紫砂大师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杨凤年的作品十分难得,因此给现当代紫砂大师如顾景舟、朱可心、蒋蓉等的作品留下了升值空间。如已于1996年去世的现代名家顾景舟的茶具,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价格才380元一把,而目前的价位已在数十万了。此外,蒋蓉等的作品价位一般也在10-20万。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