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仅存两件的八棱罐

一件在鞍山发现的元代青花八棱瓷罐,全世界仅存两件;市场价值估计在2亿元人民币以上,现成为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市博物馆馆长路世辉透露,鞍山新博物馆目前正在建设之中,一旦落成,计划向省文化厅申请,让八棱罐回到鞍山展览

一件在鞍山发现的元代青花八棱瓷罐,全世界仅存两件——鞍山市博物馆馆长路世辉认为,它的市场价值估计在2亿元人民币以上!

昨日,市博物馆馆长路世辉透露,鞍山新的博物馆目前正在积极建设之中,一旦落成,市博物馆计划向省文化厅申请,让八棱罐回到鞍山展览。

1977年,一中年男子到文物站献宝

1977年,鞍山文化部门向全市征集散落于民间的文物。一天,一位穿着打扮普通的中年男子来到了文物站,拿出一个包裹并打开,胆怯地问:“这个你们要吗?值多少钱?”字串4

包裹里面是一件通体布满多层纹饰的松竹梅纹八棱大罐。罐高39.7厘米,口径15.3厘米,腹部八面绘有松、竹、梅及莲池水禽图,纹饰繁密,质地晶洁,绘画生动,气韵非凡。路世辉说:“当时接待这个事的文物工作者十分惊讶,第一判断认为一定是个重要的文物,但它究竟是什么?出自哪个时期?还无从断定。因为之前学术界还没有发现与之类似的物品。”

经专家鉴定,稀世八棱罐世界仅存两件

市里的文物工作者马上将这个发现报告了省博物馆,但省里的专家似乎也不太确定这究竟是哪个时期的物品,而后会同国家博物部门的专家共同研究。

随后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经专家鉴定,八棱罐是极为罕见的元青花瓷器珍品,全世界仅发现两件,除鞍山面世的这件以外,另一件在泰国古都素可太塔基下出土。

路世辉说,由于元代统治者不太习惯用瓷器而独钟金银制品,这使得真正的元青花存世量极少。有关数据表明,目前国内外仅存300件左右,其中大件器物,如大盘、大瓶、大罐等更是十分稀罕,而且多深藏于国外。

八棱罐估计成交价将超过2亿元

2005年7月,一件绘有“鬼谷下山”图案的元青花人物大罐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以1568.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元)成交,创下了迄今为止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天价。而这件大罐是圆形罐。

路世辉认为,像八棱罐这种八个面的元青花瓷器罐价值要高于圆形罐,也就是说如果拍卖,八棱罐成交价也将在2亿元人民币以上。不过,因为这件元代青花八棱瓷罐已成为国宝,所以这个价格只是其估价,根本不可能被拍卖。字串4

稀世珍宝曾被用作腌鸭蛋的罐子

这样一件稀世珍品是怎么落到那个中年男子手中的?他又为什么把它卖了?当时,市博物馆副馆长陈心明刚参加工作不久。昨日她介绍说,这位捐献者自己说是关内人,后到鞍山定居。青花八棱罐是他家祖传下来的,但男子的母亲并没有意识到瓷罐的珍贵,平时竟把它当成腌制鸭蛋的罐子使用。可能是受当时特殊社会风气的影响,老太太怕瓷罐影响到她的生活,但砸了怪可惜的,还不如卖了换点钱花,于是就让儿子把瓷罐包好,送到市文物收购站。而市收购站也按照征集的一般文物价值给了相应的报酬。

文物站要给原主人补钱,主人竟以为要“退货”

后来经专家鉴定,八棱罐为元代物品,是个稀罕的宝贝。市文物收购站根据收购八棱罐时登记的原始资料找到了该男子,想给他补上一部分钱。当男子接到电话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他在电话里大声喊:“咱们可是说好了这个价钱,你们可不能反悔。”男子极力反对文物收购站的人找他,生怕不买这个八棱瓷罐。字串7

文物站工作人员耐心地说明原由后,男子才同意见他们,最后文物站又给补了几百元钱。从收购到补钱,男子一共得到的钱大概1000元。

昨日记者试图找到当年捐赠的人,了解更多的关于捐赠国宝前后的细节,但多方联系后,也没有他们的线索。

八棱罐已成省博镇馆之宝m.TaOci52.COM

八棱罐在鞍发现,但它最终却没留在鞍山。路世辉说,当时鞍山没有成立博物馆,没有保管的条件。按规定,这件宝物必须上交到省文化厅。但省文化厅对此文物调拨给省文物店还是省博物馆一直没做决定。

恰好当时在北京召开一个全国收购文物展览,在省文化厅的同意下,省文物店将该八楞罐取走参展,结果震动考古界。

八棱罐在北京展出结束后,被省文物店直接运回沈阳。后经省文化厅决定,拨给省博物馆收藏,成为馆里的镇馆之宝。

鞍山市博物馆欲申请八棱罐回鞍展览

对于鞍山人来说,八棱罐没落户鞍山似乎令人遗憾。但路世辉透露的信息或许给人以安慰。他说,新的博物馆目前正在积极建设之中,一旦落成,市博物馆计划向省文化厅申请,让八棱罐回到鞍山展览。届时,广大市民就可以见到这件稀世珍宝了。

扩展阅读

名品风华:青花留白龙纹八棱梅瓶


梅瓶

梅瓶,作为一种具有储酒实用、陈设装饰及陪葬等多用途的器物,从唐代开始出现时已受人们喜爱,宋代时很流行,元明时期随着青花瓷器的成熟而日趋风行。梅瓶造型各时期略不同,但大致不离短颈小口,丰肩圆腹,敛腰窄胫等基本特征。宋代时因体形细长而称“经瓶”,“梅瓶”之称谓晚清方始出现,因口小与梅枝瘦小形态相似,仅能容一小枝梅花而得名。

据专家研究,无论是数量、品种、器型,还是纹饰、价值,元青花梅瓶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都远胜其它任何朝代的梅瓶。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教授叶文程先生说:元青花梅瓶在品种、纹饰等方面堪称一流,既形象地反映了达官贵人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和人文思想,是一幅幅古代人们的生活画卷;又反映了元代的风土人情和统治者的丧葬礼俗。作为显贵的标志,梅瓶是元代帝王宗室、达官使用的礼器,也是明代万历中后期及周边地区贵族丧葬风俗使用的珍贵冥器。

上海君道艺术展览有限公司藏家奉上的青花留白龙纹八棱梅瓶,口径3.2cm,高:43.7cm;制作异常精美,造型端庄挺拔;修长的身形,素雅的青花,白净的胎釉,相映成辉。此梅瓶折沿细颈,丰肩鼓腹,腹以下渐敛,圈足。瓶身呈八棱形,肩及胫部饰如意形云纹,身绘青花海水及火焰纹,海水中用留白手法饰游龙,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该八棱梅瓶器型高大,做工细腻,纹饰丰富,白地蓝花与蓝地白花相映成趣,极富艺术感染力,是元青花瓷器中的典型作品。

中国古陶瓷的文化价值集中表现在纹饰图案和堆塑形象上,早期以堆塑为主,后期以纹饰为主。隋以前的陶瓷很少有纹饰,唐时,纹饰开始兴起,至宋,纹饰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元明清时期的陶瓷纹饰达到了历史高峰。元青花纹饰作为典型代表鹤立鸡群,具有更为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雄冠古今,经济价值更是值得期待。

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拍出2.3亿人民币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元青花瓷器创造了两个纪录,一是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最高价格,二是东方古代艺术品的最高价格。除此而外,元青花瓷器卖出高价的还有:锦香亭图罐,成交价为4716万港币;岁寒三友图罐,成交价为2268.4万港币;云龙纹扁壶,成交价为4023.7万人民币;鱼藻纹罐,成交价为3011.8万人民币;云龙花卉纹大盘,成交价1395万人民币;鱼藻纹折沿盘,成交价为7468万人民币等。伊朗国家博物馆馆长卡格先生说:“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发色艳丽,器型硕大,花纹清丽典雅,堪称世界之最。”业内人士认为,就目前成交的价格看,在世界范围内,元青花的价格远未登顶,值得期待。元青花梅瓶为国之瑰宝,世之瑰宝,物之瑰宝,文之瑰宝,其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自是不言而喻。

紫砂珐琅彩花棱壶


紫砂珐琅彩花棱壶

今年7月17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做客恒源祥,总裁刘瑞旗将一把由鸿运斋出品的仿“康熙御制”紫砂珐琅瓜棱壶赠与罗格。

这把“康熙御制”紫砂珐琅瓜棱壶原壶藏台北故宫,仿“康熙御制”紫砂珐琅瓜棱壶的胎质是紫砂,釉彩为珐琅,图像绘牡丹,外形似南瓜。器身作四瓣瓜棱形,短流、弓形把、平底,盖沿为四瓣莲瓣形、卷边,带圆形钮;底部瓜棱状,一黄圈内写黄色楷书“康熙御制”。此壶整体制作严谨,手感圆润,小巧玲珑;图案工笔设色,鲜艳亮丽,赏心悦目。

我国珐琅彩器始于清康熙朝,原料从国外进口,先期画在铜质上,后专用于瓷器,限于皇宫烧制御用品。在紫砂器上画珐琅,更是康熙帝首创,难度大于瓷器,因为紫砂很“吃”釉料之故。一件紫砂珐琅彩须在紫砂器上反复施釉烧制五次之多,才能达到鲜艳光亮的完美效果。而且,这其中还有秘诀,清宫从不外传。宜兴甚至景德镇的珐琅彩在紫砂上,效果终不及宫廷的鲜艳。据故宫史料记载,康熙晚期清宫官窑瓷胎画珐琅器和紫砂珐琅器,都为一器两地制作,即白胎先于景德镇及宜兴的御窑厂烧制,再精选入宫,依照皇帝指定画稿由艺人加绘珐琅彩料,于宫廷内再次烧制而成,此亦为陶瓷历史一大创举。清宫档案文献显示,咸丰四年(1854年)后藏于乾清宫的宜兴胎画珐琅器计有十九件,现悉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鸿运斋壶艺主创黄栋华告诉笔者,2000年,他与故宫科技部副主任曹静楼闲谈,曹静楼感叹说:紫砂珐琅彩壶,现今在台北故宫,北京故宫一把也没有,而景德镇又做不好,达不到宫廷的艺术要求,关键是一道工艺没掌握,而这项技术又是保密的,老黄你做,我可以教你。于是,宜兴和景德镇两地的高手被组织起来联袂仿制“康熙御制”紫砂珐琅瓜棱壶。紫砂壶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之传人(女婿)周俊制作,珐琅彩由故宫专家曹静楼与景德镇的专家研发绘制,共试制了数十次,最终达到宫廷的艺术标准。

“土罐罐”变身“金钵钵”


在墨竹工卡县工卡镇以东约2公里处,有个塔巴村,在村里,传统制陶技艺是农牧民的传家之宝,世代传承、源远流长……

转盘、木拍、木刀、钻孔木棍、木质雕花刀……三五成群的匠人盘腿围坐在地上,有的手捏着小件,有的将陶土和水揉匀和着泥,还有的则在转盘前拉着陶坯……

拍器底、安器壁、安口沿、安器嘴和器柄,打磨抛光,雕上花纹……整个工序下来,左右手脚配合、各种工具穿插运用、多样手法交互进行。

用这种千年不变的工具和方法,烧制出来的塔巴乡陶瓷物件独一无二,是西藏陶器中的上品。“较复杂的器具,一个技术最熟练的人一天最多也只能做3个,过去每户年收入仅3000元。”塔巴村村委会主任格桑尼玛介绍说。

“这门手艺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别看这工具和手法简单,我们塔巴村人过去就能做出100多个品种的陶器来呢。”塔巴村帕热组次仁告诉记者,看起来,手工制作陶器的效率似乎低了点儿,主要原因是工具和手法的限制。

2006年,塔巴村民间传统制陶技艺列入第一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面对历史的厚赠,如何做好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这是墨竹工卡县决策者近年来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塔巴陶瓷工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引导农牧民走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墨竹工卡县决策者决定大力扶持规模化陶瓷生产并逐步实施:

2005年至2006年,对塔巴陶瓷开发的市场价格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可行性报告;

通过援藏渠道争取到前期投入47万元,邀请江苏陶瓷专家到该县考察,并进行原料的科学检测,生产设备的设计、制作等工作,还与江苏省陶瓷研究所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

2008年及2009年,先后选派两名技术较熟练的手工艺人到江苏省宜兴市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2009年,投入64万元建设陶瓷生产厂房,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旅游文化产品开发;

2010年,江苏专家对陶瓷厂设备进行了安装调试,现已投入使用。

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给塔巴陶瓷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塔巴陶瓷工艺发展,给我们群众带来了丰厚的收益,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每户年可生产大小陶瓷产品2000多件,一年可生产10万件左右陶瓷产品,每户年均增收1万多元。”格桑尼玛欣喜地告诉记者。

“我们将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陶瓷厂进行装修完善;组织群众学习现代陶瓷烧制技术,力争将塔巴陶瓷这一民族品牌做大做强,把各类产品通过旅游纪念品的形式加以开发,加以传播,从而提高塔巴陶瓷的知名度,打响墨竹的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新亮点。”墨竹工卡县工卡镇镇长次旦卓玛信心百倍地说。

而今,工卡镇塔巴陶瓷产品五花八门,其中有菜盘、酒壶、酒碗等日用餐茶酒具;花盆、火盆、烟灰缸等日用器皿……因为塔巴陶瓷产品有很好的防腐保温功能,同时又极具民族特色而声名远扬,备受藏区消费者青睐。截至目前,塔巴陶瓷厂共研制出3000余种不同的产品,农牧民增收渠道越来越宽。

匏制乾隆御题六棱瓶


瓶直口,细颈,凸腹。从颈至身呈六棱式,底为六方圈足。器体丰满,棱线突出,分隔出六面装饰区间,分别在腹部饰团寿纹,于瓶颈下半部、肩部和近底处饰以变体蕉叶纹、连弧纹、仰覆莲瓣纹、蔓草纹等,纹饰多变而规律,与光素的颈部恰成对比,虚实之间意蕴丰富。器身之棱线至器口渐归于圆滑,显现出渐变的外形轮廓线,是又一引人注目之处。器底足内有阴文隶书填绿彩御题诗一首:

幸谢蒸鹅佐脱粟,

却成槌纸得全壶。

囫囵弗藉范而范,

穆何妨觚不觚。

孝士漫嗤书依样,

陶人那问铸从模。

无烦贮水安铜胆,

随意闲花簪几株。

末署“乾隆壬寅新正月御题”,并“古香”、“太璞”。壬寅年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此诗载《清高宗御制诗》四集卷八五,原题作《咏壶卢缾》。此题诗亦见于匏制缠枝莲纹槌形瓶上。

世界闻名的中国陶瓷


明代青花海水龙纹扁瓶,故宫博物院藏。其装饰采用了刻划龙纹与青花彩绘相结合的手法,两条白龙在蓝色的海浪波涛中追逐飞舞,神奇生动。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中最重要的工艺品种之一。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就已制作和使用陶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原始瓷器就已经出现。就工艺而言,陶和瓷是一种工艺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瓷是由陶发展而来的。两者在原料、烧成温度和物理特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区别。瓷器出现后,陶器并没有终止生产,而是形成了两个支流各自发展。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杰出的工艺品种彩陶已经出现,此时的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因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亦称为仰韶文化。彩陶是一种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纹样,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彩陶的分布很广,较为著名的有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中下游和淮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距今4500—6400年)、长江中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其中以仰韶文化最为发达。彩陶以装饰见长,由于当时人们多将器皿置于地上,于是彩陶的装饰带往往偏上,并考虑了俯视、侧看等不同的装饰视角,以体现完整的效果。

彩陶工艺衰落以后,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兴起了以黑陶为特征的黑陶文化,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县,因此也称为龙山文化。黑陶的制作工艺已采用轮制,这项重要的技术革新使器形浑圆工整、器胎厚薄均匀,并提高了制陶生产力。此时,封窑技术已被掌握,而且陶窑有所改进,火口很小,火膛较深,利于增高窑室温度。黑陶工艺色彩乌黑、器体轻薄、器表光亮、易于穿绳或附加手持的器耳等。由于黑陶的陶胎是灰黑色的,不易装饰,所以它往往以造型取胜。

原始瓷器最早出现于商代,釉色青绿略带黄褐色,但其原料处理和坯泥炼制仍比较粗糙。东汉后期,瓷器工艺进入成熟阶段,浙江出现专门的瓷窑,成为青瓷的中心产地。六朝时期,青瓷一统天下,烧造的地域进一步扩大。

北朝晚期,白瓷的成功烧造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新纪元。隋唐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商业贸易空前繁荣,推动了制瓷业的进步和瓷器市场的扩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器生产格局: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以越窑最为典型,瓷胎轻薄致密,釉质温润如玉;北方邢窑白瓷是“北白”的代表,瓷胎坚实致密,色白如雪,叩之发出金石之声。唐三彩色彩斑斓,种类繁多,是唐代陶瓷中风格独特的一枝奇葩,其中既有生活用品,又有随葬品。到了唐末五代时期,中国陶瓷史上开始出现了名窑林立的局面。

彩陶工艺衰落以后,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兴起了以黑陶为特征的黑陶文化,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县,因此也称为龙山文化。黑陶的制作工艺已采用轮制,这项重要的技术革新使器形浑圆工整、器胎厚薄均匀,并提高了制陶生产力。此时,封窑技术已被掌握,而且陶窑有所改进,火口很小,火膛较深,利于增高窑室温度。黑陶工艺色彩乌黑、器体轻薄、器表光亮、易于穿绳或附加手持的器耳等。由于黑陶的陶胎是灰黑色的,不易装饰,所以它往往以造型取胜。

原始瓷器最早出现于商代,釉色青绿略带黄褐色,但其原料处理和坯泥炼制仍比较粗糙。东汉后期,瓷器工艺进入成熟阶段,浙江出现专门的瓷窑,成为青瓷的中心产地。六朝时期,青瓷一统天下,烧造的地域进一步扩大。

北朝晚期,白瓷的成功烧造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新纪元。隋唐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商业贸易空前繁荣,推动了制瓷业的进步和瓷器市场的扩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器生产格局: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以越窑最为典型,瓷胎轻薄致密,釉质温润如玉;北方邢窑白瓷是“北白”的代表,瓷胎坚实致密,色白如雪,叩之发出金石之声。唐三彩色彩斑斓,种类繁多,是唐代陶瓷中风格独特的一枝奇葩,其中既有生活用品,又有随葬品。到了唐末五代时期,中国陶瓷史上开始出现了名窑林立的局面。

宋代是一个名瓷辈出的时代,新兴瓷窑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各地,地方风格浓郁,逐渐形成六大窑系,即北方的定窑系(今河北曲阳)、耀州窑系(今陕西铜川)、钧窑系(今河南禹县)、磁州窑系(今河北磁县)和南方的龙泉青瓷窑系(今浙江龙泉)、景德镇青白瓷窑系(今江西景德镇)。定窑印花白瓷构图严谨,耀州窑刻花青瓷犀利潇洒,钧窑瓷窑变姹紫嫣红,磁州窑黑地白花瓷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龙泉青瓷葱翠欲滴,景德镇青白瓷晶莹剔透,它们为中国陶瓷开辟了新的境界。此外,宋代盛行斗茶,黑釉茶盏因便于衬托白色茶沫观察茶色而受宠一时。茶具由此具有了超越实用功能的风雅价值,其中以福建建窑兔毫盏最为突出。

元、明、清三代是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的新阶段,造型多样,釉色缤纷,装饰华丽,彩瓷大量流行。彩瓷可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釉下彩是指在釉下进行彩绘,即在胎体上彩绘之后再罩上一层无色透明的釉,以1300℃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其特点是色彩光润柔和,清淡雅致,同时彩在釉下不易磨损,不易变色。但由于釉下彩的色料要经高温烧成,而能经受高温的色料并不多,所以它的品种远不及釉上彩丰富。釉下彩为唐代长沙窑所首创,宋元以后,出现了包括青花、釉里红等在内的许多新品种。釉上彩是在已烧好的瓷器上进行彩绘,再在窑中烘烤而成,由于烘烤温度不高,经受得起这种温度的色料很多,因而色彩极丰富。但由于是装饰在釉上,釉上彩经摩擦或与酸碱接触之后,易褪损变色。釉上彩首创于宋磁州窑,始称“宋红绿彩”。到了明代,釉上单种彩和多种彩的制作已经很发达。入清以后,釉上彩的创新更多,有古彩、珐琅彩、粉彩等。

元代的釉下青花瓷和釉里红很有特色。瓷都景德镇在元朝时崛起,青花驰名天下。青花是用钴盐类金属颜料绘制的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瓷器,只使用一种颜色,一次高温烧成,工序较为简便,因此在瓷器装饰上应用广泛。由于调色浓淡、用色层次不同,青花的艺术效果如同民间蓝印花布一般,既简朴又典雅,既丰富又统一,广受人们喜爱,自元以后成为中国陶瓷的主要品种。青花装饰题材多为传统水墨画,明净素雅,极具风韵;受到当时戏曲小说的影响,题材还有历史人物、小说传奇等。釉里红因其红色的釉下彩而得名,最初是自然形成的色釉效果,后来成为人工装饰品种。釉里红色彩华丽,气氛热烈,符合中国的传统欣赏习惯,自元代创烧以来,受到广泛欢迎。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即在青花纹饰间用铜红加绘果实、花蕊等,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瓷器的杰出代表之一,以色彩绚美著称。由于烧成难度大,它一直被视为中国古瓷的名贵品种。

明代制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陶车旋坯取代了竹刀旋坯,吹釉代替了蘸釉,大大提高了瓷器的质量与数量。加之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明代官窑民窑大量烧造,以满足宫廷享用、百姓日用以及外销的需求。明代以后的瓷器以白瓷为主,为陶瓷工艺的装饰开辟了广阔天地。景德镇仍是全国制瓷中心,此外浙江龙泉青瓷、福建德化白瓷、江苏宜兴紫砂陶等亦驰名国内外。其中,德化白瓷以佛像瓷雕最有特色;紫砂陶因紫砂泥色泽紫红而得名,以造型取胜,由紫砂陶制成的茶具让饮茶人爱不释手。

清代陶瓷在釉色方面品种增多,例如康熙时期(1662—1722)有红釉,雍正时期(1723—1735)有碧玉釉、胭脂水以及质白如雪、薄胎露光的脱胎器,乾隆时期(1736—1795)的釉色更是红、青、绿、黄、紫俱备,丰富多彩。在彩绘方面,古彩、粉彩、珐琅彩水平较高。古彩是康熙时期的重要品种,它继承明代五彩技法,色彩浓艳,层次分明。粉彩始于康熙年间,雍正年间最为发达,其主要特征是色调柔和淡雅,笔力精细工整。到清代中期,西方装饰艺术传到中国,洋彩开始使用。珐琅彩始制于康熙年间,最早用进口原料,亦称“洋瓷”。雍正时期,已能自己烧造原料。乾隆时期,珐琅彩的制作达到顶峰。珐琅彩的瓷胎是景德镇生产的,运到北京后施彩,进行第二次烧造。其彩料色泽晶莹,质地凝厚,用作装饰有凸起之感。除烧造中心景德镇外,清代陶瓷的生产几乎遍及全国,产品除了供应朝野需求外,还大量外销世界各国。明清时期的陶瓷发展,对今日中国陶瓷有着重大影响。

茶叶罐的文化韵味


品茶的人都知道,茶叶一定要新,即冲泡出来的茶汤要香气清鲜,滋味醇厚,给人以新鲜感。其中的关键,就是茶叶的保存。因为茶叶的吸附性特别强,香气也很易于发散,若是保存不当,茶叶吸附了水分或异味,产生霉变,抑或香气散发,就会变得汤色暗沉,香味晦涩,从而造成浪费。早在古代,人们就备有专门贮存茶叶的罐子,它是一种兼具审美与实用价值的文化用品。

就材质来说,茶叶罐有锡罐、紫砂罐、瓷罐、木罐、竹罐等多种,造型多为口小腹大的坛状——此乃坛状容器的恒温性能好,保鲜功能更胜一筹之故。由于茶叶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几种,所以用什么材质的茶叶罐存放何种茶叶,也有一定的讲究。如,绿茶的香气馥郁,回甘绵长,贮存就以锡罐为最佳。因为锡罐的质地坚韧,密闭性好,能够始终保持在一种恒温的偏凉状态下。因此,对保鲜环境要求较高,以达到“干、匀、香、净”品质的绿茶,锡罐有着较好的密封保存效果。

如果是贮存紧压茶,紫砂罐就更为适合。精于茶道之人,在品饮诸如普洱、红茶、黑茶之类的紧压茶时,通常会提前一个月把茶饼或茶砖拆散开来,置于茶叶罐中散味,称之为“醒茶”。而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透气性能好,以之贮茶,置于干燥的地方,不使与异味物品相混杂,不仅可将茶叶中的异杂味散出,还可使茶味变得更为香醇可口。

在当前的藏品市场上,最受藏家追捧的茶叶罐是紫砂罐和锡罐。尤其是紫砂罐,既是精致的艺术品,又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紫砂工艺早在明代就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许多名手大家也经常参与制作,在紫砂器物上铭刻书画作为装饰,所以紫砂茶叶罐也是民间最为常见的贮存茶叶的容器。人们于品茶的同时,又可将紫砂罐作为观赏器物,别有一番趣味。

锡罐的质地柔软,延展性好,采用全手工的锻打镶接技法制作。巧匠经过反复锤炼,再经书人刻家镌刻诗画,不仅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准,同时还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向为行家所珍爱。但是,锡罐所用的材料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纯锡,若是纯度不够,贮存的茶叶香味就会流失,且易变质,由此失去使用和收藏价值。因此,懂得如何鉴赏辨识,也是一门必须掌握的学问。

清明雨上的陶瓷世界


《历书》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故得名清明。”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

说起清明节,人们脑海中总是会想起“清明时节雨飞,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一缕忧伤与哀思自然萦绕于心。

其实,古代诗词中涉及清明节的内容,不少都描述了古人欢欢喜喜过清明的景象。比如,王维就写道:“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柳永笔下的清明就更加热闹,简直是载歌载舞:“乍疏雨,洗清明。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

可见,清明节是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久远的文化礼俗的。

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的活动。在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极具特色的节日。

今天,就让我们从古玩瓷器中,一窥古人清明习俗的二三踪迹。

在古代,清明祭祀的参与者不仅有平头百姓,还有君王大臣,大家都要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踏青郊游赏春光

放风筝:

在古代,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更是为了祈求放走晦气,消灾解难。许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把自己知道的灾祸疾病写在风筝上,然后等风筝升到天空中时就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逝,希望带走所有的秽气,带来好运。

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宋徽宗也是著名的球迷之一,还养了一支自己的球队。而后,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好了,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吧。不过我们需要记住无论瓷上清明是怎样的风景秀美,或者千姿百态,文化要传承下去,美好的记忆也要传承。而这些藏品,就是最好的文化载体,永恒的记忆。

明代罐多瓶少的原因


细心的收藏者会发现,在传世和出土的瓷器中明代的罐多于瓶,而清代却瓶多于罐。这是为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首先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和人文风俗说起。

中国古代人原本就很在乎避讳,在当时社会大兴文字狱,对同音字发音格外谨慎,重要到了要命的程度。明太祖(朱元璋)和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有大兴文字狱记录,刑罚残酷,株连众多:

有一年元宵节,明太祖看见一张画,画的是一个妇人怀抱一个西瓜骑在马上,那个马的脚很大。朱元璋勃然大怒,认为此画是在有意讽刺马皇后脚大。马皇后是淮西人,“淮"与“怀"谐音。于是开始大杀京城居民中所谓“不守本分者",人数达数以万计(“黑春秋"丛书《十大屠杀》)。明代万历、崇祯至清代康熙年疠疫流行。最严重的是1641年,直隶、山东、安徽、浙江、贵州、湖南等地疠疫大作,山东东明县等地白骨积山,遗骸遍野(《古代治疫经验》)。人们可望平安生活,希望仕途得到升迁,于是清代《平升三级图》为瓷器纹饰流行。瓷器上绘瓶(平)、笙(升)、三戟(三级),以谐音取其意。

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过去的明、清代人不同的心境。应当说,古代中国既然“罐"叫人贴心,而“瓶"须套用三个谐音,方可“官运亨通"。那么,经历了文字狱的明朝百姓,对龙泉青瓷罐(寓意清官)、白地青花罐(寓意“为官清白")等罐类器物情有独钟。

于是,颇具雄风的各类罐应运而生,在迷信谐音能带来好运的明代人中罐越做类型越多,并崇尚大罐(大官),成了兴旺门庭的吉祥物,成了劝人读书、讲礼教的陈设品。它们的用途与品位,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并取代瓶,成为人们居家陈设的重要物品。到了成化年,宫廷居然史无前例地烧制了“天"字罐,该罐的意味更为深远。此外,出现在正德、嘉靖青花罐上的一些孔雀纹、锦鸡纹及仙鹤纹、锦上添花纹等明示世人,说明罐的主人的社会心态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因为罐上装饰了一些只有明代的公、侯、驸马等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文官才可使用的动物纹(《明史·舆服志》),而这类纹饰,除了香炉上出现武官二品的狮子、九品的海马纹以外,在明代瓷器的其他器形上,则难得一见。

另外,从明代罐上盛行的各式高士图、祥云纹、瑞果纹、婴戏图、月宫图等一些装饰题材上,亦可知晓人们对罐所寄予的深情厚望。譬如万历时期的一件五彩开光人物罐其菱花形的四开光内分别绘“吹箫引凤"、“举案齐眉"、“指日高升"、“状元折桂"等民间传说故事,把文人的心声渲染得淋漓尽致。由此说明,明代大部分罐,并非传统概念上的盛贮器,由于罐的谐音此刻代表一种境界,罐便具有了其他器物不可替代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功能。

由于罐在这一历史阶段不负众望,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所以,获得明代各阶层人士的青睐,成为明代景德镇窑琢器生产中的大宗。同时,在明末,在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定的状况下,莲子罐和粥罐的应运而生,对构筑当时的文化生活和提升百姓的精神追求、文化心态,无疑是有一定的社会效应的。

八仙纹和八宝纹


八仙纹

一种典型的宗教纹样,以八仙为题材。“八仙”即汉锺离、吕洞宾、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相传他们得道成仙,各有一套本领,故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说,习称八仙纹或八仙图。民间祝寿多以八仙为题,称“八仙祝寿”。

采用八仙手持之物代表各位神仙的,称为暗八仙纹。古时绣球花也称“八仙花”,采用海棠花和绣球花图案组合,也为八仙过海纹。

明嘉靖后,八仙成为瓷器的常见装饰题材之一,这与当时帝王和上层社会倡行道教有关,图样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八仙捧寿”等内容。八仙图也是清代景德镇瓷器中常见的纹饰。首都博物馆藏明成化珐华八仙纹罐,在腹部以立粉技法描绘八仙过海,栩栩如生,神采奕奕。清康熙朝八仙纹仍旧盛行,并开始流行暗八仙纹。直到民国还很流行八仙纹。

八宝纹

1、传统吉祥纹饰。寓意八宝的纹样常见的有:一为和合,二为鼓板,三龙门,四玉鱼,五仙鹤,六灵芝,七罄,八松。但也有用其他物件作为纹饰者,如珠、球、磬、祥云、方胜、犀角、杯、书、画、红叶、艾叶、蕉叶、鼎、灵芝、元宝、锭等,可随意选择八种,称为“八宝纹”。道教把八仙手持的八种器物,作为记教八宝的符号,参见“暗八仙”。佛教中则用“八吉祥”作为八宝的符号。

2、也称“八吉祥纹”。瓷器佛教纹样,为藏传佛教象征吉祥的八件宝物为题材的纹饰。始见于元,流行于明、清。八宝为: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结。八宝纹常与莲花组成图案,作折枝莲或缠绕莲托起八宝的构图,也有以八宝捧团寿的图样。元代主要见于龙泉青瓷和景德镇卵白釉瓷,以印花技法加以表现,纹样排列尚未规范化。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多以青花、斗彩、粉彩描绘八宝纹,纹样排列规范化。明代早中期排列次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瓶(罐)、结;明代晚期至清代排列次序为:轮、螺、伞、盖、花、瓶(罐)、鱼、结。清乾隆以后又有见打乱上述次序。明宣德矾红彩八宝纹双耳炉、清乾隆粉彩八宝扁壶,具有代表性。

世界的硬通货是中国瓷器


中国几千年来在世界上扬名的,正是中国的瓷器,英语"china"的本意就是瓷器。远在几百年前,中国瓷器就是欧美和阿拉伯国家皇室竞相购买的贵重艺术品。

现在,中国书画已经创出了近4.5亿的天价,这一纪录还有望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不断攀升。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山水人物书画在中国人心目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但在世界上的地位却十分可怜,基本没有赢得一席之地。

而中国瓷器得到了几乎世界所有国家的青睐、认同。从这个意义上看,巴比收藏认为,中国瓷器就是世界的硬通货!

这些年来,中国的瓷器也拍出了四五千万的高价,更有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拍出了上亿的价格。但巴比收藏认为,这还仅仅是中国瓷器的低谷。想一想,中国一幅画在国内就能拍出近4.5亿,作为全世界认同的收藏硬通货,中国瓷器在世界上能不创造出让所有人震撼的价格来吗?

巴比收藏提醒,买艺术品一定要买真品,买精品,买能升值的好艺术品,只有精品才能大幅升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