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铭的文学欣赏

紫砂陶由日用品变为实用和陈设相结合的工艺品的演变,除了制壶艺人的贡献,另一个原因就是历代文人的参与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文人的参与作用,体现在形制的变化和装饰的艺术水准上。在装饰艺术上,除绘画、书法和陶刻因素外,最根本也是最有文化魅力的则是其文学语言的使用所体现出的文学价值。这种文学性的集中表达在于铭文的撰制,如寓意、记事、言志、比拟、寄情等。当然,紫砂陶的铭文并不完全是文人杰作,不少紫砂艺人在抟泥制坯的同时,也把自己的诸多感受凝缩成文字,或借鉴前人之作,抄录唐诗宋词给予表现,体现浓厚的文化气息。

紫砂陶上的铭文,因为形制面积所限,不可能有较长的题咏,一如绘画的题跋,大多是言简意切,经过精心构思的短句、辞章、诗词,特别讲究艺术品位和文学性。

《阳羡名陶录》在文翰中就辑录了“记”、“铭”、“赞”、“赋”、“诗”,如“石根泉,蒙顶叶,漱齿鲜,涤尘热”,“陶之始,浑浑尔”,“酌中泠,汲蒙顶,谁其贮之,古彝鼎。资之汲古得修绠”等,还有“茶山之英,含土之精,饮其德者,心恬神宁”,“一杯佳茗,可沁诗脾”,“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范佳果,试槐火,不能七碗,兴来唯我”等切壶切茶的佳题妙句,与茶的温馨氤氳构成浓郁的陶然境地,给人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感受。

曼生壶的铭文向来为人称道,极富文学价值,文切意远,简约生动,隽永而耐人寻味。这些铭文包含的内容极广,遣词造句活泼,形式表现也多种多样,如“却月壶”铭文“月满则亏,置之左右,以为我规”,具有座右铭意味;“井栏壶”铭文“井养不穷,是以知汲古之功”,是渴求知识和修养的告白;“延年半瓦壶”铭文“合之则全,偕壶公以延年”,是合之则全,分之则垮的经验之谈;“方壶”铭文“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臧”,是人生行为处事的一条准则; “斗笠壶”铭文“笠荫暍,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笠能够遮阴,防止太阳的暴晒,茶能够去烦涤暑,这究竟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呢,菩萨没有说法,让人吟咏至再,品味无穷。曼生壶铭中还有许多用《诗经》语汇、+表达的句子,如“天鸡壶”铭文“天鸡鸣,宝露盈”,“合斗壶”铭文“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栏杆挂”,洋溢着清新自然的高远气息;“瓜形壶”铭文“饮之吉,瓠瓜无匹”,充满喜悦而又自豪的激情夸耀;“圆珠壶”铭文“乳泉霏雪,沁我吟颂”,“乳鼎壶”铭文“如瓜镇心,以涤烦襟”,可见文人自娱、自省的怡然自得的潇洒情怀……曼生壶铭丰富了紫砂陶的文学内涵,扩大了其文学张力,对后来的爱好者影响颇大,不少人步其后尘,以类同的铭文来抒发自己对人生、对艺术的看法。如晚清梅调鼎的“秦权壶”,“载船春酒桃源卖,自有人家带秤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秤以秦为准,称“秦权”,小船、春茶、艺外桃源构架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带给人的是富有诗意的美好遐想和向往之情,是自然流露出来的,充满让人想象的意境和趣味。桃源卖茶,买家带秤,带的是一把秤砣形制的茶壶,既买又赏,何等的潇洒不羁! “博浪锥壶”铭文“铁为之,沙抟之,彼一时,此一时”,秦时张良派刺客在行刺秦始皇,用的是圆形武器铁锥,这件昔日的杀人武器现在成了饮茶的器皿,将茶壶的形制主题提炼得无可挑剔。“斗笠壶”铭文“茶已熟,雨正濛,戴笠来,苏长公”,诙谐调侃得令人开怀,铭文所营造出的生动活泼的画面,显现出动态的艺术效果,立体感强,意境深邃。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紫砂陶


何谓紫砂陶

紫砂是中国宜兴特产的陶土。全世界皆有产陶土的地方,但是没有紫砂,因为此陶非彼陶。可以说紫砂是陶土的一个种类,只有在宜兴才有的。为什么称这里的陶土为「紫砂」呢?那是因为紫砂陶土制成的紫砂器,无论是黄、红、棕、黑、绿的本色,在其表面皆隐含着若有似无的紫光,使其具有质朴高雅的质感,故称为「紫砂」。

紫砂之所以称为「砂」,是因为紫砂的成品,具有特殊的粒子感。即使土质练得很细,在细腻的外表下,仍然看得见漂亮立体的粒子感。

紫砂的特色清明古雅,不上釉的表皮,在一千度到一千两百五十度之间的窑火里,烧炼出自然平和的质感。缤纷的色彩可变化出几十种的颜色,大致可分成紫、褐、红、黑、黄、绿的基本色系。它的颜色烧成之后,不会褪色。经过泡茶滋养后可呈现温润光和不炫的质感,与其它陶土混浊不清的色泽有很大的分野。

紫砂的原料经过科学的分析,其中含有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铅、氧化锰等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的胎土属于高岭、石英、云母类型,适当的矿物、化学组合、颗粒配合,使得紫砂的成品吸水率小于百分之二,气孔率介于一般的陶器瓷器之间。紫砂的气孔分成闭口气孔和开口气孔两种,由于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它有良好的透气性,茶水放在紫砂壶内,可几日而不馊。紫砂成品还有吐纳的特性,置久不用也会吸收空气中的尘埃,若拿来装油,则油味便积贮在胎土内,很难清除;泡茶则将茶味贮留下来。

紫砂壶的胎土遇热时(如用沸水里外淋过,胎土升温时),则气孔张开,将胎土内贮藏之物吐出来。贮存是茶,就会吐茶香;贮存是油,就会吐油;贮存的是尘垢,就会吐尘垢。通常这种替换作用是同时进行的。所以紫砂壶用来泡茶,泡茶的效果最好,也因为它的贮换功能,可使泡茶效果越来越好。

历代文献记载

紫砂见重于明清两代,可供参考的书目有︰

1.《阳羡茗壶系》 明 周伯高著。

2.《阳羡茗壶图谱》 明 周嘉胄著。

3.《阳羡名陶说》 清 张●堂著。

4.《阳羡名陶录》 清 吴槎客著。

5.《壶史》 清嘉庆年间 朱石梅著。

6.《阳羡砂壶考》 民国二十三年,张虹等人合编。

宜兴紫砂陶


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是指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种民间传统制陶技艺,此项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享誉世界艺林。并以其独特的原料材质,精湛的手工技艺,古朴的自然色泽和百态千姿的造型艺术,在工艺美术苑林中独树一帜,异纷存彩、经久不衰。

由于宜兴独有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其制品通称"紫砂器",通常也简称"紫砂",紫砂经过生产、发展的过程,到明代末期臻于成熟,此后经久不衰。宜兴紫砂从明、清开始就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其产品畅销国内外,日本也以紫砂为珍品而来华学习造壶技术。此外,宜兴紫砂茶壶更与中国茶同销欧洲,成为欧洲制壶的蓝本,足见宜兴紫砂的珍贵。

溯源

宜兴陶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五千多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开始在这个土地上制陶。我们宜兴陶瓷的特点是在历史上多少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五千多年来,不管什么朝代,宜兴陶瓷一直制,一直有。在宜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是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亡了吴国之后,就弃官隐退,带着美女西施乘一叶轻舟来到太湖之滨的宜兴定居,并以制陶为业。后来当地人尊奉他为陶业祖师,称他为 "陶朱公"。当然,这仅仅是个传说。千百年过去了,作为陶都的宜兴,最为知名的是它的紫砂陶。可以说宜兴的紫砂陶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宜兴紫砂陶是集陶瓷工艺和器皿造型、雕塑、绘画、书法、文学、金石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自宋代延至明正德(约十世纪至十六世纪),为紫砂陶初创时期

1976年,宜兴羊角山古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紫砂陶残器。经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鉴定,这座紫砂古窑址的年代为北宋。1966年南京出土的吴经墓(明嘉靖12年墓葬)紫砂提梁壶一件,其紫砂造型,制作技法与羊角山宋窑残器的拼复件对比,完全一脉相承。宋代诗人欧阳修、梅尧臣等的诗作中,也都有关于紫砂茶具的诗句,明正德年间,见诸文献的记载的杰出陶工有金沙寺僧和供春。

2、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是宜兴紫砂的成熟时期

先有董翰,赵梁,元畅,时鹏"四大家",继有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家"。其中以时大彬最负盛名。其制壶技法一改早期的制法,完全改用槌片、围圈、打身筒的成型法和泥片镶接成型法,是紫砂技艺上的一个飞跃。

紫砂陶的创始与发展


紫砂陶瓷艺术的创始,根据对一些文献的研究的古窑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北宋中叶。

先说文献记载。如梅尧臣《宛陵集》第15卷《依昀和杜相公谢蔡居让寄茶诗》有句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坭新品泛春华”;第35卷《宣城张主簿遗雅山茶次其昀》有句云:“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又如元代蔡司沾《霁园丛话》里也记载说:“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俗称壶为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为孙高士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注:孙高士名孙道明,号清隐,元末人,曾名其居处为“且吃茶处”)这些吟咏和记述,多直接谈到了紫砂茶具,说明在宋元问宜兴已有了紫砂器。

再说古窑址的发掘。在鼎蜀地区,由于古今窑址的重叠,加之解放后废弃旧式龙窑,宋代窑址已较难寻觅,再者,古代窑址分散,故发现的数量也较少。这些窑址发现的产品以缸类为主,与张渚地区发现的有所不同。比较重要的宋代窑址,是1976年红旅陶瓷厂兴建隧道窑移山整基时发现的蠡墅村羊角山的早期紫砂窑址。就笔者实地考察所见,羊角山窑址为一小型龙窑,长10余米,宽1米多。当人们发现它贝有考古价牍而加以重视,其墩阜已被掘去大半,尚有上层为近代的缸瓮残器;中层为元至清初的废品(中有细颈大腹的釉陶注壶及器肩堆贴菱花状边饰的陶瓮等);下层则是早期紫砂器的废品。羊角山早期紫砂器的废品堆,以各式壶类为主,有大量的壶嘴、壶身、提梁、把手和器盖发现,特别要指出的是,部分壶嘴上的捏塑龙头装饰,与宋传流行于南方的龙虎瓶上的捏塑手法相一系;再结合此层所掘出的宋代小砖,以及中层出土具有元明风格的器物来看,大致可以推定下层堆积为宋代产品,而主要的烧造年代大抵在南宋,其下限可能延续至元代。

观蔡羊角山出土的早期紫砂残器可知,其器物的用途与明清乃至现代的紫砂器有较大区别。当时的紫砂器,如罐、钵、壶等,胎质均较粗,制作也不够精细,可能作煮茶或煮水之用;但考查中华茶道文,在宋代还未发展到手撮茶叶、用壶冲饮,替代烹煎方式的阶段,1966年,在南京市郊江宁县马家山油坊桥挖掘的明嘉靖12年(1533年)司礼太监吴经墓曾土一件紫砂提梁壶,从它的形制与装饰纹样推测,它被用作案几陈设品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紫砂储茶罐欣赏


收藏古玩,眼睛不能只盯着大古玩店或大拍卖行,那里虽有精品,但终非平民百姓力所能及。当然,看看瞧瞧,饱饱眼福,增长点鉴别知识,等于不花钱看白戏,何乐而不为?然真想淘宝,还是常到旧货市场或调剂商店转转,并注意那些柜边墙角的货色,做一个持之以恒的有心人,必有所获。前些年笔者就在一调剂商店(该店现已转业)觅得一只紫砂陶罐。当时它就静静地委身在墙角一隅,混迹于杂货之中,寄人篱下,一点也不引人瞩目。

该罐高19CM,口径9CM,底径14CM,紫砂胎质,砂略粗,周身施酱褐釉,底部露胎,直口丰肩鼓腹,底略收,肩部饰以柿蒂状如意裙边,拍打成筒、镶接罐口成型痕迹明显,罐底钤印了一个白文的暗八宝中的宝葫芦纹花款,环器身模印了三组剪纸般的“鹿鹤同春”吉祥纹,典型的明末清初宜陶风格。

“鹿鹤同春”图案中一个老道士在执伞童子的陪伴下,正与松下的牧鹿少年互致问候,旁边是翩翩起舞的仙鹤和生机勃勃的翠竹和兰花。图案朴实生动,极富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非常难得。显然它是取之古代“鹿鹤同春”寓意纹样,“鹿鹤”即“六合”,民间运用谐音的手法,以“鹿”取“六”之音;“鹤”谐“合”之音,“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泛指天下。“春”的寓意则取自花卉、松树、竹子等物象。这些形象,组合起来构成吉祥图案“六合同春”,预示天下皆春,万物复苏、欣欣向荣。在明代,有以六鹤来表现的。杨慎《升庵外集》卷九十四:“北之语合鹤迥然不分,故有绘六鹤及椿树为图者,取六合同春之义”。明代多朝皇帝信奉道教,故罐底钤有暗八仙图案。

宜兴既是我国著名的陶都,又是华夏产茶名区,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紫砂陶以其优于其他器皿的优良物理性能广受茶人的青睐,其宜茶的性能同样适用于储茶,用紫砂器储茶能保持新茶的清香、干燥,久藏不变质变味。此罐应是清代大户人家用以储存新茶的器皿。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大画家徐渭在其《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一诗中写道:“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用紫砂器储茶能保持新茶的清香、干燥,久藏不变质变味。

明、清紫砂陶人款


明、清时宜兴紫砂壶上多署工匠姓名款。文献记载的明代制壶名家有供春、时朋、董翰、赵良、元畅、时大彬、李仲芳、徐士衡、蒋伯、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陈用卿、东仲美、沈君用、惠孟臣等,其中以时大彬最为著名,但这些名家的真品,今天已很难见到。且由于后人滥仿,即使偶见署名款的作品,也常使人真假难辨。时大彬的作品是最突出的例子。幸而6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明代晚期墓葬中出土了几件署时大彬款的紫砂器,为鉴定提供了相对可靠的标准器。1984年江苏无锡县甘露乡崇祯二年(1629年)墓出土一件三足圆壶,壶把下方的腹面上阴刻横排楷书“大彬”二字;1986年底,四川绵阳明代晚期墓出土一件紫砂圆壶,壶腹上阴刻“大彬仿古”四字款;1987年,福建漳浦万历四十年〔1612年〕墓出土一件鼎足盖圆壶,外底阴刻“时大彬制”四字款;1987年,陕西延安柳林乡崇祯十二年(1639年)墓出土一件紫砂提梁壶,腹部阴刻“大彬”二字。以上紫砂壶上的刻款,均为楷书体,字体端庄,规整洒脱,下刀时重,起笔方面锐,笔划之间干净利索,毫不脱泥带水。清代紫砂壶名家迭出,成就可观的艺人有陈鸣远、邵玉亭、王南林、殷尚、陈荫干、邵旭茂、杨季初、陈县生、畅彭年、虔荣、邵大亨、瞿子冶、邵友兰、黄玉麟等。这些名家多有落款的作品传世,其中以陈鸣远、陈曼生的作品最为著名。清代紫砂器上出现印款,以上名人作品上的姓名款,或刻、或印、字体或行、或楷、或篆,均极规整。如所见传世陈鸣远南瓜式壶,腹部刻有 “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诗句,句后刻“鸣远”,均为行书字体,其下又有“陈鸣远”方形印章。传世陈曼生匏瓜壶,腹部刻“饮之吉匏瓜无匹”句,句后刻 “曼生铭”,均为行书字体。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陈曼生覆斗式紫砂壶,壶体一面刻“其气清华七碗之后能浚紫霞”句,句后刻“曼生”二字,字均为楷书体。再如邵友兰在其所制砂壶上的落款,有椭圆式带边纹的“阳羡邵友兰制”,或带边方章“友兰秘制”、楷书小印“友兰”等。陈荫千制竹节式紫砂提梁壶,在外底印有“陈荫干制”方形篆书章款。

何谓紫砂陶及紫砂年代区域划分之依据


紫砂是中国宜兴特产的陶土。全世界皆有产陶土的地方,但是没有紫砂,因为此陶非彼陶。可以说紫砂是陶土的一个种类,只有在宜兴才有的。为什么称这里的陶土为「紫砂」呢?那是因为紫砂陶土制成的紫砂器,无论是黄、红、棕、黑、绿的本色,在其表面皆隐含着若有似无的紫光,使其具有质朴高雅的质感,故称为「紫砂」。

紫砂之所以称为「砂」,是因为紫砂的成品,具有特殊的粒子感。即使土质练得很细,在细腻的外表下,仍然看得见漂亮立体的粒子感。

紫砂的特色清明古雅,不上釉的表皮,在一千度到一千两百五十度之间的窑火里,烧炼出自然平和的质感。缤纷的色彩可变化出几十种的颜色,大致可分成紫、褐、红、黑、黄、绿的基本色系。它的颜色烧成之后,不会褪色。经过泡茶滋养后可呈现温润光和不炫的质感,与其它陶土混浊不清的色泽有很大的分野。

紫砂的原料经过科学的分析,其中含有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铅、氧化锰等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的胎土属于高岭、石英、云母类型,适当的矿物、化学组合、颗粒配合,使得紫砂的成品吸水率小于百分之二,气孔率介于一般的陶器瓷器之间。紫砂的气孔分成闭口气孔和开口气孔两种,由于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它有良好的透气性,茶水放在紫砂壶内,可几日而不馊。紫砂成品还有吐纳的特性,置久不用也会吸收空气中的尘埃,若拿来装油,则油味便积贮在胎土内,很难清除;泡茶则将茶味贮留下来。

紫砂壶的胎土遇热时(如用沸水里外淋过,胎土升温时),则气孔张开,将胎土内贮藏之物吐出来。贮存是茶,就会吐茶香;贮存是油,就会吐油;贮存的是尘垢,就会吐尘垢。通常这种替换作用是同时进行的。所以紫砂壶用来泡茶,泡茶的效果最好,也因为它的贮换功能,可使泡茶效果越来越好。

历代文献记载

紫砂见重于明清两代,可供参考的书目有︰

1.《阳羡茗壶系》 明 周伯高著。

2.《阳羡茗壶图谱》 明 周嘉胄著。

3.《阳羡名陶说》 清 张●堂著。

4.《阳羡名陶录》 清 吴槎客著。

5.《壶史》 清嘉庆年间 朱石梅著。

6.《阳羡砂壶考》 民国二十三年,张虹等人合编。

紫砂的记载自明代以来,多半未深入探讨,只以记录为主,对紫砂之特性,很少有详细的解说,对于紫砂艺术的著述,更是乏善可陈。基于保护国粹的愚心,只求中国之一宝,能在中国人手里发扬光大,而不是等外国人,善知中国之宝,趁我们自己无知未醒之际搜括空了,再回头向我们炫耀。所以将从古至今紫砂器,整理研究后汇集成书,以供大家参考。中国人的珍宝,必须要中国人自己懂得爱惜才行。

紫砂年代区域划分之依据

紫砂年代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以宜兴紫砂业的兴衰而定的。宜兴是紫砂的产地,紫砂业的兴衰当然是受时代兴衰的影响,而跟着上下起伏。大致可分为──

1. 创始期

紫砂壶创始于明正德年间,相传在江苏宜兴东南四十里处,唐相陆希声山房故址有一金沙寺,金沙寺里某一僧人,闲时常与制陶缸者相处,取其陶土,加以抟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剖刮胎内使其中空,另外捏制壶嘴、壶钮、壶盖与壶体相接,跟随一般陶制品的窑烧成,人称金沙寺僧,他做壶喜欢用紫砂泥,常以指螺纹为标识。若金沙寺僧壶,只以指螺纹为标识,无款识印章,那么后世的人即使遇到他的传器,也无法辨认,所以金沙寺僧只能算是传说了。

开始在所制紫砂壶上署名号者据说是供春,所以又有人认为紫砂创制者是供春。供春是明代四川参政吴颐山的家僮。吴颐山常在金沙寺读书,供春在空暇时,偷学金沙寺僧取细土抟坯手捏,故壶身内外指螺纹隐现。这些也只能作为参考而已,因为现在所谓是供春制的供春壶,都存有疑点待清。

董翰是明万历时人,开始制造葵花式样。

赵梁万历时人,多作提梁式壶,可以说是提梁式壶的鼻祖。

元畅万历时人。

时鹏是时大彬之父,万历时人,与董翰、赵梁、元畅为当时四大名家,除了董翰重精巧外,其余三家多古拙。 字串8

李茂林,万历时人是紫砂小壶的鼻祖,虽说是小壶,明朝时的小壶其大小在现代来说应算是中型的壶。

从金沙寺僧开始到李茂林的这段时间,可称为是壶艺创始期,在这段时间因为烧制时,未装入匣钵内烧,而是与瓷器,而是与瓷器同窑,故难免会微沾釉泪。所以时大彬之前的这段时间,可称为壶艺创始期。

字串9

金铭威陶瓷威铭天下


在每次国内大型的陶瓷博览会上,人们频频见到金铭威陶瓷的耀眼品牌,并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金铭威陶瓷的杰出产品,已为国内外广大客户所熟悉和赞誉。销遍全国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金铭威陶瓷产品层出层新,是因为金铭威陶瓷有一个超技术水平的研发团队,长期与国内及国际的陶瓷专业设计科研界沟通、交流、学习、研讨,以人为本,融汇国内外高品质生活元素,持继创新,精妙配套,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创造恰切的一体化的方案。

金铭威陶瓷是国内首家创导定制陶瓷技术空间概念的品牌。在抛晶砖、抛光转、微晶石、金抛釉、汉白玉等陶瓷品诠释艺术语言,运用空间立体综合展示其陶瓷的艺术魅力。金铭威陶瓷拥有罗村第三工业区和科技园区两大生产基地,占地面积十几万平方米,拥有20多组全自动数控生产线,年产量超过50000平方米,做货期告知、快速的行业要求,能满足各种大型的订货需求。

金铭威陶瓷生产销售多种规格、多式多样的5D喷墨抛晶砖、艺术抛晶砖拼花、3D立体彩雕背景墙、欧式挂画、花片、腰线及定制整体空间配套等。

金铭威陶瓷拥有十多个系列、上千款精品。适用于各国各地各种高档住宅、客厅、餐厅、走廊、阳台、厨房、卫生间等个性空间的装饰,更是别墅、星级酒店、高级会所等大型空间提高品位和档次的首选之品。

十把存世的经典紫砂壶欣赏


【石 瓢】

箪壶瓢饮求其乐,张力之形意趣奇。

激石声宏犹远听,还凭鼎足赋新诗。

年代:清代

制造人:陈曼生

简介: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直流,简洁见力度,多为暗接处理,溶于壶身整体。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

【仿 古】

无鼓声威常似鼓,诗书之腹仰前贤。

圆通低调勤修炼,乐效坡翁作地仙。

年代:现代

制造人:顾景舟

简介:仿古壶是紫砂壶众多款式中一款经典壶型,此壶壶颈浑圆、敦实,与下压的壶肩形成缓冲;壶体较大,位置矮、扁、沉。壶口沿宽大,子母线严丝合缝,密不透气。壶盖扁、满,壶钮扁圆。

【供 春】

美者古来捧病梅,树瘿从此不须哀。

老师应识自然大,供春慧眼占头魁。

年代:明代

制造人:龚春

简介:供春是一位官员的书童。供春陪同主人在宜兴金沙寺读书时,寺中的一位老和尚很会做紫砂壶,供春就偷偷地学。后来他用老和尚洗手沉淀在缸底的陶泥,仿照金沙寺旁大银杏树的树瘿,也就是树瘤的形状做了一把壶,并刻上树瘿上的花纹。烧成之后,这把壶非常古朴可爱,于是这种仿照自然形态的紫砂壶一下子出了名,人们都叫它供春壶。

【掇 球】

休指葫芦比绣球,盖隆颈雅身圆溜。

争夸闺秀存风范,远眺近观叹一流。

年代:清代

制造人:邵大亨

简介:壶体浑圆硕大,浑厚华滋,壶嘴短小前冲,曲线优美;壶把自由舒展,飘逸放达;壶口略小,壶盖略呈拱形,壶钮呈圆球状。整件作品雍容大度,气韵生动。

【提 璧】

提曲梁高身玉润,一腔神韵柔而刚。

犹如和氏终归赵,当赞相如妙计长。

年代:现代

制造人:顾景舟

简介:提璧造型端庄周正,结构严谨合理,比例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线面简洁明快,寓巧丽于刚健之中,气韵素洁,深沉朴素,做到了内容、形式、功能的完美统一,是当代紫砂陶中材质美、工艺美、内容美、形式美、功能美“五美”合一的精品。2011年,顾景舟提璧壶拍得1782.5万天价。

【鱼 化龙】

凡鳞闪闪期羽化,大浪狂风壮士魂。

修得三生功自满,今朝有幸跃龙门。

年代:清代

制造人:邵大亨

简介:“鱼化龙壶”也叫“龙壶”、“鱼龙壶”"、“鱼龙戏浪壶”,蕴涵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的理想。据史料记载,明末紫砂艺人陈仲美制作过“龙戏海涛”壶,但未有实物流传下来。直到清代,经过邵大亨的精心设计,“鱼化龙壶”才成为一种成熟并广泛流传的经典壶型。

【龙头八卦一捆竹】

行云施雨国咸宁,大哉乾元享利贞。

八八纷繁闲万变,几多祝福颂升平。

年代:清代

制造人:邵大亨

简介:龙头八卦一捆竹的作者邵大亨是清道光、咸丰年间的紫砂大家。青年时代已经盛名在外,紫砂泰斗顾景舟对他评价颇多,其中就有“清嘉道以后百五十余年中,无有超越他之上者”这样的盛赞。可见其技艺之精湛。

【井 栏】

合缝严丝勤守护,真情大爱献黎元。

澄从不竭多灵气,清到至深足慧源。

年代:清代

制造人:杨彭年制陈曼生铭

简介:造型简洁,身若井栏,嵌盖平缓合体,高柱钮与壶身统一,一弯嘴曲而微妙。把圈大,外扁平,里圆润,底圆而大。其造型为最早的流线型设计,端把倾注触觉舒适,属“曼生壶”式的经典之作。

【梅 报春】

百丈悬崖百丈冰,斗寒哪怕雪欺凌。

只缘热血心中涌,化作迎新接福能。

年代:民国

制造人:朱可心

简介:以梅花报春为题,在挺秀饱满的壶身上,运用雕镂和捏塑等多种手法,生动地刻划了梅花不畏风霜严寒之英姿,端丽稳重,精致传神。

【风 卷葵】

借得田园清朗风,素心紫玉妙相容。

向日波涛成大气,梁红秉性足称雄。

年代:清代

制造人:杨凤年

简介:此壶材质取天青泥,器身呈暗红泛青紫,色泽沉着大方。壶身造型取风卷葵花之形状,既应物象形,又气韵生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紫砂陶铭的文学欣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紫砂陶铭的文学欣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