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石材吸水的六大危害

而天然石材面对水的表现,与玻璃完全不同,根源即在于其微孔结构。石材吸水后,容易造成诸多的问题:

1、容易污染石材

水作为一种溶剂,能将可溶性物质,带入石材内部,造成污染。一方面,空气中的硫化物,可通过水被石材吸收,进入石材内部,造成诸多变化。另一方面,水也是诸多污染物的溶剂,如粉尘形成的污水、果汁、酱油等。

2、不易清洗

我们习惯于用水清洗石材,但经常发现用水清洗过的石材,但干燥之后,又会重新变得灰蒙蒙的。因为水可将污染物滞留在石材内部和表层的微孔中,蒸发后,被重新带到石材表面。

3、石材病变

石材内部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几乎都与水有关。如水与各类吸湿性物质结合,形成凝胶体,造成水斑现象。水分使石材中的铁质生锈,形成锈斑。水的迁移会将水泥中的钙质成分带到石材表面形成白华等。

4、破坏石材结构

大理石、石灰石等石材,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在长期接触水的情况下,石材会逐渐软化、成分流失,造成材质的变化,如粉化、脱落等现象,失去装饰性,降低使用寿命。

5、石材变色

所有的石材吸水都会变色,一些石材干燥后可以复原。但一些石材中的物质,与水发生反应,造成色差现象,并且无法复原。

6、石材失光

一方面,在水的溶蚀作用下,石材中的钙质成分如碳酸钙,会逐渐流失,造成失光。另一方面,大多数室内的地面石材,都经过了结晶抛光处理。而许多结晶材料中,含有蜡质成分。经常用水拖地或接触水,蜡质成分易被破坏,出现失光现象。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宋代六大窑系之定窑


定窑原为民窑,宋代六大窑系之一,是由刑窑而来,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在北宋中后期开始烧制宫廷用瓷,终于元代。

定窑以白瓷为主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色洁白晶莹,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和黑色釉的称为酱定。另有高窑温烧制的金黄偏红的釉色的,称之为金定,极为稀有。

定窑装饰技法有白釉印花、白釉刻花、白釉划花、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等。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趋简,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装饰图案常用印花、划花和堆花手法,秀丽典雅。印花图案,自然形态经巧妙变形,构成严谨;刻划花,较印花更活泼生动。到了北宋晚期定窑开始大量采用覆烧的方法,还使用了一种垫圈式组合匣钵。这种烧制方法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间,既可节省燃料,又可防止器具变形,从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但因芒口覆烧法易留下粗糙的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

定窑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由于连年兵灾,逐渐衰落和废弃。金朝统治中华北方地区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从有龙凤纹饰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到了元朝,定窑终于逐渐没落。

到20世纪70年代,定瓷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又进入了复苏期。曲阳定瓷有限公司历尽艰辛,通过上百次研究实验,在仿古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制成功了仿古、美术、日常三大系列工艺产品200多种,产品在国内展出屡屡获奖,产品已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荷兰、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古陶瓷投资收藏谨防六大误区


古瓷器的一路看涨,也带动高古瓷器受到关注。据介绍,“高古瓷”是一个与明清瓷器相对的概念,通常指的是元代以前的瓷器,习惯上,高古瓷不包括元代青花瓷。在上世纪90年代,高古瓷并未受到太多关注,但2001年以来,行情却年年看涨,由于升值空间巨大,受到不少藏家热捧。古陶瓷投资收藏谨防走进以下六大误区:

一、越贵越好

不要说收藏古董,就算是到商场上去购买任何东西,也不能单凭价格去衡量这件商品的收藏价值。这是因为一方面,不诚信的卖家有可能利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高价转手一些没有价值或者价值不高的商品;另一方面,卖家本身对这件商品价值的认知能力也可能影响到其定价的标准,尤其是面对陶瓷古董这种非常特殊的商品,需要经过非常专业的鉴定才能认识其价值所在。遇到不懂装懂的卖家,他们常常会把一些赝品当成真品来卖。此外,在缺少参照系或者足够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交易价格也容易冒虚火。可见,遇到标价过高的陶瓷,我们反而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二、无款不好

没有落款,即是无名作品。有些人认为只要是没有落款的瓷品,都不会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实际上,这也是不对的。在中国陶瓷史上的许多重要时期,即使是官窑生产出来的精品瓷品,也是没有落款的。

三、越古越好

陶瓷是民间最广为熟知的古董,不少人认为,烧制年代越久远的陶瓷一定越值钱。不过,在专业收藏家的心里,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姑且不论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古瓷里边有多少赝品,哪怕我们假定这件古瓷是真品,其价格也未必就一定很高。譬如,在陶瓷文化里边属于比较早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虽然老,但其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均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相差很远,因为来自这段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造型和装饰实在过于粗糙和简单,难以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更不会有多少升值空间。

四、以文物等级论价

前面说过,不是所有老东西都具有投资价值。因此,把文物等同于可以用来投资的收藏品也是不对的。一件陶瓷,能够成为文物,不是因为其市场价值所决定的,而是其具有某种科学价值和历史研究的价值。我国现存文物,是按其年份长短、艺术水平高低、学术价值、科学价值等不同情况,来划分标准的。有些陶瓷,譬如仰韶文化阶段的一些粗陶,在文物评定上达到了等级标准,但流通到市场上的价值却不见得很高。加上珍贵文物是法律禁止买卖的,我们更加不建议个人收藏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陶瓷。

五、凡稀则贵

认为“凡是存世稀少的陶瓷,市场价值必然很大”,与“越古越好”的认定标准犯的是同样的错误。影响一件陶瓷市场价值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收藏古瓷器,其来自哪些重要的窑口?造型是否独特?纹饰是否精美?当这些不特定的条件均具备的前提下,这类作品的存世数量有多少,才会成为市场对其进行定价的重要参考。反之,如果其它必要条件均不具备,或者大部分不具备,那么这类陶瓷就算存世只有一件孤品,也不会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六、必须完好无损

这实际讨论的是一件陶瓷上的瑕疵对其市场价格的影响。对于许多民间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他们的观念都非常传统,认为一件陶瓷只要有地方破损了,其价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收藏价值。实际上,这是一种吹毛求疵的标准。陶瓷作为一种易碎品,虽然其保藏比书画要容易得多,但是在运输、展示和交易等各种移动活动中,都有可能因为不确定的意外而受损。尤其是对于一些有着几百上千年的古陶瓷来说,其经历的天灾人祸、时代变迁就更多,能够流传至今已非常稀少,而能够保管得完好无损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哪怕在一些国家级的博物馆里边,我们看到的也多是一些带有各种瑕疵的残品。对于名窑精品陶瓷来说,即使是残片仍然价值不菲。

根据考古研究,真正有官窑款瓷器始于明朝永乐年间,但因为当时是专为皇帝定烧的,产量不多,存世量更是极少,市场上也难得一见。在整个明清两代,也存在大量无官窑款的瓷器,譬如空白期(正统、天顺、景泰)、泰昌、崇祯,尤其在康熙前期,根本不允许使用本朝皇帝年号作为款识,这才出现了那时特有的“官搭民烧”的行业现象。这些无款瓷,同样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

六大卖场首度联手打造陶瓷节


“2009首届中国(佛山)陶瓷节”(以下简称“首届陶瓷节”)将于本月18日正式开幕,主题为“艺术与生活”,是佛山首个大型“城市节日”。据禅城区经贸局局长胡安泉介绍,届时南风古灶将上演一系列别具特色的陶艺表演,市民和游客可近距离与国家大师和中外艺术家零距离接触,欣赏名家陶塑精品,赏陶玩陶购陶。同时,举办了十三届的陶交会也将大变身,六大卖场在政府的引导下合力上演陶都盛宴,有望实现错位发展,资源共享,以吸引更多的中外客商、设计师、艺术家及市民。

据了解,由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共同主办的佛山首届陶瓷节,旨在成为具有佛山特色的“城市节日”和“城市名片”,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将佛山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国际陶都”。

“艺术与生活”凸显陶都魅力

“首届陶瓷节”的主题是“艺术与生活”,胡安泉认为这很契合佛山陶瓷的现状。无论是南风古灶还是六大卖场,在活动期间都将围绕这一主题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主办方将对佛山六大陶瓷卖场进行统一包装和形象设计,结束以往各自为战的局面,务求“突出自身特色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客商和市民参与”。

佛山被称为陶都,制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南风古灶更是石湾公仔的发源地,见证着佛山陶瓷的发展和壮大,首届陶瓷节的开幕典礼也因此选址在此。改革开放后,作为珠三角的产业聚集的城市,佛山的建筑卫生陶瓷迅速崛起,至今仍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陶瓷生产地之一。

“其实在佛山,建筑卫生陶瓷、日用美术陶瓷、工业陶瓷的发展都很领先,但从没有‘集体亮相’,让人们真正感受佛山陶瓷的优势和精髓。”胡安泉表示,与以往的陶交会不同,陶瓷节不再只是卖砖,不再是低价的竞争,而是卖艺术品、卖时尚、卖生活、卖装备。每个卖场每天都有特色节目和拳头产品,无论是客商或者市民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心水”。

据介绍,自2002年10月首届陶交会在佛山举办,至2009年上半年共举办了13届,其间曾出现华夏陶瓷城与中国陶瓷城并列的“双雄”格局,又有德国展会公司的加入,其后随着瓷海国际、中国马赛克城、意美家卫浴陶瓷世界、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的兴起,官方公布的陶交会主会场虽只有华夏陶瓷城、中国陶瓷城和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三城,但实际上却是“群雄混战”的局面,“形象未得到统一,影响佛山陶都的形象。此次把卖场全部纳入进来,也取消每年11月举行的佛山陶瓷工业展,将其直接纳入陶瓷节,既节约人力财力,也更利于积攒人气。”胡安泉还透露,工业展上将集中展示佛山陶瓷强大的研发水平,一些从未公布的建筑卫生陶瓷以及工业陶瓷的新品和新工艺,如陶瓷刀、陶瓷手表等,必将令大家耳目一新。

六卖场错位同台显特色

从陶交会到陶瓷节,名字变了,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不少业内人士对这一转变表示“十分期望”。对此胡安泉认为,“政府出面很有必要,我们要扮演统筹和协调的角色。避免同质化竞争。”

此次陶瓷节在政府的引导下首次牵手六大陶瓷卖场,实现错位竞争。“归纳而言有四大亮点:看新品、看鬼佬、看时尚、买陶瓷”。其中,中国陶瓷城和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主要扮演出口平台的角色,陶交会期间还将举办美洲采购节,让中美贸易无间对话;中国马赛克城则主要以展示马赛克为主,推出中国(佛山)国际马赛克展览会;意美家卫浴陶瓷世界以展示卫浴及零配件为主,举办中国(佛山)世界卫浴及卫浴配件展暨2009金秋缤纷乐购节;瓷海国际则扮演陶瓷配送中心及设计中心的角色,除开启陶艺展览馆“颂雅堂”和陶瓷行业首个专业配饰中心———饰博汇体验馆外,还将举办中国陶瓷时尚周。

而华夏陶瓷博览城则是综合型大展览中心以及研发基地,陶瓷节期间将成为陶交会和工业展的场馆。六大卖场在集中展示新品的同时,还将结合特色举办特色节目,如摄影大赛、新品新工艺研讨会、高端论坛、设计师联盟、艺术家峰会等,以提升卖场影响力,吸引更多市民参与。此外,各卖场将派出免费巴士,穿梭在广佛两地各知名酒店和旅馆间,以方便客商和市民前往参展。

佛山陶瓷产业集群形成六大特点


佛山陶瓷源远流长,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从意大利引进了第一条国外建筑陶瓷生产线,佛山陶瓷产业开始进入规模化、产业化的阶段,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陶瓷已发展成为佛山主要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其产业基础雄厚,辐射力广,就业者众,在佛山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佛山陶瓷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六大特点。

品牌优势明显,具有一大批竞争力强的企业,涌现了鹰牌、东鹏、新中源、新明珠、蒙娜丽莎、钻石、金舵、箭牌等八个中国名牌,新中源、东鹏还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的殊荣,此外还有一大批行业知名企业。

生产技术装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佛山市共拥有近千条陶瓷生产线,大部分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先进设备,如5000吨、7200吨的大型压机;高效、节能、自动化程度高,还有窑宽3.5米、长超过200米、日烧釉面砖超万平方米的辊道窑等。

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在产品研制和工艺创新上处于全国先进地位,如墙地砖一次、二次烧成技术,低温快烧技术、辊筒印花技术、微粉砖生产技术等都被广泛地应用。瓷质耐磨抛光砖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新产品更是不断地推陈出新。

出口快速增长,成为佛山市外贸的一大特点。到了2000年以后,建筑陶瓷出口逐年快速增长,目前,佛山陶瓷出口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佛山市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已形成庞大的专业市场体系。目前佛山陶瓷专业市场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其中华夏陶瓷博览城60万平方米,中国陶瓷城6万平方米,还有国际陶瓷博览中心、城南市场、置业市场、华艺装饰市场、沙岗市场等陶瓷批发市场和江湾路陶瓷一条街、南庄大道陶瓷一条街等,年销售额逾100亿元。

形成了强大的技术装备、釉料、配件、人才信息等配套体系。佛山陶瓷行业由于相对集中,配套服务的企业也很多,原材料及设备配套企业多达300多家,营销机构过千家。同时,相关配套产业如陶机、原料、配件,甚至专业媒体也相应发展壮大。佛山市以力泰、科达等为主的陶瓷机械设备制造业,陶瓷压机占全国的80%,抛光砖压机占85%。亚洲最大的制釉企业——大鸿制釉公司也落户佛山,还有辊棒、耐火材料、模具、配件、筛网等几百家产品配套企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服务网络配套体系。由于产业的集群效应,研发人才、销售人才、策划人才、生产技术人才的市场比较发达,已形成陶瓷产业人才集散地。

当今国内陶瓷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我国是陶瓷生产大国,陶瓷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产区的经济支柱产业。国务院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总的指导方针,为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纵观当今陶瓷发展,低碳环保、资源保护、品牌建设、自主创新、高新技术、市场需求将是当今陶瓷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一、低碳环保是必经之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低碳、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也充分说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注定行不通,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而要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路子,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佛山陶瓷由“工厂经济”向“总部经济”的转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012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高消耗、高污染的监管力度。对陶瓷业来说,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陶瓷企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具体落实。直面挑战,奋起直追,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打造低碳经济、低碳产品、低碳企业,全面提速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

二、资源保护是生存之道

经济发展要以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前提。陶瓷原料,尤其是高档原料,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终有枯竭、耗尽的一天,而依靠增加资源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将加速陶瓷资源的消耗进程。尤其是在目前国内包括景德镇高岭土在内的优质陶瓷原料已日益枯竭的形势下,资源消耗少的集约型陶瓷发展模式将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和重视,而使其在未来大有可为。因此,加强资源保护,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走新型现代工业化道路已成为陶瓷发展趋势,这既是国家的产业政策,也十分符合陶瓷行业的实际,更是陶瓷业的生存之道。

三、品牌建设是立企之本

当今的世界巳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我国陶瓷产业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品牌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必须增强品牌意识,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制订出品牌发展战略,确立不同阶段的目标规划及可行性的实施步骤,抓好品牌的培育,争创陶瓷品牌。企业要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品牌发展的根基和企业的生命,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立企之本来抓,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自主创新是发展动力

自古以来,中国陶瓷就有自主创新的传统,历代的名窑名瓷就是实证。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陶瓷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着力抓好企业的自主创新,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加快技术改造,吸收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尤其是重点抓好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的研究及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众所周知,陶瓷的价值主要是体现在其设计、制作过程以及品牌的附加值上。简单的重复加工、粗糙模仿注定只能站在产业发展的底端,而融合了精心设计、精细制作的产品则能摆脱传统陶瓷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提高利润率,抢占陶瓷产业的制高点,自主创新将是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五、高新技术是竞争优势

技术含量高的陶瓷又称为高新技术陶瓷。在科学迅猛发展,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技术陶瓷亦取得了快速发展,在结构、功能、外观上实现了新突破,尤其是纳米陶瓷、高温结构陶瓷、精细陶瓷的问世,给传统陶瓷产业带来了发展契机,推动了陶瓷产业新一轮的大发展。可以说,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产品结构改变、依靠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陶瓷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谁掌握了高科技含量的核心技术,谁就站在了陶瓷产业发展的最前沿,从而取得竞争优势。展望未来,高新技术陶瓷必将成为推动陶瓷产业革新和发展的引擎。

六、市场需求是发展源泉

陶瓷作为一种产品,最终要面向的是市场,接受消费者的评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陶瓷产业在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陶瓷企业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大营销力度,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市场对陶瓷产品的需求由原来的单一稳定,向多样化、高档次化、健康化、动态化的转变,呈现出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在盛世收藏的大背景下,更多的人选择收藏陶瓷作为一种投资理财手段。这些需求的转变,给陶瓷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陶瓷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广阔的市场。

陶瓷收藏常见的六大误区 你中招了吗?


陶瓷收藏最常见的六大误区你中招了吗?接下来就为大家普及一下要谨防走进六大误区:

2014年,一件小小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拍出2.8亿港元的天价后,陶瓷收藏更加变得炙手可热。一些以前从来没有碰过古陶瓷、也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的投资人,也纷纷从股市、房市中转战过来,幻想着从古董市场里边淘回一件价值连城的作品。

然而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和交易经验就贸然一头扎进古董市场,很容易就会在巧舌如簧的古董店老板面前上当受骗。

一、越古越好?

陶瓷是民间最广为熟知的古董,不少人认为,烧制年代越久远的陶瓷一定越值钱。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因为不是所有老东西都具有投资价值。

姑且不论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古瓷里边有多少赝品,哪怕这件古瓷是真品,其价格也未必就一定很高。

譬如,在陶瓷文化里边属于比较早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虽然老,但其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均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相差很远,因为来自这段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造型和装饰实在过于粗糙和简单,难以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更不会有多少升值空间。

二、越贵越好?

都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但是这句话并不适用于收藏古董,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不诚信的卖家有可能利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高价转手一些没有价值或者价值不高的商品;

二,卖家本身对这件商品价值的认知能力也可能影响到其定价的标准,尤其是面对陶瓷古董这种非常特殊的商品,需要经过非常专业的鉴定才能认识其价值所在。遇到不懂装懂的卖家,他们常常会把一些赝品当成真品来卖。

三,在缺少参照系或者足够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交易价格也容易冒虚火。

可见,遇到标价过高的陶瓷,我们反而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三、凡稀则贵?

认为“凡是存世稀少的陶瓷,市场价值必然很大”,也是最常走入的误区。“物以稀为贵”只是影响其价值的一个因素,并不起主导作用。

影响一件陶瓷市场价值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收藏古瓷器,其来自哪些重要的窑口?造型是否独特?纹饰是否精美?当这些不特定的条件均具备的前提下,这类作品的存世数量有多少,才会成为市场对其进行定价的重要参考。反之,如果其它必要条件均不具备,或者大部分不具备,那么这类陶瓷就算存世只有一件孤品,也不会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四、以文物等级论价?

一件陶瓷,能够成为文物,不是因为其市场价值所决定的,而是其具有某种科学价值和历史研究的价值。我国现存文物,是按其年份长短、艺术水平高低、学术价值、科学价值等不同情况,来划分标准的。

有些陶瓷,譬如仰韶文化阶段的一些粗陶,在文物评定上达到了等级标准,但流通到市场上的价值却不见得很高。加上珍贵文物是法律禁止买卖的,我们更加不建议个人收藏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陶瓷。

五、必须完好无损?

这实际讨论的是一件陶瓷上的瑕疵对其市场价格的影响。对于许多民间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他们的观念都非常传统,认为一件陶瓷只要有地方破损了,其价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收藏价值。实际上,这是一种吹毛求疵的标准。

陶瓷作为一种易碎品,虽然其保藏比书画要容易得多,但是在运输、展示和交易等各种移动活动中,都有可能因为不确定的意外而受损。尤其是对于一些有着几百上千年的古陶瓷来说,其经历的天灾人祸、时代变迁就更多,能够流传至今已非常稀少,而能够保管得完好无损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哪怕在一些国家级的博物馆里边,我们看到的也多是一些带有各种瑕疵的残品。对于名窑精品陶瓷来说,即使是残片仍然价值不菲。

六、无款不好?

没有落款,即是无名作品。有些人认为只要是没有落款的瓷品,都不会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实际上,这也是不对的。在中国陶瓷史上的许多重要时期,即使是官窑生产出来的精品瓷品,也是没有落款的。

根据考古研究,真正有官窑款瓷器始于明朝永乐年间,但因为当时是专为皇帝定烧的,产量不多,存世量更是极少,市场上也难得一见。在整个明清两代,也存在大量无官窑款的瓷器,譬如空白期(正统、天顺、景泰)、泰昌、崇祯,尤其在康熙前期,根本不允许使用本朝皇帝年号作为款识,这才出现了那时特有的“官搭民烧”的行业现象。这些无款瓷,同样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

初涉者应先提高文化素养

目前,高古瓷的价值已被逐步挖掘出来,行情稳步升温,业内对其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但对新入门的藏家而言,赝品、无价值的次品残品对新手收藏投资而言无疑造成了不小干扰。

对此,提醒广大藏家,在收藏投资高古瓷时仍需十分谨慎,涉足这一板块之前可适当了解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7大原因大理石瓷砖比天然石材更实用


家庭装修是一辈子的事情,既要考虑美观实用,性价比,又要考虑日后的保养维护。

大理石瓷砖在纹理、色彩、质感、手感以及视觉效果完全达到天然大理石的逼真效果,装饰效果甚至优于天然石材,而且没有天然大理石色差大、有裂纹、强度低、有肉眼察觉不到的微孔缝隙,易吸水渗污等缺点!

一、大理石瓷砖性价比优于石材

天然大理石非常珍贵,一般消费难以承受。而大理石瓷砖能采天地之精华,取石材之细节,实现珍贵大理石的图案、纹理、细节、同时可以保证一砖多面,实现层次、细节、变化的装饰效果!

二、大理石瓷砖的装饰效果优于石材

天然大理石的天然性导致大理石表面纹理色差大,瑕疵多,即使有花色纹理均匀无瑕疵的大理石,价格也是非常昂贵的,常见的天然大理石都会经过补胶、染色处理;大理石瓷砖专业化生产,原材料、工艺完全可控制,无瑕疵和色差。

三、日常使用性能秒杀石材

1、平整度。大理石瓷砖的平整度可以精确控制凸显大面积铺贴优势,最大限度还原石材的装饰效果。

2、吸水率。吸水率低的产品才能保障大理石瓷砖防水效果。往瓷砖背面倒点水,看水散开后浸润的快慢。大理石瓷砖以1230℃一次烧成,结构致密,吸水率只有0.2%—0.3%。

3、耐磨度。大理石瓷砖表面经过高温烧制,而且还有高强度的釉面,能够抵御石英砂等硬污染物的划痕,用在家里非常好,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流逝,出现磨损的问题!时间恒古不变,瓷砖永远陪伴!

4、抗折强度。为超越天然石材,以及保证施工质量,大理石瓷砖应该具有较高的抗折强度。大理石瓷砖的破坏强度高大1800—3300N,抗折强度高达35MPA,高于行业一般水平的1500N、30PA。

四、比石材更防滑

真正好的大理石瓷砖,必能贴心照顾您生活的每一处细节。因此,为了防止滑到的危险,大理石瓷砖使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在表面应用精细柔软技术加工,达到光而不滑的效果,完全再现天然石材的凹凸感。防滑性可以通过倾斜瓷砖或者踩踏及摩擦阻力来直观感受。

五、比石材更防污更容易保养

天然大理石由于天然形成,不可避免存在大量的孔洞和裂纹,容易渗污藏垢,因此耐污性能特别差,维护打理非常麻烦!而大理石瓷砖经过高温烧成,结构致密,吸水率低。而且釉面类似于玻璃层,能够防污,容易清洁!

六、没有石材的放射性、更健康

很多天然性石材放射性超出了人体接受范围之内,天然大理石的放射性不可控的、瓷砖的放射性行业内公认是人身体可以接受的程度内,瓷砖是工业化产品放射性是可控的。

七、天然大理石存在诸多缺陷

1、天然大理石存在瑕疵、色差大、有裂纹,是天然属性,不可把控。没有裂纹的大理石不算大理石。因此在制作过程中,有一道工序——补胶,也就是将树脂材料调色后填补裂纹再抛光。再者,一块巨石切割成若干块板面,色彩纹理变化较大,色差大是一个头痛的问题。

2、强度低。天然大理石抗折强度低,一般在10MPA左右,容易断裂,尤其是较大较长板材更容易折断和破碎。

3、天然大理石密度较低,有肉眼察觉不到的微孔缝隙,易吸入渗污。

陶瓷知识:陶器与瓷器的六大不同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不在于有釉没釉,陶器可以有釉,如汉代琉璃釉器、唐代五彩琉璃器等等。瓷器也可以无釉,如白瓷素胎器,由于质地洁白细腻,所以没有人会把它看成陶器。其实商周至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地区采用瓷石生产的所谓硬质陶器,其胎质已经达到瓷化程度,敲击之声清脆悦耳,也应当属原始瓷范畴。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于,一、使用材料;二、烧成温度,二者缺一不可。陶器可以使用包括瓷土在内的各种矿物粘土制作,烧成温度较低,多在7001000℃之间,胎体基本烧结,不再遇水分解,但气孔率和吸水率较高。在显微镜下观察胎体,极少存在玻璃相莫来石结晶体,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瓷化,敲击之声较沉闷。而瓷器使用的是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瓷土即高龄土烧制。瓷器的烧成温度至少在1100℃以上,胎质基本瓷化,显微观察有大量莫来石结晶体存在,气孔率和吸水率较低,敲击之声清脆。有关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主要有如下几点:一、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二、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三、使用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四、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五、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六、概念不同陶器:用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瓷器: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经混炼,成形,煅烧而成的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和陶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所以,广义地讲: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没有陶器的发明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瓷器。瓷器出现以后陶器还是在继续生产,陶器和瓷器是各自独立发展,并且从生活用品逐渐转变为收藏艺术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天然石材吸水的六大危害》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天然石材吸水的六大危害》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石材瓷砖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