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石绿地粉彩莲花纹撇口瓶

在2009年5月29日嘉德春拍中,一件清乾隆时期的松石绿地粉彩莲花纹撇口瓶拍出了448万元的高价。

此拍品高34.5厘米,撇口,溜肩,下渐收敛,器足外撇,器底下凹成圈足,造型周正,端庄稳重。通身以松石绿为地,粉彩画团花纹饰,轮廓描金,构图讲究,色彩华美。整件作品纹饰繁缛丰富,上下七层,加饰以各色彩料,雍容华贵,尽善尽美。圈足露胎,瓷土缜密。器底满施松石绿釉,正中“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金彩篆书款,字体端正,排列整齐。瓶口自下为如意云头纹,莲花纹,蕉叶纹,变形螭龙纹,变形花瓣纹,团莲花纹为主题纹饰,瓶底饰如意云头纹,主次分明,错落有致。

运用各种装饰技法来仿制其他工艺的外观效果是清代盛世瓷器的重要成就之一,如此松石绿地粉彩轮廓外加描金即是仿自掐丝珐琅,新颖别致,极具特色。对比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铜胎掐丝珐琅莲纹六方贯耳瓶,发现两者装饰风格颇为接近,可相互印证。相同工艺的数件瓷器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等机构,其中亦有金款器物。

此拍品曾流传于日本,带有木盒包装,盒盖上墨书“乾隆十锦花文花瓶”,侧面亦带有墨书贴签“大清乾隆拾锦粉彩花文花瓶”,字迹工整。“十锦”或“拾锦”在日文中发音相同,是近代日本对清代粉彩满纹饰类器物的称呼。

延伸阅读

清代粉彩荷花纹饰装饰形式


粉彩瓷是中国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它色彩丰富,粉润柔和,画工细腻,题材丰富。荷花纹饰作为粉彩瓷的一种主题纹饰之一,其装饰形式在陶瓷的广泛运用中深受人们的喜爱,主要的原因在于它的装饰构成形式十分多变、装饰内容丰富、表达的寓意极为深刻,能使整个装饰图案更精美更完整。直至清代,荷花纹饰在粉彩瓷的装饰上随着粉彩瓷的发展而发展,成为粉彩装饰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装饰元素。荷花纹是最早用来装饰瓷器的花纹之一,从南朝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

一、清代粉彩荷花纹饰的装饰形式

清代粉彩荷花纹饰,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与角隅纹样、连续纹样配合起来应用,而荷花纹饰主要装饰形式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适合纹样等装饰形式。

1、二方连续

二方连续,又称为边花和带状图案。它是由一个或几个单独纹样组成一个单位纹样,然后按照一定的组织骨式,向上、下或左、右作有规律的连续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在清代,满装饰的二方连续荷花纹饰的陶瓷很多,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风严谨而细腻。二方连续图案常见的构成装饰形式有以下几种类型:①重叠式:它是以两种基本骨式相互交错重叠地组合在一起,并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纹饰分别作底纹或浮纹,组合构成二方连续。重叠式具有变化丰富,层次感、节奏感、空间感强的特点。经查阅资料发现,清代粉彩荷花纹多采用荷瓣纹作为重叠式的装饰形式。②散点式:散点式是以一个或几个单独纹样组成单位纹样,然后作单位纹样间的散点反复排列所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具有大方与安定的特点。它的图案有莲荷写实或者是莲荷写实与变形荷纹相结合运用的,有作为主题纹饰的,也有作为边饰的;不过在粉彩陶瓷装饰形式里,这种构成形式主要以荷纹为边饰纹饰,其构图灵活,有一定的空间,而不密集。③直立式:直立式是先以呈直立状态的骨式配置单位纹样,然后将单位纹样作有规律有组织地排列构成二方连续纹样。它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给人以和谐、安定和平稳整齐的感觉。在粉彩荷花纹饰里,其装饰主要以荷花及荷叶一起作为主装饰形式。纹饰构图平稳、安逸、疏朗、色彩淡雅。④倾斜式:它是先以呈倾斜角度的骨式配置单位纹样,然后将单位纹样作有规律地有组织地排列构成二方连续纹样。纹饰组织灵活,具有生动活泼、变化丰富的特点。在粉彩荷纹装饰里,倾斜式常见的是以荷花、荷叶以及荷叶杆做倾斜的构成形式。⑤连锁式:它是以形状大小相同或相异的散点复合式构成单位纹样,然后作纹样间的相互环套连接排列,形成一环套一环的连锁式二方连续纹样。它的特点是自然整齐、变化丰富、连续性强、富有节奏美,其注重根脉相连、缠绕不断的整体特征。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得知,清代,粉彩荷纹装饰里主要是以缠枝纹为连锁式最常见的构成形式。⑥波线式:它是先以呈倾斜角度的骨式配置单位纹样,然后将单位纹样作有规律有组织地排列构成二方连续纹样。纹饰组织灵活,具有生动活泼,变化丰富的特点。在粉彩装饰里应用比较少,其是以折枝莲做波线式的构成形式。⑦发射式:它是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以点或线为骨式配置单位纹样,然后将单位纹样作有规律有组织地排列构成二方连续纹样。向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它是以荷花和荷叶作为主要单位元素构成发射形式,并注重器型与图案的关系,以及其发射的方向。

2、四方连续

四方连续是指一个或几个相同或不同的单位纹样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排列,使其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反复连续,并可无限扩展的纹样图案。粉彩荷花纹装饰中,四方连续的组织形式有很多,和二方连续比较相似,也有散点式、连缀式、重叠式等构成形式之分。其中,在粉彩荷花纹饰装饰里,勾莲纹是四方连续最常用的装饰纹饰。

3、适合纹样

适合纹样是指在一定的形(如方、圆、三角形、多角形以及严整的自然形、器物的形)内配置图案纹样,并使纹样和外轮廓相吻合,达到装饰效果的纹样就是适合纹样。粉彩荷花纹饰在此装饰形式中也很常见,非常注重莲荷纹饰的形象、色彩、意境等纹饰特征。

二、荷花与适合纹样其它纹样的组合

1、适合纹样荷花纹饰的单体类型

在清代时期,很多荷花纹的装饰都是以组合体为主,当然也有单体类型的,不过数量不是很多。荷花纹饰的单体,它是只以荷花或者是荷花与荷叶为装饰纹样,没有参与别的纹样进行装饰的。一般采用荷瓣纹或是荷瓣纹与莲蓬作为陶瓷的装饰形式,构图简明大方。注重荷花纹饰纹样与所要装饰的器型的关系,在清代,有相当多的粉彩与青花相结合的纹饰,古典、耐看又有创新。

2、适合纹样荷花纹饰的组合体类型

清代粉彩适合纹样荷花纹饰装饰的组合体形式有很多,这种装饰形式将荷花与其它图案有机地组合起来,以形象的主次、对称、均衡的形式统一画面,使之达到统一、完整、和谐的装饰效果。然而这种装饰形式不受生活惯例的影响使之产生连惯、对比、衬托等作用,丰富了组合体类型的内容,增添了其趣味性。①与白鹭的组合:荷花与白鹭的组合,在清代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在乾隆时期很是盛行,从已知资料来看,此类图案主要是白地彩绘,也有彩地彩绘的,采用满构图,注重与白鹭的构图及色彩的搭配关系;而器中白鹭数目或一,或三乃至更多,不难看出当时的统治者对此类图案的设计并没有严格限制白鹭的具体数目。②与鸳鸯的组合:在清代,荷塘鸳鸯纹的使用相对频繁,画面通常由鸳鸯、荷花、荷叶组成,纹样在构图时强调虚实与疏密的对比关系,运用平视构图或者是立体构图表现形式,以荷莲构图为主,鸳鸯与荷莲的呼应关系,鸳鸯起到点缀的作用。 ③与鱼的组合:在所查阅资料图片中,发现荷花与鱼组合的装饰类型还是有的,不过粉彩的数量不多。如清雍正鱼纹粉彩盘。上有莲花,下有鱼的寓意:莲连有鱼(连连有余的谐音),如果莲花里有莲蓬,还有莲生贵子(连生贵子的谐音)的一层寓意。总之,是体现中国传统的美好寓意,期盼生活富足安康的一种寄托希望的载体。④与池塘草虫的组合:清时期,荷莲与池塘草丛的组合非常多,运用均衡的构图形式,也有运用散点式和S型形式的,主要是以荷花为主,其它池塘草丛纹饰为辅的装饰形式,疏郎有秩,和谐统一。此外还有荷莲与人物、蝴蝶、青蛙、鸭子等出现在清代粉彩荷花纹饰的装饰形式中。如清雍正粉彩荷塘草虫纹玉壶春瓶。

三、清代粉彩荷花纹饰的装饰寓意

1、时代背景

清代粉彩瓷器创烧于康熙,并在珐琅彩和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雍正时期的粉彩,被认为是清季盛世之一,其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制作之精冠绝于各代。而此时的粉彩,其技艺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无论官窑、民窑,粉彩瓷的制作都非常讲究。粉彩瓷和青花瓷这两个品种在整个景德镇烧制的瓷器中占了极大比重。

2、寓意

根据有关草本植物书里解析,荷花又名莲花,亦称莲荷,是盘根植物,并且枝、叶、花茂盛,于是用荷花丛生的图案寓意“本固枝荣”。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荷与白鹭结合的瓷器图案,该纹饰是取各自谐音,如“鹭”谐“路”其寓意是一路清廉,一品清廉,清白廉洁,若是统治者赏赐莲纹器给众臣,可以达到警示大臣要为官清廉的目的;而有时白鹭荷花合绘的图案寓意“一路连科”尤其在明清时期,大量的莲荷形象与鹭鸶组合成吉祥图案,表示对应试考生的祝福,祝愿考生求取功名之路顺畅通达。而用得最普遍的还是以荷花和鸳鸯连在一起,组成“荷花鸳鸯”, 寓意夫妻和合,因为鸳鸯总是雌雄一起成双,恩爱无比,荷花本身美好,象征和合,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了常用的吉祥词语和吉祥图案,既有对夫妻婚姻美满的祝福,也包含多子多福、家庭和谐的良好祝愿。莲池鱼藻图案寓意“连连有余”因为莲与连、鱼与余谐音。在我国古代文化中,荷花代表着一种文人高洁的人格节操, 具有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

窑口


说起窑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经发明了“穴窑”用来烧造陶器。商周时期,又出现了升焰式的圆窑和方窑,但当时的瓷器与陶器同窑烧造,并无专门的瓷窑,像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与印纹硬陶即是同窑烧制。随着制瓷业的不断发展,瓷窑才逐渐从陶窑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烧造瓷器的窑炉。

按形制来分,窑炉有馒头窑(圆窑)、龙窑、阶级窑、葫芦形窑、蛋形窑等多种.其中的馒头窑与龙窑是最为常见的,且沿用时间较长,北方的平原地区多使用馒头窑,而南方的山区、半山区则多依山建造龙窑;下面就谈一下这几种形制的窑炉。

馒头窑又称“圆窑”,火膛与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的空间,故而得名。馒头窑大约出现于西周晚期,一直沿用至今,它是北方地区流行的陶瓷窑炉形制,由窑门、火膛、窑室、烟囱等部分组成,多在生土层掏挖修制或以坯、砖砌筑而成。馒头窑的特点是容易控制升温和降温速度,保湿性较好,适用于焙烧胎体厚重、高温下釉黏度较大的瓷器;但由于它升温、降温都比较慢,烧成时间相对较长,且窑内温度前后、上下分布不够均匀,所以容易出次品。

龙窑又称长窑,多依山坡或土堆倾斜建筑,窑长多在30~80米之间,形似长龙,故称之龙窑。龙窑结构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龙窑出现于商代,这个时期的龙窑既烧制印纹硬陶,又烧制原始青瓷,即通常所说的“陶瓷同窑合烧”,至东汉晚期结束了陶瓷同窑合烧的状况,出现了专烧瓷器的龙窑。此后,龙窑逐渐增长,各朝的倾斜度和结构也不断改进,使龙窑烧成效果不断完善,宋、元时期的龙窑出现了一种在窑室内砌筑多道挡火墙,将其分成若干小室,挡火墙下部设烟火孔,使室与室之间相通,即所谓的“分室龙窑”。直至当今,南方有的地区仍然在使用龙窑烧制陶瓷器。龙窑的特点是建筑方便,装烧量大,产量高,其升温、降温都很快,容易维持还原气氛,适合于焙烧胎体较薄、高温下釉黏度较小的石灰釉瓷器,所以有人说龙窑是青瓷的摇篮。

陶瓷名词:折枝花纹


折枝花纹——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在器物的显着部位绘画一枝折下的花卉,故名。宋以后流行,元明清瓷器上常见,如折枝牡丹、折枝梅、折枝桃等纹样。

陶瓷名词:盘口壶


盘口壶——壶的一种式样。盘口,有颈,四系或六系,鼓腹平底。东汉至唐盛行的一种青瓷制品。盘口壶的演变趋势是盘口加大,颈由短增长,腹部由圆发展到椭圆,系由环形演变为桥形,后又变成条状。

定窑印花纹饰 工整素雅堪称完美


定窑瓷

定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

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

定窑瓷枕

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是印花纹饰。这一工艺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晚期。最精美的定窑器物纹饰在盘、碗等器物中心,这类器型内外都有纹饰的较少。定窑器物纹饰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间,常用回纹把图案隔开。纹饰总体布局线条清晰,形态经巧妙变形,繁而不乱,布局严谨,讲究对称,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工整素雅,艺术水平很高。定窑印花大多印在碗盘的内部,里外都有纹饰的器物极为少见。

花纹样式

定窑印花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梅等,花卉纹布局多采用缠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有的碗、盘口沿作花瓣式,碗内印一盛开的花朵,同时在外壁刻上花蒂与花瓣轮廓线。这种把印、刻手法并用于一件器物,里外装饰统一的做法,使器物造型和花纹装饰浑如一体,十分精美。其次,定窑还有大量的动物纹饰,主要有牛、鹿、鸳鸯、麒麟、龙凤、狮子和飞龙等。定窑飞龙纹一般装饰在盘、碟、碗等卧件的器物中心,祥云围绕,独龙为多,尚未见有对称的双龙纹饰。

飞龙身形矫健,昂首腾飞于祥云之间,龙尾与后腿缠绕,龙嘴露齿,欲吞火球,背有鳍,身刻鱼鳞纹,龙须飘动,龙肘有毛,三爪尖利,栩栩如生。而定窑立件上只装饰有变形龙纹,其装饰水平与盘、碟上的龙纹相去甚远。禽鸟纹饰中主要有凤凰、孔雀、鹭鸶、鸳鸯、雁、鸭等,做工精美的飞凤比较少见。

花瓣纹饰

定窑瓷器最精美的纹饰大都集中在盘、碟上,纹饰多者可达四层。每层纹饰富于变化,外圈纹饰多为几何纹或变形莲瓣纹,中心为动物、花卉结合纹饰,充满浮雕感,艺术气息浓郁。而宋代定窑孩儿枕更是该窑名品,其造型神态及纹饰的装饰工艺等皆为上乘之作。

由于定窑的风靡与流行,其造型、装饰、烧造方法为各地瓷窑所仿效,北宋年间各地纷纷仿制定窑。这就诞生了“土定”“新定”“北定”“南定”“粉定”等仿器。许多地区的产品质量不逊于河北曲阳。定窑对我国后世的制瓷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名扬天下的景德镇深受其影响,北京龙泉务窑、山西平定等形成了定窑系;埃及、欧洲、东南亚的文物遗址中都有定瓷的遗物。

吉祥寓意的载物 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之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陈列于上海博物馆二楼陶瓷展厅中心橱柜,是清雍正粉彩官窑瓷器中烧造得十分成功的作品之一。此瓶撇口,细颈,长鼓腹下敛,圈足,因形似橄榄而得名。橄榄瓶为清代流行器形,其造型丰满秀挺,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轻巧灵动而又不失稳重,兼具梅瓶、玉壶春之特征于一身,有素身与瓜棱式之分。

·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橄榄瓶始烧于何时尚不明确,但于雍正、乾隆时期最为常见,属陈设用瓷。此瓶釉色纯白匀净,釉层肥腴莹润,以粉彩蝠桃纹装饰,桃枝遒劲盘亘,枝头硕桃累累,结果八枚,枝梢点缀或粉或白的桃花。树叶阴阳向背,叶片纤细柔和,多转折卷曲,枝干穿插交错,虚实得当,疏密有致。叶片、枝干和圆形桃果看似随意组合,实则匠心独具,点、线、面相互穿插交错,画面构思巧妙,耐人寻味。枝叶间饰两只瑞蝠,展翅翻飞,在绿叶的衬托下,极富生趣,一幅丰收喜庆的场景跃入眼帘。“蝠”是“福”之谐音,而桃则是象征“寿”之图案,合之寓意“福寿双全”。雍正朝万寿节用瓷多绘有如福、葫芦、寿桃、松鹤等含祝寿寓意的题材纹饰,故有推测此瓶是为帝后祝寿之用。寓意美好、祥瑞的吉祥图案不仅常被运用于宫廷器物装饰,也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

·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民间表达吉祥寓意的形式较为朴实,其中象征“福、禄、寿”之三星高照常以三尊神仙的形象或谐音及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文字等形式来表示。“福”代表多子多孙,诸事称心如意;“禄”象征高官厚禄;“寿”则寓意长命百岁,以上组合成就了平民百姓心目中所追求的终极幸福。而对于天潢贵胄的皇室,当然不存在追求高官厚禄,因此只以“福寿”为题材。此外,另一类“三果”图案亦在清代广为流传,即石榴、佛手、寿桃同时出现在同一器物的画面之中,寓意多子、多福、多寿。雍正朝用蝙蝠代替佛手,配合硕大饱满的桃果,取“福寿”之意,实乃创新之举。凌空飞舞的蝙蝠与静谧绽放的桃枝桃果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其构图更富整体性和情趣性,画面更趋向宫廷绘画的写实风格。

·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康熙帝在位时间长达61年,雍正帝直至45岁才得以继承皇位,自然希望延年益寿以延长统治国家的时间,而蝠桃纹样以其福寿双全的独特寓意,契合了雍正帝对幸福长寿、健康祥宁的诉求,故而深得其亲睐,成为当时乃至乾隆朝工艺品上常见的图案,体现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写实寓意风格。此类粉彩蝠桃纹瓷器大都质地细腻,色彩柔丽,图案精美,以盘类居多,像这件粉彩蝠桃纹瓶则极为稀少,目前在民族艺术文化史中仅见此一件。

钧瓷的铜口铁足形成


钧瓷的铜口铁足形成

“铜口”,是指钧瓷产品口部的颜色,由于多呈褐黄色,似黄铜之色而得名。“铁足”,是指钧瓷产品底部无釉处的颜色,由于多呈酱褐色,色深似铁色而得名。

“铁足”的形成,主要与钧瓷的胎质和烧成气氛有关。钧瓷胎泥中含有一定量的铁质,在还原气氛下高温烧成,胎体的表面无釉处就会形成一层褐色,而胎体的内部则形成灰色,胎中铁的含量越高,形成的酱褐色和灰色就越深。此外,装烧时所用的垫饼往往用含铁量很高的耐火土制成,高温烧成时,铁质从垫饼扩散到底足处,也会形成铁足。当然,如果胎中的含铁量很少,或者不用还原气氛烧成的话,就不会形成铁足。例如宋钧官窑出土的瓷器中,有的足部胎体无论外观或是断面均呈黄色,就是烧成时气氛氧化的结果。

山水炫纹瓶

铜口”的形成,除与铁足的形成原因相同外,还与钧釉的“脱口”有关。

在高温下,产品口部的钧釉由于流动而变薄,同时釉的透明度提高,可透过釉层看到胎体,凡是产品造型的凸棱之处都有这种现象,这就是常说的“脱口”和“出筋”。脱口之处由于釉层较薄,釉中的铜量、铁量较少而不会呈现红色和青蓝色,胎与釉反应的结果,就会呈现出褐黄色,即“铜口”。“铁足”是指钧瓷底部无釉处的颜色,由于多呈酱褐色,色深似铁而得名。形成的原因是泥胎中含有一定量的铁,还在院气氛下高温烧成,胎体表面形成一层褐色。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产的钧瓷就不是如此,有好多产品的底部无釉而直接露出泥胎的本色——“铁足”。

在这需要说明的是,“钧瓷的铜口铁足形成”存在着窑变效应,由于温度或气氛的不同,使其颜色有所变化,如“铜口”可呈现茶黄色、深褐色,“铁足”颜色则有深有浅。

传世的宋钧官窑产品当中,个别器型由于口部破损,后人有用金属铜包镶其口的,这种铜口与我们上述的“铜口”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

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是宋瓷中具有时代特征的一中典型器物,因宋人的诗句“玉壶先春”而得名,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瞥口、细颈,垂腹,圈组的造型样式定于宋代。北宋时期玉壶春瓶,是当代一种装酒的实用器具。有左右两个对称的“S”形构成,线条优美柔和。元代玉壶春瓶承袭了宋代的形制,圈足外瞥,体形瘦长。造型除圆形外,还有八方形。已从宋代的实用酒具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此后这一造型被明清广泛采用,成为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