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陶瓷改变生活

曾经有科学家说,本世纪直到下一世纪是陶瓷的时代。目前,陶瓷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微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敏感传感器、航空工业、军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然,现在的陶瓷不同于我们平时所理解的传统陶瓷。中国是陶瓷的故乡,但传统陶瓷制造的杯子、碗等产品掉在地上也许就摔碎了。这是因为传统陶瓷是由黏土或含有黏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并不耐用。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陶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尤其是工业领域的需要,因此出现了更多的陶瓷品种。现在的陶瓷制品,例如陶瓷刀片可以切割世界上最坚硬的材料。在火箭和导弹的发射中,鼻锥和透波陶瓷天线罩是关键部件,它要承受高温气流的摩擦和冲刷,要求材料具有高的高温强度和好的抗氧化性能,只有陶瓷材料才能满足这些要求。这些陶瓷我们叫做先进陶瓷,也可以叫特种陶瓷或精细陶瓷。

先进陶瓷材料是指采用精制的高纯、超细的无机化合物为原料及先进的制备工艺技术制造出的性能优异的产品。

先进陶瓷按照化学组成划分可以分为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等。而除了这些主要由一种化合物构成的单相陶瓷外,还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构成的复合陶瓷。例如,由氧化铝和氧化镁结合而成的镁铝尖晶石陶瓷;由氮化硅和氧化铝结合而成的氧氮化硅铝陶瓷等等。

人们为了生产、研究和学习上的方便,有时也不按化学组成,而根据陶瓷的性能,把它们分为高强度陶瓷、高温陶瓷、高韧性陶瓷、半导体陶瓷、光学陶瓷、磁性瓷、耐酸陶瓷和生物陶瓷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预期现代陶瓷将会更快地发展,产生更多更新的品种。

目前,先进陶瓷已形成一个巨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全世界先进陶瓷产品的销售总额超过300亿美元,并以每年l0%以上的速度增长,美国与日本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我国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次在国际上用淀粉和丙烯酸胺合成了高吸水性的材料,并在去年的国际大会上代表中国做了邀请报告。

葛昌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陶瓷科学院层状和梯度材料协会主席,国际陶瓷科学院自蔓延高温合成协会理事,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KeyEngineeringMaterials及MaterialsTechnology委员等。

扩展阅读

浅谈现代生活陶瓷艺术


一、陶瓷艺术概述

陶瓷艺术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的发明,在漫长的发展史中,渐渐地向着装饰性、美观性的方向发展。并且随着人们审美以及相应的技术观念的进步与发展,现代的陶瓷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的特性。

1、生活陶艺的概况

生活陶艺是一门大众艺术,是最容易被大众接受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陶艺前景广阔。因为他在满足人们实用性的同时也给予人们美的享受,在现代的生活中,陶瓷艺术的领域在不断的拓宽,深化现代生活陶艺已经成为造型艺术中一个富有很强生命力的新门类。陶瓷艺术在生活中能够得到较大的用途并且可以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并且逐渐地以其“审美”和“实用”兼具的特性在人们生活中演绎着缤纷的形式和内涵。同时也具备生活中必须的那种个性化与艺术化的特性。生活陶瓷艺术是一种显示生活理念作为基础并且在实用性的角度来进行突破性的创新,并且可以多角度地根据相应的内涵意义与情感的交流来逐渐地丰富其相应的文化内涵。

景德镇青花瓷

2、生活陶艺的演变

生活陶瓷来源于原始社会的陶器。伴随着生活的需要,生活中的陶瓷逐渐地形成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来适应现如今的生活,进而不断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以及生活质量。

在彩陶器皿的时代,因为有了可以储藏粮食的器皿使得相应的东西有一个基本的规整。在手工业的时代,常常是以家庭生产的陶瓷为主,这些生活性的陶瓷可以更加方便地服务人们的生活,在服务的同时也常常会以一种朴实以及另类的审美来优化人们的生活。当时代进入较高机械化和标准化,手工的陶瓷制品被工业化的产品所取代,使人们逐渐地失去了相应的展现个性的空间,使得人与人之间情感不断的削弱甚至是溃散。但是进入20世纪以来,充满迷人味道的陶瓷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并且在实际的生活中,生活陶艺逐渐地以其丰富的色彩展现相应的发展趋势。生活陶艺之所以深得大众的喜爱,除了满足人们生活情趣的造型和装饰的品质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所流露出的朴素的自然情怀和创作语言的独特性,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二、浅析生活陶瓷艺术的发展现状

1、现代陶瓷的设计动态

因为现阶段的陶瓷艺术常常被称为现代陶瓷设计,其主要是体现相应的现代设计文化与现代陶瓷的特色。由于其与传统的结合以及相应的扩展,因此会进一步地针对相应的设计理念进行权衡把握,以此来进一步地去感受现在时代的审美动向,从而进一步了解消费者的精神追求以及现阶段市场的动态。

在现代思潮的影响下,生活陶艺的创作者常常会获得从未有过的激情,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从自身的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明确相应的理念动向以及现阶段市场和人们的审美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摆脱传统器皿严谨规整的创作形态,这些都构成了生活陶艺特有的古朴、自然而丰富多彩的艺术审美特征,使之在体现人们对文化的新品味的同时也展现了它自身的前卫个性。

2、现代陶瓷艺术的延展分析

生活的陶艺设计与科技含量的提高是分不开的,其前景的好坏在绝大程度上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文化涵养的提升,现代生活陶瓷也不断地造就适应现代发展的多元性的趋势。因为现代的生活陶瓷艺术常常呈现出多元性、包容性的多元化的面貌。在日渐的发展中逐渐地形成一种较为专业化的情境,那就是在进行现代陶瓷技术的设计时,常常是根据相应的艺术追求以及合适的感情体现,使得现代的陶瓷艺术更加地贴近生活,符合现代都市的合理需求,真真正正地成为一種生活的艺术。

三、浅析生活陶瓷艺术的发展前景

1、现实层面的陶瓷艺术分析

在实际的生活中现代陶器艺术常常在细节中体现。因为现代陶器艺术是艺术界针对科技进步所做出的一种调节性审美策应,而且与之相适应的是现代陶艺的适用范围也日益广泛。中方常常以西方的作品进行借鉴。因为在不断的启迪下会催生出较为专业的一门艺术门类。在现代陶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的同时,我国的现代陶艺水平同西方相比的确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对现代陶艺在理论上进行研究。这样一来就能够在对现代陶艺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提高我国现代陶艺制作水平,其结果不仅可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又可稳固现代生活陶瓷的地位,使其重要性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地展现出来。虽然现如今的人们较为重视环境艺术,常常是通过对人和环境关系的协调处理,使得现阶段的陶瓷艺术能够成为新兴的一种门类。并且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得到合理的利用,使其价值发挥到最大。

2、精神层面的陶器艺术分析

生活陶艺是在传统实用功能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视觉艺术形式,它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从精神的层面看,主要是从文化的角度介入环境艺术。在进行分析时常常是基于现代陶艺的文化特性和物质特性来全面地针对性地进行适当的分析。其目的是让人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现代陶艺。希望人们在进行现代陶艺实践时,能更为全面地探索现代陶艺语言的独到的特性,不仅能更好地挖掘现代陶艺的潜能,而且在引入新工艺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把握现代陶艺的精髓并在表现价值的理解方面更有深度,使得现代陶艺更好地适应现代环境的要求。

3、对生活陶瓷艺术的前景展望

众所周知,发展生活陶艺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生活陶艺是用创新观念来开拓进取,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思想来耕耘,在时下弥漫着共性和平庸的艺术领域无疑是一股让人神清气爽的清风,在各个层面都闪耀多彩的光芒,而且也是现代陶艺应该担负起的社会作用。因此需要大家从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空间环境的介入和对环境问题思考的介入进行思考,使其能够充分地融入到相应的展望中去,从而可以更加切实地提出不同的建议以及相应的现状分析,其本质上就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新的环境艺术观念。所以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现代陶艺对环境艺术的介入以自身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为基准,全面地进行发展来适应当代的需求。

四、结语

随着国门的打开以及现代生活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自然状态或者说是比较原始状态的艺术需求。常常渴望能够回到更加轻松自然的社会生活。现代生活陶器存在于现代生活中,以民族文化为依托,注入时代的审美理念。它以对生存状态的独特关注作为设计线索,其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艺术在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在遵循相应的功能设计的同时,创造出全新的审美以及发展理念,从而更加注重其相应的艺术性以及回归自然的美,使得现代生活陶瓷更加全面地适应现在的生活和发展需求。

收藏紫砂壶可改变着人的心境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检察院副检察长。1979年2月调无锡市检察院工作,先后从事刑事检察、反贪污贿赂、法律政策研究和法制宣传工作;2001年3月起任现职。

1971年,我16岁,在远离江苏省无锡市区的宜兴新芳铁矿工作。每个月的休假期,我总有在水路上来回一趟的经历,从我的家乡无锡到宜兴。

三个半小时的水上行程,沿途是湖光山色。我时常在休假途中陶醉,但又感到一阵阵的迷惘。当时处在“文革”后期,前途未卜的我就像歌德笔下的少年维特,对人生充满了难以排遣的惆怅。每当这时候,我就喜欢徜徉在宜兴的街市小巷。日子久了,就发现随处可见的摊位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紫砂壶,便经常随手拿起一只来把玩两下。

殊不知小小的紫砂壶在不经意间,竟成了我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口。当时缺少文化读物,也没有人能教授我知识,紫砂壶上刻画的宜兴山水、书写的诗词歌赋,让我产生了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从此,宜兴大街小巷的茶壶摊前,就出现了一个常常痴痴看壶却并不买壶的少年。

1974年,我离开宜兴到无锡机械制造学校读书。20年后的1994年,我已步入中年。那年春天,我在参观无锡博物馆时,看见馆内的商店有紫砂壶出售,并惊异地发现,在紫砂壶的渊薮之地,居然没有一件名家的作品。于是,我与当时的博物馆馆长杨建平先生一起,发起了一个“百位名家赠茶壶”的活动。活动参与之热烈出人意料,共有120多位名家赠送了茶壶。此后,凡有朋友来无锡,我总要带他们去博物馆,看看那批珍贵的“名人壶”。字串8

壶缘

提起收藏茶壶,要从我1979年进入无锡市检察院说起。从事机关工作,与茶的关系密切起来。伏案写作时,正襟开会时,午后闲暇时,都少不了它。喜欢上了饮茶,就对饮茶的器具在意起来。经过饮茶人的一致推介,饮茶的首选用具就是紫砂壶。德-化-陶-瓷-总-站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对紫砂壶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1985年的一天,我的朋友约我到工艺师蒋彦那里去买壶。听说就像画家徐悲鸿擅长画马一样,蒋彦做“南瓜壶”(类似南瓜状的壶)特别拿手。

直到亲眼见到蒋彦制作的壶,才发现和商场里陈列的那些壶完全是两回事。无论形状、样貌都是截然不同。原来地道的紫砂壶考究的是“方非五式,圆不一相”,名家制作的紫砂壶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构思与技法,而且一次只做一把壶,自然体现出独有的个性特征。在朋友的怂恿下,我买下了蒋彦制作的“锦囊壶”。这把壶造型奇特,由8个花瓣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南瓜状。这是我正式收藏名家作品的第一把壶。

发现了其中的精彩后,我开始系统地进行学习。慢慢地,我懂得了欣赏把玩紫砂壶“泥、形、工、功、款”五字的讲究,也掌握了通过鉴别紫砂壶的形状、壶身的刻字、刻画以及制作人是否知名等等,来判断紫砂壶的优劣。

此后,我对紫砂壶的兴趣就不再只是用来饮茶,而是开始了我的收藏生涯。

壶趣

在我收藏的近300把茶壶中,我最喜爱的是“青狮壶”,这其中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潘持平先生,国家高级工艺师,宜兴紫砂壶协会的秘书长,他所制的壶每把价格都在万元以上。他的作品我十分欣赏,但平时只能隔岸观火,瞧个热闹。

一次,他和几个紫砂壶爱好者到我家来做客。潘先生看到我家的装修花费寥寥,质朴简单,十分喜欢。刚巧他家也要装修,便提出让我来设计。

推托不过,我利用两个月的所有休息日,精心地为他做了家居设计。没想到,事后潘先生居然送我一把由他亲手制作的“青狮壶”。“青狮壶”是他的力作,特点是拎起茶壶盖就能提起整把茶壶,是众多收藏爱好者垂涎已久的壶中经典。

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紫砂壶之所以受到人们青睐,是因它与其他泡茶器具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是得到一致公认的本质特征——“透气不漏水”。用它来冲泡各种茶有着特别的香味,而且时间用得越长效果越佳,其结果不仅反映泡茶的内涵,而且在紫砂壶的外观上也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时光荏苒,我离开宜兴已经30多年了,工作之余却始终对出产五色紫砂土的宜兴有着深深的眷恋。随着对紫砂艺术研究的深入,我逐步领悟到紫砂艺术对人的心理渗透。

比如紫砂壶的壶形,绝大多数是以方和圆两种形式来表达,人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千百个紫砂茶壶,都离不开方与圆的基本形态。我在20多年的检察工作生涯中,一直在琢磨着“方圆”二字,“方”代表着为人正直、品行方正;“圆”代表着圆满周全,为人处事灵活变通,正如古人所云:知欲圆而行欲方。字串7

2001年,我调至无锡市惠山区检察院任副检察长以来,对这“方圆”二字有了更深的体会:做好各项检察工作要做到方,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依法办事,执法公正;而待人处事、人际交往必须做到圆,为人处事圆通圆满。这“方圆”二字始终伴随着我的做人做事,并不断以此来改变着自己的心境。字串4

“陶”出优雅生活


皮道坚先生说过:“陶艺一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陶瓷艺术的简称,而是一种孕育着新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的现代艺术方式。”陶瓷的特性决定了一件件作品,无论题材如何,风格如何,都像一个个音符,在跳动着,在弹奏着,合成陶瓷文化的旋律,当然也“陶”出优雅的生活。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高超的技艺、娴熟的装饰以及完美的造型,表现了创作者的智慧和能力。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着重追求严谨和整齐,从而限定在一定的审美标准中而无所突破。陶瓷装饰品的陈设,对于环境的布局、协调色彩、活动气氛、增添生活乐趣和陶冶人的性情会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家居装饰热的兴起,陶瓷制品在家居装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拥有和鉴赏陶瓷制品,已是家居中的一种享受。

我国的陶瓷有两大类,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长期以来,日用陶瓷作为艺术品也只是在博物馆中才可以见到,而近年来,陶瓷艺术品开始普遍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通常,人们在家居布置中喜欢营造一种自然、温馨、亲切的感觉。陶器有着淳朴的质地、富于变化的泥色,经过艺术家的造型,炼制出来的各种器皿、挂件,具有一种古朴的韵味,而这正符合当今人信的心理追求。

现代陶艺是现代艺术的一部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审美取向的转变以及人文精神因素等息息相关。现代陶艺是运用陶瓷的物质材料和工艺反映艺术家思想情感和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现代陶艺所具有的新形式、审美意蕴都是传统的陶瓷艺术所不具备的。

生活是各种美的集合之景德镇陶瓷


在生活中,多数人都在注重着眼前的事物,局限在自己的小小一角中,而忽视外面的世界和精彩。生活是各种美的集合,从点滴,从细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生活美学。陶瓷作为一种承载了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它集实用与审美于一身,景德镇陶瓷在我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是中华文化的代表。

景瓷与茶

“有茶的地方就有瓷器。”景德镇不仅有着丰厚的陶瓷历史文化,瓷文化远播海内外,同时,她还是一个茶文化之乡。瓷、茶在这个富有文化的地带,许多年前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放眼景德镇,这是一个并不缺少文化内涵的城市。千年瓷文化与千年茶文化交相呼应,形成了景德镇两大特色文化。茶艺是一种物质活动,更是精神艺术活动,器具则更要讲究,不仅要好使好用,而且要有条有理,有美感。

景瓷与书法艺术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景德镇瓷器上的书法装饰艺术开始于宋代,其表现技法为刻、镌、印,伴随着青花瓷器的发展,书法艺术在瓷器装饰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明清时期伴随着景德镇青花、五彩、斗彩等瓷器的发展以及款识在瓷器上的兴起,书法装饰艺术成为陶瓷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景德镇陶瓷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其深厚的陶瓷底蕴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书法艺术家在景德镇集结。这些书法艺术家寻找陶瓷与书法的相通之处,吸取各自优点,利用陶瓷为书法的载体,创作出了很多极具表现力的现当代陶瓷书法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陶瓷的表现形式。

景瓷与绘画艺术

所谓“陶瓷绘画”,即专指以绘画工具使用陶瓷材料或在陶瓷立体器皿表面、或在瓷板平面上的绘画表现,包括在陶瓷器物表面进行的刻划装饰。早在宋元时期,陶瓷绘画就开始呈现出占据陶瓷装饰主流的倾向。明清时期,陶瓷绘画终于完全占据陶瓷装饰主流。陶瓷艺术与绘画,无论是从艺术本质、特征,还是从表现手段来看,都有共通之处。绘画艺术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画家要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

景瓷与食

瓷器在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两宋时期,江西景德镇所生产的青白釉饮食器普遍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景德镇窑大量烧制日用器皿,食器有各种款式的碗、盘、碟、壶(注子)、温碗(注碗)、杯、托子、台盏等。除了以釉取胜外,还以刻划花、篦点、印花来增加青白釉瓷的艺术感染力,广受民间的喜爱,全国各地窑纷纷仿烧.

景瓷与酒

酿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原始社会时期开始,就有酒的出现。酒具作为酒文化的重要见证,集书法、绘画、风情典故、陶艺、酒艺等于一体,综合体现了酒文化的灿烂辉煌和人类文明史。酒器中最重要的是执壶,也叫注子。景德镇最早从唐代开始生产瓷质执壶,晚唐的瓷质执壶多为青釉执壶,五代和宋代,景德镇多生产白釉和青白釉执壶。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瓷酒器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景德镇瓷器中,有着数量极其丰富的各式酒具。

景德镇陶瓷闻名于世界,它的美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它的美正在闪耀着无无限光芒,生活中的美学等待着你的发现噢。

元代社会生活对陶瓷造型及装饰的影响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习惯及信仰与汉族有很大的不同。忽必烈即位后积极推行“汉法”,全面“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从忽必烈开始才有了元这一国号,在此以前则称为大蒙古国,但由于大蒙古国与元朝一脉相连,使大蒙古国成为元朝必要的组成部分。自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1206年算起,到1368年明军攻克元朝首都大都,元灭亡为止,总共162年。而元代自建都至灭亡也仅仅90年时间,元代陶瓷的发展在我国数千年的陶瓷发展史却创造出了自己的特色,无论是在造型、纹饰以及烧成等制瓷工艺方面,都为后代打下了牢固的基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分析元代瓷器的造型首先要从元朝统治者的生活方式找根源,一般来说器物的造型与物质生活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图案纹饰与审美信仰等精神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一、元统治者的生活方式成就了元代瓷器中某些特殊的造型及种类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元代统治者是游牧民族,尽管在陶瓷生产上继承汉制,继续生产宋金时期的许多传统造型,但在各种器物的造型上进行了改进,以更加适应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惯。

蒙古人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南宋使臣说:“其骑射则孩时绳束以板,络之马上,随母出入,三岁以索维之鞍,俾手有所执,从众驰骋。四五岁挟小弓、短矢。及其长也,四时业田猎。”出使蒙古的西方教士说:“他们的小孩刚刚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骑马和驾驭马,并骑在马上飞跑,同时大人就把适合他们身材的弓给他们,叫他们射箭。”儿童如此妇女亦习惯于马上生活“年轻姑娘们和妇女们骑马并在马上飞跑,同男人一样敏捷,男人们和妇女们都能忍受长途骑马”(卡宾尼《蒙古史》)由此可见蒙古族不但成年男子、而且妇女和儿童都以弓马为生,这种马背上的生活使他们迫切需要可以随身携带的日用器具。此种演变尽管建都之后开始了定居生活,但这种骑马的习惯一直保留。在辽金时代就已出现的皮囊壶造型,此时开始演变。1963年北京市崇文区元墓出土的一件元青白釉多棱壶,壶体完全仿制草原民族常用的皮革制奶茶壶造型,就连皮箍上的铆钉状装饰也都仿制出来了。与此壶造型基本相似的器物,在菲律宾伊梅尔达博物馆藏有一件。元代首创的高足碗和高足杯,是为了适应蒙古人特殊的生活需要,因为它的高把便于端拿,适于马上民族饮奶及酒,故又称“马上杯”。

另外,在草原地区还发现了不少元代瓷瓶。在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出土了钧窑镂空座瓶,乌兰察布盟布盟察右前旗巴音塔拉土城子出土的元代黑釉四系酒瓶高43cm,瓶上还阴刻着“葡萄酒瓶”铭文。酗酒是元代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酗酒既在汉人中存在,也存在于蒙古族中,但主要发生在蒙古人中间。十三世纪三十年代,前往燕京的南宋使臣说:“鞑人之俗,主人执盘盏以劝客,客饮若少留涓滴,则主人更不接盏,见人饮尽乃喜……终日必大醉而罢。”蒙古人原来喝马奶酒,后来与其他民族接触,才学会喝粮食酒和果实酒(主要是葡萄酒)。蒙古人酿酒以马奶酒和葡萄酒为主,汉人以粮食酒为主。元代从域外传入阿剌吉酒的制作方法,即蒸馏酒,很快便流传开来,阿剌吉酒的酒精成分很高更易醉人,助长了当时的酗酒风气。由此可见,出土“葡萄酒瓶”绝对不是偶然的。这种酗酒之风似乎也给元代器皿发达的盖系作出了解释,元代的大罐及梅瓶出土时通常是带盖的,梅瓶的盖子分双层,内层起到塞子的作用,外层起到盖子的作用,有的盖内还有一个较长的口子,使它能与瓶口部牢牢的套住,这些做法仅有一个解释,就是为了防止储存的酒挥发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元代的许多器皿都是为了饮酒而设的。

二、元朝特殊佛教信仰对元瓷装饰的点滴影响

元朝历代皇帝对于各种宗教原则上都采取保护政策,但对佛教最为重视,佛教产生于印度,在汉代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宗教。佛教中有很多宗派。汉族聚居区有禅宗、华严宗、天台宗、律宗、净土宗,以禅宗的势力最盛,但禅宗又分临济、曹洞等支派。藏族聚居地区当时称为吐蕃地区,流行藏传佛教,内部教派林立,势力较大的有萨迦派、宁玛派等,忽必烈尊奉萨迦派,这一派的领袖八思巴被封为帝师,成为全国佛教界的首脑。古代佛教信徒主要是汉族,蒙古族进入中原后很多人也信奉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

元代景德镇窑所产青花" target="_blank">元青花中多处可见宗教色彩的纹样。有些是在容器的肩部装饰有八吉祥,如法轮、海螺、宝伞、胜利幢、妙莲、宝瓶、双鱼、吉祥节,和杂宝如火珠、犀角、祥云、珊瑚、方胜、灵芝、宝杵等,这些纹样都画在变形过的莲瓣中。这些带有佛教色彩的纹样,如八吉祥为来源于佛教前吉祥供器。祥云纹、莲瓣纹及缀珠纹等,也可在藏传佛教的寺院中找到事物依据。杂宝中的许多纹样未见详考,但与元代的佛道供器和佛道礼仪有关。如宝杵又称“金刚宝杵”,就是以印度兵器为范本所做的佛教法器,除了这些与佛教有关的图案外,青花瓷上依然可见到八思巴文及梵文。

龙泉窑" target="_blank">元代龙泉窑也与景德镇青花装饰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元龙泉窑青釉印花盘,盘心花朵间印一个八思巴纹。目前在龙泉大窑、岭脚、绿绕口、丽水县宝定、庆竹县竹口等窑址均发现印有八思巴文字的碗、盘等物。据考察,这些八思巴文有十几种之多。除龙泉窑外,元代瓷州窑,器物上也曾出现八思巴纹。这些印有八思巴纹字的瓷器在元代竟然也曾漂洋过海,在红海沿岸的一个中世纪港口——苏丹境内爱皮丹遗址内,曾发现一片青瓷上面印有八思巴纹。

三、出口国的生活习俗决定外销元瓷的造型与纹饰

元代陶瓷生产除了供应元代统治者及劳动人民的需要同时还有一大部分是为了外销的需要,是为了适应异域人民生活的需要。

元代朝廷对于海外贸易非常重视。据《元史·食货志》记载:“凡邻海诸郡,与蕃国往还至易泊货者,其货以十分取一,粗者以十五分取一……至元十四年(1227年),立市舶司提挖王楠以为言,于是定双抽、单抽之利。双抽者蕃货也、单抽者土货也。”可见元对于国货出口与洋货进口是区别对待的。虽无保护关税之名,却有奖励出口之实。

在元朝的对外贸易中,瓷器出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元人汪大渊的《岛夷志略》所记,当时出口的陶瓷品种有:青瓷、青白花瓷(青花)、青白瓷(影青)、粗碗瓷器等数种。其中元代景德镇窑瓷器外销的针对性最强,而且青花瓷在元代主要是用于外销的。据国外出土的报告看来,菲律宾发现的大量中国瓷器中,没有一件来自华北任何一窑,而以来自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窑口居多。相反的,在韩国新安海底沉船的元代瓷器中,却未见有一件青花瓷器。而一些器型高大,采用进口钴料,绘画纹饰繁密的青花瓷,是专门销往西亚信奉伊斯兰教文化的国家,另一些器型矮小,采用国产钴料,绘画纹饰简洁的青花瓷,则是销往东南亚地区的。元青花中器型高大、丰富的大瓶、大罐、大碗、大盘等与前代的造型装饰及图案风格完全不同,那些具有多层次的装饰构图,明显的具有伊斯兰风格。元青花大盘上的图案与十四世纪早期伊斯兰器皿或陶器上的图案完全类同。元青花以大盘居多,这与中西亚地区及东南亚围坐在一起吃抓饭的饮食习惯有关。明代马欢撰《瀛涯胜览》中说西城国人用大盘盛饭,浇酥油汤汁,以手撮入口中而食。宴会时则以大盘盛姜黄色带香味之饭肴,置于地上,众人以手撮而食之。另据《瀛涯胜览》(爪哇条)记载东南亚地区“国人用大盘盛饭,坐卧无床凳,吃食无匙筋。男妇以槟榔叶,聚蜊灰不绝口。欲吃饭时,先将水漱出槟榔扎渣,就洗两手干净围坐,用盘满成其饭。”这足以说明元青花是为了适应外销地的人们生活习惯的需要。

元代陶瓷在无数汉代及少数民族工匠的努力下,即继承了优良传统,又有了新的突破,不仅对中外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代瓷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