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釉知识——缩釉与爆釉

缩釉与爆釉是瓷器研究的一个小课题,仔细研究,我们发现缩釉和爆釉与原材料的应用和生产工艺有直接关系,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对瓷器的鉴定有一定的帮助。

缩釉的形成曾经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因胎体上粘了油污,所施釉面无法覆盖胎体而引起缩釉。另一说法是烧窑时冷却过快而引起缩釉。

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说法均有误。前者,瓷器的烧制温度为1200°C以上,而油污在500°C已蒸发,此时釉料尚无熔融,无法引起缩釉,此说难以成立。后者,窑内瓷器的冷却是胎釉同时冷却,冷却快大多是产生釉裂或胎釉同时爆裂。热胀冷缩是一较普遍的物理现象,冷却能缩釉,但它是整体冷缩不是引起缩釉点的主要原因。

瓷器的胎体主要是经过瓷土(或瓷石)与高岭土粉碎、漂洗、沉淀加工而成。瓷土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高岭土的成分中氧化铝的含量稍高一些。瓷釉由石英、云母、钠长石等物质组成,自然界里称作釉果,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硅酸盐,但瓷釉中还加一些碱性助熔剂。除此之外,明清瓷器中一般都加入了由草木灰和氧化钙加工而成的釉灰。

瓷器的釉面有高温釉与底温釉之分,但我们却很少研究高温胎与底温胎的区别。高低温胎体的温差不大,一般为100°C左右。高温胎的胎体中的氧化铝的成分较高,它的烧结温度在1280°C-1330°C之间。由于温度高,胎体大多能烧成我们所说的糯米胎,胎体晶莹、透亮。如果胎体内加入少量的含氧化钛成分,那么胎体就显出玉白色,有玉质感。

在高温胎体涂上了粘度较高的青白釉料,就会产生针眼状的露胎缩釉点,其原理如下:当窑温升至1300°C左右时,胎体中部分原料进行化学反应,并逐步完成烧结。反应中产生较多的气体,主要是氧气、二氧化碳和少量二氧化硫。在胎体加温至1300°C的同时,胎表面的釉料同时在1300°C的温度下,并进入熔融状态,熔融状态的釉料呈液膜,紧贴在烧结状的胎体表面。当胎体内释放出的气体逸出釉面时,即在釉里产生大量气泡。如果气泡聚集较大,釉的粘度又较高,逸出的地方就产生露胎的缩釉点。有的呈针眼状,在瓷器的转角处积釉很厚,缩釉面会较大。

鉴赏这种瓷器的釉面时我们能在放大镜下看到大小不等的多层气泡,小气泡托着大气泡。以上现象在明代和清早期的瓷器中表现得较为明显,民窑瓷器更多,可以作为鉴定瓷器的一个参考。此外,另一种情况也能产生缩釉点,主要是胎体坯子落了灰尘,上釉前没吸干净,灰尘的小颗粒可引起缩釉,但这现象很少出现。原因一是坯子上釉前都有一个“上水”的步骤,灰尘很少,二是一般有灰尘,大都是在釉上引起一个黑点而不引起缩釉。灰尘引起的黑点和缩釉点的瓷器大都是民窑,在道光、同治年以后生产的瓷器更多一些。

高温胎与低温胎是相对的,即使低温胎,瓷胎的烧结温度也要1200°C左右。原始瓷大都是低温胎,从胎体不结实、较为疏松的现象看,它的烧结温度应在1200°C以下。这些瓷器胎釉结合不牢固,胎厚釉簿,欠观赏性。

道光以后的瓷器烧结的温度也不太高。主要是康乾盛世后,经济的发展使瓷器民用普遍化。乾隆后期已有五件套作为姑娘的嫁妆,嘉道后盛行。所以瓷土的需求量很大,精细的原料仅能用于官窑。道光以后瓷土质量欠佳,主要是精品高岭土减少,胎中氧化钙的成分增加,降低了瓷胎的烧结温度,一般在1200°C-1250°C烧结固化。嘉道以后在烧制陶瓷用的釉料中增加了碱性助熔剂,在温度近1300°C时釉料熔融,但较前期的粘度低,较稀薄。但这种较稀薄的釉料均匀地渗入烧结的瓷胎中,所烧制的瓷器也很漂亮。此种瓷器胎釉结合尚可,釉面较薄,有的可见胎痕。釉内气泡较小,少有层次感。

康熙时期的亮青釉是最好看的釉面,其器胎料中高岭土的成分达到50%,氧化铝的成分达到25%-30%,而且胎体用料淘洗得十分干净。由于胎体烧结温度高,胎的表面和釉的内层面在高温下产生共熔现象,这样的瓷器胎釉结合紧密。用放大镜看瓷片的断面,有的可看到胎釉呈锯齿型的互熔面。此时康熙瓷器釉料中适当增加了釉灰以及釉料中氧化钾和氧化钙的含量增加,在温度控制较好的情况下,釉面特别致密、肥亮,玉质感极佳。

我们在一些瓷器表面看到形状各异,有的像虫蛀一样大小不等的小孔,即是因爆釉形成的。收藏界一般均认为爆釉是和瓷器碰撞引起釉面开裂有关,但实际上形成爆釉的原因很复杂。有的瓷器没有经过碰撞,还有的新烧的瓷器产生了爆釉。而有的瓷器釉胎均碰坏,时间很长也不爆釉。笔者认为,爆釉和胎体的原材料有很大的关系。胎体的烧结是多种原料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结构较为复杂的混合盐的一个过程,当胎体原材料中氧化钙的含量过高时,瓷器烧结后会在局部析出多余量的氧化钙(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氧化钙在遇水后体积膨胀生成熟石灰。一般来说,在釉的保护下,氧化钙是碰不到水的,但在器物的棱角处,釉面较薄的地方,难免有一些细孔。有的瓷器虽没毛细孔,但年代久了表面磨损或有磕碰,也会产生细孔。当细孔或裂痕吸入水后,胎中的氧化钙体积大大膨胀,使釉面爆裂,即我们看到的爆釉。

爆釉的瓷器在各年代都有,但从清初到嘉庆早期较好的瓷器很少爆釉,道光至光绪初期生产的瓷器爆釉较多,以后在民国中后期到解放初期也有这情况。已故的中国古瓷学会会长汪庆正先生认为:瓷器鉴定是一门边缘科学,它同化学、物理、人文科学关系十分密切,古陶瓷的鉴定要知道器物的产生年代,产地在哪里,当时采用什么原材料和用什么工艺……所以,我们在鉴定一件瓷器时,除了常说的器型、纹饰、款识等因素外,多研究一些原材料和加工工艺相关的胎釉知识很有必要。

相关阅读

小议青花釉下彩与青花釉上彩的区别


一日,朋友问:是青花釉下彩好、还是青花釉上彩好?

青花瓷是一种釉下彩绘瓷,瓷器在半成品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用一种含钴元素的矿物质为着色剂然后罩青白釉,最后入窑经高温还原烧制而成,器物表面的釉料遇热后融化成无色透明的玻璃质,釉层下的氧化钴经窑炉内的化学反应后呈青蓝色,发色热烈而稳定,便形成了“青花瓷”这种釉下彩瓷。

青花瓷世外桃源四件套陶瓷茶杯

青花瓷成熟期在元代的景德镇。元代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集中各地的能工巧匠,博采众长,使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并有“瓷都”之美称,制瓷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和创新。元青花的纹饰人物、动物、植物、诗文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

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继承传统,在青花瓷器的烧制上有很大发展,以其胎釉精细、色调浓艳、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造型种类繁多,生产数量增大,产品除供给宫廷与民间日常之需外,还作为赠物及商品大量流向海外。

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

青花经历了元、明、清三朝的历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面貌,无论是御窑青花的富丽堂皇,还是民窑青花的清雅碧玉,都有其自己的艺术特色,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同时,也确立了传统青花艺术的基调,在雅致清丽之中渗透文人气息,端庄典雅之余蕴含幽古之韵味。

转到朋友的问题上:釉下彩还是釉上彩好?原因是什么?

首先要从其实用制作工艺、环保价值和收藏雅玩的角度及从其的历史年代和文化背景上做解析:

青花釉下彩从历史年代上分析:初始于唐、成熟于元、兴于明、盛于清,釉下彩是生坯或经素烧坯胎或釉胎上饰纹加彩、罩釉,经134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色泽光润耐酸碱无铅毒。画面被釉层覆盖,器物表面上光亮、平整,手感光滑,具有永不褪色,永不掉色,安全健康卫生的优点,延续现今在日用瓷及实用器皿瓷类运用颇多。

青花釉上彩从历史年代上分析:始于明、兴于清,延续至今。在艺术瓷类运用多,彩在釉上,因而易磨损,易受酸碱等腐蚀,易褪色,但因烧温低,着彩选料鲜艳,品种丰富而艺术性强,多用于陈设器皿及摆件,欣赏价值较高。

国家质检总局对陶瓷器具曾进行过质量抽查,结果显示,餐具的不合格率竟达四成,其中,金属含量超标已经成为陶瓷餐具普遍存在的问题。陶瓷餐具颜色越鲜艳,重金属就越容易超标。不合格的原因是由于烤烧彩釉料温度达不到釉层熔融的程度,所以花面不能沉入已成瓷的釉中,釉彩颜色含有重金属成份。为了追求色彩鲜艳的效果,釉彩里加入一些重金属添加剂。据记古罗马时代,豪门贵族曾流行使用铅制餐具,将其作为身份炫耀的象征,结果后代矮小、虚弱,酿成不少悲剧。

笔者倡导:杜绝潜在的健康危害,拒绝釉上彩的美丽诱惑;把住健康这一关,需眼看、心辨,去细细甄别,真正的青花餐具会给您带来健康

红釉与蓝釉瓷器


铜红釉瓷器与钴蓝釉瓷器烧制成功,也是元代景德镇的两个创新品种。为明、清颜色釉瓷器的发展奠定了技术与物质基础。

铜红釉是将氧化铜掺入釉料之中,作为釉施于器物表面,在大窑内烧制而成。而釉里红是以氧化铜为原料,用笔绘画于瓷胎上,其上施釉,放入窑内烧制而成的,因此,它是一种釉下彩,两者是不同的,铜红釉瓷器与釉里红一样不易烧成,发色往往为紫红色、褐紫色,鲜红色者很少见。另一种铜红釉加印花装饰的品种就更为罕见。传世的只有一种盘,盘里印云龙纹装饰,制作精湛,器底一般无釉,俗称砂底。

钴蓝釉瓷器与铜红釉瓷器在制作工艺上完全相同,只是它们的着色原料不同。钴蓝釉是将氧化钴料掺入釉中,施于器物的表面,放入大窑内烧造而成。钴蓝釉瓷器烧成较为容易,流传于世的较铜红釉瓷器为多。除了一种印花云龙纹器外,还有一种蓝釉上再描金花的做法,俗称蓝釉描金,如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窑藏出土者就是一例。其制作非常精致,在传世瓷器中极为罕见。

蓝釉白花瓷器也是这时期的重要创造。有蓝地白龙梅瓶,有蓝地白龙纹盘,其特点是蓝白色彩对比强烈,白龙细部用划花描绘使其具有立体之感。它与青花瓷器的白地蓝花的做法正相反,别具一格,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陶瓷文化:隋代青瓷窑口及胎釉特征


隋代北方青瓷窑口有河北贾壁村窑,河南安阳窑、巩县窑、安徽淮南窑等,它们的胎釉特点是胎骨厚重,胎土经过淘洗,胎色多为灰白色,其中淮南窑瓷胎较粗;釉的玻璃质较强,透光度好,釉面常有纹片,外壁多施半釉,有流釉现象,釉色青绿或微闪黄。其中以贾壁村窑最具代表性。

当时北方所烧青瓷瓷质可分两类:一类胎质细腻,瓷化良好,颜色灰白,胎面施透明青绿色釉,流釉现象不甚显著;另一类胎色青灰,颗粒较粗,有黑色斑点,瓷化较差,胎面施透明青褐色釉,常有流釉现象。品种以碗、高足盘、钵为多。特征为胎体厚重,件大而不变形,瓷器内施全釉,外部施釉不到底。由于叠烧,器内均有三个支钉痕,装饰除钵划有花瓣纹和波浪纹之外,其他均以光素问纹饰为主。南方生产青瓷瓷器的窑口除浙江窑厂外,还有湖南湘阴窑和四川邛崃窑等。湘阴窑的釉也是玻璃质很强,除青釉外,还有黄釉、褐釉、酱釉等不同颜色,有些积釉处还出现翠蓝色或紫色窑变。四川邛崃窑产品地方特色明显,胎土色重,多为紫红色常在瓷胎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釉层较薄,透明度不好。

隋青瓷锯齿纹盖罐:罐平口,有盖,圆肩,鼓腹,腹下渐收,圈足外撇。盖面稍鼓,凸起弦纹数道,盖顶为石榴、莲蓬果实纽。壶内无釉,外施青釉,釉不及底。肩、鼓凸雕锯齿纹两周。罐体造型规整秀巧。

隋青釉龙柄四系环状壶:此器盘形口,长颈,圆形管状壶身,肩部直立龙形柄与盘口相连,另侧肩部有一假流,已残失,两肩上还有对称双系,下为喇叭形实足,颈、腹、足均饰数道弦纹,形态厚重,胎质灰白,通体施青釉,微泛黄色,遍布开片纹,下部有垂釉现象。

姊妹孪生——青花与釉里红


青花是指一种白地蓝花的瓷器,其制作方法是在成型的瓷坯上用青花料描绘各种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由于它具有蓝白对比,色彩鲜明而典雅大方的特点,因此从元代晚期迄今的六百多年中,一直是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关于青花瓷器的起源,从其釉下彩绘的工艺和所有青花钴料来看,已有悠久的历史。

釉里红瓷,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1280度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的瓷器。

釉里红瓷和青花瓷一样,是景德镇元代陶工的杰出创造。它俩不但降生的时代相同,而且在工艺制作、装饰题材与画风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可谓一对惹人喜爱的孪生姐妹。然而,由于釉里红有严格的煅烧条件,烧成范围狭窄,比起青花来要娇嫡的多,所以其品种、产量及所产生的影响就不如青花瓷了。但它具有青花不备的那种红宝石般的富丽感,加上难于烧成而导致的“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历来十分名贵。

而今,在景德镇的艺术陶瓷中,青花的淡雅配上釉里红的富丽使得青花釉里红备受众藏友的喜爱。尤其是吴国兴老师的作品多以釉下花鸟为题材,以国画手法入于瓷上,写意描绘之中虽无粉彩工笔的精细,但是略形取神之下花鸟之灵气尽现,可以说国画的风韵与釉下彩的雅致相得益彰、交相生辉。尤其是青花釉里红的作品因为烧制的难度而显得特别珍贵。瓷瓶《铁骨报春》中,以釉里红绘制环绕瓶身的梅枝,单一的色调中却将梅花的风华俏硬尽情显现;梅枝之上两只小鸟以釉下青花绘制,仅以褐色于鸟儿腹部之处涂染,其灵动、飞跃之势却跃然眼前。动静相合中,青花与釉里红二美争艳,分外妖娆。

青花釉里红与粉彩之路


陶瓷分为釉上瓷、釉中瓷和釉下瓷。青花釉里红属于釉下瓷的一种,而粉彩却是属于釉上瓷的一种。提到釉上瓷和釉下瓷,我来简单说一说他们的区别吧。釉上彩是指在己烧成瓷器的釉面上用彩料绘画,再入烤花炉在600-800℃之间进行二次焙烧而成的品种。这种彩,因施在釉上,用手抚摸,有凸起感觉。如釉上红彩、宋加彩、五彩、粉彩、珐琅彩、墨彩等。由于彩在釉上,因而易磨损,易受酸碱等腐蚀,易褪色,但因品种丰富装饰性强,多用于陈设器皿为佳。接下来,我们说说釉中彩吧,釉中彩陶瓷的彩烧温度达到制品釉料的熔融温度,陶瓷颜料在釉料熔融时沉入釉中,冷却后被釉层所覆盖。这种产品表面视觉平滑,有玻璃光泽。由于颜料不直接接触食物,所以铅(镉)溶出量较安全。釉中彩一般作为餐具生产较多,因为其造价比较昂贵,一般工艺品不用这种工艺,釉中彩餐具无铅无毒,健康环保。最后就要说说釉下彩了,釉下彩是生坯或经素烧坯胎或釉胎上饰纹加彩、罩釉,经134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色泽光润耐酸碱无铅毒。但因高温烧成,适应的色料不多,颜色变化极难掌握,釉下彩主要有青花、玲珑、釉下五彩和刻划花等。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花口盘

一、青花釉里红瓷

青花釉里红,也叫“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釉里红是我国的传统釉下彩装饰之一,它是用铜作着色剂的色料在坯体上描绘各种纹样,然后施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样,所以叫“釉里红”。然而,青花釉里红,就是指釉里红与青花加在一起进行装饰,以突显青花的淡雅之美,加上大气富贵的红色装饰使瓷器浑厚壮丽。把青花与釉里红组合在一件瓷器上,成为一个新的艺术精品,这是景德镇陶瓷艺人的一项创造性成就。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这青花釉里红的由来了。青花瓷早在唐代就开始发展,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的瓷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0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景德镇青花瓷在原料、工艺、设计等等领域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从元代青花瓷一直流传到当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青花是中国最具汉族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是釉下彩瓷的一种,也是中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永。此时此刻,突然脑海中飘来一首歌,“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首青花瓷完全不能写全它的优雅美丽,这首歌也在年轻人中备受欢迎,使得青花瓷也被新生代的人们所喜爱,这首歌2008年7月5日在第19届台湾金曲奖颁奖典礼上获得年度最佳歌曲奖、年度最佳作词奖和年度最佳作曲奖三项奖项,人们对青花瓷的敬仰可见一斑。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釉里红瓷吧。釉里红瓷起源于元代,两者组合为青花釉里红瓷也是在元代,根据已发现的文物资料,江西省“至元戊寅”款青花釉里红,既是釉里红器有明确纪年的瓷器,又是青花釉里红器起源的物证。釉里红瓷是指用铜红料在胎上着彩,然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其制作工序与同时代的青花瓷大体相同,因红色花纹在釉下,故称釉里红瓷。由于釉里红以铜红料为呈色剂,铜红釉在烧造技术上难度很大,正常显色不仅与彩料中的铜含量和基釉的成分有关,并且对烧造的气氛和窑温的要求都十分敏感,配方和烧成条件的任何细小变化都会导致色调不正,因此发色纯正的釉里红瓷在元代很少见,大多是灰红色,而且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稍过铜离子便挥发,从釉层中逸出,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退色,使得纹饰不连贯。并且当时烧柴窑很难控制窑温,只有凭把桩师父的经验与取出火照对比,无法大规模生产,加上当时朝代原因,在元朝,元人尚白,汉人尚红,民族认同感也有别,所以釉里红产量一直就非常少。

青花釉里红瓷是我国珍贵的陶瓷品种之一,因为其烧制出的成品合格率较低,使得青花釉里红的产量低下,而且,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没有现代专利制度,烧窑技术与釉里红的配方长期严格保密,只是在极其狭小的范围内相传,使得其工艺传承有一定限制,自然物以稀为贵嘛,所以其价格也是较为高一些的,其精品佳作更是少之又少。

粉彩人物大盘

二、釉上粉彩瓷

粉彩瓷是一种釉上彩瓷,创烧于清朝康熙年间,到雍正年间已经慢慢成熟,到了乾隆年间粉彩瓷已经十分繁盛,粉彩瓷粉润柔和,秀丽雅致,受到皇室与大众的喜爱。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人物故事图,在粉彩中也比较多,其中还有一种纹饰是最多的,那就是代表着吉祥寓意的谐音文字,例如“福”“禄”“寿”等等。雍正粉彩官窑器多数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民窑精品有私家堂名款,也有图案标记,以器底绘青花笔、锭和如意,谐音“必定如意”等为突出。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嘉庆时期的瓷器粉彩瓷也是相当繁盛,嘉庆朝粉彩官窑器中的粉彩开光器为多见,其次它继承乾隆制作的压凤尾纹(即轧道工艺)粉彩也非常多。万花堆、百花图画面的器物亦是十分突出,特别要说的是,当时的粉彩瓷在碗类器上也出现了山川风景画,十分优雅大气。但是当时粉彩碗、盘之类器物的图案还是以花卉、花果为多,特别突出的是过枝癞瓜的图案,象征着瓜瓞绵绵的吉祥之意。

到了今天,粉彩瓷也是一直在延续,在发展。平常,我也是十分乐衷于画粉彩瓷,当今的粉彩瓷与古时的粉彩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毕竟我们不单是传承这门技艺,也还在它的基础上探索新的东西。新的粉彩瓷采用不含铅的釉颜料与着色氧化物按重量9:1配比,入磨机细磨,制得水色颜料及油色颜料,用于瓷器釉面装饰,经780℃-850℃烧成,获得制品。它以釉替代传统釉上彩的铅熔剂,消除了所有有毒物质,具有使用环保安全、色调丰富多彩的特点。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陶瓷的发展之路将是宽阔的大道。我们将在这座千年古镇上延续千年的陶瓷技艺,令世人惊叹。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