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人物仕女画在陶瓷装饰上的表现

粉彩人物仕女画的创作,不仅要重在写实,重在传神达意,形神兼备,而且在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更要注重对仕女艺术形象的刻画,做到轮廓清晰、结构严谨、线型协调,把画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见解,贯穿于对整个人物表现的客观过程。既要发挥粉彩的附着力强,颜色鲜艳的特点,又要能跨越和突破生活的真实,展开联想。“出新奇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从意境的深度和广度上构思、渲染,使艺术风格流露于指笔方寸之间,突出以事物本质的表现手法和体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加以对形象人物的塑造,将意韵充分表达在陶瓷载体上,并使之感动受众,唤起人们对艺术形象的思想感情共鸣,从而取得挺拔、大方、庄重、统一、整体的艺术效果。

景德镇仕女图陶瓷家居彩绘盘子

人物形象有神才能富有生机、才有生命力、才能感人。笔者在创作粉彩瓷板画《唐人击鞠图》时,就较好地把握了人物画创作原则和美学要求,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击鞠即打马球,系宫廷的一种体育游戏。原作为军事训练的课目,后演变为娱乐活动。唐时宫中盛行打马球,明皇尤爱击鞠取乐。唐代的马球盛行时,不仅有男子参加,也有女子参加。唐诗人王建的《宫词》中说,“新调白马怕鞭声,隔门摧进打球名”,就是指的皇宫内宫女打球。唐代女子打马球完全是为了娱乐,有“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的诗句,就是形容女子打球时的动态美。

《唐人击鞠图》中,画面上正在跑动的五匹骏马,体态丰满,细尾扎结;五个仕女乘骑精熟,驰骤如神,雅态轻盈,妍姿绰约。但见红尘飞扬,香汗淋漓,一位骑白马的红衣仕女高举鞠杖,侧身挥舞击鞠,鞠在场中滚动,左右几个仕女驱马争抢,展示出仕女争夺场面打球的激烈。笔线遒劲洗练,设色丰富变化,依据描写人物特定的情景,在点、擦、洗、染中显示意境,使人物意象之间、运笔纵横之间、设色浓淡之间,都流动着水与色、线与面、人与物互融互动的生机和气韵。整幅作品线条清晰,层次分明,人物形神兼备、格调清新高雅,造型动感强烈,尤其是对仕女击鞠时眼睛的描绘传神达意,透过那美丽而传神的眼睛,使作品洋溢着鲜活的生命动感。

对仕女形貌刻画的目的是要表现其精神与神韵,而生动描绘仕女形象的动作表情,则可表现仕女形貌的内在神韵。笔者的另一幅综合装饰粉彩镶器《此曲只应天上有》,在这方面又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此曲只应天上有》粉彩镶器,以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杜甫的《赠花卿》诗意入画,把高温釉彩与粉彩技法相结合,通过高温窑变时产生的色彩肌理效果,在画面上幻化成暮霭晚霞的氛围,营造出气势宏阔、仕女游于庭园的自然诗情画意,将粉彩瓷绘的表现形式、色彩语汇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镶器的一面,一仕女端坐在庭园的山石上,眼眉低倾,吹着横笛,倾吐着对家乡或是对恋人的思念之情。略带忧郁的眼神,不断变换的玉指,从那专注的表情之中,我们似乎可听到笛管中传出的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乐律的溢美之情。镶器的另一面,一仕女也是端坐在庭园的山石上,手抚长琴,外在形式表现与另一仕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琴弦拨动之际,一曲娓娓动人的“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如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优雅之声,随风飘送,沁人心脾,让人如痴如醉!

诗情画意是粉彩装饰的艺术特色。这两个仕女外形的刻画,体态修长,线条柔和,束腰长裙,衫领低开,头饰简洁,面目娇美,表情温婉而楚楚动人,体现了古典仕女那窈窕清丽、纯洁温文、冰清玉洁的完美形态。衣着线条简洁,色泽淡雅,衣裙用粉红、鹅黄、雪青、湖绿填绘。画面一派春光,背景鲜花盛开,整体画面动静结合,色泽协调,十分完美。不仅以生动的形象给观众以美感,而且以诗的情意,画的境界吸引观众。作品既有传统绘画神韵,又有现代审美意趣。这种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形象地描绘了仕女思乡恋情的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动,遵循了形貌刻画的规律,显示了以形写神,及刻画神情动作的艺术表现力,体现了“传神”这一人物画创作的审美最高标准,增添了当代粉彩瓷绘艺术装饰的审美品位和文化内涵,改变了粉彩瓷绘仕女人物装饰以说明性图示表现为主的传统装饰习俗,从而使艺术表现形式、作品意境、气韵格调上的美感追求,上升到更加主要的位置。

文学创作和绘画离不开生活的基础,都需要深入生活观察自然。“登山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真诚的感情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当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感动观众时,这种感情就成为艺术家和观众之间心灵相通的纽带,使两者之间心心相印。如《花红》这件作品,仕女人物使用了粉彩的表现手法,背景却使用了新彩的表现手法。两种技法表现之间,注重表现绘画内容的块面、层次和空间关系,树立新的造型观念,打破自然物象结构的约束,重新排列组合,强化意象造型,表现再造的自然和艺术家的心灵。《花红》通过对色彩运用的变化,使色彩的运用更为讲究,从立意,背景衬托,设色点缀均以暖色调完成始终。画面仕女形象秀美,气质高雅,神态若有所思,若有所待,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含蓄与朦胧,给欣赏者以自由的想象空间。画面背景呈现花红绚烂,优美自然的热烈气氛,典雅中蕴涵乡土味,给人以憨厚、纯净、质朴、回归自然的意境。此外,仕女的衣服上还加入了明暗渲染法,增强了立体感。诸如此类,粉彩人物的精美神韵,通过构图、色彩、线条、造型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在观众心中潜移默化,让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扩展阅读

雍正粉彩仕女画的艺术特征


仕女画是清代雍正粉彩瓷画中一个重要的题材。本文紧扣仕女画的时代气息以及雍正粉彩发展的现状,通过分析雍正粉彩仕女画多姿多彩的造型样式、服饰特点、发式特征等来揭示当时仕女画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

一、清雍正粉彩瓷绘的概述

粉彩作为陶瓷釉上装饰艺术种类之一,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西洋”珐琅彩及其制作工艺的影响并在改进传统的釉上陶瓷装饰彩料和画风而形成的,其突出特点是:瓷质莹洁、工艺精细、器型隽秀、典雅优美、品类繁多等。雍正时期粉彩瓷器画面之所以有粉润的感觉,这是由于粉彩多采用玻璃质的透明颜料和珐琅质的不透明颜料的缘故,加上粉彩颜料经过彩炉内750℃左右温度烧制后,颜色不仅能固定在釉面上而且像釉一样光泽莹亮,粉润柔和,富有立体感。雍正粉彩作为釉上彩瓷工艺品种之一,可见它的题材也是丰富多样的,其中仕女图可谓该时期粉彩瓷绘装饰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二、仕女画在雍正粉彩瓷绘中的形象特征

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艺术须受经济、政治背景的影响,而艺术领域之间也会相互影响。下面从雍正粉彩仕女的服饰、神态、发式等方面来简述粉彩仕女画在陶瓷上的形象特征。

1 、服饰上的随意性

雍正时期陶瓷彩绘仕女形象的刻画往往在服饰上比较随意,只注重以服饰的飘逸性来突出角色的一尘不染、弱不经风,所以其服饰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例如人物宽袍大袖,衣带飞扬,纤弱消瘦,几不胜衣,力图表现人物的仙姿绰约,从仕女衣服深色部位的轮廓线仔细看可以看出是用了黑料勾勒,分出块面和层次效果,并采取颜色不一的水料将其服饰各个部位进行填色,从而达到想要的效果,料性效果也更加突出了特定时代仕女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特征。

2、神态上的柔弱性

雍正时期陶瓷仕女图绘画者还在神态、动态方面加强仕女的柔弱效果,这可以从仕女的眉式上充分体现出来,瓷器上的仕女画多采用倒挂的八字眉以及如烟如雾的远山眉,以突出人物的落寞哀愁、愁眉紧锁、楚楚可怜。仕女面部一般用红料(如矾红)勾勒脸部轮廓及嘴部、鼻子、眼睛、颈部,眉式就用黑料勾勒,这样红与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眉式哀愁、柔弱的特征。

3、发式上的多样性

雍正时期的仕女发式多种多样,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受到汉族女子头式的影响,当时的仕女发式也出现了由小到大,由实用型向着美容、美饰的审美型发展。雍正时期的一套清宫仕女画《十二仕女图》所画的女子们都是梳着明代的发髻,此时的女子发式当然也会受到清宫仕女画的影响。仔细观察不难看出每个器型上仕女的发式各有不同,如高髻、九鬟仙髻、螺髻等,主仆之间的发式也加以区别,不同身份的仕女她们各有自己特定的发式。由于蝉髻和堕马髻所具有的风流飘逸特征正符合了仕女画的所要求的气质,此类发型才在清代仕女画中流行,陶瓷绘画家也抓住此特征,将仕女的形象特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十二仕女图》陶瓷瓶

三、粉彩仕女画的审美

1、绘画之美

1.1 构图

中国绘画构图,须将形式与意境作为统一体来加以考虑,即构图,应使人感到画中有画,无画处亦有画意,这样才能说构图中包含着意境。所以,在作图形安排时,就应将构图与画意连起来筹措,这样就能考虑到画幅的整体配合。在雍正粉彩仕女画绘画中,画面不单只是仕女,还得有景的衬托,那么在构图上就要做到布置人与景要合情合理,要人情物都通达,在怎样的情况下应该有怎样的布局,主人有两个也行,但要合成一局,不合成一局不能统一。

1.2 色彩

粉彩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又名“软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以雍正时制作最精,故又有“雍正粉彩”之称。描绘人物服装或植物花朵时,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在上面用芸香油调合的彩料渲染。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色彩产生了“粉化”。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多少的玻璃白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以粉润柔和之感,其效果较淡雅柔丽,视觉上比五彩软,所以也称“软彩”。

1.3 线条虚实之美

雍正仕女画中的衬景的“虚”和仕女的“实”是辩证的统一,只有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完成仕女画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这里的线条讲究“虚”和“实”,对线条的运用,历来都被画家们所重视,从清代粉彩仕女绘画来看,主体显然是突出仕女,因此陶瓷画家的重点在于细画仕女,从发式、五官到服饰等,作者都进行了精细的描绘,可谓“实”。然而有人无景却构不成画图的情境美,有失整体表现出来的效果,但人与景也不能同时拿来精细对待,各个都强调就等于无,因此,雍正粉彩仕女画面中对于图景都相应地进行了概括性描绘,其中还带有小写意的部分,可谓“虚”。这里的“虚”并不是都追求笔墨那淡淡的,若隐若现的效果,它也可以指前面所说的对描绘对象进行线条上的提炼和概括。由此,清代雍正粉彩仕女画线条频频散发着虚实之美。

2、文化内涵之美

雍正粉彩仕女画作为陶瓷绘画装饰之一,它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也反映了社会女性问题的各个方面,这些都需结合当时仕女画的形象特征、形象审美来反映。清代仕女画不像明以前的仕女画侧重描绘女子华丽的外貌特征,而更多的是对画面中的女子进行才情的描绘,外貌平凡而不失雅观。当时,仕女画家们都怀着极大的兴趣来描绘各类才女,如鱼元机、冯小青等才女都会大量出现于仕女画面上。所以,此时的这种中国仕女画风格正是雍正粉彩仕女画形成的温床。同时,粉彩仕女画表现出来的这种“柔”与“愁”的特征,也正符合了当时男性对女性的审美标准。

四、结语

雍正粉彩仕女画是清代粉彩瓷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继往开来的历史意义。雍正时期有大量的形神兼备的粉彩仕女画,它们的线条表现细腻,彩料类型丰富多彩,色彩表现力强烈,明暗变化和谐,真实地表达出符合封建时代审美观的仕女形象;其次,吸收西法是雍正仕女画的一大突出特色。它对于粉彩瓷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而又丰富的遗产。

景德镇陶瓷仕女画探讨


自古以来,仕女画是陶瓷装饰中的一个重要题材。画家们把窈窕淑女描绘在洁白如玉的陶瓷上,制作成彩瓷,使观赏者爱不释手。直至今天,陶瓷仕女画作品仍为广大人群所喜爱,长期畅销不衰。

景德镇陶瓷仕女画

笔者也是景德镇众多的陶瓷仕女画的作者之一,多年来,得到王怀俊老师的耐心指教,无论在工艺上,功力上,都颇为社会人群认可,也受到业内人士的称赞。但是,自己仍感到美中不足。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经过广泛比较,多方考证,并与众多的同行们共同探索,我终于发现,现今的陶瓷仕女画包括我自己的作品,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千人一面”。几乎所有的仕女画,都是瓜子脸、柳叶眉、樱桃小口、丹风眼。无论一幅画面中有几个仕女,除了发型不同,都象是孪生姐妹。有的画历史上四大美女西施、貂蝉、昭君、杨贵妃,独立去看,确实一个个都是国色天香,沉鱼落雁,令人赞叹不已。而如果把她们排列一起欣赏,就发现四个不同时代相距千年的美女其容貌何其相似,还有许多画面如《百美图》、《十二金钗》等,都是同一个版本,一个个美女如此雷同、难分彼此。这种雷同的画面,没有变化、没有比较、没有特色的仕女画,看多了就会乏味、厌腻。

二是“有形无神”。画家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形神兼备”。无论是画山水、花鸟、人物,都讲究“形神兼备”,既有形,又有神的画面,才是一幅好作品。画仕女也是一样。这里的“形”当然指的是人的客观形态,如五官、身材、衣着等,而“神”则指的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如人的性格、气质、喜怒哀乐娇羞愁等不同情绪。这些神韵,都应该通过脸部形态或姿式动作传达出来,使人一眼就能看出画中人的不同心态。古代仕女,特别是人们熟知的仕女,如嫦娥、西施、貂蝉、昭君、杨贵妃、李清照等等,她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遭遇各异,心态也各有差别。嫦娥的寂寞、西施的忧愁、昭君的悲哀、贵妃的娇媚、李清照的凄凉等等都可以在人物的脸部表情,特别是眼睛和嘴巴上表现出来。

三是色彩的变化。画仕女,色彩的运用十分重要。人们的视觉需求往往是通过色彩来实现。色彩运用得好,抢人眼球,令人舒畅,百看不厌。色彩有浓淡厚薄、艳丽素雅之分。在众多的陶瓷仕女画作者笔下,色彩运用各有所长,有的素雅清淡,不敷以重色,从脸色到服装,甚至背景,也不管是哪个历史时代的仕女,都一律是浅色调。于是浅色调成了他们的独有特色。有的浓妆艳抹,则处处敷以重彩,成为另一种独有风格。如果把用色也看成是一种“风格”,我看未免太单调、刻板、失之偏颇。

以上所提的三个所谓“问题”。在我看来,可以从二个方面去分析:第一,应该说这似乎不是问题,因为这三个方面的状况,已经延续了好多年,历来如此,为人们所接受、所适应、所认可。第二,如果说是问题,从现代绘画理念来看,这三种状况又是美中不足。这种没个性、没有变化、没有创意的,或者说从一个模具中翻出来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久会被淘汰。我的看法是,既然发现了这些不足或“问题”,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笔者经过反复琢磨、探索和实践,对于以上提到的三个“问题”,找到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式。

一、所谓“问题”。准确地说应该是观念的陈旧。要认识事物的多样性,树有千姿、人有百态,美的事物丰富多彩,不可能只是一种形态。世上没有雷同的美,只有不同特色的美。就以仕女的脸形来说,除了瓜子脸,就没有其它美的脸形吗?其实,苹果脸、国字脸等等都是人们喜爱的脸形。瓜子脸,柳叶眉樱桃小口,丹凤眼也不是美的最高标准。所以画仕女必须在多类形、多变化、多层次上下功夫,只有把多种不同形态特点的美展现在画面上,才可能真正体现作者的功力,才能成为一幅好的艺术作品,也才能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二、画人物,就必须在“传神”上下功夫。例如《昭君出塞》当时为了国家的安宁,皇帝命她远嫁外族,她心里有千万个不愿意,但为了国家大局,也只好不得已而为之。其心态不言而喻,昭君虽美,却是悲哀的美。所以要了解人物在各种不同的情绪下会出现那些不同的表情、姿态和动作。一般来说可以从四个部位表现出来:第一是眼睛,眼睛是心灵之窗,眼睛能传情达意,眼睛的一开一闭,眼球的一转一动,都能传达人的不同心态和情绪,愤怒时画出瞪圆怒眼,欢乐时微眯的笑眼,忧愁时二眼微睁,悲哀时二眼半闭等。第二是嘴巴,嘴巴的动态也十分重要。欢乐时嘴巴张开,嘴角向两边拉宽,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微笑时嘴角上翘,半开半合;愤怒时嘴唇紧闭;悲哀时嘴角向下弯曲;惊讶时嘴巴张圆等等。第三,人的姿式动作同样可以达到传神效果,例如欢乐时,会情不白禁地手舞足蹈,画一个舞姿的仕女是最好的写照,愤怒时会双手握拳,二目怒瞪;娇羞时头微低,手遮面等等。第四,眉毛的舒展或紧促也是展示情绪的见证。总之,要熟知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表示了什么心态和情绪,这样,作者的画面就有了神来之笔。

三、任何绘画艺术都是通过色彩来表现。画仕女也一样,尤其是仕女服装的色彩,可以展现质料,性格,贫穷和富贵。所以色彩不可单调,更不应该一成不变,或浓或淡、或艳或素,都要看是画什么时代的仕女、什么环境下的仕女、什么心态下的仕女。例如画《西施浣纱》,敷以浅色淡妆、麻布粗衣则恰如其分。因为她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而如果画《贵妃醉酒》,也用浅色淡妆那就不合时宜了,杨贵妃生活在宫廷之中,衣着必然是豪华高雅,浓妆艳抹人们也毫不为怪,如果给她敷以浅色调,反而使人奇怪了。所以色彩对仕女,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可一概而论,更不能把素色调或艳色调作为一种风格或特色。

以上仅是本人的一些肤浅认识,但我相信,传统的仕女画不可能完美无缺,创新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运用


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我国陶瓷装饰艺术有着千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众多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是我国非常珍贵的财富。本文就是对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对陶瓷生产创作人员有所帮助。

陶瓷文化有着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花纸,第二种是手绘。手绘表现形式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可以追寻到石器时期。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材料和新型技术的不断诞生,花纸形式也逐渐发展出来。在新时期的高科技时代,高新技术不断地发展,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为广泛,将其具有的优点和作用也全面的发挥出来。

一、装饰图案具有的性质

装饰图案首先就是需要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实用性,而且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多。从取材的角度上对装饰图案进行分析,它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各类植物的图案,各种动物的图案,还有一些山水景观图案和一些简单的几何图案。站在组织形式的角度上可以将其分为单重纹样、适合纹样等。装饰图案是艺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教学课程,与绘画课程还有设计门类的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直处于基础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装饰图案课程也是陶瓷设计人员必须要学习的基础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陶瓷设计人员还需要了解装饰图案的来源。所以,对于相关课程的安排需要考虑如何将装饰图案对于陶瓷装饰的重要性显现出来,使得陶瓷设计人员能够将装饰图案在自己的陶瓷作品装饰中运用。

德镇陶瓷餐具套装开光山水56头餐具

装饰图案不仅仅是点面的结合,或者是图形与色彩的结合,相关的主题和内容的确定也表明了装饰图案需要具备的文化内涵。装饰图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造形式,同时也是一种中国文化,中华精神的展现。传统的装饰图案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也随之发生改变,在历史长河中的每一阶段都有着属于哪个阶段的纹样表现形式,以及装饰图案展现的风格。

二、陶瓷装饰的种类

陶瓷装饰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和其它装饰。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在陶瓷花纸设计中的应用,可以说是以贴花的形式在陶瓷装饰艺术中展现出来的,当然装饰图案并不是不能应用手绘的形式在陶瓷装饰艺术中应用。陶瓷装饰设计与其它设计创作有着很大的差异,陶瓷装饰设计是在陶瓷物品的立体形式上,所以,陶瓷装饰设计必须要与陶瓷物品的形状和具体的装饰部位相切合,使得无论在任何角度对陶瓷物品进行观赏,都能使得人们拥有良好的感受,不会感觉到任何的不适,使得装饰与陶瓷完美的融合,这样才能够创作出被称为艺术的陶瓷作品。陶瓷装饰艺术有精致美丽的图像,有丰富多样的色彩,有着十分独特的生产工艺,有着令人折服的制作技术,还有其蕴含的思想理念,最终产生了非常独特的工艺装饰形式,诞生了我国独有的陶瓷文化。无论是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是我国的艺术发展,陶瓷装饰艺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陶瓷艺术发展历史很长,可以说每一件优秀的陶瓷艺术品都是陶瓷文化的代表。陶瓷装饰文化在不断的发展,和长期的实践中,也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陶瓷文化。

三、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运用

对于我国的陶瓷艺术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装饰图案在陶瓷艺术中的应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所体现。石器时代的人们感受到、观察到生活环境中存在的波纹、编织纹等图案,并且利用二方连续的装饰形式将图案在陶瓷物品上展现。例如,在我国西安地区半波遗址上发现的,带有美丽的人面和精致鱼纹的陶瓷艺术品,就是新石器时代非常出色的陶瓷艺术品。在这一历史阶段,装饰图案非常的间接,但是却充满活力,表现的内容也非常的广泛,主要有:动物、植物、人、还有简单的几何图形,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简单几何图形的应用。

在我国古代的商周时期,无论是陶瓷物品还是那一历史阶段的青铜器物品,都是以动物形象的装饰图案为主。历史发展到宋代,宋代陶瓷工艺也可以说是发展到了一个十分辉煌的时期,很多名窑都是那个时期诞生的,无论是汝窑还是其它名窑,都有着属于自身的独特风格,也有着数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宋代陶瓷装饰图案非常的讲究,以清新典雅为主,虽然没有应用太多的色彩,色调太过于单一,但是其制作时非常精细的,宋代陶瓷制作中会采用剔刻或者是单颜色绘制的方法。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还是整体的构图,都堪称完美,装饰图案内容多是以花为主,最为常见的就是莲花和牡丹花。

历史的长河继续流动,陶瓷装饰艺术在明清历史阶段可以说是发展到了一个巅峰,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景德镇的青花瓷。青花瓷的装饰图案也是以花为主,但是其中有着龙凤的形象,也有着其它动物、人、山水风景等图像内容,可以说内容非常的丰富。装饰图案整体的造型非常合理,虽然图案分布的密集紧凑,但是没有任何杂乱的感觉。青花的颜色非常的朴素,给人一种典雅高贵的感觉。虽然历史不断的发展,但是装饰图案对于陶瓷装饰艺术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新型的陶瓷生产材料和陶瓷制作工艺,在科技不断发展过程中诞生出来,陶瓷花纸技术的诞生,使得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应用越来越为广泛。印刷技术是陶瓷花纸技术诞生的基础,可以直接说是印刷技术在陶瓷物品生产创作中的应用,花纸技术使得装饰图案更加的精炼,而且能够使得装饰图案更加精致的在陶瓷物品上展现出来。陶瓷花纸技术与手绘装饰技术相比较,陶瓷花纸技术的装饰效果更为良好,装饰图案更加的精细,色彩布置的更加均匀,而且装饰图案更加的多元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会推动者,我国陶瓷艺装饰艺术的不断发展。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来说陶瓷物品创作形状的选择可以定为圆形、椭圆形等,并且确定的形状以扁形为主,因为这样陶瓷装饰的构图和彩绘,以及陶瓷贴花不会存在太多的障碍,而且装饰图案与陶瓷物品的切合度也会有所提升。

结语: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装饰图案是工艺美术的重要基础,装饰图案的主要来源就是人们的实际生活。只有不断的增加对于装饰图案的研究力度,才能够保证装饰图案合理的、科学的、适应的在陶瓷装饰艺术中应用,才能够为陶瓷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才能使得陶瓷装饰艺术不断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粉彩山水画的表现题材装饰艺术及意境


陶瓷粉彩山水画艺术,博采了纸上中国画之长,融会贯通,具有独特技法和特殊的艺术效果。本文试从粉彩山水画的表现题材、装饰艺术、意境表达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一、粉彩山水画的表现题材

粉彩山水画以自然风光为表现题材,在山水作品中,既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也有乡村田园渔、樵、耕、读的生活情趣,山居图、行旅图等画面。粉彩山水画色彩绚丽明快、线条刚劲有力、构图新颖别致、意境含蓄深远,精练地展现出壮丽山川的奇妙景致。

陶瓷粉彩山水画

山水画的特色之一是将人物与山水相融汇。历代山水画,虽然都是以自然山水为表现对象,但是,往往都在作品中以人物点缀,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中的生活情景,显示出乡村田园的劳动生活情趣。在山水画中如果只画山水,就会显得比较单调。虽然山峦重复,树林掩映中也有令人向往之处,但是,在画中再体现出人的形态,就会使画面增添生气活力,因此,山水瓷画中,常以“渔、樵、耕、读”的劳动生活入画,陶瓷艺术家运用精练的构图形式,把丰富的景物和人物组合在画面中,构思巧妙、意蕴深刻。在历代山水瓷画中,“渔、樵、耕、读”是常见题材,其装饰手法有两种,既有把渔樵耕读画在一起的,也有渔、樵、耕、读分开来画的作品。

在创作中,艺术家从大自然中来,再以恰当的绘画语言、完美的绘画手法展示于世人。由于艺术家们特有的来自于对自然与生活细腻、独特的感受,所以在进行创作时便可信手拈来。画家在每一幅作品的创作选材中,无不将其与之俱来的天性蕴含其中,使作品温润优美。为了更深刻地表现大自然的万千景象,陶瓷艺术工作者创作山水画,就要经常深入大自然,到名山大川中去观察写生,对景作画,收集创作素材。把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写生作画时,身心都沉浸到美妙的景色里,进入到“物我两相忘”的出神入化意境。

二、粉彩山水画的装饰艺术

粉彩山水画具有很好的装饰性,以色彩丰富、粉润柔和、秀丽雅致为特色。粉彩山水画在用颜料装饰绘画时,有鲜明的明暗、深浅、阴阳的层次对比,在绘制工艺上,传统粉彩山水以勾线、填彩、渲染、接色等技法敷彩,线条精细,色彩绚丽。在布局、技法上,粉彩山水吸收了国画工笔山水的风格。现代粉彩山水,在传统粉彩山水的基础上,发生了重要变化,在材料、装饰形式、工艺特点、表现形式上,都有新的特点。现代粉彩山水画要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创新。

粉彩山水综合装饰有多种形式,一种是在瓶口、瓶足施以影青釉,并刻有边饰图案的瓷瓶上用粉彩加绘山水。还有在釉下用书法雕刻、图案雕刻,再在釉上配上粉彩山水主题绘画,形成现代粉彩山水综合装饰艺术。

粉彩综合装饰艺术吸收了现代艺术创作理念,突破了传统粉彩山水的装饰形式,表现形式丰富,装饰效果更好。雕刻与彩绘结合,雕刻与绘画浑然一体,书法与画面相衬托。色釉与绘画相结合,这种装饰形式既能体现高温颜色釉的天然肌理,又能体现彩绘技艺。其表现技法是,先用高温花釉或紫金釉在坯上渲染山坡、岩石块面,施釉烧成后再在釉上用粉彩、新彩颜料描绘树林、房屋、人物、动物。由于高温颜色釉在高温窑变时会显现丰富的色泽,用粉彩和色釉结合创作出来的山水瓷画斑斓绚丽,画面与色釉结合巧妙自然。

三、粉彩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粉彩山水画强调笔墨情趣,强调画面的意境。“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构成艺术美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亦是粉彩山水画品格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意境在粉彩山水瓷画中的内容较多,作品的主题、构图、形象、细节,往往都在“意”字上下功夫。山水画常采用夸张、变形、概括、简练的手法来表现对象。在描绘客观对象时,不以表现对象真实为目的,而是借助笔墨为手段,以达到画面的诗情画意为最高境界。因此,粉彩山水画的山水要比真山真水更美、更符合诗意、更符合人们的理想境界。

要创作出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粉彩山水画作品,首先是要正确处理好“景、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借助特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形式才能实现。在粉彩山水画的具体创作时,要营造什么样的意境,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精心地构思、立意,做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不论何种意境的营造需经历一个以情观景、触景生情、寄情于景,最后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奇妙境界的过程。

在创作粉彩山水画作品时,要注意造意审美,注意气韵生动,注意宾主之位和远近态势,使画面有静有动,虚实对比,从而形成野旷山崖泉水的通畅和质感。在整个布局构图定型后,在瓷胎上将主、附景绘好,使整个图稿达到意在笔先,取景造型准确传神,立意形神兼备,具有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此外,通过在大自然中的观察、体验和写生作画,把对大自然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从中产生意趣。

艺术追求无止境,粉彩山水画艺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具有时代特色的陶瓷粉彩山水画精品。

龙凤纹在陶瓷装饰中的体现


龙凤纹是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的吉祥纹样,具有代表意义,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凤与龙相辅相成,几千年来一直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里。本文重点要谈的龙凤纹,是中华民族极喜爱且具文化寓意的典型代表图案之一。龙凤纹不仅在传统陶瓷装饰中被广泛地应用,还在现代的陶瓷装饰中受到重视。龙凤纹不仅仅是用在陶瓷装饰中,它本身还代表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寓意着吉祥安康、民族和谐的思想。

九龙壁青花瓷器餐具

一、龙凤纹的历史渊源和内涵

龙的形象出现得很早,仰韶文化中陶器上就有接近蜥蜴、壁虎状的龙纹,传说炎黄二帝所在的部落联盟即以龙为图腾,因此龙后来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蚩尤率东夷与炎黄作战失败,东夷被征服,东夷族的玄鸟图腾仍流传下来,并逐步融合了其他氏族文化,演变成凤的形象。龙和凤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典型意义的图腾形象代表,从有文字记载的夏、商、周几千年中国文史资料和神话传说中,远古时代民族英雄人物和天地神灵异怪很多都与龙凤图腾有着紧密的联系,龙凤图腾逐步演绎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基本范畴之一。

龙凤纹样的起始可上溯到商周,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龙凤纹的产生与兴盛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龙代表阳性:天、帝、父、权利、凶悍、战斗、伟力、进取、崇高、威严、至尊,代表着中华民族坚毅刚强、发奋进取、团结融合的一面;凤代表阴性:地、后、母、幸福、仁慈、和平、智慧、谦让、优美、亲合、至贵,代表着中华民族智慧灵动、宽厚仁慈、和谐善美的一面。龙凤文化互含、互补、相渗、相对、合一,刻画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龙凤纹样上,我们可以看出寄寓了中华民族自帝王将相到市井百姓、农家小院全部的人生理想。

龙和凤以其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被大量的使用在陶瓷装饰上,形成了这样一种寓意吉祥又有精神涵养的装饰纹样。

二、龙凤纹图案在陶瓷装饰中的体现

1、民族寓意的体现

龙凤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灵物。龙凤从起源时起,就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包容精神,而这种包容精神,又与奋进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凤舞苍穹,也给人以乐观进取的精神鼓舞。

而后龙凤形象越来越多出现在瓷器身上。明清两代瓷器上的龙凤图案,多以云纹、海水相陪衬,通常称之为海水云龙凤纹,龙凤翱翔于云海之间,象征着封建帝王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内,唯我独尊”的威严气势。如所示,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龙凤呈祥纹小棒槌瓶,龙凤相交之间采用云海相衬,正是为了显示其威武磅礴,不可一世的气息。帝王之象征也反应着民族的审美趋势,虽然其后龙凤纹多出现于有关于宫廷的一些御用陶瓷制品上,直接反应的是封建帝王希望自己统治久长的愿望,但是也另外印证着民族自强、锐意进取的精神也在深深影响着历代帝王。

在中国历史上,最能体现龙凤文化包容与奋进精神的是古代长安(今西安市)所承载的汉唐文化。汉代思想上对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等兼容并包,正是龙凤文化奋进精神的体现。唐代文明高度发达,对待外来文化采取兼容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龙和凤是中华民族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纹样,积淀了中华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与精神。龙凤图案是以象征和寓意来实现其价值的,龙凤纹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在陶瓷装饰中尤为表现突出,形成了画中有意,意传吉祥的普遍现象,中国汉民族文化推崇寓意和象征。因此,龙凤纹图案在传统的陶艺装饰中甚为普遍。最早在东周时期,作为吉祥的青龙至汉代已成为四神兽之首被装饰在玉佩上,象征四方顺达吉祥。

2、造型寓意的体现

龙凤纹不仅在普通的陶瓷器具上广泛被应用,一些造型独特的又同样具有装饰风格的陶瓷制品也同样应用着龙凤纹。

如所示,这是在上海博物馆陶瓷陈列室里的一件器型硕大、饱满的荷叶盖龙凤纹瓷罐。水灵鲜嫩,素净典雅,在柔和的射灯光影下显得格外惹眼。这正是元龙泉中少见的大器,因此采用了特殊巧妙的工艺。先用瓷土制成上鼓下收的器身,再用一件厚底盘状器从口腹中放入,将其平搁在未及地的位置上与器身的内壁黏合牢靠,形成外观浑然一体的圈足。罐上的龙凤纹采用的是贴塑工艺,是窑工待瓷罐基本做成后,再用预先雕刻成的片状龙、凤、云等图案乘湿粘贴到器表相应的位置上的,然后一起上釉,经高温一次烧成。

如所示的青花龙凤盘,青花色泽圆润,布色均匀,龙凤造型栩栩如生,形似龙凤周转于宇宙万物间,既寓意着阴阳调和、两仪互补的儒道思想,更是古代先民期颐季节风调雨顺、可以使得今年丰收无虞的期盼。这正是为什么龙凤纹陶瓷制品越来越兴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有着吉祥安康的寓意,才会受到如此多人们的喜爱。

3、和谐思想的体现

龙凤纹图案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寓意丰富的精神内涵被现代社会城市里生存的人们所喜爱。大量的龙凤纹图案装饰陶艺的产生,不仅推动了陶艺装饰本身的进步,而且使得陶艺装饰的文化内涵更加的浓厚,使得陶艺装饰不单是美化陶瓷产品的附属存在,更是其产品价值的体现。相对的,也突出了人们的个性思维,表现了现代人彰显独立的时代气息。

龙凤文化不仅有包容与奋进的精神,而且与现阶段国家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相契合。在和谐社会里,构成社会的各种要素处于和谐稳定的状态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组成了一个大的生命共同体,包容和谐,幸福相处。“和谐”的意思就可以概括为“协调舒畅,配合适当”八个字。在中国,龙凤的形象同“协调舒畅,配合适当”八个字是吻合的。而“容合”与“和谐”有内在的一致性——由兼容、包容、宽容,综合、整合、化合,达到“协调舒畅,配合适当”。和谐社会的内涵极其丰富,但其核心则是人。只要我们这些龙凤传人能发扬龙凤的包容与奋进的精神,昂扬奋进自强不息,包容万物海纳百川,就完全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从而使中华文化再度焕发出奇光异彩。

以龙凤作为创作素材,就是运用特有的民族文化,来展现当代陶瓷的独特魅力。将传统文化题材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在陶瓷装饰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龙凤纹传统装饰艺术用于现代陶瓷设计,是一种现代化的转型。如何在传统文化中提取精华,汲取养料;如何在继承中改造,在改造中创新,在创新中脱俗;如何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的艺术作品,是我们当代陶瓷设计人学习和追求的目标。

三、龙凤纹图案在陶瓷装饰中的前景

传统陶瓷装饰艺术是中国优秀文化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陶瓷艺术装饰的传承和发展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如何在传统和创新中寻找平衡点,不放弃任何新的发展途径正是我们陶瓷艺术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龙凤纹纹样历时千年能够在陶艺装饰中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的存在本身就代表了人们内心的对于生活和未来不断的美好的追求。虽然起起伏伏,但是它的本性决定了人们必定还是喜爱这种装饰风格的。如今在景德镇的很多陶瓷市场里面,以龙凤纹作为创作题材的仍旧比比皆是,龙凤纹的寓意、传说因为根植于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里,它历经千年仍然对我们现代国人产生巨大影响,这样的装饰题材和创作主题不会因为时间的关系被人们渐渐遗忘,甚至在如今现代科技眼花缭乱的时代里,各种文化现象犹如井喷式爆发,这种历久弥新的传统龙凤纹更显示出它别样的魅力。因此,龙凤纹图案在今后的陶艺装饰发展中也必定是更加兴盛,更加地走进这一现代的市场大潮之中。

肖像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陶瓷肖像画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盛行厚葬之风。现出土的墓葬品中,精美的画像砖便是最早的陶瓷肖像画前身。但是就陶瓷肖像画而言,正式对中国产生影响是在清代。清代大批的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他们带来的不只是西方物质上的丰富,更多的是将西方文化的带入。随着西方油画家郎世宁、南怀仁、马国贤等人的到来,自宫廷内部开始全国掀起了一股狂热的西方艺术风,并于乾隆时期绘制成熟。至此开始了陶瓷肖像画的时代。

一、陶瓷肖像画之特征

1、工艺特征

陶瓷肖像画作为陶瓷装饰门类之一,较之其他的陶瓷工艺,在绘画技法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语言。陶瓷肖像画在创作技法上多借鉴西方的油画艺术,尤其是在绘画笔法上,多采用像油画一样的搓、点、涂等绘画笔法,工具上也很大程度的相同于西方的油画工具。在技法方面,被称为“珠山八友“之一的邓碧珊先生首创的九宫格技法对陶瓷肖像画影响极大,九宫格技术的发明使用,成为了陶瓷肖像画时代的开端。九宫格技术是将肖像画进行等比例放大,实际上加强了陶瓷肖像画的写实性。在绘制方面,同样被称为珠山八友之一的王琦将西方的油画技法引入到陶瓷肖像画的绘制上。这样就加强了陶瓷肖像画的写实、细腻程度。其他陶瓷装饰种类很难达到如此水平。在釉料方面,陶瓷肖像画应用的是珐琅彩工艺,后来延展至对粉彩、广彩的运用,发展至最后固定了以新彩为主的创作形式。新彩工艺对于陶瓷肖像画有着便于掌握、着色丰富、易于修改的优点。由于新彩属于釉上彩工艺,所以所绘的陶瓷肖像画需要进行二次进窑烧成,并且在二次烧成后若画面略有不满可视情况进行再次进窑复烧。这对于陶瓷肖像画创作者来说较易控制画面,便于艺术品完美性的追求。

2、审美特征

陶瓷肖像画以写实为基准,发展之后以审美性为大众服务。参照陶瓷肖像画的发展历程便可总结陶瓷肖像画的审美特征,基本上可以分三方面来进行论述。首先,从以纪实为目的早期陶瓷肖像画创作为例,陶瓷肖像画的审美性主要与纸质肖像画相较,相比纸面肖像画陶瓷绘画有着更为生动的写实性,这源于陶瓷釉料的强大模仿性,可以最大限度的模仿油画的技法及效果。并且能最大限度的将油画写实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结合,体现东方绘画精髓,凸显东方审美特征。其次,瓷面肖像画在空间的占据上,比较布面油画或纸本绘画有着更好的展示性。在一定的空间中,无论是纸本绘画还是布面油画,其所占据的空间都不及陶瓷油画的空间体积感强烈,陶瓷油画有着更为出色的空间占据感。最后,陶瓷肖像画在时间的跨度上也有更为长久的保质期。综合这几方面的装饰特性,陶瓷肖像画的独特审美性自然跃然纸上。陶瓷肖像画不仅满足世人的审美需求,更是愉悦大众的审美心理,考虑大众审美情绪。

3、艺术特征

陶瓷肖像画是将西方的写实油画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瓷器文化相结合,聚东西方文化精髓而成,散发着独特的东方意味。西方传统油画艺术强调写实性,注重对对象的真实性的把握,而东方绘画注重以形写神,强调人物神韵在肖像画作品中的重要性。陶瓷肖像画成为独立的装饰题材,出现在陶瓷绘画领域以来,便由其独特的装饰效果引起广大陶瓷工作者的广泛注意,陶瓷肖像画创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更加注重对人物精神内涵的表达。造成此种不同的呈现效果,本质上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西方油画史与西方雕塑史相互影响而发展,所以在西方传统艺术风格的影响下,西方肖像画更加注重画面的写实性与细节性,画面客观性很强。而在东方文化影响下的中国陶瓷肖像画,在技法上虽然借鉴了东方油画的写实风格,但是其实质性的精神传承于中国古代传统文人肖像画。顾恺之提出的“以神写形”的绘画观点,不仅是对肖像画本身创作的规范点评,也成为我国传统绘画创作的主旨性追求。故此根据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艺术背景。陶瓷肖像画具有比西方写实肖像画更为传神的艺术特征。

二、陶瓷肖像画之创作前景

纵观整个陶瓷史,二十一世纪数码产品快速普及,且随着陶瓷喷绘技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陶瓷肖像画的创作市场。虽然陶瓷喷绘技术无论是在制作成本上还是在绘制时间上,相比陶瓷肖像画的创作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陶瓷肖像画的创作失去了创作意义,相反由于近几年人们审美水准的变化,以及陶瓷艺术家对创作技法和创作思路的创新改良,使得陶瓷肖像画重新焕发生机。例如吴康、杨厚兴等一大批的陶瓷肖像画爱好者的钻研努力,使得陶瓷肖像画的发展进入到一片新的领域。对于陶瓷肖像画创作,近几年艺术家的普遍创作水准也逐年提高,基本功扎实、技法娴熟,相信有了广大陶瓷肖像画爱好者的不断努力,陶瓷肖像画的创作前景将愈加可观,陶瓷肖像画的独特工艺及美学价值定能在瓷器密林的景德镇绽放自己的魅力之光。

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摘要:陶瓷书法不仅充分地表现出书法艺术中字体结构的图案性,并把字体应用到陶瓷装饰中形成一种能够体现民族文化特质的装饰效果。关键词:书法艺术陶瓷书法运用

陶瓷艺术与书法艺术是两门独立的艺术,自古以来就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不同书体的汉字,同所装饰的材料、器型合成一体,形成了以文字装饰为主的艺术形式。伴随着陶瓷艺术的丰富和发展,陶瓷艺术和书法的结合样式也越来越多地出现,表现也多样化。陶瓷书法艺术充分利用书法的形式美和陶瓷的材质美,在文化内涵和形式上联系,和谐而自然地结合,为陶瓷装饰领域开拓了新的境界。

一、陶瓷书法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汉字的产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一块瑰宝。它发展至今一直承担着汉民族思维和交流最重要的书面符号的角色。人类有了语言,就可以积累知识,然后形成文化。有了汉字,就可以记录语言、交流信息。语言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汉字把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和文明阶段区分开来。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早期主要表现在书写技法方面,其实用性占主导地位。陶瓷书法,是指以书法为陶瓷装饰主体,是以陶瓷为载体,以书法为其主要艺术形式,通过陶瓷工艺技术制作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经化学反应而成的陶瓷艺术。陶瓷书法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质、艺术形式与艺术效果。在瓷器上出现书法艺术,开始于新石器时期陶器上的刻符,也称作为陶文。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中可以发现许多这样的陶文。在河南豫西地区商代早期的陶大口尊的口沿上面就刻有陶文记号。唐代的长沙窑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长沙窑上诗文的装饰填补了装饰画所不能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布局死板的空缺,突出了文字艺术和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成就。

二、书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书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和其他制作手段材料是有所不同的,除了书写之外,表现形式更具有丰富的立体感,工艺手段也比较复杂,创作风格多样,可刻,可雕、可堆,有釉上、釉下,微书等独特的创作特色。陶瓷书法中采用的油料和宣纸上的书法墨汁是不一样的,釉上装饰中的料是一种呈粉末状的油料,需要将乳香油、樟脑油与颜料充分混合,这一过程俗称搓料。经过搓料之后,再与笔含料(即打料)。

除以手写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釉上装饰和釉下装饰之外,还有一种艺术形式叫做陶瓷书法雕刻。所谓陶瓷书法雕刻是指以陶瓷这一特殊材料作为载体,采用钨金刀或金刚刀等工具将书法刻划其上的一种装饰技法。

其表现方式主要为纯粹书法装饰、书法与绘画配合的装饰、书法与陶瓷装饰风格的巧妙结合。

三、书法的审美特征在陶瓷装饰艺术中表现的美感

中国书法艺术的内在美主要体现的是点与线的搭配,笔与墨的浓淡和章法的稀疏上。所以在研究陶瓷书法时,不能只局限于其实用价值的使用功能,更应该重视其内在体现的审美感受。陶瓷书法的内涵是含蓄的,它将文字的实用性融合了陶瓷装饰的艺术性,将书法的每一笔画都给予了生命力与灵性,使它们之间构成特殊的节律,并通过艺术家的书写,给人以美的享受,起到了绘画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

在陶瓷书法艺术中,文字有时脱离了实用性,只是作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装饰语言符号出现,为艺术家自身的意图和个性充当了完美的角色。

四、陶瓷书法的创新之路

陶瓷与书法艺术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然而在陶瓷上与在宣纸上表现的书法相比,由于材质和制作手段的不同,其最后表现的艺术特征也各有千秋。笔墨书法表现出的是艺术家自己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境界,是一种直观的艺术表达。陶瓷书法则不一样,因为材质的不同,工艺上的表现手法也不一样,可以表现得更加立体,层次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如景德镇的青花书法、宜兴的刻字书法、色釉书法等等。陶瓷书法作品是艺术家个人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的汇集,是一种主观意愿的呈现,一种很个性的思想目标。在现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艺术的发展也是一种必然和不可逆转的趋势。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给陶瓷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生机。中国的陶瓷艺术家们在保持传统文化特征的同时,也应顺应时代,利用先进科技对陶瓷的工艺、材料和制作工艺手段,进行全新的探索和研究,使之更国际化。所以说,陶瓷书法是具有民族性的艺术,是具有地域性的,也是具有世界性的艺术。陶瓷艺术史与中国历史文化共同发展并紧密相连。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奴隶社会的原始瓷器,从仰韶文化到民族文化,龙山文化,陶器上所展示的图案绘画,无不是一种象形书法的再现。不管是绘画还是书法,都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陶瓷书法是具有地域性与民族性的艺术。艺术家自身的审美观、设计意识、文化内涵为当下的陶瓷书法装饰艺术呈现出别样的特点,也为今后的陶瓷艺术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所有的艺术创作都需要理论的支撑,对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研究可以使从事当代陶艺的艺术家更加注重于作品创作内涵的表达,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为继承传统文化、对当代陶艺作品形式的表达提供创作的资源和灵感。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