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上)

吴念亲: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央视《鉴宝》栏目玉器专家、河南卫视《华豫之门》栏目鉴宝专家、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副主任

翡翠,属于硬玉,颜色呈红色或黄色的称之翡,绿色的谓之翠。从广义上讲,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出产翡翠,比如日本的新隰县,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地区,哈萨克斯坦的乌拉尔地区,危地马拉等等,但是宝石级翡翠的唯一产地在缅甸的乌龙江流域,所以平时人们所提及的翡翠都指的是缅甸翡翠。

翡翠的开采和使用的历史大约有400年左右,是在明代的中晚期传入中国的。早期翡翠做为一个新品种的玉石,并不名贵,身价也不高,不为世人所重视。清代中期,翡翠深受宫廷的青睐,特别是后宫,佩戴翡翠饰品已蔚然成风,价值自然也一路攀升。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乾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纪先生笔下的“真玉”指的是和田玉,翡翠在那时的价格已远高于和田玉,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翡翠属辉石类,单斜晶系,常呈柱状、纤维状、毡状致密集合体,主要化学成分为硅酸盐铝钠,莫氏硬度在6.5-7.5之间,比重在3.25—3.35之间,折射率在1.65-1.67之间,颜色有白、绿、红、黄、紫、黑。

翡翠是形色变化多样的玉石,一直没有一个系统的分类方法,但在玉器市场上却有许多实用有效的名称,下列是归纳的分类:

玻璃种 透明度极佳的翡翠,结构细腻,玻璃光泽,显得晶莹剔透。

冰种 透明度低于玻璃种翡翠,有颗粒感,蒙蒙的白色象月光石。

紫罗兰 颜色像紫罗兰花的翡翠,珠宝界又将紫罗兰色称为 “春色”, 根据紫色色调深浅不同,将翡翠中紫色划分为粉紫、茄紫和蓝紫,粉紫通常质地较细,透明度较好,茄紫次之,蓝紫再次之 。

黄翡 黄色是次生的颜色,是褐铁矿浸染形成,往往带有褐色调,从价值上看,鸡油黄最高,棕黄次之,褐黄较便宜。

红翡 翡翠中鲜艳的红色是赤铁矿浸染形成,最好的红色称为鸡冠红,橙红次之。

福禄寿 一块翡翠上有翠绿、红翡或黄翡、紫罗兰三色时,业内称之福禄寿,它代表着福禄寿三喜。

墨翠 墨绿色的翡翠,通常看上去呈黑色,透射光下显示深绿色,种质较细,为纤维状交织结构,一般折射率和比重偏高。

铁龙生 又叫天龙生,是缅语的音译,意为满绿色。铁龙生颜色鲜绿,分布均匀,多数颗粒较粗,透明度中等,通常质地粗,所以市场上一提铁龙生就会误以为是一种价值不高的满绿翡翠,其实铁龙生也有种水非常好的,只是较为稀少。

老坑种 是翡翠中的高档品种,颜色鲜艳,深而不暗,质地比较细腻,透明度较高,可谓之种色俱佳。

干青种 市场上可见到一种几乎满绿色的品种, 绿色浓度大,有的分布均匀,有的深浅不一,往往有黑点,粒状结构,几乎不透明。

油青种 翠绿色较暗的一种,绿色不纯,带灰色调或灰蓝色调,透明度一般较好,结构细腻,表面光泽似油脂光泽,因此称为油青种。在市场中达不到高价品种行列。

金丝种 在浅底之中含有黄色的、橙黄色的色形呈丝状平行排列的翡翠,除颜色与翠丝种不同外,其他特征与翠丝种相同 ,但通常金丝种翡翠的价格低于翠丝种翡翠。

雷劈种 这种翡翠有许多裂纹,就好象被雷劈过,外表干裂。但是绿色色彩不错。由于裂纹比较多,无方向性,常用作小件成品,是低档品。

马牙种 实质上是类似于牙齿的珐琅质质地,好象瓷器一样,质地较细,但不透明,有色无种,行话称不够水分或水头短,价值不高。

花青种 绿色分布不均匀的翡翠统称为花青种,绿色分布呈脉状,底色可以是淡绿色或其他颜色,质地可粗可细,因而可以细分为:豆底花青,马牙花青,油底花青。

白底青 白底青是翡翠中数量大的一个品种,质地较粗,往往是粒状结构,并且底色一般较白,绿色较鲜艳,显得绿白分明,绿色大多数团块状出现。白底青透明度差,是原生矿的一种,原料是无风化外皮的新品种。

豆种 “十有九豆”是形象的描述,结构粗的翡翠晶体常呈短柱状,边界清晰,看起来很象一粒粒绿豆,由于颗粒粗,透明度往往很差,豆种也可以进一步分为:糖豆,冰豆,彩豆等等。

芙蓉种 “芙蓉如面”,是形容细腻均匀的肤色,同样均匀的淡绿色品种被称做“芙蓉种”。整体清澈,结构上颗粒感似有似无,具有冰种的感觉。

taoci52.com精选阅读

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赛翡翠


钧红釉,瓷器釉色名。高温瓷种,中国四大名瓷(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中的颜色釉瓷。因它最初为宋时河南禹州钧窑(现河南禹州市)所烧造,故称“钧红”,钧红釉瓷器属我国最早出现的一个铜红釉品种,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花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这在我国瓷业发展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钧红按其发色,又有“玫瑰紫”、“海棠红”、“牛肝马肺”、“红霞”等品种,钧红艳丽悦目,还常出现红、兰、紫三色互相交错,如火如霞的绚丽画面,自古以来钧红釉瓷极受器重,视为珍品,价如黄金,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红一片”的赞语。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景德镇也成功地仿烧钧红釉。

钧红釉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美誉。她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享誉华夏。釉质有玉的温润感、光泽明亮,不同于一般瓷釉贼亮的浮光,而是一种乳光,看起来十分舒服,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不愧为钧瓷精品。

在古代瓷器工匠眼中,月光好比瓷器胎色般,皎洁,温润,是其手中承载对月亮各种幻想的器物。月亮元素在历代瓷器中均可见一二。尤其是以“月白釉”闻名天下的钧窑,其釉色较天青釉较淡,犹如月光般洁白清透。钧窑被誉为“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多数钧窑均呈月色而非玉色。月白釉釉色丰富,有多重釉白色,如皓月、如美玉一般,既有白中泛青者,也有白中泛绿者,有的白中透着微微的金黄色。无论是哪一形色,皓月般恬静、温润的质感一直蕴含其中。

收藏级翡翠是王道 原料价格10年涨近百倍


当今的投资理财市场让许多人大呼看不懂和不知所措——楼市胶着,股市低迷,黄金市场进入盘整期……与之相应的,却是艺术品市场的持续火爆,尤以翡翠的表现更为引人瞩目,短短几年内价格翻番甚至上涨数倍数十倍的情况数见不鲜,以前标价几万元的翡翠,现在许多已售价上百万元,让众多先期入市的藏家获利不菲。然而也引发了疑虑:已经涨了这么多,还有上涨空间吗?翡翠的变现情况如何?有哪些收藏渠道?带着这些疑问,本刊笔者专访了万瑞祥翡翠俱乐部总裁、首席鉴赏专家万珺(微博)女士。

市场问题不在过热

俗话说,“盛世收藏,乱世黄金”,然而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使翡翠的价格下跌,2010年,缅甸3次翡翠原料拍卖公盘,每次成交价都上升惊人,拍卖总额由10年前的几亿元到2010年上升到100亿元,紧接着又上升到200多亿元。行家们以往看五六百万元的原料至少要出到接近2000万元才有机会买到。同一份原料上次拍卖后,买家没有提货,第二次上拍,竟以上次成交额的3倍成交,令在场所有行家都大声惊叹。

幸福似乎来得太快太猛,让不少人开始不知所措,疑心自己会否成为一个击鼓传花游戏的最后一位接棒人。针对这方面的忧虑,万珺显然经过了通盘的思考。“翡翠暴涨以来,多数媒体把精力放在搜寻是否有炒作的迹象,想当然地认为必是泡沫。很多媒体采访我也必是从这个角度入手,但我认为这还是先入为主,也并不客观。”

万珺解释说,翡翠价格上涨,是所有收藏门类中最晚的。早在2003年“非典”结束之后,在推迟数月的拍卖会中,出现了人们意想不到的行情,中国书画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暴涨。之后,古玩瓷器杂项也开始了大幅度上涨。2005年,中国油画开始大涨,以前卖几十万元一张的油画,现在涨到千万元以上。翡翠行情的启动是在2009年,之所以最晚,恰恰是因为没有泡沫。“我认识很多买古玩字画的客人,他们是投资赚钱的,买的目的是卖。而翡翠没有成熟的二级市场,我以前认识的所有买翡翠的客人,都是以下几个用途:一是自己收藏佩戴,二是传给后代子孙,三是送礼,没有一个是为卖而买的。只是到今年,才出现了专业收藏翡翠的基金。”

收藏级翡翠是王道

大众藏家如何收藏翡翠?这是笔者抛给万珺的话题。万珺认为:收藏者如果认为现在随便买一件翡翠就能升值,显然是大错特错。从清代开始,翡翠的升值幅度就相差很远。从2000年到现在,有的翡翠升值百倍以上,有的翡翠却没有升值。什么样的翡翠最有升值潜力?什么样的翡翠不能买?

万珺说,所谓大众藏家,首先是非专业收藏者,对翡翠了解不多或者仅仅是业余爱好,对市场现状及未来走势不了解不掌握;其次,即使有百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各种投资,但不会投入很高的比例在翡翠上。大众藏家占据了市场的绝大多数。在价格上涨到了如此高的情况下,他们是否被排除在了市场之外?万珺坚信,现在依然有很好的收藏空间,那就是收藏级翡翠。

据万珺介绍,从2001年以来10年间,万瑞祥翡翠俱乐部先后3次提出了翡翠的收藏方向。在当前,第一个收藏方向主要面向高端藏家,第二三个方向则针对大众藏家。“万瑞祥在2001年时建议收藏绿色玻璃种翡翠。当时绿色玻璃种翡翠由于颜色较浅,价格远低于当时市场上占主流的‘台湾庄’翡翠(指颜色很绿但透明度不高的翡翠),几千元到几万元就能买到。而今这些玻璃种翡翠由于极度稀缺,价格是这些年上涨最惊人的,涨幅在百倍甚至万倍。在2003~2004年提出了收藏级翡翠的概念,即第二个收藏方向。一定要同时达到以下几个要求:一是种好,透明度越高越好;二是色正,颜色不能偏暗偏灰;三是形状饱满周正;四是工艺精湛但不能太复杂。到2009年,随着翡翠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万瑞祥扩大了收藏级翡翠的外延,提出了第三个收藏方向,即原料不见得特别好但工艺一定要极有特色,工艺与原料结合得非常好的翡翠。”

第三个方向的收藏级翡翠,现在仍可以用几千元的价格买下来,但在将来肯定会越来越稀缺。万珺指出,“大众藏家买翡翠,一定要着眼升值空间大的收藏级翡翠,选择同价位中最顶尖、最有特色和将来可复制性最低的。翡翠并不是越贵越好,贵的也有普通货和垃圾货,也存在升值空间有限和变现难的问题。”

达马坎的翡翠原石制作出不同的题材的作品


这块是来自达马坎的怪桩料,下面要选其中一块设计作品。

很有胶感,翻砂均匀。

打灯一看,有柔性,很不错的一块糯化种的料子。

雕刻师傅设计了一个仿古题材。

出货了,看来仿古这个题材,非常适合怪桩料啊,感觉很好。

色彩的运用独到,而且胶感很强,是一件不错的作品,下面请欣赏第二块料。

这是去了一半皮的黄翡料也是来自达马坎的,原石很完整没有缺口。

皮壳非常细腻,这块料子适合采用皮雕的雕刻方法,因为皮壳很好看。

看了一下打灯图,没有裂,肉质细腻,料子带上皮整体雕刻应该很不错。

雕刻完成,有红雾的地方被巧妙的运用到了。

皮壳与雕刻技术的相结合,很独特。

第三块料子也是来自达马坎的,是一块蓝水料。

这块料子形状是长的,要因料施财,雕刻师傅选的题材是瑞兽。

打灯不透光,种水很好。

这件瑞兽作品出货效果很不错,抛光之后很有层次感。

瓷器上看雪


□黑王辉文图

近来,一场瑞雪如期而至,我国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处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冬天里看雪,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其实在前人留下来的瓷器上,也有许多美丽的雪景,大家可以跟我一起,看看瓷器之上的那些“雪”。

江边看“寒江晚渡”。图一是一只民国时期的雪景壶,和现在用的烧水壶有些类似,有壶把和壶嘴,壶高10厘米,口径6.5厘米,身长14.3厘米。这种壶有壶把可以手执,因此在古代也叫“执壶”。壶身施以粉彩,展示的正是冬天的傍晚,降雪之后,寒江晚渡的情形。如果身临其境,站在江边,只见江天连成一片,迷迷蒙蒙,雪白茫茫,飞雪仍在缓缓飘落,四周一片凄迷。一只孤舟由江心缓缓驶向江岸。江边的老树上,枯草上,房顶上都落了雪,小径被雪覆盖,没了道路,只有行人深深浅浅的脚印,走向远方。壶的另一边有题款:“寒江晚渡照塔影”,“时在乙酉冬月,凌云作”。凌云字美材,斋名凌云轩,江西新建人,是清末民初很有名望的粉彩画家,与“珠山八友”之首的王琦是同乡而且私交甚好,颇受其影响。

桥边看“红梅映雪”。图二是一对民国时期的粉彩棒槌瓶,敞口,细颈,丰肩,圈足,因呈棒槌状而得名。瓶高58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8厘米,瓶上的图景是著名的“踏雪寻梅”图。“踏雪寻梅”源自唐代诗人孟浩然,元代的剧作家费唐臣在《贬黄州》中有“为生扭做踏雪寻梅孟浩然”之句,正是说

他。只见桥边寒雪,有红梅绽放,雪白梅红,相映成趣,孟浩然骑驴而来,拾桥而上,风尘仆仆,意兴盎然,只为看一看梅间雪白,雪中梅香。孟浩然的旁边有扛着几枝梅花的仆人,他们闭着眼睛,似

乎也被这梅香陶醉。有雪有梅有心情,冬天当如是。

山间看“江山瑞雪”。图三是一只民国时期的粉彩冬瓜罐,敞口,短颈,丰肩,束腹,圈足,因形似冬瓜而得名。罐高32.5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8.7厘米,罐上展现的正是“江山瑞雪”图,只见莽莽苍苍的山间,有红色亭台,七层高塔,有连在江上的回廊,山上青松苍翠,纷纷瑞雪,飘落山间,一片洁白。一位头戴斗笠的隐士,正在山间路上,仰首远眺,江山如画,大地苍茫。他身后的小童扛着一株红梅,正随他向前走。边上有题款“江山瑞雪”,“辛巳年宜民作于景德镇”。

瓷上牡丹别样“芳香”


每年的四月份,是赏牡丹的最佳时节,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节,正是此时节开启。牡丹也以其国色天香、倾国倾城的姿容,每每引人流连忘返。古往今来,牡丹寄托着富贵和吉祥的寓意,广为世人争颂。唐朝诗人刘禹锡千古名作《赏牡丹》诗中“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一句,可以说将牡丹之美推到了极致。

牡丹花有“花中之王”“富贵花”的美称,人们将牡丹花视为“富贵荣华”的象征,并成为传统文化艺术中永恒的创作题材之一。在历代文物艺术品中,牡丹纹饰不但经常见诸于绘画作品上,而且在瓷器瓷画主题中的牡丹纹饰同样令人惊艳。如今,牡丹纹饰的瓷器文物,争相被国内外博物馆入藏。本文笔者整理了一组这一题材瓷器文物,现介绍如下,以期从中欣赏并感悟古代制瓷匠人眼中的牡丹之美。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花纹碗(图1),高10、口径20.3、底径9.7厘米;敞口,深鼓腹,圈足,无款。口沿内外绘回纹,内壁绘缠枝菊花纹,底双圈内绘折枝牡丹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圈足外墙绘回纹。器身满施釉里红,釉色红中泛黑,通体开片。此器以釉里红彩绘,强烈地表现出牡丹雍荣华贵的特性。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永乐青花折枝牡丹纹折沿盘(图2),高8.3、口径45.2、足径29.2厘米;折沿,弧壁,广底,圈足。折沿盘为永乐时期的典型器物,多见青花品种,胎薄体轻,纹饰自然生动。瓷器装饰牡丹纹有折枝、缠枝、串枝等形式,而青花瓷器装饰缠枝牡丹纹始于元代,明清两代为典型纹样。国博这件明永乐瓷盘,盘心绘折枝牡丹纹,牡丹花头丰满,枝叶疏朗,线条流畅,画工精细,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佳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图3),高31.4、口径7.1、足径9.6厘米;呈橄榄形,颈部对称置贯耳,足边有两长方形孔可供穿带用;通体以珊瑚红釉为地,上绘牡丹一丛,牡丹花朵施以黄、白、粉红等彩,旁有绿叶相衬;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圈。珊瑚红釉的施釉方法系将釉浆吹于细白瓷器上,经低温烧成后,呈色红中微闪黄,极似天然红珊瑚的色泽,故名。所绘主题纹饰牡丹纹,几乎贯穿整个整体,倍感惊艳。

长沙博物馆藏清宣统元年釉下彩牡丹纹瓷瓶(图4),通高35.4、口径12.3厘米;口微侈,直颈微弧,溜肩,深腹,下腹渐收,圈足外撇。通体施白釉,釉色较白,饰以釉下墨彩。该瓷瓶器型并不十分周正,但是丝毫不影响其做工的精致、釉色的莹润以及纹饰的精美。该瓷瓶肩部一侧饰两只飞翔的蝴蝶,正面腹部则绘墨色牡丹,花枝高起,牡丹栩栩如生,令整件器物尽显生机与活力。

瓷器上 春天里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代诗人韩愈在早春时节写的诗作正切合人们的心意,以至于千百年来吟咏至今。的确,春天是让人希望倍增又催人向上的季节,如诗如画,如歌如酒,万紫千红,青山绿水,就连瓷器上,也有万千春意,令人不禁为之陶醉。

喜鹊报春。“清泉涌处乱云堆,古柏迂曲状如梅。喜鹊昂头迎过客,声声喜语报春归。”(清·郑檀《喜鹊登梅》)喜鹊一声叫,大地春已归。图一是产于民国年间的粉彩笔筒,它高11.6厘米,直径7.7厘米,口径6.3厘米,描绘的便是喜气盈盈的春天情形。你看朵朵牡丹盛开,娇艳无比,而喜鹊站在杨柳枝头,欢悦鸣叫。在清晨的微风中,在冉冉升起的朝阳下,杨柳沙沙作响,而牡丹绽放笑脸,喜迎春色。整幅图欢快,轻盈,热闹,和谐,春色三分醉,三分随鹊叫,四分随花开,春天的舞蹈,宛如《霓裳羽衣》,楚腰纤细掌中轻,这般曼妙多姿,将生命之美演绎得尽善尽美。

春回燕舞。“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元·乔吉《天净沙·即事》)春回大地,莺歌燕舞,美丽人间,热闹异常。图二是一只民国年间的粉彩盘,直径25.5厘米,描绘的正是春天来临之际,双燕飞舞的情形,只见一树桃花红艳艳,杨柳依依也含情。在柳叶深处,有两只燕子在翩翩飞舞,仰首相向,夫唱妇随,在这美丽的春天里,奏出一曲琴瑟和鸣的交响乐。灿烂的桃花,飘飞的柳叶,相映成趣,这是过去常见的乡间美景,只可惜,到现在也已经不可多得。

桃红柳绿。“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唐·王维《田园乐》)春天里,桃花之红,柳树之绿,红绿交映,春意无边。图三是一只民国时期的将军罐,用粉彩绘制,口径16.5厘米,底径15.8厘米,高20.9厘米,上面的盖子就像古代将军的帽子,故名“将军罐”。只见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柳叶飘飞,宛如长发,柳树上还卧着两只安静的燕子,说春天,春天宛在。在罐的另一边,有题诗,“无限鲜红嫩绿,几多燕语春声”。该罐为民国粉彩名家公兴昌所制,器形规整,釉面均匀,画面精美,实为佳作。

花艳鹊歌。“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赏牡丹》)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艳冠群芳,为花中之王。图四是一只民国时期的粉彩罐,口径7.8厘米,高18.8厘米,底径5.6厘米,描绘的正是牡丹正艳,寒梅正芳之时,喜鹊在花丛中欢歌的情形。牡丹花大叶肥,梅花香气扑鼻,喜鹊身强体壮,弥漫着青春健康的气息,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背面有题诗,“春风吹醒万物,花开莺歌燕舞”,这般传神的诗句,令人备受鼓舞。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思,春情,春愁,春意,皆在心间。春天里,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于心大好,赏心悦目,养性怡情,不亦乐乎?

在瓷器上感受春意


“春日春山春水流,春草春塘放春牛。”

浅绛彩童子牧牛图瓷壶

绛彩瓷是清末时期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这件清光绪浅绛彩童子牧牛图瓷壶,高10厘米,造型古朴大方,胎质缜密,釉色莹润,通体施白釉,器身绘有牧牛图,绿草茵茵,绿树葱茏,鲜花烂漫,春意盎然。线条美观,款识工整,笔意精致,构图疏朗,勾描精细。

粉彩柳树黄莺图瓷盘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为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是一种釉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

这件民国粉彩柳树黄莺图瓷盘,直径25.2厘米,上绘柳树黄莺图,柳树枝叶茂盛,桃枝花朵绽放,黄莺立在柳树枝头鸣叫着春天的到来。此盘瓷质洁白细腻,造型舒展大方,胎釉坚密温润,纹饰绘工精细。

五彩花鸟纹瓷罐

五彩瓷是釉上彩的一种,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600℃-900℃烘烤而成。五彩瓷并非一定有五种彩,施彩多寡依据整体装饰效果而定,有釉上五彩瓷和青花五彩瓷两种。这件明代五彩花鸟纹瓷罐,高25厘米,罐腹四面以不同的花鸟题材构成装饰主题,画中花卉竞相绽放,姹紫嫣红,鸟儿栖身花枝上,浓浓春意扑面而来。此罐瓷质洁白细腻,造型优美隽秀,胎釉坚密温润,纹饰绘工精致。

青花斗彩鸭子瓷碗

青花斗彩是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青而与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斗”在景德镇方言里的意思是几种东西合并组合在一起,斗彩就是把几种色彩组合在一起的技法。斗彩是一种釉上、釉下都有彩的彩色瓷。这件青花斗彩鸭子瓷碗,高7.5厘米,口径17.5厘米,底径10厘米。侈口窄唇,弧形深壁,矮圈足,外壁青花斗彩绘有鸭子戏水图,红花绿叶,分外妖娆。两只彩鸭在水中欢快地追逐嬉戏,尽情享受春天的惬意,在花卉和水草的映衬下,呈现出一派悠闲自得的春日美妙图景。

明成化瓷上“梅妻鹤子”


明代成化年间,有一只大碗在南京被打碎了,它的残片几百年后悄然出土,被当今的一位陈姓收藏爱好者视为宝贝,只因为瓷片上有一幅“梅妻鹤子”的生动画面(见图),栩栩如生的人物与翩翩起舞的仙鹤……它的典故一下子抓住我,让人产生诗意的联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后来常常被人用来比喻清高或隐居时,也续“梅鹤因缘、妻梅子鹤”之意。

我看过一个民国抄本《古意解情》,其中说,宋代诗人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时,植梅养鹤,清高自适。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有载:“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更有甚梅妻鹤子者,宋室南渡之后,杭州变成了帝都。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完全迁出,可唯独留下了林逋的坟墓。而这也给林逋带来了祸事,南宋灭亡之后,有盗墓的家伙以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必有珍宝,于是去挖。可是坟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方端砚和一只玉簪。砚是林逋自用之物,而那只玉簪又是怎么回事呢?

有记载说,林逋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家境贫寒,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但他刻苦学习,发奋上进,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可是他生性恬淡,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他非常厌恶社会上那种阿谀奉承、追逐名利的风气。于是,便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山中隐居起来,过着清闲自在的日子,虽然小孤山离临安不远,但他一连二十多年没进过城。

林逋一生有三个爱好:诗、梅、鹤。他觉得梅花高雅,傲霜斗雪,和自己性格很像,因此他在茅屋前后,遍植梅树,待到腊梅开放时,花香沁人,他十分陶醉。而他爱鹤如子。在他的家里,养了好几只白鹤。他把白鹤放出去,任它们在云霄间翻腾盘旋,他就坐在屋前仰头欣赏。白鹤飞累了、饿了,就会回来。林逋的脾气古怪,既不娶妻,更无孩子。闲暇时,他便一个人在院子里赏梅玩鹤。他有只鹤叫“鸣皋”,每有客人来访,如林逋不在,童子打开笼子,“鸣皋”便会跑去给林逋报信,林逋见“鸣皋”便回来见客。周围的人知道后,都说有“梅妻鹤子”是林逋的福气也!

林逋擅长诗文,作诗的时候,不用多加思索,大笔一挥而就,可是奇怪的是每次刚一写好,他读完后便撕掉。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抄下来留给后人呢?”他说,我现在隐居山中,尚且又从不想以诗出名,哪里还奢望名扬后世呢?

林逋终身未娶,到底是怎样的往事让这位才子青年时就断了情愫,且灰心于仕途,归隐林泉终老此生?或许他的另一首以女子口吻所写的小词才是他的心声——“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小词一阕,隐藏着文人的几多伤心惆怅,俱往矣!至今的人们与其为他叹息,不如为他祝福,愿他在天上仍有“梅妻鹤子”,如意见到他一生痴念的人……

这块瓷片15厘米大,瓷胎白质,蓝釉浅释,写意画法,较为典型地呈现着成化瓷画的特点。破而不失其真,残而不失其美,陋而不失其价,下而不失其师。一块明瓷残片让我们从中体会古瓷魅力。许多朋友收藏时,注重有故事的瓷片,年代、发色、画意、器身、底足、款识等,这也是我看重的方面。其实,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标准与风俗习惯、技法工艺不尽相同,当时所产瓷品在胎质、造型、绘画风格、釉色搭配等方面都会有各自的特征,这是古瓷收藏中的重要依据,更是我们爱它、研究它的动因和趣味所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