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将军罐 汉族陶瓷艺术珍品

将军罐,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珍品,因宝珠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初见于明代嘉靖、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时基本定型,清康熙朝最流行,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

精美陶器·将军罐

将军罐的器型出现于明末,明末的将军罐,器型较为矮、拙。到了清代顺治时期基本定型,造型为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渐收,多为平底无釉,通体浑圆,器型高大。康熙时期,是将军罐广为流行的时期,这时的造型,将浑圆的罐体展肩提腹,拉长颈部,收紧圈足,使得将军罐的造型显得挺拔向上,气魄宏伟。

关于将军罐的用途,外行人常说的版本有两种,一:将军罐为古代皇帝奖赏给战场上有功的将士,这将军罐是古代军人至高无上的荣誉;二:将军罐为专供将军级人物使用的一种瓷器,古代的将军家里都用这种瓷器来装东西。实际上,对古玩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将军罐原本的用途类似于今天的“骨灰盒”。明朝嘉万时期,佛教寺院为装殓僧、尼圆寂火化后所遗骨灰,订烧了一批专用骨灰罐,将军罐就这样诞生了。

将军罐摆设

早期口大罐高,晚期口小罐矮。常画仕女婴戏、洞石花鸟两种图案,往往底部无釉露胎,胎体厚重,足边有火石红,官窑产品尺寸小,常在腹部绘团寿纹,底部圈足满釉书有本朝6字款。莲子罐、瓜罐、冰梅罐、竹节盖罐,罐身绘翠竹纹,除青花外,还有白釉绿彩。鼓式盖罐、狮钮盖罐、粥罐,为康熙朝创新式样,多是民窑产品,尺寸不是很大,形体矮而圆,底部无釉露胎,肩部有对称双圆孔,穿有铜环,便于提用。罐盖分圆顶和平顶两种,前者多置宝珠形钮,后者无钮。

将军罐

瓷器藏家认为,荷叶罐、大盖罐都是将军罐的前身。现在,市场上也有现代烧制的将军罐,体积非常巨大,有的甚至高达一两米,摆设起来非常有气势,就现代的技术而言,要制作大型的将军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是拉坯还是烧制都相当困难。可想而知,在古代生产条件下,体积大的将军罐更加难得。

家居装饰·将军罐

由于将军罐的造型受人喜爱,因此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大量地烧造,特别是民窑的制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这些题材纹饰比较繁缛,在小器物上很难展示,而高大的将军罐,则可以将这些题材全面地展示出来,深受广大百姓的认同。

扩展阅读

古色古香将军罐 收藏界“黑马”


将军罐,是汉族陶瓷艺术的珍品。—种罐式,因宝珠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初见于明代嘉靖、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时基本定型。清康熙朝最流行。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

将军罐

明清时期罐器之一,乞丐颇似将军的头盔,故而得名。将军罐始见于明嘉靖、万历年间,至清顺治之气基本定型,盛行于康熙朝。其器形体高大,各朝其形略有不同。常见品种为青花、五彩器,此外还有黄釉、茄皮紫釉、三彩等。

粉彩将军罐

将军罐的器型出现于明末,明末的将军罐,器型较为矮、拙。到了清代顺治时期基本定型,造型为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渐收,多为平底无釉,通体浑圆,器型高大。康熙时期,是将军罐广为流行的时期,这时的造型,将浑圆的罐体展肩提腹,拉长颈部,收紧圈足,使得将军罐的造型显得挺拔向上,气魄宏伟。

仿哥釉将军罐

将军罐,官民窑均有,但民窑所占数量多,早期口大罐高,晚期口小罐矮。常画仕女婴戏、洞石花鸟两种图案,往往底部无釉露胎,胎体厚重,足边有火石红,官窑产品尺寸小,常在腹部绘团寿纹,底部圈足满釉书有本朝 6 字款。莲子罐、瓜罐、冰梅罐、竹节盖罐,罐身绘翠竹纹,除青花外,还有白釉绿彩。鼓式盖罐、狮钮盖罐、粥罐,为康熙朝创新式样,多是民窑产品,尺寸不是很大,形体矮而圆,底部无釉露胎,肩部有对称双圆孔,穿有铜环,便于提用。罐盖分圆顶和平顶两种,前者多置宝珠形钮,后者无钮。

装饰品·将军罐

由于将军罐的造型受人喜爱,因此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大量地烧造,特别是民窑的制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这些题材纹饰比较繁缛,在小器物上很难展示,而高大的将军罐,则可以将这些题材全面地展示出来,深受广大百姓的认同。

古色古香将军罐 古玩收藏界黑马


将军罐,是汉族陶瓷艺术的珍品,因宝珠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初见于明代嘉靖、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时基本定型,清康熙朝最流行,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

将军罐

关于将军罐的用途,外行人常说的版本有两种,一:将军罐为古代皇帝奖赏给战场上有功的将士,这将军罐是古代军人至高无上的荣誉;二:将军罐为专供将军级人物使用的一种瓷器,古代的将军家里都用这种瓷器来装东西。实际上,对古玩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将军罐原本的用途类似于今天的“骨灰盒”。明朝嘉万时期,佛教寺院为装殓僧、尼圆寂火化后所遗骨灰,订烧了一批专用骨灰罐,将军罐就这样诞生了。

将军罐的器型出现于明末,明末的将军罐,器型较为矮、拙。到了清代顺治时期基本定型,造型为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渐收,多为平底无釉,通体浑圆,器型高大。康熙时期,是将军罐广为流行的时期,这时的造型,将浑圆的罐体展肩提腹,拉长颈部,收紧圈足,使得将军罐的造型显得挺拔向上,气魄宏伟。

将军罐摆设

早期口大罐高,晚期口小罐矮。常画仕女婴戏、洞石花鸟两种图案,往往底部无釉露胎,胎体厚重,足边有火石红,官窑产品尺寸小,常在腹部绘团寿纹,底部圈足满釉书有本朝6字款。莲子罐、瓜罐、冰梅罐、竹节盖罐,罐身绘翠竹纹,除青花外,还有白釉绿彩。鼓式盖罐、狮钮盖罐、粥罐,为康熙朝创新式样,多是民窑产品,尺寸不是很大,形体矮而圆,底部无釉露胎,肩部有对称双圆孔,穿有铜环,便于提用。罐盖分圆顶和平顶两种,前者多置宝珠形钮,后者无钮。

家居装饰·将军罐

瓷器藏家认为,荷叶罐、大盖罐都是将军罐的前身。现在,市场上也有现代烧制的将军罐,体积非常巨大,有的甚至高达一两米,摆设起来非常有气势,就现代的技术而言,要制作大型的将军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是拉坯还是烧制都相当困难。可想而知,在古代生产条件下,体积大的将军罐更加难得。

将军罐·瓶身纹饰

由于将军罐的造型受人喜爱,因此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大量地烧造,特别是民窑的制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这些题材纹饰比较繁缛,在小器物上很难展示,而高大的将军罐,则可以将这些题材全面地展示出来,深受广大百姓的认同。

陶瓷名词:将军罐


将军罐——罐的一种式样。直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收,平底或浅圈足,因宝珠顶纽盖形似将军头盔,故名。清初景德镇窑流行,多为青花、五彩器。清末民初仿品甚多。

陶瓷器形之将军罐


将军罐与梅瓶,在器型上较为相似,把将军罐肩部以上位置遮住,下部形状与梅瓶极为相似,丰肩,近足处略微向外撇,都成“S”形。但两者的气韵上却是极为不同。两者的气质,与其名称极为相相符,可谓一文一武,一阴一阳。

将军罐仅闻其名,就显得极为英武。其外形如同一个顶盔冠甲的大将军,威武雄壮,因此得名。将军罐至元代已经常见,传世的元青花中,就有不少这样的器形。

将军罐,最初烧造为佛教僧侣盛敛骨灰之器,因其宝珠顶盖形似将军头盔而得名。初见于明嘉靖万历朝,至清顺治时方才基本定型。创烧之初虽为冥器,因其敦厚俊伟,气息不凡,遂恭赏器之列。

影青瓷|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珍品


影青瓷又称映青瓷,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其前身是青白瓷,被称作“色白花青”的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所独创,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所以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

影青瓷

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窗”之句,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枕。元代的青白瓷产品有的还印有“玉出昆山”和“玉出昆冈”铭款。南宋时大量生产,而且“著行海内”,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当时的影青瓷绝大部分为薄剔而成的透明飞凤等花纹。这些花纹由技艺高超的陶瓷艺人在坯体上刻制之后,以透明青釉,以高温烧制而成。

影青瓷盏

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由半透明的釉,发展到半透明的胎,这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是一个飞跃。由于青白瓷制作的丰富经验,为以后青花瓷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影青瓷发展很快,1983所创青花影青瓷,这一成果轰动瓷坛,引起国内外客商很大兴趣。产品获轻工业部和江西省的优秀产品获。青花影青瓷集传统的青花、影青、刻花于一体,使幽倩致的青花,晶莹剔透的暗刻花纹以及自中泛青的影青色釉互相衬托,交映生辉。1985年底,青花影青瓷获国家银质奖。

影青瓷碗

“影青”纹饰主要是刻花、划花、印花,还有少量的堆塑花纹。早期器皿多无纹饰,或有少量刻划极为简单的花纹,如蔓草纹、水波纹等。中期以后,花纹显得繁杂,刻花、印花大量出现,常见的有菊瓣纹、莲瓣纹、石榴花、芙蓉花、萱草纹、云龙纹、龙穿缠枝花、缠枝莲纹、缠枝菊花、缠枝牡丹、风穿牡丹、婴戏牡丹、海浪纹、海浪五鱼纹、水波双鱼纹、莲塘双鱼纹等等。“影青”的刻花、划花大多数构图简练,给人以雅致之感。例如海浪纹,仅用梳篦式工具随意在器皿上划几下,再用尖形工具在其上划几个随意的弧度,即可出现一幅汹涌澎湃的水波浪图画,如再添上几条小鱼,那就更有情趣了。而婴戏牡丹也较为精美,一般表现的是两小孩追逐于牡丹花丛中的图案,匠人刀法娴熟,流畅有力,将婴儿天真活泼、烂漫可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影青瓷壶

在21世纪北方收藏市场上,宋元时期的影青瓷器很少。原因是北方的瓷器爱好者对来自南方的影青瓷不太熟悉,加之赝品太多,认为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问津。其实,只要掌握了上述影青瓷的胎、釉、工艺特点和造假作伪的一般手法,完全可以一展身手。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