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代瓷器菊花纹与其它纹饰的组合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也留下了以菊花装饰陶瓷的名品佳作。菊花纹是我国传统的陶瓷装饰纹样之一,从清代前期和中期来讲,由于经济的繁荣和统治阶级对陶瓷文化的关注,在劳动人民和制瓷工匠的艰辛劳动下,清代在制瓷业上再度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期,因此也成为陶瓷学术界和其他学术界的研究对象。这些研究有图谱,也有学术性专著和论文。

如中国硅酸盐学会编著的《中国陶瓷》中有描写陶瓷菊花纹,比如关于珐琅彩瓷器中写到: “在素烧过的瓷胎上,以黄、蓝、红、豆绿、紫等色彩作地,彩绘缠枝牡丹、月季、莲、菊等花卉图案,有的还在四个花朵中分别填写“万”“寿”“长”“春”四字,那显然是为帝王祝寿的器皿”。工匠们把菊花纹与吉祥纹饰完美结合,体现出特殊的寓意,这是清代常见的表现方式。从而体现出菊花纹应用之广泛。这时菊花纹与其它纹饰的组合也比以前运用的更广泛些。除历代常见的菊花纹和其它植物纹样(有牡丹、莲花等)组合外,清代也常用菊花纹与动物、人物组合。

本文以清代陶瓷菊花纹与其它纹饰组合为线索,结合相关资料,分别研究组合时菊花纹应用的种类,表现形式,及构图方式,组合后表达出相关的寓意。

菊花在中国文学作品和社会习俗中有着丰富的文化象征。人们应用菊花纹的象征性、工艺性和装饰性的特点来满足上层阶级、文人墨客、普通民众的心理需求和价值取向。这也能感受到清代那个陶瓷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

一、清代菊花纹饰概述 人们喜爱菊花不仅是因为它色彩绚丽,更因-为它具备傲霜斗雪,独立寒秋的不屈气节。古人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在这条件下,菊花纹包含了相关的吉祥含义。这时清代吸收了前人的制瓷技法,但在制瓷生产工具方面的改进不大,成就多在于装饰的改进和提高。清代工匠们掌握了釉上、釉下、刻划、镂空等多种技法。但对菊花纹饰多是以彩绘方式居多。在某一时期,以哪一种图案纹饰最为盛行,是与统治阶级的喜爱分不开的。例如:康熙年间,康熙爱菊,所以菊花纹饰常见。雍正年间,他不爱菊,就在雍正十年五月二十四日和十一月二十七日先后下令.: “墨菊花.,,,..嗣后少画此花样”。但在十一年九月九日“传旨菊花瓣画草了,嗣后照千层叠落花瓣画”。从而体现雍正对菊纹的关注影响到菊花纹的形态变化。由此我们可知道宫廷把菊花作为吉祥图案不仅体现出上层社会的审美情趣,而且在内容上融进了封建王朝对思想的禁锢。清代集历代之大成,把吉祥图案发展到了极致。在陶瓷资料里,不难发现菊花纹和牡丹、梅花、竹等一些吉祥图案的组合。这种多样的形式是中华民族在持续不断造物活动中,融合历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才华,融合了中国的伦理道德、政治伦理、民情风俗形成了最有民族特色的装饰艺术。

二、菊花纹与其它纹饰组合时应用的种类 清代菊花与其它纹饰组合常运用缠枝纹和折枝纹,运用流畅的缠枝纹把菊花、牡丹、莲花纹饰等穿在一起作为陶瓷装饰。而从折枝花卉里提炼出来的折枝纹,也是在陶瓷装饰里被乐于采用的纹饰之一。

1、缠枝菊纹 自唐以来,在陶瓷装饰上缠枝纹的运用非常普遍。我们常常会看到缠枝纹的装饰,如牡丹、番莲、菊花等。它们可以重复一种文饰穿在一起,也可以用一种纹饰和另一种纹饰穿在一起,题材非常广泛。缠枝纹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结合,多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展开,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加上花卉,以叶子点缀,形成枝茎缠绕,花繁叶茂的缠枝花卉。明清时期缠枝菊花纹尤其盛行。清代缠枝菊花纹和四季花卉文饰组合的较多。如图(1)这件青花缠枝花纹双耳扁瓶,制作细致,纹饰繁而不乱,以花为点,以点布位,曲线为枝,枝不直发,枝不平行,以白地蓝花的方式呈现。以缠枝纹为装饰纹样,以四方连续展开。花、叶顺着枝的起伏势态安放。叶子繁多,但叶与叶之间又保持着协调统一。叶子、花卉不相交,不重叠,不平行,有秩序的排列。

缠枝一般不单用一根主枝穿连,它有主,有次,有长有短丰富生动。清代花枝线总得来说与前几代相比,要显得飘逸秀劲,并且加上不同的表现技法,使得缠枝菊纹与其它纹饰组合可以表现出更多丰富多彩的画面。

2、折枝菊花纹 所谓折枝,是花卉画法的一种。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最早以折枝菊为主题是在元代开始的。这也是当时社会审美趣味和艺术家审美追求影响下的结果。

清代菊花折枝纹的运用十分广泛,无论是釉上还是釉下,工笔,写意还是图案。如康熙时期的十二花神杯。清陈浏《陶雅》谈到: “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 ……九月菊花。 诗云: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 如图(2)中在白釉地上彩绘各色菊花,表现出菊花灿漫和秋意盎然的意境。又如粉彩轧道花卉盘,菊花纹和动物的组合,以黄色作底,彩绘折枝菊花,枝干上站立一鸟和随后的昆虫。以“两三枝”菊花和鸟虫的组合体现了菊花的韵致和生意。折枝花卉是花鸟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主要的形式美就是其对于“简约”美的追求。除了以上提到的折枝菊花纹这种表现形式之外,还如清康熙矾红折枝花卉纹饰,它遵循简约的原则,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菊瓣、枝叶,再彩出层次。

折枝花卉以“简约”的艺术形式,求不“简单”的意境表达。菊纹借助折枝纹饰的艺术形象再与其它纹饰的组合,赋予新的形象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清代在菊花和其他纹饰组合时,只有缠枝纹和折枝纹这两种类。虽只有两种类,但表现出来的形式,题材却是多种多样。

三、清代菊花纹与其他纹饰组合时的表现形式 清代陶瓷的彩绘图案装饰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单纯的纹样,如缠枝菊;另一类是以花卉、花乌、山水、人物故事等为主题的画面。菊花纹常与其它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组合。它可以是以单纯的组合纹样出现,也可以是以花鸟、人物为主题的图案画面出现。

1、与植物纹的组合 菊花纹与其它植物纹的组合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和牡丹、莲花、荷花、梅花等四季花卉相组合。如清雍正斗彩花卉双耳扁壶装饰。以写实的手法把折枝菊花纹、牡丹纹、莲纹、梅纹组合在一起。构图饱满但不繁琐,疏密有致。在线的运用上,柔中带刚,柔而不弱,树干的处理上运用皴檫等技法,花朵作圆形盛开,花瓣多而饱满。这件清花缠枝花纹双耳扁瓶,制作精细,以菊花纹、莲纹、牡丹纹相结合。运用装饰艺术的点线面,以曲线为枝,生动地表现花朵娴娜多姿的美感特征。牡丹、菊花、莲花的花瓣以层叠的方式组织在一起,保持图案的整体感。以花头定位布位,以点成章,以点成势。菊花纹、莲纹、牡丹纹作为主图,运用反复与节奏,对比与均衡的法则布满整个器型,给人一种规整统一的感觉。

菊花也常和竹组合,竹菊被誉为“君子”的美誉。如雍正年间粉彩洞石菊纹碗,以简约的方式把竹菊组合在一起,在视觉上,纯净、莹润的胎质配合着青石、绿叶,青竹把娇艳的菊花衬托出来。但在内容上却蕴藏着精神上的共鸣。菊花与竹,山石作为主图绘制碗的外壁,一枝独菊朝另一方向延伸,这样的布势不仅在空间上得到伸展,在节奏上增添了动感韵律。

2、与动物纹的组合 清代的陶瓷艺术吸收了当时绘画的一些特点,全景花鸟在陶瓷上表现越来越多。山石上站立的鹌鹑,顾盼传神,菊花层次多而清晰,色泽以黄色为主,红绿作点缀。艳丽之中有典雅风韵,让人产生心旷神异的美妙感觉。如图(3)这件乾隆蓝地釉里三色安居乐业图花瓶,通体天蓝色釉为地,以青花勾勒文饰轮廓,用浅浮雕花蝶,鹌鹑与山石图案。菊花下栖着鹌鹑,迎菊飞来的花蝶,花、蝶、鹌鹑相互映衬,动静结合,组合成一幅如风景画般的图画。菊花从山石后扭曲向上伸展,瓶颈刻划的花蝶迎向菊花,整个画面形成一个S形走势。这条无形的走势包容了疏密、起伏、动静,使画面完美的与器型结合。还有用青花表现菊花与草虫纹的组合,色彩清晰淡雅,花叶反侧清晰,与穿花飞舞的昆虫共同表现出荒野幽静的情趣,气氛自然和谐意境深远。采用墨骨法绘染,结合小写,粗笔细笔结合。赋予秋菊之神韵,栖息在菊花旁的两只八哥,安然自得的情景,抒发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件光绪年间的作品,在构图上两枝菊花与两只八哥相呼应,疏密有致占据整个画面。

3、与人物纹的组合 菊花纹与人物组合相对较少。我曾见过一件宣统时期釉下五彩镂空花开瓶。菊花作为主图用雕刻技法表现出来,在瓶颈部位,绘人物风景。图中绘画的两位人物,他们仿佛走进了世外桃圆。瓶身雕刻的菊花与人物画是相呼应的,作者借此想抒发对菊花那种傲霜精神,随遇而安的品质的追求。

4、 菊花纹与其它纹饰组合表现出的总体特征 清代菊花与其它纹饰的组合运用很广泛。在与植物纹饰组合作为单纯的纹样时,四季花卉和菊花的组合较多,并且这时的菊花多做团状形。它与动物、人物的组合很少作为单纯纹样使用。它们多是以花鸟、人物故事为主题的图案画面。并吸收了国画的特点,无论是运用全景构图还是半景构图,都表现出菊花的美和荒野情趣,而且这时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千层菊。与动物纹饰组合时,多数是与八哥、鹌鹑、蝴蝶等搭配。在和人物的搭配中,综述已提到菊花纹多是做为边饰。菊花与其它纹饰的组合不仅是在形式上表现图案画而,它在内容上也是有吉祥寓意的。

四.菊花纹与其它纹饰组合的寓意及社会背景 清政权建立之后,统治者选择正统儒学作为清朝的哲学和统治思想。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在前中期)。这时的陶瓷文化与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例如以吉祥纹样为主题的陶瓷就反映出上层建筑的思想禁锢以及审美情趣。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是建立在中国本原哲学基础上的,统治者对文化的选择也影响到吉祥纹样的运用。吉祥纹样寄托人们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陶瓷装饰中的吉祥纹样不仅是实用性之外的审美性的需要,它更是陶瓷文化里的重要部分。人们对菊花不畏严寒特性的描述,被人们比喻不畏社会环境的险恶,因此菊花的精神成为人们在生活中的追求。清代菊花纹也常和其它纹饰组合在一起象征一些吉祥寓意。例如菊花和鹌鹑组合象征知足而安,与八哥组合象征八方丰足,与孔雀组合象征富贵知足,与青竹搭配寓意虚心求足,与蝴蝶组合寓意为手足如铁。菊花和其它吉祥纹饰的组合不仅仅在其傲霜精神,还在于菊花表现出的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心态平衡的品质。

结论 清代制瓷“黄金时代”把菊花纹的运用推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清代运用不同技法表现菊花与其它纹饰组合,从菊花应用的种类及它与不同纹饰的组合,可以看出菊花作为中国陶瓷装饰题材,其装饰风格丰富多样。人们不仅爱菊的娇艳多姿,更爱它的清秀神韵,爱它的高尚品质。菊花纹与其它纹饰组合总结有以下特征。

第一、陶瓷菊纹在与其它纹饰组合时,运用波卷缠绵的缠枝纹和追求“简约”的折枝花卉,以这两种形式把菊花其它纹饰相组合,形式简单,题材多样。

第二、菊花纹与其它纹饰组合可分为,与植物的组合,与动物的组合,与人物的组合。从形式上看,运用陶瓷菊花纹的工艺性、装饰性的特点,既可以与这些纹饰组合成单纯的纹样也可以以人物、花鸟故事为主题的图案画面。在构图方式上,以“作为主图”和“作为边饰”这两类呈现。

第三、在内容上,陶瓷菊花纹的象征性体现出古人对菊花那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品质追求。例如菊花纹常与鹌鹑、八哥、四季花卉等纹样组合。组合后赋予新的吉祥寓意。我们应该继承我们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更好的发展。

菊花纹与其他纹饰的组合,不仅具有丰富的装饰形式而且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我们不仅要熟悉菊花纹饰与其它纹饰组合的特征,更要明白它们组合的象征意义。这样我们只有在继承传统的文化上,才能更好的发展现代设计。

扩展阅读

西夏瓷器的纹饰


西夏瓷器的纹饰题材与中原北方诸窑瓷器大体相似,有动物、植物和人物,图案多样,构图完美和谐。

(一)植物纹饰

1.牡丹纹

牡丹被人们视为富贵的象征。宋周敦颐《爱莲说》云:“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所以,牡丹花又称富贵花。西夏在经瓶、扁壶、罐、盆、钵、盘和碗等器物上剔刻或模印大量牡丹花。花纹有折枝、缠枝和交枝三种。西夏陵出土的牡丹纹盘,盘内模印三枝交枝牡丹,枝头缀以怒放的花朵,花朵两俯一仰,宛如牡丹池中盛开的牡丹花交织在一起。同时出土的牡丹纹碗,碗内模印两枝牡丹,一俯一仰,两花相对,婀娜俊俏。磁窑堡窑址出土的牡丹花纹瓷器多为剔刻技法,其中折枝牡丹在开光内,以一朵花为最多,也有两朵或三朵的,枝叶舒展,花姿各异;缠枝则无开光界限,布满整个画面,如在扁壶上用一花枝曲折缠绕四个花朵,枝叶相互缠绕,花叶纷披,俯仰有致。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出土的西夏酱釉剔刻花罐,图案上的缠枝牡丹呈宽带状布满罐腹。回民巷窑址内更是出土了不少单模凸印的牡丹花纹碗和外壁阴刻牡丹花纹的碗状印模。

总之,牡丹花纹是西夏瓷器中最常见的纹饰,体现了西夏人民对牡丹花的情有独钟,这也可能与牡丹花雍容华贵,象征着幸福美满有关。

2.莲花纹

我国人民自古即喜爱莲花,同时,莲花又是佛教的象征,所以莲花在西夏瓷器、建筑材料中多有出现。西夏经瓶常见剔刻鹿衔莲花纹。在盆内壁也有剔刻莲花现象,磁窑堡出土白釉盆内壁剔刻串枝莲花水波纹,盛开的莲花茎蔓相连,似在水中飘浮荡漾。建筑材料中多在滴水表面饰莲花。

3.菊花纹

菊花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同样也受到西夏人的喜爱。磁窑堡窑出土的经瓶,在开光内剔刻有折枝菊花,花朵硕大,刻工纤细秀丽。西夏陵出土的六格菊花纹盘,六条棱将盘内壁分为六格,每格模印一折枝瘦叶菊花,盘底为四瓣四叶团花纹,其造型、印花、青绿色釉浑然一体,给人一种制作精细工巧、装饰俊秀之感觉。

4.葵花纹

葵花纹饰在中原各窑较少见,磁窑堡和回民巷等西夏窑址并未出土葵花纹瓷器,仅在西夏陵建筑遗址中有少量器物发现。如陵区北端建筑遗址中出土的葵纹盘,盘内壁刻划葵花纹,两葵两叶,两花相对;葵纹碗内壁刻葵花纹,一叶两花。葵纹盘、碗均施青绿色釉,釉质晶莹透明,而纹饰用笔简练,线条明快,显示出西夏工匠较高的技艺。

(二)动物纹饰

1.鱼纹

鱼字因与多余的“余”同音,所以鱼就具有了丰收、富裕的意义,并广泛用于瓷器装饰上。磁窑堡、回民巷、西夏陵等西夏窑址或遗址中都出土有鱼纹盆,可见鱼纹在西夏瓷器纹饰中的重要地位。西夏鱼纹盆内口下刻一带卷草纹,其下,刻划水波鱼纹。水波鱼纹一般刻三条游鱼,相互追逐,鱼纹与水纹巧妙结合,产生了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

2.鹿纹

同样,鹿字与福禄的“禄”同音,故鹿也成了吉祥的象征。西夏鹿纹有两种,鹿衔牡丹花和鹿衔莲花。如磁窑堡标本褐釉经瓶,主体图案为一只长着长角的鹿奔跑在花丛中,并回首顾盼,嘴衔牡丹花,体态生动。伊金霍洛旗西夏窖藏发现的一件褐釉经瓶,在腹部剔刻牡丹花纹之下又剔刻一只梅花鹿,回首作惊恐状,口吐云雾。鹿纹与表示祥瑞的花草结合在一起,既好看又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3.狩猎图

仅见于磁窑堡窑址出土的一件深腹瓶上。瓶腹刻一周送葬狩猎图。图中间刻有一马,鞍上立幡旗,马前有一狗在奔跑,狗左前侧为一猛禽(海东青)在抓一鹅,右前方有一惊慌奔逃的小兔,马后有一高靴,内插长竿前挑一灯,靴后另有一灯。

(三)人物纹饰

人物纹饰仅有婴戏纹一种。婴戏纹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故宋、辽、金、西夏在剔刻花瓷器中多有此题材。磁窑堡窑出土的深腹罐片上剔刻的婴戏纹,婴儿肥头大耳,两眼凸起,炯炯有神,简洁的线条表现了婴儿天真幼稚之态。碗模中的婴儿则头梳“冲天槌”,攀缘在牡丹花丛中,体态活泼,惹人喜爱。

(四)边饰

除上述主要纹饰外,作为边饰还有不少,如卷草纹、几何纹、钱纹、水波纹、卷云纹和山形纹等亦比较常用。

1.卷(花)草纹

在一条连续不断的“S”形波状主茎上,饰以各种花卉、枝叶或其他装饰纹样,构成一个以图案化的藤蔓植物为主的装饰带。卷草纹在西夏瓷器边饰中数量最多,有卷草、卷枝、卷叶和花草等纹样,多饰在盆、碗的内壁近口处。

2.卷云纹

像一朵朵翻卷的白云,多饰于经瓶腹部下边。

3.几何纹

有Z字形、山形和波浪形等,连续不断,呈一带状,在盆的内口和经瓶腹下边亦间有此边饰。

4.钱纹

盆内口部有此装饰,也有用作主体纹饰的。

另外,西夏瓷器纹饰还有剔刻藻井式图案、点彩菱形和梅花纹、刻划弧纹和模印石榴花纹等。

古瓷器上的纹饰图案解析


中国古瓷上的花纹图案样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历代文化,也代表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其构成有儒家的、佛教的和道教的,以及一些世俗的东西,都融合在一起了。作为一个鉴定者对图案的一些寓意都看不明白,说不清楚,也是一大遗憾。因此对瓷器上的图案标记作一简释,对鉴定者来说,亦是有所裨益的。

1.龙凤呈样 图案为一龙一凤。

龙的传说很多,记载的文献也多,但将龙和帝王联系起来的是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说:“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蚊龙于其上,而已有身,遂产高祖。”凤凰在刘安《淮南子》一书中开始被称为祥瑞之鸟,雄曰凤,雌曰凰。龙凤都是人们心中的祥兽瑞鸟,哪里出现龙,哪里便有凤来仪,象征着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2.二龙戏珠 图为两条云龙一颗火珠。

《通雅》中有“龙珠在颌”的说法。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有二龙戏珠,也有群龙戏珠和云龙捧寿,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意。

3.鱼龙变化 图案为天上有一云龙,水中有一鲤鱼。或一龙首鲤身;或一鲤鱼翻跃于龙门之上。

古代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凡是鲤鱼能跳过龙门的,就可变化成龙,不能跳过龙门的,点额而归,故黄河之鲤鱼多有红色在额头,都是未跳过龙门之鱼。鱼跃龙门表示青云得路,变化飞腾之意。

4.鹤寿龟龄、龟鹤同龄 图案皆为一龟一鹤。

《韵会》:“龟为甲虫之长”。龟寿万年,是长寿的象征;鹤是仙禽,《崔豹古今注》:“鹤千年则变苍,又二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龟鹤同龄,乃同享高寿之意。

5.松鹤延年 图案为鹤和松树。

《字说》:“松百木之长”;《礼·礼器》:“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松,代表长寿象征之外,还作为有志、有节的象征。故松鹤延年既有延年益寿,也有志节高尚之意。

6.鹤鹿同春 图案为鹤鹿与松树。

古人称鹿为“仙兽”。神话故事中有寿星骑梅花鹿。鹿与禄、陆同音,鹤与合谐音,故又有“六合”(指天、地、东、西、南、北)同春之意和富贵长寿之说。

7.岁寒三友 图案为松竹梅或梅竹石。

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竹,清高而有节;梅,不惧风雪严寒。苏东坡爱竹成癖,他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还题写过:“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之友”。松竹梅被人们称之为岁寒三友,乃寓意做人要有品德、志节。

8.喜上眉梢 图案为梅花枝头站立两只喜鹊。

古人认为鹊灵能报喜,故称喜鹊。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梅与眉同音,借喜鹊登在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喜报春先”。

图案为一喜鹊一豹者,称之为“报喜图”。

图案为一蜘蛛网上吊着一个蜘蛛者,称之为“喜从天降”。因我国民间习俗称蜘蛛为喜蛛。

图案为一獾一喜鹊者,称之为欢天喜地。两獾相嬉,叫“欢喜图”;两童子笑颜相对者,称为喜相逢。

四个童子手足相连者,叫四喜人。

9.喜报三元 图案为喜鹊三、桂元三或元宝三。

古代科举制度的乡试、会试、殿式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明代科举以廷试之前三名为“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三元”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升腾仕取之阶梯,喜鹊是报喜之吉鸟,以三桂元或三元宝寓以三元,是表示一种希望和向往的图案,此外还有三元及第、状元及第、连中三元、五子登科等图案。

10.相禄寿喜 图案为蝙蝠、鹿、桃和喜字。

以前人们常以蝙蝠之蝠寓以幸福之福;借鹿禄同音;寿桃寓寿意,加之以喜字,用此表示对幸福、富有、长寿和喜庆的向往。

11.五福捧寿 图案为五只蝙蝠一寿字。

《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夭。还有“五福临门”的图案。

12.多福多寿 图案为一枝寿桃数只蝙蝠。

13.福寿无边 图案为蝙蝠、寿桃和盘长。

14.神速齐眉 图案为蝙蝠、寿桃、荸莽和梅花。

15.福寿双全 图案为蝙蝠一、寿桃一、古钱二。

这些图案都表示古代人心底希望幸福、富有和长寿。

16.福寿三多 图案为一蝙蝠、一寿桃、一石榴或莲子。

《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古人因以“三多”(多福多寿多男子)为祝颂之辞。石榴取其子多之意,“莲子”乃连子之意。

17.三多九如 图案为蝙蝠、寿桃、石榴、如意。

《诗·小雅·天保》:“哪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天保》篇中连用九个如字,寓为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图案中以如意表示九如。

18.福在眼前 图案为蝙蝠与一枚古钱。

古钱是孔方外圆,借孔为眼,钱与前同音,亦称“眼前是福”。

19.福至心灵 图案为蝙蝠、寿桃、灵芝。

桃为寿而其形似心,借灵芝之灵字,表示幸福到来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20.寿比南山 图案为山水松树或海水青山。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乃常见的对联。这一图案亦称寿山福海。

21.三星高照 图案为三位老神仙。

古称福禄寿三神为三星,传说福星司祸福,禄星司富贵贫贱,寿星司生死。三星高照象征着幸福、富有和长寿。

图案为一老寿星一只鹿一只飞蝠的,亦称之为福禄寿。

22.流云百福 图案为云纹蝙蝠。

云纹形似如意,表示绵延不断。流云百蝠,即百福不断之意。

23.平安如意 图案为一瓶、鹌鹑、如意。

以瓶寓平,以鹌鹑寓安,加一如意,而称平安如意。

24.一路平安 图案为鹭鸶、瓶、鹌鹑;另有图案为鹭鸶、太平钱的叫一路太平。

以鹭鸶而寓路,瓶寓平,鹌鹑寓安,祝愿旅途安顺之意。

25.事事如意 图案为柿子、如意。

《尔雅·翼》:“柿有七绝,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蠢,五霜叶可玩,六佳实可啖,七落叶肥 大可以临书。”事与柿同音,加之如意,寓意事事如意或百事如意、万事如意。

26.诸事遂心 图案为几个柿子和桃。

几个柿子寓为诸事,桃其形似心,表示诸多事情都称心如意。

27.必定如意 图案为毛笔、银锭、如意。

笔必偕音,锭定同音,再加如意,音借意为必定如意。

28.岁岁平安 图案为穗、瓶、鹌鹑。

以岁(穗)岁平(瓶)安(鹌)之偕音惜意表示人们祝愿和平的良好愿望。

29.年年有余 图案为两条鲇鱼。

鲇与年,鱼与余同音,表示年年有节余,生活富裕。

图案为两条鲇鱼首尾相连者,童子持莲抱鲇鱼者,均称年年有余。图案为一磬一鱼,或一磬双鱼、一童子击磬一童了持鱼者,皆称吉庆有余。一妇人手提鱼者,称之为富贵有余。

30.马上封侯 图案为一马上有一蜂一猴。

以马上封侯(蜂猴)寓比立即升腾的愿望。

图案为一大猴背小猴者,称辈辈侯;一枫树一印一猴或一蜂一猴抱印者称封侯挂印、挂印封侯。

31.太狮少狮 图为一大狮子一小狮子。

太师官名,周代设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太师为三公之最尊者;少师官名,周礼春官之属,即乐师也。以狮与师同音,而寓以太师少师之意,表示辈辈高官的愿望。

图案为一大龙一小龙者,称之为教子成龙、望子成龙。

32.八宝联春 图案为八件宝器相连。

八宝分为两类:佛家八宝有**、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长八件宝器,俗称:“轮螺伞盖,花罐鱼长”。仙家八宝即八仙护身法宝为渔鼓、宝剑、花篮、笊篱、葫芦、扇子、阴阳板、横笛八件宝器。八件宝器相连接的图案称之为“八宝联春”或“八宝吉祥”。

33.八仙过海 图案为八个仙人皆持宝器,下有大海波涛。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仙,有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八仙故事多见于唐、宋、元、明文人的记载。“八仙庆寿”、“八仙过海”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八仙在庆贺王母娘娘寿辰归途中路过东洋大海,各用自己的法宝护身为舟,竞相过海,以显神通。

34.麻姑献寿 图案为麻姑仙女手捧寿桃。

麻姑,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仙女。葛洪《神仙传》说她为建昌人,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能掷米成珠。自言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蓬莱之水也浅于时,或许又将变为平地。后世遂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之急剧。她的手指像鸟爪,蔡经见后想:“背大痒时,以爬背,当佳。”又相传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她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故旧时祝女寿者多以绘有麻姑献寿图案之器物为礼品。

35.群星祝寿 图案为众多仙人各持礼物。

传说三月三日王母娘姐寿诞之日,各路神仙来祝贺,而以此取其吉祥喜庆之意。

36.万象升平 图案为一象身上有卐字花纹,腰背上负一瓶。卐字在梵文中作“室利靺蹉”,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释迹牟尼胸部所见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制定此字读万。万寿升平,表示人民祝愿国泰民安,百业兴旺,国富民强的升平景象。还有“太平景象”、“景象升平”等图案。

37.平升三级 图案为瓶上插有三戟。

瓶与平同音,戟寓级。平升三级乃表示官运亨通,祝愿连升三级之意。

38.天女散花 图案为一仙女提花篮作散花状。

佛经故事《维摩经·观众生品》记载,维摩室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诸菩萨身,即皆坠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坠。天女说:“结习未尽,花著身耳”。谓以天女散花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宋之问《设斋叹佛文》:“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故取其“春满人间”之意。

39.嫦娥奔月 图案为一仙女奔入月宫状。

嫦娥乃神话中后羿之妻。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遂奔月宫。

40.四海升平 图案为四个娃娃抬起一瓶。

四个小孩(海)抬起(升)一瓶(平),表示四海升平,以此表达人民厌恶战乱,热爱和平之善良愿望。

41.福从天降 图案为一娃娃伸手状,上有一飞蝠。

以天空中飞舞的蝙蝠即将落到手中,而寓其意为“福从天降”、“福自天来”、“天赐鸿福”等。此外还有“五福临门”、“引福入堂”“天官赐福”等图案。

42.长命富贵 图案为雄鸡引颈长鸣,牡丹花一技。

雄鸡引颈长鸣(命),牡丹乃富贵之花,喻富贵。还有长命百岁的图案,雄鸡引颈长鸣旁有禾穗若干。

43.流传百子 图案为开嘴石榴或葡萄。

旧时传说,文王有百子。“榴开百子”表示子多。还有“子孙葫芦”、“百子图”、“麒麟送子”、“莲生贵子”等图案,表示子孙万代、万代长春等愿望。

44.教子成名 图案为一雄鸡引颈长鸣旁有五只小鸡。

以雄鸡教小鸡(子)鸣(名)叫,寓以“教子成名”。还有“五子登科”、“一品当朝”等图案,表示殷切期望子孙取得成功的业绩。

45.官上加官 图案为雄鸡和鸡冠花。

46.玉堂富贵 图案为玉兰花、海棠花、牡丹花。

47.五世同堂 图案为五个柿子和海棠花。

以上图案都以谐音题名,同音寓意,表示古人的升官、富贵、五代团聚的美好愿望。

48.渔翁得利 图案为鹬蚌相争状,旁立渔翁。

《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第三者因而得利。

49.英雄斗智 图案为一鹰一熊作争斗状。

《本草》:“虎鹰翼广丈余,能搏虎。”《诗·小雅》:“维熊维罴,男子之样。”鹰与英、熊与雄同音。猛禽凶兽相斗,二勇相争,智者胜。还有一松树上落一鹰,地上有一熊,作相互怒视欲斗之状的图案,以此比喻英雄大智大勇。

50.珠联璧合 图案为珠点连续有白头花蓝点。

《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联珠。”后借以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凑集在一起。

51.八骏图 图案为八匹马姿态各异。

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名称说法不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史记·赵世家》:“造反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骡、绿耳,献之缪王。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其他传说钧由此而派生。

52.博古图 图案为鼎彝钟磬、瓷瓶玉件、书画盆景等各种器物造型,种类繁多。

有各式各样的博古图,给人以古色古香之感。

53.天马图 图案为一飞马、马生两翼。

天马一词,最初见于《楚辞·离骚》、《史记·大宛列传》和《淮南子》等书中。张骞使西域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后得大宛汗血马,比乌孙马强壮,改乌孙马名为西极,大宛马叫天马。史书记载,汉武帝“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歌。”元狩三年(公元前119年)后,天马发展成“龙之友”、“龙之媒”的地位。神话故事似的“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使人想向出“马生两翼”,慢慢被称为龙马。《西游记》中有白龙马,便是一例。天马似马又生翼,空中行走又似龙,这种动物图案在古时瓷器、地毯上常见。

54.麒麟图 图案为一兽,头长一角,狮面,牛身,尾带鳞片,脚下生火,其状如鹿。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古称之为“仁兽”,多作吉祥的象征。“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效橄。”“橄”同“薮”即沼泽。汉代砖上的麒麟图案与马和鹿的样子相似,汉以后,逐渐完善了麒麟的形象。由于麒鳞是瑞兽,常借喻为杰出之人,麒麟送子、麟吐玉书等图案等皆有杰出人士之降生的寓意。

55.四艺图 图案为琴、棋、书、画。

琴棋书画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玩,用以增进学识,提高雅兴。图案中的四艺,其造型设计,古朴、优雅,富有韵律感。

56.踏雪寻梅 图案为风雪中一老人头戴浩然中,骑驴过桥,手持梅花。

踏雪寻梅是根据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故事,编写而成的图案。孟浩然(689~约740年),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少年好学,酷爱梅花,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还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一首诗。有人传出,孟浩然游长安,王维私邀入内署,适唐玄宗李隆基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告,玄宗大喜,诏浩然出,诵所为诗,玄宗发现无求仕之心,即入还。其实从孟浩然的《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诗中只见“当路谁相假”之句,那有皇帝发现他不愿为官,放他归去之事。孟浩然头戴浩然中,在风雪中骑驴过灞桥,踏雪寻梅,已成为我国古代诗人的佳话。这一图案在古时瓷器、地毯上常有出现。

57.伯牙摔琴 图案为一人举琴面对一墓,旁立一老人。

出自俞伯牙与钟子期相交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有位俞伯牙善弹琴,一日乘舟游至汉阳江口,命童仆取琴焚香,调弦转轸,一曲未终弦断之。疑有人听琴,命左右搜之,遇一樵夫钟子期,二人登舟促膝相谈,意合知音,结为兄弟。约定来年江边相见。当俞伯牙按期来到江边时,钟子期已病故。伯牙闻知,泪如涌泉,去子期坟前祭拜,并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一摔,摔得玉轸摧残,金徽零乱。老者惊问:“先生为何摔此琴?”伯牙道:“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故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之说。古时瓷器、地毯均有此图案。

上一篇:纪年款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