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基地年内亮相十里河

马可波罗瓷砖店内的仿古陈设

马可波罗瓷砖店内展品

博物馆讲述陶瓷历史

陶瓷博物馆坐落在十里河建材一条街东侧、闽龙陶瓷总部基地的最外围;总建筑面积上千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目前,陶瓷博物馆的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建设完毕。

“我们打算把它办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博物馆,展品及史料将以陶瓷起源为起点,供任何人到此学习。”闽龙陶瓷董事长陈进林表示,对于准备购买陶瓷产品的消费者来说,这里还是一个咨询中心,因为陶瓷博物馆建成后将向参观者提供陶瓷知识的咨询。

近年来,陶瓷行业快速发展。作为专业的管理型公司,闽龙陶瓷总部基地一直致力于服务入场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积极推动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文化节丰富社区活动

今年3月至4月,闽龙以“弘扬民族文化、展示陶瓷艺术、提升生活素质、创新闽龙模式”为主旨,举办了第一届陶瓷文化节。

陶瓷文化节借助闽龙陶瓷总部基地的信息发布职能,举办了“瓷砖流行发布”、“奢华盛宴‘石尚’秀”、“陶瓷之最选秀”等大型活动。不仅公布了陶瓷最新流行趋势,展现陶瓷文化内涵,将行业内最新的产品、最新的工艺、最新技术进行及时传播,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最前卫、最时尚的产品。

闽龙通过举办陶瓷文化节,快速、高效地传递出陶瓷界业内信息。不但改变了长久以来人们对陶瓷行业无设计、无科技含量的认识误区,还将陶瓷产品与高消费、奢华品进行链接,展现了陶瓷行业的风采。

陶瓷吧感受传统民俗

闽龙董事长陈进林介绍,陶瓷文化节仅是今年闽龙主唱陶瓷文化的一部分,年内闽龙还将通过系列活动推广陶瓷文化。日前闽龙陶瓷总部基地刚刚成功主办了“‘闽龙杯’乒乓进社区系列活动”,得到了朝阳区政府和广大参与百姓的一致好评。

为了传承陶瓷文化,闽龙还将建立一个以组织青少年参观学习为主要目的的活动中心———闽龙陶吧,让孩子们亲力亲为,亲身参与陶瓷的制作,切身感受中国陶瓷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还将举办有“刀笔书法第一人”之称的陈复澄刻陶艺术展。通过展览展现大师的高超技艺,在仿造之风盛行的业界主推原创,促进CHINA一词回归中华民族的本真,诠释“民族的即是世界的”理念,增强民族自豪感,推动陶瓷产品世界化进程。

编辑推荐

陶瓷文化鉴赏-七里镇窑


七里镇窑:位于江西赣州东郊七里镇而名。始烧于晚唐,盛于两宋,终于元。前后延续三百多年历史。窑址范围在东西宽约一公里的范围内,有窑址堆积十六处,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是江西省目前发现的一处规模最大,烧制历史最长的宋元古窑场。七里镇的产品有青釉,白釉,影青釉和黑釉等品种。青釉胎质坚细,胎色灰暗,釉呈蟹壳青,有细小开片,带有砂粒。白釉,影青瓷胎质细腻,火候甚高,叩之声脆;釉厚呈乳白色,釉面光泽晶莹。黑瓷制品较复杂,有黑釉,酱红釉,酱褐釉,茶青釉,黑釉窑变等。但真正乌黑发亮的黑釉不多,窑兔毫,玳瑁等斑纹也不太成功;胎呈暗红或紫灰色。七里镇窑生产的多为碗、盘、盏、碟、罐、钵、壶等日用器,器体厚重,大多为实圈足,施釉不及底,足部露胎。

陶瓷文化:宋瓷的“十窑一珍”


宋玉字青釉钵

宋龙泉弦纹炉

说到宋瓷,很多人会对“五大名窑”如数家珍。在古陶瓷鉴赏家周继海先生眼中,汝、官、钧、哥、定尚不足以代表宋瓷的辉煌,他以“十窑一珍”概述宋瓷大貌:汝、官、钧、哥、定、龙、耀、建、湖、磁,一珍为吉州窑。周继海表示,宋瓷是世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现象,是中国文化、艺术、工艺史上令世人仰慕的辉煌,想要真正领略其惊世之美,还需了解宋代瓷器成功烧造的几大因素。

宋代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为瓷业的发展创造了理想的环境,为制瓷行业培养了大量的艺术人才,使制瓷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何以将吉州窑称为一珍,周继海先生说:“烧瓷需要一千多度的高温,而树叶是一点就着的东西,谁能想到把树叶烧在瓷器上,谁又敢这么做,而且还真的烧成了,可见这些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之解放、追求之大胆、想象之丰富、构思之巧妙、制作之精良,凸显了宋人的文化品位和艺术追求。”周继海赞叹道:“吉州木叶天目碗,注茶入盏,叶飘水中,茶水清香,叶片清泽,其艺术巧思可谓妙趣无穷,已成为世人争相珍藏的佳品。”

工艺的传承和支撑,对于瓷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周继海介绍道,古代印度、埃及、罗马等国的古陶技艺非常精湛,不亚于当时中国的制陶水平。然而由于无法克服从陶到瓷的技术难题,它们最终止步于辉煌的瓷文化圣殿之外;中国得以架构起从陶到瓷的桥梁,继而一步步缔造瓷器大国的神话,工艺是保障,也是动力,而工艺的传承和创新要依靠个人,因而工艺问题最终还得回归到人才。

我国商代已有少量原始青瓷出现,但技术欠成熟,其成功尚存偶然性。西晋时,制瓷工艺瓶颈得到突破,瓷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达到我国瓷器制造的第一高峰。后经南北方之间的技术传播和人才交流,全国的瓷器制造业日渐稳定、成熟。唐代时北有邢窑、南有越窑,为第二个高峰。“我将唐代称为‘中国瓷器的第一个成熟期’,它是进入宋代瓷器发展高峰的门槛,为宋瓷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继海强调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赞誉宋瓷之精妙,切不可忘记晋、唐工艺师们的血汗。

原料和烧结温度的不同,是陶与瓷的两大区别,而胎体能否经受足够高的烧结温度,还在于原材料的性质。宋人将瓷土加工提炼,不断提高其精细程度,改革出更加理想的原料。宋瓷的又一亮点在于釉色,天青、天蓝、粉青、纯绿……周继海称赞宋瓷釉色漂亮至极,“在10世纪工艺品中无与伦比”。除了工艺效果最出色的青瓷,黑白釉也属宋代所长。宋人偏好纯色而不古板,他们消磨掉了色彩的棱角,使黑釉阳光而不压抑,白釉柔和而不惨淡,青釉温润而不僵化,创造出了登峰造极的釉色表现力。原材料的提高,釉色的艺术再造和器型上纤细、典雅的艺术倾向,最终汇集成了宋瓷个性鲜明而不张扬的高雅之美。

元代青花和釉里红陶瓷文化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後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枢府窑

元代在景德镇设计官窑,制作精美,装饰花纹中常有「枢府」二字,因而又称枢府窑,景德镇渐形成全国瓷器制造中心也是从元代开始。

青花

青花是在白瓷上用钴料画成图案烧制而成,只用一种蓝色,但颜料的浓淡、层次,都可以呈现出极其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青花简朴而又华美,既复杂又统一,如同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特色,成为瓷器中的主要品种。

釉里红

釉里红是以氧化代替钴料,做法与青花属釉下彩绘,由於还原成雪红色,釉透红,故名釉红,元代继钧窑之後所出现的另一种红色表现方法,烧成不易,是烧制瓷器较难的一种,往往呈灰红色或暗褐色,相当不稳定,产量不多,传世更少。

陶瓷文化:梦里依稀见瑶里[组图]


瑶里简介瑶里,古名“窑里”,因是景德镇陶瓷发祥地而得名,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作坊。瑶里位于举世闻名的瓷都东北端,地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黄山、庐山、西递和宏村)的中心,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矿山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晴峰雨后

建于西汉末年的瑶里古镇,群峰环抱,如画如屏,南踞象山,北卧狮山,瑶河穿镇而过。数百幢明清古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瑶河两岸,一律的徽派建筑风格,飞檐翘角,粉墙黛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

古戏台

这里有展示徽派“三雕”艺术的狮冈胜览、程氏宗祠;有展现封建家族礼仪思想的进士第;有再现革命斗争历史的陈毅旧居、抗日动员大会会场、红军游击队驻址;有印证往日繁华景象的明清商业街、徽州古道;有反映瑶里风土人情的灯彩、地戏,等等。

徽州古道

明清商业街是古徽州大道上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全长一千多米,分为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三段。昔日有上百幢店铺鳞次栉比地分布在街道两旁,至今仍保存较好,其中以景德镇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商店最具特色。

颍河与钧釉的传奇故事


闻名天下的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宋钧官窑,坐落在颍河南岸禹州城北门里边,过去是专为皇帝烧贡品的官窑。因为窑场是夏代大禹王的儿子夏启召会天下部落首领的古钧台,这窑场就叫钧台窑,后来人们都叫钧窑。“片瓷值千金”的钧瓷就是这个窑场烧的。据老人们说:这窑场从唐朝就有。当时禹州有个县官认识五色土,并且会烧瓷器。有一天他见凤凰落在古钧台附近,认为凤凰栖落的地方一定是块宝地,就组织老百姓在这儿建窑烧制器物。

起初只能烧出白色和黑色的盆、缸、碗、罐,最多也是烧一些黑白花瓷。这黑白花瓷实际上就是把黑釉画在白釉上,或者把白釉画在黑釉上,要么就是黑白混合,点点涂涂。虽然不多好看,但不管怎样,总是黑白二色。

当时有一个青年窑工叫钧生,很是聪明,只因家境贫寒,才来到钧台窑学习制坯烧火。他自从跟师傅学会烧瓷,就觉着这瓷釉色彩太单调,总是黑黑白白。他想,难道这瓷器就不会花花绿绿的吗?

一天黄昏,钧生烧完窑,住了火,就跑到钧官窑场北边的颍河里去洗澡。因为钧官窑场就建在颍河南岸城门里边,离颍河不远,因此,钧生几乎是每次烧完窑就要到颍河里洗一番。

这天他又来颍河边,正准备脱衣下水,乍抬头向西一看,颍河是游红光四射,霞彩万变,隐约间看到颍河中如玛瑙似宝石五彩缤纷,简直是一片仙境。钧生也顾不上再穿鞋袜,光着脚板,也不怕河坡的乱石扎脚,就往西跑。跑到闪动霞光的地方,只见有一老翁坐在颍河边洗脚。老翁白发赤脸,两眼炯炯有神,身边还放着个小口大肚的瓶子,很是好看,瓶里飘出醉人的酒香。老翁可能是贪杯,洗完脚,晃晃悠悠想站起来,谁知稍不留意,坐的石头一歪,老翁扑通一声就掉进河里。这时,钧生也顾不得许多,跳进水里把老翁扶了起来,帮助老人擦干身上的水,又帮助老公翁洗脚、擦脸,晾干衣服,穿好鞋袜。这时老翁突然开口问:“年轻人,你慌慌张张往往我这儿跑,难道就是为了帮我洗脚吗?”钧生马上说:“实不相瞒,我是看见这里一片红光很是好看,才跑到这儿看个究竟,碰见您老人家落水,才帮你的。”那老翁哈哈笑了起来,说:“你真是个实在人。这里的一片霞光是颍河里放出来的。这颍河水是从嵩岳颍谷流出来的。嵩岳为五岳之尊,颍谷里满是金玉、玛瑙、灵芝草、何首乌。颍河水流经过这些地方,水里饱含有金玉玛瑙之质,溶进了天地灵秀精华,所以会放出这金玉霞光。”钧生听到这些,心里突然一动:“如果用颍水制釉,釉质一定如金玉玛瑙。”想到这里,就倒头下拜,身老翁致谢,随即又问:“这颍河水既然这么神奇,没有特殊功用?这么大一条颍河,哪一段河水最好呢?”老翁马上说:“年轻人请起,不要客气,你帮了我的忙,我一定给你讲清楚。这颍水每转一个弯,河水向下落一个坡,每一个落坡处称为一翻。颍河水至这里共有十八翻,我坐这个地方是最后一翻,也是颍河水精华之所在。至于这水的用处可就多了。此水制药药灵,制酒酒香。喝醉酒只用到这里喝上一口颍河水,马上神清智明。其它用处很多,不知年轻人想知道什么。”钧生一听这话,心里十分高兴,知道自己遇到了仙人,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翁。老翁哈哈大笑,说:“年轻人,你就用这第十八翻的水制釉,再加上一片善心,你一定能烧出万变釉色。”老翁说罢,不等钧生道谢,就哈哈笑着消失在碧玉霞光之中了。

钧生得到仙人的指点,也不再洗澡,立即回到场,挑上水桶来到仙人指点的地方。这时已夕阳西下,钧生趁黄昏细看,但见这十八翻颍河水流动处,波光闪闪,清澈见底,河底下各种花白石子,如玉、如水晶,好看极了!钧生不再留恋景色,打满一挑水,并把河底的花石子捞了几颗带回去赏玩。

钧生把打回的水配入釉时,又反复漂洗研磨,制成新釉又仿照仙翁带的酒瓶样式,做出个小口大肚的花瓶用颍河水配制的釉细细涂上。经过几天烧制,窑成火住,打开窑一看,但见花瓶釉色如青玉似玛瑙,细看上面还微有紫光霞影,真是神奇之物!

钧生烧出宝物的消息马上传扬开了,钧台窑也由此名场大振,各地来学习的工匠络绎不绝,在颍河边建窑的也越来越多了。到宋代徵宗时,钧台窑已是名扬四海。这时候,徵宗皇帝为了独享钧窑珍品,把钧台窑珍品定为御用贡瓷,不准民间烧制,也不准民间藏用,朝廷彻底垄断了钧窑。虽然如此,颍河水制釉的秘方却保留了下来,钧生制钧釉的美名一直在钧瓷艺人中流传。

陶瓷文化之元青花釉里红瓷的介绍


釉里红的工艺方法和青花完全相同,都是在胎上绘画后罩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区别在于青花用钴料为呈色剂,而釉里红用铜料为呈色剂。釉里红瓷品件件价格高飙的原因,是其烧制工艺复杂,用料考究,成功之品代代罕见,流传下来的数目极少;加之元代烧制此类瓷器的时间很短暂,也造成此类瓷品存世稀少。而且,无论釉里红瓷还是青花釉里红瓷,每件成功之作,都具有极高的审美艺术价值,具有其他瓷品难以企及的美艳色彩,成为后世收藏者追逐的对象。这些,都是造成青花釉里红瓷至今在国际拍卖市场上身价显赫的原因。

一位文物鉴赏专家曾经分析: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元青花釉里红值得探讨的问题和带给陶瓷界的诱惑着实太多、太多。而深藏在我省文物保护中心的这件绝世佳作,更是此类元瓷中的珍品。

陶瓷文化鉴赏-解读西夏古国最大的造瓷基地——灵武窑的风采


唐末、五代时期,陕北夏州等地的党项族人迁到宁夏地区聚居,于1038年建国,号为大夏。西夏王朝立国190年,留下众多令人猜测之谜。如今仅存少量出土文物,透露出西夏王朝昔日的壮观辉煌。如何解读这个神秘王国,这里向读者提供一把钥匙:

4月初,在宁夏日报老友杨山虎先生和西夏瓷收藏专家白滔先生、米向军先生的帮助下,我来到心仪已久的宁夏灵武磁窑堡窑址考察。我们驱车来到灵武县郊区一睹西夏古国最大的造瓷基地——灵武窑的风采。那种茫苍苍的感觉,令人不禁大发怀古之幽思。

白釉剔刻花三开光折枝牡丹纹罐瓷质,高29厘米,口径24.5厘米,腹径28厘米,底径20厘米。直口卷唇,短颈丰肩,鼓腹下收,暗圈足,以弧线及花叶纹衬托,腹部剔刻三开光牡丹纹,层次分明,剔刻手法娴熟,白釉剔刻花完整,在西夏瓷器中极为罕见,此器当为大珍。

漫步古窑址,我们捡到了不少宋、西夏、元、明的陶瓷标本,包括一批难得的刻花、剔花、划花、印花标本以及窑具,而更为难得的是一批大型陶瓷建筑构件。

据西夏瓷专家鉴定,这批陶瓷构件十分罕见,其中孔雀蓝釉和素三彩构件尤为珍贵,它们应是西夏晚期宫廷大型建筑使用的陶瓷构件的残件。在现场,我们同时还发现了一枚黄色琉璃瓦当残件。据此,我们推测,这个古窑址应是当年西夏国宫廷用瓷和宫廷建筑用瓷构件的烧造基地,如果这一推测成立,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现。

陶瓷文化鉴赏-内蒙古清水河县明清时代窑址群得到有效保护


11月11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对呼和浩特市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所提建议的办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视察中发现,清水河县窑沟乡黑矾沟明清时代瓷窑窑址群得到有效保护。

据了解,2006年呼和浩特市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清水河县文物普查队在窑沟乡发现了保存比较完好的明清时期窑址群——清水河黑方偶古瓷窑遗址群。此遗址位于一条狭长的沟谷内,长约2500米,有十余座,对于研究陶瓷生产历史、发展脉络和古代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具有重要价值。该遗址群地处黄土丘陵区,由于年代久远、水土流失严重,加之周边地区小煤窑、铁矿滥挖乱采,遗址环境原貌遭到破坏,大部分古瓷窑面临坍塌危险。

对此,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保护清水河县窑沟乡黑矾沟明清时代瓷窑窑址群的建议》。目前,此遗址已经申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且由市文物部门逐级申报市级及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有关部门还在积极协调争取经费进行抢救性修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