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陶瓷的装饰艺术特点与发展

粉彩瓷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要数雍正王朝。由于雍正皇帝的爱好和皇室极大的需求,景德镇御窑厂大量烧制粉彩器,因此,粉彩瓷无论从技艺还是从釉料上都有了飞速的发展,继康熙五彩瓷后,出现于康熙晚期的粉彩瓷至雍正朝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就像五彩瓷被称为“康熙彩”一样,粉彩瓷又被称为“雍正彩”。相对于五彩瓷的强烈明快,华贵深凝,粉彩瓷艳丽清逸,色调柔和。粉彩瓷是在五彩瓷的基础上,由珐琅彩衍生出的一个新品种,它是在五彩所用的色料中掺以俗称“玻璃白”的氧化铝、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有意减弱色彩的浓艳程度,使用纸本绘画的渲染和没骨画法涂饰花纹层次,色阶繁多,色调温润柔和,因彩色出现浓淡凹凸的效果而有明显的立体感。所绘花鸟虫鱼形态逼真,其精者甚至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充分反映了雍正时期制瓷工艺的精致细美。雍正彩以绘画为主,兼用刻、印、划、堆塑和镂雕工艺。

在传统的绘画装饰方面,粉彩的风格是和中国绘画的工笔和写意技法紧密相连的。中国画的形式和艺术特点与粉彩的装饰是相互影响、渗透的。如粉彩中的人物和花鸟画都是与中国画的工笔重彩人物、花鸟类同,都是白描勾勒,皴擦点染,设色渲染,采用散点透视,不受时空局限,构图上注重章法,讲究空白,追求立意及诗书画印的巧妙结合等。中国书画在粉彩中的运用,使粉彩瓷器装饰形式具有了强烈的文人气息。

但是任何一种装饰手法,都有其独特的美感,也有它的局限性。而彼时和此时,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审美取向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就某一个画种而言,一成不变的全盘继承,就会造成这个画种的“老化”而导致衰竭。因此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新的艺术生命。

民国初期,一群老艺人既熟练地掌握传统粉彩的工艺技巧和绘制技能,又有中国画的创作功底,二者的结合,使粉彩创作耳目一新,构图疏密得体,用笔兼工带写,活灵而又工谨,设色优雅。既保持了粉彩的基本特色,诗、书、画、印兼备,吸收了国画名家翰墨的养料,又大胆使用了刚刚传入的西洋色料中的玛瑙红、西洋红、光明红、红黄和艳黑等色,不仅省去了粉彩中玻璃白打底再洗染的工序,而且画面颜色也更为丰富多彩。

当代有一大批功底扎实的艺术家在从事创作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粉彩艺术的创新,他们走出画室,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撷取素材,向中国画、油画以及其他姐妹艺术吸取养料。艺术家们完全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越过了民族与国界的障碍,思想完全得到了解放,创作题材更加丰富多彩,表现形式更加千变万化,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表达各自的审美情趣。同时,又不断挖掘,改造和使用新材质、新绘画工具等。

现代粉彩瓷画艺术装饰工艺与材质上的突破,是把粉彩的特性同其他绘画艺术装饰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使粉彩瓷绘艺术作品表现技法更加丰富起来,画面色彩更加亮丽起来。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的《丽人行》,把高温釉彩和粉彩技法相结合,通过高温窑变时产生的肌理效果,在画面上幻化成高原晚霞的氛围,将粉彩瓷绘的表现形式,色彩语汇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作品既有传统绘画神韵,又有现代审美意趣。又如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宁钢教授的作品《荷韵》,器型比较现代,打破了传统粉彩瓷绘的常规造型,采用了适合画面的新颖时尚的器型,在技法和材质上进行突破,使用了大量的颜色釉和泼、洒、甩等技巧,经过高温烧制来作为背景,再结合粉彩绘画然后低温烧制而成。从而提高了当代粉彩瓷绘艺术装饰的审美品位,丰富了其文化内涵。这是粉彩艺术的最新突破。

随着粉彩陶瓷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和扩大,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艺术的创造过程中更加需要能够反映当前时代的审美观,多元化的观察方式让更多的陶瓷艺术家逐步肯定和发展粉彩绘画。

陶瓷艺术家们在追求苦思反省关注传统精神文明的价值,不断创新思路,建立新的理念。在充分肯定粉彩陶瓷进入新纪元的同时,还要重点强调突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不断推陈出新,把粉彩绘画推向一个新的纪元,所以粉彩画的创新应该始终围绕着古典文化的历史传统。现代绘画描述是应该反映当今文化的时代特征,表现一个时代的风貌,而不能重复描绘的艺术形象。重复的艺术是短命的,时代在前进。人们的审美要求在变化中提高。怎样才能使绘画作品赋有新的内容呢?这就需要作者把生活升华为艺术和时代艺术特征。

今天的粉彩已经有了重新发展的机会。研究新材料从而使我们去追求别的材料来不断引进、代替和补充。绘画的材料、工具和手法向来是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对于工具材料的使用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发现,就能够找到更多新材料,以满足新内容的需要。当然在搜索中难免有失败,但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怕,多试验,多探索,成功是永远属于不怕困难而勇往直前的人。只要有这种精神才能攀登到粉彩瓷绘画的最高峰。

现代开放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使得当代的陶瓷艺术创作者们在艺术观念、创作思想和审美价值趋向方面发生变化,它促使粉彩创作在图案、材料、载体、技法、内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演变,使整个粉彩的装饰风格焕然一新,成为活跃和促进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声势渐大,影响渐广的创作领域。研究和探寻粉彩艺术的装饰演变,不仅可以继承传统艺术的精华,而且更有利于粉彩艺术自身的发展。

精选阅读

陶瓷仕女绘画艺术的发展特点


红楼梦中一首行酒令道尽了世间女儿们的娇态。自古以来,女子就一直是历代画者较为喜爱的题材。景德镇陶瓷仕女绘画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实践活动,无不表现着洗礼过去及当下女儿们的常态。艺术来源于生活,无论是诗词、绘画、歌赋,都一如这首《女儿令》般是生活的写照,但作为人们上层意识的产物却高于生活,是精神文明高度概括的表现。佛语常说:“人生有苦,爱别离,怨憎会。人心难免贪爱,贪而不得,嗔生也。”可见,女儿的贪嗔最难绘。瓷绘画与纸质绘画,载体虽不一,但气神相同,顾恺之曾经说过:“凡画,人最难。”可见懂画,得先读人。在此,笔者以平常绘画之创作所得,来谈一谈女子形象描绘的变迁史,并道一道画中女儿的悲苦愁乐。

景德镇仕女图陶瓷家居彩绘盘子

个人觉得真正意义上人物画的开端应该算是先秦时期,尽管前期石器时代也有一些简单人物壁画的描绘,但却不是真切单纯的人物绘画,只是作为远古石器时期人们崇拜或征服大自然的配角简画。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在帛或壁上描绘不同的人物,女娲、娥皇及女英等神话人物作为代表形象,其中也有着仕女的始祖——贞女、娲女的表现,尽管这只是作为当时封建社会标榜楷模或神道崇拜的用途而已,却是从非意识绘画进入有意识绘画女人的开端。由于绘画多作于墓室当中,所以还是以仙女引升题材较多,画中墓室女主的形象较为古朴于练概括。到东汉时期,壁画更加多元化,仕女描绘也增加了许多的可选择性,比如,赵夫人、京师节女、梁节姐妹等形象。由于社会等级制度的束缚,封建专权的统治者为了压抑女性思想及地位,所以大肆宣传女人贞洁的形象,在这个时期,仕女绘画多为统治者所服务,但也变相地倾诉着所处时代女人的心酸。

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出现了专业的画家。著名的画家顾恺之就产生于这个朝代,他最擅长的就是“伟而有气势”、“巧密于情思”,也就是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他认为描绘仕女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眼睛”。而笔者最为喜爱的莫过于顾恺之仕女绘画中线的描绘,其线的力度、节奏恰到好处,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云行地”一般。画中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似乎像洛神在我们可望不可及的地方等待着谁。唐代时期,中国仕女绘画得到了重大的发展,但也有一些缺陷存在,这个时期多以反映贵族人物或宫廷仕女为主,民女描绘较为缺乏,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杨贵妃》、《虢国夫人》和《捣练图》等以仕女为题材的绘画。初唐仕女绘画较为代表的是李仙惠墓中的《宫女图》,画面人物前后顾盼,彼此呼应,充满了闲适优雅的宫廷气息。画中对人物前后的安排恰到好处,这正引证了谢赫《画品》中六法“经营位置”的运用,仕女绘画,除运用线条来表现气韵外,对于图面构图的安排也要求“多分则减”般严格。除一系列游玩题材的仕女绘画非常出名之外,这个时期刚兴起的宫怨图也很有代表性,如周昉的《挥扇仕女图》,这一长卷描绘了宫中嫔妃生活的哀怨,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特征,真正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画中13人,情节各不一样:或坐、或抚琴、或对镜和刺绣等,背景与情景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如对镜一节,一位嫔妃懒于梳妆、对镜而立,低眉、灰暗的双唇,描绘的是秋日凄凉时节,正是情景交融,仿佛都能听到佳人正低吟着“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懒。凄也。”可见一幅绘画作品,大到构图用色和人物姿态线条,小到妆容和手势,无不是一副绘画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情也,景也。宋代时期,士大夫文人思想占据主流思想文明,一大批的文人代表仕女画作争相浮现。而且不仿前人,物之情态形色具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嫩绿丛中红一点”在绿树掩映下,高楼窗口有一红衣女子倚窗眺望,构图巧思不落俗套,画面将女子心思半酣半渲,引看画者遐思翩连,此类的构图方式在现今传统仕女瓷板画中较为多见。并且宋代也是人物写意画的开始,更加地注重现实生活气息的绘画风格。明清时期,由于瓷器载体的技术创新,古彩和粉彩绘画画面清新华丽,由此仕女陶瓷绘画也展开了盛世之期,传统趣味的宫怨妇女游乐图已不多见,更多的是以才女佳话为题材。绘画的仕女形象纤弱、运笔轻柔、设色清雅。以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众多女性形象较为常见,如当今深受人们喜爱的瓷画作品《黛玉葬花》、《可卿春困》、《宝钗扑蝶》等等,瓷艺绘画构图讲究情景交融,其装饰度非常重要,在《周易》的六十四卦第二十二卦中讲到,贲卦,文饰也。意为,再强调一切文饰,都是空虚的,应当返璞归真。领悟一切,放弃虚饰,悠然自得。饰极必反,陶瓷仕女画亦如是也。

陶瓷雕塑作品装饰艺术的发展及现状


从我国古代发展开始,陶瓷雕塑作品就被人们视为一种兼具装饰作用与艺术作用的作品,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些陶瓷雕塑作用多被用在建筑行业。发展至隋唐时期,唐三彩作品则被是大家最熟知的一种陶瓷装饰品,则被誉为了“陶瓷雕塑中的瑰宝”,因此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与追捧,人们对它的认可度也可见一斑。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瓷器发展地极为昌盛,那么又被称之为瓷器时代。最终一直延续到隋,自从青瓷出现以后,相对传统的白瓷又被取而代之,发展到这个时期后,人们通常采用青瓷雕塑作为常见的装饰作品。

从近些年来我国的陶瓷雕塑市场发展形势来分析,陶瓷雕塑作品多用于生活装饰,这样一种兼具装饰作用与艺术价值的陶瓷雕塑,对于我国古代文化特色的表达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不论是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时期,或者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陶瓷雕塑作品一直都被看做为一种商品而销往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所以其对于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陶瓷雕塑也被群众视作一种极其重要的艺术装饰作品,在作为商品形式广泛流通的同时,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与传承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内陶瓷雕塑作品一直都处于不断改革与创新的状态中,陶瓷雕塑作品早在上个世纪80 年代就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那么这对于陶瓷雕塑作品的发展而言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转折点。在那个阶段,因为学潮思想对文艺界造成的巨大影响,使得很多艺术家与设计师都开始采用创新的艺术创作形式,通过本人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将本身的思想精神与装饰灵感表达出来,这其中,陶瓷雕塑作品也就是体现最为突出的一种改革、创新。通常而言,中国以陶瓷艺术而文明,那么陶瓷雕塑作品作为一种具备长时期保存能力的文化、艺术产物,能够很好地把历史文化与背景记录下来。不只如此,因为每一个人对陶瓷雕塑作品的审美标准也是千差万别,那么设计师们彼此间关于陶瓷雕塑作品的工艺与艺术交流也是千差万别,所以,和另外的艺术形式相比,陶瓷雕塑作品的发展更加重要,从而最终成为全部艺术形式的代表。

景德镇新彩瓷装饰艺术的发展


新彩瓷装饰既继承了传统陶瓷彩绘的优秀技艺,又有新的表现技法,精细处毫发毕现,豪放处雄浑强健。大件作品工艺复杂而不失构思严密,小件瓷画绘制精妙而不失灵秀细巧,不受工艺的限制,在配料、作画、用笔上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创作。

新彩原名叫“洋彩”,旧中国解放以前新彩所用的色料和表现技法都由外国输入,描绘的纹样也模仿西方,作品粗糙,技术不高,新中国解放后,经过一系列的革新和研究,现在我国不仅能自己生产各种颜料而且在表现技法上,吸收我国绘画的没骨法、工笔画法及写意画法,所谓“洋彩”已经失去了它的涵义,因此叫做“新彩”。

新彩瓷画颜料呈色多性能好,既能手绘又可以印制贴花纸、喷花、戳花等方法,对于描绘山水、人物、花鸟、图案都没局限性,因此在日用瓷装饰方面大量使用。

色彩绚丽明快的新彩瓷画,表现力很强。既可以精细勾线填色,又可以通过颜料的调配、稀释,在作画时,显出美观巧妙的丰富特色。

在釉上彩绘中,有新彩、粉彩、墨彩等类型,以多种颜料和不同的装饰工艺作画。新彩瓷画,以色彩丰富、清秀典雅为特点,可以根据陶瓷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技巧,或工笔重彩,或轻描淡写,或泼料渲染,或精细入微,充分显示出作者的艺术才能。

新彩瓷画颜料呈油质胶状,可以直接在白胎瓷器上作画,经烤花炉800℃左右烧成。作画时和烧成后的颜料色彩很少变化。创作时,通过浓淡深的料色,表现出景物的明暗层次,有很强的表现力。在料色的调配上,可以用油剂稀释,根据画面的需要,掌握颜料的厚薄。在表现形式上,不论是具象还是意象、抽象变形的画法,都能灵活自如地显示出画家创作意图。

从2 0世纪5 0年代开始,新彩瓷艺逐渐在陶瓷装饰中得到运用,80年代以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事新彩瓷画的人,既有老陶瓷艺术家,也有艺苑新秀。经过长期的研究试验,陶瓷艺术工作者在新彩瓷画的创作实践中,创造了多种具有新意的表现技法。在艺术瓷和日用瓷的装饰中,新彩瓷画得到了普遍的运用。

新彩瓷画彩绘技法多样,艺术表现力强。新彩瓷画在技法的运用上,可广泛吸收中国画、油画、水彩画以及木刻、剪纸等画种的表现手法,可丰富新彩的艺术风格。无论工笔、写意,创作者均可尽情发挥,局限性小,可拓宽创作者的创作思路。

新彩与粉彩表现技法上有所不同,可以用颜色直接在瓷上一次画成,用笔方法与写意没骨画法相似。一般常用拖、塌、点、偏锋、卧泼等几种笔法。

同时,综合运用不同的工具可以使作品呈现出许多有别于传统的新肌理效果,如普通毛笔、油画笔、刮刀等绘画工具的使用就可为其增色不少。新工具的使用会带来新感觉,除了使用这些绘画工具外,生活中用的棉花、棉签、牙签、海绵也可成为临时工具。用海绵和棉花拍染出的色料,能使颜色之间形成自然过渡,而用牙签蘸上较浓的色料即可在瓷胎上直接划线。用牙签画出的笔画积料较多,会因具一定的厚度而有浮雕感。此外,棉签也可以画线条,确切地说是在需要的位置上擦出线条,勾勒出想要的造型,从而露出瓷胎并与拍染出的底色形成对比。另外,用调和新彩的樟脑油直接作画也可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由于油能冲散周围的色料,所以用干净的笔直接蘸油划出的线和形会马上散开,给画面营造出缥缈虚无的境界,特别适合用来处理新彩山水的艺术效果。

新彩瓷画由于其颜料性能的直观和稳定,色相的丰富和工具、技法的多样,并且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比其他传统的陶瓷装饰方法少受工艺流程和色料的限制,因此利用新彩作画,在绘画技法和风格上,就能做到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新彩陶瓷绘画广泛吸收中国画、油画、水彩画以及版画、剪纸的表现手法,能工能写,中西结合,既可以像古彩、粉彩一样勾线,又可以制作中国的工笔画、水墨没骨画、版画木刻,还可以复制西方的水彩画、油画等,具有极强的融合能力。甚至在同一幅画中,能综合运用多种绘画的技法和装饰手法,呈现各种不同的风格,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在新彩中,以性质柔和、呈色稳定艳黑代替珠明料勾线,就无须再填上颜色,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又因新彩瓷画效果直观的特点,使画家在用新彩陶瓷颜料作画时不会受到工艺的限制和约束,而能直抒胸臆,充分表达画家的观念和才能。新彩颜料呈油质胶状,可以直接在白胎瓷器上作画,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变形的画法,都能灵活自如地表现画家创作意图。本人在创作过程中就十分注意绘画技巧的融会贯通,如作品《初夏秋冬》四条屏。

新彩装饰相对于传统粉、古彩更为随意大胆,效果也极为丰富多样。它既可用于绘制山水、花鸟、人物,古意新画:又可在创作过程中尽写胸中逸气,彰显个性。此外,新彩瓷画制作相对较本低,易于与现代工艺技术结合,进行批量生产。与此同时新彩瓷画也大量吸取了中国书法和中国画的表现技巧,讲究画中有诗,书韵印趣。近年来,新彩又和其它装饰形式结合在一起组合成新的综合装饰方式,大大提升了新彩的装饰艺术和审美效果。景德镇现时流行的新彩中除颇有中国写意风格的“扁笔抹花”、“一笔画”外,还有鲜艳明快的刷花、喷彩,规整秀丽的平印、丝印贴花等。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现在的新彩又包括了刷花、喷花、印花、描金加彩、腐蚀金彩和各色电光彩等类型,其特点是色彩丰富、造型多样、格调新颖。当今,各种新材料的发展与运用以及各种表现形式的新组合,都必然会把新彩装饰艺术带入一个崭新的发展天地。如新彩加古彩或粉彩,新彩与釉下彩的结合等。这种综合装饰将是新彩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它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新彩的表现力度,更重要的是不同彩绘材料所赋予观者在欣赏时的视觉与触觉的心理感受也会大大增加,这是和材料本身的色彩、光泽、肌理、质感等形式要素分不开的。

新彩瓷画的装饰艺术和其它所有的民间艺术一样,它的基本特征是写实与变形的统一结合,对于所要表现的自然形象要求超过自然的美,因此,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要加上主观的构思,即是主题和意蕴的渗透,使形象表现得更生动、更富有情趣。新彩装饰艺术中所表现的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很生动、有情趣,我们对这些稍加研究,就会发现这些形象的动态往往超过了自然形态的美,是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简单说是体现作者意蕴和主题的,正因此,它给人很深的感染力。

一件好的陶瓷新彩艺术作品不仅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底,更需要全面的艺术修养。陶瓷新彩作品的主题选择,画面的虚实掌握,手法的灵活运用,装饰技法的选择,技艺的巧妙掌握,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创作实践才能得心应手和做到恰到好处,才能在作画时表现出娴熟的造型能力。所以陶瓷艺术创作手法的探索和绘制工艺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只有我们勤奋钻研,不懈追求,才能探寻到更新的技法,才能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的新彩艺术作品。

论民间艺术与青花陶瓷的发展


青花装饰艺术历史悠久,出土实物表明青花装饰创始于唐代,形成于元代,繁荣于明代。青花历经千年的变革,技术材料的进步,文化艺术的演进,时代风俗的变迁和各朝代人们对青花装饰审美情趣的变化,使青花装饰在陶瓷演变和发展中,更具有魅力和独特的风格。作为景德镇传统的高温釉下彩绘之一青花瓷,以发色稳定的钴矿料(元代叫苏麻离青)在白色的坯胎上描画青花花纹,罩以透明青白釉,经1300度烧制成瓷后,颜色幽倩美观,发色深稳、清雅,产生一种柔和雅玫的艺术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成为历代皇宫的贡品和对外交流的礼品。

景德镇青花瓷从元代到清代皇帝无不对陶瓷的宠爱。使它成为了人们的奢侈品和工艺品,也是达官贵族的身份地位的认同。才有现在嘉德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子下山》两亿多的拍卖纪录。正因为青花瓷高贵典雅,精美有“假玉”之称,一直以来都是为皇宫定制而烧,如元代在景德镇设立的浮梁瓷局,明代的“御器厂”和清代“御窑厂”都是官办的手工业。景德镇御窑厂所烧制的青花陶瓷是不计成本为代价,“千中选十,百中选一”,才有青花瓷器极品。如元代官窑青花大罐、梅瓶、瓷盘等,这些青花瓷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明代到清代官窑青花瓷则采用青花混水的绘画技法来制作陶瓷,青花混水工艺要求工匠们具有熟练的工艺技术,将青花混水料按要求调成三至五种浓淡不同的料水,并分碗装好备用,用拇指与食指、中指刺笔肚以控制水料的多少,并迅速在花叶上来回移动,形成水浪效果。从图中可清晰地看出画工刺笔的手法和笔锋带动水头运动的轨迹,在混水之前,需用青花勾线,用混水笔将料水分成浓淡渐变的层次并空出叶形,用竹刀修理部分多余的地方,在混水时,不仅需用笔头带动料水分出浓淡,左手也要移动坯体使之更加顺应描绘的手法,还要分过淡水的部位再次分染加色。如清代的青花大缸《王羲之爱鹤图》画面绘王羲之端坐在中央的书案前,提笔凝思,侍童立于书案一旁,专心研墨,另一侧仙鹤单足而立,仰首附鸣。背景绘青松映掩山洞大门,皓月当空,祥云呈瑞;前景绘山崖、梅花、灵芝,形成第进有章的层次空间。是明代青花典型的上乘之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明代以后,由于官窑瓷器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官窑就要求民窑帮忙一起烧制瓷器来提高产量,于是就出现“官搭民烧”的说法。民窑的瓷器完全是商品生产,供国内外普通老百姓的需求,产量也大,所要求的品质也不严厉,所用的原料都是就地取材,官窑所用的青花料在民间是禁用的,所以民窑的瓷器,没有官窑的瓷器精美。由于民窑的瓷器需求特别大,上层的封建官僚地主又普遍讲究日用瓷器,使景德镇的民窑青花仿古瓷,日用瓷器占有一定的市场。加上景德镇的工匠们历经几十年对陶瓷技术的日益提高,对原材料的掌握,并出现一些有名的民间制瓷艺人,使民窑产品可以和官窑产品相媲美。

下面我探讨一下景德镇民间艺术在青花陶瓷装饰上的运用。景德镇青花瓷的装饰图案中民间工艺题材众多,包罗万象,其具有代表性的有水墨画、书法、木雕、砖雕、剪纸、蜡染、漆画、民间年画和抽象画等艺术形式,民间年画,剪纸在青花装饰上用的比较多。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就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上鬓角为装饰的时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彩纸剪成各种动物、花鸟、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叫“窗花”。古代男婚女嫁和过春节时,妇女们都会剪各式各样的剪纸,贴在门窗、房柱、镜子、灯笼等。以吉祥的图案,经典的故事为题材,给婚庆和节日增添了热闹祥和的气氛。民间年画吸收了明代的木刻画。戏剧舞台形式,采用木板套印和手工绘画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题材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尤其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年画题材在陶瓷上运用就特别多,天津的杨柳青年画是中国的老字号,有许多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杨柳青年画多以仕女、娃娃、神话传说为题材,采用寓意写实等手法,构思巧妙别致,线条流畅清新,色彩古朴典雅,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反映人民群众向往国泰民安和幸福生活的《万象更新》、《莲年有余》、《富寿平安》。《麒麟送子》、《五子夺莲》《文姬归汉》、《五谷丰登》等很受人们的喜爱。这些题材运用在瓷器上深得老百姓的喜爱。如明代嘉庆年青花云龙开光刀马旦人物蝠耳扁瓶,里面的人物图案就是依照杨柳青年画里的戏曲脸谱而绘制在陶瓷上,上面根据民间故事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将杨门女将描绘得生龙活虎,骁勇善战。穆桂英身着战袍坐在战马上,旁边是几位女将在观战,前面一位女将正和辽军猛将厮打一起。后面一排辽军的帐篷,画面线条清晰,青花发色淡雅,虽不及官窑器严谨、求精、求细,但充分表现了民窑画风的随意、洒脱。

现代民间艺术更是丰富多彩,青花料的发色越来越稳定,人们早已能熟练掌握这门技术,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审美情趣和欣赏的水平逐渐多样化。民间艺术和青花结合越来越广泛,画家们把来自民间的故事和历史知识作为创作题材,同时民间工艺装饰逐步挖掘出来,在创作中可以将其好的形象和处理手法应用到现代青花综合装饰设计中去。融刻划、书法、青花为一体的综合装饰,既直观又大方,典雅中透露文化的气息。会更加适应现代人的思维,也引导着生活方式的转换,给新的民间艺术和青花结合带来了新启发、新的活力和新的表现力。

陶瓷装饰艺术


陶瓷装饰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型与装饰相结合的载体,通过巧妙的绘画设计,新颖的装饰手法来产生完美的艺术形象,从中给人以诗情画意般的情趣。从彩陶文化到汉代瓷器装饰,采用绘画、刻划等技法,以弦纹,水波纹、几何图形。唐宋时期开始,采用彩绘颜料在瓷器上进行装饰。景德镇陶瓷,从现在发现的古瓷资料中已有定论的是五代时期的青瓷,以釉色为主要装饰,宋代出现了大量的刻、划、印、雕花装饰;元代青花瓷是景德镇陶瓷彩绘装饰的起源时期,历经明、清、近代,到现代陶瓷装饰,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千百年来,陶瓷艺人和陶瓷艺术家从装饰艺术实践中,创造出多姿多彩的装饰技巧,各种奇妙的表现手法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陶瓷装饰也在不断提高,以丰富的内涵,多种风格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新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在民族艺术发展的进程中,陶瓷艺术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崇高追求,反映了人类审美观念的变化,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艺术表现手法,在陶瓷装饰上的发挥显示出艺术家的艺术个性、文化修养,也显示出时代艺术的特色,景德镇陶瓷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悠久的历史,给人们以审美情趣和生活需求的满足。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艺术,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发展,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从事陶瓷艺术装饰的创作者们首先就要了解陶瓷文化史,懂得陶瓷装饰的来龙去脉,掌握装饰构图的基本法则,如果只停留在能画好瓷器的阶段上是不够的,不了解陶瓷装饰的内涵、手法、技巧,绘画表现就很难达到较高的水平,也产生不了艺术个性,只能是依样画葫芦。

粉彩婴戏图笔筒

陶瓷装饰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不仅能以新颖美观的装饰,给人以愉悦的感受,而且能够通过观赏者的欣赏联想进入人的心灵,产生出作者与观众在心弦上的共鸣,艺术作品可以超越时空,跨过国界。不同时代,语言不通的人们,可以在艺术作品前有心灵上的默契。有的作品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唯有具备艺术修养的人,才能看懂其中之意境。像明清时期的青花、粉彩婴戏图,在创作时也有自己的思想,古代婴戏图以“麒麟送子”、“加官进爵”、“青云直上”等画面,展示出人们期望生活幸福美好的心境,迎合购买者对前程似锦,改变命运的盼望之情。粉彩婴戏图,构图严谨,色彩绚丽,装饰精细,人物形象呈现出白白胖胖的福相,反映出当时的达官贵人,崇尚多子多福,富贵满堂的世俗观念。而现代陶瓷装饰中,艺术家的作品在装饰方面很少用边饰,借鉴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画的绘画构图形式,直接把主题物象装饰在陶瓷造型上,使作品潇洒大方,很具时代感。画面釉色颜料的组合,枯涩、清润的线条韵律鸣奏出无声的乐章。以荷花为例,古今中外的艺术家,画出过无数力作,“齐白石的墨荷、莫奈的睡莲、徐渭的泼荷、八大山人的怪莲”有的浓墨淡彩、有的如梦幻中的意韵、有的任意挥洒、有的幽意深远,展现出不拘一格、妙趣各异的风格。

陶瓷装饰就是利用造型的各个部位,进行协调的美化,和谐地把造型与画面装饰融为一体。并不是所有的装饰绘画都美,如果装饰形式、纹饰与器型不协调,一味以荒诞、古怪、散乱的色彩在陶瓷器型上涂划,不仅产生不了装饰特色,反而会破坏原有的材质、器型美。陶瓷装饰艺术就是讲究美的表现形式,科学、合理地装饰布局,通过艺术装饰来衬托材质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陶瓷装饰,分为图案装饰和纹样装饰两种基本形式。图案装饰以规整、概括、对称、对比等构成要素来美化陶瓷;纹样装饰则包括写意、抽象、变形夸张等多种装饰形式。不论是图案还是纹饰,都有其装饰规律和表现形式,两者和谐地融为一体,展现了装饰图案和纹饰的创作手法,线条、细点、块面、图形等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的。陶瓷装饰图案,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对周围各种事物经常接触、认识,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而逐步描绘、创作出来的。大自然中就有多种多样的形态,太阳、月亮的圆、缺,火焰的光茫,山的形状,水的波纹,鸟的飞翔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就把这些头脑中的印象变成图形,在陶瓷、木材、金属等载体上表现出来,成为美妙的图案、纹饰。陶瓷装饰在漫长的发展、形成过程中,经过陶瓷艺人和陶瓷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不断提高了对美的形态的认识,从摹仿到写实,再由具象到意象、抽象的变化过程中,人们掌握了美的构成形成规律,发现了在装饰构图中的多种手法。用变形、概括、均衡、协调等手法装饰陶瓷,已成为人们常用的形式,变形是把物象的形态加以改变,用放大、缩小、扭曲、夸张等方式来组成图案,集中体现了物象的形态特征。概括是对自然界的物象进行提炼,成为适合器型的装饰图样,产生出简洁、明快之感。均衡有对称的美感,协调中包括均衡、对称、和谐、整齐,体现了特定形式的法则。追求丰富的构图形式、稳定均衡的画面感,是陶瓷装饰图案的主要特点,给人以丰满、舒畅、充实的印象。

景德镇陶瓷艺术文化,是世代陶瓷艺人的智慧结晶,是博大精深的知识积累。我们新世纪的陶瓷艺术工作者,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陶瓷装饰技艺,又要将其发扬光大,才能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同时也是具有世界性的陶瓷艺术作品。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