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赣州窑黑釉炉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时期,五大名窑,各领风骚,民间瓷窑,星罗棋布,百花齐放,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南海一号”正式出水之后,人们看到不少赣州窑的精品,赣州窑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今春举办的“祈福世博平安香炉展”,因没有赣州窑的展品,引起收藏家黄震郧先生的注意,他特意将所藏10余年的赣州窑黑釉香炉慷慨相赠,供我鉴赏研究,可谓古道热肠。这尊宋赣州窑黑釉炉,彻底改变了我对此窑的看法。我撰写《寻访中华名窑》时没有将其列入考察的范围,真的有点怠慢此窑了。

宋赣州窑黑釉炉高10.6厘米,直径14厘米,敞口、厚唇、束颈,自然大气,制作流畅,千载如新。炉腰身圆满,胎骨较紧,外施黑釉到底,釉面匀称,釉呈乌金色,滋润光亮,可见零星细纹和不规则开片。胎体较厚,拿在手里较沉,有一定分量,敲击后发出清亮的声音,可见其烧制温度较高。内壁为露胎,可清晰地看到拉胚、修胎的痕迹,瓷土淘洗较为精细,器物规矩,三足鼎立,足底亦为露胎,修足刀痕清晰,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工艺特点。

赣州窑其实还是有一定历史地位的,它在今江西赣州七里镇,故名。这里临江靠山,赣江水面开阔、水量丰盈;山上森林茂盛、瓷土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七里镇先民瓷业生产带来便利。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瓷片和匣钵片中姓氏及大量符号,反映了当时瓷业生产的规模和经营、联营或附烧的多样性。赣州窑始烧于唐末五代,盛烧于两宋,终烧于元代。赣州窑器物可和景德镇窑、吉州窑相媲美,有标新立异、曲尽其妙的盛誉。

宋代赣州经济除瓷器、铸钱外,还有造船、虔布、泥片茶、贡茗等,手工业、农业、商业以及交通之繁荣名列当时大都市之列。北宋是赣州七里窑鼎盛期,延至南宋,产品经大余岭、北江至广州,远销海外。外销瓷目前已知有褐釉乳钉柳斗纹罐,远销朝鲜、日本等地,日本还发现仿中国赣州七里窑乳钉柳斗纹罐产品。

赣州古瓷窑,在宋代曾烧制有刻花纹饰的青白瓷以及少量黑釉瓷等。赣州窑烧制的高足杯与柳斗杯极具地区特色,杯里施釉,杯外不施釉,但划刻柳斗纹,颈部有凸起白色乳丁一周。点、线、面、色的巧妙组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器物,中国人欣赏,外国人青睐。瓷器,其实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我想,工匠们在烧制这些作品时,一定蕴藏着苦心孤诣创造的意境吧!

1976年韩国新安沉船里发现了赣州窑的瓷器,这大大提升了这座原本不知名的古瓷窑的地位,使它成为江西四大古瓷场之一。由此可见,国家、民族间的交流,对文明的进程起着多么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这尊宋赣州窑黑釉炉,留给后人的美好而有趣的话题。

精选阅读

宋金时期黑釉盏珍品欣赏


至宋代,黑釉瓷才真正进入其发展的巅峰时期。宋代与唐代茶文化美学内涵的最大不同在于唐代“青则宜茶”,而宋代则是“茶白宜黑”。

建窑黑釉银扣兔毫盏 南宋 建窑

建窑兔毫盏 北宋 建窑

建窑黑釉盏 北宋 建窑

建窑兔毫盏 南宋 建窑

建窑兔毫盏 北宋 建窑

建窑黑釉银兔毫盏 南宋 建窑

建窑兔毫盏 北宋 建窑

黑釉瓷器的蓬勃发展并非无因生成,而是有着历史、社会、地域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原料丰富,这种含铁量很高的粘土,属于低档原料,在地面上很容易找到,陶瓷工匠们就地取材用于制造黑釉瓷。

有充足制瓷原料是制瓷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或保证,在北方的许多煤田中有多层可供烧造瓷器的高岭石粘土矿存在,但原料质量不很好,加之淘洗不够纯,很难做出轻薄细腻的白瓷和青瓷。

虽然北方的邢窑、汝窑、定窑、耀州窑有很好的胎土,其精细程度并不比南宋官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差,可是毕竟生产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北方广大地区的需求。

建窑兔毫盏 北宋 建窑

建窑兔毫盏 南宋 建窑

建窑兔毫盏 南宋 建窑

建窑红兔毫盏 南宋 建窑

建窑红兔毫盏 南宋 建窑

金彩“福山寿海”黑釉盏 南宋 遇林亭窑

“湘阴”款黑釉盏 南宋

黑釉盏 北宋

宋代早期饮茶方式由煎饮变为点饮,烹点技术极为讲究,出现了“斗茶”。“斗茶”不仅是饮出茶的品质,也是一种高雅的活动。

此时,建窑、吉州窑创造性地生产出了兔毫釉、哩变釉、剪纸漏花、瑕帽釉、虎皮釉,继而北方地区也仿制生产出准妙惟肖的兔毫釉、术猖釉,还创造出了铁锈花、黑釉红绿彩和凸线纹等新品种,这一系列成就使黑釉成为铁系色釉中装饰手段最丰富的高温釉。

黑釉盏 北宋

兔毫盏 北宋

黑釉花口碗 宋

黑釉酱斑花口碗 北宋 耀州窑

黑釉酱斑盏 北宋 耀州窑

白釉盏北宋介休窑/黑釉酱斑托 北宋 耀州窑

黑釉白覆伦碗 北宋

黑釉白覆伦碗 北宋-金

黑釉白覆伦高足杯 北宋-金

红油滴碗 金 山西窑场

一般来说,青釉和白釉瓷器需要对胎土进行较细致的加工,生产成本自然较高。而黑釉瓷器对胎土质量要求不高,生产成本低。作为普通百姓,在物质较为医乏的古代,生活需要精打细算,购买生活用品也通常选择实用和价格便宜的,其次才是美观。在瓷器的销售市场上,黑釉瓷器无疑在价格卜占有绝对优势。

红油滴碗 金 山西窑场

红油滴碗 金 山西窑场

红油滴碗 金 山西窑场

银油滴盏 金 山西窑场

银油滴盘 金

银油滴碗 金 山西窑场

红油滴盏 金 山西窑场

红油滴盏与盏托 金 山西

红油滴盏与盏托 金 山西

红油滴盏与盏托 金 山西

红油滴盏与盏托 金 山西

红油滴盏 金 山西

红油滴盏 金

红兔豪盏 金 山西

古代瓷器:宋金时期黑釉盏珍品欣赏


建窑黑釉银兔毫盏南宋建窑

建窑兔毫盏北宋建窑

黑釉瓷器的蓬勃发展并非无因生成,而是有着历史、社会、地域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原料丰富,这种含铁量很高的粘土,属于低档原料,在地面上很容易找到,陶瓷工匠们就地取材用于制造黑釉瓷。

有充足制瓷原料是制瓷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或保证,在北方的许多煤田中有多层可供烧造瓷器的高岭石粘土矿存在,但原料质量不很好,加之淘洗不够纯,很难做出轻薄细腻的白瓷和青瓷。

虽然北方的邢窑、汝窑、定窑、耀州窑有很好的胎土,其精细程度并不比南宋官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差,可是毕竟生产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北方广大地区的需求。

12345下一页

陈炉耀州窑


陈炉窑位于陕西铜川东南的山区,这里不仅蕴藏有极为丰富的制瓷原料坩土,还盛产燃煤。其地

“东有南堡突兀秀丽,北有北堡绵立蜿蜒,西有崔家堡(今西堡)为水口金鱼,南有永受堡(今永兴村)华嶙峋,四堡罗列,岗峦耸峙”,四面又有甘泉溪河长流,山山水水,将整个陈炉环抱成一个方圆近20里的古窑镇,在古代地望极好。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原料蕴藏,使它具备了建立大型瓷场的良好条件,因此,元代以后的陈炉窑得以发展为一处大规模陶瓷窑场,并接续了耀州窑的烧瓷历史。

陈炉窑制瓷工艺源自黄堡窑场,陈炉又称炉山,因“炉火杂陈”和周山炉火不熄而得名,还曾因陶瓷业兴盛获得“长安首镇”之誉。其窑场创建于金末元初,明清时期鼎盛,民国至今仍在烧造。陈炉作为一座有着800年烧瓷历史的古镇,以及明清以来陕西最大的陶瓷窑场,长期以来一直是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瓷业生产基地。

陈炉窑的创建和发展,除了因其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还缘于驰名中外的耀州窑制瓷工艺的传播。耀州窑中心窑区位于陈炉之西约18公里的黄堡镇,这里早在其创烧的唐代就是大唐国都长安的京畿窑,历经五代和宋金,所烧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遂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其中五代烧造的淡青和淡天青釉瓷,为我国古代青瓷的发展开拓出一个全新的领域,成为宋代汝、官和高丽青瓷的奠基者。在宋代其“类秘色”的橄榄釉青瓷为之鼎盛,不仅达到了“方圆大小,皆中规矩”“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的高超水平,而且创新出独具风格的刻花和印花新工艺,以犀利洒脱极富立体感的生动手法,烧制出被誉为宋代青瓷刻花之最的精美瓷器。五代、北宋和金初的耀州窑青瓷,达到了当时国内烧造青瓷的最高水平。耀州窑的这些精湛制瓷工艺,北宋时曾在陕西省内外的广大地区得以传播。而耀州窑在耀州境内的传遍,以东距黄堡镇15至18公里的立地坡、上店、陈炉三地为主。这三地因之也成为耀州窑的组成部分。现按考古学惯例,依其传遍和创建的先后,分别命名其为:立地坡耀州窑、上店耀州窑、陈炉耀州窑。陈炉窑虽然在三地中创烧最晚,但得益于最好的地理、人文条件,最终发展为规模最大、烧造时间最长的窑场。元代后期以降,陈炉窑逐步替代了黄堡镇的耀州窑中心窑场,成为耀州窑后期的中心窑场。

清代“炉钧釉”器物欣赏


清代“炉钧釉”器物欣赏

清雍正炉钧釉双鳅耳炉

清雍正炉钧釉铺首耳壶

清雍正炉钧釉水丞

清雍正炉钧釉棕式瓶

大清雍正炉钧釉茶壶

雍正款炉钧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

清 炉钧釉九芝如意

清代炉钧釉随形笔

清炉钧釉四方水丞

乾隆款炉钧釉双耳三足炉

清乾隆炉钧釉直口瓶

清嘉庆 炉钧釉墩式碗

清同治炉钧釉大盘

民国炉钧釉方盆

文革时期紫砂胎炉钧釉器

清乾隆宜兴紫砂胎炉钧釉茶壶

清乾隆宜兴紫砂胎炉钧釉茶壶

炉钧釉创于清雍正年间,盛行于雍正,乾隆二朝,因低温炉内烧成仿宋钧釉而得知其名。

《南窑笔记》说:“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景德镇陶录》亦载,“炉钧釉,色如东窑、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变化过之。”

炉钧釉原本便是仿钧釉器,但没有钧釉色彩那种浓烈的大开大合,而是如小泉柳溪一般,细腻缠绵!炉钧色调丰富,几乎月白、葱翠、钧红、朱砂红等诸色皆备。由于使用了熔块釉,所以光泽性强,外表华美、艳丽。

又据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话》云:“近时宜兴砂壶复加饶州之鎏(饶州即景德镇旧称),光彩射人却失去本来面目”,文中所指即炉钧釉。阮葵生,字安莆,又字宝成,号唐山,又作吾山,江苏山阳人(今淮安),乾隆十七年壬申举人,官至刑部右侍郎,著有《七录斋集》。

根据阮葵生生活及成书年代可知,宜兴炉钧釉装饰紫砂茶壶在乾隆朝已有记载,但实际时间可能会更早。

仿钧窑紫红斑所作的低温颜色釉。有“素炉均釉”与“浑炉均釉”两种。素炉均釉面呈蓝绿相间的麻点纹,在素坯上底喷翡翠(以氧化铜着色的粉彩颜料),面喷广翠(以氧化钴着色的粉彩颜料)。浑炉均釉面呈红绿相间的麻点纹(红釉以胶体金着色)。800℃左右烧成。以清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制品最精。 釉中含有粉剂,故而釉厚不透明。釉面均开细小纹片,其结晶呈色多种,深浅不一,有红,兰,紫,绿,月白等色(如同有铅器表面的反射光泽)并熔于一体。在器物釉面上形成长短不一的垂流条纹,有的弯曲,有的垂直,还有的似山岚云气与斑点交混在一起,布满器身。如同五彩缤纷的孔雀尾羽一样,整齐美丽。釉中的红色并不太艳,红中泛紫,犹如刚成熟的高粱穗色。兰釉则如水波状,雍正年间的炉均釉基本上都保持这一特征。

古代瓷器:灵武窑黑釉剔刻牡丹纹瓶


灵武窑黑釉剔刻牡丹纹瓶宋西夏。

灵武窑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该窑始于西夏,经金代而终于元代。其制瓷工艺受磁州窑系影响而发展起来,所烧瓷器品种十分丰富,有白瓷、青瓷、褐釉瓷、茶叶末釉瓷、黑瓷和少量紫色釉器物。器物胎体沉重,造型浑厚,很多器型都在北方窑产品中常见,但从整体上看,还是体现了西夏游牧民族瓷器的特点。装饰上有划花、剔花和褐色点彩等,纹饰上以折枝、缠枝、牡丹纹最为多见。

钧窑小碗(宋)


宋 钧窑小碗

规格:口径8.9cm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南禹县,古代属均州,钧(均)窑因此而得名。钧窑创烧于北宋,宋末是它的鼎盛期。钧窑历代都为宫廷烧制过瓷器。

钧瓷属北方青瓷系列,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新的突破。

它在釉中加入微量的铜,在还原的高温气氛下,使釉烧成青中带红的紫红色釉,如云霞般变幻不定、美妙灿烂,这种釉色就是著名的钧红。但它不是纯正的红色,里面有着程度不同的紫色。钧红的品种有海棠红、玫瑰紫,还有一种因为烧得不理想而成为红中带黑或带灰的叫“骡肝马肺”,这一技法在陶瓷史上还是第一次,意义重大。钧窑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从而成为宋代著名的窑场。

使钧窑瓷有着与众不同风格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在釉中掺有锡,使得钧釉成为乳浊釉。这是一种蓝色的乳光釉,按照颜色的深浅,还有月白、天青、天蓝等的区别。

这件钧窑小碗口沿内收,有紫色斑点,这就是所谓的钧紫,系红釉和蓝釉相融合而产生,这是因为制作时在蓝色的釉上涂了一层铜红的缘故。钧釉中存有大量的气泡,这使钧窑釉中红、白、蓝、紫多种色彩互相混合,产生出许多绚丽多彩的流纹,这就是窑变现象。在蓝、紫、白的背景色上有蓝白相错、紫红交织、红蓝相融,使得钧窑的釉色显得特别神秘莫测和高雅多姿。

宋辽金时期黑釉瓷器珍品欣赏


黑釉酱斑瓶 北宋

黑釉三足炉 北宋 赣州窑

黑釉三足炉 南宋 赣州窑

酱釉柳斗罐 南宋-元 赣州窑

黑釉罐 南宋

黑釉小罐 南宋 吉州窑

酱釉罐北 宋-金 耀州窑

酱釉盖钵 北宋-金 耀州窑

黑釉弦纹梅瓶 北宋

黑釉漏花朵花纹瓶 北宋

黑釉出筋罐 金

黑釉酱斑长瓶 北宋

黑釉酱斑盖钵 北宋-金

黑釉酱斑盖钵 北宋-金

黑釉荷叶盖罐 宋

黑釉白覆伦香炉 北宋

黑釉白覆伦钵 北宋-金

黑釉荷叶盖罐 金

黑釉研磨器 金

黑釉剔花卷草纹罐 辽

大同窑口器物 金 山西博物院藏

黑釉剔花卷草纹梅瓶 金 大同青瓷窑

酱釉罐 辽

酱釉罐 辽

酱釉罐 辽

黑釉出筋执壶 金

黑釉出筋执壶 金

黑釉出筋梅瓶 金

黑釉出筋花口瓶 金

黑釉出筋瓶 金

黑釉出筋执壶 金

黑釉出筋钵 金

北方窑黑釉瓷观览


黑釉自从东汉在浙江上虞一带伴随着成熟青瓷产生以来,一直持续不断地生产,但一直未能进入瓷器生产和日用的主流,只是青瓷的副产品。

黑釉辟雍砚隋代(河南巩县窑)口径11厘米,底径14.2厘米,高5.5厘米

该砚为辟雍砚十三兽足带托泥黑釉,釉色纯正,均匀光泽亮丽,釉质细腻,唯砚面露胎做工精细,是辟雍砚中少有的黑釉品种。据传同出有大业元年~9年墓志坊三彩窑。

外黑里白釉钵唐代(河南巩县窑)口径8.5厘米,高5.6厘米,底径2.5厘米

这种钵为弧壁口部微收,小平底。外黑里白釉,釉色纯正光亮。西安礼泉坊三彩窑出土有相同的钵标本。

黑釉酱口矮梅瓶北宋(河南窑场)口径9.1厘米,高24.5厘米,底径9.4厘米,腹径20.7厘米

该瓶为卷口,细颈,鼓腹,圈足。圈足以上施黑釉,口沿上一圈酱色窑变,适足以为整体黑釉添彩。该梅瓶黑釉色纯正均匀釉面平整,光泽柔和,釉质细腻,露胎处涂一层酱色化妆土,修胎痕明显端柔美的形制,黑釉加酱彩的装饰,使得该梅瓶呈现高贵的气质。

到北朝晚期,黑釉在北方生产成功到隋唐时期就迅速成为中国北方瓷器的主流之一,伴随着白瓷成为北方宫廷、贵宅、寺院里不可或缺的美品,在主流文化区域的隋唐两京地区、河北、河东、山东的新贵旧族盘踞的区域大量烧造和使用。到北宋时期,随着宫廷的斗茶风气蔚为时尚,福建建窑的黑盏成为斗茶者的利器,黑釉便独树一帜地成为皇帝的宠爱,贵族跟进,土豪响应,民间仿效,一时之间黑瓷成为餐桌茶席上的新宠。于是有北宋京畿之便的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山东等陶瓷老窑利用已有的黑釉优势,再次发起一轮仿制建窑黑盏的高潮,此风所致,金代、元代持续不衰。大量的唐、宋、金、元不同朝代的城市遗址、贵族墓葬和寺院遗址里埋藏了黑瓷遗物,通过现代的考古发掘和最近三十余年中国前所未有的基本建设,古代黑瓷的面貌便呈现在我们面前。

黑釉盏北宋(河北定窑) 口径18厘米 高5.5厘米 底径4厘米

该碗敞口,腹壁微弧,圈足,全器施黑釉,口沿泛酱红色,虽然为残器标本,但是黑釉色纯正釉面泛金属光泽。部露胎,胎色粉白胎质细腻,修胎整齐平滑,据云该盏出土于河北正定临济寺遗址,而临济寺是唐代禅宗所谓一花五叶的临济宗祖庭,一直到北宋时期都香火旺盛,历代都有皇帝封赐,临济寺在北宋末期毁于与金人的战火,唯塔独存大定二十三年金世宗予以修复,该碗应该是北宋时期或者还是皇家的供养之物。据传河北正定临济寺遗址出土。

黑釉玉壶春瓶北宋(河北定窑)口径5厘米 高25.5厘米 底径5.7厘米

该瓶撇口,细长颈,梨形腹,圈足。全器施黑釉,虽然为窑址出土残器标本,但是黑釉色纯正,釉面泛金属光泽。足部露胎胎色粉白,胎质细腻,修胎整齐平滑,整体器型周正高挑,釉色玄黑,绝对造就其高贵的气质,为定窑黑釉玉壶春瓶的绝佳之作,此种黑釉玉壶春瓶迄今未见出土或公私博物馆藏品。

黑白围棋子(361颗) 北宋(河北定窑) 直径2厘米 厚0.61厘米

该围棋子为扁圆状,面凸底平。白棋子,纯白黑棋子凸面施黑釉。黑釉色纯正,釉面泛玻璃光泽是一种特殊的亮光釉,足部露胎,胎色粉白,胎质细腻,修胎整齐平滑其程度也超过一般的白瓷。黑釉如漆白子似玉,黑白相较二仙传道圣贤切磋,正所谓知白守黑的意义。

黑釉白沿香炉北宋(河南焦作当阳峪窑)口径14.5厘米 高14.8厘米 底径11.2厘米

该香炉为平沿,筒形腹,带旋纹喇叭状足,黑釉施釉到底,口沿一圈白釉边,黑釉纯正莹润,白边清晰。胎色为灰色,器壁较薄,修胎精细。该香炉器型端庄,黑白釉色分明,是当阳峪窑少见的精品香炉。

北朝到辽代、北宋初期的黑瓷以净瓶、花瓶、注壶、碗罐为主流,追求的是纯黑如漆的审美,皆是精工细作,不见粗糙之用。到北宋晚期开始,黑瓷却是摇身一变,既追求纯黑釉的幽美,又追求多变的外观华丽,于是就有了多重的装饰黑釉,描金加银,剔刻画花,油滴兔毫,红斑绿彩尽到了人之所能。其形制以各式茶碗为主,兼具杯盘盆罐,瓶壶钵盂,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色彩缤纷,灿烂夺目,黑釉的发展达到了中国历史的最高峰。此风的普及使得中国历史上追求金银用器的风气一去不再复返,瓷器成为皇家贵宅里的新欢。因为黑釉最初的身份与皇家有关使用人群多以用黑釉碗盏自高,其风所致,内传中国至今,外达东瀛日本。

黑釉荷叶盖罐宋高15.8厘米 口径8厘米底径6.9厘米 高梧楼藏

黑釉白覆轮香炉+配图北宋赵广富辅《番王礼佛图》局部 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黑釉出筋执壶金高14.7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3厘米宝光艺术藏

北方北宋时期黑釉发展的另一结果就是,北方人熟练掌握了黑釉烧造的技艺,使得黑釉的烧造品成为最为廉价的日用器,普及到了民间,当然因为成本的问题,民间在材料、成形、施釉等方面都只能是粗率不堪,但是其结果是从北宋开始陶器的使用被基本抛弃。元明清乃至当代,因为黑釉烧制的便捷,使得黑釉的使用量达到最高。耿宝昌老先生几十年前就感叹道,黑釉量太大了,火车皮都拉不完。所以,我们不能不说黑釉瓷器是社会上中下各个阶层的用器,从美术考古学意义上说,黑釉与白釉的竞演成为中国北方文化的总体符号。

中国黑釉总体分类:1.纯黑釉;2装饰黑釉;3.黑釉加彩;4.黑釉褐彩;5.黑釉剔刻;6.窑变黑釉。

本文所列的北方黑釉瓷器,主要为纯黑釉瓷器,纯黑釉从北朝晚期开始到宋元明清,是贯穿于北方陶瓷史的一个主要品种,而且一旦形成,就成为北方陶瓷的主流产品之一。这在南方开始于东汉的浙江德清窑,但是形成优势仅在两宋之间。

古代瓷器:清代“炉钧釉”器物欣赏


清代炉钧釉器物欣赏

清雍正炉钧釉双鳅耳炉

清雍正炉钧釉铺首耳壶

清雍正炉钧釉水丞

清雍正炉钧釉棕式瓶

大清雍正炉钧釉茶壶

雍正款炉钧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

清炉钧釉九芝如意

清代炉钧釉随形笔

清炉钧釉四方水丞

乾隆款炉钧釉双耳三足炉

清乾隆炉钧釉直口瓶

清嘉庆炉钧釉墩式碗

清同治炉钧釉大盘

民国炉钧釉方盆

文革时期紫砂胎炉钧釉器

清乾隆宜兴紫砂胎炉钧釉茶壶

清乾隆宜兴紫砂胎炉钧釉茶壶

炉钧釉创于清雍正年间,盛行于雍正,乾隆二朝,因低温炉内烧成仿宋钧釉而得知其名。

《南窑笔记》说: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景德镇陶录》亦载,炉钧釉,色如东窑、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变化过之。

炉钧釉原本便是仿钧釉器,但没有钧釉色彩那种浓烈的大开大合,而是如小泉柳溪一般,细腻缠绵!炉钧色调丰富,几乎月白、葱翠、钧红、朱砂红等诸色皆备。由于使用了熔块釉,所以光泽性强,外表华美、艳丽。

又据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话》云:近时宜兴砂壶复加饶州之鎏,光彩射人却失去本来面目,文中所指即炉钧釉。阮葵生,字安莆,又字宝成,号唐山,又作吾山,江苏山阳人,乾隆十七年壬申举人,官至刑部右侍郎,著有《七录斋集》。

根据阮葵生生活及成书年代可知,宜兴炉钧釉装饰紫砂茶壶在乾隆朝已有记载,但实际时间可能会更早。

仿钧窑紫红斑所作的低温颜色釉。有素炉均釉与浑炉均釉两种。素炉均釉面呈蓝绿相间的麻点纹,在素坯上底喷翡翠,面喷广翠。浑炉均釉面呈红绿相间的麻点纹。800℃左右烧成。以清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制品最精。釉中含有粉剂,故而釉厚不透明。釉面均开细小纹片,其结晶呈色多种,深浅不一,有红,兰,紫,绿,月白等色并熔于一体。在器物釉面上形成长短不一的垂流条纹,有的弯曲,有的垂直,还有的似山岚云气与斑点交混在一起,布满器身。如同五彩缤纷的孔雀尾羽一样,整齐美丽。釉中的红色并不太艳,红中泛紫,犹如刚成熟的高粱穗色。兰釉则如水波状,雍正年间的炉均釉基本上都保持这一特征。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