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瓷精品艺术展:诠释唯美的官瓷文化

开封北宋官瓷艺术博物馆展出的瓷器

2014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期间,开封北宋官瓷艺术博物馆推出官瓷精品艺术展,将以惊世精品弘扬展示宋代独有的官瓷精粹,诠释唯美的官瓷文化。

北宋官瓷,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居我国五大名瓷之首,瓷坛地位显赫。1981年,在余秋里副总理的直接关怀下,国家划付资金,恢复北宋官瓷,于1984年研制成功。首批仿北宋官瓷作品釉面如玉、质地生辉,受到国内权威专家的首肯,专家鉴定后认为“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珍藏的宋官窑传世品相媲美”。

开封北宋官瓷艺术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建于2013年10月,建筑面积1638平方米。珍藏1984年煤窑烧制官瓷及历代瓷器150余、现在作品2000余件。展区分为1984年煤窑作品区、历代瓷器展区和现代气窑作品区。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详实的文字资料和当年煤窑烧制的官瓷作品及现代官瓷作品,将北宋官瓷辉煌的历史展示给世人。

开封北宋官瓷艺术博物馆以传承大宋官瓷艺术文化,弘扬大宋官瓷艺术文化,特别是宣扬北宋官瓷艺术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渊源为宗旨。保护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大力宣传推广大北宋官瓷艺术文化在中原地区的认识和发展。开封北宋官瓷艺术博物馆不仅将积极保护一大批文物,对宣传开封、推广和营销开封。极大调动本区域的文博旅游和观光服务,为我市广大官瓷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编辑推荐

官窑瓷、官用瓷、贡瓷三者的关系


官用瓷,作为官方使用瓷器的描述,并不是第一次,但作为陶瓷的一个门类概念的提出,还是第一次。官用瓷是指宫廷或官府指定或定制的窑厂精工细作而成的瓷器,并由官方出资收购,多为宫廷及官僚使用的瓷器,残次品也可出售或供给官僚或贵族,如越窑、邢窑、耀州窑等。与官窑的区别是官窑由宫廷建设并派专人管理,生产瓷器多为宫廷所用,不作为商品出售,残次品通常销毁,生产可不计成本,如宋修内司官窑、明清景德镇官窑等。贡瓷是指地方或属国进贡给朝廷或上级官府的精品瓷器。与官用瓷不同的是贡瓷是地方为进贡而特地制作的精品瓷器,不是官府指定或定制,贡瓷是作为礼品的形式送给上级,不是上级出资定购,时间上也有不确定性。这三者的主要区别:官窑是官方出资兴建与管理的;官用瓷是官方定制购买的;贡瓷是进献送礼的。有时即使官窑时代的产生,也同时存在着官用瓷和贡瓷,如宋代越窑、耀州窑等,明代龙泉窑与钧窑、磁州窑等。那么怎样确认官窑瓷、官用瓷和贡瓷这三个品种的质量呢?通常官窑瓷因为官方建设烧造,精益求精,又不惜工本,质量要求非常高,陶瓷能工巧匠云集,从整体上保障了官窑的质量。不仅材料优良,工艺也十分精湛,且很少流入民间,只有皇帝赏赐部下,偶尔才会流入民间及随葬。

官用瓷器通常都是出于宫廷或官员、官府的需要,选定在当时比较成熟或有名的窑口中烧制需要的品种。在质量上有较严格的要求,甚至原材料、工艺也有很高的要求,如五代耀州窑的黑胎支烧器、柴窑的白胎器、龙泉粉青黑胎器等皆反映这一特点。但整体质量略逊同期官窑。

贡瓷通常是以优良窑口定烧或特制瓷器中选出精品作为进贡的礼品。一般情况要比普通品种质量好,不仅技术要求高,材质也要比普通品种质量好些,如唐五代越窑、邢窑、磁州窑,甚至上世纪60—70年代的毛瓷也属这类。

明代张应登的《游滏水鼓山记》碑曾记载:“岁输御用者若干器,不其甲天下哉?”而且《大明会典》中也有:“在彭城镇设官窑四十余所,岁造瓷坛,堆积官坛厂,舟运入京,纳于光禄寺。明弘治十一年,进贡于皇家之瓶、坛达一万一千九百三十六筒。”由此可知:宫廷官府用瓷当时不仅限于官窑,其不是陈设器及直接使用的食器外,其他官用瓷如酒坛、酒缸,因其用量大,对其质量自然也不会一概要求严格。比较有名的窑场,一样能承担烧制宫廷及官府需要的瓷器,钧窑的花盆、磁州窑的酒坛、龙泉的大盘,无疑会起到这样的作用。而且这类瓷器皆属官用器的范畴,自然官用瓷也存在质量的优劣,但优劣体现在功能和品种上。如直接使用的碗盘、食具、供器等会很精致。其他大件产品如盛酒、酱油、醋等坛瓶类,质量自然难以与小件生活器皿相比。

官用瓷与贡瓷上的确认,在考古中多以款识与铭文题记为主要参考。如建阳的“进盏、供御”、邢窑、定窑的“盈”“官”字款,耀州窑的“官”字款等。其他如辽代上京窑、宋湖田窑、唐五代越窑等都出现官字款。还有直接写有官府或官用器器具之名,如元代“枢府”、辽金“上京”之类款识题记,特别是五代、宋、辽、金等官僚贵族墓葬出土这类官用器,皆能说明这一问题。

官用瓷器从其属性而言及考古资料发现,最早应该在新石器时代即产生了。从大量的新石器考古陶器来看,质量有着明显的高低之分,像相当于夏文化的“夏家店文化”、“龙山文化”等,都发现质量非常精湛的彩陶、黑皮陶及磨光陶、白陶。甚至更为精湛的镶嵌美石等的陶器。当进入青铜器、漆器、金银器的时代后,陶瓷显然难与其比肩,但到了魏晋唐时,宫廷与官府渐渐重视起来。到了宋代,中国陶瓷焕发了灿烂的艺术光彩,享誉世界。贡瓷官用瓷官窑瓷无疑引领着陶瓷发展的最高科技成就。

本文所列的官用瓷及窑口不能全面反映中国历代的官用瓷及窑口。还有相当多的官用瓷等待我们研究和开发。像景德镇枢府瓷、辽上京林东窑、四川乐山西坝窑变釉瓷、青羊宫与彭县窑、山西法华瓷等都曾给官府烧造过瓷器。这一领域的研究十分广阔,也是我国陶瓷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北宋官瓷:紫口铁足 绝响天下


核心提示:众所周知,中国的英译字母为China,而China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瓷器。西方国家用瓷器来命名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可见,瓷器在中国文明史上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中国是瓷的国度,那么,哪一种瓷是我们的国瓷呢?这是一个令收藏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说是青花,有人说是粉彩,我国著名古瓷鉴定家毛晓沪说:“纵观瓷器发展史,不难看出,北宋官瓷才应该是真正的国瓷!”毛晓沪是我国陶瓷鉴定界的大师级人物,他在古陶瓷鉴定、修复、复制等领域均有极高的造诣。他认为,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一个“火”字。也就是说,陶瓷艺术是“火”的艺术,在“火”的艺术体现上,官瓷的奕奕神采,粉彩达不到,西域特色浓郁的青花也无法企及。毛晓沪说:“北宋官瓷造型多仿青铜、古玉,釉质如凝脂,鳞片多姿多变,上无唐瓷之鲜艳,下无清瓷之俗丽。它是中华民族朴实无华精神的写照,也是宋人崇尚自然、淡雅的缩写,最能体现中国人温润内敛的性格。若评国瓷,非官瓷莫属!”

陶瓷史上的旷世佳器

11月22日,在地处南京巷的北宋官瓷居德堂,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真品暨仿品展(北京故宫)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市工艺美术实验厂厂长兼“北宋官瓷”试验组组长高菊德先生谈起北宋官瓷,如数家珍,讲述了北宋官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旷世神采。

宋代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许多专家说宋是“瓷的时代”,宋代陶瓷是工艺美术史上为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而“宋代五大名窑”,官窑居首。

北宋宣和年间,艺术修养极高的宋徽宗不满于贡御瓷器的瑕疵,便在宫中自置窑烧造瓷器,故名官窑。官窑由宋徽宗亲自设计、指挥烧制,开创了一个陶瓷烧制的官窑时代,成为后世陶瓷官窑制度的典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外,宋徽宗以举国之力,荟萃无数名家,不计成本烧制出的官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成就了陶瓷史上的一个绝唱。官窑烧制的官瓷,制作特别精良,用料极为考究,有“官窑瓷器玉为泥”之誉。官瓷将精美绝伦的青瓷技艺与典雅庄重的宫廷艺术融为一体,造型多取自商、周、秦、汉时青铜器、玉器,紫口铁足,清籁幽韵,趣雅拔俗,气度不凡。官瓷釉色以青为主,有天青、翠青、粉青、月下白、大绿诸色,莹润如美玉、似凝脂。在《中国陶瓷史》中,专家这样描述:“北宋官瓷是浑体一色的青瓷,不涂不绘,不雕不琢,不嵌不镶,充分地将平淡、简易、含蓄蕴含在瓷器之中,从这种纯粹、朴素的美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朴实无华的精神风貌。”

官瓷制作工艺复杂,烧造难度极大,成品率极低,有“十窑九不成”之说。一件精美的器物常常要烧造几窑甚至十几窑才能获得,其余的全部销毁,概不外传。官窑是皇家御窑,制作品专供皇室,当朝权贵求之亦不得,故有“家有万贯,不如官瓷一片”之说。

可惜官窑好景不长,1125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官窑亦被毁。一代名窑仅仅存世18年。由于官瓷严禁流入民间,传世品极少。清代学者刘浏在《陶雅》中就写道:“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能识之者。”

仿品釉色如玉、风格逼真

可与传世品相媲美

北宋官窑存世极短,技术高难,产量极少,官窑的毁弃,给后人留下了千古的遗憾。北宋以后,历代王朝都对北宋官瓷有仿制,但罕有佳作。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20世纪80年代。“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定、汝、哥、钧窑址以及南宋官窑窑址先后发现,烧制工艺相继恢复。但是北宋官窑窑址仍未找到,文献记载很少,传世品更是罕见,仿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为了恢复北宋官瓷“国宝级”的烧制工艺,使失传近千年的艺术瑰宝重现人间,1981年,市工艺美术实验厂在当时的国家经委、轻工业部等部门的资助下,开始了仿北宋官瓷的恢复试制工作。时任市工艺美术实验厂厂长的著名工艺美术师高菊德,兼任“北宋官瓷”试验组组长。

为恢复北宋官瓷,高菊德与同事广泛搜集官瓷的有关文字资料和实物残片,走访国内权威的古陶瓷专家,试验了近200种坯胎、釉面配方,进行了几万个数据的精密计算,烧制100余次,终于在1984年试验成功,烧出了一批仿北宋官瓷精品。

1984年6月18日,仿北宋官窑青瓷鉴定会召开,全国古陶瓷名家云集开封。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会专家规格最高、阵容最为强大的鉴定会,几乎囊括了当时南北两派最著名的古陶瓷专家。鉴定委员会由冯先铭、邓白、李国桢、傅振伦等34名专家组成,经鉴定,专家认为,恢复烧制的官瓷作品“釉色如玉,风格逼真,可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院等收藏的宋官瓷传世品相媲美”。

官瓷仿制成功,轰动中外。开封制瓷名家烧制的仿北宋官瓷,在国内外历届重大展览中,几乎囊括了中国陶瓷、中国工艺美术以及科技进步等全部大奖,先后获得国家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国家新产品一等奖、国家科技贡献一等奖。2001年“五一”节期间,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在故宫举办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真品暨仿品展,高菊德被聘为专家委员会委员,他烧制的19件仿北宋官瓷参加了展览,让中外游客大开眼界。

建设北宋官瓷文化景点

加快官瓷产业发展

北宋官瓷仿制成功以后,我市涌现出了一批制瓷名家,烧制了一批仿北宋官瓷精品,但官瓷远远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未能给开封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11月22日,高菊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官瓷的宣传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在圈内,不知道官瓷的人没几个,但是在圈外,即使是在开封,知道了解官瓷的人也不是太多。”

在“开封三宝”(官瓷、汴绣、《清明上河图》)中,汴绣市场已做得很大,销售网点众多。《清明上河图》可谓家喻户晓,来开封旅游的人大多要捎一幅回去。但是官瓷的市场目前很小,是一个非常“小众化”的东西,产量不大,销售点屈指可数。一口小窑,烧两个月的官瓷,就可以卖一年。烧多了,卖不出去,压在库里干着急。

高菊德希望有识之士能投入到官瓷事业中来,投入不多,二三十万元足矣,建一口大窑,建一个上档次的官瓷展示场所,就可以把市场慢慢打开,把影响打出去。

在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任永国等就提交了名为《建设北宋官瓷文化景点》的提案。任永国等委员提出创建开封北宋官瓷文化公园,建立适宜官瓷生产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将北宋官瓷的制作、烧制、表演、销售、展览纳入其中,创造一个陶瓷文化的人文景观,使中外游客能亲临其境地体验、感受北宋官瓷的文化魅力,在提升开封文化旅游产品的同时,有力地支持、保护和推动官瓷产业的发展。

陶瓷文化鉴赏-铜官古窑址


在铜官镇至书堂、湘江港湾和石渚湖的两岸,长沙县书堂乡古城村石渚湖瓦渣坪一带,为唐至五代时期的有名古窑之一。为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

长沙窑的时代大致可上溯到初唐,中后渐盛行,晚唐鼎盛,衰落于五代末年。窑址包括铜官镇和石渚湖两个赛区,北端依山临江,南端沿江面湖,相距5公里。铜官镇窑区沿江千米,有残存窑场多处,出土以碗最多。石渚湖窑区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现存20多万平方米。窑址区有采掘陶土的洞坑,其中最大一处长85米,宽35米,深6.5米。有废弃窑包,现存13处。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取得唐元和三年(808)纪年铭文和不少釉下彩绘画、题字诗文的瓷器.1978年50多天的调查发掘中。获得遗物2223件,按器形分44类,款式规格在百种以上。釉下彩绘和釉下彩饰占很大比例,有413件。实用器物、窑具、工具以轮制为主。瓷器胎多灰白,胎表大多涂有白色衬釉,瓷化程度高.纹饰有人物、山水、云气、花草、鸟兽等,美观大方。唐代长沙铜官窑的产品,在唐代商业都会扬州和对外贸易港口明州(今浙江宁波),以及江淮流域的唐代遗址和墓葬中,已有不少出土,在朝鲜、日本、印尼、伊朗、埃及也都有发现。

宋五大名瓷之官瓷 中国陶瓷史上的瑰宝


北宋官瓷代表着中国青瓷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中国最优秀的陶瓷文化遗产。

官瓷是由皇家御窑生产的瓷器,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其土取自汴东阳翟,陶炼极精。釉色有天青、翠青、粉青、月下白、大绿等。粉青为上,淡白次之。纹片细如蟹爪,以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传世有盆、樽、壶、炉、花浇人面杯、水注、笔筒、臂搁、瓷印等品。

大量史料证实,在琳琅满目的中国陶瓷中,北宋官瓷出类拔萃、精美绝伦、古气盎然、扑人眉宇,被视为瑰宝。权臣贵胄也只能望瓷兴叹,可望而不可即。北宋官瓷作为一种尊贵和权势的象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在市场上流通的瓷器,其出身皇室,只供朝廷专用,对于一般百姓来说,实乃不敢想象的难求之物,故有“识得官瓷面,江山坐一半”之说,足见北宋官瓷的稀有罕见。

官瓷制作精美,用料考究,有“贡篚银貂金作籍,官窑瓷器玉为泥”的说法。官瓷胎骨有白、灰、青红之分。白色胎骨多用含铁质的深酱色釉护胎足,因而器皿口部边缘的釉最薄处由于隐约透露出胎色而微呈紫色,同时其足部没有挂釉处呈现出铁黑色,所以有紫口铁足之美。釉色以青为主,由于烧制气氛不同又各呈天青、翠青、粉青、月下白、大绿,莹润内含,如美玉,如凝胎。釉面开裂冰纹,如同微风吹皱一池春水,泛出道道涟漪,令人赏心悦目、放怀怡情。

官瓷作为艺术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既无精美雕饰以炫耀,又无艳彩涂绘以媚人,唯以体态造型之美、釉色纹片之俏幻放出迷人的艺术魅力,使古今中外为之倾倒。

由于官瓷制作工艺复杂,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且技术保密,怕外人仿造,所以,除成品专供皇室外,次品全部销毁。北宋官窑历时短暂,毁于金兵攻陷开封的1125年,仅存世19年,北宋官瓷烧制技艺随之失传千年。因为传世品较少,复制起来十分困难。虽历代王朝对北宋官瓷均有仿烧,但基本未闻有杰作出现。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全国各地的瓷器艺术复兴,北宋官窑也开始了恢复之路。

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的制瓷技艺,1981年,开封北宋官瓷研究所接受国家恢复北宋官瓷研究项目,历经两年,经过100多次试制,终于获得初步成功。1984年6月,全国36名古陶专家会聚开封,对试制成的32种官瓷产品进行鉴定,认为“仿制品釉色如玉、风格逼真,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收藏的宋代官瓷传世品媲美”。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