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品市场怪象:名号比名作更重要

近几年,陶瓷艺术品市场一路“高歌猛进”,吸引了大批原本对艺术陶瓷并不熟悉的普通收藏者蜂拥入市,这些人往往热衷按“名号”大小来论陶艺价格高低,使得“名号”响亮者作品价位不断攀升。同一作者创作的同一件艺术瓷,由于作者的名号或职称发生变化,价格会相差数倍。如一个市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获得了省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后,作品价格涨幅达2至3倍;而一个省级大师如评得了国家级大师称号,作品价格涨幅则高达5至10倍,甚至更高。这一方面导致头顶没有“世界陶艺大师”“国家级大师”“教授”“花王”“鸟王”等“名号”的瓷艺家整天琢磨着如何获取名号、职称、荣誉;另一方面,也导致拥有这些“名号”的瓷艺家无法把精力集中在提高创作水平上,反而变成了“社会活动家”“交际家”,顶着“红帽子”到处应酬。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瓷艺家、画照片的瓷艺家、一辈子只会画一个画面的瓷艺家……市场陷入了片面追求“名号”的误区。收藏者购买艺术陶瓷时不认作品而认“名号”大多是因为初入此道,缺乏陶艺鉴赏水平,只能按艺术家“名号”大小去选购;还有的虽然具有鉴赏能力,但购买艺术陶瓷主要是为了送礼,要的就是名号大、名号响,图的只是创作者的虚名。当然,并非所有“大师”都名不副实,但不得不承认,相当一部分所谓“大师”在艺术水平上是不敢恭维的。况且,即便是真正的大师,其作品也有“逸品、妙品、精品、合格品、次品”之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按“名号”付款的话,既不利于艺术家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艺术品市场的繁荣。艺术品最终价值是体现在艺术价值上,而不在创作者的名号高低、官位大小、炒作程度等“附加值”。众所周知,在中外美术史上,能被后人认识和崇敬的大师,都是因其创造了具有时代精神的伟大作品。历史告诉我们,唯有精品可传世,唯有名作才成大师。要打破目前这种按“名号”高低选购陶艺品,按“名号”大小论价格高低,艺术家一心追求“名号”、炒作“名号”等怪圈,笔者认为,首先需要收藏者提升艺术品鉴赏水平。收藏者需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不仅要学习《陶瓷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等,还要对作品工艺、造型、构图、釉料、印鉴、题跋等进行深入研究。只有提升了艺术品鉴赏水平和艺术品位,才可以明辨美丑,将滥竽充数的“伪”名家、“伪”大师淘汰出局。另外,市场需要陶瓷评论家公平、正直的声音。陶瓷评论是陶艺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中的一块“短板”。要破除市场怪圈,需要陶瓷评论家科学运用文化审美理论,结合陶瓷工艺知识,对陶艺作品的主题、造型、意境、装饰等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论与批判,做到既不拔高,也不掩玉,从而促进陶艺家进一步创新发展,发挥陶艺舆论导向作用。

编辑推荐

中国艺术品市场全面复苏


根据发布的《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雅昌报告”)显示,由于今年以来经济市场流动性资金收缩有限,艺术品市场受益上涨,市场规模创下新高,人们对艺术市场充满信心,个别门类广受关注,高价精品屡报天价,成为高端市场主导。

“回暖、复苏、天价”三级跳

今年早春海外艺术市场显现的复苏迹象,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带来一个好兆头,2月举办的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拍卖行成交金额达7.95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5倍。而国内也延续2009年以来的复苏状态,春拍成交额从上一季的156.46亿元,上升至201.41亿元,环比增加28.7%,刷新了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的纪录。拍卖专场达到628场,同比增加73%。

今春专场细分及部分专场高成交率成为一个亮点,这显示了部分拍卖公司在品类上更加细分,特色策略取得成效。这一季度100%成交率的专场数量创史上最高,共达23场,这些专场大部分以藏家专场和海外回流为主,如中国嘉德“翦淞阁文房清供”、“冯乃川收藏纸钞”,北京保利的“尤伦斯男爵藏中国书画”、“日本及海外藏明清陶瓷专场”、北京翰海“文翰咸集专场”等。

不但专场成绩喜人,本季春拍在“亿元大关”上也屡创新高,不但出现4件过亿拍品,黄庭坚《砥柱铭》更创造含佣金过4亿元的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同时张大千的《爱痕湖》以1.008亿元成为首幅过亿元的近现代书画作品。过亿元拍品背后是精品主导的市场现象,而这种现象与流动性资金涌入有非常大的关系。与此前过亿元拍品集中在香港和海外地区,以瓷器和佛像为主的现象不同,自2009年秋季以来,两季中国内地过亿元拍品均为中国书画,成为内地高端精品的主导。

雅昌报告显示,中国书画、瓷器杂项、油画及当代艺术三大主力板块今年春拍总成交额为162.29亿元,占中国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的80.58%。瓷器杂项略有收缩,油画及当代艺术小步回温,中国书画则是放量上涨,天价不断,其学术研究丰富、符合国人审美心理,成为不二的宠儿。

中国书画成最大亮点

今年春拍上,书画上拍80008件,成交43659件,成交总额达104.91亿元,占本季度成交额的52.09%。与2005年的书画高峰相比,今年的特点是高价精品主导市场,其主要原因在于海外回流加速,以往被欧美市场低估的中国古书画,终于被近年远超预期的国内市场所包容。去年下半年4幅过亿元古代书画开启了新的古书画价格空间,巩固了高端拍品市场;近现代书画家傅抱石、潘天寿、徐悲鸿、李可染等艺术家作品市场价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当代书画中,吴冠中仍是重要的领军人物,其书画作品价格比上季度增长了52%。

古代书画精品一直是市场上的硬通货,今年春拍黄庭坚《砥柱铭》手卷更是创造了中国拍卖史上的天价纪录,同时也使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投资成为社会、传媒、财经界的关注焦点。据雅昌分析,今春中国古代书画火热,主要原因在于:一、中国古代书画集艺术和历史双重价值于一身,具有珍稀性和不可再生性,极具收藏价值;二、中国古代收画尤其是精品名作上拍量增多,拍卖公司加大对这一板块的征集力度,海外回流作品增加;三、国内藏家对古代书画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意蕴认知度提高;四、随着热钱不断涌入,投资者把古画看做投资的“避风港”;五、拍卖行更加注重宣传和炒作。

而相比于古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流通量充足,换手相对灵活,具有不错的升值空间。据雅昌“近现代名家指数”中的张大千作品,在2009年取得新纪录之后,今年春季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4位样本艺术家中,除赵望云一人的作品市场处于下滑通道外,其他23位艺术家作品均呈迅速增长态势。其中,傅抱石、潘天寿、徐悲鸿等名家作品价格指数最高,傅抱石以124.78万元/平方尺的价格位居榜首,徐悲鸿指数增幅最高。

瓷器市场份额进一步受挤压

与2009年秋季相比,2010年春拍中瓷杂上拍量、成交量和成交总额均有进一步提升,成交总额达34.18亿元。尽管这一季度,瓷杂市场行情基本恢复,但与2008年春拍的历史高峰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尤其今春,进一步受中国书画的挤压。

2008年春拍中瓷杂上拍量比2000年增长近9倍,成交总额增长了近10倍,一跃达到41.96亿元,但此后受金融危机影响,瓷杂市场则“由春天进入冬季”。

瓷杂不仅受中国买家青睐,同时也是海外藏家清单中的重要项目,今春港澳台地区专场虽然上拍量远低于内地京津塘地区,却支撑了31.07%的市场份额。今年春拍中瓷器成交最高的为澳门中信拍出的元青花《三顾茅芦》罐。由于2005年伦敦佳士得以1568.8亿英镑拍出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引发了人们对元青花的重视,其存世量极少,具有极高收藏价值。官窑精品尤其是清乾隆时期瓷器仍是市场追捧对象。香港苏富比的清乾隆釉里红“穿枝螭龙”图葫芦瓶,位居今春明清瓷器成交价之首。

京津塘成为艺术品交易中心

据雅昌分析显示,延续了2009年秋季的势头,市场上逐步形成了一个北强南稳、中部偏弱的局面。今年春拍,京津塘和港澳台地区的成交总额均有增加,其中京津塘地区发展最为快速,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成交总额已经接近中国市场的60%,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

3年前,京津塘的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刚刚能够和港澳台地区持平,如今这一地区的总成交额已经是港澳台地区的2.5倍,在中国书画拍卖上,京津塘地区的规模处于垄断地位;最近几年,京津塘地区开始与香港争夺瓷杂市场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高价作品上,港澳台地区仍是瓷杂重镇。

艺术品中马的艺术


在古代,马是战争与生活中人类重要的伙伴,它也是古代艺术品中常见的题材。随着古代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马逐渐融合了越发深厚的文化含义,它承载着艺术家的人格追求,寄予着艺术家的意气与情思,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鞍马艺术。今天小编就带您看看艺术品中马的艺术。

一、马踏飞燕茶叶末釉陶瓷雕塑

此件马踏飞燕雕塑尺寸为33cm*44cm,茶叶末(蟹甲青)马踏飞燕为仿东汉青铜器造型,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

二、黑色唐三彩马

唐三彩高级黑色国礼马长鬃飘逸、高贵典雅、低头似有所思静立在长发型的底板上;它造型浑厚丰满、线条流畅,黑色釉彩与绿、白两色互相侵润交融而凸显出斑驳淋漓、绚丽夺目并且开片工艺及其考究。

三、唐三彩——龙马精神

唐三彩高级礼品龙马精神:龙马精神,就是像龙马一样的精神。形容健旺非凡的精神,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又代表华夏精神,同时又有招财进宝之意。

四、景泰蓝群马盘

景泰蓝30寸群马盘-艺术瓷盘直径76厘米,图案由群马构成,瓷盘整体造型宏伟典雅,构图和谐,安逸的气氛下孕育着自然而又浑厚的爆发力。刚健有力的线条生动的刻画出千里驹的悠闲活泼,整个作品酣畅淋漓,让观者瞬间与作品产生共鸣。寓意昌盛发达、马到成功、运气时来运转之意。

市场环境下当代陶瓷艺术品的发展策略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绝大部分陶瓷艺术品已经成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而只要是商品,其发展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受其制约和支配。而说到底,市场规律是供求关系,当代陶瓷艺术品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关注供求关系,也就是必须要为消费者的需求服务。陶瓷艺术界不少人提出甚至是大声疾呼陶瓷艺术品不要迎合市场,主张进行纯艺术的创作,在创作中避免商业性、注重学术性。结合当前陶瓷艺术市场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这种维护陶瓷艺术神圣领地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味强调脱离市场的制作显然在多数陶瓷艺术家需要自谋生路的情况下显得并不现实,这实际上是文人清高、轻商抑商旧观念的影响。

事实上,在当前市场环境不可能改变,而只会更加深入发展的形势下,陶瓷艺术面临的不是进不进入市场的问题,而是如何在市场中健康有序发展的问题。在市场上,陶瓷艺术作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存在着优劣、真假和档次的区别。陶瓷艺术市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各阶层都希望购买与自己身份、地位相称的作品。也就是说,多种多样的市场需求给了陶瓷艺术家以足够广泛的自由选择的天地,陶瓷艺术家们完全无须急功近利,跟风抄袭,大搞短期行为。

市场需求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上升的,中国几十年以来的经济保持着快速增长,对陶瓷艺术的市场需求自然也就不断水涨船高,而随着更多艺术家投身于陶瓷艺术创作当中,市场竞争也就日趋激烈,甚至达到白热化程度,陶瓷艺术家也就需要不断提高竞争意识。当然,这种竞争应当是一种良性竞争,而不是大肆造假、粗制滥造,对于假冒伪劣行为应该群起而攻之,努力营造一个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

人们常说,艺术无价,但在市场环境下,艺术是有价的。一件陶瓷艺术作品,通过采取包装、展览、宣传、评论等一系列手段以后,其市场价格即得以体现出来,或者是通过对陶瓷艺术家个人的宣传来提高陶瓷艺术品的价格。但是,这种宣传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任何通过不正当炒作借以抬高陶瓷艺术品价格的行为都是对消费者的欺诈。一个真正的陶瓷艺术家应当保持严谨的创作态度,并通过适当的市场步骤来使自身的作品不断升值。

上一篇:陶瓷手工制作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