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著名古陶瓷专家柯玫瑰获瓷都景德镇荣誉市民称号

江西景德镇市市长颜赣辉日前向国际著名陶瓷专家、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前东方部主任柯玫瑰女士颁发荣誉市民证书,以表彰她为传播文化作出的卓越贡献。

“柯玫瑰女士是一位积极推进景德镇与全球对接的英国学者,为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景德镇市外事侨务办主任高翔说,柯玫瑰是景德镇市授予荣誉市民的第三名外国人,也是第一位获得这一荣誉的外籍陶瓷专家。M.TAOCI52.COM

颜赣辉对柯玫瑰女士给予景德镇更大的帮助充满期待。他说,我们希望柯玫瑰女士把景德镇当成第二故乡,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参与景德镇的建设,播撒友谊的种子,搭建景德镇市对外友好往来的桥梁。

“作为一名古陶瓷研究者,我迷恋于景德镇丰富的陶瓷遗存,对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柯玫瑰说,成为景德镇的荣誉市民,觉得非常高兴和自豪,将更加努力投身于传播文化。

过去几十年,柯玫瑰女士8次到景德镇。她说,每一次来都发现景德镇有很大的变化,景德镇由到处是灰尘的城市变得更干净、更现代化,成为一座富有时代气息的陶瓷之都。同时,这座城市还很重视古代制瓷遗址、遗迹的保护。

“千百年来,景德镇一直是世界制瓷中心。”柯玫瑰认为,当前景德镇要向世界讲好陶瓷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景德镇辉煌的制瓷历史,吸引更多的人来景德镇。德国的麦森和英国的斯托克城是欧洲两个知名的陶瓷城市,但它们短短几百年的制瓷历史远不及景德镇千年窑火不断。

柯玫瑰女士被誉为“欧洲研究中国古陶瓷第一人”,曾担任英国东方陶瓷学会主席。柯玫瑰女士对中国古陶瓷的研究成果卓著,发表了多篇关于景德镇古陶瓷的学术论文,并出版涉及景德镇古代瓷器的学术专著20多部。她担任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东方部主任期间,曾10多次举办以景德镇古代瓷器为主题的专题展览和国际学术研讨会。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创意中心正式获批


近日,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创意中心正式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的批准,成为全国14个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基地)之一,这也是江西省唯一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版权产业基地。

景德镇市是江西省版权登记的重点地市,每年版权登记量都在150件以上,占全省版权登记总量的50%。为发挥版权工作在保护创新、提升版权产品核心价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保护该市陶瓷从业人员利益,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景德镇市新闻出版局主要领导就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到陶瓷企业和有关科研院所,开展陶瓷产业版权保护调研,听取陶瓷业界人士的意见,撰写专题调研报告,于2010年末,正式立项申报:创建产业国家版权示范基地。该项申报工作得到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有关领导多次来该市进行调研指导,并将此项申报工作列为全省年度工作计划中的重点。在申报创建工作中,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并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朱虹副省长直接抓落实,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此项申报工作终于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版权局的批准。正式将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创意中心列入国家版权示范基地。

国家版权示范基地——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创意中心:目前已有9家陶瓷骨干生产企业、2所陶瓷专业院校、2所陶瓷科研所和2家大型陶瓷市场产业版权保护的骨干力量。

首届景德镇御窑陶瓷国际论坛在景德镇举行


10月21日下午,首届御窑陶瓷国际论坛在我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圆形会议厅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包括御窑整体保护,文博学术研究,御窑工艺开发,御窑品牌运作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汪立耕,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史文斌,市政协副主席王祖庆、潘义忠,著名文物鉴定专家、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耿宝昌,市文博权威专家刘新园出席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我市文博界代表150余人参加论坛。史文斌讲话。

史文斌指出,景德镇御窑是皇冠上的明珠,在景德镇一千七百年的陶瓷制造生产历史进程中,御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其严格的手工技术和周密细致的生产管理制度,不但烧造了美轮美奂的传世极品,更是对景德镇民间陶瓷的生产起到了引领和促进作用。他强调,市委、市政府对于我市陶瓷发展非常重视,提出陶瓷是景德镇的命脉,加强古陶瓷的研究与利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围绕御窑所进行的御窑整体保护,文博学术研究,御窑工艺开发,御窑品牌运作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御窑陶瓷论坛是我市文博界的一件盛事,也是我市陶瓷发展的一件大事。

论坛上,与会国内外专家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陶瓷考古专家、文化学者和艺术家发表了许多具有理论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真知灼见,专题对景德镇御窑进行研究、探讨景德镇御窑陶瓷文化精髓。通过研讨和交流,为御窑的开发利用出谋划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陶瓷文化,提升御窑和景德镇的国际影响力。

主办方告诉记者,本次大会形成了丰硕的成果,他们将把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汇集成册,编撰成书,并形成瓷博会固定的活动项目,为提升景德镇御窑的研究水平,扩大景德镇的国际影响力,发展贡献力量。

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创小镇在省级考核中获评优秀


日前,省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发布2019年度省级特色小(城)镇创建工作考核情况通报,我市昌南新区(陶瓷工业园区)国际陶瓷文创小镇(简称“国瓷小镇”)获评“优秀”(最高等级),在全省4个获评“优秀”等级的“特色小镇”中位列第一。这是昌南新区(陶瓷工业园区)自该镇2018年批复建设以来,瞄准代表景德镇形象、展示景德镇魅力、打造“试验区”“窗口”、体现景德镇发展理念目标,加快推进小镇内各单元项目建设及基础设施配套的实际成果,也是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的有益探索。

“国瓷小镇”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由名坊园、南苑文创园、陶瓷产业孵化(加速)器、名坊村、古村落、古坊群、国家知名美术机构(“八大美院”)创作基地等单元项目组成,每个单元项目均是数亿甚至十多亿元的“大制作”,如加上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其总投资近一百亿元。

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建设,“国瓷小镇”框架已经成型,功能配套日趋完善,业态内涵极为丰富,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大景区”形象深入人心,成为践行“美景、厚德、镇生活”发展理念的生动样板,其中名坊园以“生产最美瓷器的地方、生产瓷器最美的地方”而闻名遐迩。

正在紧张建设中的南苑文创园以广纳陶瓷以外其他文化创意研发为目标,实现陶瓷文化与其他多种文化产业互动融合,形成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片区;陶瓷产业孵化(加速)器以建设2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为目标,推动陶瓷产业“退城进园”落地见效;古坊群以打造全市首家融合陶瓷制造业集群、陶瓷文化展示、陶瓷产品交易、专业陶瓷产品电子商务运营为一体的复合型古作坊群为目标,建设古坊群配套住宿、艺术中心、中央游乐区、美食广场、物流中心、主题酒店及中央水景公园;国家知名美术机构(“八大美院”)创作基地以“陶瓷文化+”为核心,打造集艺术教育、研究、创作、交流、体验及高端美展为一体的世界级艺美产业园。

台资陶瓷企业抢滩瓷都景德镇


生产绚丽夺目礼品瓷的法蓝瓷公司、制作风格独特日用瓷的小作坊……漫步瓷都江西景德镇,台资企业生产的陶瓷是瓷器爱好者们经常谈论的话题。短短几年时间,瓷都里的台资陶瓷企业从无到有,如今已形成集聚效应。

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是较早一批进驻景德镇的台资陶瓷企业。公司销售经理刘崇礼说,去年法蓝瓷在大陆销售额近6000万元人民币,是景德镇上缴税收最高的陶瓷企业。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景德镇是制瓷的天堂,中外闻名的瓷都,台资陶瓷企业到来后带来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和管理理念,是与景德镇的强强联合。

“生产陶瓷原料的台资企业到来后,景德镇利用原料的水平提升了几个档次。”景德镇市瓷局副局长刘子力说。

目前在景德镇投资落户的台资陶瓷企业共有6家,投资总额约为4500万美元,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人民币。

近来,台资陶瓷企业投资景德镇还在不断增加。2009年8月,台湾正翰集团投资3000万美元的远红外陶瓷项目正式签约;在2009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上,台湾兴勤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的电子功能陶瓷项目也即将进驻景德镇。

“千年瓷都”景德镇将举办首届国际陶瓷博览会


南昌10月5日电在景德镇千年华诞之际,景德镇将于10月12日到18日举办首届国际陶瓷博览会。届时,1600余名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陶瓷客商,14位来自日本、英国、韩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的产瓷区市长将共同参加这一盛会。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与会人士将就世界陶瓷产业发展现状、陶瓷物流、陶瓷新技术的应用、陶瓷领域更为广泛的合作与交流等进行深入探讨,陶瓷企业还将在景德镇设置200多个展室或展位,全面推介其各自生产领域的尖端或知名陶瓷产品。中国是瓷器的国度,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景德镇不仅具有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而且在北宋景德年间由于烧制精美御瓷得到宋真宗赞赏,并被以景德年号赐名,从公元1004年起得名景德镇,成为世界上最早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城市,这里也逐步拥有一大批中国乃至世界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和民间窑厂,并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城市。

陶瓷知识:瓷都景德镇的世代传承


近年从景德镇湖田窑、湘湖窑等古窑址挖掘出的各时代瓷器

1369年,朱元璋开国后的第二年,着令在景德镇珠山设置专供烧造宫廷用瓷的陶厂,即后世所称洪武官窑。自北宋年间尚未从农业中分离的制瓷小镇,到明初主要的官家窑场,景德镇在三百年间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蜕变。北宋末年至元前期,因北方战乱频仍,北方各窑口工匠南迁带来成熟的制瓷技艺和窑炉技术,景德镇瓷业获得发展契机,开始从农村向镇市集中,出现了独立的家庭手工业作坊,瓷窑内部开始形成初步的技术分工,而一群离开土地进入城镇,将世代以制瓷技艺为生的职业匠人也随之开始出现。元代,政府在此建立浮梁瓷局,瓷石掺和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初次应用于制瓷工艺中,将烧制温度提高到1300摄氏度以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瓷胎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形,保证了大件器物的制造,这一时期烧制出的青花瓷,实现了中国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景德镇在全国各大窑口中的地位有了质的转变。

洪武年间设立的从事生产的官窑,同后来宣德年间设立的御器厂是有一定分别的。这一时期景德镇生产的官窑瓷器主要供宫廷日常用瓷、礼祭器等。

但为防止落选品流出,已开始如后世御窑厂一般集中打碎掩埋。宣德元年,宣宗朱瞻基继位之初,诏令在景德镇设置御器厂,并派督陶官监察御用瓷的制造,御用瓷自此从官用瓷中分离出来,专门生产御用瓷的御器厂作为一种特殊的官窑而存在,并一直延续至清末。

宣德十年间,盛世太平,是中国陶瓷史中的黄金十年,宣德官窑以其产品量多而质优,被称为历代官窑之冠。从1982年发掘出宣德官窑之后,考古所在1983年、1984年、1988年和1993年相继在明御窑厂故址一带发现数以万计的宣德官窑瓷片,落选品尚且如此庞大,可见当时生产之巨。

明代官窑和御用瓷的出现,集中了最好的原料、高技艺工匠,并内官监出的样式、严格的生产制度,在各个时期皆生产出代表性的精美品种。如永宣时期的甜白瓷、薄胎瓷、青花;成化时期的脱胎瓷、斗彩、孔雀绿;正德时期的素三彩,而时人认为,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宣窑五彩,堆填深厚,而成窑用色浅淡,颇成画意,故宣不及成。然二窑皆当时殿中画院人遣画也。

江建新对比了考古所历年发掘的永乐、宣德、成化官窑青花瓷片复原后的瓷器,推测人们之所以尤为青睐宣德青花,或许是因为宣德青花色泽既有永乐青花深厚浓丽,又有成化青花清新淡雅,二者相映成趣,形成一种别有韵味的色调。除此之外,宣德官窑器纹饰丰富,出现永乐青花中少有的花果并存线描人物苦绿、水绿三种,紫有茄花紫和丁香紫二色,其色域比宣德宽广,因而显得灵巧雅致。刘新园先生后来曾著文说,成化斗彩在中国彩瓷中有如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具有一种极为特殊的轻盈、晶莹美,这也许是清代热闹的五彩和丰富的珐琅彩未能取代它的原因吧。

刘先生最后一次回品陶斋是下世前的半个月,为景德镇湖田窑出书撰写序言而来,先生的学术生涯起步于湖田窑的研究,最后竟也终于湖田窑。江建新去病房探望时,老人已语不成句,却依旧记挂着品陶斋,这里安放了他人生中最好的二十多年,也盛放着自洪武二年至万历三十六年间大批珍贵的官窑遗物,景德镇最好的230余年。他将它们一并托付给了自己二十多年前选择的后生,嘱他将来也要交给可靠的人手里,千万莫要散失,那是最后一面。

天光渐暗的时候,雨也下得轻巧了些,室内寂然,只听得碎瓷间的磕碰声,江建新在瓷片堆里扒拉了几下,终于找到那只宣德官窑的甜白釉罐散落的最后一块碎片。

1949年,长亭暮

1949年4月,景德镇解放。中共浮梁地委准备着手恢复和发展陶瓷生产,建立第一个国营性质的瓷厂时,才正视到从明洪武初年至清亡,在长达五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作为明清两代官窑而始终冠绝全国的景德镇窑场,已经在自清末至民国间的混乱局势中奄奄一息。曾经二十里长街半窑户的景德镇市区,到解放前夕,能正常开工生产的不到200户,不足总数的10%,其余都处于半停工和停工状态,失业近万人。写下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的明人王世懋应不会料到,三百多年后的景镇民窑竟会落至如此田地。

景德镇的民营陶瓷手工作坊发迹于嘉靖时期,在此之前因官窑的限制,规模不大,嘉靖之后,由于宫廷瓷器需求量骤增,御器厂的生产仅能满足每年工部颁发的额定烧造量,对于宫廷临时加派的任务量无法完成,于是采用官搭民烧的方式,官窑器大多数在御厂内完成制坯成型的工序,然后在民窑中搭烧,形成了官窑、民窑竞争的局面。这一形式一直延续至清朝,康熙十九年之后,官搭民烧形成一种固定的制度,御用器基本全搭入民窑,形成城区延袤十三里许,烟火逾十万家,陶户与市肆当十有七八的局面。

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生产几乎都集中在市区,随着民营手工作坊的成熟,分工愈加细致,一器之成,过手七十二,对匠人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景镇周围乡村和县市人口迅速涌向镇市,成为雇工,其中以乐平和鄱阳籍居多。万历之后,都昌人势力逐渐扩大,都帮垄断了柴窑业和圆器业,都帮和徽帮之外的杂帮则主要从事琢器业、红店以及其他与瓷业相关的服务行业。两帮工人世代沿袭,不跨行生产,也不能隔行授艺。这种行帮制度直至1958年,南昌人胡家旺进建国瓷厂做学徒时,仍恪守森严。

1949年8月,景德镇市政府将江西瓷业公司作为官僚资产予以没收,筹建建国瓷业公司,即建国瓷厂前身。江西瓷业公司成立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实业家张謇和袁秋舫、瑞征等人发起建立,厂址设在御窑厂内。清逊后,御窑厂解散,公司接收了工厂和一大批原御窑厂技艺高超的匠人,在风雨飘摇的民国年间创作了不少富有新意的精品瓷器。但终究没能抵过连绵的战火,在被建国瓷厂接收时已几近名存实亡,窑坯厂停业,工人流散。

为尽快恢复生产,在资金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浮梁政府拨给10万元和150石大米作为恢复生产的启动资金,并开展生产自救活动。最初聘用的180名工人没有固定工资,在集体食堂吃饭,工厂发一些大米拿回家养家糊口,景德镇瓷业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缓慢的复苏之路。

1952年,建国瓷业公司更名为建国瓷厂。景德镇的陶瓷总产量从1949年的6350万件增长到9022万件,陶瓷生产开始走上正轨。在之后的十余年里,景德镇又相继成立了九个国营瓷厂,景德镇瓷业开始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十大国营瓷厂时代。每一家瓷厂都有其生产特色,艺术瓷厂集中了众多名家之后,如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的后裔等画工精湛的艺人,集中生产粉彩、仿古瓷和装饰性瓷器。曙光瓷厂生产大件陈设瓷和传统仿古瓷,雕塑瓷厂创建于1956年,由民间艺人和瓷雕作坊组成,生产传统雕塑,行销东南亚多个国家。红旗瓷厂重点研制和生产釉下彩,光明瓷厂生产青花玲珑为主,建国瓷厂以颜色釉见长,建立之初,便延请了许多精于配置颜色釉、绘画青花、雕刻等技艺的民国老艺人归来参与生产,恢复了多年停止生产的均红、茶叶末、玫瑰紫、美人醉、釉里红等颜色釉瓷。是国家定点生产传统高温颜色釉瓷的唯一瓷厂,也因此在各大窑厂纷纷改用现代窑炉时,唯有这里直到1990年代改制时仍保留了柴窑,用以烧制高温颜色釉瓷。在建国瓷厂做了二十多年颜色釉瓷研究和制作的邓希平发现,因为釉色工艺的难把握、投入成本高,历代以来颜色釉瓷器只在官窑生产,这让建国瓷厂多少带有一丝现代官窑的意味。

计划经济的前三十年里,景德镇瓷器仿佛重回昔日辉煌,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几万名工人日夜不息地在不同的工艺流程岗位上劳作,工厂效益在1980年代攀至巅峰,制瓷技艺和窑炉工艺皆有所发展。

改制其实来得并不突然,只是方式比较绝烈,几乎是一夜之间,十大国营瓷厂全部改制,且只有关停,没有并转。国营瓷厂到1980年代末已经初现暮气,工人技艺下降,工厂生产风气流俗,久之影响产品质量。1990年代的市场开放,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995年,建国瓷厂改制,已经是把桩师傅的胡家旺和总工程师邓希平下岗,翌年,瓷厂最后一座大型柴窑停烧。

2014年,业不与时偶

樊家井在南市,一条两公里长的陋巷,挤满了500余家做中低档仿古瓷的手工作坊,从汉代到清朝,不同时期的不同器物,各有专攻。全国古玩市场大半的仿古瓷器都来自于这里。

樊家井形成于1990年代初,巷子一头是火车站,另一头是做仿古瓷的国营东风瓷厂。彼时市场开放,国营瓷厂改制,工人自谋生路。技艺加上市场,便有了这条仿古街。但终究是换了时代,若依旧循着旧时样子将作,烧出的瓷器亦不过是与韶光共憔悴,那堪看。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改制过去了近二十年,在建国瓷厂杂芜混乱的厂房和家属楼间,一些人在怀念中蹒跚老去,而另一些人选择了在辟为私营作坊的车间里,继续与泥土为伴,技艺永远是独立于时代之外的。

景德镇又恢复成民营手工作坊林立的样子,原料和制瓷工艺及围绕制瓷而生的技艺依旧都在,在三宝的乡野间的水碓旁,在马鞍山路上的毛笔店里,在雕塑瓷厂路线错综复杂的老厂房之间一如这里的许多手艺人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景德镇是一座活着的千年窑口,但如何在传统的沃土上培育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奇葩,或许还要静待时间来润养。

水车制釉

每天早上5点和傍晚5点,老胡都要骑着电动车穿越三宝村,到他的水车边工作。用水车敲碎釉石,制作釉果,是景德镇传承千年的传统工艺,老胡家几代人以此为生,老胡从18岁开始学,到今年已经30多年了。这工作得有体力,更得靠经验。从前,仅在三宝村就有十几架水车,如今已然寥寥无几,许多木匠甚至也不再会制作水车。

拉坯

吴江钟的镇尚三宝陶瓷文化交流中心,一直以来以生产大件器皿为主,在历朝历代的传统器型中,大件器皿并不多见,因而他也只能在继承传统之外自己慢慢摸索去做创新。

像这样一个一人多高的大瓶子要分成六节来拉坯,如果在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在晒干后修坯时就会拼不起来,因而和直观的小件器皿拉坯相比,大件难度比较大,成本也高很多。大件器皿的拉坯师傅一般年龄不能超过40岁,因为拉坯是体力活,而且在拉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呼吸的节奏,呼吸一乱整个器形就会有变化,所以在做了20多年后,吴江钟已经不再拉坯。现在拉坯的师傅都是年轻人,时间最长的已经做了十几年,短的三年,在拉坯的过程中三个人有固定的站位,需互相借力才能将泥拉起来并成形。

釉壶

76岁的雷细善,13岁就开始做釉壶。他的父亲是锡匠,请另一位师傅教的他,觉得有一门手艺,可以生存。为了做好釉壶,雷细善学过吹釉,也会研究不同釉的特性,考察不同距离的颗粒度。现在眼睛不行了,儿子和儿媳继承了他的手艺。雷家的釉壶远近闻名,花费的精力很大,价格其实并不高。2两的釉壶,25块一个,一天最多做10个。

制笔

盛松柏今年79岁,依旧每天早上7点开始坐在他惯用的桌子旁做瓷用毛笔。他14岁跟父亲学这门家传手艺,盛家三代做毛笔,如今在景德镇提到瓷用毛笔,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做得最好的仍是盛记笔店。毛笔的制作从挑选采购原料到用石灰水浸毛、去脂,从梳理用毛长短到匀毛、分毛,从毛的扎线、晾挂到装入笔杆,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纯熟的技艺。费时最长的工序是扎头。在毛一端扎上第一道线后一般需要悬挂放置一周,扎第二道线又需3-4天。青花料笔、粉彩料笔与普通画笔相比更为复杂,只能选用无锡、南通等地的羊毛,经过分类挑选,用剁碎的毛竹作为燃料熏制半个月后羊毛变硬,弹性大,适合在坯体上画青花。由于手工制作瓷用毛笔耗时长,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愿意学的人越来越少,一般都是家族传承,现在盛松柏的小女儿在跟他学习这门手艺。

青花

景德镇在元代烧制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青花瓷,盛行至今。年过古稀的罗晓涛老师擅长画青花、青花斗彩、水晶刻花,兼长红绿彩、古彩瓷绘,曾被称为景德镇青花公主,她的青花作品笔力清晰、画面灵动,颇具新意。

题款

46岁的刘骏鹏,是圈内有名的题款师傅,他对明清时代的主要题款了如指掌,尤其是大清乾隆年制,足以乱真。题款是一门家传手艺,从高祖开始代代相传。刘骏鹏从小写毛笔字,学欧体、颜体较多,从21岁正式学题款,也画画,因为书画同源。他曾在陶瓷职工大学学习,那里出了很多省级以上的大师。在纸上书写和在瓷上书写,区别很大,吸水性、大小比例都很难控制,不同时代的字体风格也不同。题款题了20多年,如今一身的毛病,腰酸背痛。

绘画

孙茂盛创办的仿古工作坊,这些年他一直在研究清三代的陶瓷风格。招募的画工都是自己的同乡,他觉得他们能吃得了苦,做事扎实。描线、上色各司其职,大多数师傅都已经有十多年、二十多年的经验。上色的许师傅来自九江,十几年前来到景德镇,跟随一位老师傅学习这门技艺,三年后出师,来到这里工作。

青花元素遍布瓷都景德镇


景德镇——青花瓷的圣地

青花元素,源自景德镇的青花瓷,她集青花瓷的工艺、器型、画面创新发展于一身,瓷如白云、色如大海和蓝天,具有深刻的陶瓷历史文化内涵,元代以来700多年,景德镇青花瓷的地位都无法撼动。

青花瓷,自其诞生的那一天起便赢得了世人的喜爱,绵延至今,光彩闪烁。尤其是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广泛应用,周杰伦的一首《青花瓷》唱响春晚之后,青花一举成为中国元素的代名词,被世人广泛认同。而青花瓷的圣地——景德镇更是把青花元素运用到淋漓尽致、登峰造极的地步了。

走进瓷都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青花元素无处不在。日常生活用瓷、公共照明的瓷灯柱、反映陶瓷历史文化的青花瓷板长廊等等,让景德镇的市民天天享受着青花元素的熏陶,使得中外游客一来到景德镇便置身于青花元素的海洋之中。青花梧桐、青花玲珑餐具,先后获得国内国际金奖,曾经风靡一时,成为全国各大酒店的首选餐具。数以千计的数十米高的瓷灯柱,把一盏盏传统的木杆、铁管和其它材质的路灯装饰为既具有瓷都景德镇陶瓷文化特色、又有现代科技含量的路灯,在景德镇的主要街道随处可见。有反映景德镇制瓷工艺的、有九龙戏珠的图腾,还有各种草本植物的图案,画面迥异。从九景高速公路进入景德镇,迎宾大道青花太阳能瓷灯柱,就会映入你的眼帘;一江两岸体现景德镇四大传统特色的青花、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的瓷灯柱更会让你眼花缭乱,人民广场、珠山东路、广场北路、朝阳路画面绚丽多彩的青花瓷灯柱,不但给人们带来了光明,更让人们得到了陶瓷历史文化的沐浴;在浮梁县古县衙遗址,凝聚千年灵气,用216块青花瓷板、长328米、56幅图画、9幅书法、141幅文字记载大事记的,世界一绝、中华第一的浮梁历史文化长廊,体现了瓷之源的特色,受到了陶瓷历史文化爱好者的青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青花元素在瓷乐中的运用,更是让人们在享受世界首创的古典陶瓷文化与现代音乐艺术完美结合的瓷乐旋律中,体会到了青花元素那种清新淡雅、赏心悦目的感受。

青花元素,虽然堪称中国元素,同时她也是世界的。在景德镇青花元素处处可见,无论是收藏家,还是青花瓷的喜好者都乐此不疲,百年来经久不衰,不愧为青花瓷的圣地,体现着景德镇的独特魅力。

阅读延伸: 景德镇陶瓷——青花瓷花瓶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青花瓷(一)

瓷器“大众情人”青花瓷 被誉中华收藏之灵魂

“景德镇瓷”迷雾 市民应防止上当受骗


□早报记者王盼琛实习记者赖源海李智奇文/图

现场:瓷商甩陶瓷品

景德镇瓷商又来泉州卖陶瓷了。

4月11日,市区文化宫。

“甩卖!甩卖!大甩卖!如果开价便宜就不卖,我要甩掉了!”一名操着江西口音的男子在叫喊着,并手持要卖的陶瓷品。很多人聚集过来看热闹。他说:“这个艺术品(瓷瓶)原价1020元,现在只卖250元,谁要?”瓷商举高陶瓷品,有人问,能再便宜一点不?有人则说200元?100元?

“砰”的一声,该男子将陶瓷品狠狠地往地上一甩,陶瓷在地上炸开了“花”,该男子说,“你们这样出价格,我还不如这样砸掉,更爽快一点!”

记者在约300平方米的临时“陶瓷城”逛了一圈,发现瓷商在大部分的陶瓷品上贴有一张纸,纸上都写有陶瓷品的名称和参考价格。

陶瓷品上的价格可不是小数目,有的高达20万元,比较大的陶瓷品都在万元以上。而多数陶瓷茶具也要数百元或上千元的价格。

顾客:低价买回高价瓷

一名顾客高兴地拿着包装好的陶瓷品走到路旁,要叫三轮车来载。

郑老汉说,他家里藏有很多德化与景德镇的陶瓷品,每天都在这个“陶瓷城”上观察,已经买回不少陶瓷品。他两天前已看中一个陶瓷瓶,外观非常漂亮。

该瓷瓶标价4880元,他与瓷商交涉,刚开始瓷商还要1500元,经过讨价还价,瓷商说最低也要1000元才能卖。

这两天,他就在该瓷商周围一直逛,可瓷瓶的价格还是不降下来。听说今天是最后一天的展销,他就立即前来与该瓷商洽谈。真是费了很多口舌,该瓷商终于想开了,最后以400元成交。

说法:这些是“垃圾品”

前晚,一名景德镇人讲述了这些陶瓷的内幕。

他说,他来泉州已经有10多年,他在老家就对陶瓷很熟悉,只要瓷品让他一看,就知道是不是景德镇的陶器。

这些人来泉州卖瓷器时,他去现场看过一次,一看就知道大部分不是景德镇的陶瓷,一小部分虽是景德镇制造出来的陶瓷品,但这些都是厂家废弃的“垃圾品”。因为景德镇制造出来的陶瓷艺术品,做工都非常精细,成本也很高。

他说,这些瓷商都是景德镇附近县区、郊区的农民或下岗工人,他们到全国各地去以展销形式卖这些“垃圾品”,每次展销都挂着的旗号。

协会:接到很多起这样的投诉处理了不少

就此事,记者采访了协会的秘书长欧阳先生。他说,他们也接到很多起这样的投诉,也处理了不少。这些展销基本上都没有经过他们批准,由于在外地,他们也很难管得到,只能靠当地有关部门去查处。

欧阳先生说,展销的人都是景德镇周边地区的农民和下岗工人,景德镇市场经济开放了,这些人就利用景德镇名气,自发组织到各地搞展销,有关部门已于2002年开始整顿,但这些人由于受利益的驱动,还是照样组织去展销,所以很难管理。

欧阳先生说,这些瓷品大部分质量比较差,省外产品较多,也穿插些景德镇比较好的瓷器。

最后,欧阳秘书长说,如果市民遇到这种事情,可以向景德镇市政府瓷局反映,或者直接与协会投诉,他们会与当地有关部门去调查这些非法陶瓷展销会。

来自景德镇的官方声音

景德镇瓷局:大部分展销会都没批准,三年前就开始打击

昨日上午,记者就此事电话采访了江西景德镇市政府瓷局综合科。

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展销会的大部分陶瓷都不是景德镇的,他们于2002年开始对这些未经批准的展销会进行严厉打击,他们下属的陶瓷协会已抓了很多起,也将他们都告上法院,但还是防不胜防。

这些人有没有欺诈行为?该工作人员说部分是有欺诈,但是还有部分不存在欺诈行为。市民应该多留一个心眼,防止上当受骗。

链接

按规定,展销活动首先要有具备组织能力的资格,是一个公司,做陶瓷经营的,资金要达到一定价格以上才能出去举行展销活动;然后,该组织者要拿着这些材料到市政府瓷局和陶瓷协会审批,并缴纳保证金,并提供出去展销有多少人数、推位和货物;最后还要标明哪里的瓷器。

审批通过后,才由协会发给展销许可证出去展销。出去后在室内展销,应该与当地租用地方的负责人进行签协议,室外不但与当地租用地方的负责人签协议,还要当地工商、城管同意方才能举行这活动。活动完后,要按期返回,退给保证金。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国际著名古陶瓷专家柯玫瑰获瓷都景德镇荣誉市民称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国际著名古陶瓷专家柯玫瑰获瓷都景德镇荣誉市民称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