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尊贵典雅的各国皇家御用瓷器

由于瓷器在欧洲十分珍贵,因此从事瓷器生产的家族都受到了很高的荣耀,而且大都能延续至今。比如英国的皇家道尔顿(RoyalDoulton),1887年,它的创始人汉瑞道尔顿成为第一位被授予骑士爵位的瓷器艺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欧洲的奢瓷早就脱离了日用品的范畴,它们最高段的产品是皇室专用的;它们限量版的产品早就进入了博物馆在收藏家眼中,它们的升值潜力不亚于古董和名画。

顶级瓷器之所以昂贵,除了用料讲究,身份高贵外,工匠们纯手工的世袭工艺也极为关键。它就像独家配方,秘而不宣。特别是一些制作难度比较大的瓷塑和瓷偶,它繁复的工序如同天方夜谭,需要一个工匠连续工作数日甚至数周才能完成。手工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性,可以说,每一件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倾注了人类特殊的情感。m.tAocI52.Com

不过,现在很多著名奢瓷在坚持传统的同时,开始为现代生活创造全新的题材,它们往往会联合世界上的很多设计师为其设计产品,给老品牌注入新活力。

德国柏林KPM皇家瓷器

柏林皇家瓷器手工工厂享有250年的悠久历史。如同其辉煌的传统,创意在这个柏林的瓷器厂始终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即使是今日,不论作为餐具还是礼品,这一手工制作和绘彩的KPM瓷器仍显得与众不同。

1751年创建的这家瓷器手工工厂,在1763年由普鲁士国王菲特列大帝收购,从此,产于德国首都柏林的瓷器便享誉世界。这位普鲁士的帝王赐给工厂的不仅仅是名字,而且还有商标:一尊宝石蓝色的君主节杖。这尊君主节杖代表了独特而完美的瓷器。古往今来,这一白色黄金制成的杰作始终融合了完美的手工工艺和富于创造力的敏锐鉴赏力。

KPM瓷器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其每一件作品都是孤品。因为,件件都是手工制作。现在,KPM是世界上少数仍坚持全手工制作的工厂之一:从制模,塑型到绘彩。KPM是世界上唯一所有产品可以以纯白色销售的瓷器手工工厂,同时它又可提供种类繁多的装饰MINTON、ROYALALBERT等三大品牌都属于ROYALDOULTON旗下,其中ROYALCROWNBERBY是最老的牌子,创始于1748年,为第一个获皇室授权使用皇家为商标的品牌。而最受英国黛安娜王妃生前青睐的ROYALALBERT,其受国人所熟知的乡村玫瑰系列自1962年生产自今遍布世界已超过一亿个。MINTON是在1793年由ThomasMinton等人所创立曾被维多利亚女皇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瓷器的制造者,以镀金的宴会餐具闻名,广受世界各王室喜爱,至今全世界的英国大使馆仍使用他们的瓷器。在日本其HADDONHALL"系列受到相当的欢迎与喜爱。

其旗下的子品牌RoyalAlbert是已去世的英国黛安娜王妃生前最爱,为人熟知的乡村玫瑰系列从1962年长红至今,世界各地已有约一亿个系列商品。古典优雅的风格与22K镀金的英格兰乡村老镇玫瑰花图案,在具有高消费能力的上流社会里深受喜爱。

德国皇室瓷器Nymphenburg

二百多年前,来自德国的Nymphenburg的瓷器正是皇室家族的玩意。时至今日,这个用传统的瓷器作为媒介的品牌,继续推出新设计。如今面对只求斗多斗平的世界工厂,难得Nymphenburg仍然像二百多年前视瓷器为白黄金般,每件出品都出自工匠之手。

小编推荐

古代瓷器:宋代皇家御用“青白瓷”


影青也叫映青、隐青,又名青白瓷,是我国两宋时期仿青白玉效果而创烧的瓷器,故有饶玉的美称。她代表了宋代精湛的制瓷技艺。因其胎质洁白,透光见影,釉质晶亮透彻,釉色丽洁,白里泛青,温润如玉等特征。创烧不久便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与赞赏。宋代皇室更是青睐有加,一度成为宋宫廷重点采购的瓷器。《宋会要辑稿》册一百四十六食货五十二谓:瓷器库在建隆坊掌受明、越、饶州、定州、青州白瓷及漆器以给用,以京朝官三班内侍监库。

真宗景德四年九月诏,瓷器库除捡封桩供进外,余者令本库将样赴三司行人估价出卖。宋代景德镇隶属饶州,饶州瓷即景德镇瓷。这里还明确提到,所采购的瓷器除宫廷部分留用外,富余的估价卖向市场。这些都是朝廷选用青白瓷的重要文献记载。古人关于景德镇青白瓷的赞誉更是比比皆是。南宋文豪洪迈在其《容斋随笔》卷四浮梁陶器写到: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南宋词人李清照《醉花荫》中有玉枕纱厨之词句,玉枕即指色质如青玉一样的青白瓷枕。南宋蒋祈在我国第一部陶瓷专著《陶记》中写道景德镇陶,昔三百余座。蜒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这是作者蒋祈对青白瓷的高度概括和赞美。自此之后,饶玉美称一直沿用至今。上行下效,宋人皆喜爱青白瓷,市场需求量自然就大。青白瓷的贸易遍布全国。宋人《东京梦华録》记载,当时的东京汴梁与临安都有专门出售影青瓷器的店铺。众多考古发掘成果也表明,远至甘肃、内蒙都有青白瓷的足迹。

1234下一页

故宫藏瓷--宋朝皇家御用瓷器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堪称是中国瓷坛上百花争艳、名品迭出的时代。明代《宣德鼎彝谱》中记载内府所藏柴汝官哥钧定,从这个记载中,后世得知宋代有五大名瓷流传于世,紫禁城所藏的宋五大名瓷,曾为宋朝皇家御用珍瓷。

钧窑瓷器,以红蓝相间的钧红釉闻名于世,被誉为“国之瑰宝”。民间一直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等等说法。

图2、钧窑鼓式三足洗

图3、钧窑月白釉瓶

图4、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

图5、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图6、钧窑天蓝釉红斑花瓣式碗

图7、钧窑玫瑰紫釉尊

图8、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据传说宋徽宗曾做过一个梦,梦到了雨过天晴后天空的颜色,他非常喜欢。汝窑的工匠按照他的要求,烧成了这种淡青色的瓷器。宋代五大名瓷中,传世最少的是汝瓷,全世界不足百件,故宫藏有二十件。

图9、汝窑天青碗

图10、汝窑盘

图11、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图12、汝窑天青釉圆洗

图13、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哥窑釉面布满开片,开片由深黑色大开片与褐黄色小开片交织而成,俗称“金丝铁线”。

图14、哥窑青釉弦纹瓶

图15、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图16、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

图17、哥窑八方碗

图18、哥窑碗

图19、哥窑青釉鱼耳炉

官窑瓷器以粉青釉色为最大特点,造型典雅古朴。

图20、官窑青釉方花盆

图21、官窑大瓶

图22、官窑青釉盏托

图23、官窑青釉弦纹瓶

图24、官窑青釉圆洗

图25、官窑青釉蒜头瓶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一个烧白瓷的瓷窑。定窑瓷器讲究刻花印花装饰,它的印花水平居宋代各窑之首。这些瓷器是目前故宫最珍贵的藏品之一,他们是中国瓷器制造史上的第一个历史高峰。

图26、定窑白釉孩儿枕

图27、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

图28、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

图29、定窑白釉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纹盘

图30、定窑白釉印花菊凤纹盘

宋代皇家御用“青白瓷”


影青也叫映青、隐青,又名青白瓷,是我国两宋时期仿青白玉效果而创烧的瓷器,故有“饶玉”的美称。她代表了宋代精湛的制瓷技艺。因其胎质洁白,透光见影,釉质晶亮透彻,釉色丽洁,白里泛青,温润如玉等特征。创烧不久便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与赞赏。宋代皇室更是青睐有加,一度成为宋宫廷重点采购的瓷器。《宋会要辑稿》册一百四十六食货五十二谓:“瓷器库在建隆坊掌受明、越、饶州、定州、青州白瓷及漆器以给用,以京朝官三班内侍监库。”

“真宗景德四年九月诏,瓷器库除捡封桩供进外,余者令本库将样赴三司行人估价出卖。”(注释①)宋代景德镇隶属饶州,饶州瓷即景德镇瓷。这里还明确提到,所采购的瓷器除宫廷部分留用外,富余的估价卖向市场。这些都是朝廷选用青白瓷的重要文献记载。古人关于景德镇青白瓷的赞誉更是比比皆是。南宋文豪洪迈在其《容斋随笔》卷四浮梁陶器写到:“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南宋词人李清照《醉花荫》中有“玉枕纱厨”之词句,“玉枕”即指色质如青玉一样的青白瓷枕。南宋蒋祈在我国第一部陶瓷专著《陶记》中写道“景德镇陶,昔三百余座。蜒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这是作者蒋祈对青白瓷的高度概括和赞美。自此之后,“饶玉”美称一直沿用至今。上行下效,宋人皆喜爱青白瓷,市场需求量自然就大。青白瓷的贸易遍布全国。宋人《东京梦华録》记载,当时的东京汴梁与临安都有专门出售影青瓷器的店铺。众多考古发掘成果也表明,远至甘肃、内蒙都有青白瓷的足迹。

古代瓷器:典雅实用的扒村窑瓷器


宋金元时期我国的制瓷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瓷器有了新的需求。特别是近邻汝窑和钧窑两大名窑的扒村窑在宋金元时期民窑中不仅产品种类多,更以富有乡土气息与民间色彩而见称,在宋金元瓷器中别具一格。

金白地黑花西江月回文词八角枕

白地黑花西江月回文词八角枕,金代,枕面纵25.8、横17.2、高10.1厘米。2010年许昌市文物工作队移交。枕呈不规则八角形,枕面有两周粗黑线条为轮廓线框,内有西江月回文词一首。枕侧面为黑彩花草纹装饰。底部无釉。西江月回文词为雨过轻风弄柳,壶停映日春烟。晴芜平水远连天。隐隐飞翻舞燕。据资料考证,这首回文词作者是宋代人梅窗,采用的颠倒《西江月》回文,枕面上的文字仅把原文的湖东写成了壶停,把燕下的四点水写成鸟字外,其余与原词完全一致。

金白地黑褐花枕

白地黑褐花枕,金代,纵25.8、宽15、高9.8厘米。原许昌地区展览馆移交。枕呈不规则八棱形。体施白釉,用黑褐色绘花纹,底部无釉。枕面边缘以外粗内细三条线勾出不规则的八角形边框,内绘一折枝花叶。枕壁八面共绘六组花纹,下有一周粗黑线,后壁有一排气孔。花草纹是扒村窑美化装饰各类大小器物的主要内容,窑工们根据民间老百姓历来喜欢花草的传统,依据器形大小和装饰部位,描绘花叶,增添生活器物的自然气息。

金酱褐地绘黑彩卧虎形枕

酱褐地绘黑彩卧虎形枕,金代,纵38.5、横15、高9.9厘米。许昌市文化馆移交。体呈伏卧虎形,虎头平视。瞠目巨口,獠牙裸露,双耳倒竖,睫毛直立,鼻梁之上虎目之间有一王字。虎爪平伸着地,虎尾自臀部圆弯甩至虎颈。虎身稍弧,向右侧卧,通身酱褐地之上饰以黑色蔓草纹虎皮,虎背上是椭圆形白釉开光枕面,开光内饰莲花,荷叶和莲蓬清晰,周边点缀蔓草纹。扒村窑陶瓷工匠把凶猛的老虎塑成伏卧式,在酱褐色地釉上用黑彩绘虎皮纹,使其更接近自然的老虎毛色,再配以花卉纹饰,颇有意趣,使这类虎形枕不但具有纳凉助眠的实用功能,而且也成了一件耐人寻味的艺术品。

金白地黑彩娃娃枕

白地黑花娃娃枕,金代,纵28、宽10、高10厘米。许昌市长葛县老城镇陈尧村出土。该枕整体造型为一娃娃右侧卧,其左臂及左腿侧面构成椭圆形枕面;头部微抬,下枕一圆枕,圆枕两侧用白地黑花勾勒出圆形方孔、钱纹,枕后侧有一小洞;右臂置于头下枕上,左手放于右肘上,两腿向后、屈膝,双脚上下交盘;人物眉清目秀,白地黑花勾勒眉眼,脑后挽有发髻。上身穿对襟大衫,施白地黑花勾勒人物装扮,层次分明。枕面为开光、白地黑花图案,绘双燕和一对鸳鸯及荷花。

金白地黑花四系瓶

白地黑花四系瓶,金代。口径4.1、底径7.8、高20.5厘米。唇口,短颈,丰肩,鼓腹,圈足。颈肩间附四系。系上均有数道竖纹。肩部饰四黑彩点,下有二圈黑线纹,腹上部绘黑花。腹上部施白釉,腹下部及底部施黑釉。宋、辽、金时期,北方磁州窑系曾生产过大量的四系瓶,或者叫四系罐。一般多小唇口,外撇。短直颈,颈外置四个圆环型双泥条系。瓶身修长,柳肩,圆腹,下腹内收。北宋时施白釉,多施半釉,底部无釉,为蘸釉法。金代多为两次蘸釉,先蘸白釉,晾干后再蘸酱釉,形成上白下褐两色釉的效果。底足内也施釉。

金白地黑花四系瓶

白地黑花四系瓶,金代,口径5.5、底径8.7、高26.2厘米,许昌县张潘乡古城村出土。器唇口,短颈,丰肩,鼓腹,圈足。颈肩间附四系。系上均有数道竖纹,腹上部绘有两组基本一样的像字又像花的黑色花纹装饰。腹部以上施白釉,腹下部及底部无釉。

金白釉花口瓶

白釉花口瓶,金代,口径15、足径15.5、高40厘米。瓶为莲花口,细长颈,天球鼓腹,腹下为亚腰形喇叭圈足。除足下部外,通体施白釉,无纹。花口瓶是流行于宋金时期的著名瓶式之一,因瓶口颇似开放的花朵而得名。始见于唐,宋金时期景德镇、磁州、耀州等窑均有烧制。各窑制品的不同点在于腹与足部的变化,景德镇制品特点为长圆腹,圈足;磁州窑和耀州窑制品特点则为圆腹,喇叭形足。扒村窑花口瓶虽然也为喇叭形足,但与磁州窑和耀州窑的花口瓶相比,花口长颈,丰肩收腹,圈足高起,线条有收有放,更显得挺拔玉立。

金白地黄褐彩风华雪月四系瓶

白地褐彩风花雪月四系瓶,金代,口径4.8、底径8.1、高28.5厘米。原许昌市文化馆移交。瓶唇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肩腹接处有二圈褐线纹。腹部以上施白釉。有草书黄褐色的风花雪月四字。腹下部施青黄釉,底无釉。风、花、雪、月是人们常见的自然物象,早期可能与四时时令有关。但四字既能单独成义,亦可通过不同组合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风花、雪月、风月、风雪、雪花、花月等等均是古代诗词吟咏的对象。风花雪月四字较集中地出现在金元时期的酒类瓷器上,可能与酒令中诗词系至为密切,体现的也是一种俗中雅的文化情节。

金白地黑花龙凤纹罐

白地黑花罐,宋代,高11.5、口径9.5、腹围52.7厘米。许昌地区展览馆移交。罐直口,丰肩,鼓腹,圈足。肩部有三圈黑线纹。腹部绘三组写意黑花纹及一圈黑线纹。口沿及器内施黑釉,外部施白釉,底部不挂釉。

元白地褐黑花四系罐

白地褐黑花二系罐,元代,高18.7、口径15.1、底径10.4厘米。原许昌地区展览馆旧藏。此罐平沿外侈、丰肩、鼓腹、圈足。肩、腹间附二系,系上均有数道竖纹。除口沿及底外皆施白釉。肩与腹部各绘四组富有变化的黑花线条纹。肩、腹间有三圈黑褐线纹,腹下部有一圈黑线纹。

宋白地黑花纹罐

白地黑花龙凤纹罐,元代。腹径33.5、高31.5厘米。圆唇,直口,矮领,圆肩,鼓腹,下腹斜收,隐圈足。通体施白釉至底。用黑色彩在肩部绘一周花卉纹,腹部在弧形开光内绘龙凤纹,龙张嘴突目昂首卷尾,凤头前伸,羽翅展伸,龙凤周围间饰云气纹。白地黑花装饰工艺做法是在已成型的坯胎上先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遮盖住含杂质较多的坯体,然后用毛笔蘸斑花石彩料在化妆土上描绘纹饰,最后施透明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

元白地黑花高足罐

白地黑花高足罐,元代。高19、口径10、腹围57.8厘米。该器唇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收为高柄,喇叭形圈足。体施白釉,口沿及底部无釉。口沿下有一圈黑纹带,肩部饰水线纹及黑带纹,腹部满绘黑花纹,豆柄处绘水波状纹,底座施一周黑彩。

宋白地黑花瓷灯盏

白地黑花瓷灯盏,宋代。高3.5、口径7.9、足距11.6厘米,许昌市文物工作队移交。灯盏为圆唇,直口,宽折沿下卷,下附五个三角形足。除五个三角形足和灯盏足内底部外,通体施白釉,在盏口与折沿边沿有两个黑粗线圈带装饰,圈带装饰中间由数组黑色散草纹装饰。虽为随手挥洒,并无严格的布局设计,但线条粗犷,富有韵律,给人以刚健雄劲的美感。

在宋金元时期经济文化日趋世俗化背景下,广大民众对陶瓷制品实用功能要求与观赏性的追求发生了变化,扒村窑工匠适时适应北方民众需要,在力求强化各种制品实用性与外观美的统一上做出了努力探索。

典雅实用的扒村窑瓷器


宋金元时期我国的制瓷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瓷器有了新的需求。特别是近邻汝窑和钧窑两大名窑的扒村窑在宋金元时期民窑中不仅产品种类多,更以富有乡土气息与民间色彩而见称,在宋金元瓷器中别具一格。

金 白地黑花西江月回文词八角枕

白地黑花西江月回文词八角枕,金代,枕面纵25.8、横17.2、高10.1厘米。2010年许昌市文物工作队移交。枕呈不规则八角形,枕面有两周粗黑线条为轮廓线框,内有西江月(中吕宫)回文词一首。枕侧面为黑彩花草纹装饰。底部无釉。西江月(中吕宫)回文词为“雨过轻风弄柳,壶(湖)停(东)映日春烟。晴芜平水远连天。隐隐飞翻舞燕。”据资料考证,这首回文词作者是宋代人梅窗,采用的颠倒《西江月》回文,枕面上的文字仅把原文的“湖东”写成了“壶停”,把“燕”下的四点水写成“鸟”字外,其余与原词完全一致。

金 白地黑褐花枕

白地黑褐花枕,金代,纵25.8、宽15、高9.8厘米。原许昌地区展览馆移交。枕呈不规则八棱形。体施白釉,用黑褐色绘花纹,底部无釉。枕面边缘以外粗内细三条线勾出不规则的八角形边框,内绘一折枝花叶。枕壁八面共绘六组花纹,下有一周粗黑线,后壁有一排气孔。花草纹是扒村窑美化装饰各类大小器物的主要内容,窑工们根据民间老百姓历来喜欢花草的传统,依据器形大小和装饰部位,描绘花叶,增添生活器物的自然气息。

金 酱褐地绘黑彩卧虎形枕

酱褐地绘黑彩卧虎形枕,金代,纵38.5、横15、高9.9厘米。许昌市文化馆移交。体呈伏卧虎形,虎头平视。瞠目巨口,獠牙裸露,双耳倒竖,睫毛直立,鼻梁之上虎目之间有一“王”字。虎爪平伸着地,虎尾自臀部圆弯甩至虎颈。虎身稍弧,向右侧卧,通身酱褐地之上饰以黑色蔓草纹虎皮,虎背上是椭圆形白釉开光枕面,开光内饰莲花,荷叶和莲蓬清晰,周边点缀蔓草纹。扒村窑陶瓷工匠把凶猛的老虎塑成伏卧式,在酱褐色地釉上用黑彩绘虎皮纹,使其更接近自然的老虎毛色,再配以花卉纹饰,颇有意趣,使这类虎形枕不但具有纳凉助眠的实用功能,而且也成了一件耐人寻味的艺术品。

金 白地黑彩娃娃枕

白地黑花娃娃枕,金代,纵28、 宽10、高10厘米。许昌市长葛县老城镇陈尧村出土。该枕整体造型为一娃娃右侧卧,其左臂及左腿侧面构成椭圆形枕面;头部微抬,下枕一圆枕,圆枕两侧用白地黑花勾勒出圆形方孔、钱纹,枕后侧有一小洞;右臂置于头下枕上,左手放于右肘上,两腿向后、屈膝,双脚上下交盘;人物眉清目秀,白地黑花勾勒眉眼,脑后挽有发髻。上身穿对襟大衫,施白地黑花勾勒人物装扮,层次分明。枕面为开光、白地黑花图案,绘双燕和一对鸳鸯及荷花。

金 白地黑花四系瓶

白地黑花四系瓶,金代。口径4.1、底径7.8、高20.5厘米。唇口,短颈,丰肩,鼓腹,圈足。颈肩间附四系。系上均有数道竖纹。肩部饰四黑彩点,下有二圈黑线纹,腹上部绘黑花。腹上部施白釉,腹下部及底部施黑釉。宋、辽、金时期,北方磁州窑系曾生产过大量的四系瓶,或者叫四系罐。一般多小唇口,外撇。短直颈,颈外置四个圆环型双泥条系。瓶身修长,柳肩,圆腹,下腹内收。北宋时施白釉,多施半釉,底部无釉,为蘸釉法。金代多为两次蘸釉,先蘸白釉,晾干后再蘸酱釉,形成上白下褐两色釉的效果。底足内也施釉。

金 白地黑花四系瓶

白地黑花四系瓶,金代,口径5.5、底径8.7、高26.2厘米,许昌县张潘乡古城村出土。器唇口,短颈,丰肩,鼓腹,圈足。颈肩间附四系。系上均有数道竖纹,腹上部绘有两组基本一样的像字又像花的黑色花纹装饰。腹部以上施白釉,腹下部及底部无釉。

金 白釉花口瓶

白釉花口瓶,金代,口径15、足径15.5、高40厘米。瓶为莲花口,细长颈,天球鼓腹,腹下为亚腰形喇叭圈足。除足下部外,通体施白釉,无纹。花口瓶是流行于宋金时期的著名瓶式之一,因瓶口颇似开放的花朵而得名。始见于唐,宋金时期景德镇、磁州、耀州等窑均有烧制。各窑制品的不同点在于腹与足部的变化,景德镇制品特点为长圆腹,圈足;磁州窑和耀州窑制品特点则为圆腹,喇叭形足。扒村窑花口瓶虽然也为喇叭形足,但与磁州窑和耀州窑的花口瓶相比,花口长颈,丰肩收腹,圈足高起,线条有收有放,更显得挺拔玉立。

金 白地黄褐彩“风华雪月”四系瓶

白地褐彩“风花雪月”四系瓶,金代,口径4.8、底径8.1、高28.5厘米。原许昌市文化馆移交。瓶唇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肩腹接处有二圈褐线纹。腹部以上施白釉。有草书黄褐色的“风花雪月”四字。腹下部施青黄釉,底无釉。风、花、雪、月是人们常见的自然物象,早期可能与四时时令有关。但四字既能单独成义,亦可通过不同组合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风花、雪月、风月、风雪、雪花、花月等等均是古代诗词吟咏的对象。“风花雪月”四字较集中地出现在金元时期的酒类瓷器上,可能与酒令中诗词系至为密切,体现的也是一种“俗中雅”的文化情节。

金 白地黑花龙凤纹罐

白地黑花罐,宋代,高11.5、口径9.5、腹围52.7厘米。许昌地区展览馆移交。罐直口,丰肩,鼓腹,圈足。肩部有三圈黑线纹。腹部绘三组写意黑花纹及一圈黑线纹。口沿及器内施黑釉,外部施白釉,底部不挂釉。

元 白地褐黑花四系罐

白地褐黑花二系罐,元代,高18.7、口径15.1、底径10.4厘米。原许昌地区展览馆旧藏。此罐平沿外侈、丰肩、鼓腹、圈足。肩、腹间附二系,系上均有数道竖纹。除口沿及底外皆施白釉。肩与腹部各绘四组富有变化的黑花线条纹。肩、腹间有三圈黑褐线纹,腹下部有一圈黑线纹。

宋 白地黑花纹罐

白地黑花龙凤纹罐,元代。腹径33.5、高31.5厘米。圆唇,直口,矮领,圆肩,鼓腹,下腹斜收,隐圈足。通体施白釉至底。用黑色彩在肩部绘一周花卉纹,腹部在弧形开光内绘龙凤纹,龙张嘴突目昂首卷尾,凤头前伸,羽翅展伸,龙凤周围间饰云气纹。白地黑花装饰工艺做法是在已成型的坯胎上先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遮盖住含杂质较多的坯体,然后用毛笔蘸“斑花石”彩料在化妆土上描绘纹饰,最后施透明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

元 白地黑花高足罐

白地黑花高足罐,元代。高19、口径10、腹围57.8厘米。该器唇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收为高柄,喇叭形圈足。体施白釉,口沿及底部无釉。口沿下有一圈黑纹带,肩部饰水线纹及黑带纹,腹部满绘黑花纹,豆柄处绘水波状纹,底座施一周黑彩。

宋 白地黑花瓷灯盏

白地黑花瓷灯盏,宋代。高3.5、口径7.9、足距11.6厘米,许昌市文物工作队移交。灯盏为圆唇,直口,宽折沿下卷,下附五个三角形足。除五个三角形足和灯盏足内底部外,通体施白釉,在盏口与折沿边沿有两个黑粗线圈带装饰,圈带装饰中间由数组黑色散草纹装饰。虽为随手挥洒,并无严格的布局设计,但线条粗犷,富有韵律,给人以刚健雄劲的美感。

在宋金元时期经济文化日趋世俗化背景下,广大民众对陶瓷制品实用功能要求与观赏性的追求发生了变化,扒村窑工匠适时适应北方民众需要,在力求强化各种制品实用性与外观美的统一上做出了努力探索。

古代瓷器:中国御窑史的斑斓余晖——慈禧御用瓷器


青花和粉彩是中国瓷器的两个重要品种。青花是釉下钴蓝彩,成熟于元,自明代起盛行至今。粉彩是釉上彩,出现于清康熙晚期,因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效果,受到宫廷和民间的广泛青睐,迅速成为重要的瓷器品种。

粉彩在乾隆朝成熟,并达到高峰。但盛世过后,大清的制瓷水平总体显出颓势,即便御窑也不例外。咸丰五年,太平军占领景德镇,并烧毁御窑场,陶瓷业受到致命打击。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同治四年,李鸿章斥资恢复御窑场。在同光中兴的背景下,便有了中国御窑史的夕阳余晖,这就是以慈禧御用瓷器为代表的晚清官窑瓷器,特别是其中的粉彩瓷,风格浓烈鲜明,独树一帜。慈禧的人生非常动荡。她出身贵族,但家道不济,贵而不富,又年少丧父。入宫后,一度得宠,却好景不长。逃难、丧夫、丧子、战乱等一系列打击横飞逆来。虽然身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可是她人生中欢乐的时光非常短暂。有一个地方留下了她年轻时的幸福记忆,那就是储秀宫。在慈禧漫长而显赫的一生中,储秀宫是她的福地。储秀宫是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年间,初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更名储秀宫。慈禧在储秀宫的岁月分为两个阶段。咸丰二年慈禧刚进宫被封为兰贵人时,在这里居住,并被咸丰帝宠幸。咸丰六年三月,已晋升为懿嫔的她,在后殿丽景轩生下载淳,即同治帝。旋即她又被晋封为懿妃、懿贵妃。在这第一阶段的8年中,慈禧颇为春风得意。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以木兰秋狝为名,携后妃逃往热河。翌年,他在避暑山庄去世。同一年,已是圣母皇太后的慈禧奉咸丰帝梓宫从热河回京,在恭亲王的帮助下,中途收拾了顾命八大臣后,先后入住养心殿和长春宫,并在养心殿垂帘听政,开始了她对大清的实际统治。慈禧在养心殿和长春宫住了24年,其间经历了整个同治朝和光绪前期。光绪十年慈禧拟二次撤帘归政,并庆祝五十岁生日,遂移居储秀宫,重修宫室,开始她第二阶段在储秀宫的岁月,直至光绪三十四年,以74岁高龄去世。慈禧在储秀宫前后共生活了32年。相比长春宫,她对储秀宫的感情更深,毕竟在那里能感受往昔情怀。

慈禧一旦大权独揽,其标新立异的性格便展露遗,这在为她定制的瓷器上就有所体现。慈禧用瓷是不落年号款的官窑器。同时代的官窑器书大清同治年制或大清光绪年制等年号款。而慈禧用瓷的落款一般是她的居所,其中之一是储秀宫制。用后妃的居所为官窑款,这是空前绝后的。目前可以看到的储秀宫制款瓷器,主要品种为青花粉彩和素三彩。款识为青花或红釉的篆体款。器型以大盘为主,用于盛放水果。还有大缸、花盆等陈设器。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钩勒仿笙熙,江南供奉虽承旨,不及滇南女画师。诗后小注写道: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始终不衰。大雅斋,孝钦自署名也。魏程搏《清宫词》亦云:二十余年侍圣慈,内廷供奉女筌熙。金笺宝篆红泥印,认得先朝老画师。李珍注: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甚隆。内有大雅斋印,即孝钦自署。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天地一家春与圆明园一起焚毁。同治十二年,慈禧首次退帘后想颐养天年,有意恢复圆明园和天地一家春。同治十三年正月,重修圆明园工程动工。刚恢复了正大光明殿和天地一家春的三百余间殿堂时,恭亲王奕訢联名几位王公重臣上疏,请求停止圆明园工程,培养元气,以固根本。于是重修工程不得不下马。到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二次烧毁圆明园复建工程,使天地一家春重陷火海。

虽然无法回到旧日宫阙,但对于这块发祥地的纪念和对往昔岁月的留恋,还是在瓷器上得到了尽情宣泄。慈禧对瓷器的爱好在历代帝后中罕有匹敌者。凡落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款的瓷器是当时最精美的作品。这些器物产于同治和光绪两朝,全部为釉上粉彩。底釉颜色丰富多彩,有白地、蓝地、深蓝地、浅蓝地、豆青地、浅豆青地、浅藕荷地、藕荷地、黄地、明黄地、大红地、粉红地、粉地、翡翠地、浅绿地、绿地等。画片主要是吉祥一、根据官窑制度,只有皇帝才有权为自己烧制御用瓷器。尤其是五爪龙纹,在明清两代,只有皇帝才能决定用于何处。但是在晚清,慈禧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她以各种方式显示出这种特殊身份,定烧御瓷,使用她的居室为官窑款,广泛装饰以五爪龙纹,只是其中几项而已。二、从以居室为款识来看,慈禧对储秀宫和大雅斋等地怀有深厚的感情,认为这些是她的福地,并相信它们会继续带给她吉祥如意。三、从这些款识还可以看出慈禧内心强烈的咸丰情结。慈禧以各种方式追忆美好但早逝的年华。从瓷器的内容和风格上,可以窥见这个强权女人背后温情的一面。但这种情结也形成了她性格中怪异的另一面,她看不得夫妻间正常的恩爱。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和光绪帝的珍妃他他拉氏最后的下场都很惨。慈禧折磨和整死她们固然是出于厌恶,因为她们是皇帝钟爱的女人。四、从器型来看,主要是满足慈禧的实际需要和特殊偏好。其实历朝御瓷无不反映最高统治者的审美及情趣,如雍正帝将文人气质植入珐琅彩瓷;乾隆帝用瓷器模仿出各种仿生造型。慈禧瓷器在清代官窑产品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五、由于慈禧对瓷器的强烈爱好和严格要求,慈禧用瓷在各方面都值得称道。品种以粉彩为主,图案设计艳而不俗,颇有文人雅趣。造型或小巧可爱,或大气豪华。制作工艺极其精良。总体质量优于同时期官窑产品。

中国御窑史的斑斓余晖——慈禧御用瓷器


青花和粉彩是中国瓷器的两个重要品种。青花是釉下钴蓝彩,成熟于元,自明代起盛行至今。粉彩是釉上彩,出现于清康熙晚期,因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效果,受到宫廷和民间的广泛青睐,迅速成为重要的瓷器品种。

粉彩在乾隆朝成熟,并达到高峰。但盛世过后,大清的制瓷水平总体显出颓势,即便御窑也不例外。咸丰五年(1855 年),太平军占领景德镇,并烧毁御窑场,陶瓷业受到致命打击。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斥资恢复御窑场。在同光中兴的背景下,便有了中国御窑史的夕阳余晖,这就是以慈禧御用瓷器为代表的晚清官窑瓷器,特别是其中的粉彩瓷,风格浓烈鲜明,独树一帜。 慈禧的人生非常动荡。她出身贵族,但家道不济,贵而不富,又年少丧父。入宫后,一度得宠,却好景不长。逃难、丧夫、丧子、战乱等一系列打击横飞逆来。虽然身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可是她人生中欢乐的时光非常短暂。有一个地方留下了她年轻时的幸福记忆,那就是储秀宫。 在慈禧漫长而显赫的一生中,储秀宫是她的福地。储秀宫是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年间,初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 年)更名储秀宫。慈禧在储秀宫的岁月分为两个阶段。 咸丰二年(1852 年)慈禧刚进宫被封为兰贵人时,在这里居住,并被咸丰帝宠幸。咸丰六年三月(1856 年),已晋升为懿嫔的她,在后殿丽景轩生下载淳,即同治帝。旋即她又被晋封为懿妃、懿贵妃。在这第一阶段的8年中,慈禧颇为春风得意。 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以木兰秋狝为名,携后妃逃往热河。翌年,他在避暑山庄去世。同一年,已是圣母皇太后的慈禧奉咸丰帝梓宫从热河回京,在恭亲王的帮助下,中途收拾了顾命八大臣后,先后入住养心殿和长春宫,并在养心殿垂帘听政,开始了她对大清的实际统治。慈禧在养心殿和长春宫住了24年,其间经历了整个同治朝和光绪前期。 光绪十年(1884 年)慈禧拟二次撤帘归政,并庆祝五十岁生日,遂移居储秀宫,重修宫室,开始她第二阶段在储秀宫的岁月,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74岁高龄去世。慈禧在储秀宫前后共生活了32年。相比长春宫,她对储秀宫的感情更深,毕竟在那里能感受往昔情怀。

慈禧一旦大权独揽,其标新立异的性格便展露遗,这在为她定制的瓷器上就有所体现。慈禧用瓷是不落年号款的官窑器。同时代的官窑器书“大清同治年制”或“大清光绪年制”等年号款。而慈禧用瓷的落款一般是她的居所,其中之一是“储秀宫制”。用后妃的居所为官窑款,这是空前绝后的。 目前可以看到的“储秀宫制”款瓷器,主要品种为青花粉彩和素三彩。款识为青花或红釉的篆体款。器型以大盘为主,用于盛放水果。还有大缸、花盆等陈设器。图案以龙纹为主。龙纹是帝王身份的象征。这些器物应该是慈禧回到储秀宫,即光绪十年以后的产品。 “储秀宫制”款瓷器中有相当品种、传统造型,也就部分是传统是说这些品种在前代和同光两朝都有,如黄地粉彩、素三彩等。光绪朝流行仿制清三代,尤其是康熙朝的产品,且成就很高,有的仿品几可乱真。但审视细节,康熙朝真品和光绪朝仿品还是有区别的。

“体和殿制”款黄地粉彩鹭莲纹盆

“体和殿制”款黄地墨彩花卉纹圆盒

“体和殿制”款黄地粉彩荷莲纹花盆

与“ 储秀宫制”类似的识还有“体和殿制”、“长春宫制”、“乐寿堂制”等,这些都是慈禧曾居住过的地方。其中体和殿位于西六宫的翊坤宫之后,原为翊坤宫的后殿。慈禧为生活方便,下旨将此殿改为前后开门的穿堂殿,连通储秀宫和翊坤宫,名曰“体和殿”。慈禧曾在此进膳。中间为过道,可出入。西次间亦连通,为饭后饮茶休息室。

“体和殿制”款青花折枝菊纹长方花盆

“体和殿制”款也是青花或红彩的篆书款。品种包括青花、色地粉彩、墨彩、黄釉和五彩。器型主要为大缸、花盆、捧盒等陈设器和生活用器。图案以花卉为主,如水仙、芭蕉叶、菊花、牡丹、荷花、梅花和兰花等。慈禧平日喜欢种植花卉,尤其是兰花,可能这与她小名玉兰有关。慈禧爱花的嗜好在御前女官德龄和美国女画家卡尔(当时宫里称之为“柯姑娘” )等人的回忆录中皆有所提及。

“大雅斋”款绿地粉彩花鸟图缸

“永庆长春”款绿地粉彩藤萝花鸟图渣斗

慈禧用瓷中的代表作是“大雅斋”款的瓷器,因瓷器外口沿下用红彩横写“大雅斋”三字楷书款。款旁还有红彩龙凤纹组成的椭圆形闲章款,内有“天地一家春”五字篆书款。其中有一批小型器物的器底还有“永庆长春” 、“长春同庆”红彩楷书闲款。一器三款,为清代官窑仅见。

“大雅斋”在什么地方?“天地一家春”是什么意思?至今没有统一的解释。“大雅斋”在故宫、颐和园里找不到对应的房间。根据有关档案,咸丰帝曾赐了一块“大雅斋”匾给当时的懿嫔。还据说故宫里现存一块考证为光绪帝手书的“大雅斋”匾。但这两条材料都无法说明“大雅斋”的所在和由来。有人考证,“天地一家春”原是圆明园中的一处建筑,大雅斋是天地一家春的西间。兰贵人获圣宠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就发生在此地。上世纪80年代,李翰祥导演的电影《火烧圆明园》再现了这个情节,片中插曲《艳阳天》中就有“天地一家春”的歌词。

“大雅斋”款绿地墨彩花鸟图高足盘

“大雅斋”款粉彩鹭莲纹高足盘

云南籍宫廷女画师缪素筠的大雅斋彩瓷设计稿

也有人考证大雅斋是慈禧自置的书斋名。清人吴士槛在《清宫词》中写道:“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钩勒仿笙熙,江南供奉虽承旨, 不及滇南女画师。”诗后小注写道:“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始终不衰。大雅斋,孝钦自署名也。”魏程搏《清宫词》亦云:“二十余年侍圣慈,内廷供奉女筌熙。金笺宝篆红泥印,认得先朝老画师。”李珍注:“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甚隆。内有大雅斋印,即孝钦自署。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天地一家春”与圆明园一起焚毁。同治十二年(1873 年),慈禧首次退帘后想颐养天年,有意恢复圆明园和“天地一家春” 。同治十三年正月(1874年),重修圆明园工程动工。刚恢复了正大光明殿和“天地一家春”的三百余间殿堂时,恭亲王奕訢联名几位王公重臣上疏,请求停止圆明园工程,培养元气,以固根本。于是重修工程不得不下马。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 二次烧毁圆明园复建工程,使“天地一家春”重陷火海。

虽然无法回到旧日宫阙,但对于这块发祥地的纪念和对往昔岁月的留恋,还是在瓷器上得到了尽情宣泄。慈禧对瓷器的爱好在历代帝后中罕有匹敌者。凡落“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款的瓷器是当时最精美的作品。这些器物产于同治和光绪两朝,全部为釉上粉彩。底釉颜色丰富多彩,有白地、蓝地、深蓝地、浅蓝地、豆青地、浅豆青地、浅藕荷地、藕荷地、黄地、明黄地、大红地、粉红地、粉地、翡翠地、浅绿地、绿地等。画片主要是吉祥图案,如海棠花鸟纹、牡丹芙蓉花纹、葵菊花纹、寿桃鹦鹉花纹、喜鹊登梅纹、牡丹花纹、花卉昆虫纹、蜜蜂花卉纹、紫藤花、藤罗蝴蝶纹、桃花、牵牛花纹、鹭鸶花草纹、荷花鹭鸶纹、栀子桃花纹、葵花纹、绣球芍药花纹、荷花青蜓纹、藤罗月季花纹、腊梅茶花纹诸种。总之,都是慈禧喜欢的图案。 最常见的器型还是花盆、水仙盆和大缸。之所以如此,主要出于慈禧的生活习性与爱好,这也成就了慈禧用瓷在历代官窑器中的鲜明特点。据说慈禧非常喜欢新鲜水果的自然清香,所以在她居住的场所,都有这样的大缸,其中的水果每天都要更换。 在水仙盆等小型器物的底部,经常可以看见楷书青花或红彩的“永庆长春"、“长春同庆”款。这些器物可能是同治五年(1866 年)到光绪十年(1884 年)间,慈禧在长春宫居住时烧制的产品。大雅斋款瓷器的画风非常细柔,图案极尽精巧。粉彩瓷器的画风在乾隆以后, 开始从刚强走向纤柔。 这种画风在道光和同光粉彩中体现得尤其充分, 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时代的变化。 大雅斋瓷器,以及其他慈禧用瓷的成就之高,名气之大,导致在民国初出现了较多仿品。民国仿品较真品,大多显得笨粗,但偶也不乏精品。

从前述各种款识的慈禧瓷器,我们可以看到这几个特点: 一、根据官窑制度,只有皇帝才有权为自己烧制御用瓷器。尤其是五爪龙纹,在明清两代,只有皇帝才能决定用于何处。但是在晚清,慈禧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她以各种方式显示出这种特殊身份,定烧御瓷,使用她的居室为官窑款,广泛装饰以五爪龙纹,只是其中几项而已。 二、从以居室为款识来看,慈禧对储秀宫和大雅斋等地怀有深厚的感情,认为这些是她的福地,并相信它们会继续带给她吉祥如意。 三、从这些款识还可以看出慈禧内心强烈的“咸丰情结” 。慈禧以各种方式追忆美好但早逝的年华。从瓷器的内容和风格上,可以窥见这个强权女人背后温情的一面。但这种情结也形成了她性格中怪异的另一面,她看不得夫妻间正常的恩爱。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和光绪帝的珍妃他他拉氏最后的下场都很惨。慈禧折磨和整死她们固然是出于厌恶,因为她们是皇帝钟爱的女人。 四、从器型来看,主要是满足慈禧的实际需要和特殊偏好。其实历朝御瓷无不反映最高统治者的审美及情趣,如雍正帝将文人气质植入珐琅彩瓷;乾隆帝用瓷器模仿出各种仿生造型。慈禧瓷器在清代官窑产品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五、由于慈禧对瓷器的强烈爱好和严格要求,慈禧用瓷在各方面都值得称道。品种以粉彩为主,图案设计艳而不俗,颇有文人雅趣。造型或小巧可爱,或大气豪华。制作工艺极其精良。总体质量优于同时期官窑产品。

明清瓷器:传世的明代洪武官窑瓷器


传世品中有一部分明代洪武时期烧造的官窑瓷器,这部分器物,过去一直鲜为人知,直至上世纪中即1964年南京明故宫玉带河遗址出土的许多明代瓷器标本中有一部分被确定是明初洪武时期烧造的官瓷,这一真相才为世人了解。实际上,传世品中有一大批景德镇瓷器是洪武瓷器。这些瓷器分藏于国内外一些大博物馆和相关机构内,也有部分在私人藏家手中。这里拟对这部分瓷器作一统计和简述。

一、上海博物馆藏洪武官窑瓷器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洪武官窑瓷器不算太多,但品种较丰富,这使得我馆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陶瓷陈列”就已使明清景德镇瓷器部分有一个良好的展示开局,尽管最初有一些器物被定为元代,后来,新的时代概念出现,洪武瓷器成为展厅中十分引人注目的部分。

明洪武釉里红花卉纹大罐上海博物馆收藏

展品中的主体是釉里红瓷器,有大罐、大碗、大盘、梅瓶、双环耳瓶、碗和盏托等。其中大罐的引人注目是毫无疑问的,这件高48.8厘米的大件作品,是馆藏洪武瓷器中最大的作品,这种器物在传世和出土洪武瓷器中也应是体量最大的。同类型作品国内外有多件,1994年景德镇珠山东门头明代御器厂旧址出土了与此器造型纹饰相同的青花带荷叶形盖的大罐,经修复后基本完整复原。但同类型釉里红器未见发现。

明洪武釉里红花卉纹大碗上海博物馆收藏

还有釉里红缠枝花卉纹大碗,口径40.4厘米,可说是古代瓷器碗类中的超大型作品了。内外都绘釉里红纹饰,呈色较好,外壁的缠枝扁菊纹为洪武瓷器的最常见装饰纹样。在传世品中,相同风格或相似尺寸的釉里红大碗有多件。

釉里红缠枝花卉纹菱口大盘,口径45.5厘米,是洪武釉里红瓷中的大口径瓷盘。在元代景德镇瓷器中,有一大批青花大盘,其中也有菱口盘,所以,洪武时期出现这种大盘显然毫不奇怪,它们是元代瓷盘制作的延续和发展。当然,在整体风格上已与元代作品存在明显区别了。洪武菱口大盘有青花和釉里红两种。由于配方和烧造及造型、纹饰等具有差异性,因此,洪武菱口大盘有着明显的独特风格。这种大盘在国内外保存有一定数量。各地收藏的相同造型作品,纹饰大同小异,烧造质量也有差别,发色好的作品与发色差的作品相差很大。

当然,上博洪武藏品中最有特色的应是釉里红云龙瓶,此瓶高45.5厘米。瓶的样式可在元明铜器上见到。传世品仅见两件,除此件外,另一件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两件作品造型、纹饰完全一样,但有趣的是旧金山那一件器身所绘龙纹与上海博物馆这一件完全相反,前者龙头向右,后者则向左。过去曾认为这两件器物应该是成对作品,造型、纹饰和釉里红色泽均基本相同,龙头的向左和向右说明它们是配套制作,笔者也同意这样的说法。但现在看来,这样的认识可能不一定完全。

对这类作品,有的专家认为可能是永乐时期的产品,因为景德镇御器厂旧址曾出土过署有永乐元年和永乐四年年款同类风格洗口器的口沿残片。但从那两块碎片的风格看与这种作品还有区别,碎片的洗口较高,款识就写在口外缘,颈部莲瓣纹也较宽大。传世完整器洗口较高,一周绘花纹,颈部莲瓣纹较细长。当然,也可以认为,这样的作品可能在洪武末至永乐初年均有烧造。

青花春寿瓶上海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还藏有青花云龙纹“春寿”瓶一件,高37厘米。这种瓶通常认为传世共有4件,目前大家较熟悉的有上博藏品和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及英国格拉斯哥博物馆藏品。这些作品的造型、纹饰基本相似,均为同时期制作。此类瓷器有两个特殊的方面,一是器身有青花“春寿”二字,这在景德镇瓷器上是独特的。

“春寿”瓶的造型与常见的明初或元代梅瓶不十分相同,似乎没有可比性,束腰身的风格几乎难以找到相同者,而底部内凹的则更是少见。从青花画面和烧造风格看,似更同元代景德镇瓷器接近,尤其是云纹的画法,与一些元青花的绘画风格是一致的,可以说此类瓶的烧造年代,应该说具备的是元末明初特征。

二、国内外收藏的洪武官窑瓷器

传世共有多少洪武官窑瓷器?过去没有一个明确的统计数字,大家只是认为数量不多而已。经过此次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的明代洪武瓷器学术研讨会后,我们对国内外大约收藏了多少件洪武官窑瓷器已有一个较清晰的概念。据国内外已发表和相关研究机构已公布的洪武官窑瓷器数量统计,可能超过230件,分藏于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和私人藏家手中。其中北京和台北两家故宫博物院的收藏最为丰富,根据蔡义和黄卫文先生的报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洪武官窑瓷器75件,而据廖宝秀女士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40件。两院合并总计有115件左右,约占全部传世品总数的50%。当然,目前的数字肯定是不完全的,国内外还有一些收藏未进入我们的统计视野,也有的可能还未被确定为洪武官窑瓷器。

明洪武釉里红花卉纹盘南京博物院藏

综合国内的其它收藏情况,除了上海博物馆外,南京博物院也有部分收藏,釉里红大盘就藏有5件。另外,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景德镇陶瓷馆等都有传世品收藏,另外,地处祖国边陲的西藏博物馆也有收藏,显然是当年中央政府的赏赐之物。在港台地区,香港艺术馆、天民楼等也有洪武瓷器收藏,台湾的鸿禧美术馆等也有收藏。

在国外,洪武官窑瓷器的流传也较为广泛,收藏的区域以欧美和日本为多。

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至少有十数件高质量的洪武官窑瓷,还有托管该院并展出的大维德基金会藏品中,也有同时期的官窑作品。另外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等也都有收藏。瑞士保尔博物馆、瑞士玫茵堂、荷兰海牙市立博物馆、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文物博物馆等。这中间,有的收藏为我们所熟悉,也有过去不十分了解的,如瑞士玫茵堂的历代陶瓷收藏十分丰富。

美国的洪武瓷器也有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如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布鲁克林博物馆、洛克菲勒中心、华盛顿佛利尔博物馆、波士顿博物馆、堪萨斯艺术博物馆等都有收藏。

在中东地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沙莱博物馆,以收藏众多元青花瓷出名,同时,该馆也拥有多件洪武官窑瓷器。另外,同样有着不少元青花器收藏的德黑兰伊朗国家博物馆也见有洪武青花瓷。

纵观国内外的收藏情况,各地收藏的洪武官窑瓷器,各有特点,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风格不变。

景德镇明代御厂遗址出土红绿彩盘残片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综合传世及出土的洪武官窑瓷器品种,计有青花、釉里红、高温红釉、蓝釉、白釉、绿釉、酱色釉,还有外红里蓝、外酱里蓝、里黑外白、里蓝外酱的高温两色釉以及白地红彩、白地红绿彩的釉上彩等。目前,传世品中最多的是釉里红瓷,青花器较少,但在已发现的景德镇御器厂旧址出土的青花瓷器碎片较多,可能在当时有较大量的生产。过去一般都认为洪武釉里红瓷是当时烧造最多的品种。至于那些绿釉和白地红彩、白地红绿彩的器物,目前未在传世品中见到,只有出土的碎片标本。

洪武官窑瓷器在专业人士和收藏圈中被认识,也有一个较长的认识过程,专业人士对洪武官窑瓷器的深刻认识,首先主要是那些有这样收藏的博物馆和相关单位对景德镇官窑瓷器有深入研究的专业人士。很快,海外专业人士和收藏圈也开始重视洪武官窑瓷器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洪武官窑瓷器在艺术品市场上的强劲走势,曾不知不觉的达到了历史上瓷器拍卖的最高峰,它们与其它最有竞争力的明代官窑瓷器一样,成为一个新的时代珍藏品牌。目前在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的这些数量不多的传世洪武官窑瓷器,是见证明清收藏历史的重要名品。

两岸故宫博物院是洪武官窑瓷器的主要收藏代表,历史上的天灾人祸没有摧毁宫廷中全部的洪武瓷收藏(当然历史上也有很多破坏,如北京四中出土的许多洪武瓷标本,可能就是当时被损毁的结果),而其它收藏机构能够收藏洪武官窑瓷器也是幸运的,尤其是在早期没有人知晓洪武官窑瓷器之前,在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偶然收入这样的作品,实在是难得的。当然,现在要收藏洪武官窑瓷器这样的作品,难度显然很大,因为传世品本来就较少,绝大多数已被收藏于国内外文物机构中,市场上出现的少量作品,早已是凤毛麟角了。

古代瓷器:精品明清瓷器赏析


明晚期龙泉窑露胎印人物流镶有铜饰。

明万历五彩花卉纹盖盒

扁圆形格盒,上下相合。盒内围绕中心圆格,分为六瓣花朵形格,盒外壁五彩绘四组开光花鸟绿彩、红彩、黄彩绘洞石、枝叶、花卉、小鸟,色彩浓艳,搭配协调,周围亦绘花鸟宣德时期瓷器纹饰的典型特征之一。

清道光斗彩寿字纹盘

盘心及外壁以斗彩绘贯套花卉及寿字纹图案,青花淡雅,色彩丰富,工艺精细。这一品种自清雍正创烧以来,直至晚清历代都有烧制,是官窑传统品种。

清道光豆青釉月牙罐

短颈,丰肩,两侧饰半环形堆塑耳,腹下渐收,浅圈足。因其半环形耳形似月牙,故又名月牙罐。通体施豆青釉,釉质均匀。底落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此为康熙至道光时期官窑的传统品种。

清道光仿哥釉贯耳瓶

扁方形瓶体,侧饰贯耳一对,腹部突起杏圆状装饰。器身通体施仿哥釉,釉面布满大小开片。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

清道光祭蓝釉描金双龙耳洗

清道光大清乾隆年制款胭脂红地粉彩花鸟壶

清康熙白地绿龙碗

敞口深腹,略呈墩式,圈足。碗心及外壁均绘绿彩龙纹,纹饰下刻划海水纹,色彩雅致。

12345下一页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