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鉴赏-曲阳定窑

宋代瓷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曲阳宋属定州,故称定窑。其产品以白釉瓷器为主。1951年故宫博物院调查,1960~1962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队进行发掘。定窑始于唐代后期,盛于北宋,为宋代名窑之一,元代以后衰落。可分为早、中、晚3期。早期为晚唐五代时期。曾发掘一座五代的窑炉,窑室平面略如马蹄形,长5.8米,宽2.6米,由烟囱、窑床和火坑3部分构成。用木柴作燃料,尚未用煤。窑具有筒式匣钵、漏斗式匣钵、圆形垫饼、三叉形支具、垫环和楔子等。出土的瓷器中有平底碗,外部施黄褐釉,里部施白釉,胎质较粗,胎釉之间敷有一层化妆土。比平底碗稍晚的有白釉碗,碗身作45度斜出,宽圈足形如玉璧,胎釉均较白,是典型的唐代器物。五代时碗的式样比唐代多,盘有四瓣莲花式,有对鹿纹枕及高足炉。中期为北宋时期。这是定窑的最盛期,形成了自已的特点,成为宋代北方最重要的窑场。窑址中的宋代地层内普遍发现煤渣,说明已用煤作燃料。在作坊遗迹中有搅拌瓷泥的砖砌长方形槽,有印花用模子、匣钵和大量专为覆烧用的支圈。说明此时普遍采用覆烧的装窑方法,大大提高了瓷器的产量。窑址中出土的瓷器,以碗盘居多,都是白瓷,胎土细腻,釉色润泽,白中略闪青黄或灰黄,口沿因覆烧而不挂釉,即所谓的“芒口”。器内壁用印花、刻花和划花的技法装饰花纹,花纹图案布局繁复而严谨,层次分明,以各种花卉图案和各种动物形象为主,当时还为宫廷和官府烧造瓷器,发现有刻划“官”、“尚食局”、“尚药局”和“五王府”等款的瓷片,为宫廷烧造的瓷器上的花纹多为龙凤图案。另外,在窑址中还发现有少量的黑釉、酱釉和绿釉瓷片,即文献中所称的“黑定”、“紫定”、“绿定”。晚期为金元时期。北宋末年窑工部分南迁,定窑陷于停顿。大概在金代大定以后,定窑才恢复生产。窑址中曾出土过有金大定与泰和纪年的印模,此时的印花装饰仍具很高水平。出土品上的印花缠枝石榴、缠枝菊、鸳鸯、鹭鸶等纹与大定泰和纪年印模纹饰类似,吴牛喘月纹饰题材与陕西耀州窑出于金代层次者相同,碗里印花卉纹并凸起6条直线分为6等分的布局,金代比较流行。到了元代,定窑逐渐衰落,高质量的白瓷很难见到,只发现白釉粗碗,里心用黑彩书写一个字。宋定窑以白瓷驰名于当时,器物又多饰以刻花、划花和印花,对当时各地瓷窑有较大影响。有的模仿器形,有的模仿纹饰,覆烧方法也为各地瓷窑所仿效,并形成以定窑为主的定窑系。已发现属于定窑系的瓷窑有河北临城窑、北京龙泉务窑,山西有平定、介休、长治、太原、榆次、河津、盂县、交城、阳城、霍县(见)等窑,江南地区受定窑影响的有景德镇、吉安等窑(见、),采用覆烧方法烧青白瓷的瓷窑,在浙江、福建、湖南和湖北等省都有发现。

精选阅读

陶瓷文化鉴赏-定窑


定窑:在今河北曲阳县,宋属定州,故名。始烧于唐而终于元,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酱色釉瓷和绿釉瓷等品种,宋代取得很高的成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白瓷产品特征及鉴定要领是:(1)唐、五代产品胎色灰白,较粗,胎釉之间往往敷一层化妆土,釉色白中泛青。器物以碗为主,碗身较浅,唇口多见。底足见有平底、玉壁形足和圈足三种,平底碗一般外施黄釉内施白釉;玉壁形足碗里外施白釉,底足无釉露胎;圈足碗则足端无釉,足内有釉。尤以印花鱼鸟纹海棠式碗别具一格。器外底有的刻划“易定”和“官”字款。(2)北宋产品:1胎薄而轻,胎色洁白。2白釉呈乳黄色,积釉处多见泪痕,隐现黄绿色。器外壁薄釉处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3器形以盘、碗、碟、盒和枕为多,还有净瓶、海螺等佛前供器。4主要装饰技法有印花、刻花、和剔花,印花以花卉纹为多,常见莲、菊、萱草、牡丹、梅等,也有鸳鸯、龙凤、狮子等动物图案,画面严谨整齐,讲究对称,印花定器是宋瓷中的佳品。刻划花常见莲纹、水塘双鱼和莲池游鸭等,刻划花纹多装饰在器物的一面,或里或外,里外都刻划纹饰的极少见。5北宋早、中期定窑覆烧法尚未出现,使用匣钵仰烧,器物口沿均有釉,有些器物的底粘附着垫烧的砂粒或支烧痕。北宋后期广泛使用覆烧法,口沿上多不施釉,俗称“芒口”,其它部分满釉。芒口处往往镶上金、银、铜的边圈,芒口为定窑产品的一大特征。6北宋定窑器底有刻划“官”、“新官”及“尚食局”等字款的,多见于盘、碗、小罐等外底部。(3)金代产品胎质细白,釉色多呈乳白色,胎釉与北宋定窑并无多大差别。但装饰大为逊色,无论印花还是刻划花,均差于北宋产品,少有佳作。纹饰流行印花石榴纹、印花犀牛望月纹及刻划花萱草纹,还有缠枝石榴、缠枝菊、鸳鸯纹等等。盘、碗内心印双鱼,器内壁鸳鸯莲花或牡丹飞凤也常见。烧造方法除一部分产品继续采用北宋后期的覆烧法,烧制“芒口”瓷外,一部分产品则采取砂圈叠烧法,器物的内底(以盘碗为多)刮釉一圈露胎。金代定瓷产品有纹饰,较好的一般采用覆烧法,反之,往往采用沙圈叠烧法。(4)宋代景德镇所仿定窑瓷器,称为“粉定”,亦采用覆烧法,口沿无釉,用金属镶包口沿,刻划花水平也较高,几可乱真。区别之处是景德镇仿定瓷釉面光亮,无泪痕特征,足内可见放射状跳刀痕。

陶瓷文化鉴赏-温柔恬静宋定窑


定窑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川村,古属定州而得名。定窑是继唐代邢窑而起的著名白瓷窑坊,虽受邢窑影响,但后来形成了自己的制瓷工艺和风格,始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停烧于元代。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定州花瓷》诗则称定窑:“定州花瓷琢红玉”。元代文人刘祁在《归潜志》一书中有:“定窑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的赞誉。“花瓷瓯”是对白瓷上有刻花、划花、印花和剔花等多种的装饰而言。定窑是最早被选为北宋皇室用瓷的窑坊。在已发现的瓷器上刻有“官”、“新官”、“尚食局”、“尚药局”、“奉华”、“聚秀”、“德寿”、“慈福”等字样的铭文,多达十五种之多,这在宋代瓷器上是极为罕见的。有的瓷器是到了宫廷后,由宫中玉工刻的,如“奉华”、“聚秀”、“德寿”等。这些都是当时北宋皇宫内的殿名,充分说明定窑曾是北宋宫廷选用的御用瓷器。北宋定窑以产白瓷为主,当时也兼烧酱釉、黑釉、红釉、绿釉等瓷器,即著名的紫定、黑定、红定,其中绿定不见有文献记载,但考古已证实当时有烧造绿釉瓷器。定窑的造型品种极为丰富,有盘、碗、灯、炉、盆、瓶、乐器等,几乎应有尽有,其中盘碗生产量最大,有的口径近三十厘米,在当时为其它窑中少见。在各式各样的枕中,以孩儿枕而著称于世。笔者收藏一件北宋定窑孩儿枕,是当时医生给病人切脉专用的器具。枕从头顶部至座底高9.3厘米,身长15.3厘米,底座长10.8厘米,宽5.4厘米。器物造型生动别致,既有实用价值,又是一件十分精美的艺术杰作。造型把孩儿塑成俯卧于床榻上,把床榻当作底座,显得十分自然巧妙。以孩儿背作为枕面,背面微凹,利用微凹部分,病人手臂可放在上面,便于医生切脉。孩儿抱紧双臂,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用合拢的双臂当枕头,头向左侧,两只大眼睛活灵活现,目光直视前方,神态自然可亲。右手紧握着一条丝条状织物,其上挂有一绣球,球上有清晰可见的花纹。在绣球的两侧用丝条各打结一只蝴蝶。孩儿两只小腿向后举起,并交叠在一起,脚尖朝下,使人感到孩儿既调皮又逗人喜爱。头部两侧各扎孩儿发髻,显得天真活泼,身穿丝织长袍、坎肩、长袍下团花依稀可见。床榻的四面印有螭龙如意纹饰。孩儿头发、衣纹等用刻划的手法。从中可看到以印花、刻花、划花为主的图案来装饰器物,其图案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密而不乱,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特别是其中刻花的刀法清新明快,刚劲有力,表现出高超的技艺和简洁豪放的风格。定窑瓷器上的装饰,是当时高明的匠师别出心裁,把宋代丝织品中缂丝图案的纹样,应用在瓷器装饰上,在暖白色釉层的掩映下相得益彰,工巧富丽,独步一时,可谓冠绝当世。床榻底面露胎无釉,可见竹丝刷纹,胎质白,以手指轻叩器身,铿然作金属声,说明烧结程度甚高。床榻底面还有两个圆孔,并刻有细小的“丁”字铭文,应是指器物大小的标记。整个器物釉面细薄润滑,釉色白中微闪黄,温润如玉,光亮可鉴,它属暖白色,恰似东方少女润白的肌肤,给人以温柔恬静的美感。细看器物的局部,隐约有垂釉的现象,俗称“泪痕”,这是定窑显著的特征之一。但是,有极少数的器物也没有这种现象。总之,北宋切脉孩儿枕是定窑瓷器中杰出的作品之一。其造型轻盈秀美,技艺独特,而且人物形神毕现,印花、刻花并用,线条流畅自然,釉色温柔恬静,实属罕见,是定窑瓷器中十分难得的稀世珍品。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