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鉴赏-宜兴均山窑

吴晋时期南方青瓷窑址群。位于江苏省宜兴县汤渡村附近的均山,分布范围约0.5平方公里。1959年南京艺术学院首次发现两晋时期的窑址3处。1975年宜兴陶瓷公司又发现吴至两晋时期的窑址3处。1982年又有新的发现。这一窑群,是中国南方早期青瓷的重要产地之一,为研究中国瓷器的发展和江苏省古代制瓷工艺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在均山窑址发现有残留的窑墩,直径约20米,高4米。有的残窑用砖筑成,窑壁上架有石条。出土的窑具有窑垫、垫饼、窑托以及筒形、钵形、齿形和钉形窑具等,窑托中有的带“……年廿二只制”等铭文。出土日用器皿的碎片,有盆、洗、钵、盘口壶、双系罐等。装饰花纹有弦纹、网纹、羽毛状纹、连珠纹、铺首等。釉色浅绿微黄,或称蟹青色,胎色黄白,根据釉色分析,是采用还原焰气氛烧成。这种青瓷胎质细腻、坚致,吸水率为3~6%,气孔率为7~8%,烧成温度1160~1260℃。有人推测宜兴西晋周氏墓地出土的青瓷与之相似,很可能就是宜兴均山窑的产品。

延伸阅读

陶瓷文化鉴赏-笔架山潮州窑遗址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位于潮州市城东笔架山西麓。是北宋时期我国南方陶瓷业生产的重要基地,是研究我国南方陶瓷业生产发展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址之一;也是宋代潮州陶瓷制造业达到高度水平的标志。其生产技术如阶级型窑体结构和漏斗状匣钵,为后人提供了广泛的研究课题,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遗址1953年发现后,省考古研究部门经过几十年的考古调查,至1986年在笔架山区域先后发掘清理了11座。窑址均系长条式斜坡型或阶级型龙窑,其中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十号为阶级型龙窑。建窑时依山势挖一条长条斜坡深沟,两侧用长方形砖砌墙,单隅。全窑长在30米至100米上下,其中三号窑室残长65.5米,十号窑室残长78米。窑灶总倾斜度为14~17度之间,窑床一般分为3至15段,宽2.15至3.16米不等,从出土瓷器看,窑温约在1000至1300度左右。笔架山窑遗址出土、采集的陶瓷器,釉色多样,品种繁多,且分别或综合采用通花、划花、浮雕、剔雕等各种先进手工技艺。釉色有白釉、影青釉、青釉、黄釉和酱褐色釉等五种。器形有碗、盏、茶托、盘、碟、杯、灯、炉、瓶、壶、罐、孟、水注、粉盒、人像和玩具等。笔架山宋窑遗址规模宏大,反映宋代潮州以至我国南方陶瓷生产发展已达到高峰,且成为水运外销,对外交流的基地。

专家研讨宜兴窑古陶瓷 青瓷、紫砂、宜均体系受关注


本报讯4月25至27日,由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古陶瓷学会主办的“宜兴窑古代陶瓷学术研讨会”在宜兴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台湾等地文博单位和机构的古陶瓷专家、学者及艺术界、陶瓷产业界近百人参加了大会,并提交了27篇论文,就宜兴窑古代陶瓷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工艺成就及传承保护等方面,作了深入考察、探讨和交流。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王莉英认为,宜兴的古代陶瓷的发展历史,大略可以分为五个历史时期。一为史前文化时期,是当地逐渐获得成熟制陶经验技术时期;二为商周时期,是当地烧制原始瓷器,逐渐获得成熟制瓷经验技术时期;三为汉魏六朝时期,是当地烧制成熟青瓷,能够与浙江地区先进制瓷水平并驾齐驱的时期;四为隋唐宋元时期,是当地烧制多种色釉陶瓷的时期;五为明清时期,这是当地发展繁荣以紫砂为主的制陶业,从而奠定“陶都”地位的时期。

对于宜兴窑自身的发展轨迹,黄兴南的《宜兴古代青瓷概述》、刘丽文的《宜兴小窑墩出土西晋青釉瓷与越窑西晋青釉瓷对比研究》与贺云翱的《试论“宜兴窑”》、周小东和瞿华娣的《认知中国“宜均”》等论文,着重就宜兴窑古代青瓷与越窑古代青瓷的区别,以及宜兴窑形成青瓷、紫砂、宜均独特体系所作的多角度论述,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们的好评。

黄卫文的《清宫旧藏明清“宜兴挂釉”贡器研究》、赵聪月的《清宫档案与清宫旧藏紫砂器》、郑宏的《再议“行有恒堂”款器物生产年代》等论文,从不同方面介绍了目前藏于故宫难得一见的宜兴紫砂器,并正本溯源,使与会者真切地感受到明清时期宜兴紫砂器在工艺上所取得的成就。

此外,还有论文就宜兴窑青瓷、紫砂、宜均的出土器物、工艺特征、装饰技法、产品外销以及宜兴地区龙窑调查保护等进行论述。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们还实地考察了前进窑遗址、小窑墩遗址和现在还在使用被称为“活龙”的前墅龙窑三处国保单位,并参观“宜兴窑古陶瓷标本展”、紫砂和宜均工艺制作流程。(伊晓)

陶瓷文化鉴赏-蛋形窑


窑炉形制之一。出现于明末清初江西景德镇窑,是由元明时期的葫芦形窑发展演变而成的。以砖等材料砌筑,由窑门、火膛、窑室、护墙和烟囱等部分组成。窑床前低后渐高、倾斜度3°左右。窑室前部高而宽,后渐低、窄、略呈扁长圆形,似平卧在地上的半个蛋,故名蛋形窑。蛋形窑窑身全长15~20米,最高、最宽处约5米左右,容积150~200立方米。窑壁较簿,厚度在0.2~0.25米之间。窑身左右两侧用砖围砌成一护墙,与窑壁之间留有0.2~0.3米的空隙、内填砂土,作为隔热层,以缓解窑壁与窑顶受热膨胀或遇冷收缩时引起的开裂,并有减少热量损失的作用。烟囱贴后壁而立,高度一般与窑身长度相等。平面似蛋形,壁厚仅0.1~0.12米,下粗、向上渐细,上口面积在2平方米左右,形制高而大,抽力强。蛋形窑结构合理,设计科学,砌筑材料造价低廉、施工方便、装烧量大,适合于多种坯釉,一窑内装入多类瓷器品种可同时烧成。蛋形窑以柴作燃料,烧成时间短,单位耗柴量低,产品质量好。它对清代景德镇瓷器手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蛋形窑的建筑结构。对国外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英国的纽卡斯特尔窑、德国的卡塞勒窑等,就是仿照这种设计建筑的。(见图463)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