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陶介绍

白陶是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素胎陶器。它是用瓷土和高岭土为制陶原料,烧成温度在1000度左右。白陶基本上都是手制,以后也逐步采用泥条盘制和轮制。

器型种类不多,有鬹、盉、爵、豆、钵、罍、壶、卣、觯等。白陶器在河南豫西一带的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中皆有发现。商代晚期是白陶器高度发展时期,在河南、河北、山西和山东等地的商代后期遗址与墓葬中多有发现,其中以河南安阳殷墟出土数量最多,制作也相当精致,胎质纯净洁白而细腻,器表多刻有饕餮纹、夔纹、云雷纹和曲折纹等精美图案,是仿制同期青铜礼器的一种极珍贵的工艺品。到了西周,由于印纹硬陶器和原始瓷器的较多烧制与使用,白陶器即不再烧造了。

中国新石器时代至商代的白色陶器。是用高岭土烧制,质地洁白细腻。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因制作技术的提高,使原料的淘洗更加精细,烧制火候的掌握也恰到好处,因而使所烧器物愈加素净美观。

器形多为生活用品,如壶、罍、鱓、卣、簋等。其纹饰主要吸取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如兽面纹、饕餮纹、夔纹、云雷纹、曲折纹等。其装饰方法有刻纹和浅浮雕两种。

白陶的装饰往往遍布器物全身,构图严谨而富于变化。白陶是以瓷土和高岭土为原料,在1200度左右的温度中烧成的陶器,由于胎质中所含氧化铁比例极低,大约只有1.6%,因此烧成后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

白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商代后期发展到顶峰,至西周逐渐衰落,白陶多为手制,兼有泥条盘制和轮制法。其纹饰是用印模在作好的坯胎上捺印出来,最初只是出于防止器物变形,有加固陶坯的目的,故早期的印纹陶上多留有布纹、席纹和绳纹的痕迹,后随技术的提高和人们审美能力的发展,逐渐使纹样趋于丰富、精美。

印纹陶的纹样均为几何形,主要有水波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云雷纹。其纹饰多与器形相协调,如曲折纹、云雷纹、回纹等较粗犷的纹样,多用于瓮、坛及较大的罐等。而小件的盂、钵等多饰以米字纹、方格纹等细密、秀美的纹样,其中尤以商、西周、春秋时期的纹饰线划均匀,结构严谨,且富有韵律感。因其比一般陶器胎质坚硬且洁净美观,在当时多为统治阶级所用。夏商时器形主要有酒器和豆、钵等食器,器表多刻饕餮纹、夔纹、云雷纹和曲折纹等精美图案。是仿同期青铜礼器的一种极珍贵的工艺品。

编辑推荐

日本茶具种类介绍


日本茶具种类介绍

日本的茶道离不开茶道用具,茶具是茶道最具表现力的载体之一,强调同季节时令相适应,同时还要与茶室的布置协调统一,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气氛。茶具的种类繁多,陶器、瓷器、漆器、铁器、铜器、土器、木器、竹器等等都有茶具的身影。大至用具陈设架、茶炉,小到茶勺、酒杯都可称为茶具。日本茶道的茶具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泡浓茶用的陶瓷小壶,叫做“茶入”,根据形状不同分为“肩冲”、“茄子”、“海壶”、“文琳”等;另一类叫做“薄茶器”,顾名思义是泡薄茶的,也分很多形状。

日本茶道中一些比较有名的茶具茶器有:

乐茶碗:属于大井户茶碗类,因织田信长之弟有乐斋持有而得名。被誉为有女性的曲线美的茶碗,使用了含有铁成分的枇杷色釉药。

白天目茶碗:产自中国天目山,故名。

赤乐早船:千利休在京都举行茶会时用早晨的快船将其从大坂取来,故名为早船。属于利休七式(七件名茶碗)之一,现存于日本

古代钧瓷的介绍


赵青云先生从钧窑汝窑方向谈起。宋代为中国瓷器的高峰期,而宋代五大名窑中三大名窑就在河南。钧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哥、定诸窑并驾齐驱。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又为诸窑之冠。

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并且发现了36万蛊方米的窑址,并划分了四个区域。钧瓷的烧制是一种复杂的高难技术,还原程度很难控制;加上过去由于使用的是松木窑,窑温难以达到均衡,从而影响到钧瓷釉彩的成色,在烧制过程中有70%的产品会报废掉,而其中的上品则更为罕见,再加上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钧瓷,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尊贵名声。其一直被宫廷所垄断,禁止民间收藏。

汝瓷源于隋唐,盛名于宋,雄居“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之首,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誉。

新型陶瓷原料介绍


中国的陶瓷工艺具有精湛的制作艺术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世界上都是少见的,永远值得我们后人敬佩、学习和引以自豪。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形、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制作陶瓷的原料种类很多,不只有陶和瓷的分别,各种陶和瓷的原料又有多种不同的性能和特点、质地、色彩都不尽相同。最主要的是陶土和瓷土、釉料等。

它除了用传统陶瓷用的矿物原料外,还有:

1、氧化物原料

a、氧化铝:它是新型陶瓷制品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原料之一,具有一系列优良性能。此外,它也是高温耐火材料、磨料、磨具、激光材料及氧化铝宝石等的重要原料。

b、氧化锆:它是高温结构陶瓷、电子陶瓷和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

c、二氧化钛:它是制造电容器陶瓷、热敏陶瓷和压电陶瓷等制品的重要原料。

d、氧化铍:它是高导热性新型陶瓷的重要原料。

e、三氧化二铁:它是强磁性材料的重要原料。

f、二氧化锡:广泛用于电子陶瓷中。

g、氧化锌:它可以使陶瓷材料的机械和电性能得到改善。

h、氧化镍:应用于热敏陶瓷中。

i、氧化铅:在新型陶瓷中主要用作合成PbTiO3、Pb(Zr、Ti)O3以及Pb(Mg1/3、Nb2/3)O3的主要原料。

j、五氧化二铌:在电子陶瓷工业中它用途很广,如用作制造铌镁酸铅低温烧结独石电容器,铌酸锂单晶等的主要原料,同时还可作为改性添加剂。

k、锰的氧化物:如制作湿度传感器、过热保护器等。

l、氧化铬:用作气敏元件、气体警报器的配料中。

m、氧化钴:应用于聚光材料等方面。

2、复合氧化物原料

a、钛酸盐:主要有BaTiO3、SrTiO3、CaTiO3、MgTiO3和PbTiO3等。BaTiO3是压电、铁电陶瓷的重要原料。

b、锆酸盐:主要有BaZrO3和SrZrO3等。应用于磁芯、振荡器等。

c、锡酸盐:主要有BaSnO3、CaSnO3、InSnO3、CaSnO3、NiSnO3和PbSnO3,如CaSnO3用作于电容器中。

d、铌酸盐:主要有LiNbO3和KnbO3。

e、锑酸盐:主要有BaSb2O6、PbSb2O6和MgSb2O6等。

f、铝酸盐:主要有MgAl2O4。

g、铝硅酸盐:主要有3Al2O3o2SiO2。

3、稀土氧化物原料,如:Yb2O3、Tu2O3、Nd2O3、Ce2O3、La2O3等。

4、非氧化物原料

a、碳化物

(1)碳化钛:做刀具等。

(2)碳化硼:它是金属陶瓷、轴承、车刀等的制作材料。

(3)碳化硅:利用SiC具有导电性,可用以制造高温电炉用的电热材料及半导体材料。碳化硅的硬度高,耐磨性能好,研磨性能好,并有抗热冲击性,抗氧化等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研磨材料。还可用来作为火箱发动机尾喷管和燃烧室的材料,以及高温作业下的涡轮机主动轮、轴承和叶片等零件。

b、氮化物

(1)氮化硼:它的耐热性、耐热冲击和高温强度都很高,而且能加工成各种形状,因此被广泛用作各种熔融体的加工材料。氮化硼的粉末和制品有良好的润滑性,可作金属和陶瓷的填料,制成轴承。另外它是陶瓷材料中比重最小的材料,因此作飞行和结构材料是非常有利的。

(2)氮化铝:它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和介电性。

(3)氮化硅:它的制品能耐各种非金属溶液的侵蚀,可以用作坩锅、热电偶保护管、炉材、金属熔炼炉或热处理的内衬材料。它又是绝缘体和介电体,能应用于集成电路中,此外,氮化硅的硬度高,可以用作研磨材料,它的耐热冲击大,是制造火箭喷嘴和透平叶片的合适材料。

c、硼化物

硼化锆:以硼化锆为基的耐火材料,可以抵抗融熔锡、铅、铜、铝等金属的侵蚀,所以可作为冶炼各种金属的铸模、坩埚、盘器等。ZrB12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用它制成的连续测温热电偶套管,可在熔融的铁水中使用10-15小时,在熔融的钢水中(1700℃)连续使用数小时,在熔融的黄铜和紫铜中使用100小时。

d、硅化物

如二硅化钼,可以在空气中温度达1700℃时继续使用数千小时,因此在超音速飞机、火箭、导弹、原子能工业中都有广泛的用途

雍正珐琅彩瓷的介绍


珐琅彩瓷器是中国彩绘瓷器中最著名的品种,是中国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顶峰时期的产物。

珐琅彩瓷以洁白细腻的胎质,莹润如玉的釉面,明快艳丽的色调,以及精湛绝伦的技巧,不仅赢得清代皇帝后妃们的喜好,也赢得今人对其的偏爱。在今天拍卖市场上,部分藏家便把目光盯在了清三代时期的珐琅彩瓷。

提及珐琅彩瓷,我们不得不说一说雍正时期的。据说,雍正对宫中珐琅彩瓷的酷爱一点不亚于其父康熙,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超过康熙。他不但加强巡视和督察,还亲自参与珐琅彩瓷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对使用的原料、绘画图案乃至瓷器的样式、尺寸都要一一过问。

宫中档案中有不少关于雍正时期责令烧造珐琅彩瓷的记载。雍正十年六月十三日,太监传旨:“今日呈进画珐琅藤萝花磁茶圆,再画珐琅时不必画此花样。其百蝶碗画得甚不细致,钦此。”对于烧造得非常出色的珐琅彩瓷,雍正皇帝还会赏赐画匠及烧造人。如档案记载:雍正八年三月初六日,当郎中海望呈进一对珐琅彩鼻烟壶时,上(雍正)问:“画此壶是何人?烧造是何人?”海望奏曰:“此鼻烟壶系谭荣画的,烧珐琅釉的是邓八格,还有几名太监帮助办理烧造。”奉旨:“赏给邓八格二十两,谭荣二十两,其余匠人等尔酌量每人赏给银十两,钦此。”由于雍正皇帝偏爱珐琅彩瓷中的水墨山水和青绿山水,擅长此技法的画家汤振基、邹文玉也曾多次受到皇帝嘉奖,在清档案中便有记载。并于雍正十一年每月给邓文玉的钱粮加赏一两。一位君临天下政务繁忙的皇帝,对珐琅彩瓷的制作关心到如此程度,甚至对烧珐琅的匠人也体恤入微,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它进一步说明珐琅彩瓷在当时皇室中的位置。

为了更好地督造珐琅彩瓷,雍正在亲自过问的情况下,又命其弟怡亲王统管造办处。在允祥的直接领导下,造办处生产出的珐琅达到鼎盛期,其中自炼珐琅料的成功,就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康熙时的珐琅料都是依赖进口,往往供不应求,同时进口西洋料颜色至多只有七八种,而此时珐琅彩瓷的绘画,已从康熙时规矩的装饰画面,发展到几乎与国画中的工笔重彩画日趋一致的艺术效果。单一的色料已经不能满足多层次的色调对比和丰富多彩的画面需要。虽然自炼珐琅料一事,早在康熙时就已开始酝酿,但正式指定专人、拨专款研制是在雍正初年。在怡亲王的亲自督促下,雍正六年(1728年)珐琅料终于在宫中自炼成功,除了有9种与西洋料相同颜色外,还增加9种新颜料,共达18种之多。

雍正珐琅彩瓷的造型有盘、碗、杯、碟、茶壶、瓶等,以小型器物为主。纹饰早期沿袭康熙珐琅彩的特点,如色地上绘花卉的技法。后期形成自己的风格,即在白色釉地上,以山石、花鸟作装饰题材,其精湛的绘画技法,达到了雍正谕旨中注重的“内廷恭造之式”排除“外造之气”的要求。雍正珐琅彩瓷的款识,一般以蓝料彩书写,多为四字楷书“雍正年制”,写在双方栏内。青花所书“大清雍正年制”的6字楷款非常少见。

雍正珐琅彩瓷的胎与康熙时有所不同,不再使用“反瓷”,而是大量使用景德镇烧制的精细白瓷。这种白瓷胎体轻薄,胎质细密,在白度或透明度上都超过明永乐时期的甜白瓷。如一件松竹梅纹橄榄式瓶,胎体轻薄达到半脱胎状,迎光透视可见器壁上所绘松竹梅纹饰。雍正珐琅彩瓷在这种白瓷上绘画,使山之皴法,水之波纹,鸟之羽毛,甚至花叶边缘之芒,月季枝干之刺,都表现得更加细腻。如一件白地雉鸡牡丹纹碗,外壁绘花丛中雌、雄二雉鸡,栖于石上的雄雉鸡身绘各色鲜艳羽毛,若细分有十多种色彩,一翎一羽无不细致描绘,竭尽绚丽夺目之势。珐琅彩瓷发展到雍正时期,应该说达到了它的极盛期,它能将层峦叠嶂的整幅山水浓缩在小碗的内心,又可以将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再现于一件小瓶的外壁。如一件蓝料彩山水纹碗,胎体洁白剔透,外壁蓝料彩绘通景山水画。画中崇山峻岭、苍松翠柏、仙台楼阁、茫茫沧海等景色栩栩如生。海天之上墨彩又题七言诗两句:“翠绕南山同一色,绿园沧海缘无边。”句首句尾分别钤“寿古”、“山高”、“水长”等印章。此碗在章法布局上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不仅绘画布局得当,笔意细腻流畅,而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后人评价雍正珐琅彩瓷有四绝“质地之白白如雪,一绝也;薄如卵幕,嘘之而欲飞,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珠,鲜艳纤细,蝶有茸毛,且颈颈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有蝇头,四绝也。”雍正时珐琅彩瓷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超的技术成就,画工精湛是其根本原因。我国瓷器的彩绘装饰,在吸收了传统绘画的技法之后,即由以图案形式为主,变为以写实形式为主。这对于描写现实生活,扩大装饰题材和表现技巧都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明、清彩瓷中,举凡可以描写的事物,无一不可作为陶瓷装饰的内容,甚至还有名家的书画作品。如清初画坛上的“四王”山水画,恽寿平、邹一桂的花鸟画,仇英、费晓楼的人物画等。这对于提高陶瓷装饰技术无疑有积极的影响,这一点在珐琅彩瓷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据记载,当时供奉宫廷提供画稿及画珐琅的人有戴恒、邹文玉、唐岱、汤振基等,他们大都是翰林出身,书画功底极其深厚。其中唐岱是以“山水沉厚深稳”著称的画家,戴恒善于画花鸟,也是画水墨珐琅的高手。这些人在他们以画家身份闻名画坛之前或同时,都曾供奉宫廷画过珐琅彩瓷。

此外,专门在珐琅器上写字的戴临、徐正国等人,虽不是著名画家,但其字体娟秀而不纤弱,气静神闲与珐琅瓷的画风相得益彰。其中戴临是武英殿侍诏,在宫中档案中曾不止一次见到雍正指名要戴临在珐琅瓷上题字的记载。雍正珐琅彩瓷由于著名画家和名匠的参与制作,在雍正皇帝的喜爱和直接指导下,成为一种特殊的宫廷艺术。

醴陵瓷器介绍之五


讯 醴陵釉下五彩瓷,一经面世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除了其崭新的面貌和精湛的工艺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在创烧后的短短几年里,相继在国内外各种赛会连获金奖,而“名声鹤起”有很大关系。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之后,生产效率迅速提高。为了尽快促使商品流通,加速产业技术信息交流,他们争相举办各种形式的工艺赛会、博览会,以此来扩大视野、增进交流、展示实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时至今日,世界博览会依然为企业界所关注。

各种类型的劝业会、工艺会、博览会为举办国的工商业带来了可观的利益,成为实业界展示自己的产品,商业界交流信息的有效途径。

“湖南瓷业公司”为当时中国实业界中商品意识比较超前的新兴企业,公司领导人是一批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士,他们锐意进取,思索改良,踊跃参加国内外各种赛会,力图振兴我国实业,抵制外货。他们对产品精益求精,参展产品几次获得令人瞩目的大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武汉劝业会获金质奖牌

1909年,爱新觉罗?溥仪登基成为清朝的第十任皇帝,国号改元宣统。大典之年,在武汉举办了我国第一次劝业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朝廷逐渐认识到各类赛会的重要性,但鉴于国内从未举办过大型工艺赛会,经验不足,对赛会的组织工作也无法全面掌握,因此只能尝试性地批准在武汉举办一次地区性的小型劝业会。所以武汉劝业会实际上是一次实验性的展览会,为后来举办全国性的大型赛会积累了经验,打下基础。

武汉劝业奖进会由湖北地区官商合办,会址在武昌的平湖门。这次赛会规模不大,组织工作比较简单,会期展出时间也只有一个多月,但影响面广泛,收到了预期效果。

会期自宣统元年(1909年)九月十五日开幕至十月三十日闭会。“湖南瓷业公司”有作品参赛,获得广泛的好评,后经湖广总督部堂审定,荣获了第一等金质奖牌。这次初赛获得金奖,使瓷业公司上下受鼓舞,生产工艺更是精益求精,为后来几次参加大型赛会打下基础。

南京“南洋劝业会”获一等奏奖

清朝晚期将我国沿海地区概划为“北洋”和“南洋”,北洋为人们所熟知,指直隶和山东省一带,朝廷设“北洋大臣”直接统辖,当时著名的北洋水师就是以此冠称,后来到民国建立初年,“北洋”的称呼一直被保留下来,“北洋军阀”、“北洋政府”这些称呼都是由此沿用而来的。相对北洋而称的南洋,是指江苏、上海、浙江等长江三角洲一带的广大地区,清朝政府专门设有南洋大臣官职,往往兼任两江总督。这里所称南洋与对东南亚一带的俗称南洋不是一个概念。

南洋劝业会于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二十八日正式开幕,直至十二月二十八日闭会,历史八个月。大会组织机关庞大,各部门专司其职。朝廷为表示重视,特别派专员任劝业会审查总长;继任的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张人骏为正会长;主任副会长为郑孝胥;座办为浙江青田人陈琪,帮办为湖南宁乡人向瑞琨。真可谓高官齐聚。

在会场内醴陵釉下五彩瓷器出尽了风头,以其新颖的工艺、精致的绘画,深受人们喜爱。韩葆忠所著《考察南洋劝业会纪略》中介绍,“雕刻金花两层瓶,湖南馆醴陵瓷业公司出品,内层绘重阳风物,外层雕镂菊花,洵称佳制”。甚至美至奂可见一斑,令人遐想。除湖南瓷业公司外湖南瓷业学堂也单独精制展品参赛,“圣迹全图瓷片,系整席碗、碟全套,自尼山降生至获麟绝笔,生平事迹分布绘画靡有遗漏,为醴陵瓷业学堂全堂师生积累数月之日始告成功”。可惜这些精美的作品,今天不知流落何方。

意大利“万国制造工艺赛会”获最优奖

1911年是意大利见建国五十周年大庆,意大利政府决定在大庆之年举办一次世界性的大型博览会。会场分设两处,一处在罗马,举办美术展览会;另一处在意大利古代的都城都郎,举办“万国制造工艺赛会”。意大利政府对这次大会非常重视,虽然博览会拟在1911年召开,但因为筹办事务繁多,提早几年就已经开始准备。我国在1908年就收到邀请参会的通知。

湖南瓷业公司于前两次国内劝业会上获得大奖,信心倍增,积极地进行准备参加此次博览会。

这一次博览会的奖项为7等:“一为卓绝奖,必其物品已得最优奖后,再经审查员之选拔,或其出品奇特,审查员不能知其制法者,方能得之;二为最优奖;三为优等奖;四位金牌奖;五为银牌奖;六位铜牌奖;七为纪念奖。“

农工商部积极筹备,对参赛产品质量要求精益求精,使得中国产品在会上博得好评。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第一次参加这类国际性的大赛,就获得极大的成功。

《东方杂志》第8卷《意大利会场之中国出品》中讲述,中国参赛作品中共获奖256项,其中卓绝奖4项;最优奖58项;优等奖79项;金牌奖65项;银牌奖60项;铜牌奖17项;纪念奖6项。醴陵釉下五彩瓷器获得最优奖。确属难得。

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金牌奖

巴拿马运河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缩短了原来需绕道千里的海运航路,极大地提高了海运效率,是人类海运史上一个伟大的创举。美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取得了巴拿马运河的建造使用权。

为了庆祝运河竣工,美国政府决定1915年在旧金山举办盛大的博览会,定名为“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

我国为组织参会,专门派人员赴美国负责联络工作,陈锦涛作为我国代表,实地择定了中国专馆用地,监督施工建设。

瓷器是我国展品中的重要产品。对此,筹备事务局特别在《指导出品改良凡例》中指出“瓷之新式饮食器皿,式样、花色宜注意欧美俗尚,尤以花瓶、茶壶、茶杯、茶垫全套者最易销”。

博览会开幕时,民众欢腾,彩旗飘扬,盛况空前。各场馆展品琳琅满目,集天下出产之大成。中国参赛产品分布在各馆,醴陵釉下五彩瓷器陈列在工艺、美术两馆之内,令参观者啧啧称道。

醴陵釉下五彩瓷荣获金牌奖,消息传来,醴陵城内鼓乐齐鸣,人们奔走相告,彻夜欢庆。

醴陵釉下五彩在过去获得了四次国内外奖项说明其真的是名副其实的精品,在这里小编给大家介绍一款产自醴陵的瓷器,相信大家一定会非常喜欢。

仿古砖概念的介绍


自去年始,以陶瓷产地佛山为代表的许多陶瓷生产企业纷纷上马仿古砖产品,即使以传统抛光砖为主和见长的企业也开始转产仿古砖。一时掀起仿古砖热潮。有些企业一帆风顺,有些则不尽人意。究竟上马仿古砖是好还是不好?仿古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它能替代抛光砖吗?它的前景如何……都有待认真分析思考。在此,仅把我个人对仿古砖的思考和看法作一陈述,就此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

仿古砖概念的梳理

目前,从生产企业对仿古砖的称谓就有多种,如仿古砖、复古砖、古典砖、泛古砖、瓷质釉面砖等等。可以说每个企业都根据各自的理解或理念追求命其名的。其实起什么名字并不重要,为它争辩就更没有意义。我认为首先它是针对早于它出现的抛光砖和釉面瓷片而言,其次是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而言。从仿古砖外观特点与抛光砖相对照,仿古砖给人一种古色古香、自来旧的感觉,或者说它更接近“自然”的状态——像岩石片、像鹅卵石、像老木头、像旧皮革、像旧铁板……其实,仿古砖的本质就是追求自然,或说追求一种自然的状态。“仿”是它本身不是“真”的,而是追求“真”的。砖本身就是人造物,只有“仿”才能达到“真”的效果,达到追求“自然”的目的。这里的“真”就是“自然”。换句话说,就是仿“自然”,仿“自然”的状态。

康熙纪年款特点介绍


康熙(1662~1722),为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康熙朝历时61年,社会稳定,制瓷业发展很快。康熙一朝历时较长,故瓷器生产带有阶段性特点。康熙早期官窑器物多半没有年款,民窑有年款。至康熙十六年浮梁县令张齐仲下令:“禁镇户于瓷器上书写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所以,在这以前,民窑瓷器上书有年款。康熙中期和晚期,使用“大清康熙年制”楷款数量较大,晚期使用少数篆款。款识有写款和刻款,多为青花料书写。排列方式以二行和三行排列为主。外或围双圈,或单圈,或双方框,或无边饰。早期官窑款识书写有晚明风格,中后期字体清秀,其结体宽博的“宋椠体”最为著名,并为以后官窑款识提供了良好的范本。民窑以干支为主,如“大清丙午年制”、“丁未年制”等。款识书不如官窑精,但书写仍较工整,甚至有些民窑款识可与官窑款识媲美。

据文献记载,康熙十九年(1680),清廷才正式于景德镇御器厂烧造御用瓷器。康熙官窑款,以青花钻料书写为多,其次为珐琅彩款印款和刻款较少。青花书写款,青花呈色纯净明艳,深沉于透明釉之下,如同写于胎骨之上。

康熙官窑款,楷体占95%,篆体只占5%。康熙前期,官窑楷书款,笔划粗重,苍劲挺拔,古拙浑厚,布局宽大;后期字体渐趋清秀。楷体“康熙御制”官窑款,多用进口珐琅彩料写就,字体道劲敦厚,外围双方框,方框的外边线较宽。蓝色珐琅彩料款,因釉料厚,色调比雍正时深重。六字楷书官窑款中的“清”字,有两种写法。“康”字下部的“水”多断开。“熙”字上部多由一撇和目字状的“臣”与“已”或“巳”组合而成。康熙篆体官窑款,则为细硬的铁线描。

康熙珐琅彩瓷,一般书“康熙御制”四字料款。康熙色釉、青花釉里红和彩瓷,大多书“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小型精致的康熙豇豆红瓷、天蓝釉瓷等宫廷文房用具,往往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