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文物收藏家的古瓷保养秘诀(图)

资深文物收藏家的古瓷保养秘诀

年代久远的瓷器,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所以对于那些薄胎的瓷器器皿,由于胎薄、质轻,移动放置的时候更须小心谨慎,一定要双手捧起,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又恨高,所以必须放稳,以免倾倒。资深文物收藏家表示,在拿起一件带座、带盖的瓷器时,应将座、盖和主体分别单拿单放,千万不能连盖带座一起拿,一定要把能拆分的部分先取下来,以防止在搬动的时候脱落打碎。

手拿瓷器的大盘和大碗的时候切记要双手紧握,忌用单手拿盘、碗的一边,防止断裂。遇到多人围观的时候,要按照次序,待一人欣赏完毕,把瓷器放到木桌上,下一人再欣赏,不要二人手传手的欣赏瓷器,以防万一失手跌落。

平时的普通保养就可以用一块湿布来擦拭瓷器。用柔软的刷子来刷瓷器缝隙里的灰尘。但是对于低温釉瓷器来说,就不能轻易地拿布或刷子去擦拭,一旦方法不对,很容易造成釉层的剥落。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陶瓷知识分享: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收藏家


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收藏家

前几天,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二套)连续五期播出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与著名收藏家郭庆祥就艺术品市场的诸多热点问题进行的访谈,一时成为行内外热议的话题。笔者本抱着姑妄听之的心情观赏此一节目,但看了两期之后,忍不住为这个节目叫好。“收藏学大款”现象令人汗颜收藏和艺术品拍卖目前已成为一个媒体和百姓关注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力逐渐强盛,民众安康,艺术市场得以蓬勃发展。这两年虽然遭遇了世界金融危机,但中国挺立潮头,力挽狂澜,尽显大国本色。相比欧美艺术市场萎靡不振,国内艺术市场似乎更有井喷式的发展。民间资本参与艺术市场和艺术收藏蔚为大观。大家都在谈盛世收藏,有些老板大款更是为一件作品一掷亿金,气势撼人,以致私下里人们说,现在是“收藏学大款”,实在令人汗颜。一些电视收藏节目良莠不齐现在还有不少电视收藏类节目良莠不齐:不是现场鉴宝砸盘子玩娱乐,就是专家摆谱像布道,还有的是各式藏家也不管真假晾藏品,神五神六瞎忽悠,甚至有个别节目为了特殊的商业目的通过节目的方式做宣传,老百姓回过神来才知道这是“软广告”。总之,这里面“钱味儿”很重,无形中给普通观众许多误导。有些人甚至以为收藏能一夜暴富,能通过“捡漏”而咸鱼翻身改变自己的窘迫生活。正如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所说,有人受这类节目的影响,即使乘公交车捡到一枚铜钱,也以为要值几十万元,特意上北京请专家鉴定一番。道出收藏真谛郭庆祥先生作为一个艺术市场的亲身参与者,通过自己将近二十年的收藏实践说出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深入浅出,既有宏观的理性的领悟和思考,又有具体的感性的直觉。他此次在央视的艺术品市场热点节目中,系统完整而又明明白白、实实在在地为我们道出了收藏的甘苦、收藏的知识含量、收藏的难度、收藏的风险、收藏的陷阱,给收藏爱好予以启发。有几个地方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近现代书画收藏家,郭先生对书画收藏和投资对象的圈定上有极其严格把握,这种把握有时候是非常苛刻的。就近现代书画方面而言,圈定收藏对象说穿了就是圈定收藏的画家,并把他们的精品代表作拿下来。郭先生在这里一再强调研究的重要性,强调对画家艺术水准艺术高度的把握,这里的关键是甄别鉴定什么是对美术史发展真正有贡献的画家。他不讳言自己对黄宾虹、李可染的尊崇,对齐白石、张大千的失望,认为前者在文化关怀上有伟大的情操,后者仅局限于绘画本体上转圈圈因而没有真正的贡献,这里面固然不无商榷之处,但在收藏实践上我认为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简便法门。因为齐白石、张大千这两位画家虽然均享大名,但假画泛滥,流传市面的精品力作少而又少,故而这收藏就无从做起。还有像某些当代所谓的大家,大言炎炎,不但名节有亏,本人没有道德约束,体现在绘画上,则把艺术等同于商品,画画等同于画钱,流水线作业,大批量生产,试问这样的作品究竟有什么收藏价值可言?其实,这些经验之谈都是郭先生花钱买出来,用脑琢磨出来的深刻教训。民办美术馆应该如何看?对于民间风起云涌的兴建美术馆热潮,郭庆祥也有清醒的认识,认为有许多人实际是借美术馆的名义从政府骗取地皮从事商业运作,可谓别有用心。也有一些人本来有弘扬美术推动文化的良好愿望,但对美术馆的经营和维护缺乏准确的认识和通盘的考虑,以为养美术馆非常简单,结果到后来举步维艰,纷纷关张。确实,对于我们这个美术馆程度不高的国度,对于我们“美盲”比文盲多的现状来说,从政府到民间对于美术馆的认识还是停留在相当肤浅的水平上,郭先生的批评可谓一语中的。时下拍卖行业的红火是真火还是圈套?对时下拍卖行业的红火,郭先生凭直觉同样提出尖锐的问题:拍卖行越开越多,拍卖目录越来越厚,拍品数量成倍上升,成交额不断翻番而且相互攀比,这些现象与艺术品应该越卖越少的规律是互相矛盾的,如何解释?是不是意味着赝品伪作越来越多?拍卖行、经纪人以及相关人士是不是在串通一气联合起来给收藏家讲故事?有的甚至是国际故事,如圆明园文物的拍卖。拍卖公司为客户服务的责任在哪里?是不是存在着监管缺失?包括谁来鉴定鉴定家等一系列问题,郭先生明白道来,语重心长,确实值得人们的思考。希望多出现几个清醒的收藏家我们这个社会如今不缺乏有钱的人,但缺乏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有深切理解的人,缺乏对收藏的核心价值有清醒认识的人。作为一个成熟的收藏家,郭庆祥先生多年来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见证了中国艺术市场的风风雨雨,今天他把他的甘苦得失、经验教训乃至思考忧虑贡献给大家,与大家分享。我们由衷希望多几个这样清醒的收藏家出现。

经典文章_瓷器收藏保养小知识(图)


瓷器收藏保养小知识

一般性出土的低温釉和釉上彩。釉彩上会渗入很多杂物,有些甚至会出现脱釉脱彩的现象,这时候就应该首先在胎釉之间加入少量的粘合剂,在彩釉上涂上一些较软的粘合剂来防止彩釉的大面积脱落。如果是在地下埋藏了很长时间的高温釉或釉下彩,在瓷器表面还很容易产生大量钙质、硅质化合物,也就是土锈。就可以先用清水清洗一次,再用3%双氧水浸泡3小时左右,再用清水浸泡30小时以上,用清洁白布清洗,一般可以把土锈去掉。如果除不尽,就可以在土锈上刷上一些醋酸,5小时之后用医用手术刀斜削除去土锈,刀片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削。等到大部分土锈去除以后,再用白洁布和牙膏清洗直到土锈完全去除,不过这种方法目前只适用于高温釉和釉下彩。

在洗刷油污的时候,可以用碱水清洗,也可以用肥皂,洗衣粉等清洗,之后再用净水冲洗干净。在冬天洗刷薄胎瓷器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水温,以防止冷热水交替使瓷器发生爆裂。有些彩色瓷器色彩中含铅量比较高,容易出现泛铅的现象,就可以先用棉签蘸上白醋擦洗,然后再用清水洗净。

陶瓷浅析:古瓷收藏:工薪阶层如何收藏古瓷器?


古瓷收藏:工薪阶层如何收藏古瓷器?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vspace=10 border=0>
南宋 哥窑轮花碗开片即是瓷器釉面出现裂纹的现象。原因是胎釉膨胀系数不同,在冷却过程中收缩率也有差异,形成开片,宋以前为缺陷,但从宋哥窑后变成装饰也成特点。古往今来,热爱收藏者甚多,除皇族豪门、大家富户能以权势和金钱广受天下珍物,堆起个藏家名声者外,民间事业有成者甚少,有宋以降,每个朝代注明者屈指可数。究其原因,除经济实力不足外,亦与其文化底蕴、鉴藏眼力、选藏目光以及收藏方法等方面的缺陷有关。每个收藏爱好者从事收藏活动的主客观条件都是不相同的,其成功度没有可比性,不能以同一水平评判不同人收藏活动的成功与否。经济实力雄厚者能财大气粗的再木槌上竞拍到明清官窑瓷器固然可贺,但“瓷片族”从工地挖掘机下抢救出来一件古瓷失传残器的意义和价值绝不比前者逊色。道理很简单,明清官窑器只要上拍,有钱就能竞争到手,而虽残犹珍的古瓷孤品,之恩那个靠机遇和眼力获得,金钱是毫无价值和作用的。一般来说,要在收藏活动中取得与自身主客观条件相适应的成功,要重视解决好以下方面的问题:严格鉴定,保证真品。仿品、赝品、伪品可买,但只能作为明知其假而购来用于对比研究,以提高鉴识能力为目的。如果由于鉴定水平的地下或鉴定态度的草率而使仿、赝、伪品错被收藏,混杂于真器之列,那就是收藏上的失败。因此,在古瓷金顶上“宁严勿宽,不存侥幸”:“宁肯失之,不可草率”应是工薪大众收藏爱好者坚持的原则和信条,因为这类藏友们的经济能力决定了我们“失败不起”!藏研结合,乐在其中。面对藏品,收藏的乐趣可以 在其增值之金钱,可以在其观赏之美感,然而最有乐趣者,在其历史文化艺术内涵之辈发现、被解读、被感悟,何以如此,概因收藏是一种知识性活动。重视价值,慎重选藏。只要够得上古瓷器收藏品档次之物,皆有价值。具体说是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工艺价值和经济价值。在一件古瓷器上,这些价值的存在并不想等,并不平均,并不一致。总之,有价值这则选藏之,否,则弃之。要坚持古瓷收藏上“真、善、美、少、精、奇“的原则,对那些上述价值甚少、虽也称得上古瓷之物,收藏上一两件标本即可,无需重复收藏。吐故纳新,以藏养藏。工薪阶层资金有限,古瓷收藏能够只进不出者甚少。即以藏友之间互相交换、调配余缺而论,也有必要搞活收藏,吐故纳新。在己者为重复藏品,在彼者成研究标本,两相授受,各得其所。

经典文章_专家讲述石质文物保养方法


专家讲述石质文物保养方法

由于石质文物的种类繁多,而且材质复杂,所以专家仅就考古发掘中常遇到的,不同种类的可移动石器的保护处理方法作一些简单的讲述。在历年各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诸如,原始社会的磨制的石铲、石刀、石斧、石锄等,以至历代的石雕艺术品、碑刻、造像、墓志铭等。出土的时候都有不同程度上的破损污染和破坏。

石质文物往往会受到地下埋藏环境的污染,不浸蚀盐类的结晶影响下会发生粉化、变色、起甲、生霉、酥碱破裂,蚀孔等破坏。由于石质的处理方法都不相同,出土之后的检测可以在石面上滴上一滴浓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碳酸钙类石质对酸是非常敏感的,如有发泡反应就千万不能用酸类溶液进行处理,应该选用中性或弱碱性的溶液进行处理。而属硅酸盐类石质就没有非常明显的反应,如果有难溶的盐类沉积物,就可以用弱酸类溶液来软化。

陶瓷浅析_关于出土黑陶的保养方法(图)


关于出土黑陶的保养方法

黑陶的保养与一般陶器的保养方法其实都差不多,陶器容易受到尘埃和紫外线的侵害,如果保养不得当就很容易损坏。所以,陶器更应该加强保养。

当收藏室内温度不稳定或者温差过大的时候就很容易损坏陶器,所以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17~25℃左右,湿度最好在50%~60%左右,相对湿度变化不宜超过5%~6%,过于干燥或者潮湿的环境都不利于陶器的收藏。

过量的灰尘容易对陶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它会使器物表面变色,所以对陶器一定要定期除尘,陶器最好的存放处是柜子里面或者框架上面。

过强的紫外线很容易使陶器的表面颜色发生变化,导致釉层脱落。所以,要尽量防止和减少强光对陶器的照射。 收藏室的窗子最好挂上遮光窗帘,或者在窗户上使用有色玻璃。古陶器除了少数是传世品,绝大多数都是地下出土的。由于埋在地下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被盐类或者其他杂质所侵蚀,土壤中的部分化学物质也很容易吸附在器物的表面,所以在将陶器收藏入室之前,应先进行清洁和消毒,并且进行适当干燥。

山东胶州古墓现珍稀文物 出土现代瓷器鼻祖(图)


山东胶州古墓现珍稀文物 出土现代瓷器鼻祖(图)

昨天,考古人员继续对两座汉墓实施发掘,根据发掘出的一些贝壳,确定为这两座古墓为西汉时期的积贝墓。更让考古人员感到兴奋的是,其中一座积贝墓出土了两个破碎的黑陶罐,在另外一个积贝墓中还出土了两个珍贵的西汉时期盛酒用的原始瓷壶。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原始瓷壶在青岛地区还是很少发现,它是现代瓷器的鼻祖,具有重要考古价值。而这些文物的出土以及积贝墓的再次发现,也证明两处墓主人的身份非常高贵。发掘两处汉墓同为积贝墓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考古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正在对两处并列呈南北向墓葬进行紧张施工。随着两处墓葬顶部厚约1米多的土层被相继挖出,考古人员率先从南部的那处墓葬中,发现了少量贝壳。“这是积贝墓,小心挖掘!防止破坏文物!”积贝墓的出现引起了考古人员的高度重视,考古人员要求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发掘。“这处墓葬也出现了贝壳!”在对南侧那处汉墓继续发掘过程中,在紧挨着北侧的另一处汉墓也传来喜讯,经考古人员现场查看,这处墓葬也是西汉时期积贝墓。记者看到,这些混合在土层中的积贝壳,个头很小,尽管深埋在地下经历了2000多年时间,但这些小贝壳仍然大部分保存完整。记者拿起一把贝壳看到,这些贝壳中多为蛤蜊和海蛎子壳。出土发现两个珍贵瓷酒壶为了不使文物在发掘中遭受到破坏,考古人员决定首先集中人员对靠近南侧的积贝墓进行细致发掘,另一处墓葬只是缓慢的对墓葬上层土质进行逐步清理。在对南侧积贝墓深挖到近两米位置时,考古人员从墓葬中发现了两个已经完全损坏的黑陶罐以及部分大小一致的青砖。但随着发掘继续深入,考古人员在对这处墓葬清理了厚约10多厘米的积贝后,却发现这处墓葬曾被盗过,这不免让兴奋的考古人员有些沮丧。“快看!这是什么!”随着一名考古工作者的大喊,考古人员发现一个形似陶罐的器物在北侧墓葬中露出来。经过研究,最终证实这是西汉年间用来盛酒用的青瓷壶,只可惜里面酒液已全部挥发。随后考古人员又从这个青瓷壶南侧发现了一个体积较小的瓷壶。记者注意到,先前发现的青瓷壶壶嘴呈椭圆形,壶身较大,靠近壶嘴底部还有两个小“耳朵”状的“抵手”,壶体高约20厘米,全身布满青釉痕迹。那个小瓷壶保存完整,壶形和大瓷壶一致,高约15厘米,壶身上布满环形斜纹。悬疑墓主人身份难以确定随着考古人员对南侧墓葬的继续深挖,考古人员在墓葬底部没能发现腐烂木棺的痕迹,相反考古人员却意外的发现,墓葬底部全部用直径10厘米左右,长约20厘米的大青砖铺成。“尽管这处墓葬遭受了破坏,但用砖棺代替木棺说明墓主人的身份高贵。”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从国内考古历次发掘中来看,无论从西汉早期以及晚期,除了非常显赫的家族,用石棺存放尸体外,其他贵族和大户人家通常都用木棺存尸,此次发现的砖棺在青岛地区非常少见。 砖棺的发现,说明了墓主人在当地家族中的地位很高,但是不是这处墓葬就是此次考古发掘中的墓群主墓以及墓主人的身份,只有等到发掘结束后,结合当地史料才能最终结论。意义为研究西汉文化提供实物昨天,记者从考古人员那里了解到,出土的青瓷壶为原始瓷器,原始瓷器就是一种用含铁量在2%左右的黏土成型,经过人工施釉,有1200℃左右的高温烧成的青釉制品。商代的人就已经初步掌握了原始瓷器的简易制作,到了西汉早期制瓷工艺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真正成为了瓷器中的“鼻祖”。“原始青瓷壶和砖棺的发现,除了用实物证明了墓主人身份高贵外,对研究西汉文化有很大帮助。”考古人员说,早在多年以前,当时因修路要对胶州里岔汉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尽管当时的汉墓级别和身份要比现在发掘的汉墓群规格高很多。但还没有发现这么完整的原始瓷壶和砖棺。此次原始瓷壶和砖棺的出现,除了用实物证明了墓主人身份高贵外,也为我们今后研究西汉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相关:砖椁墓主人身份显赫“南侧这处积贝墓在很多年前就被盗过了。”现场的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对底层铺垫的墓砖进行清理时发现,这个墓葬四周的青砖都采用斜茬构造,而且墓葬东侧的墓砖的砖面非常光滑。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对砖块进行仔细清理时,发现了棺木腐烂的痕迹,这就说明这个墓葬采用的是砖椁结构。“在墓葬内采用青砖包裹木棺,在西汉时期并不多见,只有身份显赫、社会地位高的人才能这样进行埋葬。”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墓葬的形式出现于西汉时期,即由地面向下开掘墓道,到底部之后,在长方空心砖砌成的椁室内放置木棺,这样就能起到对棺木的保护作用,墓葬坑内再向旁边横挖一洞穴,用来放置随葬品。当天下午5时许,考古人员正准备对墓葬坑继续发掘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考古工作被迫中断。分析盛家庄汉墓群密布贵族墓8月12日,在胶州市盛家庄汉墓群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告诉记者,据现已经发掘出来的墓葬结构和随葬品特征 分析,盛家庄 积贝墓的相对年代应是西汉早中期。整个墓地是贵族阶层多个家族的墓地。胶州及周围地区的丘岭地较多,据文物普查,每一处丘岭上都分布着较多的汉代墓葬。而如此多的汉墓分布,其原因在于本地区在汉代及以前有较多小型侯国的存在。说明当时本地区人口密集,政治、经济、文化非常繁荣,贵族、富户较多,并长期延续。从盛家庄墓地的墓葬封土规模和随葬品来看,该处应为汉代当地贵族或富户的家族墓地。考古人员还告诉记者,通过这次考古发掘,已初步搞清这类汉代墓葬的结构、埋葬特点和相对年代。而这些汉代墓葬,为深入研究山东地区汉代墓葬的埋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名词解释积贝墓积贝墓是以牡蛎、海螺、鲍鱼等海产软体动物贝壳为主要构材散布在墓室的四周。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潮和防盗。 积贝墓除了代表西汉时期沿海居民墓葬行使这一显著的特点外,还代表墓主人身份显赫。西汉青瓷大约在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西汉青瓷原料中氧化铝和氧化铁比例提高,这就需要在较高温度中烧成,然而当时的窑炉尚未改进,从而导致汉初青瓷比不上战国青瓷,有的坯体没有烧结,瓷器颜色呈酱黄、酱褐和黑褐色。西汉瓷器釉层普遍加厚,由于含铁量增高,器物内壁施一层薄釉,外壁只在口沿及肩上部施釉,腹中部和下部露胎。青瓷瓷器装饰主要在肩部刻划的两条阴弦纹构成的装饰区间内刻划水波纹、云气纹、卷草纹、人字纹等。(半岛都市报 黄超)

陶瓷浅析:瓷制酒器(图)


瓷制酒器(图)

瓷器始于东汉前后。与陶器相比,不管是酿造酒具还是盛酒饮酒器具,瓷器的性能都超过陶器。唐代的酒杯形体比过去的要小的多,故有人认为唐代就有蒸馏酒。唐代就有了桌子,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适于在桌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人称为“偏提”。其形状似今日的酒壶,有喙柄,既能盛酒,又能将酒注入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

宋代是陶瓷生产鼎盛时期,有不少精美瓷器。宋代人喜欢将黄酒温热后饮用,故发生了注子和酒碗的配套组合。使用时将盛用酒的注子置于注碗中,往注碗中注入流水,可以温酒。瓷制酒器,一直沿用至今。明代的瓷制酒器以青花、斗彩、祭红酒器最具特色。清代的瓷制酒器则是以具有清代特色的珐琅彩、素之彩、青花玲珑瓷及各种仿古制品为主。

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名扬天下,灿烂辉煌的历史自隋唐以来名扬天下。米通瓷业立足于景德镇这一方热土,继承古老瓷都的优秀工艺,优选各种精制原材料,大胆引入现代文化元素,为当代名酒提供了最具文化气息的新型瓷制酒器。

【精】清洗保养古瓷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清洗保养古瓷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古瓷器的清洗保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年代久远的珍品陶瓷,在洗刷和整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和掌握这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首先,普通的污渍、土锈可以用碱性的稀释后的溶液浸泡,视污渍的情况来控制浓度和时间。浸泡之后再用猪鬃或尼龙刷蘸肥皂或皂粉轻轻洗刷,再用温水冲洗,直到污渍退尽了为止。第二,冬季洗刷薄胎瓷的时候,要控制好水温,以防止冷冻和遇热爆裂。第三,有的瓷器的表里,因为水浸得太久,水锈黏附其上,可用上述酸性液体浸泡几天,若水锈比较厚,可用竹签剔去。第四,粉彩瓷器,有的由于彩色中含有较多的铅,会出现泛铅的现象,可以用药棉蘸稀硝酸轻轻擦洗,再用清水冲干净。最后,如瓷器有开片或裂纹之类的,则可以采用棉质蘸稀硝酸进行修复。洗刷瓷器最好用木盆和塑料盆,切忌不能用瓷盆和水泥盆,以免瓷器撞伤破损。

刚出土的文物的清洗方法


刚出土的文物的清洗方法

一般而言,对于质地坚实、不怕水浸的文物,资深文物收藏家们认为当其表面附着有沾染的污垢时可以用蒸馏水进行洗涤。出土器物上的固着物一般都比较坚硬,一次不容易洗掉,切忌在清洗的时候用金属或硬物,如刀、铲等工具强行除去器物上的固着物,这样很容易损伤器物,使其表面出现不应有的划痕,甚至使器物毁坏。这时候,文物鉴定专家建议使用软一些的竹、木做成修器(竹、木刀、竹木铲、竹木针等)一点点儿地剥落下这些附着物,这样才不会损坏器物本身。对有孔的器物如缕雕玉器、铜器和陶器等,其藏污垢的缝隙部位要用柔软的布浸湿后轻轻清洗。如果器物上带有油迹,可以用清洗剂如肥皂水、洗洁净等将器物浸泡一段时间以后再清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凡是经过清洗剂处理过的器物,一定要用蒸馏水漂洗若干次,以免清洗剂本身所含有酸、碱等成分对器物造成伤害。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