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土的文物的清洗方法

刚出土的文物的清洗方法

一般而言,对于质地坚实、不怕水浸的文物,资深文物收藏家们认为当其表面附着有沾染的污垢时可以用蒸馏水进行洗涤。出土器物上的固着物一般都比较坚硬,一次不容易洗掉,切忌在清洗的时候用金属或硬物,如刀、铲等工具强行除去器物上的固着物,这样很容易损伤器物,使其表面出现不应有的划痕,甚至使器物毁坏。这时候,文物鉴定专家建议使用软一些的竹、木做成修器(竹、木刀、竹木铲、竹木针等)一点点儿地剥落下这些附着物,这样才不会损坏器物本身。对有孔的器物如缕雕玉器、铜器和陶器等,其藏污垢的缝隙部位要用柔软的布浸湿后轻轻清洗。如果器物上带有油迹,可以用清洗剂如肥皂水、洗洁净等将器物浸泡一段时间以后再清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凡是经过清洗剂处理过的器物,一定要用蒸馏水漂洗若干次,以免清洗剂本身所含有酸、碱等成分对器物造成伤害。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精】文物收藏揭秘珍贵古瓷的保养方法


文物收藏揭秘珍贵古瓷的保养方法

瓷器是中国给世界的伟大贡献,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华所在。古代先民创造了这一珍贵文化遗产,保存到现在完好无损的非常少。无论是出土的还是传世品,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等因素的破坏,大部分会有不同程度的破损。随着古瓷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家中收藏有几件古瓷器不再是稀罕事。那么平时,我们该如何来收藏和保养这些珍贵的古瓷器呢?一般来说,瓷器的保养必须要轻拿轻放和细心谨慎的,否则保养方法不对,也会对古瓷造成伤害。瓷器最科学的储存方法是把瓷器放在定做的囊盒中,囊盒要用海绵或着泡沫衬垫,也不能把两件瓷器一起放,如果一定要放在一起,中间也必须要用泡沫隔开。如果需要陈列,最好是放在固定的结实的木架子上,玻璃做的陈列架最不可取。

在把玩瓷器的时候,应该保持双受的洁净和干燥,如果手指上有戒指的话一定要先取下来。因为戒指很可能划伤瓷器的釉面。拿瓷器的时候可以不戴手套,因为瓷器很容易从手中滑落,比较大的器物,一般都是由两段拼接起来的,所以千万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应该一手托底,一手拿脖子,以免使原来拼接在一起的两节脱开。

【精】关于石质文物表面清理方法


关于石质文物表面清理方法

由于石质文物的种类比较多,材质也相对比较复杂,我们仅就考古发掘中经藏遇到的,不同类型的可移动石器的保护处理方法作一些简单介绍。各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一些原始社会的制作的石斧、石铲、石刀以及石锄等,以及历代的一些石雕艺术品、造像、碑刻、墓志铭等。出土的时候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污染破坏。

石质文物由于受地下埋藏环境的污染,不浸蚀盐类的结晶作用会导致文物表面产生粉化、变色、发霉、酥碱破裂,蚀孔等破坏。由于石质不一样,所以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出土之后,可以可在石面上滴上少量浓盐酸,观察有无起气泡产生。碳酸钙类石质对酸是非常敏感的,如有发泡反应千万不能用酸类溶液处理,应该选用中性或弱碱性的溶液进行处理。而属硅酸盐类石质则没有很明显的反应,如果有难溶盐类沉积物,可以采用弱酸类溶液软化。

山东胶州古墓现珍稀文物 出土现代瓷器鼻祖(图)


山东胶州古墓现珍稀文物 出土现代瓷器鼻祖(图)

昨天,考古人员继续对两座汉墓实施发掘,根据发掘出的一些贝壳,确定为这两座古墓为西汉时期的积贝墓。更让考古人员感到兴奋的是,其中一座积贝墓出土了两个破碎的黑陶罐,在另外一个积贝墓中还出土了两个珍贵的西汉时期盛酒用的原始瓷壶。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原始瓷壶在青岛地区还是很少发现,它是现代瓷器的鼻祖,具有重要考古价值。而这些文物的出土以及积贝墓的再次发现,也证明两处墓主人的身份非常高贵。发掘两处汉墓同为积贝墓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考古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正在对两处并列呈南北向墓葬进行紧张施工。随着两处墓葬顶部厚约1米多的土层被相继挖出,考古人员率先从南部的那处墓葬中,发现了少量贝壳。“这是积贝墓,小心挖掘!防止破坏文物!”积贝墓的出现引起了考古人员的高度重视,考古人员要求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发掘。“这处墓葬也出现了贝壳!”在对南侧那处汉墓继续发掘过程中,在紧挨着北侧的另一处汉墓也传来喜讯,经考古人员现场查看,这处墓葬也是西汉时期积贝墓。记者看到,这些混合在土层中的积贝壳,个头很小,尽管深埋在地下经历了2000多年时间,但这些小贝壳仍然大部分保存完整。记者拿起一把贝壳看到,这些贝壳中多为蛤蜊和海蛎子壳。出土发现两个珍贵瓷酒壶为了不使文物在发掘中遭受到破坏,考古人员决定首先集中人员对靠近南侧的积贝墓进行细致发掘,另一处墓葬只是缓慢的对墓葬上层土质进行逐步清理。在对南侧积贝墓深挖到近两米位置时,考古人员从墓葬中发现了两个已经完全损坏的黑陶罐以及部分大小一致的青砖。但随着发掘继续深入,考古人员在对这处墓葬清理了厚约10多厘米的积贝后,却发现这处墓葬曾被盗过,这不免让兴奋的考古人员有些沮丧。“快看!这是什么!”随着一名考古工作者的大喊,考古人员发现一个形似陶罐的器物在北侧墓葬中露出来。经过研究,最终证实这是西汉年间用来盛酒用的青瓷壶,只可惜里面酒液已全部挥发。随后考古人员又从这个青瓷壶南侧发现了一个体积较小的瓷壶。记者注意到,先前发现的青瓷壶壶嘴呈椭圆形,壶身较大,靠近壶嘴底部还有两个小“耳朵”状的“抵手”,壶体高约20厘米,全身布满青釉痕迹。那个小瓷壶保存完整,壶形和大瓷壶一致,高约15厘米,壶身上布满环形斜纹。悬疑墓主人身份难以确定随着考古人员对南侧墓葬的继续深挖,考古人员在墓葬底部没能发现腐烂木棺的痕迹,相反考古人员却意外的发现,墓葬底部全部用直径10厘米左右,长约20厘米的大青砖铺成。“尽管这处墓葬遭受了破坏,但用砖棺代替木棺说明墓主人的身份高贵。”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从国内考古历次发掘中来看,无论从西汉早期以及晚期,除了非常显赫的家族,用石棺存放尸体外,其他贵族和大户人家通常都用木棺存尸,此次发现的砖棺在青岛地区非常少见。 砖棺的发现,说明了墓主人在当地家族中的地位很高,但是不是这处墓葬就是此次考古发掘中的墓群主墓以及墓主人的身份,只有等到发掘结束后,结合当地史料才能最终结论。意义为研究西汉文化提供实物昨天,记者从考古人员那里了解到,出土的青瓷壶为原始瓷器,原始瓷器就是一种用含铁量在2%左右的黏土成型,经过人工施釉,有1200℃左右的高温烧成的青釉制品。商代的人就已经初步掌握了原始瓷器的简易制作,到了西汉早期制瓷工艺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真正成为了瓷器中的“鼻祖”。“原始青瓷壶和砖棺的发现,除了用实物证明了墓主人身份高贵外,对研究西汉文化有很大帮助。”考古人员说,早在多年以前,当时因修路要对胶州里岔汉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尽管当时的汉墓级别和身份要比现在发掘的汉墓群规格高很多。但还没有发现这么完整的原始瓷壶和砖棺。此次原始瓷壶和砖棺的出现,除了用实物证明了墓主人身份高贵外,也为我们今后研究西汉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相关:砖椁墓主人身份显赫“南侧这处积贝墓在很多年前就被盗过了。”现场的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对底层铺垫的墓砖进行清理时发现,这个墓葬四周的青砖都采用斜茬构造,而且墓葬东侧的墓砖的砖面非常光滑。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对砖块进行仔细清理时,发现了棺木腐烂的痕迹,这就说明这个墓葬采用的是砖椁结构。“在墓葬内采用青砖包裹木棺,在西汉时期并不多见,只有身份显赫、社会地位高的人才能这样进行埋葬。”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墓葬的形式出现于西汉时期,即由地面向下开掘墓道,到底部之后,在长方空心砖砌成的椁室内放置木棺,这样就能起到对棺木的保护作用,墓葬坑内再向旁边横挖一洞穴,用来放置随葬品。当天下午5时许,考古人员正准备对墓葬坑继续发掘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考古工作被迫中断。分析盛家庄汉墓群密布贵族墓8月12日,在胶州市盛家庄汉墓群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告诉记者,据现已经发掘出来的墓葬结构和随葬品特征 分析,盛家庄 积贝墓的相对年代应是西汉早中期。整个墓地是贵族阶层多个家族的墓地。胶州及周围地区的丘岭地较多,据文物普查,每一处丘岭上都分布着较多的汉代墓葬。而如此多的汉墓分布,其原因在于本地区在汉代及以前有较多小型侯国的存在。说明当时本地区人口密集,政治、经济、文化非常繁荣,贵族、富户较多,并长期延续。从盛家庄墓地的墓葬封土规模和随葬品来看,该处应为汉代当地贵族或富户的家族墓地。考古人员还告诉记者,通过这次考古发掘,已初步搞清这类汉代墓葬的结构、埋葬特点和相对年代。而这些汉代墓葬,为深入研究山东地区汉代墓葬的埋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名词解释积贝墓积贝墓是以牡蛎、海螺、鲍鱼等海产软体动物贝壳为主要构材散布在墓室的四周。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潮和防盗。 积贝墓除了代表西汉时期沿海居民墓葬行使这一显著的特点外,还代表墓主人身份显赫。西汉青瓷大约在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西汉青瓷原料中氧化铝和氧化铁比例提高,这就需要在较高温度中烧成,然而当时的窑炉尚未改进,从而导致汉初青瓷比不上战国青瓷,有的坯体没有烧结,瓷器颜色呈酱黄、酱褐和黑褐色。西汉瓷器釉层普遍加厚,由于含铁量增高,器物内壁施一层薄釉,外壁只在口沿及肩上部施釉,腹中部和下部露胎。青瓷瓷器装饰主要在肩部刻划的两条阴弦纹构成的装饰区间内刻划水波纹、云气纹、卷草纹、人字纹等。(半岛都市报 黄超)

经典文章_专家讲述石质文物保养方法


专家讲述石质文物保养方法

由于石质文物的种类繁多,而且材质复杂,所以专家仅就考古发掘中常遇到的,不同种类的可移动石器的保护处理方法作一些简单的讲述。在历年各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诸如,原始社会的磨制的石铲、石刀、石斧、石锄等,以至历代的石雕艺术品、碑刻、造像、墓志铭等。出土的时候都有不同程度上的破损污染和破坏。

石质文物往往会受到地下埋藏环境的污染,不浸蚀盐类的结晶影响下会发生粉化、变色、起甲、生霉、酥碱破裂,蚀孔等破坏。由于石质的处理方法都不相同,出土之后的检测可以在石面上滴上一滴浓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碳酸钙类石质对酸是非常敏感的,如有发泡反应就千万不能用酸类溶液进行处理,应该选用中性或弱碱性的溶液进行处理。而属硅酸盐类石质就没有非常明显的反应,如果有难溶的盐类沉积物,就可以用弱酸类溶液来软化。

【精】什么是文物


什么是文物

文物,旧为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现在人们多把古代遗留的东西称为文物,但对于究竟什么是文物,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称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辞海》中对文物的解释是:“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一般包括: (1)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2)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3)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5)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对保护文物的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保护法》第二条同时还规定:“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到国家的保护。”

在《文物保护法》上述规定中,十分明确地指出了国家保护文物的范围。我们认为,国家保护文物的范围,也就是文物所包括的内容。

由此,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文物一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三个方面的价值。具体到每一件文物,不一定都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但至少要具有其中一方面的价值,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文物。

第二,文物应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实物。不具备这一点,也不宜作为文物保护。

第三,国家保护的文物具有广泛性,应是反映历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有代表性的实物。各个方面的文物之间具有广泛和密切的联系。只有全面保护各个方面的文物,才能使文物的价值不受损害。

至此,我们可以对什么是文物作出回答。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也可以说,它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精】清洗保养古瓷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清洗保养古瓷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古瓷器的清洗保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年代久远的珍品陶瓷,在洗刷和整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和掌握这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首先,普通的污渍、土锈可以用碱性的稀释后的溶液浸泡,视污渍的情况来控制浓度和时间。浸泡之后再用猪鬃或尼龙刷蘸肥皂或皂粉轻轻洗刷,再用温水冲洗,直到污渍退尽了为止。第二,冬季洗刷薄胎瓷的时候,要控制好水温,以防止冷冻和遇热爆裂。第三,有的瓷器的表里,因为水浸得太久,水锈黏附其上,可用上述酸性液体浸泡几天,若水锈比较厚,可用竹签剔去。第四,粉彩瓷器,有的由于彩色中含有较多的铅,会出现泛铅的现象,可以用药棉蘸稀硝酸轻轻擦洗,再用清水冲干净。最后,如瓷器有开片或裂纹之类的,则可以采用棉质蘸稀硝酸进行修复。洗刷瓷器最好用木盆和塑料盆,切忌不能用瓷盆和水泥盆,以免瓷器撞伤破损。

资深文物收藏家的古瓷保养秘诀(图)


资深文物收藏家的古瓷保养秘诀

年代久远的瓷器,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所以对于那些薄胎的瓷器器皿,由于胎薄、质轻,移动放置的时候更须小心谨慎,一定要双手捧起,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又恨高,所以必须放稳,以免倾倒。资深文物收藏家表示,在拿起一件带座、带盖的瓷器时,应将座、盖和主体分别单拿单放,千万不能连盖带座一起拿,一定要把能拆分的部分先取下来,以防止在搬动的时候脱落打碎。

手拿瓷器的大盘和大碗的时候切记要双手紧握,忌用单手拿盘、碗的一边,防止断裂。遇到多人围观的时候,要按照次序,待一人欣赏完毕,把瓷器放到木桌上,下一人再欣赏,不要二人手传手的欣赏瓷器,以防万一失手跌落。

平时的普通保养就可以用一块湿布来擦拭瓷器。用柔软的刷子来刷瓷器缝隙里的灰尘。但是对于低温釉瓷器来说,就不能轻易地拿布或刷子去擦拭,一旦方法不对,很容易造成釉层的剥落。

陶瓷知识分享:简析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元代瓷器


简析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元代瓷器

元代是历史上中国经历长期分裂后又一次出现的大一统王朝,它的繁荣与昌盛为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元代承前启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大量器物对全面认识元代瓷器的面貌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标本,尤其是在集中的时段内出土大量的遗物更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元大都遗址概况

“元大都遗址”是一个既明确而又十分模糊的概念。说它明确是因为元大都的范围是一定的,它有明确的界划;说它模糊是因为具体的遗址有很多, 涉及到某件器物仅仅说出土于元大都遗址是很笼统的。因此有必要对“元大都遗址”的具体情况做一说明。“元大都”这一概念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情况来看,它是指元大都城,城址轮廓范围明确,北面的城墙东起北土城,西至黄亭子(今学知路口),遗迹犹存,即所谓的“土城”;西面城墙北起黄亭子,南至复兴门;南面城墙西起复兴门,东至建国门;东面城墙南起建国门,北至北土城。全城平面为南北略长的长方形,周长共约28600米,元大都即指在这一长方形范围之内的所有建筑。元大都遗址从广义上讲应该与元大都的范围是一致的,元大都内一切的元代建筑遗存均属于元大都遗址;但我们现在所说的元大都遗址是从狭义的角度讲的,它所包括的范围比元大都的范围要小得多,它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指一些特定的元大都建筑遗存,而非泛指。这些具体的遗存是指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在勘查了元大都的城郭、街道和河湖水系遗迹后,发掘的十几处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遗址。此外,元大都遗址还应包括在各种基本建设过程中零星出土器物的地点。其中经过勘查发掘的遗址主要有以下几处:学院路与转角楼水涵洞遗址、和义门瓮城城门遗址、桦皮厂居住遗址、旧鼓楼大街豁口西居住遗址(即西绦胡同和后桃园居住遗址)、雍和宫后居住遗址、雍和宫豁口东居住遗址等,在这些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元代器物,瓷器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类。

二、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元代瓷器

元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它前承宋、辽、金,后启明、清两代。这一时期南北各地的主要瓷窑如钧窑、磁州窑、定窑、龙泉窑以及山西地区的黑釉瓷窑和南方的青白瓷窑都在继续生产,特别是在元代后期,景德镇窑逐渐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除青白釉、白釉和黑釉外,又生产了创新品种,如卵白釉(即枢府釉)、釉里红、红釉、蓝釉、孔雀绿釉等:结合元大都遗址出土的瓷器能够看到这种情况的存在。

1.青釉瓷青釉器物多数为龙泉窑或是仿龙泉窑的作品。器型品类较多,器物数量的多少与器型密切相关:数量较多的是盘、碗、罐、碟、高足杯,其它如洗、盏托、瓶、钵、造像的数量较少。盘类器物口径都不甚大,一般在十几厘米左右,器物装饰较少,有做成通体花瓣形的,有的仅在盘内心刻划纹饰图案,装饰手法比较简单。此类器物不以纹饰取胜,而以釉色为其特色,如青釉花瓣形盘(见彩插页图一),盘口为花瓣形,盘身也与花口相对应做成瓣棱形,盘心刻划花卉纹,通过施青釉,起棱处釉色浅薄,泛白色。碗的造型有普通式碗、鸡心式碗与高足碗三种,装饰以釉色为主,兼采用刻、划等手法饰以简单图案。罐有普通无系罐和四系罐两种,造像分为人物与动物两种,人物为娃娃造型,动物为狮子造型;其它器物数量都很少,一般仅为一件。

2.白釉黑彩瓷白釉黑彩瓷一般习惯称作白地黑花瓷,这类器物为磁州窑系的作品,是元大都遗址出土较多的瓷器品种之一。从器物造型来看,主要有罐、瓶、盆、碗、盘、壶等类,种类比较单一,但数量都不少。罐有无系罐与四系罐两种,瓶可分为普通瓶、四系瓶、鸡腿瓶、梅瓶四种,碗、盆、盘、壶的造型则较为单一。磁州窑器物的纹饰较为丰富,有龙、凤、鱼、花草、诗文等,或开光内绘画,或通体描画,或下半部施黑釉、上半部描画,或以弦纹相间分段绘画;纹饰以绘为主,兼以刻、划等手法相辅。通常这些装饰图案用笔奔放、潇洒,不拘小节,大胆涂抹,表达出了放荡不羁的豪爽之气:如龙凤纹四系扁壶(见彩插页图二),一面为龙,一面为凤,器型独特,纹饰粗犷,是一件兼具古拙朴实与遒劲雄浑风格的作品,另外一件诗文大罐(见彩插页图三)高达40厘米,肩部绘弦纹、斜十字条纹与卷草纹,腹部为行草书七言诗一首:“百草千花雨气新,今朝陌上尽如尘;黄州春色能于酒,醉杀西园歌舞人”,并有“清净道德”四字题款。此件器物形体硕大,造型线条流畅圆润,作为纹饰的书法气度豪迈,是一件典型的元代器物。元大都遗址出土的白釉黑彩器物的黑彩发色明显地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发色浓黑光亮的,一类是发色较浅呈褐色或酱色的;这两类情况或单独各自存在于不同器物上,或同时存在于一件器物上,这主要是因为黑彩料中含铁量高低不同以及烧成温度、窑炉气氛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3.黑釉瓷黑釉器物有两种情况,一是器物通体施黑釉,一是大部分施黑釉,一部分为白釉,通常上半部为白釉,下半部为黑釉。从元大都遗址出土器物来看,造型比较简单,有瓶、罐、缸、盘、碗几类。其中瓶的造型最为丰富,包括普通瓶、双系瓶、四系瓶、梅瓶和葫芦瓶。梅瓶是从宋代开始流行的一种器型,到元代更是大受欢迎,流行更广,元大都遗址中所出梅瓶不仅仅限于黑釉一种釉色。黑釉梅瓶有刻字与无字两种,刻字的一种(见彩插页图四)一般在肩部 刻“内府”二字,字是施釉完毕后在釉上直接刻划,而不是在胎上刻划,从字口可以看到釉层与胎体,这样“内府”二字就显现出胎体黄中泛白的颜色。

4.酱釉瓷酱釉是以铁为着色剂的一种釉色,颜色介于青色与黑色之间,由于含铁量和烧成气氛的不同,呈色有浓淡深浅的变化。黑釉有时烧造不好,也会出现酱色的效果。在元大都遗址所出的器物中,酱釉器物与黑釉器物出土数量都不在少数,但二者有时亦不太好区分,酱釉稍深些接近于黑釉,而黑釉稍浅些又接近于酱釉,对二者的认定有时存在交叉的情况。酱釉器物造型比较简单,主要有瓶、缸、罐、盆等四类,其中瓶又分为普通瓶、双系瓶、双系尖底瓶、鸡腿瓶四种,缸、罐、盆相对瓶数量较少。这一类器物制作普遍比较粗糙,胎质较为疏松,胎体厚重,釉色亦不甚均匀,是日常的生活用器。

陶瓷浅析_贵重瓷器的保养方法


贵重瓷器的保养方法

瓷器的保养方法如果不对,就会严重危害瓷器,非常不利于瓷器的长久保存,尤其是传世和出土的精品,更要精心保养。瓷器的保养必须遵循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的原则,这样才会使瓷器保持原样。

1.瓷器属于易碎品,在保存的时候应该注意防止挤压和碰撞。看藏品的时候最好戴上手套,切忌用汗手去摸,桌上用绒布垫好,切忌互相传递观赏。

2.瓶、罐、尊等瓷器一般是由上下两段拼接而成的,移动的时候千万不能用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确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另一手托住底部。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在取放的时候不能只提着耳朵。

3.刚刚买回的高温釉或者釉下彩瓷器,应该先放在清水里浸泡l小时,再用洗洁精洗掉外表的污垢,用细软毛巾把水分擦干再用盒子装上,盒中应有泡沫等细软填充物,藏品放在盒中要松紧适当,同时要避免挤压,以防伤到藏品。

稀见的科举文物:民国锦地粉彩瓶估价五万元


稀见的科举文物:民国锦地粉彩瓶估价五万元

民国 锦地粉彩开光人物纹瓶 估价:50000元 科举是中国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自隋唐至清末共延续了一千三百年,其间不计其数的读书人通过这一途径步入了仕途,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科举物品。在中国科举制度废止百年的今天,随着人们对科举的重新认识和评价,与科举相关的文物日渐受到学术界和收藏界的重视。 多年来,天津著名收藏家于志扬先生为筹建科举文物私人博物馆,下了很大气力搜集科举文物,收获颇丰。其中有几件稀见的科举文物,皆因有丰富的历史背景而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引起许多文化学术界人士的兴趣,其中有的文物还在近年的天津电视台“鉴宝”栏目中得到鉴定专家的高度评价。我有幸参观过于志扬收藏的一些科举文物,特选择几件精品予以赏析。 先说一件明代嘉靖进士颜廷榘书供奉魁星册页。这件两折册页,是明代嘉靖年间进士颜廷榘的书法,写关于福建永春供奉魁星之事。传说魁星是文运之神,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它被描绘成一个赤发蓝面的凶神,立于鳌头之上。传说魁星连续三次考中状元都没被录取,原因就在于他的相貌极丑,皇后在他的头上簪花时,被他的相貌吓昏了。皇后不同意魁星当状元,魁星一怒之下将装书的木斗踢掉,然后就去投江了。魁星虽然连中三元而未能当上状元,但是黎民百姓却承认这个相貌丑陋的状元,仰慕他的才华,就把他塑造为神,借“魁星踢斗”之题,提倡文运。据史料记载,全国供奉魁星的寺庙有两个地方,一个在云南昆明,一个就在福建永春的石鼓镇。魁星岩位于永春县城西南五公里的奎峰山中。这座寺庙始建于隋代,南宋名僧圆觉重建,几经沧桑,现在看到的大殿是十几年前旅港乡贤颜彬声捐资修建的。魁星岩原来叫詹岩,因乡人黄孔昭和颜廷榘在此读书考中进士,遂改名为魁星岩。大殿的后面有一个乡贤祠,是为了纪念乡贤颜廷榘而建的。颜廷榘小时候曾经在魁星岩下读书,后任九江府通判、大宁都司断事、岷王府长史等,著有《楚游草》、《燕南寓稿》、《丛桂堂集》、《杜律意笺》等。这件颜廷榘书福建永春供奉魁星册页,流传了四百余年,字体虽已斑驳,但仍然可以欣赏到明人书法如行云流水的艺术风格。 再说一帧清代同治举人李兆珍书《圣教序》团扇。李兆珍(1846—1927),原名邴,字星冶。福建长乐人,是明代永乐状元李骐十五世孙。李骐是千余年科举中唯一“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福建人。李兆珍为清代同治年间举人。光绪初年,任直隶望都知县。后兼理唐县,历署抚宁、清苑等县,又任职于蔚州、磁州、滦州等地,出任天津知府。后历任河南汝南、开封知府。1909年升汝南光浙分巡兵备道。在任期间,劝农种桑,行廉肃贪,还倡办师范学堂,振兴教育。辛亥革命后,1912年出任豫南观察使,历任河南司法筹备处处长、河南内务司司长,升任民国审计院院长。后任参政院参政、安徽巡按使、国会议员、安徽省省长等职。当他发现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后,毅然隐退,在天津卖字为生,勤俭度日。李兆珍热心乡梓,数度资建乡学。1918年,福建长乐遭受海啸,飓风加暴雨冲溃长乐百里海堤,沿海百余个村庄顿成泽国,灾民六万人,死亡四百多人。远在天津已72岁的李兆珍闻讯后,为了赈济灾民,写信向东南亚的华侨求援,募得银元三万二千余元。不料汇回中国时被军阀政府外务部扣留,屡经交涉,款不付还。李兆珍不顾年事已高,愤然在天津街头卖字,募捐振灾。响应者众多,共募得银元计三万三千元,汇回长乐施赈,深得民众赞颂。李兆珍自幼爱好书法,平生擅写扇面。这帧书法团扇,写的是有关《圣教序》的内容,体现出用笔沉着、骨力内含、柔中寓刚、平和简静的特点。 三说一块清代嘉庆状元陈沆书“梁孟齐徽”匾额。这块匾长205厘米,宽82厘米,整个匾面呈朱红色,正中用金粉题着“梁孟齐徽”4个大字。匾的右侧题有“奉钦点状元及第陈名沆赠”。两方印中,“陈”为阴刻,“沆”为阳刻。右侧题“皇清嘉庆二十四年岁己卯孟冬月吉立,时维宗兄名绳祖夫妇仝荣”。可惜因近二百年岁月沧桑,金粉大部已脱落,而“梁孟齐徽”4个大字苍老遒劲,既有唐代颜真卿的端正,又有清代何绍基的通变,令人过目不忘。“梁孟齐徽”取自成语“举案齐眉”,赞扬夫妇相敬如宾的美德。此匾是状元陈沆赠给宗兄陈绳祖夫妇的。陈沆(1785—1826),亦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航,湖北浠水巴河陈家大岭人,10岁随父读书,以诗赋见长。15岁应试科举,县试、乡试,会试,皆名列第一。学使鲍星读其试卷,击节赞赏。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保和殿对策,陈沆中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出任四川道监察御史。清道光二年(1822),任广东省大主考(学政)。次年,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陈沆自幼思维敏捷,聪颖过人,且勤奋好学,年长即能歌善对,文学史列陈沆为清代试帖诗八大家之一、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 这几件书法和匾额,作为稀见的科举文物,为深入研究中国科举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物。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