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知识分享:陶瓷艺术品收藏圈之游戏规则

陶瓷艺术品收藏圈之游戏规则

(中瓷网讯)今年在全球蔓延的甲型流感H1N1在中国的艺术界出现变种——假型H1N1病毒,根据目前的情况观察,这一病毒传播速度很快,覆盖范围也很广,除了个别书画艺术之外,在艺术品拍卖业中也有体现,这一病毒的特点是:潜伏期长,个体间歇性爆发。

表现:患者高调,为自己唱赞歌,唯恐天下人不知自己的存在。对外界的影响是:无直接性命之虞,但有可能让人破财。

预防方式:因为不能直接对患者施药,只能提醒旁者预防——要有适应能力,长期持有“任你甜言蜜语,我自岿然不动”的不贪财心态,就能成功躲避。 个体普遍表现:自唱赞歌 当今的陶瓷艺术界中,一些有水平的陶瓷画家、书法家都醉心于艺术的研究和作品的创作中,他们唯恐在有生之年没留下多少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名留美术史或者作品成为经典是他们的毕生最高追求。但也有一些艺术界人士,学未成、艺未精时就想步入江湖,靠一杆笔混迹天下,换得金山享受荣华,这不是一件坏事,正常人在正常的时代都可以理解其想法。

但是,如今许多的从艺者不是在良好的基础上寻找机遇,而是不懈地寻找机会,利用一切手段为自己贴金,如做广告、办画展、出画册、上拍卖(雇人假拍)、与名人合影、请名人签名……一切手段用到极致,目的就是将自己包装成一个世人尽知的艺术家。 频频参加笔会——办画展——出画册——花钱请评论界写艺术评论——想尽一切手段上拍卖会——雇人抬高身价,这一流程似乎已经成为当今一名艺术界人士成名的常规轨迹,无非是这一过程有的是自己操办,有的是有人来张罗,但总体目的一致。 对于这类“社会活动家”式的陶瓷艺术家,社会人士应当擦亮眼睛,认清其目的,这种操作方式可以使一名艺术家成为具有流行特点的名家,很难成为被历史永远记住的大家。

还有一类陶瓷艺术家,则是采用办画展——广泛参与社会活动——捐赠作品——通过在专业媒体上长期刊登广告形式宣传自己,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对于此类操作方式,诸多业界人士都是以笑待之,许多学院派人士则多以瞧不起对之。虽然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是一个规律还有一些道理:流行的作品未必是经典的,经典的作品必然曾经流行过。

看一个陶瓷艺术家,不要看其知名度,也不要逢人就要“百度”一下,因为许多人的名声是虚的,网上的资料并未经过审核过程。聪明的投资者要观察一位陶瓷艺术家:先看其成长经历、学习经历、作品的风格演变,看其是否有良好的基础。 扩大化表现:资本介入炒作 如果说个体很好识别的话,当资本介入炒作环节中就很难分辨清楚。挣钱是所有炒作环节的终端目的,因此许多有势力的机构也不甘示弱,倚仗雄厚财力也介入了这一“艺术家造星”运动的生产线。

当然,他们选择的不是一般人,而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陶瓷艺术家,其中不乏名家。这些艺术机构开始在自己选定的陶瓷艺术家身上投资,比如议价买下一批作品——进行宣传——出高档画册——全球巡展——入藏著名艺术机构——拍卖这一系列炒作,由于是著名的艺术机构主办。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陶瓷知识分享:瓷器收藏的价值分档


瓷器收藏的价值分档

作为火与土的艺术,古今瓷器,因其既能给居家增添文化氛围和美的享受,又能给人们带来增值效应,因此,历来便倍受人们的青睐。然而,尽管人人皆知瓷器收藏的好处,可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收藏者,尤其是面对数不胜数的古今瓷器物件,能切实明白地知道哪些才是最值得购藏的人,其实并不多。近日和一资深古玩行家一番长谈后,才得知瓷器收藏也有许多门道。

他举例说,某单位曾请几个工艺美术大师制作一批瓷器雕件作品,结果因对瓷器市场整体情况缺乏了解,策划者竟不知道如何定价;不少本可优先获得者,也因茫然不知,而无一人购买;事后,当得知这些瓷器作品价格猛升,有人只好无奈地慨叹:“错过了一次赚大钱的机会,可惜”。这样的例子虽然特殊,但绝非个别。仔细推究原因,关键就在于许多人对不同瓷器的价值、价格缺乏了解。

在通常情况下,瓷器件的价值大小决定了价格高低,而不同的价格则对应了瓷器件的价值档次。从目前的市场实况看,古今瓷器的价格结构大致可作以下分档。

就年份已久的古旧瓷器而言,位列第一的当推各个朝代的官窑瓷器件,其中又以“御窑”和名头特别响的器件价格为高,因而也最具收藏价值。多年来的市场表现表明,明朝各代瓷器器件和“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器件,最受市场追捧,其现在的价格与10年前相比,普遍提高了10至100倍。其中如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康熙豇豆釉彩器、雍正珐琅莲子碗等,如今的市场价已达数十万元至上百万元之巨。官窑之外,各种带堂名款的器件则次之;工艺精湛的民间窑器又次之,其市场价格也相应依次往下。

再从瓷器件的胎体、釉质、烧结、纹饰来看,一般收藏家认为,彩色釉、低温单色釉的价格比青花高;器形特殊的器件,例如官窑的灯、瓶、炉等杂件瓷价,比一般碗、盆、碟等常用器件的价格高;精工细作或器型特大、特小者,价格往往高于寻常物件。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随着岁月流逝,明、清及以前的古旧瓷器件已越来越少,而且因为市场价格越来越高,其赝品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缺乏经验和眼力的初入行者来说,如没有把握,还是不要轻易介入,改为购藏现代瓷为好。须知,今天是昨天的明天,也是明天的昨天,所谓古瓷是相对而言的。趁多数现代陶艺家所作器件的价格现在还处于低位,择机购藏若干,三五十年以致百年之后,这些陶艺家的作品不同样会被视为“古董”而增值吗?

当然,现代陶艺家的作品,也是按其价值、价格分档次的。首推者,自然是如秦锡麟、周国贞、王锡良、张松茂、刘远长、刘平等国家与省市级工艺大师的作品器件;起码是这些大师签名的复制品;其次为几可乱真而数量有限的高档仿品;再便是为重大事件、纪念日由名人定制、定烧的瓷器器件,如1975年的毛主席用瓷、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由国家级、省市级定制、定烧的瓷器件等。

在懂得了上述价值分档后,购藏者还务必要了解:瓷器收藏,贵在“文火慢工”,既要心态平和,又能持之以恒。如此坚持多年,相信必有所获。

陶瓷知识分享:收藏瓷器 悟性最重要


收藏瓷器 悟性最重要

高阿申是鉴赏家、收藏家,采访他时,面前的桌子是他花1.8万元买来的,现价约15万元。不过,家具并不是高阿申的主要收藏方向,他的主要精力在瓷器上。

4万多拍来30万

9月27日下午,高阿申以4.48万元拍得了一个明正德白釉露胎龙纹盘。瓷器鉴定与收藏家钱伟鹏当场就对他说:“这个东西开门的(瓷器收藏术语,意为有价值的)。”他估计这个盘的价格可以达到30万至35万元。

高阿申参加这个拍卖会就是冲着这个龙纹盘去的。在预展时,他就一眼看中这个盘,为了得到它,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在预展时,他不敢看这个龙纹盘太仔细,生怕别人看出来。到了拍卖时,他坐在最后一排,为的是其他竞拍者看不见他举牌,防止别人跟拍。

龙纹是瓷器上常见的纹饰,高阿申在多年的收藏实践中,对元明清三代的龙纹特征有了相当的认识,这也使他受益匪浅。

这个龙纹盘是从日本回来的。谈到世界上的收藏和鉴定,高阿申认为某些方面的研究,西方的水平高于中国。元青花就是由英美收藏者发掘出来的。由于明朝朱元璋全面封禁元朝的官窑,以至于到了清朝,整个中国已经没有人认识元青花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对带有至正11年(1351年)铭的元青花象耳瓶被当成仿制品流向海外,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英美的瓷器专家才给元青花正了名。在这之前,连故宫博物院里都没有元青花的展品。

收藏知识不可硬套

上世纪八十年代,景德镇出产了很多高仿的古瓷器,这些仿制品出国后回流,使得瓷器市场上赝品很多。高阿申介绍说,现代赝品技法高明且资料翔实,又小窑烧制,刻意做旧,更有别出心裁者有意击碎,精心粘接,颇能乱真。

这使得收藏瓷器尤其困难。高阿申认为古瓷鉴赏里,最重要的是悟性。这不等同于智商,甚至不和所谓的高学历成正比。高阿申曾经以8000元买了一件被定为“道光”瓷的直筒瓶。事后证明,高阿申的眼光是对的,这是一件顺治五彩八仙图直筒瓶。造成许多人误判的原因就是,他们一直相信了一些教材里和专家嘴里错误的观点。

高阿申所说的悟性就包括不死记硬套既有的知识,要融会贯通。他说他本人不依赖记忆鉴赏,他的一个朋友曾经说:“我学不成(瓷器收藏)就因为记性太好了。”

鉴赏瓷器时还有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心态。高阿申曾经看到一个瓶子,当时还价至五六万元。“我认为那个瓶子是个官窑器。”他说。冷静下来再看,立刻发现自己犯了低级错误,幸亏醒悟得早,没有造成损失。

高阿申分析说:“那时候刚买车,心里总想着‘捡漏’,只要捡一次‘大漏’,买车钱就回来了。于是看东西脑子发热,首先想到的是值多少钱,这就容易出差错。搞古董的都是聪明人,为什么很多人收了许多假古董?因为他们心不平,总想着一夜暴富。”

陶瓷知识分享:收藏入门--如何开启瓷器收藏之路


收藏入门--如何开启瓷器收藏之路

从商代开始出现原始瓷至今,中国瓷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由于它厚重的历史文化意蕴及其不可再生性,无论是传世或出土出水的古瓷器,都被视为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其中的珍稀精品价值城,拍卖会上槌起槌落,每引得大腕巨贾激烈竞争。随着国运昌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百姓投资取向的日趋多元化,中国古瓷器收藏热不断升温,瓷器收藏爱好者队伍不断壮大。由于古瓷日少和其自身的极大增值潜力。古玩市场上的大量赝品应运而生,坑蒙拐骗的事时有发生,致使一些初入道而集藏心切者上当受骗,遭受损失。因此,对于囊中羞涩的业余集瓷爱好者来说,如何量力而行迈出关键的第一步,尽量做到少交学费而又藏品日富并进而有所研究呢?笔者的体会是:多读、多看、多转。从伤残瓷收藏入手。

虚心刻苦地学习钻研有关中国瓷器历史及鉴赏方面的专业书籍,从无知到有知,对古瓷器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经常到博物馆和收藏家家里观摹实物,多听介绍并尽量当面请教,为今后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积累感性认识和经验。经常到古玩市场或地摊上转转走走,细心观察别人是怎样选择和鉴别及至购买古瓷器的,现场取经并验证自己的眼力,逐渐熟悉和掌握一般古瓷器的行情及参考价,为日后独立开展收藏活动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当有了相当的阅历和知识积累以及资金准备之后,开始收藏的第一步应该以伤残古瓷器为首选目标,坚持以伤残古瓷器作为见习标本,引导初级阶段的收藏活动。自己有把握或有行家掌眼,遇上完整器当然也不要坐失良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必有所得。

为什么在开始收藏活动的初级阶段要从伤残古瓷器入手呢?笔者认为:

一、易看易懂。 伤残古瓷器多是开门见山一目了然的真货,具备一定知识的初入道者可直接从其伤口观察到瓷器的胎、釉质地,容易辨识。买回家后可做为研究参考的实物标本,从而达到锻炼提高眼力的目的。另外,古玩市场上伤残器仿冒赝品较少,走眼受骗的概率较低,有利于维护心理平衡及收藏积极性。

二、易寻易购。多数收藏家对伤残古瓷器兴趣不大,有的甚至不屑一顾。因此比较容易遇到,不用苦苦寻觅。由于贷源较足且少有竞买对手,市场价位较低,商贩一般不会出价过高,竞且易于讨价还价,相对来讲容易成交。

三、投资少,风险小。完整古瓷器价格昂贵大多数工薪族买不起。伤残古瓷器虽说增值的机遇较小和增值的幅度较小,但由于投资少,降价亏本的风险也较小,即使一时走眼买进人为做旧做残的假货,损失也不大。

四、学习修补、有利提高。买进伤残古瓷器后,可通过查找资料,按原图样,运用学到的知识学习修补,尽量修复和恢复其器型原貌,有利于提高和掌握一定的古瓷器修补技术,享受其苦中有乐的情趣。

五、可保值增值。由于伤残古瓷器购入价相对较低,随着收藏者增多和货源日趋减少,同样存在保值和增值的市场潜力,珍稀和精美残器(甚至瓷片)的市场前景仍然看好,没有亏损的后顾之忧。

因此,可以说收藏伤残古瓷器同样存在一个起点要高、选择要注重文化及历史价值,尤应注重艺术和经济价值的问题。那么,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伤残古瓷器大海里始何独具慧眼、大海捞珍呢?笔者认为:

一、尽可能选美选精。选购伤残古瓷器除了应注意去伪存真外,还要去粗取精,尽量选择器型美、纹饰和釉色美、产地和窑口正、制造工艺精的残器,以确保其较高的残缺美欣赏价值,使其在经济上能保值增值。

二、尽可能选择伤残程度轻的。古瓷器的残缺伤损程度与其价格和价值密不可分,选购时应尽量选损伤程度较轻者,既易于修补,又可提高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三、尽可能选择藏品中缺项和有据可查的。一般伤残古瓷器出手较难,选购时应避 免重复积压,尽量选购自己藏品中没有的,用有限的资金丰富自己的收藏品样式品种。同时还要较多地选择有据可查、通过参考资料可修补恢复原貌的伤残器。

从某种意义上说,伤残古瓷器是初涉古瓷收藏者的阳光地带,但也绝不是真空地带。一些所谓的古董商将高仿品作旧后人为地使其受伤,这就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因此收藏者在购买时同样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上当。

古玩圈中故事长,坑蒙拐骗有奸商。 捡漏还须防陷井,随缘量力自安然。 雅兴集瓷初学步,伤残古器可导航。 修心养性怡情趣,聚宝痴梦莫贪婪。

陶瓷知识分享:土与火的艺术 中国瓷器


土与火的艺术 中国瓷器

瓷器,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发明创造,对许多外国人而言,瓷器——china,就意味着中国。这是个怎样的精灵啊!从洁白的高岭土,再到凉爽的坯泥,尔后又经过制造工匠灵巧的双手,最终,熊熊窑火将美丽的梦想化为诗一般的柔美。现在,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风尘,去欣赏那些古国的遗珍吧。

考古发现证明,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出现了具有瓷器基本特征的原始瓷器。至多在东汉时期,成熟的青瓷烧造成功厂。从此,瓷器,这一闪烁着无数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开始逐步走到辉煌。

当然,瓷器生产真正的全盛时期是在宋代,其标志,就是至今为人啧啧称道的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虽然它们都是为宫廷烧造名器佳品的一代名窑,但它们的作品所展现的艺术风格却是各有千秋,真可谓千姿百态、各竞风流。

火的艺术 历史的变迁

一、自然之火

在几千年前以至几万年前,在地球的大地上,生衍在这里的古代旧石器时代的人们就会用粘土做简单的器具,大自然的雷鸣闪电引起了森林之火,它将树木、草地和动物烧毁。同时也将粘土的器具烧得更硬、更结实,这个大自然赐于人类的意外发现,大概就是最初最原始的瓦器,也就是陶和瓷的前身。随着人类打石取火和钻木取火,人类能够主动取火和操作火以后,开始由不定居的茹毛饮血的渔猎生活逐步改变为定居的农业生活,因而迫切需要解决盛水的器具,而当时的人类已能够试着用粘土塑造有一定形状的陶罐、陶缸和陶钵。这从我国出土的红山文化和河套仰绍文化陶器以及江西万年出土的陶片就能一目了然。火的出现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没有火便没有陶。陶一开始就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由土变成陶的过程是火锻炼的结果,火是起到决定作用的;制陶人自己用火烧制是正常的生活劳动需要。没有火也就没有人类的文明,陶的出现就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历史见证,陶是最古老的火的艺术。

陶瓷知识分享:瓷器的款识


瓷器的款识

瓷器的款识,始于宋代,宋瓷有“内府”二字和“正和年制”。钧窑器底内有一二三四......数目字。元瓷款识,惟官窑有“枢府”二字款。民窑有款者甚少。 明代瓷器款识种类很多,官窑款“某某年造”字样,亦有“某某年制”的。清代普遍用“制”字,用“造”字的极为罕见。 题款位置,以在底足内居中者为最普遍。高足者有题在足内层之边际,也有题在足外层边际的,都是横书款,又有题在口沿或腰腹部位的,亦属横款。 清代资器款识种类更为复杂,现将清代各朝瓷器款识汇录如下: 康熙瓷器款识 单圈、双圈。元圈栏、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凹雕、凸雕。地挂白釉宇挂黑釉。地与字均挂一色釉,白地写兰字,白地写红字,绿地写红字。楷书、篆书,半行书、宋堑体、欧玉体。六字分两行每行三字六字、分三行每行二字、四字分两行省去“大清”二字。方栏内不可辩认的字满清文、回回文、喇嘛文(以上为有字者)秋叶、梅花、团花,园鹤,团蜗,花形物形完全无字(以上为无字者) 雍正朝瓷器款识 形式较之康熙为少,但较之康熙也有些变化,有: 六字双圈、四字无边栏、四字方边 六字、凹雕四字、凹雕六字、单圈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地挂白釉字挂黑釉地与字均挂一色釉,白地写红字、白地写兰字。楷书、篆书、宋集体、图书款、方栏内不可识的字,满清文、回回文、喇嘛文(以上为有字者)雍正时之无字者除双圈、秋叶、团龙、团鹤、团蜻外。 其余款识,大抵与康熙时款识不甚相远。康熙、雍正又多不书写本朝代款,而书写明代款,康熙时书写“宣德”者居多,雍正书写“成化”者居多,宣、成两朝为明代瓷器最盛时期。 乾隆时瓷器之款识 六字双圈、六字单圈、六字无边栏、四字无边栏、四字方边、双线正方形。凹雕 地与字统挂一色釉。白地兰宇、白地红字、绿地红字、绿地黑字。楷书、篆书、欧王款 宋案体、宋体书、图书款、砂底不挂釉凹雕,满清文、回回文、喇嘛文、西洋文(以上有字者)印花、团花、完全无字(以上为无字者)凡六字分三行每行二字或六字分两行,每行三字。四字分两行,省去“大清”二字。这三种款识,历朝皆有。六字分两行者,大都是官窑。字以端楷庄整重者为贵。 嘉道以后,一般都沿袭前朝款式,有减无增,渐有趋于一致之势。篆书之款,自乾隆至同治均居其大部分。篆书有两种:一种无边栏,字或红或兰不等;一种有双边, 红字居多,即所谓图书款。图书款以道光末年、咸丰、同治之间最为盛行。 康雍两朝是楷书盛行时期,篆书很少,乾隆篆、楷皆有,而篆多于楷。嘉庆至同治为篆书盛行时期,而楷书很少。光绪、宣统两朝除仿古外,则又楷多于篆。

陶瓷知识分享:洋彩瓷器


洋彩瓷器

何谓洋彩?督陶官唐英说:「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法琅画法」;「圆琢白器,五采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彩」;再释:「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所用颜料与法琅色同。」《活计档》将磁胎洋彩与磁胎画珐琅同时归入「乾清宫珐琅器皿」,《陈设档》则将磁胎洋彩与磁胎画珐琅同时归入「乾隆款磁胎」项下,说明二者的关系密切。洋彩在陶瓷分类上属珐琅彩类,是一种运用西洋绘画技法与装饰的彩瓷。”。1.西洋元素的应用与融合根据档案与实物,唐英所说洋彩必须符下列四要件:(一)使用了西洋明暗光点装饰图案,主要以光点表现圆状物体。(二)花卉叶纹上大多以白料渲染,表现出枝叶的光影明暗,此一绘法几乎未使用於磁胎画珐琅上(三)人物纹饰明显采用了西洋明暗阴影透视技法(四)西洋花卉的使用,如洋菊与洋莲等洋花:部分纹饰应用了西洋花草藤蔓纹饰图案设计构图。 磁胎洋彩黃地洋花方瓶 磁胎洋彩黄地蕉叶美人花觚 磁胎洋彩瑞芝洋花蝉纹罇 磁胎洋彩人物胆瓶2.宫廷绘画与皇帝的诗印乾隆洋彩器上传统山水、花卉纹饰,多为四季山水、折枝花卉写生,以珐琅白料渲染出花卉的浓淡与层次,设色妍丽,风格上与同时代院画家相似。洋彩与画珐琅器上的山水或折枝花卉纹饰虽然相近,但两者所饰诗文与章印完全不相同,画珐琅以唐宋明诗文为主,洋彩则完全采用清高宗制诗、及钤印代表皇帝身份的款记,如「乾隆辰翰」、「惟精惟一」。 磁胎洋彩诗句菊花玉梅瓶 展开图 磁胎洋彩锦上添花山水诗意方瓶 磁胎画珐琅四季花绿地四寸碟3.锦上添花纹饰与技法所谓锦上添花,就是在密布锦纹的隙处,再添纹饰。乾隆六年(1741)开始,大量使用於画珐琅与洋彩器上。锦上添花纹饰,分剔地锦纹与描画锦纹二种,剔地锦纹,纹饰微凹,描画锦纹则略凸。二者皆精雕细琢、笔触细腻,将各式锦地纹如:凤尾形卷草纹,卍字锦纹、绣球花纹、六角龟甲纹、方形柿蒂纹、花叶纹,以及修饰边沿的莲瓣纹、回纹、云纹等,剔工精妙,一丝不茍,将锦上添花工艺美学推到极致。 磁胎洋彩锦上添花有盖痰盂 磁胎洋彩翠地锦上添花茶锺 磁胎画珐琅锦上添花黄地四寸碟〈正面〉 磁胎画珐琅锦上添花黄地四寸碟〈背面〉4.鬼斧神工:玲珑转旋器配合清高宗艺术创作旺盛的企图心,身为御窑厂的监造官唐英费尽巧思,屡屡开创新样,博取君心。自乾隆七年始,磁胎洋彩制品益趋精细,讲究镂空、穿透、旋转、层层相套、纹饰多样,制作工序困难、复杂、奇巧,极富挑战,选展的「玲珑镂空转心瓶」被後世誉为鬼斧神工。乾隆八年(1743)四月二十一日唐英在〈恭进奉发及新拟瓷器摺〉中提到烧造得九种新样式进呈,这些新样皆可从院藏器一一对照得出。 磁胎洋彩官釉金花葫芦转旋瓶 磁胎洋彩青地金花鱼游春水瓶展开图

陶瓷知识分享:日用瓷器价值未必低于艺术瓷


日用瓷器价值未必低于艺术瓷

“决定瓷器未来升值的价值不仅要看造型及实用性大小,还要视其瓷器本身的材质和工艺”,近日,在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举办的“德化玉瓷名家茶具展”上,瓷器收藏者和行家们对如何判断瓷器的收藏价值进行了探讨。

不少行家认为,在当代工艺美术品收藏市场中,原始材料的特性和是否稀缺性成为影响作品价值的主要因素,如普通材料价格从每吨三五百元上涨为两三千元/吨的德化瓷就是其中的代表品种。

文/记者林琳

近日,广州首场德化茶具展在东风东路艺苑大厦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举行。展览展出220多件德化瓷茶具,许多茶具为纯手工制作。

德化瓷以洁白著称

德化瓷在全国所有瓷种中以洁、白著称,洁是指瓷质毫无瑕疵,白是指颜色雪白,因而具备其他瓷种所不能体现的薄、透、润之美。近年,随着景德镇瓷器、醴陵瓷器市场价格不断飞涨,历来多为外销的德化瓷也逐渐被收藏者挖掘,成为另一个具有投资价值的品种。

珍品馆馆长谭伟彬分析,这与德化瓷的原料——高岭土的存量逐渐减少、价格不断上涨有关。据了解,普通高岭土的价格前几年仅为300~500元/吨,目前价格已达2000元/吨。优质高岭土在普通高岭土中提炼而成,价格远非普通泥料可比。

“材料很大程度决定了瓷器的艺术等级”,熟悉瓷器收藏市场的陶先生认为,器物的主要用途还在其次。

不过,随着更多的收藏者参与瓷器的收藏和投资,有限的资源被再度分配;再加上许多摆设品的价格已经高不可攀,日用器的收藏价值开始被挖掘。

更重要的是材质工艺

谭伟彬认为,日用器的价值未必低于艺术瓷。比如数百年前的古人讲究生活品位,即使是日常所用的器物也异常精致,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即使在目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也能卖出惊人高价。因此,收藏更重要的是材质与工艺。

另外,陶先生认为,普通收藏者应该从生活细微处收藏,并抱着不经意的态度,往往获得意外收获。如果追求价格涨幅,一味追捧“天价”,反而难以获得满意的回报。

如何看待艺术品市场数据


如何看待艺术品市场数据

按:在研究艺术品市场时,我们常常会使用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是否能真实的反映艺术品市场情况?西南文化产业智库执行主任兼首席专家,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马健通过对艺术品市场上几个不同数据的分析,提出在使用艺术品市场数据时,应努力提高艺术品市场的数据质量,树立正确的艺术品市场数据观。

马健

随着全球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创新与持续发展,关于艺术品市场的量化研究越来越多。但是,这些量化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究竟能否反映艺术品市场的真实情况呢?事实上,假如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和研究者只看数据,而不了解数据背后的情况,那么,我们恐怕不仅不能通过艺术品市场的数据来量化描述艺术品市场的真实情况,而且很可能会得出荒唐的结论或荒谬的臆测。

艺术品的特殊性

从艺术品的数据特征来看,艺术品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品的异质性。虽然艺术品既包括原创作品,也包括有限复制品。但在艺术品市场上占有最重要地位的绝大多数艺术品都是原创作品。这些原创作品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其具有非常强的异质性。既然每一件原创艺术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即使是同一位作者创作的不同艺术品,实际上也很难进行价格上的精确比较。二是交易价的或然性。

具体来说,第一,由于艺术品市场上“家乡偏好”(Homebias)的普遍存在,同一作者的同一件作品在不同地点的交割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是说,艺术品的交易价往往随交易地点的不同而不同,并不符合经济学中的“一价定律”(the Law of One Price)。第二,由于艺术品交易强烈依赖于营销场景(Marketing Scene),因此,一件艺术品能否以及能够以多高的价格售出,高度取决于经纪人、画廊或拍卖公司的场景营销水平,并同时受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名实不副的范围

如果仔细比较各类艺术品市场指数和报告的话,我们会发现,针对同一时间段的不同指数和报告,其结论可能并不相同。而且,这种差异还并非由于数据分析师缺乏艺术品市场的专业知识或者采用了不合理的研究方法,而是因为这些艺术品市场指数和报告所涉及的“艺术品”概念并不相同,统计口径也不一致。

举例来说,根据巴塞尔艺术博览会(Art Basel)与瑞银集团(UBS)发布的《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The Art Market 2019),2018年的全球艺术品市场销售额为674亿美元。根据全球艺术品市场信息网和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联合发布的《2018年全球艺术市场年度报告》(The Art Market in 2018),2018年的全球纯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为155亿美元。这种全球艺术品市场宏观数据的差异是由于:前者的统计范围既包括纯艺术品,也包括装饰性艺术品和古董。既涵盖拍卖公司,也涵盖画廊、艺术博览会和在线交易平台。后者则只包括拍卖公司的纯艺术品。

假如你想尽可能“夸张”地描述全球艺术品市场的规模,会选择第一个数据,还是第二个数据呢?事实上,在很多文献引用此类数据时,并不会详加说明艺术品的涵盖范围和交易数据的采集范围。

内在有偏的样本

所谓内在有偏的样本,即不是随机抽取,不受概率支配,因而不能用于代表和推论总体的非概率样本或非随机样本。

以全球艺术品市场信息网借鉴美国密歇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的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Michigan Consumer Sentiment Index)的编制方法,从2008年初开始发布的艺术品市场信心指数(Art Market Confidence Index)为例,该指数通过对全球100多万注册会员发放在线问卷,就受访者财务状况、艺术品购买意向,以及受访者对未来3个月经济走势的判断和艺术品市场走势的判断进行作答,并以最新1000名受访者的答案为依据进行计算,构建了艺术品市场信心指数。虽然从理论上讲,“消费者信心指数上扬,代表着消费者有较强烈消费商品与服务意愿;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代表着消费意愿不强。”但问题是,该指数的受访者样本限定在了相比之下可能更具国际视野,外语水平更好,更乐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全球艺术品市场信息网注册会员。但这一群体显然并不能完全代表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从而产生偏性样本问题。

陶瓷知识分享: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收藏家


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收藏家

前几天,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二套)连续五期播出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与著名收藏家郭庆祥就艺术品市场的诸多热点问题进行的访谈,一时成为行内外热议的话题。笔者本抱着姑妄听之的心情观赏此一节目,但看了两期之后,忍不住为这个节目叫好。“收藏学大款”现象令人汗颜收藏和艺术品拍卖目前已成为一个媒体和百姓关注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力逐渐强盛,民众安康,艺术市场得以蓬勃发展。这两年虽然遭遇了世界金融危机,但中国挺立潮头,力挽狂澜,尽显大国本色。相比欧美艺术市场萎靡不振,国内艺术市场似乎更有井喷式的发展。民间资本参与艺术市场和艺术收藏蔚为大观。大家都在谈盛世收藏,有些老板大款更是为一件作品一掷亿金,气势撼人,以致私下里人们说,现在是“收藏学大款”,实在令人汗颜。一些电视收藏节目良莠不齐现在还有不少电视收藏类节目良莠不齐:不是现场鉴宝砸盘子玩娱乐,就是专家摆谱像布道,还有的是各式藏家也不管真假晾藏品,神五神六瞎忽悠,甚至有个别节目为了特殊的商业目的通过节目的方式做宣传,老百姓回过神来才知道这是“软广告”。总之,这里面“钱味儿”很重,无形中给普通观众许多误导。有些人甚至以为收藏能一夜暴富,能通过“捡漏”而咸鱼翻身改变自己的窘迫生活。正如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所说,有人受这类节目的影响,即使乘公交车捡到一枚铜钱,也以为要值几十万元,特意上北京请专家鉴定一番。道出收藏真谛郭庆祥先生作为一个艺术市场的亲身参与者,通过自己将近二十年的收藏实践说出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深入浅出,既有宏观的理性的领悟和思考,又有具体的感性的直觉。他此次在央视的艺术品市场热点节目中,系统完整而又明明白白、实实在在地为我们道出了收藏的甘苦、收藏的知识含量、收藏的难度、收藏的风险、收藏的陷阱,给收藏爱好予以启发。有几个地方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近现代书画收藏家,郭先生对书画收藏和投资对象的圈定上有极其严格把握,这种把握有时候是非常苛刻的。就近现代书画方面而言,圈定收藏对象说穿了就是圈定收藏的画家,并把他们的精品代表作拿下来。郭先生在这里一再强调研究的重要性,强调对画家艺术水准艺术高度的把握,这里的关键是甄别鉴定什么是对美术史发展真正有贡献的画家。他不讳言自己对黄宾虹、李可染的尊崇,对齐白石、张大千的失望,认为前者在文化关怀上有伟大的情操,后者仅局限于绘画本体上转圈圈因而没有真正的贡献,这里面固然不无商榷之处,但在收藏实践上我认为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简便法门。因为齐白石、张大千这两位画家虽然均享大名,但假画泛滥,流传市面的精品力作少而又少,故而这收藏就无从做起。还有像某些当代所谓的大家,大言炎炎,不但名节有亏,本人没有道德约束,体现在绘画上,则把艺术等同于商品,画画等同于画钱,流水线作业,大批量生产,试问这样的作品究竟有什么收藏价值可言?其实,这些经验之谈都是郭先生花钱买出来,用脑琢磨出来的深刻教训。民办美术馆应该如何看?对于民间风起云涌的兴建美术馆热潮,郭庆祥也有清醒的认识,认为有许多人实际是借美术馆的名义从政府骗取地皮从事商业运作,可谓别有用心。也有一些人本来有弘扬美术推动文化的良好愿望,但对美术馆的经营和维护缺乏准确的认识和通盘的考虑,以为养美术馆非常简单,结果到后来举步维艰,纷纷关张。确实,对于我们这个美术馆程度不高的国度,对于我们“美盲”比文盲多的现状来说,从政府到民间对于美术馆的认识还是停留在相当肤浅的水平上,郭先生的批评可谓一语中的。时下拍卖行业的红火是真火还是圈套?对时下拍卖行业的红火,郭先生凭直觉同样提出尖锐的问题:拍卖行越开越多,拍卖目录越来越厚,拍品数量成倍上升,成交额不断翻番而且相互攀比,这些现象与艺术品应该越卖越少的规律是互相矛盾的,如何解释?是不是意味着赝品伪作越来越多?拍卖行、经纪人以及相关人士是不是在串通一气联合起来给收藏家讲故事?有的甚至是国际故事,如圆明园文物的拍卖。拍卖公司为客户服务的责任在哪里?是不是存在着监管缺失?包括谁来鉴定鉴定家等一系列问题,郭先生明白道来,语重心长,确实值得人们的思考。希望多出现几个清醒的收藏家我们这个社会如今不缺乏有钱的人,但缺乏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有深切理解的人,缺乏对收藏的核心价值有清醒认识的人。作为一个成熟的收藏家,郭庆祥先生多年来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见证了中国艺术市场的风风雨雨,今天他把他的甘苦得失、经验教训乃至思考忧虑贡献给大家,与大家分享。我们由衷希望多几个这样清醒的收藏家出现。

陶瓷知识分享:造型与瓷器鉴定


造型与瓷器鉴定

中瓷网讯 今天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元明时期瓷器的造型的鉴定。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观察器形首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例如传世的元青花与釉里红大碗有口径达42厘米,青花和釉里红大盘的口径也在45~58厘米左右。由于胎体厚重,烧制不易,难免有翘棱、夹扁、凹心、凸底等变形的缺陷,因而过去文献多有元瓷粗率之论,其实这是不够全面的。元瓷纹饰之丰富多采,固不侍言,即以大盘造型而言,十二瓣板沿花口的多是花口花底(口、底均为十二瓣花形),足见当时制作认真,虽底足之微也不轻易放过。此种作法到明代永、宣以后便不复见(永、宣只见有花口花足的把碗和中型碗、洗,而无花足盘)。

永乐时一般盘、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内凹,圈足较元代放大,显得格外平稳。特别是胎土陶炼精细,造型轻重适宜。永乐时期另有一种纯白脱胎带暗花的器皿,胎体非常轻薄,清代人形容它曾有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诗句。这种“薄如卵幕”的瓷器,造型精美,都是盘、碗之类,后世虽有仿作,但在暗花纹饰的技巧上仍有所不及。宣德瓷器的造型种类更加繁多,无论盘、碗、杯、壶、罐、瓶等制作都非常精致,而且能独出心裁,锐意创新,如“无挡尊”可称是空前之作,除乾隆时曾经仿制外,后世很少有此种仿品。目前传世品中常见的永、宣时期造型有:鸡心碗、花浇、僧帽壶、长圆腹执壶(流口为葫芦形)、天球瓶、扁腹绶带葫芦瓶、四季委角兽耳瓶和菱花式洗、菱花式把碗等。至成化时期在瓷质方面精益求精,造型唯重纤巧,而且也无大器。弘治传世瓷器虽不多,但以黄釉双耳罐、碗著称于世。正德时期最突出的造型有笔架、插屏、墩式碗、磨盘式香盒、七孔出戟圆腹高足瓶等。嘉、万以后造型渐趋复杂,在器形上有很多创新之作,文献上有所谓“制作益考,无物不有”的记载。只以文具一项来说,就有笔架、笔盒、笔洗、水丞、砚台、颜色碟、颜色仓(俗称温盂)、印盒等多种多样。更有大鱼缸、大罐、大瓶、大盘(嘉靖黄地青花大盘口径有达80厘米的)等,器形之巨尤胜过元代;其他如镂空瓶、壁瓶、捧盒、方斗杯、灯台、绣墩等不胜枚举。可以说在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成时期的作品来未免粗制滥造。

清代无论在器形或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并且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尊、三羊尊、虬耳尊、鹿头尊、络子尊、牛头尊、蒜口绶带如意尊、撇口橄榄瓶、太白坛、菊瓣盘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及永、成瓷器不仅胎釉、纹饰维妙维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乱真。乾隆时期比较突出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转带瓶、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书式金钟罩等。这一时期无论创新、仿古都达到了高潮,所仿铜、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则大多因袭旧制,很少见有创新之作。造型从精美蜕变为粗笨,已逐渐失去前期的优秀传统。例如玉壶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区别并不显著,以后渐渐变得笨拙,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竟变成短颈丰腹的矮粗形式,造型远不及以前那样精美秀丽了。

知道了元、明、清瓷造型的基本特点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很多同类的器皿乍看外表极为相似,仔细观察这三个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明代中期瓶、壶、罐一类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显的接痕,而清代以后制品由于旋削细致,此种接痕多不明显。如此所谓一线之差,往往在断代辨伪的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又如元代大盘盘身弧度较小而浅,明代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后者底大。特别是永乐造型,无论大小盘、碗多是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内墙向外稍撇,较外墙约矮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其他如明末清初许多民窑盘、碗底常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即所谓“跳刀”),而在官窑瓷器中则极为少见。至于康熙大盘有些是双圈底,民窑三彩平底器物下面多有“麻布纹”,也是当时造型上比较常见的特征。文物工作者在鉴别新旧真伪时每以这些作为一部分依据。

有些时代接近或后世所仿前代的精品,由于纹饰画法和胎釉原料前后相似,常常很不容易区分。例如永、宣青花撇口碗多在碗里绘三层纹饰,碗外绘四层纹饰,而且乍看胎釉也大致相象,都是撇口圈足。然而如仔细加以对比,便会发现他们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碗腹下部收敛程度有所不同,即永乐碗腹较丰满,宣德碗腹微削。雍正时期所仿的成化青花撇口碗,也是在造型上存在着碗腹微削的缺点。这些细微的差别,是根据实物仿制时,因成型、烧窑等技术条件所限,或偶然忽略而造成的破绽(仿品的器形往往与真品器形或多或少都有所区别,因仿制时虽按真品原器制造,在未烧前与真器原形尽同,但经过高温烧成后,其形与真器原形在某些地方就有差别。这可能是由于原料的配制和提炼的精粗不一致,而经高温后纵横收缩膨胀的结果,为鉴别器形的关键)。至于有些仅凭传闻或只靠臆测而制成的仿品,如后世所仿的各式各样的所谓“永乐压手杯”之类,在造型上更是愈变愈奇(自嘉、万间开始越仿越大,甚至后来的已不成杯而变为大碗),只要见过真的实物,自然就不致妄断臆测。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