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见的科举文物:民国锦地粉彩瓶估价五万元

稀见的科举文物:民国锦地粉彩瓶估价五万元

民国 锦地粉彩开光人物纹瓶 估价:50000元 科举是中国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自隋唐至清末共延续了一千三百年,其间不计其数的读书人通过这一途径步入了仕途,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科举物品。在中国科举制度废止百年的今天,随着人们对科举的重新认识和评价,与科举相关的文物日渐受到学术界和收藏界的重视。 多年来,天津著名收藏家于志扬先生为筹建科举文物私人博物馆,下了很大气力搜集科举文物,收获颇丰。其中有几件稀见的科举文物,皆因有丰富的历史背景而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引起许多文化学术界人士的兴趣,其中有的文物还在近年的天津电视台“鉴宝”栏目中得到鉴定专家的高度评价。我有幸参观过于志扬收藏的一些科举文物,特选择几件精品予以赏析。 先说一件明代嘉靖进士颜廷榘书供奉魁星册页。这件两折册页,是明代嘉靖年间进士颜廷榘的书法,写关于福建永春供奉魁星之事。传说魁星是文运之神,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它被描绘成一个赤发蓝面的凶神,立于鳌头之上。传说魁星连续三次考中状元都没被录取,原因就在于他的相貌极丑,皇后在他的头上簪花时,被他的相貌吓昏了。皇后不同意魁星当状元,魁星一怒之下将装书的木斗踢掉,然后就去投江了。魁星虽然连中三元而未能当上状元,但是黎民百姓却承认这个相貌丑陋的状元,仰慕他的才华,就把他塑造为神,借“魁星踢斗”之题,提倡文运。据史料记载,全国供奉魁星的寺庙有两个地方,一个在云南昆明,一个就在福建永春的石鼓镇。魁星岩位于永春县城西南五公里的奎峰山中。这座寺庙始建于隋代,南宋名僧圆觉重建,几经沧桑,现在看到的大殿是十几年前旅港乡贤颜彬声捐资修建的。魁星岩原来叫詹岩,因乡人黄孔昭和颜廷榘在此读书考中进士,遂改名为魁星岩。大殿的后面有一个乡贤祠,是为了纪念乡贤颜廷榘而建的。颜廷榘小时候曾经在魁星岩下读书,后任九江府通判、大宁都司断事、岷王府长史等,著有《楚游草》、《燕南寓稿》、《丛桂堂集》、《杜律意笺》等。这件颜廷榘书福建永春供奉魁星册页,流传了四百余年,字体虽已斑驳,但仍然可以欣赏到明人书法如行云流水的艺术风格。 再说一帧清代同治举人李兆珍书《圣教序》团扇。李兆珍(1846—1927),原名邴,字星冶。福建长乐人,是明代永乐状元李骐十五世孙。李骐是千余年科举中唯一“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福建人。李兆珍为清代同治年间举人。光绪初年,任直隶望都知县。后兼理唐县,历署抚宁、清苑等县,又任职于蔚州、磁州、滦州等地,出任天津知府。后历任河南汝南、开封知府。1909年升汝南光浙分巡兵备道。在任期间,劝农种桑,行廉肃贪,还倡办师范学堂,振兴教育。辛亥革命后,1912年出任豫南观察使,历任河南司法筹备处处长、河南内务司司长,升任民国审计院院长。后任参政院参政、安徽巡按使、国会议员、安徽省省长等职。当他发现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后,毅然隐退,在天津卖字为生,勤俭度日。李兆珍热心乡梓,数度资建乡学。1918年,福建长乐遭受海啸,飓风加暴雨冲溃长乐百里海堤,沿海百余个村庄顿成泽国,灾民六万人,死亡四百多人。远在天津已72岁的李兆珍闻讯后,为了赈济灾民,写信向东南亚的华侨求援,募得银元三万二千余元。不料汇回中国时被军阀政府外务部扣留,屡经交涉,款不付还。李兆珍不顾年事已高,愤然在天津街头卖字,募捐振灾。响应者众多,共募得银元计三万三千元,汇回长乐施赈,深得民众赞颂。李兆珍自幼爱好书法,平生擅写扇面。这帧书法团扇,写的是有关《圣教序》的内容,体现出用笔沉着、骨力内含、柔中寓刚、平和简静的特点。 三说一块清代嘉庆状元陈沆书“梁孟齐徽”匾额。这块匾长205厘米,宽82厘米,整个匾面呈朱红色,正中用金粉题着“梁孟齐徽”4个大字。匾的右侧题有“奉钦点状元及第陈名沆赠”。两方印中,“陈”为阴刻,“沆”为阳刻。右侧题“皇清嘉庆二十四年岁己卯孟冬月吉立,时维宗兄名绳祖夫妇仝荣”。可惜因近二百年岁月沧桑,金粉大部已脱落,而“梁孟齐徽”4个大字苍老遒劲,既有唐代颜真卿的端正,又有清代何绍基的通变,令人过目不忘。“梁孟齐徽”取自成语“举案齐眉”,赞扬夫妇相敬如宾的美德。此匾是状元陈沆赠给宗兄陈绳祖夫妇的。陈沆(1785—1826),亦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航,湖北浠水巴河陈家大岭人,10岁随父读书,以诗赋见长。15岁应试科举,县试、乡试,会试,皆名列第一。学使鲍星读其试卷,击节赞赏。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保和殿对策,陈沆中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出任四川道监察御史。清道光二年(1822),任广东省大主考(学政)。次年,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陈沆自幼思维敏捷,聪颖过人,且勤奋好学,年长即能歌善对,文学史列陈沆为清代试帖诗八大家之一、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 这几件书法和匾额,作为稀见的科举文物,为深入研究中国科举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物。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刚出土的文物的清洗方法


刚出土的文物的清洗方法

一般而言,对于质地坚实、不怕水浸的文物,资深文物收藏家们认为当其表面附着有沾染的污垢时可以用蒸馏水进行洗涤。出土器物上的固着物一般都比较坚硬,一次不容易洗掉,切忌在清洗的时候用金属或硬物,如刀、铲等工具强行除去器物上的固着物,这样很容易损伤器物,使其表面出现不应有的划痕,甚至使器物毁坏。这时候,文物鉴定专家建议使用软一些的竹、木做成修器(竹、木刀、竹木铲、竹木针等)一点点儿地剥落下这些附着物,这样才不会损坏器物本身。对有孔的器物如缕雕玉器、铜器和陶器等,其藏污垢的缝隙部位要用柔软的布浸湿后轻轻清洗。如果器物上带有油迹,可以用清洗剂如肥皂水、洗洁净等将器物浸泡一段时间以后再清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凡是经过清洗剂处理过的器物,一定要用蒸馏水漂洗若干次,以免清洗剂本身所含有酸、碱等成分对器物造成伤害。

经典文章:瓷器收藏重在“古、稀、美、俏”


瓷器收藏重在“古、稀、美、俏”

春节前后,《投资周刊》收到多位读者寄来要求鉴别古瓷器的信件及照片。由于没有见到物品原件,只能从收藏、鉴赏的角度提出一些见解。古瓷器收藏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古瓷器收藏队伍得到迅速壮大。据笔者了解,目前在古瓷器收藏队伍中,除少数学者型收藏鉴赏家和企业型收藏投资家拥有一些高档古瓷珍品外,大多数喜爱瓷器的收藏者是以收藏中低档瓷器为主,其收藏目的也出于兴趣爱好、陶冶情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受近年来各类收藏品价值的大幅上涨的刺激,古瓷器收藏投资风生水起,“以瓷养瓷”之风逾来逾盛。中国陶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隋唐五代精美的越窖青瓷到宋代的五大名窑瓷器以及元代的青花彩瓷系列,都成为世界瓷器史上的耀眼之星。我国解放初期及“文革”期间,由于国民收入较低,加上人们对流散在民间的这些物品不大了解,因此古瓷器的市场价值不高。但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随着收藏投资市场的活跃,古瓷器价格一路上涨。与此同时,无论是古瓷或是新生出炉的陶瓷,都有人在收藏,瓷器收藏队伍正在不断壮大。但事实上,不是所有瓷器都具有收藏投资价值。瓷器收藏与钱币、邮票收藏投资一样,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特别是初入瓷器收藏领域者,除了注意辨别真伪外,还要把握好几个尺度。第一要“古”。古瓷、古董贵在一个“古”字。古瓷器属于传统收藏,或称古玩(现代收藏称现玩)、古董。远古的器物是历史文物,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玉、铜石等物容易,越古越少,越古越贵。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荒山野岭的开发利用,使不少古瓷器出土重见天日,这便为古瓷宝库增添了不少瑰宝,也为收藏者提供了机会。第二要“稀”。物以稀为贵。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贵,尤其是御用汝瓷。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北宋晚期至今传世的御用汝瓷总数不超过百件,且分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各地、各国博物馆和少数收藏家手中,故有了“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据了解,目前市面上,一块带有芝麻钉的汝瓷残片已达数千元,如果是一件完好无缺的汝瓷器,那将是数万,数百万元甚至更高的价位。国内外古瓷收藏界,均以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作品为热点,其次要数元代青花彩瓷了。而唐代青花(唐青花是由白瓷与三彩孕育而生,唐代白瓷成熟的烧制工艺,使三彩器与唐青花以其洁白的衬底映照出艳丽的色彩效果)因其存世数量极少而难得,故唐青花瓷从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上讲,均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第三要“美”。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烧制白瓷,而汝、官、哥、钧都是以青釉取胜。然而,定瓷精品之所以珍贵,倒不仅仅在于其如雪似银的胎釉,而在于它精美的划花、刻花和印花的纹饰。而汝瓷的精美,可谓宋代瓷艺百花苑中一朵奇葩。它的造型,既注重古朴典雅,又追求造型美丽,把造型艺术之秀美,釉色高雅素净之风尚以及装饰艺术之风格融为一体,把东方美学特有的艺术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元代青花和清代彩釉瓷器,也都是以精美而闻名,虽然在民间有一定的藏量,但价格也都不菲。如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7年迎春大型拍卖会,一个元代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以88万元人民币成交。第四要“俏”。要注重收藏市场需求量大、行情看涨的古瓷。这种“俏”货价格攀升潜力大。约10年前,清三代官窑瓷器在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才几千、几万元。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现在的官窑瓷器已达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了。另外,国内古瓷的拍卖价近年来虽然不断升高,但与国际拍卖价相比还是较低的,后者往往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因此,古瓷的市场前景看好,升值潜力仍较大。如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6年秋季北京拍卖会上,一件元代青花“五龙罐”估价300万元至500万元人民币;而在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一件款式样品与“五龙罐”差不多的元代青花“鬼谷下山罐”则以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3亿元)成交,创下中国陶瓷艺术品拍卖纪录。

【精】什么是文物


什么是文物

文物,旧为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现在人们多把古代遗留的东西称为文物,但对于究竟什么是文物,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称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辞海》中对文物的解释是:“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一般包括: (1)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2)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3)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5)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对保护文物的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保护法》第二条同时还规定:“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到国家的保护。”

在《文物保护法》上述规定中,十分明确地指出了国家保护文物的范围。我们认为,国家保护文物的范围,也就是文物所包括的内容。

由此,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文物一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三个方面的价值。具体到每一件文物,不一定都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但至少要具有其中一方面的价值,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文物。

第二,文物应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实物。不具备这一点,也不宜作为文物保护。

第三,国家保护的文物具有广泛性,应是反映历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有代表性的实物。各个方面的文物之间具有广泛和密切的联系。只有全面保护各个方面的文物,才能使文物的价值不受损害。

至此,我们可以对什么是文物作出回答。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也可以说,它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精】关于石质文物表面清理方法


关于石质文物表面清理方法

由于石质文物的种类比较多,材质也相对比较复杂,我们仅就考古发掘中经藏遇到的,不同类型的可移动石器的保护处理方法作一些简单介绍。各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一些原始社会的制作的石斧、石铲、石刀以及石锄等,以及历代的一些石雕艺术品、造像、碑刻、墓志铭等。出土的时候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污染破坏。

石质文物由于受地下埋藏环境的污染,不浸蚀盐类的结晶作用会导致文物表面产生粉化、变色、发霉、酥碱破裂,蚀孔等破坏。由于石质不一样,所以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出土之后,可以可在石面上滴上少量浓盐酸,观察有无起气泡产生。碳酸钙类石质对酸是非常敏感的,如有发泡反应千万不能用酸类溶液处理,应该选用中性或弱碱性的溶液进行处理。而属硅酸盐类石质则没有很明显的反应,如果有难溶盐类沉积物,可以采用弱酸类溶液软化。

【精】文物收藏揭秘珍贵古瓷的保养方法


文物收藏揭秘珍贵古瓷的保养方法

瓷器是中国给世界的伟大贡献,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华所在。古代先民创造了这一珍贵文化遗产,保存到现在完好无损的非常少。无论是出土的还是传世品,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等因素的破坏,大部分会有不同程度的破损。随着古瓷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家中收藏有几件古瓷器不再是稀罕事。那么平时,我们该如何来收藏和保养这些珍贵的古瓷器呢?一般来说,瓷器的保养必须要轻拿轻放和细心谨慎的,否则保养方法不对,也会对古瓷造成伤害。瓷器最科学的储存方法是把瓷器放在定做的囊盒中,囊盒要用海绵或着泡沫衬垫,也不能把两件瓷器一起放,如果一定要放在一起,中间也必须要用泡沫隔开。如果需要陈列,最好是放在固定的结实的木架子上,玻璃做的陈列架最不可取。

在把玩瓷器的时候,应该保持双受的洁净和干燥,如果手指上有戒指的话一定要先取下来。因为戒指很可能划伤瓷器的釉面。拿瓷器的时候可以不戴手套,因为瓷器很容易从手中滑落,比较大的器物,一般都是由两段拼接起来的,所以千万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应该一手托底,一手拿脖子,以免使原来拼接在一起的两节脱开。

资深文物收藏家的古瓷保养秘诀(图)


资深文物收藏家的古瓷保养秘诀

年代久远的瓷器,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所以对于那些薄胎的瓷器器皿,由于胎薄、质轻,移动放置的时候更须小心谨慎,一定要双手捧起,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又恨高,所以必须放稳,以免倾倒。资深文物收藏家表示,在拿起一件带座、带盖的瓷器时,应将座、盖和主体分别单拿单放,千万不能连盖带座一起拿,一定要把能拆分的部分先取下来,以防止在搬动的时候脱落打碎。

手拿瓷器的大盘和大碗的时候切记要双手紧握,忌用单手拿盘、碗的一边,防止断裂。遇到多人围观的时候,要按照次序,待一人欣赏完毕,把瓷器放到木桌上,下一人再欣赏,不要二人手传手的欣赏瓷器,以防万一失手跌落。

平时的普通保养就可以用一块湿布来擦拭瓷器。用柔软的刷子来刷瓷器缝隙里的灰尘。但是对于低温釉瓷器来说,就不能轻易地拿布或刷子去擦拭,一旦方法不对,很容易造成釉层的剥落。

陶瓷浅析:国家文物局:重磅展览呈现70年我国流失文物回归之路


国家文物局:重磅展览呈现70年我国流失文物回归之路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公众熟悉的《伯远帖》、《中秋帖》、圆明园兽首、秦公晋侯青铜器等回归文物将悉数亮相。

“这是我国首次对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成就进行全景式展览,从展览的规模、文物价值、呈现内容等方面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罗静表示,展览将于9月17日开幕。国家文物局回溯70年文物回归历程,对我国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最终确定了25个经典案例,选出了来自18家文博单位的600余件回归文物参展。

据悉,作为今年最新的追索返还工作成果和近年来整体价值最高的回归文物,近日从日本归来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将在此次展览上得以重点呈现,为广大社会公众献上回归后的“首秀”。

【精】论粉彩的填色工艺


论粉彩的填色工艺

粉彩是从五彩(古彩)的基础上吸收了珐琅工艺和中国工笔重彩技法发展而来的,至今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清康熙时代,五彩的玻璃白,正如国画中的用粉同时又应用西洋红、锡黄、广翠等色料,于是就出现了最早粉彩面貌,基本上仍保留古彩的特点,期间以平填粉黄、宫粉、淡翠等色,使色彩增加变化的粉彩出现,叫做“雍正彩”其效果已有五彩的刚劲浓艳的风格。而渐趋柔和绚丽:同时降低了烧成温度,因此又叫做“软彩”以后经过继续发展,丰富和提高了各种表现手法,逐渐形成了粉彩的风貌。至乾隆时期,制作精益求精,在技术和艺术的表现达到了高度成就,出品极为精美。有名的“古月轩”瓷器就是那时的特有产品。以后这种粉彩装饰虽被保留下来,但到解放前一直没有显著的提高和发展,所以人们一提到粉彩就要以雍乾水平作为标准。粉彩的工艺效果,以秀丽雅致见长,这是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的,它们相互衬托,相映增辉,在画面上,多以细腻的笔法进行装饰但也竭力避免不必要的繁琐细节,以达到清韵优美,具有装饰性的绘画风格。在工艺技术上,粉彩的描绘与着色技巧是比较复杂细致的。一般有画、彩、填、洗、扒、吹等技法。“画”主要用油料描绘形象轮廓线条: “彩”是用油料彩出画面浓淡深浅的色彩;“填”是用大苦绿,雪白,玻璃白等水颜料填色:“扒”是用针笔扒出丝纹;“吹”是用特别的吹管吹色以达到某种特殊的深浅效果。普遍是用吹桃子及各种色彩地皮,并扒出长纹。由于粉彩所用色料,都是由矿物质配成,很不容易掌握它们的特性,所以填色时往往有一定困难,必须经过相当时间的煅练,才能掌握色料的油性、水性并达到使用上的熟练程度。粉彩色料的配制,具有传统特色,烧成后在瓷面上有一定厚度,光泽透亮,能经久使用不磨损,常适用于各种艺术瓷的装饰。粉彩的烧成温度比新彩要高,比古彩略低,大约在700℃左右,颜料以洋红最难掌握,温度偏高或偏低都影响色面,所以一般都以洋红的呈色作为标准。粉彩瓷的生产,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它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包括白胎、器形、釉面、以及画面工艺的好坏,填色的优劣,书法及款项的考察、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炉火烧成温度都将是制作每一件精美的陶瓷艺术品不可缺少的步骤。在粉彩瓷的填色中,要想很好地掌握,必须经过长期的练习与工作,才能使手法与颜色达到很好的结合效果。在粉彩的填色中,打玻白是一项重要技法,它直接影响到彩绘画面的质量与效果。

在使用时必须注意:1、所用的玻白要擂的极细,经过大钵擂细的玻白,用时还要在小碟子上用小擂锤再加工擂细。2、料要用的新鲜,最好现用现擂。在碟子上的料搁久了就会变残,料会失去粘附性。填色时必须注意:1、标要作好,玻白的标不能作得和水颜色一样浓,蘸料白碟边一撇时,只要料水能较快流下即可。2、笔上蘸色的多少要看所填面积大小而定,最好能一次填完,若面积较大要多蘸些色,填到后面要随时把笔抖动,使笔上所含的料一次全部用完。有时遇到面积大的须接填时,最好把接头避到画面狭窄或不重要的地方,以免出现接线,影响整个画面。3、在填人物画面之前,必须揩图,揩图是用锅灰或铅粉。用铅粉揩图没有锅灰揩图便于填色。用锅灰揩图的好处是:易挡住颜色,因锅烟内含有油质,颜色不易粘靠,不会使线条模糊;用铅粉揩不易掌握,但用铅粉措所画的人物背景山水,石头等则能使所填的“死”颜色不易缩色。不任用哪种方法揩图,部应注意天气变化。晴天,瓷面上的线条干燥,呵口气再揩图线条可保持不脱,雨天,线条易受潮揩图就不能呵气,如果粗心大意,就会揩去笔痕,或使线条断节。总之宜干不宜湿。打好玻白后,就需洗染,在填好玻白上洗染,能使所画的人物衣纹或是花卉达到含粉而着色有深浅变化的感觉。一般用来洗的颜色有洋红、净黄、净苦绿、净大绿、茄紫、广翠、薄蓝等色,而以洋红最多。洗染有油洗和水洗两种,各有不同的手法和特点。油洗比较容易掌握,色调均细工整,能使多数画面得到统一,特别是用于大量生产时,大多采用此法。水洗法速度较快,效果生动而有韵味,但不易掌握,所以尚未大量推广。此分述如下:(甲)油洗法是最普遍的一种洗法,在洗色时需用两枝笔,一枝洗油笔,专供洗染用,一枝颜色笔,供填色所用,其注意:1、洗色时用颜色笔打料,要再三打匀,如有粗料污点,要随时用笔尖挑掉。料性要老嫩适宜,太老太嫩都会影响洗色。打好料后,便可以开始洗染,先从深处落笔,如大朵牡丹,应先从瓣根开始;荷花的瓣则从瓣尖落笔,由深至浅,带出一些厚薄浓淡来,到更浅的部分则用洗染笔来洗。洗笔要保持干净柔润,随时蘸取嫩油,笔上不能太干或太湿,运笔要一笔接着一笔,徐徐的洗出,不能随处乱洗,并且要随时把不干净的污点色料用洗笔尖挑到纸上擦去,这样才能使色面匀称,深浅适当。2、洗笔上决不能沾上樟脑油,如沾上樟脑油洗时会把料线洗掉而无法补救,并且,也不要随意蘸别的油,以免洗坏。3、油和水合洗要先洗水颜色,干后再用油洗,否则就无法烧成。4、颜色笔和油笔用完后要套好,以防止落灰影响下次洗染。(乙)水沈法操作简便、速度快、效果好,但是大量复制时,很难达到统一,过去一般只限于洗净颜色,因这种色彩浅而薄,不至对画面影响太大,手续又方便。粉彩布景的填色大致有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常常结合起来运用,除此之外,有时也填翠,松绿等不透明色,甚至也有填玻白洗色作斑的,现将通常用的三种方法分述如下:1、没骨打底填色法:有些画面不用双勾表现而是用料彩出深浅明暗,再勾出筋脉,这样在填色下笔时就要掌握外形轮廓的准确。如,一根嫩枝,干上只用深色彩出阴暗的一些拆纹阴影,填色时再填成符合对象形体要求的形态。在填时需掌握外形,还适当掌握色彩的厚薄要求平匀而自然,这种画法所表现出来的画意有如国画没骨法效果。2、双勾打翠底填色法:在双勾画法上常不彩料底,这样枝叶的深浅老嫩就靠打底色来衬托。常用的底色有广翠、净黄、洋红等,一般是枝叶深处打翠底,叶尖可打净黄,干后可用大绿苦绿一次填罩上,嫩枝叶打洋红底,凡打洋红的地方,填色时要注意不能把太厚的绿色盖在上面,以免烧成后呈色带灰。3、接色填色法:画面上要把叶子或枝叶接出色彩变化,就要采用接色法,在彩绘上从深色到浅色,并不是以颜色的厚薄来表现,而是用无色透明的雪白接填来表现的,至于颜色本身厚薄,则仍保持一致,如填一片叶尖带枯色的叶子,就得先填苦绿,到叶尖处需用赭色接填,如一枝干老柄是黄褐色嫩枝是浅绿色,就应先填赭石到嫩枝部分,再接填水绿。这样就能使颜色自然转化不至于生硬。其操作方法是:首先要把接填的两种颜色,同时用填笔作标,添好料,当第一种颜色填到适当位置,再拿第二种颜色接填,要一次接成,决不能等到填完了第一种色再拿第二种色来作标,添料接填同时各色填笔要分开,不能合用;其次,两色接填处应把颜色带勾带平,这样就不会造成生硬刻板的感觉。接色法不仅用在填花卉枝叶上,在填各色鸟的羽毛、以及填地皮时也都可以用到。运用接色法能使色彩变化丰富,使画面生动自然的效果。作者:胡梁军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2006年第4期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