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读后感集锦

有哪些好的作品的读后感值得借鉴呢?用心去读作者写的作品,我们总能从中收获许多感动。读后感的写作需要结合实际,以下是本站为您收集的一些“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读后感”方面的资料。

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读后感(篇1)

东坡先生说陶渊明的诗'初看若散缓,熟读有奇趣'.而慢慢读《重温最美古诗词》,竟也十分有趣,书中的诗词包罗万象,田园之乐,国破之恨,报国之情,观景之怀,一一罗列于书中,但无一例外地,都夹杂着诗人或喜或忧,或恨或怒的复杂心情。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

人性就是这样,无论身居何职,无论身居何位,只要生于世上,便有种种感情,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如果没有情感,没有幸福,没有愤怒,没有悲伤和欢乐,那么这不是上帝,而是一堆骨头。正因有种种情感,诗人们才能将这种情感施乎于艺,我们才能在千年之后的今天,走近那些被称之为'诗仙'、'诗圣'的人,走进他们的内心,体味他们的喜与悲,爱与恨。

我想,于老师如此积极的传播传统文化,无非是让中国文化更好的发展下去,让无数的国人不要忘却传统,忘却前人所留下的美丽语言。走进圣人的内心,倾听他们内心的感受。正如我们常说的,读一本好书,遇见一个好人,会使人心旷神怡。

是的,在这个喧嚣的年代,每个人都会遇到烦恼,遇到挫折,能从书中品味先贤遇到磨难时的所为,未尝不是给自己一个正确的渠道去排解这些问题,恰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遇磨难而不低沉,做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心胸开阔了,问题自然就不算问题了,人总归还是要淡泊一点,否则'众鸟欣有托',吾不爱吾庐,怎么可能快乐呢。

不管一个人的文学作品有多高,读两三本书都是好的。每天眉头紧锁,心有郁结之气,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会错误百出,莫不如去选上一本自己爱看的书读一读,快乐了才会有进步,'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读后感(篇2)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年华有限,诗意无穷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情不自禁地,这些诗句边轻轻的从唇齿间流出。

我心中的亲切感一点一点激发起来,触动着书页的质感,诗歌情不自禁地从心底涌出。

随着作者的目光,透过每一首诗的背后,看看那一个字,一行诗,一首词中,蕴藏了作者心中多少的深情。情不自禁地欣赏着作者的诗,一朵花,一只鸟,一片叶子,一朵云,一个意象在她笔下绽放成一朵美丽的花。这样的诗意,让她拥有了欣赏美的契机,拥有了与古人谈天说地的机会。

这样的诗歌,在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有,而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拥有。一个不懂诗的人也可以拥有诗意。诗歌不仅仅是为了诗歌,在生活中,它诗意种对生活的态度,一种心情。

一个有诗意的人,他会被世界美好的事物而打动,他会用心去发现去感受一切美的享受;一个有诗意的人,往往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即使很忙,也会忙里偷闲,给自己一个享受美,放松自己的时间。

何谓诗意?我认为,一般来说,它是一种享受美的心情,是一种发现美好生活的态度。诗歌本身也是一种美。懂得品味诗歌的人是有诗意的。那么,为什么**不是一种美?

懂得享受**的人又何尝没有诗意?

诗歌存在于生命的角落,存在于时间的河流中。在有限的生命中,与其忙忙碌碌而身心俱疲地度过每一天,还不如为自己留一些诗意,让我们的生命也因为诗意的存在而倍加美好起来。

毕竟,年华有限,而诗意无穷。不是吗?

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读后感(篇3)

工作之余,捧起于丹的著作《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翻到第五章《田园林泉》,便耐心阅读,书中详细地阐述了东晋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这“田园”不是世外桃源,不是远离生活的仙境,也不是一个地方,它是一个让我们能够感到温暖的归属,它是一种状态,一段心情。我想说,其实这是一种心态。

陶渊明出身在晋朝一度辉煌而急剧败落的官宦世家。他一面想要恢复先祖的光荣,一面又感到时运不济,力不从心,一面厌弃官场的纷乱芜杂,一面又忘怀不了曾经有过的繁华。所以他才在进退出隐之间有如此多的犹豫,如此多的反复。

最后他终于不能从仕途上看到光明前景,这才决然离去,留下无穷感慨,无穷怅惘,而终于觅得了恬静心境,创造了另一种繁华——“田园”,那种不会被时代淹没、不会随时光飞逝的繁华——文学上的卓绝成就。他有真才实学,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许只有在这种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里,人的心才能真正安宁祥和下来,才能真正心态平和。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看到诗人热爱生活,爱自己的家,一种知足常乐的心境,自叹不如。我们往往会与身边的人比,工作的轻松与繁重、待遇的高低、住房的地段与装修档次、购物穿着品牌、代步车辆价位等等,所以越比越不知足,越比心里越不平衡,哪有诗人“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的耕读状态,从中寻找乐趣,调节心态。

由此我想到,各行各业的人们在紧张工作之外寻找解脱,调节心态,诸如旅游、野钓、登山、舞蹈、瑜伽、健身、学乐器等等,寻找属于每个人的“田园”。

我的“田园”有好几块:野钓、学吹竹笛和学吹葫芦丝。记得二十几年前,单位组织工会活动,到附近的一个水库野钓比赛,在水库边我钓不到一条鱼,后来转移到河坝下试钓,结果满载而归,自从那次以后,原本不会钓鱼的我一下子就上了瘾,一直到前年,每年暑假水库边都有我的踪影。

休闲钓鱼带给我快乐,良好的保健,控制和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使我平静。我找到了身心放松的“田园”。

说到学吹竹笛,那得感谢高中的那位“歌星”,他不仅歌唱得好听,而且是个吹竹笛高手,记得又一次,我们几个男孩在溪边散步,顺着小河走到桥洞下坐下聊天,是“歌星”早有准备呢,还是个人爱好,他随手拿出短笛吹起来,我第一次听到同学吹出那么清脆悦耳的笛声,自从那天起我就对竹笛产生兴趣,后来我常跟着他学习,甚至每晚睡在寝室的双层床上,用双手十指摁着肚皮,心中想着简单的曲谱,边想边练。这件亲身事例我常在班级里讲呢,教育学生要专心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重要性。吹竹笛是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学校和家里,我精常吹长笛。

每到周末我便取出爱笛奏几曲,几位邻居还喜欢听呢,嗨,我又找到了一个陶冶情操、纾解压力的“田园”。

尚湖小学自创建书画、篮球、葫芦丝特色学校起,我们每位教师发到一个葫芦丝,我又转移兴趣,学吹葫芦丝来,慢慢地摸索,能吹几首,如《婚誓》、《月光下的凤尾竹》、《竹林深处》、《竹楼情歌》,今年上半年有幸聆听磐安“金凤凰”陈爱双老师免费葫芦丝公益班的课,吹嘴的口型、指法的动作、演奏的姿势,她均给我纠正,换气、吐音、叠音、打音、波音、颤音、虚指颤音等等演奏技巧她都耐心指导,并给我们示范演奏,组织我们这些学员汇报演出......陈老师付出很多很多,在她的帮助下,我觉得自己的演奏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学以致用,在学校里把我所学的吹奏技术教给学生。

这一新“田园”又被我挖掘,开发,利用,我将用它调味我的人生,活得精彩,活得有味!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田园”,每个人生命里面都有那样一些心情需要寄托,寄托给“田园”的时候,才会调整平常心态,才会露出一种会心的微笑。不管我们的工作多忙,我们都不会让它浪费,保持沉默或消逝。它在我心里满满的,徘徊着,不肯离去。

引用于丹的话:“不失去田园的人,才有充电的地方,有归属的人才有可能一次次出发,走得更远。”

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读后感(篇4)

田园不是一个地方,田园是一种状态。农村不仅属于陶渊明,也属于李白、杜甫、辛弃疾。每个人生命里面都有那样一段惶急心情需要托付,托付个土地田园的时候,我们才会露出一种会心的微笑。

不管多么匆忙,不管如何胸怀壮志,不失去田园,我们才可能充电。有归属的人才有可能走的更远。夕阳不仅会勾起我们那些未解得惆怅,夕阳有时候也有一种门掩黄昏,渔樵晚归的静谧和温馨。

如果斜阳只照亮自己的忧伤,古今就不会留下那么多的歌声。更重要的原因是,斜阳照耀着古今,见证着江山的变迁。比个人心事更开阔的是黄昏的那份庄严,是斜照里的兴衰。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明月,每个周期都有自己的起伏。

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风月之事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

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心入怀,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人生如诗,生命如诗,生活中处处都有诗。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如画的生活,不去生活一个诗意的境界和诗意的魅力。面对诗意十足的世界,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首美丽隽永的诗篇,让生命更诗意,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我希望“深知身在情长在”,每个人都有爱、有恨,而不是只追求吃喝等物质享受的高等动物。

我希望能看见“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风光,而不是只有钢筋水泥的森林

我更希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的**能进一步扶持传统文化,让优美的诗歌得以一代代传诵于我们的子孙。这样,中华文明就会像一棵参天大树,永远绿意盎然。

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读后感(篇5)

三、 是否可运用对比赏析的方式领悟诗词的内涵,进行群文赏析。

于丹在《重温最美古诗词》中多处运用对比赏析的方式,将柳永的《八声甘州》与《雨霖铃》放一起,对比同一个诗人不同题材的诗词,同个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如李煜不同时期写月亮的诗词对比赏析。同一主题意象,不同诗人的诗歌创作分类比较,如王维、王勃、杨万里的日落诗创作金相分析。这种鉴赏方式让我想起了小学高水平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中的几节语文课。

同样是运用比较学习的方法,找出文本与文本的相同或相同或不同之处,综合欣赏,总结方法,然后转移运用。这与于丹赏析古诗词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我想,古诗词教学是否也可以有这样的单元整租,将同个诗人不同时期同题材的作品放一起整合教学,体会社会背景和环境对诗人的影响。

或者对同一诗人不同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诗人不同的心理特征。或同意主题、同意意象、不同诗人的诗歌对比欣赏。这样,学生不仅能充分理解诗人或这类古诗词,而且能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跟随着于丹老师一起这样品读曾经熟悉的古诗词有时仿佛就像是在品人,好诗可品出人性,就像欣赏女子。有些诗美的像一件漂亮的衣服,打扮得很隆重;有些诗是淡妆美人,让人神清气爽;有的初看似乎什么打扮都没有,但是读得越久越掩不住天姿国色;还有的像是田野的村妇,却不时流露出那通身优雅与沉静;这样阅读诗歌真的很有趣。于是我思考是否可以学习这样品诗词的方式,让学生也能觉得诗词的有趣,读出诗词中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感受,这是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读后感(篇6)

漫步古诗大观园喽!

美好的一天从复习开始。这不我们那可亲可爱的语文老师要让我们漫步古诗大观园了!

我们先听了歌曲《经典咏流传》,是人人仰慕的歌手张杰唱的,十分好听,等停止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老师让我们回答听出了什么,同学们都傻了:只顾听歌了,什么也没记,多多少少只记了两首不完整的诗,好吧!死马当作活马医吧,同学们都说了这两首不完整的诗。可是我这个不怎么喜欢张杰的人肯定记得多呀,我听出这段歌曲中提到了许多诗人,比如太白、王维。于是我举手回答了。等我说出来,其他同学才明白过来,原来这首歌里面有这么多知识啊!接下来老师便和我们讲怎样记忆古诗,当讲到用联想法记忆时,出现了意外——老师做的课件丢了这一页。老师只好一边给我们讲解一边在白板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不过你还别说,老师讲的那几种方法都十分有效。

不要以为很顺利,后面就出现了很多状况。

老师给我们出题:画意藏诗情,也就是从图画中猜一首古诗词。当我们看到第一幅画时,脱口而出《望天门山》。老师笑了笑,什么也没说又让我们看第二幅画,这幅画也有山,这可怎么办呀?到底是哪一首诗?老师反复让我们看这两幅画,终于不知哪个同学说出来《登鹳雀楼》,我们才恍然大悟。就这样,我们终于猜对了一首诗,老师让我们观察、对比,发现两幅画的不同,告诉我们要认真观察,又让我们好好观察第三幅,我们又是脱口而出《望天门山》,当然又被批评了,语文这明明是《题西林壁》。第四幅我们更是脱口而出,这次终于对了,因为图画中都写着呢,是《鸟鸣涧》。

等下课铃响的时候,我们还不愿意出教室,还在回味刚才的课。我去用老师教的方法背诗呀,真有效!

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读后感(篇7)

最近集团组织了名为“书香中交”的活动,旨在为广大员工增长学识,陶冶情操。我便选了于丹老师的一本名为《重温最美古诗词》的书籍,来慢慢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文字的魅力。也正如书籍封面的那句话——“徜徉在明月清风的意象中,感受对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见解,从另一方面说,读这本书,可以从一位大家的视角去品味这些美妙的诗词歌赋。清代孙洙就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通读一遍才忽然发现,原本口中偶尔蹦出的一两句,根本就属卖弄,哪算得什么熟读。比如白居易的两首,一首《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竟不知后面还有两段;一首更为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面的我竟也不会。像这样的只会一半的诗还有很多,不谈内容,似这般,就已先学会了敬畏。

不得不说,诗词还真是个美妙的东西,有时简短的七个字,就比用千言万语还能表达的清楚明白,读后感《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诗人可以用种种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春天”可以跟“愁思”联系在一起,我们眼中可爱的“芳草”在诗人的眼中却是“离恨”,古色古香的“长亭”是“送别”,展翅高飞的“鸿雁”却代表远方可爱的“家乡”。我时常会胡思乱想,都说现在的营养丰富人也聪明,古人都是呆呆的,傻傻的,可为什么却写不出如那般有内涵,有韵味的千古绝唱。是我们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把什么丢失掉了吗?

读这本书的时候,真的会想自己当初摇头晃脑背诵的样子,尤其是看南唐后主李煜写的诗的'时候,会不自禁的微笑起来。李煜写的诗全是“愁”“恨”“烦恼”,本不是能笑出来的意境,不过有趣就有趣在几年前的我竟然对这个“愁”很喜欢,不管是“离恨恰如春草”还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挂在嘴边,现在想来,小小年纪哪来这许多愁。倒应了辛弃疾的那首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由看书而看过去,别有一番滋味。

东坡先生说陶渊明的诗“初看若散缓,熟读有奇趣”。而慢慢读《重温最美古诗词》,竟也十分有趣,书中的诗词包罗万象,田园之乐,国破之恨,报国之情,观景之怀,一一罗列于书中,但无一例外地,都夹杂着诗人或喜或忧,或恨或怒的复杂心情。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人性就是这样,无论身居何职,无论身居何位,只要生于世上,便有种种感情,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如果真的没有感情,没有喜怒哀乐,那么这不是神就是一堆枯骨罢了。正因有种种情感,诗人们才能将这种情感施乎于艺,我们才能在千年之后的今天,走近那些被称之为“诗仙”、“诗圣”的人,走进他们的内心,体味他们的喜与悲,爱与恨。

我想,于老师如此积极的传播传统文化,无非是让中国文化更好的发展下去,让无数的国人不要忘却传统,忘却前人所留下的美丽语言。走进先贤的内心,聆听先贤内心的情感发声。恰如我们常说的,读一本好书,认识一个好人,会让人心胸开阔。是的,在这个喧嚣的年代,每个人都会遇到烦恼,遇到挫折,能从书中品味先贤遇到磨难时的所为,未尝不是给自己一个正确的渠道去排解这些问题,恰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遇磨难而不低沉,做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心胸开阔了,问题自然就不算问题了,人总归还是要淡泊一点,否则“众鸟欣有托”,吾不爱吾庐,怎么可能快乐呢。

不管一个人的文学底蕴到底有多高,读两三本书,总归是好的。每天眉头紧锁,心有郁结之气,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会错误百出,莫不如去选上一本自己爱看的书读一读,快乐了才会有进步,“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读后感(篇8)

无聊之时,翻开了你,便被你那优美,富有哲理的语言吸引,很久以前便已购下了你,却从未发现你的美丽,我开始了我有诗意的人生。古诗词是人们抒发内心情感的出口,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是中华文明的一种美感。学习让我们懂得了许多许多……

记得一次心情苦闷,无意间瞥见了你,你告诉我“长风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告诉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告诉我“李白一生爱酒,爱剑,但在他心中,他希望别人可以看到他的才华,却一生都没有实现做官的心愿,直至近代,我们才发现李白的才华。”这样的好汉都是历经挫折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经历挫折就成功呢?

你告诉了我,失败不必气馁,重新站起才是好汉。让我知道,人生富有诗意,诗意美在书本。

记得一次考试失利,无意间又瞥见了你,你告诉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你告诉我“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你告诉我“生活中必然有着艰险、坎坷,但是,我们更要学习古人,学习他们那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习他们那不怕一切,勇敢向前的坚定不移的希望。”,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你告诉我的这些不同的话。古人遭受挫折,一次次站起,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站起呢?

你告诉了我,失败不必气馁,重新站起才是英雄。让我知道,人生富有诗意,诗意美在书本。

记得一次擅长比赛输了,你已静静躺在我桌上,我想,大概是妈妈放的吧,再次翻开你,希望你给我一些建议,却意外发现,我已看到最后几页,你这次并没有告诉我之前那样的多,你只说了两句话: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起拿起一本古诗词,开始阅读吧,相信你会得到更多,会领会到更多,更会感受到更多,开始阅读古诗词,背会它们吧……”

你告诉了我,失败不必气馁,只有重新站起来才能成功。让我知道,人生富有诗意,诗意美在书本。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只是不愿意站起的人,就好比“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我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历经挫折,也要站起,我们不要做一个被生活淘汰的人,努力去做一个生活的成功者,因为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一样的起点,积极面对生活,让世界因我而美丽,让我们的人生,因挫折,而变得更加出彩。

曾经的你,封面布满灰尘,被尘封在书桌的角落,现在的你,已有一个书皮,被风抚在卧室的床头,感谢有你——《重温最美古诗词》,你告诉我的道理,大概,大概永远也写不完吧。

感谢有你——《重温最美古诗词》,人生富有诗意,诗意最美就在你。让我们一起再次翻开它,学习到更多更多的道理,学习中华文化,开始阅读《重温最美古诗词》。

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读后感(篇9)

诗意如画映于心

心中仿佛一缕阳光透入,温暖,宜人,又带有一丝感动。我想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此感触吧!这本书用梦幻般的审美语言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意的世界。

诗意故而在记忆深处低回,熟悉而又陌生,却牵动着我的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我喜欢这种淡淡的诗意,就像书中作者所言,“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事实亦如是,诗意的世界充满了浪漫,如画而映于心。

在诗情画意的世界里,在这幅画中,虽然纸有点破旧模糊,但每一幅素描和痕迹似乎都记录着跨越千年的情怀。何人独倚明月楼?何人琵琶语凝愁,思如泪,沾衣袖,世人只知琵琶旧,谁叹那年愁满头?

诗意的世界,情感总是细腻,朦胧而美好。

夕阳下,一条白昼的流光来到了边境,很快就会落入茫茫夜色,这一刻,人们的心又转回来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可总有那么一些人日落不得归。

正如《诗经·王风》中所说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短短八个字,道出了多少人思归不得归的苦,又让人懂得了多少悲伤与苦痛。每当斜阳晚照你又是否对着夕阳叹息哀愁?

可惜现在每天都忙碌着生活,哪还会有许多人对着夕阳诉说情思?其实,诗意就在你的心中,如画般映在心头,只要你去发现,诗意的世界会被你营造。

水阔山长,辛弃疾曾在登楼时写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他将自己所有的情思寄于楼上。那种愁苦,如今在我眺望远方时也能体会的到。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也依旧用充满诗意的句子道出一片愁。他们都是如此的令我敬佩。

在他们眼里,风、花、雪和月亮都是诗。春、夏、秋、冬都是诗。

诗意如画映于心,在你听到李清照这个名字,你会想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会不禁叹息到:“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

在诗意的世界中,你会不动声色饮茶,踏碎一世繁华的潇洒,会有执著如泪,滴入破碎的心的唯美,也会有月满西楼人独守的静谧。诗意就这样如画映于心。

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读后感(篇10)

时间:2017/5/6栏目:读后感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一)

孙唱今天的春节期间,央视的一档节目火遍了大江南北,这档节目就是“中国诗词大会”,一时间神州大地似乎都被诗意所沁透。是啊,诗意原本就写在中国人的基因中,一切的风花雪月都能够唤醒我们血脉中千年积淀的离骚。而学者于丹在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中,将这种藏在华夏民族身上深深的诗情叫做“蛰伏着的诗意”。

借着“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丝丝暖风,随着“随风潜入夜”的滴滴雨声,我打开了这本于丹著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作者于丹以她的人生感悟和角度,将她认为最美的古诗词按照原诗内容分成了八个部分,每一部分冠以四字题目来对这些古诗词进行分类。“春风飞扬”到“秋思浩荡”、“明月千古”到“斜阳晚钟”、“田园林泉”到“登临况味”、“剑啸长虹”到“诗酒流连”,从四季到日月,从田园到山林,从豪放到婉约,作者以自己的诗意在书卷中刀刻出了所谓的“诗者,天地之心”。

不论你是初学者才刚刚开始窥探诗词海洋的浩瀚,还是学有所成的诗词达人已经满腹经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都能让你在不同的切入点感受到那些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佼佼者们所有的悲天悯人的意识、对大自然无限的深情和他们看待人生的艺术眼光,从而唤醒我们心中的诗意。

作者在旁征博引的基础上更用她优美精炼的语言,串联起了那一首首诗词,将它们近距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更贴近了现代社会的理解,就作者说在这个不用仗剑的时代里,倘若剑气不泯,也许会化成风骨,流露在一个人的眉宇之间,昂扬、潇洒。而当激情被唤起,当我们的心意不吐不快时,便是诗意的苏醒。

“年华有限,但诗意无穷。在有限生命中,享受天地之间回荡着的这些诗意,那么我们也就成全了自己最美的人生。”

中国人民银行林口县支行孙唱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二)

张永飞最近集团组织了名为“书香中交”的活动,旨在为广大员工增长学识,陶冶情操。我便选了于丹老师的一本名为《重温最美古诗词》的书籍,来慢慢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文字的魅力。也正如书籍封面的那句话——“徜徉在明月清风的意象中,感受对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另一方面,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你们一个人的角度来品味这些美妙的诗歌。清代孙洙就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通读一遍才忽然发现,原本口中偶尔蹦出的一两句,根本就属卖弄,哪算得什么熟读。比如白居易的两首,一首《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竟不知后面还有两段;一首更为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面的我竟也不会。像这样的诗太多了,只有一半能听懂。如果我们不谈内容,我们就先学会敬畏。

不得不说,诗词还真是个美妙的东西,有时简短的七个字,就比用千言万语还能表达的清楚明白。诗人可以用种种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春天”可以跟“愁思”联系在一起,我们眼中可爱的“芳草”在诗人的眼中却是“离恨”,古色古香的“长亭”是“送别”,展翅高飞的“鸿雁”却代表远方可爱的“家乡”。我时常会胡思乱想,都说现在的营养丰富人也聪明,古人都是呆呆的,傻傻的,可为什么却写不出如那般有内涵,有韵味的千古绝唱。

是我们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把什么丢失掉了吗?

读这本书的时候,真的会想自己当初摇头晃脑背诵的样子,尤其是看南唐后主李煜写的诗的时候,会不自禁的微笑起来。李煜写的诗全是“愁”“恨”“烦恼”,本不是能笑出来的意境,不过有趣就有趣在几年前的我竟然对这个“愁”很喜欢,不管是“离恨恰如春草”还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挂在嘴边,现在想来,小小年纪哪来这许多愁。倒应了辛弃疾的那首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由看书而看过去,别有一番滋味。

东坡先生说陶渊明的诗“初看若散缓,熟读有奇趣”。而慢慢读《重温最美古诗词》,竟也十分有趣,书中的诗词包罗万象,田园之乐,国破之恨,报国之情,观景之怀,一一罗列于书中,但无一例外地,都夹杂着诗人或喜或忧,或恨或怒的复杂心情。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

人性就是这样,无论身居何职,无论身居何位,只要生于世上,便有种种感情,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如果没有情感,没有幸福,没有愤怒,没有悲伤和欢乐,那么这不是上帝,而是一堆骨头。正因有种种情感,诗人们才能将这种情感施乎于艺,我们才

能在千年之后的今天,走近那些被称之为“诗仙”、“诗圣”的人,走进他们的内心,体味他们的喜与悲,爱与恨。

我想,于老师如此积极的传播传统文化,无非是让中国文化更好的发展下去,让无数的国人不要忘却传统,忘却前人所留下的美丽语言。走进圣人的内心,倾听他们内心的感受。正如我们常说的,读一本好书,遇见一个好人,会使人心旷神怡。

是的,在这个喧嚣的年代,每个人都会遇到烦恼,遇到挫折,能从书中品味先贤遇到磨难时的所为,未尝不是给自己一个正确的渠道去排解这些问题,恰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遇磨难而不低沉,做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心胸开阔了,问题自然就不算问题了,人总归还是要淡泊一点,否则“众鸟欣有托”,吾不爱吾庐,怎么可能快乐呢。

不管一个人的文学作品有多高,读两三本书都是好的。每天眉头紧锁,心有郁结之气,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会错误百出,莫不如去选上一本自己爱看的书读一读,快乐了才会有进步,“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我是一名采油女工,在闲暇之余偶尔翻阅了《重温最美古诗词》这本书,心中些许感触。于丹用诗一样的语言解读书中的古文名句,让人觉得读书一直诗一种享受。书中从春风盎然,写到秋雨惆怅;从明月思乡,写到斜阳感伤。

历史的光影轮转而散,稍纵即逝,不留痕迹。我坐在灯下,在心底深处遇见诗人,开始学习诗歌生活。

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诗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股诗意的溪流流向光明和幸福的方向。细品着清丽隽永的诗句,也才最终明白,诗是心灵的寄托,伴着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越需要一种激情,唤醒自己疲惫的心灵,我们就越需要一种力量,引领我们挣脱世俗的牢笼,走向真正的成熟与强大。

或许我们知道的诗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看见斜阳晚钟的时候,我们看见田园林泉的时候,我们看见千古明月和旭日长虹的时候,我们会有所思考,有所感触。无论是大悲大喜,还是大起大落,我们都应该唱一首诗来洗去心中的尘埃。诗不再是一种寄托,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人生如诗,生命如诗。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如画的生活,不去生活一个诗意的境界和诗意的魅力。面对诗意的世界,我们都应该留下一首美丽的诗。

我想,这也是于丹最想告诉我们的吧,生活中不乏诗意,我们虽远离城市喧嚣,在荒凉的大山深处坚守着采油树,听着输油泵的轰鸣声,看着山脊上的太阳升起又落下,日复一日与孤寂为伴,与荒凉为伍,但幸福感却不曾缺少。只因为我们拾起了诗意和宁静,才使我们的精神丰富。

青春石油限的,诗意是无穷的,让我们尽情享受诗意的生活,在沙漠戈壁,在荒土高原的沟壑中,我们的石油人在黑油海里开出了他们最美丽、最绚丽的油花。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