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收藏指南

鉴定古籍版本和鉴别古器物、古书画一样,是很困难的事情。要有丰富的经验,敏锐的眼力,很细的心,很强的记忆力,才能应付自如。

古籍版本的鉴别,从大的方面讲,不外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即从内容上掌握资料依据,从形式考究时代风格。我们这里主要谈形式上的鉴别,即如何从书籍的字体、纸张、版式、刀法、墨色、刻印源流、题跋、批校、印章等方面来研究图书版本。

一般来说,在鉴定一部比较完整的古籍--即全文、序跋、牌记……等等都具备的情况下,审阅、考察和判断的依据充足,确定版本比较容易,也比较确切;但对残卷、零页或者从文字中查不到有关刻书时代任何依据的图书,只能从纸张、字体、刀法、墨色、版式以及各家著录等方面去判断。因此,在古籍版本的鉴定方法上,应以考察墨色、版式、字体、刀法、纸张、讳字、行款、字数、刻工姓名、封面、牌记、序跋、批校题记、书名冠词、藏章印记、书目著录,加上工作实践中的记录和脑子里所记图书各自特征和规律为主,而刀法、字体、纸张、墨色、版式、行款是时代性很强的特征,是鉴定古籍版本不容忽视的依据。

由于各种古籍版本的不同,在运用上述诸方法鉴别时各有侧重,下面分别叙述。

一、雕印本的鉴定

1.牌记、封面和序跋 历代刻本多在序目后边、或卷尾书末刻牌记(书牌子)。牌记内容有详有略,形式不一,有的予以艺术加工。明清两代有的书还刻有封面。无论牌记或封面,大都刻有雕牌年月、刻家姓名、室名、书坊字号。据此判定牌刻时代,一般是可靠的。不过例外的情况也不少。出现例外,一般是后人翻刻时将原牌记或封面照样刻入造成的。也有后人在用某书原版重印时换刻了封面,而正文并未改动,封面雕镑年月与原版刊刻时间不同,貌似另外的刻本。这种情况在清刻本小说中较多。古籍在正文前后,常刻有著者、刻书者,或与作者有关的师友、长辈、后学撰写的序、跋。一般序文刻在正文前面,跋文刻在正文后面。序跋内容多是叙述书中内容、编著意图或刊刻经过。文末署撰写序跋人姓名、朝代、年月,序跋的撰写时间,一般和刻印时间相差无几。因此,参照序跋所署年月、结合字体、纸张,判定其刻版年代是比较可靠的。但也有后人翻刻时将原序照样刻入,所以,切忌单纯地凭序断年。

2.题跋、识语和名家藏章印记 历代学者或藏书家,对自己得到或收藏的书籍,往往要加以考证;对版刻源流和个人研究所得,常在卷首或卷尾,或前后扉页上书写题跋、识语,叙述其内容正误、版刻时代、流传情况、收藏源流及个人得书经过等等。

小编推荐

乐器收藏指南


上古的乐器,根据制作的物质分类,叫做“八音”。《周礼·春官》载明八音是指“金、石、土、革、匏、竹、丝、木”,这种以质料对乐器的分类,一直沿袭到清代。

八音所指,根据汉代郑玄对《周礼·春官·大师》有关文字的注解,是“金,钟镈也;石,碧也;土,坝也;革,鼓鼗也;丝,琴瑟也;木、也;匏,笙也;竹,管萧也”。其中革、丝、木、韵、竹各类乐器,不能长期保存,所以绝无超过几百年尚能完好无损的,因此难以成为文物古玩。古玩中的乐器,主要的还是青铜器。下面分别介绍青铜乐器和其他一些乐器。

乐器收藏:乐器鉴赏

1、琴、瑟、筝、琵琶

属八音中丝之类,都是弹弦乐器。琴亦称“七弦琴”,俗称“古琴”。形制为木质狭长琴体,上施丝弦。据说伏羲作琴,本五弦,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后多用七弦。但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琴,有十弦、五弦,是早已失传的乐器。琴在中国古代是十分名贵的乐器,收藏者尽心保护,所以干百年古琴,尚有流传至今的。古琴历年久远,漆光退尽,多有断纹,以龟纹、梅花纹、蛇腹纹及羊毛纹最为有名。

其他丝属乐器还有瑟、筝、琵琶等。瑟,形似琴,春秋时已流行,常与古琴合奏,所以古代常“琴瑟”并用,比喻夫妇间感情和谐。瑟,原为五十弦,后改为二十五弦。筝的形制也近似琴,战国时流行于西土秦地,所以又称“秦筝”,古时用鹿骨爪拨奏,跟现在用手抚弹的演奏方法不同。琵琶本作“枇杷”。东汉末年由西域传入我国,在唐宋后逐渐由横抱改为竖抱,由拨子弹奏改为用手指弹奏。

2、铙

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乐器之一,流行于商代晚期,周初仍沿用。形状象铃,但稍大,身体短宽,口部呈凹弧形,两侧角尖锐,底部有一中空状短柄,与体腔相通,柄中可置木,把使用时执把,铙口向上,用槌敲击,所以又称为执钟。但出土的铙常以三个或五个为一组,经实测,不能演奏完整乐曲,虽然大小不同、音高有异,但只能跟其他乐器配合作节奏性打击乐器。说明铙不仅可以用于军旅,也可以用于祭祀和宴乐。

3、钟

古代以钟鼎齐名,富贵之家称“钟鸣鼎食”,可见钟在祭把宴飨中的重要地位。传说古钟始于西周,但其形制应当来源于殷代的征。征体小,故用手持槌击,柄在下而口在上。后来钲体形越来越小,已无法手持,只能悬挂在架上敲击,从而柄朝上口朝下,成为钟属了。

钟在使用时,按大小依次成组悬挂,称为编钟。从出土实物看,钟的组合数目,从二枚一组到十六枚一组不等。完整的一组钟称为一肆。一般的钟,都可以发出两个音。一个音在鼓的中心发生,一个音在鼓侧发生。两个音相互间为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纯四度等等。有的大钟单独悬挂,则称为特钟。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编钟总数达65个,包括钮钟l9件,镈钟l件,甬钟45件。最大的一件甬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而最小的一件钮钟通高20.2厘米,重2.4公斤,全套编钟总重量达2567公斤,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钟的组合。编钟上都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每件钟都能奏出两个乐音,呈和谐的大小三度关系。中层甭钟共有三个半八度,音域宽广,音色清亮悦耳,是主要演奏部分。下层甬钟体大壁厚,声音浑宏绵长,可用来演奏和声,烘托气氛,上层钮钟可配合中层甬钟演奏旋律。这套编钟虽然已在地下埋藏了二千四百多年,但出土后音乐性能仍然完好,中外古今乐曲都能演奏。

4、钲

形体似铙,但比较高大和厚重,考古学者俗称为大铙。根据罗振玉的说法,铙和钲的区别在于:铙小而短阔,柄短而中空,须安木柄才可以把持;钲则大而狭长,柄为实心而较长,可以手持。有的钲柄部有突起的一圈,称为旋。征又叫镯,进军时鸣鼓,也可鸣钲,鸣钲而鼓止,跟鸣铙退军作用相反。根据《左传》杜预注和《国语》韦昭注,钲又叫丁宁。从出土情况看,钲主要流行于春秋时代的徐、楚等南方谙国。有的征重达一、二百公斤,应当是插在底座上才能敲打。

5、铎

撞击乐器。形体似铙而小,铎体短阔,口部呈凹弧形,腔内有舌,顶部有长方内空的銎,用以装木柄。演奏时持柄摇动,舌撞击铎腔体而发声。铎古代分为金铎、木锋两种。金铎金口金舌,是一种军用乐器,军中两司马振金铎,指挥击鼓。木铎金口木舌,是宣示政令所用的,秦汉以后的铎,已经不作乐器,改柄为钮,以便悬挂,置建筑檐下,吹风摇动作响,称为“檐铎”或“占风檐”。

6、铃

我国最早出现的青铜乐器。形体似钟而小,平口或凹口,上有弓形钮。《诗·载见》:“龙脐阳阳,和铃央央”,毛传:“和在拭前,铃在脐上”,这种铃的用途是悬于脐上的饰物。所谓“和”,指车铃,又称鸾,其形状为一镂空的圆球,周边有环,内含一小石。铃体下部连铸方翌座,以便插在车衡和马;轭上,马动则鸾铃鸣动,考古发现的铃还有执铃,长柄深腔,腔狭而圆,金舌套铸在腔外及柄上,数目不等。

7、钩鑃

又名句鑃,平持的打击乐器。形体似挠而长,口凹弧较浅,柄长,便于敲击。从传世器具的铭文内容看,钩钅翟应该是宴享的乐器,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多出土于长江下游吴越地区。

古砚收藏指南


一、古砚的种类

现在它几千年的发展长河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类别,下面控制砚原料不同分成大类,各大类下再按产地分成小类:

1、澄泥砚 宋代以后为四大名砚之一,借助于古代制作砖瓦陶器的工艺,把泥土经过澄滤,除掉粗渣沉淀后,加一些坚固剂,再制坯燃烧制成。其质地坚硬耐磨,呵气即湿,容易发墨,不损笔毫,不耗墨。有人工砚与天然砚之别。虢州澄泥砚,唐人推为第一。宋代有相州、泽州澄泥砚,明代颇负盛名的是绛县澄泥砚。

2、瓦头砚 又名秦砖汉瓦砚,这是用秦砖汉瓦制成的砚台。

3、漆砚 在现形外表,裹上麻布及丝织品,在麻布、丝织品上涂上一层漆灰,经晾干打磨后,再涂上一层朱漆。这种砚台轻便、坚固、耐用。

4、石砚 用石制作的砚,是历史最悠久、使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砚台,历代名品叠出,按产地可将其分为:

端砚:出产于广东高要县的端溪石,始制于唐朝,历朝均作为贡砚、赐砚。石质细润,花纹独特,呵气即可研墨,研墨无声,发墨不损毫,加上精美的雕刻,奇特的造型。使得古端砚多成为稀世奇珍。为四大名砚之首。

歙砚:产于歙州婺源县(今江西婺源县)的龙尾山,所以又称龙尾砚。始制于唐朝,南唐在那里设砚务官,督促开采砚石,歙石石色青莹,石理缜密,坚润如玉,发墨如油,为四大名砚之 青州砚:产于沂蒙山区的临朐县老崖固,多为红丝石,所以又称红丝石砚。始制于唐朝,石声清悦,石色美丽,石中多纹彩,有云纹、水纹、木质纹等特点,红丝石砚质嫩理润,贮水不耗,易于发墨,不损笔毫。端歙没有兴起之前,为名砚之首,属四大名砚之一。至宋时因为石源枯竭而衰落。

洮石砚:产于甘肃省洮河东岸喇嘛崖鹦哥山嘴,又称洮砚。洮石有绿挑和红挑两种,绿洮色泽青蓝,肌理细润,纹似卷云,宛苦水波,风格独特。红挑石质纯净甘润,极为罕见。洮砚石质坚润,色彩绿蓝雅丽,呵气可研,发墨细快,保湿利笔,流传至今的已很罕见,为四大名砚之一。

青州紫金石砚:石色纯紫,色润细腻,发墨如端歙,有人将其列为宋代名砚之首。

青州金星石砚:产于临沂,又称羲之砚。石墨如漆,温润如玉,金星遍布,质地滴水不涸,叩之有声,涩不留笔,是制砚上品。

博山淄石砚:产于山东博山。石砚色泽缤纷,绚丽多彩,肌理润滑,易于发墨,被视为上品,素有“损石”美称。

灵壁砚:产于安徽灵壁县。砚石出自古泅水中,因为受到千万年来的水击浪冲,形成了自然的峰峦纹理,透空玲珑,形状各异。石质硬度大,石理缜密,色泽清润,发墨快,不损笔毫,与端歙齐名,宋代曾作为贡品进贡。

另外,还有菊花石砚、易州石砚、角石砚、乌金砚、灵岩石砚、开化石砚、黎溪石砚、沉州石砚等。

古代的砚除了上述几种外,还有瓷砚、金属砚、玉砚等。

二、古砚的构造

砚的整体俗称砚台,它的结构比较简单,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部分:

砚堂:又叫砚心、墨堂、墨道。指砚的中心研墨处,即砚的核心部位。石质好坏,使用价值高低都由它决定。有些名贵石品,

如端砚独有的“鱼脑冻”、“蕉叶白”等,在设计和刻制时都保留在这一部位。

砚池:也叫砚湖、砚沼、砚海、墨海、墨池、砚泓,指砚的贮存已经研出的墨汁的低洼处,一般都在砚堂前端或周围。

砚唇:也叫砚缘,指砚堂周围略高的边缘带,形成砚的轮廓,好象砚堂的堤坝。

砚面:指砚的表面、上面或正面。

砚背:又叫砚底、砚下、砚阴、砚后,指砚的背面,即与砚面相反的那一面,经常在上面镌刻铭记诗词。

砚额:也叫砚头,指砚的上部较其他三边砚唇更宽,一般砚的主要工艺雕刻、纹饰都在这一部位。另外,端砚的石砚、雕琢设计也力求安排在这一部位,以提高砚的观赏价值。

砚岗:指砚堂中间稍高的部分,向四周渐渐低下去,使研墨时所得墨汁随时可向四周低洼处流下而贮存起来。

砚侧:又称砚旁,指砚的周围侧面,也常在上面镌刻铭记。

古纸收藏指南


一、名纸介绍

1.宣纸 名纸名,今天属于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宣州而得名。唐以前开始制造,历代相沿,开始以檀树皮为原料,经过18道工序、100多道操作过程才制成。宋元以后又用褚、桑、竹麻等十数种原料制作,质地绵韧,考理美观,洁白细密,墨韵层次清晰,搓折无损,易于书写绘画,有独特的渗透、润墨和一次吸附性能,落墨着色,能呈现出明显的书画虚实相间的独特风格。写字骨神兼备,作画墨韵生动,浓墨似漆发亮,淡墨层次分明,充分表现了水墨的特殊功能。另外,它还耐老化,防虫蛀,耐热耐光,长久不变,适合长期保存,有“千年美纸”、“纸中之王”的美称。 宣纸的品种有60多种,根据配料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特净类、棉料类、净皮类。每一大类又按尺码不同,分为四尺、五尺、六尺,还有八尺、丈匹、丈二、丈六的特大幅。根据加工与否又可分为生、熟两类。生宣纸指未经加工处理而直接从纸槽中抄出后烘干而成,吸水性能强,易于笔墨相发,最宜于写意画和行草书;熟宣纸是在生宣纸的基础上,经过加矾、砑光、拖浆、填粉、深色、洒金、加蜡、施胶等工序而制成,作书作画不易走墨晕染,最适宜于工整细致的工笔画和楷隶书,但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不宜作水墨写意画。唐朝写经的硬黄纸、五代北宋的名纸澄心堂纸都是熟宣纸,它一直是书画艺术不可缺少的珍品。明清以后,中国书画几乎专用宣纸。

2.薛涛笺 唐末五代名纸。是一种加工染色纸,因为由薛涛创制,所以得名。薛涛,唐长安人,幼时随父亲宦居四川,后来父亲病逝,家道中落,遂沦落风尘,成为乐妓。她善于作诗填词,常感到当时纸幅太大,不便于使用,于是亲自指导工人改制成小幅纸张,既便于书写,又不容易浪费,因为这种纸是取用薛涛宅旁的浣花溪水制成的深红色小彩笺,因而又称为“浣花笺”。相传薛涛曾把植物花瓣撤在纸面上,加工制成彩笺。这种纸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使用方便,精致玲珑,又称“松花笺”,在我国制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后历代均有仿制。

3.谢公笺 这是一种经过加工的染色纸,为宋初谢景初(1019-1084)创制,因而得名。谢氏受薛涛造纸笺的启发,在益州设计制造出“十样蛮笺”,即十种色彩的书信专用纸,这种纸色彩艳丽新颖,雅致有趣,有杏红、深红、粉红、明黄、浅青、深青、浅绿、深绿、铜绿、浅云十种颜色,和薛涛笺齐名。

4.澄心堂纸 古代名纸。南唐时徽州地区所产宣纸,薄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有的五十尺为一幅,从头到尾,匀薄如一。南唐后主李烃特别喜爱这种纸,特意用自己读书批阅奏章的处所棗澄心堂来贮藏,供宫中长期使用,所以称“澄心堂纸”,为后世艺术瑰宝。 5.毛边纸 一种竹纸。明末江西出产竹纸,纸质细嫩,托墨吸水性能好,既适宜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刷古籍,但纸边并不毛。因明代大藏书家毛晋嗜书如命,好用竹纸专刻书籍,所用纸张,极为讲究,用纸量大,常到江西订购稍厚实的竹纸,并在纸边盖上一个篆刻的“毛”字印章,久而久之,人们习惯称这种纸叫“毛边纸”,并沿用至今。

古玩收藏“捡漏”指南


看到新闻说,有个英国人捡到了一个“瓶盖”,其实是1500年前的黄金吊坠,上有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的头像。

这是白捡,不叫“捡漏”。捡漏是古玩行的一个专用术语,意思是花很少的钱买到了很贵的东西。更精确的表述是:所花的钱,和它的实际价值比起来,简直是微不足道的。而他的反义词,则是“打眼”和“吃药”。

收藏:张伯驹和天下第一藏品

捡漏当然要靠运气,但是如果没有眼力,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恐怕很难遇到好事。

有一种捡漏,是因为卖家见识短,好东西在手上而不自知。比如黄金吊坠,有可能就当瓶盖买了。那就是漏了。小漏还可以自我调节,大漏则可能伤心,可能要了命。而且古玩这个江湖很有意思,你吃了药,漏了东西,没有人会同情你,反倒是鄙视瞧不起。所以往往都是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尤其是江湖上有一定地位的人,打眼吃药或者漏了东西,会毁一世英名。

曾被误以为是瓶盖的黄金吊坠

而捡到漏,则是一件无上荣耀的事,不仅赚到了,利于身心健康,而且会给自己的元气和名气加分。和升了官娶了美艳老婆一样的光宗耀祖。

我有个哥们,地摊上几百元淘到个紫砂小玩意,仿生的,塑的是瓜果。只是觉得好看,所以买了。后来送朋友,朋友也没要,嫌它不值钱。谁知是大名鼎鼎陈鸣远的作品,落款是真的,不是托款。上拍几十万落槌,买家还觉得是捡了漏。

前一阵传得沸沸扬扬的大漏,是一枚乾隆南红印章,那时候西泠1.8万元成交的,后来保利拍了380万。

乾隆南红印章

其实每个玩古的人,都有捡漏的经历,虽然打眼吃药的惨痛记忆要比“吃仙丹”多得多。关键是多大的漏,更关键的是,到底是不是漏。是不是漏,往往自己说了不算,那些国宝帮,天天都在“捡漏”,自我陶醉,其实不是漏,而是毒药。市场检验是很重要的,你认为便宜买到了东西,得很贵卖出去才算。我淘到过一个火柴盒大小的清代官帽耳铜炉,两千元买的,让许多人眼馋。自己喜欢,所以一直没卖。后来有人转辗托人来求购,出价三万,我还是不舍。又后来,他出了五万,实在抵挡不住诱惑,竟然出了!至今后悔不已啊!

清代小铜炉

还有一种捡漏,就是看到别人暂时还看不到的价值。比如浙江嘉兴许明农制作的黑陶印,那时候百把块一个,可以买到精品。我一路买,从一百一个,到三百、五百。前年我竟出了五千元买下一个许先生的黑陶璧。买的人多了,它的价值渐渐彰显,价格自然也就高了。

许明农黑陶印,笔者收藏。

捡漏确实令人愉快。这里面不仅有经济上的成功,还是人生中知识、能力、运气等综合价值的体现。但是漏不可能经常有,特别是现在信息高度共享的时代,好东西不会轻易漏掉的。反之,倒是把破烂东西当作国宝的情况非常普遍。小镇居民家里的一只旧盘旧碗,虽说真是清代的东西,甚至明代,但是其实并不值钱,一两百三四百有人要还得挑剔品相。但是物主不这么想,把它看作稀世之宝,总希望有朝一日被专家鉴定为重器,价值连城。这都是电视寻宝鉴宝这些节目给闹的,把胃口吊起来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天上,比馅饼还要多。

这种民间日用瓷器其实不值钱。

所以过度宣扬捡漏的传奇故事,常常也是误人。文章误我,我误爹娘。梦想捡漏,常常反被漏捡了去。赔了夫人又折兵,人财两空,悲剧啊!

古玩这一行,真的很难。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不仅如此,还需识人、识时务,闭门造车、刚愎自用、想当然,老是做梦捡漏,那是不行的。捡漏,那是建立在扎实的学习、经验之上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千帆过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才是捡漏的境界啊!

古玩指南之康乾瓷器


近年来,清代瓷器在国内外的拍卖市场上的大放异彩,其中以康、乾两代皇帝瓷器的成交价较高。不如,让我们领略下这个时期瓷器的特点吧,或许可剖析出为何它们如此受欢迎。

中国人使用的一切器物,都是演化而来的,是积累多年的进步、屡次改良才达到现在的水平的。这并不是像西洋所谓的“发明”,发明前与发明后截然划分一个界限。在发明之前并没有这个器物,也没有这个名词,而在发明之后全都出现了。瓷器的起源与发展也是这样,瓷器乃是由陶器演进变化而来。

说到清代时期的制瓷业,仍然以景德镇为中心。不过,自明末农民起义以后,景德镇制瓷业完全被毁坏。清朝初年兵荒马乱,无暇顾及。到了顺治十一年,开始设法恢复景德镇制瓷业。没有经过多长时间,朝廷担心增加人民负担,顺治十七年便又中止,所以顺治时期的瓷器不是很著名。到了康熙时期,景德镇瓷业完全恢复,所以清代瓷器应该以康熙时期为起点。因皇帝御用的瓷器都出自于景德镇,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所以清代瓷器不以窑来命名而以帝王年号命名。例如康熙时期生产的瓷器,称“康熙瓷”而不叫“康熙窑”。

康熙瓷

康熙在位时,专门派官员督造烧制瓷器。在这段时间里,一方面仿制古代瓷器,只要是过去的有名瓷器都进行仿造,制作得惟妙惟肖;一方面发明创新,推广瓷器的用途,凡是可以用瓷制造的器物应有尽有。

康熙时新创制的瓷器有素三彩,即在素烧的瓷胎上施以绿、黄与淡紫色,其颜色繁多,超过了以前各代。如祭红、樊红、珊瑚、桃花、粉青、葱青、豆青等各种颜色,数不胜数。棕眼、橘皮、蟹爪,各种花纹也都具备。各种颜色中天青色是最著名的,洒蓝、祭蓝也在此时发明。洒蓝是先上一层白釉,再上一层蓝釉,最后再绘上金彩云龙,栩栩如生;祭蓝是将颜色与水融合后挂在瓷胎之上,釉比洒蓝厚而颜色大致相同。

总之,康熙瓷的各种色釉都比较浓厚,釉敷在它的上面微微凸起,这在术语中称作“硬彩”。康熙瓷的装饰花纹也很精美,其金银、漆黑及杂色之地瓷器上,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种写意性的绘画,与凸花、暗花、花果、像生等雕刻手法无不具备。此外,琢玉、髹漆、戗金、螺钿、竹木、匏蠡等各种形状也能仿制得非常精致。

康熙瓷上的绘画位居各代之冠,都是出自名家之手,与纸质的绘画作品没有什么差别,其名称也相同。不过,瓷器上所描绘的战争故事,术语叫“刀马人”,似乎不雅。以前人们对于在瓷器上写字都不注意,而康熙瓷却非常讲究。如康熙瓷大笔筒,上面大多书写古代著名的文章,如《滕王阁赋》、《归去来辞》、《兰亭序》、《赤壁赋》等,看面积的大小来选择辞赋书写在上边,书法的精美程度能跻身于虞、柳、欧、褚等名家之中,而且还有作四体书的,都是以前没有见过的。

在瓷器上题款,宋代以前都不这样做,明代时有的题写有的没有,康熙瓷却对此很讲究,形式也很多,款识有字和图两种。其字外还有单圈、双圈、双边、单边、正方、长方、堆料、凹雕、地挂白釉字挂黑釉、地与字挂同色、白地蓝字、白地红字、绿地红字、红紫色、天青色、湖水色、楷书、篆书、行书、虞永兴体、宋椠体、欧王体、汉文、满文、回文、蒙古文等装饰,非常齐全。图形款识包括双圈、秋叶、梅花、团龙、团鹤、团螭、花形、物形等。其落款文字为“大清康熙年制”或“康熙年制”两种,写成两行、三行的都有,至于书写“景镇康熙年制”的瓷器,是普通瓷器,绝对不是御用瓷器。当时制瓷业的督理官为臧应选,所以有称康熙瓷为“臧窑”的。江西总督郎廷佐所制造的瓷器,模仿成化窑、宣德窑,都非常相似,被称为“郎窑”,其中以玉红最著名,可与宣德窑的祭红相媲美。

乾隆之古月轩瓷

乾隆时期的制瓷业还有一项特别的发明值得大书特书,就是创造了古月轩瓷。对于古月轩瓷,世人议论纷纭,并没有统一的结论。即便关于“古月轩”这一名词的来历,说法也不尽相同。有人说是清宫中的一座轩名,有的说是圆明园中一座轩名,还有人说是人名。说它是轩名,但遍查清宫及圆明园,并没有叫古月轩的;说是人名,也不能够详尽得说个所以然。据《词源续编》记载:“清乾隆时,苏人胡学周在苏自设一小窑,制瓷瓶、烟壶等,甚精美,自号‘古月轩主人’。乾隆南巡,见而好之,因携之至京使管御窑,仍用‘古月轩’之名。尤以鼻烟壶著称。”这样的说法似乎可以相信。

另外,对古月轩瓷的定义也没有统一的说法。在古玩行里,人们不能很好地给古月轩下个定义,但看见它就能分辨出来。而许多资料中说,凡是堆料款式的就是古月轩瓷,但究竟是何情形也没有说出来。我经过详细的研究查证,稍微明白了一点。查清代《瓷器库底册》,里面并没有“古月轩”这个名称,今天所说的古月轩瓷,在底册中写的都是“瓷胎画珐琅”。且当时的画珐琅器除瓷胎外,还有料胎及铜胎两种。现在的人把瓷胎与料胎上画珐琅的称为古月轩,而铜胎的仍叫珐琅。

画珐琅器中的瓷胎、料胎除了用珐琅绘画外,上面的釉也不是普通的瓷釉,而是原色珐琅。珐琅的颜色本来就是白色。凡是如今所说的古月轩瓷,上的都是珐琅釉,所以《勇庐闲话》中说古月轩瓷的质地是砗磲。砗磲自然不能作釉,是说珐琅釉的颜色很像砗磲,而且珐琅可以配成各种颜色,以红、蓝两种颜色最好。所以古月轩虽然是画珐琅,但实际上也只是限于蓝、红二色及其深浅之间的变化色用的是珐琅,其他的颜色仍是用彩色颜料,而不是整个器物都是用珐琅画成的。

珐琅釉和珐琅画与以前的瓷釉及彩色都不同,特别美妙,后人便命名为“古月轩”。所以说,古月轩是指使用珐琅釉及珐琅彩的瓷器或料器。不过,用珐琅为彩不是从乾隆时期开始,康熙时就有了。所以康熙、雍正年间制作的上了珐琅彩、釉的瓷器和料器也可叫做古月轩。不过,乾隆时期这种产品的数量多而且质量精,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因为珐琅彩、釉瓷器上有“古月轩”题款,人们便用“古月轩”来称呼它。

现在,古月轩已经成为珐琅彩及珐琅釉瓷器、料器的专门名词,凡是珐琅彩、釉的都可以称为“古月轩”。所以,康熙、雍正以及其他时期所造的同类瓷器都称为古月轩。如果不是珐琅釉或珐琅彩,即使确实是古月轩所制作的,或有“古月轩”款的瓷器,也不能称为“古月轩”。弄清了这个道理,就会搞明白古月轩主人是乾隆时期的人,而康熙、雍正时期都有古月轩瓷器的原因。

生活家出游指南:钧瓷之都 河南神垕古镇


简要内容:神垕镇属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有肖河、小青河,均为季节性河流。肖河又名驺虞河,发源于大刘山之阴,境内流程7公里,在镇东南流入郏县境。小青河发源于牛头山下的青龙潭,境内流程4公里,经鸿畅北部流入蓝河。

“生活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看那连绵的高山,串珠式的平坝,深切的峡谷,高海拔的冰川,每一样都能满足我们对旅行生活的想象。在此,生活家小编特地为想出游的你准备了生活家出游指南,边玩边享受探险的刺激,背起包去体验在路上的感觉吧!

地理位置

神垕镇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是中国北方陶瓷的主要产地和集散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积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全镇总面积49.1平方公里,辖8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147个自然村,镇域户数8595户,总人口4.4万人,多为汉族,回族人口占0.5%。镇区建成面积7平方公里,居民6930户,人口3.2万人,外来人口1.1万人, 城镇化率为72.7%;镇区住宅面积为54.6万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17.5平方米。

神垕镇位于禹州市区西南30公里(东经113度13分,北纬34度零7分)。东接鸿畅镇,南临平顶山市郏县,西与磨街乡交界,北与文殊镇相连。

神垕地处伏牛山系余脉,属浅山丘陵区,群山环抱,山岭起伏,北有云盖山、南有大刘山、东有角子山、凤翅山,西有牛头山、牛金山等。镇中部为东西走向的乾鸣山,把神垕镇分割为两个狭窄的盆地。整个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大刘山704.5米,最低点位于肖河南出境口,海拔240米,相对高差464.5米。

神垕镇属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有肖河、小青河,均为季节性河流。肖河又名驺虞河,发源于大刘山之阴,境内流程7公里,在镇东南流入郏县境。小青河发源于牛头山下的青龙潭,境内流程4公里,经鸿畅北部流入蓝河。

神垕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4度,年平均降雨量705.3mm。

古镇历史

神垕古镇独具特色。神垕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夏商时期,这里的先民就从事农耕和冶陶,明成化年间就始设镇制。神垕因钧瓷而闻名,因陶瓷而兴盛,“神垕”两字曾被古代帝王四次皇封而声名显赫。历史上的神垕一直是中国北方钧陶瓷生产中心,古镇内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深宅大院鳞次栉比,呈现出“十里长街,烟火柱天,日进斗金”蔚然壮观的繁荣景象。五千年陶瓷文化积淀,一千多年钧瓷艺术的熏陶,给神垕镇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神垕古镇由东、西、南、北四座古寨构成,从东到西有东大街、老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红石桥街、关帝庙街等街道,全长3.5公里,保护面积达3平方公里。古镇区内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各种古寺庙、古民居、古祠堂等40余处,重点建筑依次有温家大院、霍家大院、白家大院、伯灵翁庙、望嵩门、驺虞桥及古代政府机关、商会、民团、文化、祭祀等场所。位于老街中心的伯灵翁庙,也称“窑神庙”,始建于宋代,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是神垕“钧都”、“瓷都”的重要标志,特别是花戏楼的木雕、石雕栩栩如生,精美绝伦。老街两旁的民居大多是望门富户“一进三”或“一进五”的宅院,均是以姓氏聚居,如白家大院、霍家大院、温家大院、辛家大院等,建筑特点是门第高大、布局对称、雕梁画栋、细致精美,是中国北方明清式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神垕古镇建筑景观独特,历史风貌完整,是钧瓷历史与传统文化价值的完美体现,是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的千年古镇。2005年11月,神垕镇被国家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

玉器收藏


吴念亲: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央视《鉴宝》栏目玉器专家、河南卫视《华豫之门》栏目鉴宝专家、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副主任清代玉器

清代(公元1616年~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大一统政权。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玉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发展,是我国古代玉器史上的一个登峰造极的时代,堪称玉文化发展的顶峰。

清代玉器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从顺治到雍正时期,为早期,这一阶段战乱频频,玉器行业也处于萧条状态,可以说是一个过渡期,其特点是玉器品种和数量较少,也没有新的发展和特色;二是从乾隆至嘉庆时期,为中期,这一阶段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加上乾隆皇帝对玉器的情有独钟,促进了玉器行业的蓬勃发展,可以说是鼎盛期,其特点是玉器在品种数量和制作工艺上都较以往有超越性的突破;三是从道光至宣统时期,为晚期,这一阶段战端又起,内忧外患,玉料来源受阻,玉器行业萎靡不振,可以说是衰落期,其特点是宫廷制玉有所衰退,但民间市场仍较为活跃。

清代玉器用料主要是温润细腻的新疆和田玉和晶莹剔透的缅甸翡翠。清康熙年间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帝入交趾,开通了缅甸翡翠进入中原的路线,乾隆年间西域的分裂割据和叛乱得到平定,又打通了新疆和田玉内运的道路,这两点都有效地解决了清代玉器制作的玉料来源问题。

清代制玉作坊由宫廷直接控制的有十处,北京有养心殿造办处和内务府匠作处,南方以苏州专诸巷最为出名,扬州玉作以善于雕琢大件玉器闻名。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圆雕、浮雕、镂雕、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糅合变通,创造与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玉器加工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

清代玉器品种和数量很多,可谓集古今之大成,大致可分以下五类:

一、仿古器 仿古对象广泛,凡古代的玉器、青铜器和陶瓷器等皆为模仿的对象,有形制、纹饰仿古,有的作旧,有的在同一器物上同时并用龙山、西周、宋代三个朝代的纹饰,并刻上乾隆御题。

二、生活实用品 有碗、杯、盏、盘、壶、尊、钵、盒等,新增器型有鼻烟壶,兼有放鼻烟与玩赏功能,早期为仿鱼、茄子、古瓶形,后期几乎都是扁体、短颈、小口形。

三、文房用具或陈设 有实用的文具和非实用的玩赏品,器型主要有笔管和笔斗、笔筒、笔架、砚、镇纸、臂搁等。陈设用的主要有花觚、花插、香亭、香炉、香熏、悬磬、悬钟、山子、佛、人像等。

四、礼仪用品 有少量礼器,如璧、圭、玉册等。

五、佩饰 玉带钩与玉带扣做工比明代精巧,花样繁缛;玉扳指,玉手串和玉手镯非常流行;各种人物、动物、植物题材的佩饰数量很大;带有“子冈”款的玉牌最多,这类玉牌多长方体,正背两面多刻人物、山水、植物、诗文等。

清代玉器的纹饰融会贯通了历朝历代的特点,新创的花鸟、虫草等纹饰丰富多彩,在玉器上出现了御制诗以及各种诗文。

中国瓷器收藏鉴赏500问-收藏馆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瓷器是体系最复杂的一种艺术型态,从汉晋越窑到明清景德镇窑,其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演变,瓷窑遗址遍布大江南北,产品种类繁多,流到世界各地。今天人们常怀着惊叹和赞美的心情审视这些源自泥土的器物,在古瓷为世人展现悠远的社会画卷中,体会古代创作者的情感意趣,感受东方民族的审美习性,了解华夏文化的深厚底蕴。

基本信息

出 版 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3-1

版次:1

页数:187

字数:300000

印刷时间:2009-3-1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1

I S B N:9787501968237

包装:平装

目录

第一章 认识瓷器

1 什么是瓷器?

2 什么是原始瓷?

3 瓷器和陶器有什么区别?

4 什么是瓷石?

5 什么是高岭土?

6 什么是釉果?

7 什么是釉灰?

8 什么是釉?

9 什么是石灰釉?

10 什么是石灰碱釉?

11 为什么瓷釉会有不同的颜色?

12 什么是彩绘瓷?

13 什么是一元配方?什么是二元配方?二者有什么区别?

14 什么是化妆土?化妆土在瓷器装饰中有何作用?

15 中国瓷器在发展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6 历史上都诞生过哪些名窑?

17 瓷器各部位的名称是什么?

18 瓷器的口是指器物的哪个部位?口部都有哪些变化?

19 瓷器的颈是指器物的哪个部位? 颈部都有哪些变化?

20 瓷器的耳是指器物的哪个部位?颈部都有哪些变化?

21 瓷器的肩是指器物的哪个部位?肩部都有哪些变化?

22 瓷器的腹是指器物的哪个部位?腹部都有哪些变化?

23 瓷器的足都有哪些样式?

24 瓷器的造型都有哪些?

25 瓷器的款识有何特色?

26 瓷器的纹样有何特色?

27 什么是官窑?

28 什么是民窑?

29 瓷器鉴定都有哪些术语?

30 什么是督陶官?

31 什么是克拉克瓷?

32 什么是纹章瓷?

33 什么是巴达维亚瓷?

第二章 瓷器文化

34 唐代《茶经》对当时的瓷窑是如何评价的?

35 “类银”、“类雪”是唐代对白瓷成就的肯定吗?

36 宋真宗为何赐名景德镇?

37 宋徽宗与钧窑鼓钉洗有何传说?

38 宋代斗茶之风的兴起对当时的瓷器有何要求?

39 元至正青花是如何被发现的?

40 什么是枢府瓷?

41 为何说朱元璋偏爱红瓷?

42 为何说永乐偏爱白瓷?

43 为何说永宣不分?

44 明代祭祀用瓷颜色有何要求?

45 郑和对中国瓷器的传播起了什么作用?

46 明代为何很少有完整的蟋蟀罐存世?

47 明嘉靖为何多见道教纹饰?

48 明正德为何多见伊斯兰文纹?

49 明成化斗彩杯有何传说?

50 皇帝大婚用瓷都有哪些?

51 清代后官等级的差异在瓷器上如何体现?

52 瓷圣何朝宗瓷器有何特点?

53 景德镇白围裙的习俗缘何而起?

54 周丹泉仿定鼎的故事讲的是什么?

55 风火仙师是谁?

56 什么是太平窑?

57 郎廷极对清代制瓷有何贡献?

58 年希尧对清代制瓷有何贡献?

59 唐英对清代制瓷有何贡献?

60 中国瓷器海外传播都有哪些路线?

61 中国瓷器对亚洲瓷器的制作有何影响?

62 中国瓷器对欧洲瓷器的制作有何影响?

63 古代销往欧洲的瓷器绘画有何特色?

64 为法国人称作雪拉同的是中国什么瓷器?

65 故宫收藏有多少历代瓷器?

66 瓷器借鉴了青铜器中的哪些造型?

67 藏有中国瓷器的海外博物馆主要有哪些?

68 南海1号的出水对今人认识宋元瓷器有何帮助?

第三章 时代特征

69 如何鉴识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

70 原始瓷器是如何发展的?

71 原始瓷何时终结?

72 东汉时期的瓷器有何特点?

73 魏晋南北朝时南方青瓷有何特点?

74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青瓷有何特点?

75 南朝瓷器与北朝青瓷有什么差异?

……

第四章 历代名窑

第五章 颜色釉和彩绘瓷

第六章 古瓷器形

第七章 古瓷纹样

第八章 古瓷款识

第九章 瓷器工艺

第十章 瓷器鉴定与保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