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的历史故事

从明朝起,瓷器越来越具有观赏性,画面也不再单一,制瓷艺人开始学会讲故事

瓷器自由陶器演变而来以后,就变得越来越细腻、越来越精致,而陶器还保持着它的质朴的品质和粗砺的外表。

细腻的瓷器更容易让制瓷艺人产生各种美好的联想,富贵吉祥、妻贤子孝、欢庆锣鼓各色喜庆都是瓷器钟爱的题材。发展到清朝前期,青花、五彩瓷器上又出现了一大主题,那就是历史故事。

有的历史故事因为篇幅比较长,还会出现类似“连载”的情况,就是一个故事必须用一套瓷器来叙述,每件器物只是故事中的一出或一个场景;而篇幅短的故事,在同一件器物上就能运用它的几个侧面来一次说清。

早在数百年前,画工就知道出现在瓷器上的故事必须大都家喻户晓,这样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如果都是陌生面孔谁还会买呢?因此世俗的主题应运而生,明亡以后,宫窑匠人流落在民间,于是更精良的工艺和世俗主题同时出现在清朝前期。

还有一个条件就是,突出这些故事的情节,越曲折越好,哪些场景冲突多就描绘哪些。于是,一些神话和传说出现在瓷器上:伍子胥举鼎、周处斩蛟、西游记等。而民间故事和话本也为瓷器提供了另一个故事来源,比如空城计、《西厢记》等。因为《西厢记》这份古典的浪漫更有人情味,所以也被描绘得更多,所以瓷器发展到清初又成为文人雅士眷顾才子佳人戏的一个艺术载体。德-化-陶-瓷-总-站

在我们此次展示的《西厢记》青花碗中,一出才子佳人故事有序地开展:

唐贞元年间,洛阳书生张君瑞远赴长安赶考,途经河中府探望了好友白马将军,并游普救寺。正巧前朝崔相国病逝后,夫人郑氏携女儿侍从等也路过此地暂住。于是莺莺、红娘与张生佛殿奇逢后,就演绎出张生与莺莺、红娘三人一里一外地待月西厢。

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英雄救美一直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一个通行的章节,待月西厢之人也不能免俗。就在此时,叛将孙飞虎的出现为张生救美创造了条件。孙将军为传说中的莺莺美貌所惑带兵抢亲,在崔夫人求救无门时,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不知张生是为了这纸婚约还是真的见义勇为,总之,是他请来了白马将军,战斗场面在这只口阔20cm的青花大碗中也有表现。

神话故事也是民间对美好事物遍布人间的寄托。八仙、麻姑、《封神榜》都是瓷器钟爱的题材。麻姑做为道教女仙,“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关于麻姑的传说很多,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麻姑原是亲见“东海三为桑田”的仙人,是长寿的象征,所以后世不同艺术载体都将麻姑献寿当做吉祥的作品献给尊长。

清道光年间的四只粉彩麻姑献寿碗,直径都只有8.5cm,是一口“小平珍玩”款。杯形玲珑小巧,方寸间以粉彩描摹麻姑献寿,人物纤毫毕现,印证了“道光所绘人物亦有极精者”的记载。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人物也是瓷器的绘画题材。清康熙年间五彩三国人物故事图筒瓶以24.2万的价格在北京保利春拍中成交。瓶身成直筒形、撇口,五彩绘刀马人物,为执双股剑之刘备於虎牢关大战执方天画戟的吕布。康熙“刀马人”画片为清代之冠,列阵厮杀、“奇伟可喜”。此瓶有趣之处在於所绘观战者为几个小童,有二童则对战争场面熟视无睹,仍然蹴鞠为戏。这也显出康熙晚期的太平盛世,战争已成回忆,对儿童而言,“刀马人”不过是一出戏曲罢了。

诗仙李白一生洒脱,民间文学对他的记载总是和不羁有关。清康熙年间出品的这尊青花李太白故事花觚造型秀美,青花发色浓艳有层次。尊上部绘“李太白醉草吓蛮书”故事。腹部是“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康熙朝政宽松,无文字狱。明代遗民顾炎武、黄宗羲等均能以明的遗民自居。因此,这一时期出品的诗仙花觚有可能为时代之写照。

扩展阅读

瓷器的历史


一、 汉代的瓷艺

相关历史意义:瓷器的起源

名窑:越窑

器器型和造瓷工艺:青瓷、瓷罐的出现

二、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隋的瓷艺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瓷壶、瓷瓶、瓷尊、白瓷的出现

三、唐代的瓷艺

相关历史意义:中国开始出口瓷器

名窑:长沙窑、陶窑与霍窑、刑窑、耀州窑、磁州窑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唐三彩、瓷盒、执壶、花釉的出现

四、五代十国分裂时期的瓷艺

名窑:柴窑

五、宋代的瓷艺

相关历史意义:宋代的瓷器综述、宋瓷的出口、景德镇建镇

名窑:龙泉窑、湖田窑、五大名窑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青白瓷、玉壶春瓶、窑变釉、葫芦瓶、提梁壶、注碗、胆瓶、梅瓶

六、元代的瓷艺

相关历史意义:元代的瓷艺综述、元瓷的出口、景德镇设“浮梁瓷局”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卵白釉、青花瓷、釉里红、多穆壶、蓝釉、僧帽壶、法华彩、觚

七、明代的瓷艺

相关历史意义:明代的瓷艺综述、明代瓷器的外销

名窑:御器厂、德化窑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红釉、甜白釉、永乐瓷、三彩、宣德瓷、天球瓶、黄釉、成化瓷、斗彩、红绿彩、牛头尊、嘉靖瓷、

五彩、万历瓷、将军罐、象腿瓶

八、清代的瓷艺

相关历史意义:清代的瓷艺综述、清瓷的出口、“官搭民烧”制度

名窑:郎窑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棒槌瓶、康熙瓷、油锤瓶、凤尾尊、太白尊、粉彩、观音尊、珐琅彩、马蹄尊、雍正瓷、灯笼瓶、墨彩、赏瓶、乾隆瓷、贲巴壶、盉式壶

九、近代的瓷艺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帽筒、浅绛彩、洪宪瓷

达摩历史故事之二


孝明帝与达摩

达摩尊奉师命来中华弘扬大乘教义,临行之前,般若多罗大师指点他,南朝皇帝好大喜功,热衷虚荣,对佛理并非真正通晓,建业(今南京)不是弘 法的理想地方。长江以北,地域辽阔,民风淳朴,信佛崇教人众不可胜数,乃传化大乘教义理想之处。达摩谨记师傅教诲,漂洋过海,意欲前往北朝传化。不想到达广州后,被梁武帝迎到建业,拜为师傅。数日后,二人对佛理方面见解不一,达摩不辞而别,一路向北,要渡过长江到北朝传化。

传说达摩来到长江边上,江水浩淼,一片茫然,他沿江寻找,只见江风吹拂,芦苇起伏,芦花漫天,却不见一只渡船。这时候,梁武帝闻报达摩不辞而去,派快骑追赶,自己也随后赶来。达摩站在江边,回头遥见追赶的快骑如飞而来,遂不慌不忙得折下一根芦苇抛向江中,又翻个筋斗,稳稳得站在芦苇之上,飘飘荡荡向对岸渡去,梁武帝赶到江边,见此情景,连呼“大师!”达摩头也不回仍向前渡。梁武帝无可奈何的吁叹:“真神僧也!”

达摩渡过长江,孑然独行,遍访名山古刹。一日,他在化缘时,听人言讲刚刚建成的魏京永宁寺塔壮丽无比,堪称世界之奇观。于是,他就前往京都洛阳,观看永宁寺塔。未进京城,达摩就远远看见永宁寺塔高耸入云,燕盘莺飞,环绕塔顶。达摩匆匆向塔走去,只见沿街百姓纷纷回避,御林军密布森严。达摩询问路人,方知是孝明帝拓跋陪伴胡太后在此祭塔,一切人等不得近前。

古都洛阳既是京城,更是佛门重地。自东汉永平年间建造白马寺,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到北魏时期,已相当鼎盛。北魏道武帝跋硅开国以后到孝明帝曾经降旨灭佛,毁坏寺塔,残杀僧徒。但道武帝死后,佛教依旧盛行。孝明帝的母亲胡太后,更是的忠实的佛教弟子,永宁寺塔就是她降旨建成。这座宏伟庄严,建筑、雕塑及工艺美术皆属一流的寺塔,有九层浮图一所,高九十丈,“殚土木之功,穷形造之巧”,可称塔之瑰典,盖世奇观。

达摩欲近塔前,被御林军阻拦,便双手合十,默念“南无……”虽是默念,但声音传至孝明帝耳中,却若洪钟,孝明帝大惊,知道附近定有世外高人,边让左右前去打探,片刻回报:“有已异僧欲观塔,被御林军阻拦,正在合掌默念!”孝明帝传旨:“快请圣僧前来!”

达摩来到塔前,一心观塔,视孝明帝如无人。良久,达摩双手合掌,感慨地说:“我活了一百多岁,走遍天下,还不曾见过如此宏伟壮观的寺塔,实乃旷古奇绝……”孝明帝见达摩夸赞寺塔,视自己无人,他何曾受过如此冷落,心里不快,就问达摩:“什么是佛?”达摩答曰:“心既是佛!”孝明帝说:“此话错矣!人之觉悟是佛,觉悟了的人是佛!”达摩说:“心则是人之根本,人之觉悟实乃由心而生,只有人心觉悟才有人之觉悟,所谓万善心生,万恶亦心生,即此理也!”

孝明帝认为达摩的话有道理。但他是皇帝,从来都是言出如山,容不得反驳,对达摩毫不留情的反驳很是不满,于是又问:“您看我是否可以成佛?”达摩冷冷地说:“凡是有性命的人和动物皆可成佛,您却不能。”孝明帝愤然问道:“为何不能?”达摩说:“佛乃心生!心里有佛,行事才能向佛,久而久之,自然彻悟人生,修得正果。你出门行走,前呼后拥,鸣锣开道,百姓回避,鸡犬也要让你三分。在佛塔面前你尚且如此,可见你平时八面威风,光彩无限了!这种行为,如何成佛?”孝明帝沉默良久,心生愧意,但又想自己是皇帝,皇帝有皇帝的威严,有皇帝出行的规矩,他就有意识地问达摩:“你可识朕?”达摩说:“朕是何人?”皇帝尚未答话,伴驾太监斥责达摩道:“何方疯僧,敢对皇上如此无礼,是在该打!”达摩并不理会,又问孝明帝:“皇上是谁?”孝明帝答到:“皇上是我!”达摩问:“我是谁?”孝明帝说:“我就是我,难道还是别人不成?”达摩说:“非也!我不是我,我不知是何物也!”孝明帝见达摩言语非凡,想到刚才他嘴里在默念,声音却如洪钟,心知绝非凡夫俗子,于是说话口气也就温和多了,他问达摩:“我作何解,敬请赐教。”这时候,达摩才放下合掌,给孝明帝讲了一个佛经上的寓言。

达摩讲到:过去有一个人到远方去,夜里独自在荒郊一个屋子里歇息。半夜的时候,有一个鬼背着一个死人,来到他跟前。后面还有一个鬼,跟着进来骂前鬼:“死人是我的东西,你为什么要背到这里?”骂着,一把抓住死人一只手,把尸体从前鬼身上拉下来,前鬼说:“这里有人可以证明,死人是我背来的,是我的东西,不信你可以问他!”于是,二鬼都问人,是谁背的死人。这人想,二鬼争尸,是为了借尸超生。如果说是前鬼背来的,后鬼不得超生,恼恨于我,我必死无疑。如果说是后鬼背来的,前鬼恼恨,我也是死。如实说是死,妄语亦是死,我何必妄语呢?他就据实说:“死人是前鬼背来的。”后鬼听后怒目相视,把死人的手拔下来,扔到地上,前鬼赶紧取下死人的臂膀把手接上。就这样,二鬼把死人的两足头肋都拔下来,又安装如初。二鬼把重新组装起来的死人共同吃了,然后抹抹嘴巴,如风而去。

这个人就想:二鬼争尸,共食尸首而去,不知投胎何处。我虽然躲过一场灾难,但眼见二鬼未转生,分食无名尸体之情景,可见人的肉身,全是空身也。我的身体虽是父母经血所生,但实质上不知是谁人身上之肉。如果说有身,尽是他人的身肉,如说无身,我有何解?这个人想来想去,心性痴迷,不得其解,非常苦闷。

第二天,他往前赶路,到了一个新的国家,见一座壮丽的佛塔下面有许多和尚在拜塔,心想,我见了他们不问多余的事情,就问他们我这身体是有还是无?他走上前去问僧人。有一个小和尚问他:“您是什么人?”他回答:“我也不知道我是谁。”他就把昨天夜里的事情向众和尚原原本本说了。和尚们听罢,都说:“人的肉身,从古以来就没有我,并不是现在才无我。你本是一个凡夫俗人,经此奇遇,心生无我,虽然迷茫,但却与佛有缘,只要进入佛门,定能获得正果。”这个人听了和尚的话,当即剃发为僧,断诸烦恼,后来修得罗汉道。

达摩讲完了故事,问孝明帝:“根据这则寓言,你说朕为何物?”孝明帝明白寓意,答说:“空物也!”达摩说:“你能觉悟人之无我,私欲已去大半!要知人生一世,荣华富贵,实乃过眼烟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积德行善,造福于人,乃真功德!”

北魏时期,正是天下迷信正浓时期,鬼怪奇异风行天下,孝明帝对这则语言深信不疑。于是,他奉达摩为异人,把他请进皇宫,盛情款待,当得知达摩来自释迦牟尼的国度,甚为尊崇,要拜达摩为护国禅师,同理朝政。达摩以世外之人,只崇佛法为由,婉言谢绝,只身前往少林寺弘法。

达摩在少林寺蚩尤洞面壁九年,孝明帝曾下三道圣旨,召达摩进京,达摩闻召不起。孝明帝没有怪罪达摩,相反更加敬仰达摩对信念的追求精神。后来,达摩在少林寺传法慧可后,到定林寺弘法,孝明帝经常离开洛阳,到定林寺降香拜佛,恭敬地聆听达摩传讲禅学。并多次拨出银两,修葺空相寺,以示对达摩的敬意。

当代德化陶瓷名家作品欣赏:

《17寸渡海达摩》林建平

《达摩渡江》柯国镇

《一苇渡江》徐才提

《达摩渡江》苏杜村

《一苇渡江》颜松柳

《达摩》郑志德

龙泉瓷器的历史


中国陶瓷考古界另一个公认的事实是,早期的龙泉青瓷受瓯窑、越窑的影响最大。

瓯窑、越窑在东汉(25—220)时才完成了由原始瓷向瓷器的过渡。而浙江的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四大窑系在公元3世纪以后才成系统。

那么,龙泉青瓷早期受瓯窑、越窑的影响,是不是这个时期?向前推到春秋时代成立吗?

这种推想似乎胆大以至狂妄,却又合理,而且可能源于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吴越相争。一个名叫西施的绝色美女奉越王之命,卧底吴国,最终使卧薪尝胆的勾践一举打败吴王夫差,灭了吴国,演绎了一段千古传奇。

吴越相争的主战场不在龙泉,但这场战争却在龙泉城市的发展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使封闭蛮荒的龙泉第一次走向了开放。

从来没有人把吴越战争与龙泉青瓷联系在一起。

据《龙泉县志》载,1988年,龙泉全县有姓氏二百九十三个。如此繁杂的姓氏,如果历史上没有经历过移民,是不可想象的。

“中原汉族南迁后,汉人渐从江苏、江西、福建等省辗转迁居龙泉,尤其是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和金人南下,南宋朝廷偏安临安(杭州)时期,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南迁龙泉的人口大量增加。清初,避‘三藩之乱’,闽东北人口迁入龙泉西南乡不少。清雍、乾间,海禁初弛,商业复兴,江西广丰及浙江兰溪、永康、青田、温州等地商业手工业者纷至沓来,落籍特多,遂有‘江西老俵一个包袱一把伞,走到龙泉当老板’之说。”

这是1994年版的《龙泉县志》关于外来移民的记录。“1958—1960年,从丽水、青田、温州、文成、泰顺、平阳、瑞安、瓯海、永嘉、乐清、温岭、诸暨等县、市,迁来林业采伐工人达一万二千人(其中部队转业九百多人),携带家属五千多人。”“1964—1967年,迁入新安江水电站库区淳安县移民一千四百十二户,五千六百五十人。”“1965—1966年,从杭州、东北等地迁入‘小三线’工人职工及其家属九百人。”

“战争,催生了龙泉宝剑;战争,同时也催生了龙泉古城。”这是作家阙迪伟先生在《欧冶子将军庙前的遐想》一文中,对龙泉古城雏形形成的合理推想。文章中说,龙泉古城雏形可能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吴越争霸时期形成,而且可能是国家行为所致。这个时期,铁剑的出现正逐步取代青铜兵器,在战场上具有克敌制胜的绝对优势。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为强国争夺霸主地位,从战略高度出发,选中了远离战场的越国大后方龙泉,利用当地丰富的铸剑资源和瓯江水运交通作为铸剑基地,是情理之中的事。于是,铸剑鼻祖欧冶子来到荒蛮的龙泉铸剑,肩负起统治者的霸主梦,也就不难理解了。从《百越先贤志》记载有关欧冶子铸剑的资料看,欧冶子“凿茨山,泄其溪,取山中铁英,作铁剑三枚……”当时的铸剑,应该是一个相当宏大的国家行为的大工程,用现在的目光看,在当时还没有出现火药,劳动工具又非常原始简陋的情况下,欧冶子哪怕是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单枪匹马完成铸剑,必须有大量人手参与配合,才能行

瓷器上的端午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祭祀屈原还是祭祀伍子胥或是曹娥一直争论不休,但赛龙舟、吃香粽、避五毒、跳钟馗、烧艾叶、系彩绳等习俗却是一致的,这些习俗不仅仅体现在节日当天,也浸润在中国人的方方面面,中国的英文CHINA,是瓷器的意思,就让我们从瓷器说起,那些“瓷器上的端午”。

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纹小盘

明万历,高1.9cm,口径10.6cm,足径6.6cm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五彩装饰。内底绘张天师斩五毒图,张天师持剑立于树下坡地上,周围描绘蟾蜍、蝎、蛇等。内壁绘相间排列的菖蒲叶、折枝石榴花、艾草等共八组。外壁绘相间排列的菖蒲叶、折枝石榴花、艾草等,间绘以蛇、蝎、蟾蜍、蜈蚣、壁虎等。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款。

从此盘上的装饰题材看,这应是一件万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宫廷烧造的供端午节使用的应景物品,图案寓“袪毒辟邪”之意。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名“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五月天气渐热,细菌容易繁殖,蛇、蝎、蟾蜍、蜈蚣、壁虎(俗称五毒)等毒虫纷纷出动,疠疫常常发生,致使五月又有“恶月”之称,五月五日又有“恶日”之称。因此,人们想方法设法在此时辟瘟祛邪,以求安康。民间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于在门上悬挂艾草、菖蒲或石榴、蒜头等,都是有此用意。因为菖蒲的叶子像剑,被称作“蒲剑”、“水剑”,因此,人们认为将其插在门上可以斩千邪。艾草有异味,是可以用来治病的药草,人们认为将其悬于户上,可禳毒气。花红似火的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可以避祸。大蒜头像锤子,气味辛烈,具有祛病消炎的功用。

张天师名陵,又名道陵,是东汉五斗米道的创立者,教人信奉道教,并用符水咒法给人治病,后世道徒尊其为天师。传说中的张天师神通广大,有龙虎护法,能除五毒并,辟瘟消灾。因此,民间习俗常在端午节悬挂张天师画像,以祛邪除祟、镇宅佑安。

霁蓝釉艾叶形洗

清乾隆,高1.7cm,长15.6cm

洗呈艾叶形,洗内随边沿的起伏划出叶脉纹。通体内外施霁蓝釉,釉色深沉匀净。

此洗以艾草叶为蓝本制作而成,当非偶然所为,必有其深层含意。

艾,又名家艾、艾蒿。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以艾入药,有理气血、祛寒湿的功效。而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民谚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时民间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在门上插艾草或菖蒲,用以杀菌防病、驱瘴辟邪。

由上述可知,这件霁蓝釉艾叶形洗看似普通,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慎德堂制”款粉彩赛龙、凤舟图盘

清道光,高5.4cm,口径28.5cm,足径17.8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内外粉彩装饰。内壁近口沿处以金彩描绘如意头纹,内底以粉彩描绘赛龙舟、凤舟图,水中儿童们正在分别奋力划着一龙舟和一凤舟。龙舟的头、尾上各立一童,均手执令旗呼号指挥,尾部一儿童在鸣锣加油。凤舟之头上亦站立一儿童,正手执令旗呼号指挥。两舟上的其余儿童们正奋力划桨。岸上站立五位小童,正在燃放鞭炮、呐喊,为双方加油。外壁以粉彩描绘结带折枝花、杂宝纹,杂宝有书画、笔锭、方胜、如意、珊瑚、犀角、铜钱等。外底署矾红彩楷体“慎德堂制”四字双行款。

此盘造型规整,绘画笔触细腻,所署“慎德堂制”款字体工整。“慎德堂”系道光皇帝在圆明园的行宫,署有“慎德堂制”款的瓷器,应是道光年间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道光皇帝特制的,以供其居住在慎德堂时使用。从盘上所绘的赛龙舟和凤舟图看,此盘应有其特殊用途,应是供道光皇帝在端午节使用的应景物品。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遂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屈原踪影。此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这一天,人们都要划龙舟以纪念屈原,主要目的是借划龙舟来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了屈原的尸体。

瓷胎矾红钟馗鼻烟壶

钟馗为民间传说中趋凶避鬼的真神,原为唐朝人,因长相狰狞遭小人谗言武举未中,触阶而亡。后托梦唐明皇,誓除天下恶鬼。由此钟馗的形象便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钟馗也是端午节常出现的题材。此壶高6.3厘米,呈扁圆形,直口,圈足,上配裹铜矾红盖。两面所绘纹饰相同,矾红立姿钟馗,头顶天脚立地。乱发蓬髯,双眉倒竖,目光炯炯,左手执剑,右手怒指,面目威严可怖。瓷胎,胎质细密,釉色光洁。

青花五彩人物五毒纹盘

青花五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彩绘瓷品种之一,由宋金红绿彩瓷发展而来。青花五彩是在已高温烧成的青花瓷器上,用釉下青花与多种金属为着色剂的釉上彩料绘制图案花纹,再经低温烘烤而成的。此盘口径16厘米,撇口,浅弧壁,圈足。通体以青花五彩装饰。盘心绘张天师驱五毒图。张天师胯下骑猛虎,手挥宝剑,周围描绘蟾蜍、蝎子、蛇、蜈蚣、壁虎等,辅以松树、花草、山石纹等。内壁绘相间排列的菖蒲叶、折枝石榴花、艾草等。从此盘上的装饰题材看,这应是一件万历时期景德镇御窑场专门为宫廷烧造的供端午节使用的应景物品,图案寓“袪毒辟邪”之意。

中国瓷器的仿制历史


瓷器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几千年来,古代匠师们创造了无数技艺精湛的瓷器珍品,遗存下来成为文化宝库中的巨大财富。在这些遗物中有各个时代的代表作和创新之作,也有后代仿制品,无不表现出高超的制瓷技巧。就仿古瓷而言,早在宋代,当时的几大名窑就有其他地方窑对之加以仿造的情形。元代瓷器中,则仿宋代钧窑和定窑较为突出。尤其明清两代,仿前代瓷器更加兴盛,各朝均没有中断过。仿品的制作技术不断更新,有的达到“乱真”的程度,有的甚至超过了原有水平,而不同时代的仿品,又有不同的风格,从而丰富了制瓷的工艺。

“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明代景德镇瓷业无论官窑、民窑都极兴旺。当时朝廷在景德镇设“御厂”,专烧供宫廷使用的瓷器。在生产御用瓷的过程中,造就了一批制作仿古瓷的名家。清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明嘉靖、隆庆间,以仿宣德、成化瓷器而成名的崔国懋,号称崔公窑,为当时民窑之冠。又有周丹泉“尤精仿古瓷,每一名品出,四方竞重购之”。万历时昊十九,仿制白釉脱胎瓷,所制“卵幕杯”、“流霞盏”最为著名。

永乐、宣德、成化三朝,是明代瓷业的黄金时期。一般说来,永乐、宣德瓷器以“鲜红为宝”, “青花为贵”;而成化瓷器则一斗彩名世。然而当时在仿古瓷方面也毫不逊色。从现存的藏品看,这一时期景德镇窑仿烧的汝、哥、龙泉等宋代名窑瓷器,精美程度不亚于宋代真品。到了明后期的嘉靖、万历时期,风格又有变化,瓷器胎体厚重,追求奇靡,五彩斑斓,花纹繁褥。但由于国势渐衰,整体工艺水平下降,古时人特别推崇明初瓷器。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发展臻于极盛。这三朝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本人都非常喜好瓷器。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乾隆两位皇帝还历次亲自诏令景德镇督陶官唐英仿造历代名瓷。因而这一时期的仿造水平很高,所仿宋代五大名窑以及明代永乐、宣德、成化等朝瓷器,在釉色、胎质、造型、纹饰方面多已达到理想境界。当时以“郎窑”、“唐窑”制品最为逼真。

这一时期的仿古瓷技术上精益求精,但并无牟利目的。特别是官窑的产品,烧出来是为皇宫御用的当然更不敢真的用来鱼目混珠。所以许多仿品并不仿写前朝年款,而是直书本朝年号。清乾隆时并有“大清乾隆仿古”专款。这样的仿作只能称作“仿品”而非赝品,其本身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清末民初,中外人士搜求历代古瓷者渐多,古董行生意兴隆,因而仿古和造假能手亦相继涌现。上自原始社会彩陶、黑陶,下至唐三彩、五代越窑与宋代各大名窑,乃至明代德化白瓷、山西法华以及明清各朝各代各类品种的景德镇官窑瓷器,几乎无不仿作。而且其中的绝大多数,由于烧造时的用意即在于拿来冒充真品,所以就不但要求“神似”,也极力追求每一点细节的“形似”,诚可谓处心积虑。加之当时去古未远,匠师们的经验、技艺、工具、环境、修养以至心境都与古人接近,因此,仅就烧造瓷器中的赝品—假古董而言,这一时期的造诣可以说是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总的看来,古今制造仿古瓷的目的无非出于两个,一是发思古怀旧之心,保持传统品种;二是以假乱真,牟获商业利益。前者对瓷器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清康、雍、乾三朝,既是嗜古、仿古之风极盛的时期,也是大量新品种涌现的时期,可见在瓷器发展中,仿古不但不妨碍创新,而且能够促进创新。然而另一方面,从文物收藏和鉴定的角度看,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只要是仿制品,就会给我们今天的鉴别造成困难。特别是古代那些技艺精湛的仿品,即便制作者当初的用心完全纯正,也不能排除后利用其仿作来假冒真品,牟取暴利。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