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质鼻烟壶的历史

鼻烟壶是明代后期由欧洲商人和传教士传入中国,但做为贮鼻烟的容器---鼻烟"壶"的制作,却是沿用中国历史上制造小药瓶的传统工艺。如图所示宋代磁州窑小药瓶实物为据,可以将中国瓷质鼻烟"壶"的历史追溯到宋代。

从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小药瓶的实物证据,可以窥见它的基本特征:

1、该瓶为灰白胎,小巧规整,其制法:即小瓶成形后先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在扁腹两面绘以褐色花卉图案,画风简练,流畅自然。然后再罩以玻璃质透明釉,这种工艺具有典型的宋代磁州窑的时代风格。

2、造型为小口,大腹、扁体。这样便于使用,多蓄和携带。这一鲜明的造型,正是历代无论选用诸如:宝石、玉石、晶石、玛瑙、珐琅、烧瓷、料、竹木雕刻、象牙雕刻、银、雕漆等材料制作的鼻烟"壶"的主体特征。

3、在小药瓶扁体腹部上白地绘褐花。用笔线条流畅,规整而活泼,十分精致典雅,这也是历代鼻烟壶上常用的图案纹饰工艺。

即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实属各类鼻烟"壶"所追求的共同特性。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鼻烟"壶"的制作,历史悠久。无论造型,图案纹饰,在宋代已达到十分精美的境界。虽然嗜用鼻烟的习惯已经绝迹,但鼻烟"壶"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鼻烟"壶"也由小药瓶,贮鼻烟的鼻烟"壶",发展到现代的鼻烟"壶"工艺品,如图所示的带有天然玉兔图饰的玛瑙鼻烟"壶"。鼻烟"壶"在历代御用和民间艺术家手中焕发异彩,"壶里乾坤京艺绝",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为不少名家珍视和收藏。

尤其对历代鼻烟"壶"的系列收藏,更成为一种新时尚,也进一步展现了中华文化艺术苑中的靓影。为能得到一件理想的藏品,曾使不少痴迷者,如获至宝而兴奋不已,可见小小的鼻烟"壶",充满了艺术魅力。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陶瓷文化】清代帝王的“第二生命” 清代御用鼻烟壶


在中国工艺品中,有一种器物用材最广,它集我国的烧瓷、玛瑙、料器、玉石、水晶雕琢、金漆镶嵌、雕漆,景泰蓝、象牙、竹木雕刻、金属工艺、书法、绘画等各种工艺技术于一身,成为我国工艺美术的一个浓缩的结晶。

相传鼻烟是1581年被意大利人利玛窦带进中国的。吸闻鼻烟很适用于游牧、渔猎等野外流动的生活,闻鼻烟可起到轻度的麻醉作用,以缓解神经紧张的压力,使疲劳的身躯得到暂时的休息和松弛。蒙古族属于游牧民族,所以属于蒙古族传统的民族工艺——金属工艺制成的鼻烟壶现今存世较多。

康熙、乾隆年间闻鼻烟风行一时,从最高贵的帝王到最底层的贫民,“无论贫富贵贱无不好之,有类于饮食睡眠,不可一日缺其事。几视为第二生命,可一日无米面,而不可一日无鼻烟。可一日不饮食,而不可一日不闻鼻?”(民国三十一年赵汝珍编著《古玩指南》)。因而鼻烟壶的制作,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

清代盛行鼻烟,应运而生的瓷制鼻烟壶也几乎囊括了所有瓷器类别,斗彩、粉彩、五彩、祭红、抹红、珊瑚釉、茶叶末釉、墨彩、珐琅彩、青花,釉里红,哥瓷、雕瓷、刻瓷等等无所不有。造型最多的是爆竹筒式,也有方形、扁方,葫芦形、圆形、瓜果形、双联,人物形等。

康熙时首先烧制的鼻烟壶是以钴为着色剂的釉下彩--青花品种。色彩明快,图案纹饰有龙凤、八骏图、寒江独钓等。布局严谨规范,画工精细,绘制风格与当时画坛艺术相通,造型多为古朴的爆竹筒式。款识多为"康熙年制"双排四字款,不加双圈,笔意浑成,颇具韵味。这一时期的釉里红与红釉器色彩鲜红艳丽,瓷质细腻,造型规矩,也可称为上品。

清雍正皇帝胤祯对陶瓷工艺颇感兴趣。这时的瓷质烟壶增加了浆胎青花、斗彩、珐琅彩、天蓝釉、茶叶末釉、炉钧釉、酱釉、素白釉以及青花、釉里红两种釉下彩同运用到一件器物上一次烧成的青花加紫。纹饰图案以缠枝莲最多,松竹悔、桃花、梅花、山水人物、婴戏图等,所绘花卉皆工细纤巧,雍正制品,用色以淡雅著称,釉色清爽,制作极精。

这一时期最出色的是珐琅彩鼻烟壶。珐琅器皿始于清康熙年间,清圣祖康熙非常喜爱珐琅器皿,曾命珐琅作烧造。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特邀法国画珐琅匠、传教士陈忠信在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传授法国里摩日画珐琅技艺。

乾隆时期新增加的鼻烟壶造型多种多样。如葫芦式、椭圆、扁方,铺首耳灯笼式、包袱式;瓜果、蔬菜、花朵式、双联式、动物式以及八仙、和合、刘海、抱瓶童子等人物式造型。釉色又有粉彩、红彩、墨彩、胭脂釉、窑变、金釉、仿珊瑚釉、斑花石,松石等。纹饰题材有五谷丰登、平安吉祥、万福流云、连庆升级、五子夺魁、百寿图、婴戏图、西洋仕女等。

到了光绪至民国年间,北京出现了仿乾隆内廷制作的料质珐琅彩烟壶,足部也落有乾降年款,或落古月轩款,虽皆为名家高下绘制,但胎、彩、款识显然不如前朝水平。

清雍正高5.4公分

铜胎,扁圆鼻烟壶。壶内露胎,铜盖下木塞附牙匙。壶身前后开光内浅蓝地,分别绘牡丹和荷莲,两侧浅紫色地饰西洋装饰花纹。略内凹的椭圆底,白地书蓝色「雍正年制」无框双行宋体字款。

鼻烟壶为装烟草的小器皿,盖下木塞所附的牙匙,是用来舀取烟草。

画珐琅梅花鼻烟壶

清康熙高7.6公分

铜胎,削肩扁腹鼻烟壶。壶内露胎,錾花铜盖下木塞附骨匙。器表白地,颈绘朵花,肩绘花蝶,壶腹前后开光处饰日本风格的黑漆地绘金色梅花,瓶侧绘红白梅花。椭圆形圈足底封实,白地书红褐「康熙御制」无框双行隶书款。该器乃接合珐琅与漆器工艺之稀有精美文物。此件文物曾于公元1996年赴美参加中华瑰宝巡回展。

鼻烟壶为装烟草的小器皿,盖下所附的骨匙,就是用来舀取烟草。

掐丝珐琅西洋人物鼻烟壶

清乾隆高5.6公分

铜胎,削肩扁腹鼻烟壶。壶内露胎,料盖下木塞附骨匙。器表蓝地,颈饰如意云头纹,其余饰花叶锦,腹前后开光处绘西洋母子图,两侧四开光处绘西洋房舍景致,椭圆形圈足饰云纹,底略内凹,白地书蓝色「乾隆年制」双方框宋体字款。

用以储放鼻烟或把玩。

粉彩开光婴戏图兽耳瓷鼻烟壶

洒金星玻璃葫芦形鼻烟壶

叶仲三玻璃内画鱼藻纹鼻烟壶

粉彩雕瓷博古图鼻烟壶

陶质砖和瓷质砖哪个好 陶质砖和瓷质砖有什么区别


陶质砖和瓷质砖哪个好陶质砖和瓷质砖有什么区别瓷砖大家应该都不陌生,瓷砖有很多不一样材质,但是陶质的砖和瓷质的砖大家又有多少的了解呢?陶质砖和瓷质砖这两种砖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陶质砖和瓷质砖哪个好陶质砖和瓷质砖有什么区别

陶质砖,顾名思义,主要成分为陶,也就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瓷砖。陶质砖的颜色以红色为主,因为陶土的吸水性能好,因此陶质砖的吸水率高,数据表明陶土烧制而成的陶质砖吸水率高达百分之十以上,不过陶质砖强度相对偏低。因此,陶质砖适合用于墙面或是类似上图卫生间装修效果图一般装饰,切不可进行猛烈撞击,否则砖体可能碎裂。而陶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所以遇到环境变化陶质砖同样容易发生断裂的情况。另外,因为是天然陶土烧制而成,陶质砖不会释放任何有害物质或是辐射等危害人体健康。而且,陶质砖容易上色,所以市面上可以看到多姿多彩的陶质砖。

瓷质砖与陶质砖通常会被用来进行比较,二者都属于釉面砖,只是原材料不一样罢了。瓷质砖在烧制过程中主要用到的原材料是瓷土,因此最后所得成品大多以白色或灰白色为主。较之陶质砖,瓷质砖的吸水能力不好,吸水率低于千分之五,因此可以说资质转基本不吸水,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滑防潮。不过,瓷质砖的强度还是相对不错的,抗冲击力也可以,适合用作地面装饰材料。

陶质砖和瓷质砖哪个好陶质砖和瓷质砖有什么区别

1、特性上

瓷的吸水率小于0.5%,陶的吸水率则大于10%,而陶质砖与瓷质砖的一个区别当然就是吸水率了,陶质砖吸水率远远大于瓷质砖,陶质砖结构粗糙多孔,敲击的声音低调沉闷,而瓷质砖结构紧致细腻,表面光泽度好,有一定的透明度,敲击的声音清脆悦耳,在硬度和强度方面,陶质砖没有瓷质砖那么坚强耐磨。

2、装饰上

日常生活中哪些陶质砖,哪些是瓷质砖呢?比如抛光砖、陶瓷马赛克等,与及大部分卫生洁具是瓷质的;仿古砖、水晶砖、耐磨砖、亚光砖等是炻质砖,即半瓷砖,一般的瓷片是陶质砖。墙砖中比较多的属于陶质砖,而地砖属于瓷质砖,这也是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特点来进行选择铺贴位置的。因为虽然瓷质砖更加坚强细腻,但是它的吸水率过小,粘贴墙面牢固性不及陶质砖,而陶质砖的硬度不足,便不适宜铺贴于地面。

3、规格和工艺上

瓷质砖质感细腻,规格多样,制作工艺方面,无论是色彩、图案,还是光泽,在设计上都比较精致独特,具良好的装饰效果,能营造各种各样的风格效果,如欧式、中式风格,现代时尚,而陶质砖装饰表现的更多是一种天然的朴素主义,而其中的釉面瓷片也因制作花色越来越丰富,而在家居装饰中也被广泛应用。

文革瓷的历史印记


在那个"高举、紧跟"的极左年代,各式各样的"文革瓷"无一例外地成为最普通、最广泛的舆论宣传的载体,它以固有的图文并茂特点再现了"文革"时期的政治纲领及各大事件。从"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点燃"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到8.18毛主席天安门城楼接见百万红卫兵;从"革命大批判"到砸烂"旧世界";从标语、口号到"最高批示";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到"全国山河一片红";从"老三篇"到八个样板戏等等在"文革"瓷上都有所显现。一件当年烧制的瓷座屏就全文记载了"炮打司令部"这张大字报的内容。"毛主席挥手我前进"这句革命口号以画面形式显现在由湖南醴陵瓷厂烧制的茶壶上。该茶壶通高15公分、品相完好,胎釉洁白、细润,采用釉上蓝彩和红彩经人工绘制而成,图案清晰,人物生动、逼真,可谓"文革"瓷难得的精品。此外,花瓶上印绘着毛主席语录和工农兵形象,这是一种传统与现实结合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制瓷工人独具匠心、大胆构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产物。而景德镇瓷厂烧制的"景德镇艺术陶瓷厂革命委员会成立"这块瓷板,高37公分、宽26公分,通体使用红彩表示"山河一片红",衬托出用墨彩绘画的解放军和工人握手大联合的群体形象,这也恰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形势吻合。 赏析"文革瓷",它与历代的瓷器风格根本不同。"文革瓷"在中国两千年多年制瓷史上独立成章、自成体系。首先它所表现出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一切要为现实服务的浓厚政治色彩,与"文革"一样是史无前例的。其次它格式化的统一模式,没有过多的修饰和艳丽色彩,且工艺用瓷、装饰瓷要远远少于生活用瓷。但需要说明一点就是"文革"瓷中,使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规格不一、图案多样、题材丰富的瓷质毛主席像章和主席像,它普遍制作精美,人物生动、形象逼真,像这样大量地以领袖形象出现在瓷器制品上,也创下了共和国之最,充分反映了当时人民对领袖的无限崇拜。"文革瓷"从设计、用料、绘画及工艺制作上可以说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而且是慎之又慎的。而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革"时期的遗存在"收藏热"、"文革热"的推动下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日在那个"高举、紧跟"的极左年代,各式各样的"文革瓷"无一例外地成为最普通、最广泛的舆论宣传的载体,它以固有的图文并茂特点再现了"文革"时期的政治纲领及各大事件。从"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点燃"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到8.18毛主席天安门城楼接见百万红卫兵;从"革命大批判"到砸烂"旧世界";从标语、口号到"最高批示";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到"全国山河一片红";从"老三篇"到八个样板戏等等在"文革"瓷上都有所显现。一件当年烧制的瓷座屏就全文记载了"炮打司令部"这张大字报的内容。"毛主席挥手我前进"这句革命口号以画面形式显现在由湖南醴陵瓷厂烧制的茶壶上。该茶壶通高15公分、品相完好,胎釉洁白、细润,采用釉上蓝彩和红彩经人工绘制而成,图案清晰,人物生动、逼真,可谓"文革"瓷难得的精品。此外,花瓶上印绘着毛主席语录和工农兵形象,这是一种传统与现实结合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制瓷工人独具匠心、大胆构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产物。而景德镇瓷厂烧制的"景德镇艺术陶瓷厂革命委员会成立"这块瓷板,高37公分、宽26公分,通体使用红彩表示"山河一片红",衬托出用墨彩绘画的解放军和工人握手大联合的群体形象,这也恰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形势吻合。 赏析"文革瓷",它与历代的瓷器风格根本不同。"文革瓷"在中国两千年多年制瓷史上独立成章、自成体系。首先它所表现出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一切要为现实服务的浓厚政治色彩,与"文革"一样是史无前例的。其次它格式化的统一模式,没有过多的修饰和艳丽色彩,且工艺用瓷、装饰瓷要远远少于生活用瓷。但需要说明一点就是"文革"瓷中,使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规格不一、图案多样、题材丰富的瓷质毛主席像章和主席像,它普遍制作精美,人物生动、形象逼真,像这样大量地以领袖形象出现在瓷器制品上,也创下了共和国之最,充分反映了当时人民对领袖的无限崇拜。"文革瓷"从设计、用料、绘画及工艺制作上可以说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而且是慎之又慎的。而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革"时期的遗存在"收藏热"、"文革热"的推动下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日益升温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和经济价值,更重要的它将为人们今后研究"文革史"提供有力的史料依据。

质密纹美象牙瓷


象牙瓷,顾名思义其色如象牙,白中微黄,质也如象牙般细密。笔者对此研究不多,认为象牙瓷好像是高岭土的澄浆,加上钙(细骨粉)类的某些原料,采用特殊工艺烧制而成,为瓷器中的创新品种。一般瓷胎硬度太低,而烧成的瓷面硬度过高过脆,都不易雕琢。

笔者珍藏的“清象牙瓷多层精雕龙纹笔筒”,纹饰为大龙立于正中,有顶天立地之势,两小龙在云水之间翱翔,抢戏龙珠,祈求避大水之灾,为人类造福。雕纹分为四层,第一层为朵云,第二层为水纹,第三层为行云,第四层才是龙纹。大龙小龙气势非凡、活灵活现。行云流水共一万多刀笔,笔笔有神韵。龙体上的装饰圆珠约8000粒,一粒大约为芝麻粒大小,既圆整又光滑。器唇雕团菊,全菊50朵、半菊100朵,朵朵如同天生。设计之精、雕琢之美,实属少见。

该器高21.5厘米,口径22厘米,壁厚1.8厘米,平底底中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刻款。

据考证,这种象牙瓷为清代河北邯郸瓷厂兼烧,因烧制困难太大、要求太高,因而产量极少,特提供诸藏友共赏。

专家意见:从照片看,这件笔筒上雕刻的龙纹有清中期制品的特征,但是仅从照片无法判断其材质,象牙瓷或骨粉合成难下定论,建议由当地鉴定机构进行实物材质鉴定。

高档的瓷质抛光砖——微晶石


前些年用的还是全玻化砖、仿石材拼花砖、抛光石英砖,而现在却用起了高档的瓷质抛光砖——微晶石。不过,从微晶石地砖的价格来看,这种地砖显然是贵族。瓷质砖与微晶玻璃完美变身近日,百草苑的龙先生要装修房子,地砖选用的是微晶石地砖。他说:“微晶石地砖,比花岗石软,比大理石暖,就是赤脚走在上面,也没有太大的刺激。”看到龙先生对微晶石地砖的喜欢,记者也急于想知道这种地砖的情况。

什么是微晶石地砖呢?带着新奇,记者在五点梅陶瓷连锁店终于看到了这种地砖。店长陈敏介绍,微晶石又名微晶玻璃复合板材,兼具陶瓷与微晶玻璃的优点于一身,它是将瓷质砖与微晶玻璃经1260℃高温超长时间烧制而成,是陶瓷业里的一次技术革命。环保材质美观也易擦洗据业之峰装饰乌市分公司总经理张超介绍,微晶石地砖有四大优点:第一,绿色环保。由于烧制前已经人为的剔除了任何放射性的元素,微晶石不会像天然石材那样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元素,是现代最为安全的绿色环保型材料。第二,质地细腻,板面光泽、美观、高雅。同时,由于它没有天然石材的纹理,因此不易断裂。第三,抗污染性强。微晶石吸水率很低,所以水不容易渗入,不必担心冻结破坏,以及混凝土等污染物渗透内部。附着于表面的污物也很容易被擦洗干净。第四,耐酸碱性强。微晶石即使长期暴露于风雨及被污染的空气中,也不会产生变质、褪色等现象。

100平方米花费近4万元贵族砖之所以是贵族,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价格。陈敏店长告诉记者,市场上微晶石地砖的价格在每平方米100-400元之间。而高档次地砖的价格自然在每平方米300-400元之间。低档次地砖的价格在每平方米150元左右。记者在市场上看到一款80cm×80cm的微晶石地砖,标价在每块330元,打完折后也在290元。照此价格计算,如果是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地面面积在85平方米左右,如果铺装这款微晶石地砖,则需要花费38515元。快捷装饰总经理黄玉林告诉记者,微晶石地砖虽然具有天然石材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它的价格决定了微晶石地砖目前艰难的处境,使得这种地砖刚刚入市就面临着“弃儿”的结局。看来微晶石要想深入百姓家还有待时日。

瓷质供器发展历程初探


自古以来,中国上至皇家,下至平民均有进供物品于寺庙及道观的传统。虽然,民间进供的物品在种类、数量及精美程度上无法与皇家媲美,但这些进供物品却也是多样化的,在《供养仪式》中记载:“凡所供养物,……其供养器皆用金银铜铁瓷等。余者悉不堪用。”因此,在平民百姓所进供的器皿中,瓷质器皿是一个重要的门类。为此,陶瓷界将这类瓷质器皿称这之为供器。

目前,陶瓷界赋予供器的定义是出自于供器上的铭文,即供养款。我们在《中国古陶瓷图典》中能发现,众多的词目中并无“供器”一词。但却有“供养款”的详细解释,而“供器”一词在其中则扮演附属品的角色。词目中写道:“供养款 刻划或书写于宗教信徒订烧施舍给寺观的供器上的款识”。虽然,词目中并未对供器做出正面的解释,但从供养款的词目中已间接地说明问题。另外,再看宗教界对供器的定义。在佛教中共有三种供养形式,其中佛前供器属于恭敬供养。这类供器由花瓶、香炉、烛台三种器皿组成,称为三足具,是佛教供器中最基本的组合形式。而在道教中,称为“供具”为道教仪式名词,即斋器。这种器皿是用以盛放奉献与神前的供品,如用以香供养、花供养、灯供养、水供养等。综合以上的说法,我的看法为凡是宗教信徒所购买,并用以施舍、供养及庄严于神灵的器皿就应称之为供器。

现在各界对于供器的研究还是处于初步阶段。陶瓷界对供器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供养款,这方面的研究共有四点。

1.铭文及相关器物的综述性介绍,包括铭文的发展、题写方法、字体、内容种类等。如李正中、朱裕平著的《中国古瓷铭文》,孙彦、张健、万金丽著的《中国历代陶瓷题记》,吕成龙著的《中国古陶瓷款识》等。

2.通过铭文的题写格式、位置、笔法、内容等来鉴定器物的真伪。而对于隐藏在各时代铭文背后的信息,则只在介绍铭文的种类时做些简略的分析。如《中国历代陶瓷款识汇集》等。

3.某一时期或某一瓷器品种铭文的浅析。如叶佩兰的《明清瓷器款识浅析》,陆明华的《历代青花瓷器款识综述》等。

4.供器或推测为供器的介绍性文章。如赵明璟的《明代青花瓷香炉综述》,胡雁溪的《明成化携琴访友图筒炉》,高阿深的《宋元明瓷炉简论》等。

另外,供器所依附的宗教领域对此的研究还是非常的有限,主要见于宗教方面的工具书,供器为词目之一。如《佛具辞典》、《中华道教大辞典》等。此外,还有《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仪轨卷。

据此可知,对于供器的研究仅以供养款的综述性介绍为主。至于隐藏在供器背后的信息(如社会习俗),也只在介绍铭文的种类时做出些简略的分析。其中,针对供器进行专题性研究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得知前人仅仅只对器物的表面进行解释及相关资料的归类。

在瓷质供器的研究中必会提出两方面的疑问:一是供奉瓷质供器之思想观念的起源。二是瓷质供器的出现与发展状况。本文将尝试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供奉的思想观念之起源

人们为神灵付出的一切事物,包括供奉供器,主要目的在于向神灵祈求想要得到的一切。此思想观念的形成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供养款的内涵。当时石窟中的石刻与彩绘均清楚地记载了供养款。这些供养款的内容与瓷质供器的具相似性。大致上而言,前者的内容包括日期、供养人姓名及祈求事项;而后者则为日期、供养人姓名、祈求事项、供养地点、器物名称及数量。

(二)祈求事项。从南朝开始,供养款的内容具有广阔的涵盖面,包括身后世界与现在世界的事物。这可从历代的石窟、石刻、经书、牙牌、铜镜等找到答案。如石刻铭文云:“大同十一年十月八日,佛弟子张元为亡父母敬造释迦多宝石像,并藉兹功德愿过去者早登瑶士、奉睹诸佛,现在夫妻、男女一切眷属,无诸障碍。愿三宝(应)诸夫者自(身)。”铜镜题记:“女弟子陆七娘敬舍大(镜)一面入武丘山塔上保佑自身清吉□诸□□眷属团圆身富清健□再□供养降建(建隆之误)二年三月日题。”、龛像中的题记:’清信奉佛弟子刘□,王韦,……合舍宝财,共成胜事,家门适吉,人□平安者,嘉靖已亥九月重阳日立。”等。尽管南朝至元代祈求款的题写媒介不断的多元化,但其内容仍然是身后世界与现在世界同时存在,只是前者的数量略多。至明代,石窟中的祈求事项之内容已与资质供器上的相同,即祈求事项均为现在世界的事物。也就是说,相同的祈求事项显现出两者在此思想观念上的衔接点。这无疑说明了两者供奉事物的思想观念是有一定的承接关系。

(三)地宫。下文提及的北魏地宫出土的各种供物。

因此,有充分的理由将前者作视为后者的萌芽阶段。

综上,石窟、石刻与彩绘的供奉形式与各种材质的供器一直并存至明代。到了明代前者出现了衰退的现象,而后者特别是瓷质供器则迎来了兴盛期,并延续至清代。

二、供器的起源及瓷器供器的发展历程

在漫长的供器发展历史中,民间供器可分为两种,不带供养款及带供养款。

(一)不带供养款的供器——供器的出现

目前,五代以前民间不带供养款的供器,其可考资料非常有限。而皇家供器相对而言则较可靠。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了唐代真身宝塔地宫,并出土了一批供奉佛指舍利的珍贵文物。值得注意的事,是在石室中发现了石碑《监送真身使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新恩赐金银宝器衣物账》。此石碑是地宫供奉之物的帐目。碑文中记载,这批物品为唐懿宗“恩赐”及唐僖宗“新恩赐”。重点就在于“恩赐”一词的含意。我认为“恩赐”也就是赠送及施舍的一种形式,只不过此词仅能用于帝王对臣下的馈赠,而“施舍”则适用于民间。也就是说,这批地宫内出土的器物具备了供器的性质,有异于一般的供器只是供养者的身份。由于古代统治阶层的很多方面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民间,特别是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而历代民间又有“上行下郊”的传统风气。故此,这种供奉供器的风气必定也流行于民间。因而,在此将把皇家供器作为了解当时民间供器的前奏。

1.北魏至隋代的供器——其他材质供器的出现

皇家供器可追述至北魏时期。定县北魏塔为孝文帝在太行五年发愿修建。此塔基内出土了装有舍利的小葫芦玻璃瓶。此外,还有“七宝”(由玻璃、玛瑙、水晶、红宝石、珊瑚、珍珠组成的串饰和铜钱、波斯银币)、金耳坠、铜钵等一同施入。至隋仁寿四年,隋文帝下命修建舍利塔于宜州宜君县,为神德寺塔。舍利装在铜盒内,一起埋入的还有铜净瓶及“七宝”(金银环、玉环、玛瑙、水晶、料珠、铜钱和波斯银币)等。虽然北魏至隋代的地宫内未出土瓷器,但以与舍利一同埋入的物件来看,“供奉供器于神”的思想与传统已经逐步形成,只是到了唐代地宫才开始施入瓷质供器。

2.唐至宋代的供器——瓷质供器的滥觞。

唐代法门寺地宫封闭于874年(咸通十五年)。从中出土的皇室供器包括16件瓷器。其中,黄釉银棱金银平脱瓷器2件,青瓷12件,白瓷2件。以器物种类而言,共有碗、盘、碟、瓶四种。碗多为撇口;盘、碟的造型以花口居多,而瓶则有八棱长颈瓶及小口葫芦形瓶。盘碟及瓶均以造型取胜。建于五代末北宋初的苏州虎丘云岩寺,于1956年被修理人员发现塔内第二层的中间部分藏有石函、经卷、灰陶、瓷器、钱币等。灰陶为一件碗形香炉,香炉内插放檀香木香一枝,被置于石函的盖顶上。而瓷器则为两件青瓷碗,一件碗内有油垢,并在其中放置油盏,其所处位置为石函的前方,即南面;另一件碗则无油盏,但积垢却与前者相同,位于石函的后方,即北面。以上两件青瓷碗均离石函一米。这三件陶瓷供器有意识的排列方式,反映出当时供奉供器的意识及形式已经比前代更为明显及讲究。其第三层发现的文物有石函、铁铸金涂塔、铜镜、铜钱、瓷器等。但瓷器仅有一件越窑青瓷莲花连座碗。此碗釉色温润,为越窑精品。从各种器物及记载表明,云岩寺内的物品为当时民间信徒所供养。北宋期间,有两座佛教地宫出土的瓷器可作为参考。次是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最后一次迁葬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此地宫中共出土了金、银、瓷器、串饰、铜钱、丝织品等。其中,瓷器有115件,大部分生产于北宋早期的定窑。此外,还有五代耀州窑的产品。这些器皿种类繁多,有杯、盘、高足盘、洗、瓶、净瓶、盒、双耳炉、海螺等,而且造型变化多端。装饰技法则以贴塑占大多数,此外还有刻花、划花、点彩等。令人瞩目的是许多瓷器在底部均刻有“官”字,为官窑定瓷。由于宋代官窑定瓷只供上层社会使用,地宫中能有这样大量的官窑产品,说明供奉人大多是当时的达官显贵。第二次是河北定州净众院地宫则施于至道元年(995年)。地宫共整理出银器、瓷器、石刻及少量的铜器、琉璃,共计106件。瓷器有55件,全为北宋早期定瓷。器物类型有盖瓶、净瓶、长颈瓶、舍利瓶、盖盒、银等。装饰手法为印花、刻花、划花、堆贴等。虽然静志寺塔基地宫内的瓷器数量及种类比净众院地宫多,但前者定瓷的质量不及后者。后者的瓷器制作工艺更加精巧,釉色更加莹润。此外,还有一座位于吉林省农安县的金代(北宋末年)万金塔基地宫。地宫内有舍利盒、瓷器、铜镜、铜钱、纺织品等。瓷器共有11件,胎较薄,但大部分发色不佳。这些瓷器品种共有青白瓷及白瓷两种。此外,器型种类很少,有碗、浅腹小碗及碟;装饰手法仅有刻划花。从这些瓷器及其他供养物品的质地、品质及数量来看,推断这座地宫内的供器为平民所供养。

通过以上的说明,得知唐代供器的品种以单色釉为主,器形及装饰手法单调。此类器物发展至宋代,器物类型已经明显增多。其中,更出现了后来民间供器中必不可少的香炉。另一方面,唐宋时期的供器是以碗作为基本器皿。而这些碗是否是净水碗的前身还须要进一步的探讨。此外,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唐宋时期的供器已出现了瓶。其中,净水瓶是宋代的主要供器之一。但当时的瓶还未有成对供奉的形式。因此,在供器的内涵还不稳定的情况下,可视此时为民间供器初露端倪的时期。

总而言之,民间瓷质供器出现的时间应早于唐代,并一直延续至清代。由于无铭文记载,此类器物提供的信息不明确,所以往往容易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皿相混淆。此外,民间供器容易因为种种历史因素,而无法记载及保存下来。在此前提下,推测其数量应该远远超过带供养款的供器。

(二)带供养款的供器——供器的定型

由于许多不带供养款的供器,如香炉、花瓶、烛台等,它们除了是供器以外,还能有多种使用功能。例如古代文人使用香炉焚香;人们因生活中的审美需求,而使用花瓶插放花卉等。因此,从这些器皿本身不易辨别出其是否为供器。在此前提下,研究确切且可靠的民间供器的历史只能以带供养款的供器作为探讨问题的切入点。

1.明代以前带供养款的供器

从现存器物来看,带供养款的供器最早出现于五代,共有两件,均为青瓷。一件为现藏于浙江考古所的青瓷花口碗,碗内壁刻有供养款“□子吴徒初舍入风林庙供养”。另一件供器则出土于寺龙口越窑窑址,其供养款为“弟子朱仁厚舍入庙”。这个时期供器上开始出现了“供养”及“舍”的词语,说明它们的功用比唐代瓷质供器更为明确。此外,供养款的内容已出现供养人的姓名及供养地点,具备了供养款的基本结构。

宋代供养款内容简略,一般祈求事项少,没有供养人的居住地址及供器名称、数量。如定窑白釉刻花莲瓣碗,外底部墨书:“太平兴国二年五月廿二月施主男弟子吴成训钱叁拾足陌供养舍利。”、越窑青釉熏炉内墨书:“咸平元年茂(戊)戍十一月廿四日当寺僧绍光括入塔买舍供养童行奉询弟子姜彦从同舍利永光。”、磁州窑白釉罐上题记:“阿弥陀佛,天禧二年三月李吉泰叩敬造”等。但也有少量的宋代供器是例外,其供养款内容较为完备。目前,此类器物只有两件。第一件器皿出土于四川彭县堋口乡的金山寺,为一件六出口釉碗。其外壁刻划供养款“彭州金城乡窑户牟士良,施碗碟壹料,永充进(敬)盏,供献售(受)用,祈愿神明卫护,合家安泰。另一件供器为1954年征集于安徽萧县白土镇的金代乳黄釉瓶,刻有款识“白土镇窑户赵顺谨施到慈氏菩萨花瓶一对供养本镇南寺时皇统元年三月二十二日造。”通过以上两件供器,得知供养款关于供器名称及数量的记载初见于宋代。另一方面,也由此反映出此时带供养与不带供养款的供器具有共同点,即供器的器物类还未形成固定形式,也就是说,三足具的组合形式未正式确定。而且两者的常见器型均为碗、碟、薰炉、瓶及罐。在这段时间里,重要的是在金代出现了后世常见的供器组合形式,即“花瓶一对”。从此供器的组合形式步入了定型阶段。

至元代,供器上的供养款内容则比宋代来得详细,内容大致上包括日期、供养人的姓名及住址、供养地点、祈求事项及供器的名称与数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在瓶的颈部楷书题记“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北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拱。此外,还有一件龙泉窑青瓷大瓶,瓶上刻“括苍剑川流山万安社,居奉三宝弟子张进成烧造大花瓶壹双,舍入觉林院大法堂佛前,永充供养,祈福保安,家门吉庆者。泰定四年丁卯岁仲秋吉日谨题。”供器发展至元代,不管是其组合形式,还是供养款的内容,已形成了独特且固定的模式。就以供器的组合形式而言,元代不仅是继承了以往的传统,而且还出现了香炉及花瓶的新搭配。而在供养款的内容及模式上,元代的供养款具备了供奉的详细资料。不难发现,后来的明清两代供器就是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

总体而言,五代带供养款的供器仅见于越窑青瓷;宋代则有越窑青瓷、定窑白瓷、磁州窑白瓷及彭县瓷峰窑白瓷。这两个时期供养款的题写手法以刻划于器身及墨书于器底为多。至元代,带供养款的供器主要见于景德镇窑青花瓷及龙泉窑青瓷,以书写及刻划款识于器身为主。以器型而言,五代至宋代以碗、碟最常见;元代则为瓶。至于供器的组合形式,五代至宋为其不稳定期;从金代开始逐渐定型;元代已经步入成熟期。

2.明代带供养款的供器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明代带供养款的供器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目前的存世数量为三十七件。此类器皿最早出现于明永乐年间,但此时至隆庆年间的供器数量不多。而其兴盛期为明晚期,特别是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占了总数的65%。

从供器上的供养款得知,明代的供器有香炉、钵、净水瓶、花瓶及烛台。其中,以香炉的数量最多。另一方面,随着青花瓷器受到民间的广泛欢迎,其他种类的瓷器逐渐退至次要的位置。此时的供器以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为主,而龙泉青瓷只占了10%。此外,还有少量的釉里红及黑釉瓷。此纹饰而言,龙纹居首,还有山水人物、八仙、罗汉、麒麟、牡丹、莲花等纹样。而供养款的题写手法以刻划及书写于器身为主。

明代中期以后,大部分此类供器在供养款的内容上,仍然延续了元代的风格,其中略有变化的共有两点:(1)供养款中的祈求事项之内容较为丰富。(2)器皿的组合形式多样化。前者有正德青釉三足炉,载“处州府丽水县东邻信土陈锷,发心喜舍香炉十个,奉入六和寺中观音圣前供养,祈保亲寿命□,自身夫妻偕老,家门迪吉,子孙茂盛,功归有地,福有祈归者,正德丁丑桂月中旬造。”、万历青花云龙瓶,题款“江西饶州府浮梁县景德镇信士程时振敬造大宝花瓶壹副在于泰山顶上娘娘御前恭还供奉,专保父亲程珊寿命延长,兄时恭弟时启合门皆吉及自己买卖往回平安,百事遂意,福有攸归。万历已亥年孟秋月吉日书,江西饶州府浮梁县景德镇,信士程时振施舍”等。后者有“舍花瓶乙对”、“砻头著瓶及炉瓶壹副”、“磁炉瓶三副”、“喜奉御香炉花瓶烛台一副”等。它们各自拥有自己的组合与呈现形式,分别为:成对的花瓶或香炉及净水瓶;五供或香炉与花瓶一对组合。

明代供养款的内容,一般包括日期、供养人姓名、祈求事项、供养地点、器物名称及数量。由于内容相对而言的完整及信息丰富是其特点,人们可通过这些供养款了解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文字、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是解读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3.清代带供养款的供器

由于清初受到明末的影响,带供养款的供器以顺治、康熙两朝最为常见,雍正、乾隆以后开始逐渐减沙。清代的此类供器与明代一样,还是以青花瓷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白瓷、青瓷、孔雀绿等。供养款常见的题写手法为书写于器身。至于供器的器型及组合形式,则有“净水碗一座(或一幅)”、“炉一座”、“瓶一对”、“炉瓶一副”及“五供”(即一座香炉、一对花觚、一堆烛台)。清代五供以景德镇督陶官唐英烧制的最具代表性,他先后烧造了至少五套供器。

在供养款的内容方面,清初的供器只有个别少量的器皿仍带有明代的遗风,如青花云龙纹香炉,题款“江南徽州府歙县信士黄道浚,喜助济宁州三教堂香炉四座永远供奉,祀求江湖清吉,福有攸归。大清顺治乙末年孟秋月置造“等。而此时大部分的供养款已有简化的趋势,这种衰退的迹象是显而易见的。

总体而言,清代供养款部分仍保留供养的日期、地点及供器的名称与数量的记载。而供养款内容的简化则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祈求事项减少,或甚至没有祈求事项。例如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青花云龙净水瓶,供养款为“皇帝万岁万万岁,弟子蒋文煜供奉,甲午仲秋吉旦。”中国文物总店藏的青花云龙香炉,载“顺治十七年夏日喜舍炉壹座,临清丹信士张文海妻王氏小良”;上海博物馆的青花双龙纹炉,题记“信士弟子张文锦许奉敬太白老爷座前香炉供奉雍正八年日吉祈保生意大顺”等。另一方面以往供养人所重视的姓名记载已不见于部分器物上。此类供器有“皇清康熙甲子岁仲秋月吉旦供奉普陀禅院圣佛前”,“普济庵观音大士座前永远供奉康熙四十六年夏月吉日立”,“道光戊戌年秋月谷日,潮阳庙福坐座前,沐恩弟子敬奉”,“宣统二年,庆寿庵大佛座前,仲秋月立”等。

小结

据以上资料显示,供奉的思想观念始于南北朝,但未出现瓷器。直到唐代法门寺地宫发现瓷质的碗、盘、瓶等供器,才证明瓷器开始以供角色出现。也就是说,这些瓷质供器是凭着地宫的功能与性质来说明身份。而五代至清代带供养款的供器是可通过明确的铭文资料具体考证的。由此可知,不带供养款的供器出现的时间比带供养款的供器早,而且前者发展至五代便开始与后者并存直至清代。

此外,从以上供器的简史中得知,供奉供器是信徒表现虔诚程度的方式之一。而这种方式很可能始于北魏的佛教界。到宋元时期,从带供养款的供器才反映出道教领域也开始出现这种供奉形式。这一说法仅根据以上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推测,所以仍需进一步加以考证。

瓷质无釉仿古砖


冀川陶瓷墙地砖要以形式新颖、独特的设计新品来满足市场需求,就要善于大胆创新、推陈出新,迎合现代人的审美时尚。

现在,建筑装饰上流行的一款无釉瓷质仿古砖,以靓丽的外观质量,优良的耐磨性能,颇受消费者的青睐。它不仅迎合了人们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心态,更以古朴、自然、典雅的风格具有最佳的装饰风格,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装饰材料。

这款瓷砖新品是由广东新会星威建材有限公司推出的。下面简介这款瓷质无釉仿古砖的生产工艺。

一、原料、配方的化学组成

1、原料

该产品所用基础原料均为天然矿物,色料为一般坯用色料。

2、配方

1)坯体配方

坯体的花色配方是在基础配方中加入0.1~1.5%的相关色料,制得各种色粉,二种或多种色粉按适当比例混匀后输送至压砖工序。

2)、坯浆配方

坯浆配方是在坯体基础配方中按配色要求加入适量色料与添加剂而成。

二、砖坯主要工艺参数

泥浆细度1.0~1.5%(250目筛)、粉料水分6%、压形比压3500~4500Pa、干坯强度≥250Pa、干坯水分≤0.5%、最高烧成温度1200℃、烧成周期55分钟。

三、瓷砖表面加工工艺

瓷质无釉仿古砖制作的关键是表面加工工艺,它通过对压型模具进行设计,赋予制品表面古朴、粗犷的仿天然岩石图案。将装饰坯浆喷淋于压好坯体粗糙的表面,制品烧成后,经局部打磨或抛光,使瓷砖表面凹凸部位的颜色与光泽度呈现反差效果,从而制成具有仿古仿石效果的瓷质无釉仿古砖。

1、压型模具设计

压型模具设计既要满足仿古艺术造型,又要符合压制成型工艺。由于砖坯表面图案的不规整、非规则,成型时会引起压力分布不均,影响模具寿命,导致生坯缺陷和烧成缺陷。因此,在采用等静压模具的基础上,应先予以压力补偿。另外,模具设计要考虑制品的压制排气,避免压型时产生分层缺陷,应稍稍加大模芯与模腔之间的间隙比。

2、坯浆的使用

将制备好的各种需用颜色的坯浆,采用喷淋法对坯体进行一次或多次施浆,要控制好施浆量。坯浆粘度与细度对制品烧成后瓷砖的装饰效果影响很大。粘度高,制品表面细小的凹坑明显,粘度低,产生坯浆在低凹部“聚集”,影响坯体强度。坯浆的颗粒度越大,制品表面粗糙,有麻点现象,过粗时(大于1.2%),会使吸水率提高,有一种烧不熟的质感;坯浆的颗粒度越细,制品表面层越光滑细腻,但过细时(如小于0.1%),则容易产生气泡、黑心等缺陷,还会导致强度与热稳定性下降。因此,应严格控制坯浆的细度。

同时,在确保坯浆流动性合乎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坯浆比重。这是因为过低的比重,如小于1.5g/cm3会造成干坯施釉后,强度下降,破损增加。

3、瓷砖的局部抛光或打磨

烧成的仿古砖应以图案设计要求,送入抛光机进行局部打磨或抛光加工。通过调整抛光机精磨工序所用磨块的粗细目数来控制表面不同的无光或光亮效果。在保持抛光磨块质量与抛光速度稳定的条件下,仿古砖表面局部打磨或抛光磨削量控制在0.05~0.2mm范围内较为理想。同时,抛光磨头工作压力应小于13Pa,使抛光后制品表面凹凸部位的颜色呈现明显的差别,大大增强仿古砖图案的立体感。

四、工艺流程图(下图)

五、瓷砖性能测试结果

经测试表明,瓷质无釉仿古瓷的吸水率为0.09%,抗折强度58.6MPa,表面莫氏硬度7,热稳定性:130℃/20℃冷热循环20次不开裂,抗冻性实验:±15℃冻融循环50次不开裂。该瓷砖主要性能符合瓷质砖标准要求。

瓷砖分陶质和瓷质 选购需注意这两点


看了那么多瓷砖选购的方法,是不是觉得还是摸不着重点?其实,在选购瓷砖时,注意注意以下两个瓷砖的选购要点,就可以轻松选到好质量的瓷砖啦!

瓷砖分陶质和瓷质 选购需注意这两点

1、陶质瓷质要区分

瓷砖一般来说分为陶质和瓷质两类,其中再细分出各种小类型。瓷质砖敲击时声音比较清脆悦耳,吸水率小,结构细密,在春季昼夜温差变化的情况下不容易出现裂纹;陶质砖吸水率比较高,结构孔多,敲击的声音沉闷发浑。

2、查看检测证书

除了通过敲击瓷砖之外,消费者还可以要求商家出示瓷砖的检测讲演、认证证书等文字材料。检测讲演的出具时间最好是半年内,检测讲演最后的“判断结论”要合格,出具检测讲演的检修单位要具权势性。检测讲演上一般有CMA(计量认证)、CAL(审查认可)、CNAL(国家实验室认可)等章,CMA是基本必备,资质较低的检修单位没有CAL章,国家级和资质较高的省级检修单位有CNAL章。查看认证证书时,证书要与销售产品能对应上。

现在瓷砖的的认证已使用3C(CCC)认证,3C认证是国家同一的认证尺度,以前的其他相关认证将同一到3C认证,通过3C认证的瓷砖,可靠性比一般的好些。

在选购瓷砖时,最好选择大品牌的瓷砖产品,大品牌一般更有保障,售后服务也比较完善。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质鼻烟壶的历史》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质鼻烟壶的历史》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全瓷的瓷砖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