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色釉的美学境界

中国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而单色釉又与我国古代道家所推崇的“道法自然”,要和自然“神遇而迹化”的思想有关。关于这一点可从越窑早期釉水模仿青绿山水就可以看出。而随着制瓷工艺不断革新,到了宋代,单色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除“汝、官、哥、钧、定”这宋五大名窑外,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民窑就属龙泉窑了。现藏上海博物馆的龙泉窑大多为宋时精品,其青瓷经多次施釉,釉色葱翠,鲜丽夺目如碧潭翠柳,充分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实乃单色釉里的上品。

除模仿自然因素外,单色釉还因其素雅淡净,为收藏者所喜好。一位玩瓷的瓷深藏家告诉我,赏瓷的最高境界在于赏单色釉,彩釉初看时艳丽,可时间久了就难免令人产生“五色令人盲”之感了。单色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无,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又有图案画意可供养眼品赏,可谓雅上加雅。而与明清彩瓷不同的是,一般明清单色釉下的暗刻花,都以严谨工整的线条勾画出云水纹的龙凤图案,给人一种大器稳重的感觉。和单色釉相结合,产生珠联璧合的感觉。尤其出现在薄胎瓷上的暗刻花,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珑,精美无比。

因此,我认为单色釉的艺术是把人为的有限化为“天趣”的无限,这样的作品不可重复,瑰丽变幻,妙造自然。

文/傅豪(来源:劳动报)m.TAoCI52.coM

扩展阅读

寻觅那些流失海外的单色釉珍瓷


坐在从荷兰小城马斯特里赫特回上海的飞机上,心里却仍然惦念着那些如珍珠断线般散落在国外古董堆里的中国古陶瓷,虽然它们的乳名还叫china,可早已炫如窗外时暗时明的星星,在人家的星空下闪烁,但愿它们能早点回家。还是第一次来参加已办了二十五届的世界古董博览会(TEFAF),展会的隆重和展厅的精致充分显示出世界各国人民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刚踏进展厅就身陷其中却宛若华丽之梦境。尤其是展会上那道单色釉的光芒吸引了很多中国的参观者,更让我诧异的是居然还有那么多老外围着这些高古瓷,费劲却可爱地说着:“唐代、宋代……定窑、湖田窑……”高古瓷,乍看平淡如水的单色釉,多少年来都是收藏家眼中最绚丽的色彩,是许多人倾囊终身而追求的永恒光芒,它在纷扰的斑斓世界里,以它最独特的色彩,从远古闪耀到当代。那神秘莫测的珍稀官窑,那变化万千的纯朴民窑,仿若蜿蜒的不肯离去的历史长河,久久围绕在现代人的身旁,让你感受博大精深的同时,更让你感受太平盛世收藏人的幸福和满足。三年多来我收藏的分明是历史的标识和记忆,让自己无法不以虔诚的心去捧、去品……从西周、春秋、战国、两汉的原始青瓷,到三国、两晋、南北朝、隋代的六朝青瓷;从唐代的北白南青,到宋代各大窑口的极致精品,乃至延伸至金元时期的各类瓷器,一步步将高古瓷的生命之春推向高潮,收藏知识有限的我无法用言语将它们的好有序地一一道出,只能支离破碎地将我对它们的美的理解娓娓道来。湖田窑,好听的名字,它是景德镇瓷的鼻祖,更是宋代人的骄傲,一声怆然的呼唤,就将中国以china的名义传得好远,那薄如纸、声如磬的赞美说的是你吗?小巧精美的荷叶粉盒啊,你让我想起《韩熙载夜宴图》中美女们出场前涂脂抹粉的场景。无论是娃娃壶身的精美,还是温酒壶身的饱满,都展示着宋代人生活的精致和内涵。瞧,一对小小的雕塑竟带给我无比的神韵和几多的佛教知识,文殊骑狮,普贤骑象,一个是来自远古五台山的智慧,一个是来自远古峨眉山的力量,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古董,它们承载佛教的那份神韵随单色釉的光芒传至千秋万代。五代东窑温酒壶,是我收藏的骄傲,它曾是一场老窑百壶展会上的佼佼者,它周身饱满的高浮雕牡丹花,向人们展示了宋代人的富足和高贵。生活在江南的我原来对西北人总有几许的陌生感,一把酒壶却完全让我领略到北方人不仅有的粗犷和同样拥有的细腻,好感激缘分,展主居然同意将此份美轮美奂转让给我让它陪伴我身旁。每当藏友相聚,它总会被我虔诚地捧出,并变成我们不老的话题,谈它那神奇的美,谈它那出奇的极致,和被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评为“国宝奖”的佳话。一经进入单色釉的世界,就宛若进入万花筒的世界,不知深浅却深陷其中,我无法像很多大收藏家那样把祖国几千年的历史用一道单色釉串成一串美丽的珠链,我只能捧起我收藏不多的心爱,去和历史对话,去和历史相拥。龙泉,以它妖娆的浓郁走过宋元明,十六世纪的浪漫之都巴黎遇上漂洋过海的中国龙泉曾情不自禁地喊出“雪拉同”的呼声,那是一部著名舞剧的男主角的名字,因那釉色如他的华服一样流青滴翠,从此Celadon就成了中国青瓷的代名词。小水盂、鬲式炉、琮式瓶,以及各类雕塑都那样给人圆润细腻的感受,友人曾指导我收过一个南宋龙泉窑碗,莲花瓣,粉青色,釉开片,再烫的水注入,捧在手中也是温润,神奇唯美!有人说它很像官窑,有人说不到官,无所谓,因为它在我心中已是最好的。五十知天命的我同时还幸运地知晓了高古瓷,那一道美丽的单色釉如晚霞般把我心照耀,随着那道永恒的光芒,我深深眷恋祖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深深地热爱那历史文化的璀璨。

细品龙泉流转千年的美丽 开创中国陶瓷美学新境界


龙泉青瓷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龙泉人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制造出青瓷,开创中国陶瓷美学的新境界。从南北朝到唐五代以前这都属于龙泉青瓷的早期发展时期,早期发展是缓慢的。因为当时的龙泉窑是以土窑为主的,烧成温度和技术还有欠缺。到唐代以后,慢慢地受到瓯窑、越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别是越窑的影响,初步形成规模,并追歼形成淡青的釉色,为两宋龙泉青瓷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龙泉青瓷的今生

龙泉青瓷在民国时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也可以说是一个复苏的传奇时代。此时,龙泉青瓷的釉色非常纯正,普遍带有开片,风格、造型基本上时在仿造宋代。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就一直重视龙泉瓷的传承和创新。龙泉青瓷的魅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2009年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作为唯一入选目录的陶瓷类,为龙泉青瓷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龙泉青瓷正在成为民族陶瓷文化的新名片。

龙泉青瓷的器型与装饰

宋龙泉窑青釉凤耳瓶

日用类器型

“雨过天晴云破处,梅子流酸泛绿时”。龙泉青瓷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从南朝时期,龙泉汉族劳动人民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开始烧制青瓷;至南宋时烧制出了晶莹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标志着龙泉青瓷达到了巅峰。龙泉青瓷的传统器形当中,最主要的一类是几千年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推陈出新的日用瓷器形,如盘、碗、杯、洗、瓶、炉一类,造型千变万化,种类繁多。

宋龙泉窑青釉弦纹瓶

仿古类器型

第二类主要为仿古类器形,多为工艺瓷。制瓷人一般不惜工本,追求器形巧致精美,多供官府使用,其中又以仿制宋代器形的作品较为普遍。如宋代的瓷器至明朝时仍有仿制,清雍正时期仿制的宋代官窑至今仍令老成的藏家难辨真假。宋时器形虽婉约精致,缺少点大气阳刚之美。而另一种仿古制瓷则多以仿制春秋战国或秦汉时期的青铜器为主,此类器形多为大器件,烧制难度大,作品多气象万千,端庄肃穆。

宋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

得天独厚的装饰器形工巧端正自然须配上得天独厚的装饰,再结合独特的釉色方有制作出上乘龙泉青瓷的可能,纹饰之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古以来青瓷的装饰无外乎开片、跳刀、绞胎、印纹、刻划花、贴花等几种类型。开片是青瓷生产过程中釉面自然开裂的一种缺陷,本无审美可言。古人通过观察掌握了制作裂纹釉的技术,从而引出了流行中国上千年的开片青瓷,俗语云:破镜难以重圆,因而受到历代官宦的推崇和喜爱。

龙泉青瓷的技艺特征

雍正爱单色釉:爱恬静的气质更爱娇美的形体


清代雍正皇帝最爱单色釉瓷器,不仅爱其恬静之釉质、素净之风格,更爱其娇美之形体,所以雍正瓷器素以造型娟秀、胎釉精细著称于世。

单色釉:美到极致是自然

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单色釉瓷器虽然颜色单一,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对“美到极致是自然”这一境界的经典诠释。

在唐代以前,中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不过从艺术角度来说,这一大段时间瓷器的造型、色彩较为拙朴实用,多和现代人的审美观有距离,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单色釉瓷器出在宋元和明清两个时期。宋代,单色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单色釉瓷器胎体优雅、流畅,釉色纯正、明快,部分单色釉瓷,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无,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又有图案可供养眼品赏,可谓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珑,精美无比。单色釉瓷器不浮、不嚣、不靡、不媚,与彩釉瓷器相比,浑然天成、素雅淡净,是公认的陶瓷制品中的“大家闺秀”。

单色釉主要有八种釉色

中国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单色釉主要有以下几种:

青釉:是我国瓷器最早的釉色,商代中期已经出现,宋瓷中官、哥、汝、龙泉、越窑、耀州窑等都烧出了不同程度的青釉。青色釉包括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灰青、虾青、影青、蛋青等。

黑釉:釉面呈黑色,主要色剂为氧化铁和少量的锰、钴、铜。黑釉在南方从汉代开始,北方从唐代开始烧制,清代康熙年间,又发明了乌金釉,通体乌黑,亮处闪金光。黑色釉有黑彩、墨彩、乌金等。

绿釉:以铜色为着色剂,以铅作为化合物的助溶剂,低温烧成。宋代瓷器上的绿釉多为较深的青绿色,明代正德时期的孔雀绿很突出,明中期出现了瓜皮绿,水绿色是康熙时期杰出的彩釉,康熙三彩和五彩中常用此釉色。

白釉:釉内含铁少,高温烧成,白釉还可以分为甜白、象牙白、猪油白、卵白、月白、青白、鱼肚白等。

红釉:主要以铜为着色剂,包括祭红、豇豆红、宝石红、郎窑红、抹红、珊瑚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矶红、肉红、鲜红、朱红、大红、柿红、盖血红、“娃娃脸”等。

黄釉: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也称铁黄,分高温和低温两种烧制方法。黄色釉包括蛋黄、娇黄、鸡油黄、姜汁黄、鹅黄、鱼子黄、蜜蜡黄、鳝鱼黄等。

蓝釉:蓝色釉包括雾蓝、洒蓝、天蓝、翠蓝、宝石蓝、抹蓝、祭蓝等。最初的低温釉出现于唐三彩当中,到了元代烧成了高温蓝釉瓷。明代宣德的蓝釉主要有宝石蓝、祭蓝等。

紫色釉:紫色釉有茄皮紫、猪肝紫、玫瑰紫等。其中最著名的茄皮紫是在明代中期出现的,以后历朝历代均有烧造。

雍正偏爱黄色:黄釉釉色创新多

雍正时期是清代制瓷的鼎盛时期,以造型丰富,品种多样而著称。雍正时期较短,相对于乾隆、康熙时期,瓷器的存世量也更稀少,但是雍正黄釉在釉色上有所创新,烧制出了多种新釉色。雍正一朝的黄釉瓷以柠檬黄釉瓷最为出名,淡黄釉瓶、柠檬黄釉杯子、菊瓣盘等品种颇受欢迎。

清雍正淡黄釉瓶

淡黄釉瓶,清雍正,高14.6cm,口径3.3cm,足径1.7cm。瓶撇口,细颈,溜肩,肩下渐敛,圈足。通体及足内施淡黄釉。外底暗刻篆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淡黄釉瓷器创烧于雍正时期,其着色剂为氧化锑,由于其釉色比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传统浇黄釉浅淡,故名“淡黄釉”。又因其釉色淡雅似蛋黄色,故又称“蛋黄釉”。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撰写的《陶成纪事》中称之为“西洋黄”。雍正淡黄釉瓷器的造型多为小件的瓶、盘、碗、杯、碟等,小巧的形体配以淡雅的釉色,颇显俊秀典雅。清代雍正瓷器素以造型娟秀、胎釉精细著称于世。此瓶由康熙时的柳叶瓶演变而来,其娇美之形体,恬静之釉质,集中体现了雍正瓷器的艺术风格。

雍正款黄釉盅

雍正款黄釉盅,清雍正,口径6.7cm,足径2.9cm,高5cm。盅敞口,直斜壁,圈足。盅内施白釉,外施黄釉,釉色纯正,釉面光亮莹润。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清宫的黄釉瓷器多在重大仪式中,如祭祖时使用。

中国红瓷器的美学欣赏


中国红瓷器为什么会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国红瓷由深厚的传统文化(包括湖湘文化)、陶瓷文化、现代新文化滋养的艺术特质可以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艺术享受和审美愉悦,不同的欣赏口味都可以从它那里感受到与自己审美价值相同的美学特征。因为人对一件艺术品的欣赏口味,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人对经济、政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或者说是它对文化的一种记忆,它唤醒的是一种文化意识。在各种各样艺术品不断涌现并吸引人们的时候,中国红瓷以它那独有的美学特质征服着人们。

简而言之,它的美学特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是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完美结合体。红色凝聚了太多的民族情感和意志,理想和追求;这种颜色激发的情绪更是可以振衰起弱、去邪立正、怯悲趋喜、取宏用巨,它代表了至大至刚、至高至广的阳刚之美。同时那器型优美的轮廓曲线是如此的流畅,工艺是如此的精巧细致,那色泽是如此的滋润凝滑,那纹饰画面是如此的清丽动人,更是充分展现了阴柔之美。

其次,中国红瓷器的红彩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中国红瓷把红色这一色彩的色泽和色相发挥到了及致,达到了不可企及的美丽和不可愉悦的高峰,但它极大地包容了其它的色泽和图案,形成了一个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第三,用中国古老传统的观点来看,中国红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完美融合。金,每一件瓷器上都有金饰;木,配有精美的木制底座;水,炼泥制泥离不开水;火,瓷是火的艺术,是成瓷的关键环节;土,瓷的语言是土,是生命之源。

最后,它还是现代高科技和古老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前面也提到了在红色呈现和高品质瓷器的形成之间的一个温度矛盾差,这也是借助现代科技解决的最大的一个难题,而各个精美环节的把握则全方位体现了传统工艺……

丝路中的陶瓷美学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东边是太平洋,西边有崇山峻岭、戈壁沙漠,都是天然的屏障,但中华文明并不是与外界隔离发展的,而是在不断地与外界的交流中发展起来的,连接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通动脉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包括陆上和海上两部分,由于战乱及经济重心转移等因素,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当时中国连接世界的纽带。

海上丝绸之路,又名陶瓷之路,得名于海上贸易中瓷器占了非常大比例。中国的陶瓷器从汉唐时就开始行销世界,明清时代,有上亿件精美的瓷器运到了欧洲,当时欧洲人以拥有中国的瓷器为时尚,中国的艺术品在欧洲市场的销售价格甚至可以和黄金相媲美。面对巨大的利益,欧洲各国开始组织贸易公司与中国进行交易,他们将中国的瓷器运往欧洲,在来到中国的众多的商船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1738年建造于瑞典的哥德堡号了。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瓷器通常被称为外销瓷,根据纹饰种类的不同,外销瓷可简单分为四类,即:中国式样、中国题材;中国样式、外国题材;外国式样、中国题材;以及外国式样、外国题材。

实际上,中国传统的瓷器审美是比较内敛、含蓄的,如宋代的哥窑没有夸张的纹饰,多为单色,讲究意味高远。外销瓷的色彩、造型与传统瓷器的文化区别很大,因为当时外销瓷都是运到欧洲去的,所以现在外销瓷的主要市场在欧美,在纽约、伦敦、巴黎,我们接触到外销瓷的机会不多。它也不太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收藏讲究“物以稀为贵”,当中国人对外销瓷不太感兴趣的时候,它整体的价格也就没那么高,外销瓷在欧洲的拍卖价格也比在中国高。

那么外销瓷有没有收藏价值呢?现在的精品瓷器越来越少,而加入收藏市场的人则越来越多,因此,外销瓷也将会纳为收藏的范围,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什么样的外销瓷值得收藏?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明清时代西方需求者委托贸易商到中国特别定制的徽章瓷,这是目前外销瓷中价格比较高的部分;第二类是表现西方的宗教、历史、文化、艺术等艺术性比较强的瓷器,这类瓷器数量不多,品类丰富,表现内容多姿多彩,具有一定的视觉效果;第三类则是普通外销瓷中的精品之作。

中国瓷器的魅力在北宋的时候就受到关注,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文人雅士赋予了陶器美学内涵,并被官方确认,随后就被推广开来,而我们对瓷器的审美是与生俱来的,传统文化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怎样尊重文化,中国人现在对瓷器的热情是前所未有的,把美不胜收的瓷器放在了历史上从没有过的高度,这是一个国家成熟的体现。

收藏就是你喜欢什么就收藏什么,这是真正的收藏家的收藏,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人人都是收藏家。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大量仿冒品被制造出来的时代,仿造的工艺品及艺术品从业人员之多,手段之高明都达到了空前规模,所以大家在收藏的时候要非常小心。另一方面,年代久远的物品不一定都有价值,所以收藏的时候要有想法,那个东西在当时年代是不是珍贵的,如果不是,后来也大多不会有超过它正常价值的价格,所以在收藏上要有认识的基本观点,即真东西是要紧的,但不是任何真东西都是值钱的。

这就需要每个人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既要有历史知识、现实的知识,也要和藏友多切磋、交流,尊重审美的自然属性,这样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够支撑我们,提升知识结构和鉴评水平。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